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专题1 第1节

合集下载

公共营养师培训二级专题 营养评价

公共营养师培训二级专题 营养评价

公共营养师培训
称重法的技术要点
1. 2. 3. 4. 准确估计食物的可食部(或废弃率); 计算生熟比; 表单设计与编制; 被调查者的配合与支持;
公共营养师培训
2. 24小时回顾法
概念: 调查者询问被调查者前一天(向前推24小时)的 食物消耗情况,连续3天。 特点: ①优点是时间短、方便易行,能得到个体膳食数 据;②缺点是依赖记忆,难以标准化; 适用范围: ①某个人; ②群体;
公共营养师培训
食物成分表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 1506条原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800余包装食品 《食物营养成分速查表》
标准版本、应用版本、简要版本
公共营养师培训
膳食调查的常用方法
1. 2. 3. 4. 5. 称重法 记帐法 称重记账法 询问法(24小时回顾法) 膳食史法
6. 食物频率法
公共营养师培训
4.称重记账法
概念: 记账+称重 特点: ①优点比称重法简单,费用低,适合大样本、长时间调查; ②比记账法精确,结果更准确;③比24小时回顾法准确, 较少依赖记忆;④只能得到平均值,无法分析个体数据。 适用范围: ①家庭; ②大群体,如军队、学校等; 技术要点: ①账目记录准确; ②称量准确;
7. 化学分析法
注意: ①膳食调查的时长: 至少连续3—4天 ②常并用两种方法, 如称重记账法
公共营养师培训
1.称重法
概念:某一伙食单位(集体食堂或家庭)或个人 的一日三餐中所有食物的食用量进行称重,计算 出每人每天各种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 特点: ①相对准确、细致,能实际称量食物份额大小或 重量;②工作量大,麻烦; 适用范围: ①某个人; ②人数较少的群体(如家庭)
公共营养师培训

130228初三社会专题1校本练习

130228初三社会专题1校本练习

新云台中学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社会专题1校本练习班级学号姓名专题1 正确认识自我请写出5—10个词来描述你自己。

知识窗P1,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认识自己的所有身心状况,包括自己的()状况,()特征【如性格能力等】,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 )。

第一节感受成长一、成长的烦恼一)P2知识窗,青春期——青春期一般指从童年向青年()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往往会发生急剧变化。

二)P2—3《小韩的烦恼》1、做一做第1题(口述)小韩的生理心理变化:小韩的烦恼:你对小韩的建议:2、做一做第2题(基础性笔答)3、做一做第3题(提高性笔答)三)P3—4金手指1、人是()性动物。

个体的成长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完成的。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认识()、适应()的过程。

2、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经历青春期,也会经历青春期的各种变化。

但是受()、()、营养、体内激素水平、运动量大小等因素影响,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和程度是由差异的。

3、青春期出现的烦恼是暂时的。

只有了解自己青春期的变化,接收这种变化,勇敢(),积极与他人(),成长中的烦恼才会逐渐消解,你才能真正长大。

二、多梦的季节一)P5知识窗,人生盾牌——盾牌是古代战争中常用来防身的一种()。

有的心理学家把一组可能影响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排列出来,构成一张()盾牌,以此提醒人们,时时注意维护()健康。

二)P5《依佳的“梦”》1、做一做第1题(口述)2、做一做第2题(口述)3、做一做第3题(基础性笔答)4、做一做第4题(提高性笔答)(建议填第1,2,5,6)三)P5—6金手指1、青少年时期是个多梦的季节,正因为有了梦想,青春才值得(),生命才充满活力,人生才有追求。

青少年的梦想常常随()的增长而变化。

2、人的梦想应该基于对()的认识和对()的了解,否则就可能成为幻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梦想往往会经历模糊到(),由多变到相对()的过程。

高中生物-专题-第节-第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生物-专题-第节-第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2)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 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 ,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 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 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_____和[ ]________过程, 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____的调节([ ]填序号) 。
下列有关人工种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科学手段人工合成的种子 B.必须由受精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子 C.人工种皮可以为种子萌发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D.人工种子发芽率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工种子获得的方法及其过程。人工 种子是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不定芽等,然后经人工薄 膜包,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 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 进行种植。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
A.花药离体培养 B.选取成熟组织进行培养 C.利用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答案] C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过程: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就 可以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2)成果:我国在水稻、小麦、烟草、柏、橡胶和辣椒等作 物的单倍体育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3)方法:花药的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4)优点:后代稳定遗传,都是纯合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3)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 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培育无病毒植株 (1)获得成功的事例:马铃薯、甘薯、大蒜、草莓、苹果、 香蕉。 (2)常选用的部位:茎尖组织。 (3)操作过程: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 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编第2章专题1第2节谋篇布局,纵横捭阖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5编第2章专题1第2节谋篇布局,纵横捭阖课件
第十三页,共82页。
一篇结构完整的议论文包括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分论点并列式”模板,要求文章在“引论”部分提出中心 论点;在“本论”部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并列关系的分 论点分层论述,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在 “结论”部分深化、总结论点。
“分论点并列式”模板是指阐述中心论点的几个分论点 是并列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进行 论证,形成若干分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并列关系,共同论 证中心论点。
第五(dì wǔ)编 作文训练提升
第二章 高考作文文体(wén tǐ)规范 专题(zhuān训tí)练一 议论文体
第2节 谋篇布局,纵横捭阖
第一页,共82页。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 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页,共82页。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 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有 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 那些纠缠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 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 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第二十四页,共82页。
感受世间美景,小刘更有风采。让我们像小刘一样,拥 有一颗求美的心,在身心疲惫的时候,走近自然,追寻美, 传递美,这样我们也能成为这个时代更美、更具风采之人! (结尾点题,总结全文,深化论点。)
【阅卷评析】 本文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旁征博引, 从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和对自然的爱 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小刘更有风采的原因进行分析,见解 深刻,引人深思,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第十六页,共82页。
模板范文 真题回放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 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 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 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 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 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 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专题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专题训练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章第一节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在“练习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纸带上的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及位移信息D.纸带上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一定是0.02s2.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经过A点时的速度为3m/s,这表示()A.质点在过A点后1s内的位移是3mB.质点在过A点前1s内的位移是3mC.若质点从A点做减速直线运动,则以后每1s内的位移是3mD.若质点从A点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后每1s内的位移是3m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交流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源C.实验开始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D.打点结束后,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4.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再释放小车B.计时器应使用6伏特以下的直流电源C.打点频率为50Hz,每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1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5.在实验中,利用纸带上的数据和第一章的方法得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后,以速度v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某次实验中某同学描出的点如图所示。

在直角坐标系上一共描出了10个点。

下列思考有道理的是()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②这10个点中有6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一条直线附近,只有F 和B 两点离这条直线太远③在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能画在一条直线上(A 、D 、G 、I ),有六个点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运动的规律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 、E 、H 、J )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与直线偏离较大的点(B 、F )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错误造成的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6.小车拖动的纸带经过打点计时器后,在纸带上留下的点中有6个连续清晰的点,测出这6个点间的距离为18 cm ,则 ( )A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03m/sB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5m/sC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m/sD .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180m/s7.某人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利用打出的一条纸带画出了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电源频率为50Hz 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5秒打一个点B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 .小车在0.02t 秒时的速度大小是0.04/m sD .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0.04/m s8.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然后她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共描出了10个点,并“拟合”出了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如下图所示针对该同学作出的v—t图象,她所在的实验小组的其他四位同学分别交流了自己的看法:①这10个点无论如何也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小车运动的图象不可能为一条直线,而应为一条光滑的曲线;②这10个点中有8个点虽然不在一条直线上,但它们紧挨在该条直线附近,只有F和B两个点离这条直线远;③在这10个点当中只有4个点(A,D,G,I)能画出一条直线上,其余6个点都不在该直线上,这条直线肯定不能表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④与直线偏差较小的点(C,E,H,J)可能是实验误差造成的,而偏离直线较远的点(B,F)则可能是实验中出现失误造成的.对于以上四种看法,你认为有道理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二、多选题9.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出一个物体长为123.6cm,采用的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是厘米B.0.92与0.920含义是不一样的C.多测几次求平均值可减小系统误差D.0.082是三位有效数字,103.6cm是四位有效数字10.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 t-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确定了v t-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 t-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作v t-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作出的v 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 .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11.(多选)“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甲、乙两个图象为甲、乙两位同学从实验中得到数据后画出的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小B .甲的实验误差比乙的实验误差大C .甲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D .乙在实验中处理纸带时没有舍掉开头一些密集的点迹12.如下图所示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s -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启动的时刻比乙早t 1秒B .当0<t <t 2秒时,甲做匀减速运动C .当t =t 2秒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 .当t =t 3秒 时,两物体相距s 1米三、实验题13.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a )。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学案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 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学案

专题一地球运动微专题1 太阳和太阳系微专题1太阳和太阳系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节次考试内容必考要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主要的天体类型和特点aac太阳对地球3.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分配ab(2)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3)太阳系示意图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的影响(2)太阳辐射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2。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b4.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活动的类型和特点(2)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ab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方面影响地球气候树木的年轮有规律的疏密变化与太阳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相对应。

太阳黑子活动高峰年,气候反常概率增多;太阳黑子活动低谷年,气候状况相对平稳地球电离层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其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地球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使磁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极光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稀薄的大气相碰撞产生发光现象自然灾害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3。

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高,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真题设问1.(2017·4月浙江选考)对该人造天体运行特征及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2。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教案

必修一化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教案

专题1 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本节教材位于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的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物质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懂得了“物质的量”这个新物理量的应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物质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能力,同时为电解质溶液,中和滴定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学习为学生高中的化学计算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2、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3、掌握摩尔质量的定义;4、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质量存在的关系。

核心素养: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通过举例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掌握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存在的关系:2、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质量存在的关系。

学生复习上节课已学的内容,并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本节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引入】比一比,谁更厉害!我一口气能喝下6000万亿亿个水分子,有多厉害!我一口气能喝36克水,我才厉害!如何比较质量这个宏观量与微粒数目这个微观量呢?我们可以利用物质的量将两者联系起来,在对其进行比较。

【过渡】你学过哪些物理量?它们是用于衡量什么的?单位是什么?“物质的量”是什么?怎么用?【展示】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讲解】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讲解】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础物理量,是一个专用名词,符号:n2.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3.物理意义:是用来描述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梳理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一、实验原理1.利用纸带计算瞬时速度:以纸带上某点为中间时刻取一小段位移,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表示这点的瞬时速度。

2.用v-t图像表示小车的运动情况: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画出小车的v-t图像,图线的倾斜程度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如果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小车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纸带、导线、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绳、槽码、刻度尺、坐标纸。

三、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槽码,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然后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4.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5.增减所挂槽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四、数据处理1.纸带的选取与测量(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点迹最清晰的纸带。

(2)为了便于测量,一般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计时起点(0点)。

(3)每5个点(相隔0.1 s)取1个计数点进行测量(如图所示,相邻两点中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4)采集数据的方法:不要直接去测量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而是要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d1、d2、d3…然后再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x1=d1;x2=d2-d1;x3=d3-d2;x4=d4-d3…2.瞬时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时间间隔很短时,可用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表示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n =x n +x n +12T。

3.画出小车的v -t 图像(1)定标度:坐标轴的标度选取要合理,应使图像大致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句的还原。要还原的句子在文中一般都起 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答时一定要联系语境。所给句子“我的心被 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强调了“我”“内疚”的感受,说明前面歪儿 肯定做了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歪儿自己不去玩踢罐子游戏,却把 他的罐子偷偷地扔下楼,联系前文描写“我”捉弄歪儿的文字,可知 “我”的内疚是有理由的。所以,“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儿”。鉴于此,所给句子放到【丁】处较为合适。 答案:D
15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分析句段作用(2018考) 【得分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句段本身。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 句段本身,这是做题的第一个环节。通过阅读,明确作者写了什么, 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另外,要注意句段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 出特点。 2.抓住位置特点。要注意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 不同,答法也不同。开头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铺垫、渲染气 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埋下伏笔等。中间段: 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等。结尾段:总结 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感情、照应文题、呼应开头等。
5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 约而同地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 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作假成真。一次,我看 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 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 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互相 都能感到对方急促的心跳,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 的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像晨星一样光亮!原 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 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考点五
答题步骤第一步:定位。认准词语属于以上哪种类别,找到深入 分析的突破口。 第二步:分析。对已“定位”的加点词进行类别属性的分析。如动 词的作用是准确生动地描写了做某事的过程或者行为表现,表现人 物某种情感;形容词的作用是生动描写了某物的状态,体现某种心 理、情感等。 第三步:糅合。弄清各类词语特殊的表达作用,再结合阅读过程 中对句意、段意或文意的理解,综合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如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两个“卧”运用拟 人修辞,赋予了小村庄和雪以人的情态,形象地表达出了济南的冬 天那种暖和、安适、平静的气氛。
19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筛选整合信息(2018/2016/2015/2014/2013考) 【得分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是: 1.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就记叙文来说,文章主旨我们一 般可从开头句或者结尾句处获得。要理清文章的脉络,我们就要善 于捕捉文章中的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犹如“路标” 性质的语句。 2.审清题意,锁定有效信息范围。初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弄清 题目的要求,锁定有效信息的具体范围,即文中的具体位置。阅读 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段,在某几段,散见于全文。 3.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在信息区域的 一个或几个段落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 息,这时候就需要做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 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7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品析词语表达效果(2018/2011考) 【得分技巧】 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思想情感或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入手。分析词语所体现的情 感倾向以及点明文章主题的作用。 2.从景物意境或人物形象方面入手。即先要判断这个词语的描 写对象是什么,如果是景物,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了什么气氛; 如果是人物,写出了人物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什么形象。 3.从感情色彩的角度分析,注意贬词褒用、褒词贬用的情况。如 朱自清《背影》中有“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句 中的“聪明”一词就是褒词贬用,作者当时没体会到父亲的爱,因此自 责。
6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文章解构 全文线索: “我”对歪儿的情感变化。 层次划分:第一层(第① ~ ④ 段),歪儿爱玩游戏,却因受到我们 的捉弄,被母亲禁止参加游戏。 第二层(第⑤~⑦段),歪儿扔下他的罐子,回到了我们中间,在大家的 关心下,他变得快乐开心。 主要内容:文章叙写了歪儿坐庄、歪儿被母亲打骂、歪儿扔下铁罐、 歪儿回到我们中间受到关照等事件,同时也交代了“我”对歪儿由 戏弄到关心的情感变化过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可 以有一双充满快乐的、动人的眼睛,只要生活中充满了爱 和关怀就能点亮它。 人物形象:歪儿———身体瘦弱,有点残疾,但是心地善良,性格纯真。
13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参考答案:(1)运用夸张(或比拟)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 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 (2)运用反复(或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热爱和对友谊 的渴望之情。(4分,每小题2分)
14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变式训练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请说明理由。 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呆呆)站了一会儿才散。 参考答案:不可以。“默默”在这里的意思是“不说话、不出声”,生 动地写出了“我们”当时愧疚的感受。“呆呆”的意思是“发愣”,常用 来形容人物沉浸于某种境界之中的样子。两者意思差别较大,所以 不能替换。
17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3.(考点二)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4分)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段的作用。分析语段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 两个方面入手。第⑥段属于中间的段落,中间的段落一般在结构上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单句之所以成段,是为了突出强调语句的内容。 前文写歪儿受了我们的捉弄被母亲打骂,并且被禁止玩游戏,“我”为 此感到内疚,歪儿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大家自然会“释然”,会“惊喜”。 作者用“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单独成段,就强调了这一感受。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 突显了大家对歪儿回来的释然和惊喜之情(4 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他宁愿 坐庄,宁愿 徒自奔跑,宁愿 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 .. ..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解答时,一般从修辞、 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第(1)句中加点的词“飞”陈述的对象是“我 的心”,运用了夸张和比拟的修辞。所给句子的后一句“我又听到歪 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联系该句来看,不难 揣摩“飞”字写出了“我”想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第(2)句中的加点 词“宁愿”出现三次,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这三个“宁愿”是对 前句“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所作的具体描述,写出了歪儿对游戏的 热爱。联系后文可知,这样写也表达了歪儿对友谊的渴望。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4.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就不能忽视在修辞 方面的作用。如比喻主要是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则把物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赋予人的色彩;夸张的目的在于 突出强调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等。
9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6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3.审清题干要求。审题要关注三点:句段位置、答题方向、暗示 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好 处)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情感、 表达等多个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的角度 作答。另外,注意题干的暗示性。如:文章第二段插入了一段事后 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该题干暗示了一个信息:插入。由此自 然明白“插入”起到“补充或解释”的作用。 答题模式该段叙写了……(内容),运用了×××手法,在结构 上……,在内容上……
2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③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 红薯。 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 他妈妈四十岁才生下这个有点残疾的儿子,取名叫“弯儿”。 我们每天 都能听到她呼唤儿子的声音,却把“弯儿”错听成“歪儿”。 由于他身子 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他太热爱这游戏了, 他宁愿 坐庄,宁愿 徒自奔跑,宁愿 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 .. .. .. 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 好踢,要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第 1节
记叙文阅读(一)
考点突破
对点训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五
典例一(2018· 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1分)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 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 它不但需要快速、机敏,还带着 刺激的冒险滋味。它的玩法简单易学,谁都可以参加。先是在街中 央用白粉笔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 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的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 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捡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 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可是就在他四处去捉那些 藏身的孩子时,冷不防从什么地方会蹿出一人,“叭”地将罐儿踢得老 远,倒霉,又得重新开始……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 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歪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