“土文化”与“水文化”在汉英语言中的反映

合集下载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恰到好处地使用习语,可以为文章增添色彩。

由于习语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早已引起了翻译界的重视。

恰如其分的习语翻译对跨文化交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习语的理解错误很多是由文化因素引起的。

文化影响到习语的方方面面,不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就根本无法准确理解习语。

从文化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习语,有助于掌握习语的意义和运用。

一、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指的是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其差异表现在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

例如,中英地域文化的差异在方位及其相应物上,就体现得比较突出。

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尊北卑的传统,人们常把南的方位置前,如“从南到北,南来北往”等等,而英美人理解汉语中的“从南到北”则用“from north to south”来表达。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象征“春天”、“温暖”,它吹绿大地,使万物复苏,故有“东风报春”之说,所以中国人偏爱东风。

明朝的兰茂有诗“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唐朝韩翃的《寒食》中有:“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的消息的是西风。

西风对于英国人来说是暖风,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天的讴歌。

另一位英国诗人Alfred Tennyson有诗云:Sweet and low,sweet and low,Wind of the western sea,Low,low,breathe and blow, Wind of the western sea!(轻轻地、柔和地,轻轻地、柔和地西边吹来海风;轻轻地、轻轻地吹拂,西边吹来海风!)在翻译时,为了让中国读者更好理解,也有把“西风”译成“东风”的,例如在方重译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总引》中的诗句“When also Zephyrus with his sweet breath Exhales an air...”里,“Zephyrus”一词是西风的意思,而译文则是“当东风吹香……”。

地理环境认知体验性决定“水”与“土”英汉语义价值对比及教学中的思辨培养

地理环境认知体验性决定“水”与“土”英汉语义价值对比及教学中的思辨培养

地理环境认知体验性决定“水”与“土”英汉语义价值对比及教学中的思辨培养收稿日期:2018-03-02基金项目:本论文拟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成果,《基于地理环境体验性的英汉语认知模式对比研究》(17WLH31)作者简介:张丹(1980-),女,汉族,湖北黄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认知语言学。

人的主观认知总是来源于客观体验。

每个语言民族对其长期生活其中的地理环境必然具有最客观、最直接的认知体验,这些体验必然渗透到主观认知中,并集中体现在各自的语言中。

各异的地理环境造成的客观体验不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言中体现的认知也不尽相同,而语义价值模式是认知模式的重要问题之一。

英国和中国在地理环境各项因素的差别尤其显著,抓住这个确凿的客观根源,才可能以地理环境中各项具体因素差异为依托,对比分析英汉语在语义价值上存在差异的典型证据,最终解释地理环境体验性对语义价值的决定作用。

一、英国与中国的地理环境体验性对比英国是典型的海洋型环境,但并非单指海洋,而是包括由海洋决定的气候特点是多雨多雾、多阴少晴、阴冷潮湿;海洋为英国带来的丰富物产,如鱼类和贝类;以及上述因素决定的主要产业是捕捞业、航海业等。

中国呈现典型的陆地型环境,地理位置和地形环境的特点是身处内陆、地域广阔、多山少河(一方面指中国古代长期历史中的文明中心更集中在北方;另一方面,中国自然水系不如英国发达)。

这些基本的陆地型因素中孕育出的主要生活方式和主要产业就是农耕和游牧,而农耕文化更是中国历史中最浓重的色彩,决定了很多中国文化中的底层价值。

二、语言符号的语义价值及判定依据语义价值,是指某个符号的基本所指或符号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只有在认知和体验上具有充分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个符号在语言表达系统中具有更大的价值。

要认定一个符号在语言符号系统中具有较高的语义价值,一般存在以下方面的理据:首先,该符号在语言表达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是最直观的体现。

浅谈汉英语言中与_水_有关的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_孟红

浅谈汉英语言中与_水_有关的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_孟红

2009年第5期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孟红(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00)[作者简介]孟红,内蒙古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

[摘要]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离开了水,人类无法生存。

但是,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政治策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中英人民对“水”的理解既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

对于汉英语言中与“水”有关的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这个话题,以前很少有人涉及。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英两国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明显。

帮助人们了解汉英语言中与“水”有关的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中英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与“水”有关的习语;文化内涵;翻译;汉英[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09)05-0085-02浅谈汉英语言中与“水”有关的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一、引言(一)研究现状水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的北部和一些小岛构成。

英国的渔业、航海业、造船业非常发达,在俗语的运用上他们所联想的自然与水有关。

有些俗语起初只是在水手们中间使用,因其表现力强,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后来逐渐被陆地上的人们所接收。

汉族人自古就以农业为生,水一直是农作物收成的主宰。

所以汉语中也有许多关于水的成语。

英汉语言中关于水的俗语在互译过程中,由于文化蕴含的不同,翻译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文化蕴含的差异及译法,大多数人都集中在研究颜色词语、动物词语及植物词语上。

几乎没有人涉及与水有关的俗语的文化蕴含的差异及译法的研究。

(二)“水”的范畴水是一种普通的物质,以多种形态在地球上存在:天空中的云,海洋中的海水,还有山中的河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的北部和一些小岛构成。

因此,英国是名副其实的岛国。

英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海洋是密切相关的。

英国人经常在海上谋生。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

本文探讨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并阐述了三种翻译技巧:直译法、意译法和增译法在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的差异地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作为语言精华的习语最能生动、形象地再现地域文化。

比如,英国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捕鱼和航海业在这个国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就衍生出大量的和船、水相关的习语。

如“clean the deck(扫除障碍)”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顺势前进)”“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发图强)”等等。

而汉民族是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狩猎、耕种和土地,因此也就有了“守株待兔、一箭双雕”等大量的跟狩猎、种植有关的习语。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英语说“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说“挥金如土”了2.习俗的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运用动物比喻时就有诸多不同,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人们对狗的态度。

在汉语中,狗是一种卑贱的动物,因而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如“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痛打落水狗”“狗拿耗子”等等。

在西方文化中,狗则被当作人类最忠诚的朋友。

因此,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可爱想象来比喻人的行为。

如:She is a lucky dog.她是位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屋。

这种习俗上的巨大差异在英汉习语互译上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如将“痛打落水狗”机械地翻译成“beat a dog in the water”,而无上下文释义的话,非但不能传达汉语的本意,而且可能在英语读者中引起误解和反感。

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国家主要是信奉基督教,因此英语习语很多与教堂、上帝有关。

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中国的地理环境特征是以陆地为主,丘陵和大山很多。

而英国是一个岛国,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

它们地理环境的不同引起了气候也很不同。

地理环境不同,文化就会受到不同影响,而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谈谈中英地理环境差异在英汉语言表达中的体现。

首先,我国是农耕文化特征,而英国属于典型的海洋文化。

所以生活中中国的东西很多都和土有关,而英国的则和水有关。

下面是实例分析:a drop in the bucket(ocean)(九牛一毛),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顶天立地),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drink like a fish(牛饮)。

其次是地势方面,我国丘陵和大山多,这有利于茶树的生长,所以我国是产茶大国之一。

有关茶文化的词就很多,如茶道、茶馆、大碗茶,人走茶凉;茶余饭后等,大街小巷都有很多茶馆。

英国不适宜种植茶叶,它们的主要饮品就是咖啡和茶。

在英语中时常有这样的句子:Let's talk over coffee,而不是'tea'.在英国街上最常见的就是咖啡馆了。

最后是气候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南方)属亚热带,适合水稻栽种,大米是主食。

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农作物主要是小麦,英国人的主食是面包。

比如:我们说胃是“饭口袋”,而英国人说'bread basket'.实业中国说“丢了饭碗”,英国说“out of bread”。

我们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用米代钱,而英国说‘bread and butter’是生计,‘bread’是钱。

另外,我国适合种竹子,而英国气候中多雨,蘑菇生长快,所以说某事物生长发展快,中国说“如雨后like mushrooms春笋,快马加鞭(竹子的地下茎叫“鞭”)”,而英国说“sprin uP like mushrooms,like mushrooms"。

由英汉习语角度审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由英汉习语角度审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

由英汉习语角度审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习语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本文通过几组典型英汉习语对中西文化之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说明英语学习时还应树立文化意识,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

标签:习语文化差异溯源一、引言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都包含有大量的习语。

本文所指的习语是广义的,它包括人们习惯使用的成语、引语、俗语、歇后语、谚语、俚语、格言等。

本文拟从几组典型的英汉习语入手来比较中西文化差异,以达到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目标。

二、几组典型的英汉习语英汉习语具有民族性,其中尤以表达数字、颜色和动物的习语最有代表性。

1.数字习语在英汉习语中,数字的应用极为普遍。

在汉语中,有“三长两短、五湖四海、七上八下、八仙过海、九九归一”等。

在英语中也有许多与数字有关的习语,如:,tow cents(自惭形秽),three-ring circus(热闹非凡),fifth column(内奸),have one over the eight(喝醉了)等。

语言中的数字词本无所谓凶吉,但由于各自的文化传统,人们对数字的感知取向也不同,从而赋予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内涵。

汉语的“四”和英语的“十三”就是很好的例子。

数字“四”在中国被视为是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其发音与“死”相同。

而在欧美国家,人们对数字“十三”的忌讳已经达到了恐惧和非理性的程度。

中国人喜欢双数,对偶数情有独钟,追求“双喜临门”。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构成,只有阴阳交合,才能滋生万物。

在这种文化观下,事物都是从一化为二,从二化为四,四化为八的几何梯阶发展。

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涵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与之相反,英语国家的人往往视单数为吉利。

在表示更深程度时,常在整百整千的偶数后再加上一,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 (十分感谢),have on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to do(日理万机)。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

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下的文化差异在中英语言中的体现作者:钟燕凤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3期摘要:影响语言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阐述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并主要从中英语言文化出发,探讨了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文化语言中英语言一、引言在论述地理环境对语言文化的影响之前,有必要先说明一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这样才能透彻地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进而影响到语言,或者不同的语言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人文地理环境。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语言的人文性“任何语言都是习得的行为方式的复杂体”(G. Reginald,1960:12)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但不能说文化就是语言。

文化不等于语言,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一方面,语言系统本身是构成文化系统的各种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文化大系统的其他要素都必须由语言来表达,从而达到演进发达。

换言之,我们可以观察到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的语言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语言这种双重性质,这种双重性质确定了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由此可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离不开语言。

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语言的丰富和完善,语言和文化的发展是互相促进和影响的,它们并不互相制约,只是在平行发展中互相影响与融合。

“语言的人文性是指语言结构体能通过自身的存在状态、分布范围、活动单位、变化方式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它所赖以生存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中种种因素的属性。

”人文形式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的也是普遍的属性,而语言也具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具体语言会体现出其所属文化的意义与特征,前者是抽象的,表现的是一种功能,后者是具体的,表现为实在的文化要素。

语言能够反映与载现文化,而文化对语言又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渗透。

各种不同的文化要素会用不同的方式渗透到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它们会影响到具体语言的词语、语言的结构、组织形式及语言的使用。

“水”在中西文化中的共性分析

“水”在中西文化中的共性分析

“水”在中西文化中的共性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的诞生和数千年来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

古今中外,人类对水都有着特殊的情结,有人颂扬甘露圣水,也有人唾弃洪水猛兽;有人将水看为清澈纯洁,也有人认为其污浊不堪。

人类对水的态度、观点或许各有不同,但笔者认为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水作为一种文化研究对象存着在诸多共性。

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中国传统文化里,五行说是对世界组成的解释当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说。

五行说认为世界由五种元素构成:金、木、水、火、土。

世界万事万物就是由这五种成分变化衍生而来,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五种成分之一。

而在西方,水同样被看作世界的基本元素成分之一。

古希腊哲人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也是西方第一个哲学意义上的命题。

他认为万物最开始都是由水形成的,而最终又可以归结于或者说还原于水。

这一论点与生物学上的生命始于海洋的观点似乎不谋而合。

现代科学的研究结果也发现,水占据人体重量的70%~80%,地球表面70%也是被水占据。

由此看来,中西文化一致认为水是世界构成的基本要素。

崇拜对象中西方文化中,水都是被广泛地作为崇拜对象。

在古代中国,人们不是简单地把水看作世界的组成成分,更多的是看作神明而供奉祭祀。

时至今日,在很多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带都还有很多庙宇供奉着主管水的神灵,如道教的龙王、水官,民间传说中的水神共工、妈祖、江神、河神、海神等。

西方社会同样对水有着特别的崇拜。

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传说中都记载着波塞冬这一位重要的神,即海神、海王、海皇。

他是克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

他被称为是大海的宙斯,地位高、力量大,其支配力遍及全宇宙,是仅次于天父宙斯的强大掌权者,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除此之外,古希腊神话中也还有水泽仙女罗提斯(Lotis),水泽女神达佛涅(Daphne)的传说故事,不过其影响力远不如波塞冬大。

纯洁、新生的象征水的清澈本性和洗涤功能为其赋予了纯洁、新生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 商 务职业 学院 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C O L L E G E OF C O MM E R C E 第二卷 2 0 1 4年第 6期
“ 土文化 " 与“ 水文化 " 在汉英语 言 中的反 映
张 俊 强
吉林 建 筑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吉林 长 春 1 3 0 1 1 8
i n d i r e c t c o mp a r i s o n s .
[ Ke y wo r d s ] l a n g u a g e ; c u l t u r e ; g e o g r a p h i c e n v i r o n m e n t
文化 是一 个 民族 全 部 生 活方 式 的 总 和 , 而人 类 总是 要 生活 在一 定 的地 理 环境 中 . 有 什 么 样 的生 活 环境 就 有什 么样 的生 活方 式 . 在 民族 文 化 形 成 和发
[ 摘 要 ]由 于 中英 两 国 所 处 的 地 理 环 境 不 同 , 因 而对 两 国 文 化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造 成 了不 同的 影 响 , 中 国 文化 和 土
地 密切 相 关 , 英 国 文化 与 水 紧密 相连 作 为 文化 重要 载 体 之 一 的语 言 不 可避 免 地 会 揭 示 和体 现 两 国 文化 截 然 不 同的 特 性 。本 文通 过 直接 与 间接 对 比 来印 证 这 两 种 不 同 的 文化 在 各 自语 言 中的体 现 与反 映 。
『 Ab s t r a c t ]Di f f e r e n t g e o g r a p h 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s h a v e e x e r c i s e d d i f f e r e n t i n f l n e n c e s o n C h i n a a n d
[ 关 键词 ]语 言 ; 文化 ; 地 理 环 境
[ 中 图分 类号 ] H 0 — 0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 5 5 3 7 ( 2 0 1 4 ) 0 6 — 0 0 0 9 2 — 0 2
‘ ‘ Ea r t h Cu l t ur e ’ ’a nd ‘ ‘ W a t e r Cu l t u r e ’ ’
展 的初期 体现 得 尤为 明显 。 这 中 国文化 起 源于 黄河 流域 . 黄河 流域 肥 沃 的土地 为我 们祖 先 的生存 与发 展 提供 重要 保 障 ,土 地 和 他 们 的 日常 生 活 息 息 相
关, 他 们耕 作 土地 , 种 植庄 稼 , 他 们 生产 和生 活 活动 都 是 围绕着 土 地进 行 的 ,因而 中 国文 化 是 “ 土性 ”
影 响 文化 形 成 与发 展 的重 要 因 素之 一 的地 理 环 境 , 便 不 可避 免地 在语 言 中有所 体 现 。对 中英 两种语 言
所 体 现 出来 的地 理 环 境 因素 的 研 究 有 助 于 人们 更
全面 地认 识 两 国文 化 的差 异 . 同 时 也 有 利 于 中 国 的
英 语 学 习者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更 好 地 使 用 英 语 进 行
交际 。
汉语 和英语 中的很 多词语 都体 现 了和土 与水 密 切 的外在 与 内在 联 系 , 有些 直接 与 土和水 本身 相 关 , 有些 则与 在土 地上及 水里 所生 活 的动物 有关 ,还 有 些则 与在 土地 上和水 上所 进行 的活 动相 关 。在汉语 和英 语 中 , 很 多这样 的词 语都 出现 在成语 和谚 语 中 ,
i n Ch i ne s e a n d Eng l i s h
ZHANG J u n - q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 a n g
( F o r e i g n L a ng u a g e s Co l l g e o f J i l i n J i a n z h u Un i v e r s i t y ,Ch a n g c h u n J i l i n 1 3 0 l 1 8)
的 。而英 国则是个 岛 国 , 其 周 围都 是茫 茫 大海 , 岛上 也 没 有 太 多适 合 耕 种 的 土地 , 他们要想生活 , 必 须
与 水 打 交道 , 出海 打 渔 , 建造 船 只 , 进行海外贸易 ,
t he Gr e a t Br i t a i n r e s p e c t i v e l y.Chi n e s e c ul t ur e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t o” e a r t h” wh i l e Br i t i s h c u l t u r e g o e s
h a n d i n h a n d wi t h ” wa t e r ” .Di f f e r e n t l a n g u a g e s ,a s i mp o r t a n t c a r r i e r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e s ,ne c e s s a r i l y r e le f c t 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a l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h i s p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s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t h r o u g h d i r e c t a n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