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财富值北石油油矿地质06A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五大油矿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五大油矿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五大油矿作者:吴蕾来源:《石油知识》 2014年第1期吴蕾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指的是1 8 4 0年至19 4 9年这一时期的石油工业,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划分的。

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石油工业缓慢发展,步履维艰,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

但是在中国整个石油发展史中,这个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它虽然没有保持住中国古代油气开采走在世界前列的辉煌,但毕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台湾苗栗油矿中国最早的油井出现在台湾。

1874年,清政府钦差大臣沈葆桢到台湾巡视,得知苗栗县出磺坑产石油,提出将油矿实行官办。

1877年3月25日,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清廷,获准后,委派唐延枢主持钻凿工作,向美国购买一部小型新式钻机,并聘请两名美国技师开始钻凿油井。

1878年,在苗栗出磺坑距后垄约3英里的猫里地方,开始钻凿第一口油井,当钻凿至120米时,产出原油,这口油井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动力钻机钻凿成功的油井。

第二口油井开钻后,因美国技师因合同到期回国等原因而被迫中断。

1887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再次就开发台湾石油资源上奏清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油矿管理机构——矿油局,派林朝栋主持苗栗油矿开发事宜。

1887—1890年间,先后钻井5口,最深120米,仅一口井出油。

刘铭传因资金匮乏,与英商范嘉士订立开发台湾油矿合同,遭到清廷反对。

1891年刘铭传被撤职离任,矿油局被撤销,苗栗油矿的开办再次中断。

日本侵占台湾后曾经大肆掠夺台湾的油气资源。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出磺坑、锦水、竹东、新营等地区共钻井251口,至1945年共采出原油16万吨。

1913年,日本石油公司在台湾开始建立炼油厂,到四十年代,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高雄炼油厂。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的石油工业由中国国民政府接管。

主要接管的单位有:台湾油矿勘探处、高雄炼油厂、台湾营业所、新竹研究所、嘉义溶剂厂等。

延长油矿1903年德商世昌洋行企图开采延长石油,陕西省当局积极奏请试办石油矿。

石油钻井及地质

石油钻井及地质
1-2 位数字命名。
评价井:在已获得工业油流的圈闭上,为查明含油气规模而钻的井。取油气 田名称为名,3 位数编号。
水文井: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或寻找水源而钻的井。以一级构造单元+“S” 命名。
定向井:为特殊的地质或工程需要而钻的规定了井眼轨迹的井。以井号+“X”+ 编号命名。
(二)设计内容
①基本数据 ②地理环境、气象、水文资料 ③区域地质简介 ④设计依据及钻探目的 ⑤设计地层剖面及预计油气水位置
⑥资料录取要求 ⑦地球物理测井 ⑧试油 ⑨变更及其它 ⑩附图
三、定向井地质设计
(一)定向井:Directional Drilling 1905 年年首先在非州(Trasvaal 和 Rand)的采矿业上应用,本世纪二十年 代初始用于石油钻探。 定向井:指既有一定斜度,又有方位要求的井。 几个概念: ①有控制的定向钻井:沿着一个设计的井身路线把井眼偏斜至一个地下靶位 的工艺技术。 地下靶位:井眼在指定的深度钻达的位置。 靶区:井眼必须在指定的深度和位置钻达的区域。 ②丛式井:海上油田开发时,在钻井平台上打的井群,一般为 30 口左右, 最多可达 96 口。 ③救险井:为工程上抢救险情而设计的定向井。 ④水平井:最大井斜角接近或达到 90゜,且有水平延伸的井。 ⑤CT 值:定向井的水平位移与垂直井深之比。(反映定向井钻井工艺水平的 一个指标) (二)打定向井的意义 ①对断块油田,裂缝性灰岩油藏,打一口井穿越几个储层,有利于发现油气 田。 ②对地面条件恶劣,以及井场设置和搬家安装受到极大障碍的地区,钻定向 井可以满足勘探开发对地下井位的要求。 ③打丛式井可以少占良田,减少钻机搬家、安装时间和钻前工程费用,也便 于采油实行自动化。 由于好处很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海洋钻探中应用更广。

北石油 构造地质学 第3章 地质构造力学基础

北石油 构造地质学 第3章 地质构造力学基础

思考与讨论•确定二套岩层是否为不整合关系,研究区是否需要一定的面积?为什么?在一定的区域,不整合类型是否可以发生改变?它们反映了怎样的地质过程?不整合的类型在较大区域内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拒绝学习,就是放弃自己!第3章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主要内容:1.应力分析(难点)2.变形分析(难点)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地质构造是岩石变形的产物。

岩石变形是在外力作用下,内部质点发生位移的结果。

要深入研究构造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形成机制,需要学习和了解有关岩石变形的力学基础知识。

本节要点1)基本概念:应力、正应力、剪应力、主应力、应力椭球、应力摩尔园、构造应力场。

2)应力摩尔圆的地质意义。

(一)外力、内力和应力1、外力:另一物体所施加的力2、内力:物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内力σ=P/A•正应力:垂直于作用面的应力(压为正,拉为负,与材料力学规定相反)•剪应力:平行于作用面的应力(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二)应力椭球和应力状态1、主平面(或主应力面):弹性力学证明,任何受力物体内部总能找到三个相互垂直的面,其上只有正应力而无剪应力(S 1、S2、S 3)2、主应力:主平面上的正应力σ1(最大)≥σ2(中间) ≥σ3(最小)3、主应力轴方向或主应力方向σ2σ1σ3σ1σ2σ35、应力椭球:以σ1,σ2,σ3 为主轴的椭球体,直观地表示物体的受力状况。

6、应力椭圆:应力椭球的三个主切面σ1≥σ2≥σ3(三)二维应力分析―应力摩尔圆1、二维应力分析—单轴压缩σα=P / Aα=P / Acosα=σ1cosασ=σαcosα=σ1 cos2ατ=σαsinα=σ1sinαcosα2、二维应力分析—双轴压缩P 1P 1(四)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1. 应力场:受力物体内部各点瞬时应力状态组合–均匀应力场:各点应力状态相同–非均匀应力场2. 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构造应力状态的组合。

塔里木盆地北部常规原油形成机制

塔里木盆地北部常规原油形成机制

塔里木盆地北部常规原油形成机制
陈正辅;翟晓先
【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
【年(卷),期】1997(019)001
【摘要】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有两种成因类型的常规油,与源岩类型及成熟度有
关的常规油有:与中等成熟度的中生界源岩有关的陆相常规油,源区主要分布于库车拗陷,降解产物以轻质油-常规油为主;与中等成熟度的石炭系源岩有关的海相常规油,资源规模较小,集中程度也低,至今尚未发现以其为源岩的油气田(藏);与隆起及斜歧区奥陶系源岩有关的常规油,其中上统虽然有机质丰度偏低,但分布广、厚度大,降解产物为常规油-轻质油,其晚期的生
【总页数】7页(P52-58)
【作者】陈正辅;翟晓先
【作者单位】地矿部石油地质中心实验室;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1
【相关文献】
1.塔里木盆地北部跃参地区奥陶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J], 邵小明;罗明霞;刘存革;
吴鲜
2.塔里木盆地中北部断裂体系划分及形成机制探讨 [J], 吕海涛;张哨楠;马庆佑
3.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常规原油分布的控制因素 [J], 翟晓先;陈正辅
4.塔里木盆地北部志留系顶面不整合中陆相原油的成藏历史与油气富集机制 [J],
苏劲;杨海军;杨文静;王宇;张斌;刘永福;刘星旺
5.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碳酸盐岩油气藏原油酸值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J], 崔洁;朱光有;薛海涛;苏劲;卢玉红;张斌;王晓梅;费安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doc】Auca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

【doc】Auca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

Auca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第2期石油物探译丛199f1年4月/Auca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一'y'P?H?H.d等《乙,./,A)广7,,L.,,关键词:油田,币蕉届,)/∥二1992年5月4日PetroAmazonas和科学软件公司(ssI)广recnie.联合对厄瓜多的Auca油田进行了一项综合地震地层研究.这项二维分析为油藏综合模拟提供了图件.Auca是亚马逊河流域内安第斯山东部一个巨型油田,那里的环境是敏感的稠密居住区,部分地区是原始人栖息地.Auca位于横贯盆地的弧形带的南侧,该弧形带将Oriente盆地和哥伦比亚的Putumayo盆地分隔该油田在基尔东230公里,哥伦比亚边界以南100公里处,是Texaco于1970年发现的,现在由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PetroAmazonas开发.至1993年l2月为止,已钻35口井,仅有一口干井.该油田产自白垩纪Napo组的"u"和"T"油层(图1)和下覆Houin组(也是白垩纪),油层顶位于海底以下8725英尺,8833英尺和9114英尺处.通过油藏模拟已确定该油田中北部,中部和南部油藏的原始探明石油储量(OOIP)为:U油层是228百万桶,T油层是308百万桶,该油田全部油藏的OOIP(包括AucaSur)约超过十亿桶.至1993年5月累计产量依次为20~40和40百万桶u和T的剩余资源量分别为l8和3l百万桶图1索引图该油田的U和T油藏为一南北长达36公里的背斜(包括南部AueaSur油藏,该油藏的压力与北部油藏不连通),宽度不确定,一般为6.5公里(图2).北部圈闭情况不及南端及东/西两翼清楚圈闭基本上属构造圈闭.由于与基底高角度逆断层有关的挤压,油田西侧两处T油层大约有100米的位移.构造显着不对称,西翼陡,倾角一般为7.u油层油柱高118米(或更高),而T和Houin层分别为235米和156米.该油田似乎充满至溢出点.但这是难以确定的,因为油田长度和平缓的倾角.生产压差和油水界面(owc)不精确的描述对OOIP有很大的影响,没有气幅存在.U层的OWC 尚未确定.七12I钻穿T油层的井表明OWC可能是平的,或者稍微向南倾斜.钻至Houin 层的11口井表明OWC几乎是平的,但是地震资料表明稍微有点向南倾斜.确定油田存在的问题PetroAmazonas和SSI最初根据井资料作控制来编拟油田有关图件,如U顶部构造图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4月A燕岩图2地层横剖面图(根据井和地震),并为50公里以北的Shushufindi油田建立了地质模型.在Shushufindi油田,根据90多口井较清楚地确定了河口坝(SMB)该SMB向南垂直于Libertador油田北部的东西向海岸线发育且靠近Colombian边界.在Auca油田测井特征和有限的岩芯资料证实SMB向南面古海岸线延伸超过100公里.但是沿背斜构造顶部狭窄的开发井网为确定SMB或其模式提供的控制是不充分的.图4描述了u砂岩的原始测井相分析,如图4所示,,u砂岩在图上被描述成两个弯曲的,相对狭而薄的河道SMB沉积体弯曲地通过Auca油田上的井.用所有井作控制,对两个鞋带状薄而远离河道的废弃河道砂岩油藏制图是合理的,与这些河道交织的平行河道以及河道间连续的SMB沉积体系的存在是可以推测的,但无法作图.上覆T砂岩和Houin组的上段的沉积环境与u砂岩相似.因此,这些砂岩有类似的几何形态,地层学和沉积学特征.由于另外一些窄的河道和插入SMB的沉积体可显着地增加油气资源,PetroAmazonas和SSI签订'一项合同,利用1991年采集的地震资料对Auca油田进行二维地层研究.主要目的是确定u,T和Houin段SMB油藏的分布.(PetroAmazonas的研究人员对油藏的确定也提出过疑问:有没有可能在油藏内存在火山喷出或侵入体以及随u砂岩的沉积而准同期发育的礁.本项研究为Napo礁以及火成岩的地下分布提供了有用的资料,但本文主要目的是讨论成功制作了储油砂岩的分布图)储集层Houin段的下部(15层以下)是一套网状河沉积物沉积在陆上三角洲环境的块状石英砂岩,上部是紧靠SMB体系的三角洲相沉积(在图2上为13层以下).Houin砂岩在Auca是产油的Auca的主要储集层T砂岩从底部的灰岩向上延伸到包含MainT和T(或T 的上段)在第2期Auca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内的一套砂岩,一层薄灰岩层(B)将T层序与上覆u隔开.广泛分布的海相页岩形成了u的底界.u层向上逐渐递变为粉砂,砂质岩层,这套地层被第四层内的MainU砂岩所上覆.u砂岩是Auca第二大储层.u砂岩上部的MainU被一套页岩和粉砂岩所覆盖.这套地层包括有值得重视的产油的砂岩,定为G一2段.A灰岩位于该层序之顶部.在Oriente盆地,A灰岩偶尔从裂缝中产油,但在Auca不是生产层.A灰岩的底(至少在油田范围内)是一时间层序边界,正如MainU的底,B的顶和底以及Houin的顶.在盆地其它地方,在先于A沉积的G一2顶部能见到小的侵蚀.储层段是略有穿时的岩性段.因而对区域或全油田范围内的对比来说是l设有价值的.在Oriente盆地一些老油田通常缺乏足够的速度控制.因此,如要精确识别反射界面尚有某些疑问.然而,A的底认为是通过Orlente盆地大部分地区的一个区域性强反射界面.过去该反射界面被用来绘制u砂岩顶的等深度图u,T和Houin砂岩是上超在Brazilian大陆架上的浅海沉积.然而,陆源砂的物源位于哥伦比亚南部Auea的北部根据地面露头和Libertator,Sansahuari,Cuyabeno,Parahuacu,,河口墁坷道砂圆拇口蓖里固4基于测井相分析的SMB河道位置Ataeapi和Shushufindi油田的岩芯和测井相研究表明:其砂岩储层几乎都穿时地由向南沿略有起伏的海底运动的水下水流携带的沉积物形成.流动速度有时足以携带粗粒碎屑,但大部分砂质是细粒的.SMB的宽度向南减小.在Shushufindi宽度为5公里,但在Auca宽度仅有500米.在Shushufindi达到三次垂向迭置的河道(厚度l0~15米)与邻近的SMB形成更优的MianU和T储层;但是,也许是Auca离古海岸线太远,单纯依靠井的控制只能识别出两条SMB河道.采用时间层序边界相当好地确定了油田间u和T砂岩的等时性.而时间层序边界又是根据砂岩之下的深水或静水页岩和砂岩之上的区域上广泛分布的灰岩来确定的.地震分析十条未偏移的地震剖面(1991年采集)是本项研究的基础资料(图5).构造解释是根据另外l2条地震剖面(1978,1983和1989年生产)完成的.1978年的剖面主频不到20赫兹,这对精细构造成图和地层描述来说是太低了.1983年的资料主频为20赫兹,但可用频率达d0赫兹.1989年资料与1991年资料的主频相当,整个u和T层段的频率大约为40赫兹.资料质石油物探译丛l996年4月量从Houin层的顶面向下很快变差.采用地球物理微计算机应用公司开发的软件来制做合成记录,断层模型和构造与地层分析.Auca20—21井,AucaSur1井和Pama1井的合成记录确定了储层的地震反射时间和频率响应.模型可确定已知断层的反射和绕射模式以及有可能见到的最小断面.作为本项研究成果之一,准备了一张A底面时间构造图,并用PetroAmazonas提供的修改过的区域速度梯度图作时深转换.为使新测线与老测线闭合作一些小的修改是必要的.在火成岩覆盖区作大的修改也是必要的(因为速度有较大的变化).通过加上地层厚度,把A底的深度构造图进一步转换成U储层顶的深度构造图(图3).图3第四段顶构造图(基本上是MainU储层的顶)图5地震地层分析指明u砂岩的分布为了确定可能的河道砂体和OWC指示,确定了u和T层段内河道砂的地震反射响应,并研究了部分1991年的地震剖面,最后,制作了展示解释过的u和T砂岩的地震河道模式(图6,图7)(T砂岩的分布本文没有展示,它们是类似的,甚至比图5展示的U砂层的分布更加详细).地震资料的质量还不足以允许对Houin砂岩岩相制图.为了描述河道的宽度和方向,把地震解释的u和T砂岩的分布和源于井资料的测井相分析进行综合研究,对其它生产层段也制作了类似的图件.根据Auea的三个合成地震记录把u砂岩的顶正好定在与零相交处,其下为一强振幅,低第2期Au∞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29?频的波峰一波谷组合,表明在高速,高密度A灰岩的顶底存在急剧变化的声阻抗差.MainU的顶位于低频的波峰上,其下与零相交(图8)B灰岩的强声阻抗差和T砂岩的顶组合形成了图6PE91?2280剖面段振幅包络图图7PE91-229(]剖面段}蓬l,lI目:-{_-.:,'_,E三=一::'一z,'.一~i"~r"iilr{一Ⅲj—L}...一一'5图8Auca20井台成地震曲线.^麓岩移岩MmU:群Mam.rnollin砂岩30?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4月第三个强振幅的波峰(在U砂岩顶面之下大约30毫秒).而MainT出现在这一主波峰之下的相对弱振幅"死区"内.下一个好确定的反射波峰在T砂岩顶面之下的40~45毫秒处,在合成记录上标志着Houin的顶.在地震剖面上,这是一个非常不连续的反射界面,很明显是由于Houin层内速度和密度明显变化所致.构造图3展示的Auca是一南北向延伸,长度大约36公里的不对称背斜.按OWC测量,该油田最宽为6.5公里.南部西翼变陡.北面延伸到断层(推测是高角度逆断层).模拟表明仅当断层落差大于12米时,在目前地震资料上才是可以看到的,制图表明沿轴部存在若干高点,最大的东西向垂直幅度大约46米.一个宽缓的高部位没有精确制图,延伸到西部的Auca2号.根据本项研究的油藏模拟结果表明这一大的区域内仅有一口井采油,所以基本保持原始油藏的压力.类似地油田南部的油藏压力表明:AucaSur的U和T油层与其余部分是不连通的,虽然在Houin油层可能是连通的.在这两个地区发现高的剩余压力是清楚的,或者构造上是分隔的.沿东一北东向断层带的硅化作用或相当于邻近Auca24井未见的火成岩是可能的解释但正如后面所讨论的那样,最可能的解释完全是地层学的.河道砂岩的确定为了确定与油藏特征有关的反射特征的变化,对U和T砂岩进行了模拟其次,油层存在以及质量的解释是在油层段放大时窗地震剖面的硬拷贝(按4O厘米/秒比例)上交互进行的.采用计算机计算,监视显示属性和彩色显示地震剖面的方法.由于A底强反射的屏蔽鼓应,已证实U砂岩的地层模型是不确定的.时震振幅时窗彩色绘图也没有展示出U层的变化.然而,在计算的道属性和振幅包络图上表现出与U河道砂岩的存在与缺失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因此,这种属性被用来确定U河道砂的分布.河道砂岩的速度比周围粉砂岩和漫滩环境沉积物略高.这在局部上减小了U砂岩与上覆更高速A灰岩的速度差,因而在河道砂岩上的振幅阴影鼓应图6是Auca30和3l井附近PE91—2280测线的部分振幅包络剖面图(参见图5).在U时间段内出现明显的振幅阴影.两个解释出来的U层的SMB沉积体在图6用黑色划出,而在U层序内则用蓝色圈定∞.对所有开窗剖面段计算出振幅包络图,并对U时间段内的振幅阴影点进行扫描;根据彩色的强度把异常划分为好一差,把异常标在一张描述U砂岩的位置图上.窄的地震时间段包含了消除U上部与MainU间差异的那些异常.结合测井资料制做了一张U河道模型的解释图(图5)这张图证实了东部和中西部SMB体系的存在.中部的SMB体系弯曲地通过Auca的顶部并为井和地震所确定.城震地层分析使Auca邻近范围内可制图的全部岩石体积大致增加了两倍.这张图还确认了南北方向的砂岩体以及最厚的地方还表明如果构造上足够高的话,还应考虑加密钻井.据此预算出的石油储量比单纯根据井控制而计算的多2~3倍.这①原图为彩色缭图.第2期Auca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对油田开发/部署将产生很大的影响.T砂岩的地层模拟表明,在T的顶和Houin反射顶界面之间形成一个弱振幅反射波峰,由于在这些地层内速度略高,因而能指示T层段内河道砂岩的存在.为把T段内低振幅异常和已知井中存在的T河道砂岩进行对比,研究了地震剖面段的振幅彩色图.还计算属性剖面.对U砂岩来说,最好对比还是地震道彩色绘图.然而,对T砂岩来说,已证实属性剖面更好一些.图7很好地展示了PE91—2290测线段上Auca井附近T河道砂岩异常,厚的T河道砂岩已知是存在的该河道砂体以其较强的振幅用橙色显示,为说明该砂体最厚(河道)部分的延伸,用黑线圈定.相反,在T时间段内,T河道砂岩在井中发育较差或缺失,与部分地震剖面对比也没有显示出另外的反射波峰.为确定T河道砂岩的指示,对全部时窗范围内的剖面进行了扫描.砂岩段的厚度足以允许解释判别T的上,中和下段(具有足够清晰的地震信号).根据色彩的强度把异常划分为好或差.而且有可目B对T层的上,中和下段进行划分同时在(40厘米/秒)地震剖面上划分并把所描述的T砂岩的上,.中和下段分别绘在图上然后,结合测井信息在三张平面图上绘制出解释出的河道模式图.这些图在型式上与图5展示的u砂岩的分布图非常相似,原先单纯根据井的资料,T砂岩层内两个附加或SMB河道沉积是在中央河道体系的每一侧面,该中央SMB已被地震解释和测井相分析所证实.没有测井资料,地震资料不能识别.但测井资料清晰地证实了地震制图中央河道系统的存在,走向和基本形态.Auca 成线形的井仅允许确定中央SMB以及东部一个可能的体系.然而,地震资料使Auca油田附近地区能制图的砂岩总体积粗略地增加两倍它再次证实了沉积砂岩的方向和位置并指明该区和U储层一样,如果构造上足够高,应考虑加密钻井.与仅用钻井作控制来制图相比,允许制作大约2~3倍多的地下原油的图件很明显,在Auca以及类似的油田,包括评价钻探在内的油藏描述应采用地震地层学.油水接触面(owe)本项研究最后一点是识别Auca可能存在的油水接触面的指示.油水密度差在OWC上引起小的阻抗差.OWC可能产生可以检测的地震响应.小的岩性变化也能产生类似的响应,但一个OWC表现为典型的平点",而岩性边界通常呈一定的倾角,弯曲或其它不规则响应为了在Napo和Houin层的产层段内确定视"平点",研究了时窗内测线段放大彩色绘图以及道属性显示.最好例证在PE91—2280测线上(图9)一个低振幅,低频的平反射出现在2.028秒处(Houin顶部附近),该接触面在Auca构造范围内上覆T和U砂岩反射界面上表现为明显的倾斜反转.采用Auca1井(<2公里)的速度,通过计算该平界面在海底以下2829米深处,考虑到地震基准面海拔和1960年Auca1井的速度调查与1991年地震资料野外采集可能的基准面差值,在Auca31井处(该测线正北500米处),Houin层内OWC在海底以下深度非常接近2828米.对1991年测线所有其它时窗进行了扫描分析,在上Houin到下T组所有七条东西向测线上相同时间段内都发现了类似的平反射模式和推测的平点,虽然在PE91—2280上没有象所确定的异常那样按这种方式发现的平点展示了反射时阃呈有规律的变化.从最北测线32?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月一墨曼≤三:~一,■::=吝.'三…奇能的油水接艟l面图9PE91?2280剖面段(PEgl一2252)的2.016秒到最南面分析测线(PE91—10W)的2.036秒用Auca1井的速度,这20毫秒的时差意味着在近30公里的距离范围内,该假定的OWC向南倾斜了d6米,但应认识到速度梯度控制是较差的,而OWC可能的倾斜随不同的速度梯度而变化.还必须强调:这种可能的OWC证据是非常隐蔽的.在PE91—91,90和沿构造顶部的GE测线上没有连续的平反射界面可以追踪因为在这个走向上的所有反射基本上是平的,而T—Houin边界上资料质量基本上是不好的强反射U和T妨碍了识别浅层隐蔽的OWC异常.岩石物理将所有测井曲线数字化后,对油田所有油井的全部测井曲线进行了综合岩石物理分析.编制了岩芯测定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交会图.这些为采用5的泥岩体积,9的孔隙度和5的水饱和度作为截止数值奠定了基础.u砂岩由细一中等粒度的石英砂偶尔央长石和斜长石颗粒组成,自生矿物由高蛉土和伊利石偶尔央钙质胶结物和石英增生组成.孔隙分布均匀,连通较好从而使渗透率保持在600~1600roD之间T砂岩为细粒石英砂偶尔夹不规则有机质壳片和斜长石颗粒.胶结物为蓝石英和石英增生偶尔夹钙质和高蛉土及伊利石的痕迹.孔隙为粒间孔隙从12~l8,孔隙差至中等,连通好,石英增生降低了孔隙度.渗透率在81~1300roD之间变化储层制图二维地震分析证实了窄的SMB沉积多次重复u和T河道的宽度分别在150~300米之间基于大量井的测试展示的边界范围与地震解释的宽度一致然而,根据模拟压力和水注入表明:1)对U和T油层来说,AucaSur具有不同的压力系统(但在Houin也许是同一油层).因而,把它们从油田主体划出来;2)也许是根据另一些非沉积因素或无效的砂岩,将Auca的主体部分划分成5个油藏.第2期Auca油田储层地震地层学描述以前油藏模拟没有认为要把Auca的主体部分进行划分,而是由PetroAmazonas和SSI在本项研究的后期才进行的.然而由于前者的发现,才把AucaSur与Auca分开制图最近获得的油藏压力证实Auca和AucaSur之间U和T砂岩是分开的,而没有证实倾斜地联接两者OWC的可能性分析分开的可能原因是本项研究的一部分.Auca23井附近由侵入引起的硅化作用导致地层遮挡很可能是本井附近有一条封堵性断层起分丽作用.但是,地震分析没有发现断层,因为任何断层存在应有相对小的垂向位移.地震资料没有展现火山作用引起的分隔的证据,但火山成因的分丽没有被证明是错的.不过,假定任一分隔的原因,而这种分丽很可能出现在U,T和Houin油层内,因为Houin油层在Auca和AucaSur之间可能是连通的,而U和T是不连通的.地层分丽(如图5所建议那样)显然是最可能的答案.类似地,正如水注入和压力所示的那样,该油田主体部位的分区也很可能是由于在油田其它部位没有沉积U和T砂岩.Auca油田第四层段(MainU砂岩)的总厚度图如图J0所示.为了证实^uca和AueaSur间的分隔,利用地震地层解释获得的资料,工程资料也用来修改5井,l7井和30井附近地层的延伸趋势总厚度图.该图沿北西向延伸方向存在遮挡这些摭挡在总厚度图上仅表示为厚度减薄的区域,但在其它储层特征图上(图11,图l2,图13)变得更加明显,有强含水层从北进入Auca的南部(含Auca28井)图10第四地层段总厚度图图ll第四地层段净厚度图通过综合水注入量,压差获得的地层资料,解出的U砂岩的净厚度图(图11)与图10是一石油物探译丛t996年4月副E十…千米U周l2第四层段有敛平均孔隙周围l3第四层段油气孔酸体积周致的.根据砂岩沉积范围,把Auca油田划分成不同压力的油藏,这在净厚度图上比总厚度图更为清楚如图5描述的那样,南北向分布的河道砂岩沉积是明显的,但在沉积期间,假定北西向的海底高引起河道分叉,从而导致河道具有小的总厚度和净厚度.净砂岩厚度变化从河道之间薄区的零到发育好的河道的40多米.u砂岩平均有效孔眯度图(图12)展示了由没有有效孔隙度(>9的截止孔隙度)范围限定的SMB之间的区域.根据图11上小的净厚度所限定的北西向的海底高也具有小的有效孔隙度,这引起目前该油田压力明显的分区.在SMB中部孔隙度值达到10,孔隙度和净产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把Auca分隔成一系列不同的油藏.u砂岩的烃类孔隙体积图(图13)展示了把Auc.~分隔成不同油藏的结果.虽然油藏北部或全部也可能是由于地层原因,油田的东,西,北和南部的界限均是OWC的产物西北部抽藏是宽广而尚未钻穿的未开采区北部油藏已由Auca2,d和5井所钻穿,但是以3800psi(校正到海底基准面8775英尺),该油藏接近原始油藏的压力中北部油藏已为Auca6,8,9,10,26,29,31和32井所钻穿.采出量已相当大,从西北部注入了少量的永目前油藏压力在100Opsi左右.中部油藏已由Auca7,1I,18,19B,24和25井钻穿,该区压力为200Opsi.南部油藏已为Auca3,12,13,14,15,16,21,22,27和28井所钻穿.AucaSur的u 砂岩仅由AucaSur1和2井开采,目前精确压力测量表明这些井与Auca是不连通的. (下转第46页)Ⅳ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3油矿地质学真题B卷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3油矿地质学真题B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油矿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B (闭卷考试)班级:姓名:学号:一、判断井别(每题2分,共10分)1. 和1井2. 港117井3. 西18-4井4. 陕参1井5. BZ32-6-10井二、名词比较与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 上覆岩层压力与地层压力2. 水敏与酸敏3. 预测地质储量与探明地质储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根据油气开发阶段和资料拥有程度的不同,储层地质模型可以分为、、。

2. 油藏边界包括、、。

3. 碎屑岩油层对比单元由大到小可划分为、、、。

4. 容积法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所涉及的参数可以分为油层分布面积与厚度、、三大类。

5. 控制碎屑岩储层发育的三大因素为、、。

四、简述(问答)题(30分)1.简述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

(5分)2.简述断层组合的主要原则。

(8分)3.简述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的类型。

(8分)4.简述油层对比的主要依据,以及相对稳定沉积条件下油层对比的步骤。

(9分)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A、B二个砂体内各包含5个相对均质段。

其中, A砂体渗透率自上而下分别为140⨯10-3μm2、130⨯10-3μm2、110⨯10-3μm2、100⨯10-3μm2、90⨯10-3μm2、70⨯10-3μm2。

B砂体渗透率自上而下分别为100⨯10-3μm2、300⨯10-3μm2、400⨯10-3μm2、500⨯10-3μm2、700⨯10-3μm2。

分别计算二个砂体的渗透率级差和突进系数,并比较它们的非均质性强度及注水开发后可能的水淹类型。

2.下图为一岩心样品的实际毛管压力曲线图。

根据该图,确定出最大连通孔喉半径(r d)、喉道半径中值(r d)(S min)。

某油层组在区域对比的基础上确定出了六个地层对比标志层(A、B、C、D、E、F)。

下图给出了一井排三口井的标志层对比结果(各井各缺失部分地层)。

石油矿业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石油矿业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石油矿业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以下哪个国家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产国?A. 俄罗斯B. 沙特阿拉伯C. 美国D. 伊朗2.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氢气B. 氧气C. 碳氢化合物C. 氮气3. 以下哪个不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步骤?A. 钻井B. 采油C. 炼油D. 储存4. 石油产品中,用于航空器燃料的是哪一种?A. 汽油B. 柴油C. 煤油D. 润滑油5. 石油资源的勘探主要依靠哪种技术?A. 地质勘探B. 化学分析C. 生物技术D. 人工智能6. 以下哪个不是矿业的常见类型?A. 煤炭开采B. 金属矿开采C. 石油开采D. 水泥生产7. 矿业开采过程中,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安全风险?A. 瓦斯爆炸B. 地面塌陷C. 地震D. 水害8. 以下哪种矿物是铁矿石的主要组成成分?A. 石英B. 长石C. 磁铁矿D. 黄铁矿9. 矿业开采中,以下哪个不是常见的环境保护措施?A. 尾矿库管理B. 废水处理C. 废气排放D. 植被恢复10. 以下哪个不是矿业开采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A. 土地退化B. 水资源污染C. 增加降雨量D. 生物多样性下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石油是一种由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__________经过长时间的地质变化形成的。

12. 石油开采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提高采油效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

13. 石油产品经过__________过程,可以提炼出多种不同的产品。

14. 矿业开采中,常用的一种提高矿石利用率的方法是__________。

15. 矿业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通过__________等措施来减轻。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石油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

17. 简述矿业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8. 论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开采策略。

19. 论述矿业开采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油矿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油矿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至 2017学年第 2 学期
教学日历
课程名称油矿地质学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讲课40 实验6 课内实训18
授课班级资源勘查工程2014卓越班学生人数27
任课教师岳大力/姬月凤(企业)职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所在院(系、部) 地球科学学院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教材名称:油矿地质学(第四版)作者:吴胜和等
出版单位: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每上一次课填写一行,节次填写数字“1-5”,一天共分5大节课,例如:一周上三次课填写三行,并在周学时栏合并单元格填写“6”,周一第3、4节,在节次栏中填写2。

2.教学日历一经制订,不应出现大的变动,但允许主讲教师在完成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
学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

如有变动,须经课程所属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批准,并报院(系、部)办公室备查。

3.上机、大作业、课堂讨论、外出参观、考试等如占课内学时,在“备注”栏内注明。

4.教学日历由教师自存一份、课程所属系存一份,在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内送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并发一份电子版给课程所属院(系、部)办公室;有实验和上机学时的须发一份电子版的给实践科sjk@
考试时间地点:不占课时,另做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矿地质学» A卷答题时间:8:30-11:00
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判断井别(每题2分,共10分)
1. 泌5井
2. 宝101井
3. 广5-4井
4. 陕参1井
5. QHD32-6-A-10井
二、名词比较与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 钻时与岩屑迟到时间
2. 隔层与夹层
3. 地质储量与可采储量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孔隙性储层含油岩心的含油级别由低到高可分为
、、、、、。

2.岩心分析中的相标志有、、、、
等。

3. 裂缝的地质成因类型包括、、、。

四、简述(问答)题(30分)
1.判断井下断层存在的标志有哪些?(9分)
2.简述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研究内容及在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7分)
3.简述砂岩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分布的一般特征。

(8分)
4.简述原始油层压力在背斜油藏上的分布特点。

(6分)
答:(1)原始油层压力随油层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A、B二个砂体内各包含6个相对均质段。

其中,A砂体渗透率自上而下分别为50⨯10-3μm2、100⨯10-3μm2、150⨯10-3μm2、200⨯10-3μm2、300⨯10-3μm2、400⨯10-3μm2。

B砂体渗透率自上而下分别为140⨯10-3μm2、100⨯10-3μm2、80⨯10-3μm2、50⨯10-3μm2、30⨯10-3μm2、20⨯10-3μm2。

分别计算二个砂体的渗透率突进系数和级差,并比较它们的韵律类型、非均质性强度及可能的注水开发水淹类型。

2.设有一个油藏。

通过油藏描述研究得知其含油面积为4.5km2,平均有效厚度为20m,平均有效孔隙度为20%,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30%,地面原油密度为0.9g/cm3,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为1.1,原始溶解气油比为50m3/t,试按照容积法计算该油藏石油地质储量及溶解气储量及油、气储量的丰度。

六、作图题 (10分)
根据断层面等值线图及井点目的层顶面海拔,确定断层线,判断断层性质,编绘目的层顶面构造图(等高距为100m )。

-07-图例
顶面海拔
井位-3600
断层面海拔
钻遇断点
井位
-3500-3400-3
300-32003100
-3000
-290-2800
-200
-260
-3500-3400
-3300
3200-3100-3000-2900-2800-2700-2600
-3600-3600
-3700-37003800
-3500 -3400 -3300 -3600 图 例 -340顶面海

-3600
断层面海拔
〔0 钻遇断

-3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