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电子题库第一部分专题三第2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南京高三模拟)下列化学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过氧化钠用作缺氧场所的供氧剂B.热的纯碱溶液常用作物品表面油污洗涤剂C.漂白粉常被用于疫区的环境消毒D.铝热反应常被用于野外焊接钢轨解析:选B。

A项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C项中利用HClO的强氧化性消毒,D项中发生的反应为2Al+Fe2O3高温,Al2O3+2Fe,均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而B项中利用纯碱的水解反应去除油污,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2011年广东高三调研)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都可以用电解法冶炼得到B.Na2O和Na2O2与CO2反应产物相同C.MgO和Al2O3均只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D.Mg和Fe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都生成H2和对应的碱解析:选A。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铝;Na2O与CO2化合成Na2CO3,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反应产物不同;MgO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不能与碱反应,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Mg 可与热水反应生成Mg(OH)2和H2,Fe只能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和H2,没有碱生成。

3.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淡黄、蓝色、浅绿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解析:选D。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②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浅绿色的硫酸亚铁溶液;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得到红色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得蓝色硫酸铜晶体。

4.(2011年沈阳高三第二次检测)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变化的是( )②NO NO2Cu HNO3③CH2===CH2CH3—CH3CH≡CH CH3CH2Cl④Al2O3NaAlO2Al Al(OH)3C.①②③④ D.②④解析:选C。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pdf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pdf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攻略 电子题库第一部分 专题三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广东专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SO2与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 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有O2生成 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 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 解析:选B。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4价硫氧化为+6价,A正确;根据H2O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的关系,Na与H2O反应不可能生成O2,B错误;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铜氧化为+2价,自身被还原,可能生成CuS,C正确;酚酞遇碱变红,而Cl2能与碱反应,也能与H2O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D正确。

2.(2011年南昌高三模拟)下列物质为中学常见物质,它们具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对它们有如下的推断: ①X不可能是单质; ②X一定是化合物; ③若n=2,则XYn+1可能是FeCl3; ④若n=1,则XYn可能是NO。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③ C.③④ D.③ 解析:选D。

置换反应的概念: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则X可能是单质,①②错误;将③代入正确;若XYn为NO,NO与O2化合生成NO2,但是NO2无法通过化合反应生成NO,④错误。

3.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沉淀消失,将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判断丙物质是( ) A.Al2(SO4)3 B.FeSO4 C.NaOH D.BaCl2 解析:选B。

由现象“丁滴入乙溶液,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推断丁一定是NaOH,乙为Al2(SO4)3,丁滴入甲中无明显现象,则甲为BaCl2,丙为FeSO4。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小专题归纳训练集锦(原创)

高三化学每日一读一练小专题归纳训练集锦(原创)

小专题归纳训练集锦(一)【小专题1】既能和强酸溶液反应,又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一、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二、无机物:1、两性元素的单质:Al、Zn;2、两性氧化物:Al2O3、ZnO;3、两性氢氧化物:Al(OH)3、Zn(OH)2;4、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NaH2PO4、NaHS等;5、弱酸的铵盐:如(NH4)2 CO3、(NH4)2 S等。

※其中,属“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蛋白质、氨基酸”;属“表现两性的物质”的是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

【针对精练】1.(2007山东卷)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溶液反应的pH最大的是 CA.Na2CO3溶液B.NH4HCO3溶液C.NaHCO3溶液D.NaHSO4溶液2、在下列物质中:①AlCl3②NaAlO2③ZnCl2④Na2ZnO2⑤弱酸的正盐⑥强酸的酸式盐⑦弱酸的铵盐⑧镁⑨硅⑩强酸的铵盐。

其中:A.既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有;B.只能与强酸溶液反应,不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有;C. 只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不能与强酸(稀)溶液反应的有;参考答案:1、C2、A: ⑤⑦ B: ②④⑧ C: ①③⑥⑨⑩【小专题2】试剂的滴加顺序(正加与反加)不同产生的现象不同本专题归纳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注意:物质之间反应用量比例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剂滴加的顺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现象也可能不同。

了解这个问题后就要正确地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并要正确的用方程式表达相关反应,还可据此进行不用试剂进行物质间的鉴别。

1、NaOH和AlCl3①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直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

化学方程式如下: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 NaOH =Na[Al(OH)4]②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开始无明显变化,后出现白色沉淀:AlCl3+4NaOH= Na[Al(OH)4] +3NaCl3Na[Al(OH)4]+AlCl3==== 4Al(OH)3↓+3NaCl2、Na[Al(OH)4]【NaAlO2】NaAlO2和盐酸①向Na[Al(OH)4]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Na[Al(OH)4]+HCl = Al(OH)3↓+NaCl + H2OAl(OH)3+ 3HCl = AlCl3+3H2O②向盐酸中滴加Na[Al(OH)4]溶液直至过量,开始无明显变化(有时因局部试剂过量能看到生成沉淀立即又溶解)后出现白色沉淀:4HCl+ Na[Al(OH)4]= NaCl+AlCl3+4H2O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3、Na2CO3和盐酸①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无现象,后产生气泡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②向盐酸中滴加Na2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直到最后无气泡。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

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专题训练1.已知A为金属单质,下列物质相互转化如图所示:试回答:(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D的化学式_________。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试剂为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取B的溶液酸化后加入碘化钾淀粉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序号分别代表短周期中的一种元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

(2)元素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3)①①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的碱性最强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

(4)①①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用电子式表示)_______。

(5)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

(6)化合物X由①①①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Y是元素①的最高价氧化物,将标准状况下11.2L Y通入到200mL3mol/L 的X溶液中完全被吸收。

通过计算判断所得溶液组成的化学式及质量(不用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现有A、B、C、D、E、F、G、H、M九种物质,其中A为淡黄色粉末,B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无色无味液体,E为无色气体单质,F的水溶液与石灰水混合可得D的溶液,G为黄绿色气体单质,H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他与题无关的生成物均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H 的化学式:_______,C 的化学式:_______。

(2)化合物A 中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物质M 的名称是_______。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4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二第4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湖北黄石高三调研)下列各装置中,在铜电极上无气体产生的是()解析:选B。

装置A和C中无外接电源,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原电池装置,电池的总反应式为X(Zn、Fe)+2H+===X2++H2↑,铜均作正极,电极上均放出H2;装置B 是电解池装置,铜作阳极,失去电子逐渐溶解,无气体生成;装置D也是电解池,铜作阴极,溶液中H+得到电子在阴极析出H2,起始时电解的总反应式可表示为2Ag+2H+2Ag ++H↑。

2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电极上反应式是4OH--4e-===2H2O+O2↑B.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不变C.在铁片上镀铜时,Y是纯铜D.电解水制氢气时,Z可以是稀硫酸溶液解析:选D。

A项中X电极为阳极,氯碱工业中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电解精炼铜时,Z溶液中Cu2+浓度减小,B不正确;铁片上镀铜时,Y应2是铁片,C错误。

3.科学家P.Tatapudi等人首先使用在空气中电解水(酸性条件下)的方法,在阴极制得臭氧,阳极制得过氧化氢。

电解总方程式为3H2O+3O23H2O2+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产物在应用中都只能作为氧化剂B.电解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变C.阳极的反应:3H2O-6e-===O3+6H+D.每生成1 mol O3转移电子数为3 mol解析:选D。

A项错误,电解产物H2O2在分解反应中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

B项错误,电解后产生的H2O2显酸性,pH降低。

C项错误,水中的氧原子化合价升高应变成-1价,生成H2O2,阳极反应为2H2O-2e-===H2O2+2H+。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腐蚀就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B.将水库中的水闸(钢板)与外加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正极连接到一块废铁上可防止水闸被腐蚀C.合金的熔点都高于它的成分金属,合金的耐腐蚀性也都比其成分金属强D.铜板上的铁铆钉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Fe-3e-===Fe3+,继而形成铁锈解析:选B。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一第3讲专题针对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的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弱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B.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比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强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D.强电解质易溶于水,弱电解质难溶于水解析:选A。

强电解质溶于水后,全部电离,不存在溶质分子;而弱电解质溶于水后,只部分电离,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和离子,A正确。

溶液的导电性由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所决定,若强电解质溶液是稀溶液,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性弱,B不正确。

强电解质部分是离子化合物,部分是共价化合物,而弱电解质绝大部分是共价化合物,C不正确。

强电解质有的难溶于水,如BaSO4、CaCO3;弱电解质有的是易溶于水,如H2SO3,D不正确。

2.(2011年沈阳四校高三阶段测试)已知反应: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B.①中KCl是氧化产物,KBr发生还原反应C.③中1 mol氧化剂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D.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解析:选A。

分析题给反应,氧化性①中:Cl2>Br2、②中:KClO3>Cl2、③中:KBrO3>KClO3,A对;①中KCl是还原产物,KBr发生氧化反应,B错;③中氧化剂是KBrO3,其转化为Br2,故1 mol KBrO3参加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5 mol,C错;反应②中氧化剂是KClO3,Cl的化合价降低5价,还原剂是HCl,Cl的化合价升高1价,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D错。

3.以Pt为电极,电解含有0.10 mol M+和0.10 mol N3+(M+、N3+均为金属阳离子)的溶液,阴极析出金属单质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y)与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x)的关系如图。

2020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

2020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一章:物质的量

必考部分第一章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的含义。

2.了解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伽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相关运算。

考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核心知识1.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观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②符号:n,单位:mol(摩尔)补充:七个基本物理量: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确定,它们分别是: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K)、电流(A)、发光强(cd)、物质的量(mol)。

注意事项:1.“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而不是摩尔,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增添或删减,也不能说物质的质量或物质量。

2.“物质的量”仅用于表示微观的粒子,即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不能表示宏观粒子。

3.“物质的量”是构建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

4.“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正如“米”是长度的单位一样。

5.使用摩尔是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或符号或化学式等具体组合。

如:1mol氢(×) 1molH(√) 1mol氢原子(√)1mol水(√) 1molHO(√) 1mol水分子(√)2(2)摩尔(ρ):①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

符号:mol②数值规定: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有的粒子数与0.012kgC12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3)阿伏伽德罗常数:①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为N,单位为mol-1A②精确值: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

③近似值:N A≈6.02×1023mol-1④关系式: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的换算关系:n=N/N A注意事项:1.阿伏伽德罗常数在数值上约为:6.02×1023。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1讲专题针对训练

高三化学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第1讲专题针对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O2、NO2会导致酸雨的形成B.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C.Cl2和SO2都可用作漂白剂,所以两者混合使用一定能增强漂白效果D.工业合成氨反应中氮元素被还原解析:选C。

B选项开展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可以“变废为宝”;C选项中Cl2+SO2+2H2O===2HCl+H2SO4,二者混合会降低甚至丧失漂白效果;D选项中工业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SO2通入品红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均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B.用蒸馏水将pH试纸先润湿,可用于检验氨气C.在常温下,将氯化铝溶液蒸发结晶,最后能得到氯化铝晶体D.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生成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2-4解析:选B。

SO2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A不正确;蒸发氯化铝溶液,因铝离子发生水解,最后能得到氢氧化铝固体,C不正确;溶液中若含SO2-3或Ag+也会出现相同现象,D不正确。

3.(2011年邯郸高三第二次模拟)将过量的气体通入到一种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是()①二氧化硫通入到硝酸钡溶液中②二氧化碳通入到偏铝酸钠溶液中③二氧化碳通入到氯化钙溶液中④氨气通入到AgNO3溶液中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②④D.只有②③解析:选B。

①中SO2被HNO3氧化为SO2-4从而产生BaSO4沉淀;②中CO2与NaAlO2溶液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在H2CO3中不溶解,无论CO2量的多少,最终都会有Al(OH)3沉淀产生;③中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发生反应;④中氨气过量时生成银氨溶液。

4.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共有16种,下列对这16种非金属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①都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3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③对应的含氧酸都是强酸④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⑤气态氧化物与水反应都不会再生成气体A.全部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解析: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聊城高三第一次)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33.6 L(常温常压)氯气与2.7 g 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B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烷含有共价键数目为8N AC .由N A 个CO 和N A 个N 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10N A 个电子D. 1 L 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4N A 个离子解析:选A 。

A 项中氯气过量,铝全部被氧化,转移电子数为0.3N A ,该项正确;每个乙烷分子中含有6个碳氢键和1个碳碳键,共7个共价键,标准状况下的22.4 L 乙烷为1 mol ,共含共价键数目为7N A ,B 项错误;每个CO 分子和每个N 2分子均含有14个电子,故由N A 个CO 和N A 个N 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含有28N A 个电子,C 项错误;1 L 1 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3N A 个离子,D 项错误。

2.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22.4 L 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 AB .1 mol 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3N AC .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D .1 L 1 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的数目小于N A解析:选B 。

标准状况下,22.4 L 任何气体所含分子都是1 mol ,A 项正确;1 mol 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10N A ,B 项错误;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与所处的温度、压强等条件无关,C 项正确;因FeCl 3溶液中Fe 3+的水解,故1 L 1 mol·L -1FeCl 3溶液中Fe 3+的数目小于N A ,D 项正确。

3.常温下,在密闭容器里分别充入两种气体各0.1 mol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时,压强降低为开始时的14。

则原混合气体可能是( ) A .H 2和O 2 B .HCl 和NH 3C .H 2和Cl 2D .CO 和O 2解析:选A 。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充分反应后并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中应有0.05 mol 气体。

B 项、C 项中两种气体均完全反应,B 项中剩余气体为零,C 项中生成氯化氢气体为0.2 mol ;A 项中根据2H 2+O 2===2H 2O ,剩余0.05 mol 的氧气;D 项中根据2CO +O 2===2CO 2,剩余氧气0.05 mol ,生成0.1 mol 的二氧化碳,气体总物质的量是0.15 mol 。

4.在标准状况下①6.72 L CH 4 ②3.01×1023 个HCl 分子 ③13.6 g H 2S ④0.2 mol NH 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 )a .体积②>③>①>④b .密度②>③>④>①c .质量②>③>①>④d .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 .abcB .bcdC .acdD .abcd解析:选D 。

比较a 、c 、d 时先将不同的物理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再进行比较;密度可根据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直接根据摩尔质量判断即可。

5.(2011年北京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在NaCl 、MgCl 2和MgSO 4三种盐配成的混合溶液中,若Na +的浓度为0.1 mol/L 、Mg 2+的浓度为0.25 mol/L 、Cl -的浓度为0.2 mol/L ,则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5 mol/LB .0.45 mol/LC .0.2 mol/LD .0.25 mol/L解析:选C 。

因为溶液不显电性,所以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即n (Na +)+2n (Mg 2+)=n (Cl -)+2n (SO 2-4)。

设溶液的体积为1 L ,SO 2-4的物质的量为x ,代入上式:0.1+0.25×2=0.2+2x ,解得x =0.2 mol ,即SO 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 。

6.下列溶液的配制过程能引起浓度偏高的是( )①用1 g 98%的浓硫酸加4 g 水配19.6%的硫酸 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时,定容后,塞好塞子倒转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③10%的硫酸和90%的硫酸等体积混合配制50%的硫酸溶液 ④在80 mL 水中加入18.4 mol·L -1的硫酸20 mL ,配制3.68mol·L -1的硫酸溶液 ⑤质量分数为5x %和x %的两种氨水等体积混合配成3x %的氨水A .①③⑤B .②④⑤C .③④D .④⑤解析:选C 。

①1 g ×98%1 g +4 g×100%=19.6%;②没有误差;③10%的硫酸和90%的硫酸的密度后者大,等体积混合时,后者质量大,故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二者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④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小于100 mL ,稀释的体积小于5倍,浓度大于原硫酸浓度的五分之一;⑤氨水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故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小的氨水质量大,混合后质量分数小于二者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二、双项选择题7.(2011年武汉高三十二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24 L C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6.02×1023B .1.8 g NH +4含有的质子数为6.02×1023C .1 mol 重水分子所含中子数为10×6.02×1023D .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1×6.02×1023解析:选CD 。

A 项,没有注明在标准状况下,2.24 L CO 2不一定是0.1 mol ;B 项,1.8 g NH +4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含有的质子数为1.1×6.02×1023。

8.(2011年南昌高三第二次模拟)在4 ℃时向100 mL 水中溶解了22.4 L HCl 气体(标准状况下测得)后形成的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B .所得溶液的体积为22.5 LC .根据题干数据,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法求得D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7%解析:选CD 。

该溶液的体积应该大于100 mL ,溶液的质量为22.4 L 22.4 L/mol×36.5 g/mol +100 mL ×1 g/mL =136.5 g ,由于没有提供溶液的密度,不能计算出溶液的体积,因此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能计算,A 错误、B 错误、C 正确;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g 136.5 g×100%=26.7%,D 正确。

三、非选择题9.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XY 2,在一定质量的O 2中恰好完全燃烧,化学方程式为XY 2(l)+3O 2(g)===XO 2(g)+2YO 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 mL ,密度是2.56 g·L -1。

(1)反应前O 2的体积是__________ mL 。

(2)化合物XY 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 g·mol -1(3)若XY 2分子中X 、Y 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则X 、Y 两元素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写元素符号)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知: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不变,由题意又知恰好完全燃烧,所以反应前O 2的体积等于生成物的体积,即V (O 2)=672 mL ;(2)利用生成物的体积和密度可计算出生成物的总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可求得XY 2的物质的量,由质量守恒定律求得XY 2的质量,其摩尔质量M (XY 2)=m (XY 2)n (XY 2); (3)利用XY 2的摩尔质量、组成及其X 、Y 两元素的质量比,即可求X 、Y 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进而确定X 、Y 两元素分别为C 和S 。

答案:(1)672 (2)76 (3)C S10.现有由等质量的NaHCO 3和KHCO 3组成的混合物a g 与100 mL 盐酸反应。

(题中涉及的气体体积均以标准状况计,填空时可用带字母的式子表示,可不化简)(1)该混合物中NaHCO 3和K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如果碳酸氢盐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中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mol 。

(3)如果盐酸过量,生成CO 2的体积是__________ L 。

(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有剩余,盐酸不足量,要计算生成CO 2的体积,还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NaHCO 3和KHCO 3各a 2g ,其物质的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为100∶84。

(2)因每摩尔NaHCO 3和KHCO 3与盐酸反应各消耗1 mol HCl ,则HCl 的物质的量等于NaHCO 3和KHCO 3物质的量之和,为(a 2×84+a 2×100)mol 。

(3)如果盐酸过量,碳酸氢盐完全反应,生成CO 2为两种碳酸氢盐物质的量之和,体积为(a 2×84+a 2×100)×22.4 L 。

(4)若盐酸不足量,其生成的CO 2的体积应按HCl 的物质的量计算,已知盐酸的体积则还需知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100∶84 (2)a 2×84+a 2×100(3)(a 2×84+a 2×100)×22.4 (4)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11.(2011年大连高三第二次模拟)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来测定含两种元素的某种气体X 的分子式。

在注射器A 中装有240毫升气体X 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红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 ,使之完全反应,得到下面的实验结果:实验前B 管重20.32克,实验后B 管重20.00克,B 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

在C 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在注射器D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氮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1)X 气体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

(2)若240毫升X 气体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氮气质量是0.28克。

根据实验时温度和压强计算1摩尔X 气体的体积是24000毫升,则X 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克/摩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