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XXX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XXX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位移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XXX港疏港航道北接XXX港,南连灌河、通榆河,西接京杭大运河;既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江苏省规划建设的“两纵四横”内河干线航道网的主要干线—连申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XXX港集疏运系统中重要的内河水运通道,规划航道等级为三级。
XXX船闸工程位于江苏省XXX市灌云县伊芦乡三川村西侧,位于盐河与善后河交汇处,是XXX港疏港航道工程的组成部分。
工程所在地通过三川村村级道路与204国道相连,施工用电由三川村高压线接入,施工用水由盐河接入。
航道规划为III级航道标准,底宽45m,设计水深3.2m,最小转弯半径480m。
XXX船闸为III级,建设规模为23m×230m×4m(口门宽×闸室长×门槛水深),设计船型为1顶2*1000t级驳船队。
闸首采用钢筋混凝土实体底板和箱型边墩构成的整体坞式结构。
闸门门型采用三角门,闸首采用大门库的空箱边墩型式。
船闸采用门缝输水,闸首不设输水廊道。
闸室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整体式结构,沿长度方向设沉降-伸缩缝,间距布置为(10+14×15+10)m。
闸室墙口宽为23.2m,净宽23m,迎水面布置100mm厚钢护木。
二、观测的目的和内容沉降位移观测是船闸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位移观测,可以监测建筑物的变位情况,不但为今后的船闸底板内力计算提供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分级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底板封铰前后每块底板、闸首边墩和每节闸室墙在建设过程中的沉降位移情况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
三、沉降位移观测方案3.1测量等级与观测仪器的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工程测量规范》及交通部《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各项规定,本工程沉降观测网按三等水准技术要求布设成闭合水准路线的形式。
对船闸特殊结构及施工部位监测问题

对船闸特殊结构及施工部位监测问题1、在闸室侧墙浇筑后、墙背回填土前,必须对闸室底板纵轴线位置上表面进行横向拉应力监测。
2、建筑物各主要部位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变位监测。
3、地下水水位及同期沙颍河水位监测4、降水引起的地表及邻近建筑物沉降监测对底板、侧墙砼工程船闸各部位的底板、侧墙是本工程重点施工部位,亦是质量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必须确保此部位施工质量。
1、保证底板、侧墙的砼强度与外观美感。
2、制订合理的底板施工的浇筑方案,确保不产生冷缝,确保止水片施工时不变形,不变位,不被破坏和污染。
3、要解决底板、侧墙的砼配方和温控问题,使之不发生温度裂缝。
4、侧墙的模板系统设计。
特别是闸室和上下游闸首侧墙的外观质量要求高,必须采用大型钢模板,提高砼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
对钢模板进行设计,计算模板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确保闸室钢筋砼浇筑质量。
5、止水是本工程的关键点。
本工程的止水工程量较大,设置止水的部位较多,如何保证止水有良好的效果,是本工程的一技术关键点。
6、本工程的底板与墙体之间、墙体各浇筑层之间的施工缝处理是本工程的技术关键点,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缝处砼的连接质量。
房闭机房是闸门启闭的重要控制场所,启闭机房是启闭机的安装之处,是本工程重要部位;启闭机房、管理房的造型设计、施工质量对整体工程质量的影响很大,启闭机房和管理房工程,在船闸工程中属辅助工程,其房建工程量较小,易为施工者所忽视,然而其结构质量,尤其是外观质量代表了本工程的整体形象,因此,我们须把小的房建工程当作大的工程干,把该房建工程当作工艺品制作,将其建成一座精品工程。
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安装工程是主体工程的关键部分,其安装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船闸能否正常安全运行,其质量和工期都非常重要。
船闸的闸门制造、运输、吊装是一大关键技术,闸门的制造、运输、吊装方案,特别是闸门制造的精确度、平整度是关键技术,闸门安装就位的精度同样重要。
除此之外,处理好闸门安装与土建施工之间的矛盾是本工程的一难点。
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示意图
工程名称:江苏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2011年度)土建及附属设施工程Ⅱ标
制图者:制图日期:年月日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胥浦闸(铜山)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朴席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宜陵(通)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大桥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通江闸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高邮(北)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横泾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送桥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宝应(宝)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记录
工程名称:芦范水位站土建与附属设施-水位自记台及引桥
记录人:共()页第()页。
沉降观测(参考表)

监理单检A27沉 降 观 测 记 录检A27沉 降 观 测 记 录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监理单监理单位:安检A27沉 降 观 测 记 录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监理单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沉 降 观 测 记 录检A27监理单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检A27沉 降 观 测 记 录监理单沉 降 观 测 记 录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检A27监理单检A27沉 降 观 测 记 录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监理单工程名称: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检A27沉 降 观 测 记 录施工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工程蔺家坝复线船闸工程项目部。
某水闸项目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及河道断面测量的技术探讨

某水闸项目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及河道断面测量的技术探讨摘要:为了北街水闸安全运行和相应河道疏浚工程的需要,对水闸范围内布设的观测点进行了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
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测量:在北街水闸范围内进行控制点联测;对布设的监测点进行垂直监测;对布设的监测点进行位移监测;对水尺进行高程复测;进行河道地形测量。
测量结果满足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关键词:北街水闸枢纽;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监测1.引言北街水闸枢纽位于江门市蓬江区北街江门水道入口与西江交汇处,是江新联围的一座以防洪、排涝为主,兼顾航运、交通与灌溉的重要中型水闸。
江新联围捍卫江门市城区及下属蓬江区的环市镇、江海区的外海和礼乐镇、新会市城区及下属的棠下镇、睦洲镇、三江镇和会城镇等两市区七镇,保护人口68万人,耕地面积33.27万亩,1999 年工农业总产值260亿元。
根据江门市和新会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到2020年围内人口将达90万人,工农业总产值达3800亿元。
北街水闸捍卫的江门、新会两市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会效益显著。
受江门市江新联围管理处的委托,为了北街水闸安全运行和相应河道疏浚工程的需要,对水闸范围内布设的观测点进行了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监测。
全闸范围内监测点划分船闸、分洪闸、通航闸、大堤及步梯5大区域,5大区域再分9个系列,分别是①船闸,船闸以上游闸门分界划分上下游,上下游再区分左护(边)墙和右翼(边)墙,以前缀CSZ、CSY、CXZ、CXY分区系列;②分洪闸:分洪闸以Z开头系列分区;③通航闸;以水闸右岸(侧)为通航闸,再以闸门区分闸上闸下,分别以编号TZS和TZX两系列;④大堤,办公楼前大堤以DD系列;⑤步梯,大桥南引桥步梯及天桥为PT系列。
2、工程的测量方法为了满足水闸工程测量的需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水闸工程测量先后采用了六分仪、经纬仪、无线电导航定位,全站仪定位和卫星定位系统进行水上定位GPs以其高精度、快速、全天候、使用方便等优点在海水闸工程测量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建筑物沉降观测全套

建筑物沉降观测全套一、沉降观测的方法和一般规定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增加情况等决定。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I)较大荷重增加前后(如基础浇灌、回填土、安装柱子、房架、砖墙每砌筑一层楼、设备安装、设备运转、工业炉砌筑期间、烟囱每增加15m左右等),均应进行观测;(2)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3)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观测。
工程投产后的沉降观测时间:工程投入生产后,应连续进行观测,观测时间的间隔,可按沉降量大小及速度而定,在开始时间隔短一些,以后随着沉降速度的减慢,可逐渐延长,直到沉降稳定为止。
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沉降观测是一项较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四定:(1)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2)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3)使用固定的水准点;(4)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对于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器的可放宽一倍)。
可以采用适合四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
但精度要求较高的沉降观测,应采用相当于N2或N3级的精密水准仪。
4.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
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他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应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图4√194),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沉降测量,不仅避免了寻找设置仪器位置的麻烦,加快施测进度;而且由于路线固定,比任意选择观测路线可以提高沉降测量的精度。
路基、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桥梁和路基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一、沉降观测网沉降观测网可采用全线统一的二等水准网,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控制,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
沉降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观测点。
以设计院交桩并经过复测合格的CPI、CPII二等水准点作为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使用时应做稳定性检查与检验,并应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位作为测定变形的参考点。
1、工作基点应设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观测点。
2、沉降观测点应设在能反映沉降特征的变形体上。
二、沉降观测1.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次沉降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2)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3)固定观测人员(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三、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及观测方法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运粮河特大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
2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2.1一般要求2.1.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每个墩台均进行沉降观测。
2.1.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每30孔选择1孔进行(不足30孔应按30孔计,另每300孔增加3孔进行观测)。
2.1.3桥涵主体工程(包括架梁)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2观测点的布置2.2.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墩台沉降观测点按《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施工,承台上布置两个,墩身上布置两个,共计四个(目前承台已覆盖,线下部分只需对墩身部分进行测量,493座墩身)。
2.2.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点布置:设置在箱梁四个支点和跨中截面两侧腹板梁顶处,每孔梁的测点数应共计6个,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我部现有536孔梁须进行沉降徐变观测)。
2.2.3变形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0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
2.3观测精度: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2.4观测频次2.4.1墩、台基础的沉降观测频次见表5.4.1表5.4.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当墩高H小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当墩高H大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2.4.2预应力混凝土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表5.4.2。
表5.4.2 梁体变形观测频次3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测量3.1一般要求3.1.1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精度不低于±1mm,读数精度0.1mm,沉降观测点采用DS05型仪器观测,观测方法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
【徐州市【江苏省交通厅工程质量监督站南京210001】
解台二线船闸工程建设管理处徐州221006】
摘要本文阐述了解台二线船闸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具体做法,总结了技术要点,探讨沉降观测在船闸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船闸沉降观测
1工程概况
京杭运河解台二线船闸工程是我省利用世行贷款投资建设的交通重点工程,船闸位于徐州市贾汪区大吴镇,距市区约20km,处于京杭运河江苏段西线航道解台一线船闸北
侧。
解台二线船闸与一线船闸平行布置,两闸中心线相距90m,船闸基本尺度230×23×5m,主要结构形式:闸首为钢筋混凝土底板、空箱边墩、头部环绕短廊道输水、钢结构人字闸门及提升式平板阀门、电气自动控制液压启闭机,闸室为钢筋混凝土透水底板、扶壁式钢筋混凝土闸墙,钢筋混凝土上、下游护坦,上下游主副导航墙、靠船墩及护岸为混凝土底板浆砌块石墙(墩)身。
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500万吨。
2沉降观测目的和内容
沉降观测是船闸建设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通过沉降观
测,可以监测建筑物的沉降变位情况,不但为今后的船闸底板内力计算提供数据,提高了准确性,而且能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
由于解台二线船闸上、下闸首为整体坞式结构,我省船闸建设有关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目前普遍采用预留施工宽缝,将整块底板分成三块,待两侧边墩浇筑完成、回填土达到所要求的高程、地基沉降稳定后,再进行封铰,可有效地减小底板的内力或厚度;并能减少闸塘开挖后对地基的卸载及底板、闸墙边墩浇筑过程中因加载而产生的地基升降变化。
通过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可以掌握软基的固结过程,用来确定预留施工宽缝对内力的影响,同时为确定封铰时机和地下水位控制、加载速率提供依据。
沉降观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布设控制网,按相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分级加载实况,定期定点对坞室结构底板封铰前后每块底板和每节闸室墙在建设过程中的沉降情况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使用单位。
3沉降观测方案
3.1精度指标与观测仪器的选择
设计单位对主体工程上、下闸首及闸室坞式段施工宽缝封铰提出的要求,其中有一条为边墩的沉降速率(连续10天)每昼夜小于0.1mm。
如果按照限差为0.1mm来设计观测方案,高差中误差须满足0.05mm的要求,目前最先进的精密水准仪每km高差中误差只能满足0.7mm的要求,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经与设计部门商讨,变更为通过连续3个10天的观测,如果结果都不超过1mm,则认为满足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和现行国家《工程测量规范》、《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及交通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中对沉降观测的各项规定,结合解台二线船闸工程具体的特点,我们选择
变形测量的二级标准作为本项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指标,详见表1。
沉降观测是船闸工程中精度较高的测量工作,仪器设备、布设路线、观测方法及人员素质等多方面都会影响观测数据的精度。
在该测量工作中我们选择S1级瑞士LeicaNA2/GPM3精密水准仪,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作业,省测绘局鉴定部门对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技术鉴定,在作业期间我们多次对仪器i角差进行检核,为观测工作提供了技术保证。
3.2观测路线的布设
3.2.1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设置
水准基点由测区原有等级水准点(设计部门提供)BM(33.226m)、G2(32.652m)组成,该两点高程数据经多次联测检核,高差误差均小于1.0mm。
且两水准基点均位于一线闸管理区较为偏僻地方,是一线闸施工期间(1958~1961年)设置的,点位稳定可靠。
我们以观测条件较好的BM作为主基点,G2作为校核点。
利用原一线船闸南侧(二线闸施工区外侧)闸墙一个沉降钉
(A9)作为工作基点,与BM、G2形成一个闭合环,检测起始数据的正确性。
3.2.2观测点的布设
上、下闸首及闸室坞式段均在边墩底板及施工宽缝的两端各布设8个沉降钉计24个观测点;闸室14节扶壁段均在闸墙底板两端各布设4个沉降钉计56个观测点;沉降钉的制作采用40cmФ18螺纹钢顶端焊接镀铜半球圆帽加工而成,埋设时配以斜筋焊接在底板面层及竖向钢筋上,顶端突出砼表面1.5~2.0cm左右,以保证点位稳固。
由工作基点A9至观测点路线基本沿闸塘外围原状土上设置,中间转点全部埋设测桩,采用50~100cmФ20螺纹钢打入土层,表面浇筑20~30cm厚砼,进入闸塘边坡段,除转点采用同前设置外,测站架镜的位置也埋设30cm厚砼,以保证观测时仪器的稳定。
整个观测线路由BM、A9和14-2、12-4、10-2等11个观测点形成一个整体闭合环,全长1.32km,36测站,不在路线上的其他观测点,由其邻近观测点固定观测。
3.3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本次沉降观测工作采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过程中,各项偏差控制及内业数据处理按照国家《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中各项规定执行。
进行沉降观测过程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每次观测应遵守“四固定”原则,即:观测所用仪器及水准标尺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环境和条件基本相同。
(2)水准仪i角是一个变化值,每次作业前,对i角进行检查,若发现i角大于10秒,应及时进行检验校正。
(3)布设观测路线时,前后视距不超过40m,前后视距差不超过1.0m,以控制i角的误差影响,同时提高观测时的清晰度。
(4)观测时间及环境:不在日出前后1小时、中午时分进行观测,更不能在大风或有雾的情况下进行观测。
(5)为保证水准尺气泡稳定居中,自制一些简单的水准尺辅助标杆,以使扶尺员快速稳定地竖直标尺,提高观测效率。
3.4观测周期
船闸底板基础是分段施工的,为及时掌握加载后的初始观测值,在每节底板浇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初始观测,因此不同底板上沉降观测点的初始观测日期是不一样的。
对于建筑物变形观测周期,有关测量规范、规程都没作统一规定,我们根据以往同类型船闸经验,结合本工程闸室墙采用龙门架支撑大模板一次到顶浇筑砼的施工方案,分析基础加载的情况,制定如下观测周期:施工初期20天,封铰前期至封铰期间10天,封铰后至观测点移测到闸室墙顶部30天。
船闸主体建筑物施工期间,如遇到特殊情况(回填土与地下水位发生较大变化,底板或墙体产生裂缝,沉降缝两侧出现较大不均匀沉降等),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及时提供观测数据,确保建筑物安全。
4沉降观测成果
从2000年5月至2002年1月,共完成40次沉降观测(2001年6月26日以后移测到闸室墙顶部观测),闭合环线的高差闭合差在-0.3~+1.5mm之间,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沉降观测成果数据见表2。
5结论和体会
(1)观测数据表明,本工程整个施工阶段基础的下沉量及回弹量的变化与施工顺序、地基上的加载大小、施工进度、地下水位情况等密切相关。
(2)沉降观测资料反映施工阶段的实际沉降量,难以与设计部门提供的理论预留沉降量相符,其主要原因是理论计算假设条件与上述施工条件变化出入较大,计算无法考虑施工期各种动态的影响因素,另外地质条件复杂。
目前理论计算虽考虑土体的固结过程,把地基作为粘弹性模型进行计算,但由于计算参数随不同土质而不尽相同,难以正确选取,故只有通过现场观测,采用反分析法来确定计算参数,才能为设计提供有效的数据。
(3)由于累计沉降量均与初始观测值相关,因此初始观测值的准确性极为重要,每个观测点的初始观测值必须采用最初连续两次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4)船闸工程沉降观测工作是一项非常繁杂的工作,技
术要求高,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闸室墙后回填土施工时部分观测线路须临时调整,且达不到固定如初,这是影响观测精度的主要原因。
采用全站仪在固定测站及镜高的情况下,通过三角高程的方法来代替几何水准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减少劳动强度,但能否满足精度要求,是值得在今后船闸建设中加以研究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