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地球的运动(上课课件)-第二课时

煤、石油
活动:P9页 4.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 太 阳 的 大 气 层
光球
色球
日冕
太阳大气层
2、 太 太阳活动强弱的 光球层: 黑子 标志 阳 活动周期: 活 11年 动 主 色球层: 耀斑 太阳活动最激烈 的显示 要 日珥 类 型 日冕层: 太阳风
课题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教学目的: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影响。 (2)了解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辨证观点。 2、重点、难点: (1)太阳能量来源和太阳辐射 (2)太阳黑子和耀斑及对地球的影响 3、教法设计; (1)通过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具体生活、生产实例分析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 地球的影响。 (3)引导组织学生通过观测了解黑子、耀斑的活动。
黑子
光球
黑子
耀斑
色球
完成课本11页活动
3、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①对电离层的影响 ② 对磁场的影响 ③对两极高空大气影响
使无线电短波通信 衰减或中断
产生磁暴现象 产生极光现象
3、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①对电离层的影响 ② 对磁场的影响 ③对两极高空大气影响 ④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使无线电短波通信 衰减或中断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概况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主要成分: 氢、氦
1.5亿km
表面温度:
6000k
2.太阳辐射
概念: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 向四周放射能量
高温
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核聚变 4H 高压 He+能量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作者VX:免费范文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重点】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3.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4.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难点】1.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2.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问)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哪些现象?(学生答:昼夜更替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
)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
(讲授新课)(问)假设地球不运动,地球上有没有昼夜之分呢?同学回答后老师讲解: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之一,太阳照射地球;之二,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问)你怎样理解教材相关文字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演示)用灯泡做光源,在黑暗的区域照射地球仪,并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及昼夜更替现象。
实际上,在演示过程中,以灯泡做光源的太阳不动,地球仪转动,由于地球自转,我们看到“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是太阳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反应。
老师与学生一起画昼夜半球示意图:(演示)当北京由夜间进入早晨的时候,英国伦敦是什么时候?美国纽约是什么时候?(学生答:伦敦还是深夜,纽约进入晚上)(问)在同一时刻,北京的畅畅与纽约的姨妈打电话的问候语为什么不同?(学生答)老师归纳过渡到时差: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早。
【板书设计】三、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作者VX:免费范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2课时)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设计第2课时复习导入(复习自转的相关知识,内容略)讲授新课教师: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二、地球的公转(板书)活动1请同学自读教材关于地球公转内容,完成下列内容(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板书以下内容)二、地球的公转(板书)1.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2.周期:一年3.公转中心之一:太阳4.轨道:近似圆形的椭圆结合图1.19地球公转示意图教师演示1:地球的公转(充分利用地球仪、电筒等材料。
演示时务必注意地轴的倾斜方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1.地球绕什么在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什么?(太阳。
自西向东)(学生回答,教师略作归纳,并讲述公转的周期)2.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是倾斜的还是竖直的?地轴指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倾斜的。
没有)(板书)5.特征:a、地轴与公转轨道夹角66.5度b、地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附近教师演示2:教师在讲台上摆好地球的“二分二至日”的四个位置,将自制的十字光源放在四个地球位置中间,观察太阳直射情况。
学生与老师一起画出地球公转示意图,边讨论边填表格。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的纬度北半球昼夜长短获得太阳光热冬至12.22前后23.5°S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最少春分 3.21前后0°一样长一样多夏至 6.22前后23.5°N白天最长,夜晚最短最多秋分9.23前后0°一样长一样多(板书)6.产生现象:四季变化(说明:“二分二至”是初中地理学生时的难点,教师演示时一定注意地轴倾斜角度及方向,并边演示边画图,注意分解难点)活动2请2名学生上讲台,用自己的脑袋当太阳和地球,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示“地球公转”。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地球公转的真实状态,为理解地球公转特征打基础。
历届教学证明,这个活动学生非常喜欢,记忆深刻。
哈……这绝对是本节课的亮点。
)注意:多让几组学生演示,让学生自己找错误,主动上台演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过程与方法: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利用地图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重难点重点是地球的公转;难点是四季的形成。
教学准备多媒体投影,地球仪学案(学生活动内容)教案(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在日历上找到二分二至日,看看二分二至日大致是什么时间?2、讨论:一年四季中,每天正午时分,自己的影子都一样长吗?二、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
1、观看多媒体演示:地球公转。
2、让两位学生做地球公转实验:一个举“太阳”(小地球仪)、一个举“地球”(大地球仪)。
其他学生观看思考: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向有什么变化?3、一边做实验,一边按照下表的提示分析地球运动的特点,将结果填入表格,再和教师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对照。
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产生的自然现象--------------4、实验验证:既然地轴的倾斜角度不变,且始终指向北极星,太阳始终照在赤道上吗?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第11页图1。
19,看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范围内移动。
并思考:(1)太阳直射的最北点和最南点在哪里?(2)太阳直射哪条纬线时,那天的正午,自己的影子最长,什么时候最短?(3)北半球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在二分二至日有何不同?(4)季节是怎么划分的?(5)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季节有什么不同?(6)北半球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时候黑夜长?(7)想一想: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自然现象?三、学生展示:(略)四、师生总结:(略)检测与小结1、地球公转的中心是,方向是,公转的一周的时间是。
2、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A、23.50NB、23。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地球的公转(19张PPT)

太 阳 直 射 点 移 动
正午太阳 的高低变 化 地面得到 太阳光热 的多少
昼夜长 短的变 化
我 冷
春分
A
冬至
以北半球中 纬度A地为例
太阳 直射点 位置
夏至
B
秋分
D
C
地 球 的 公 转
日期 3月21日 前后 6月22日 前后 9月23日 前后 12月22 日前后
节气
春分 夏至
正午太阳 高度
昼夜长短
带
道 (23.5°S)
获得的热 量最多
南极圈(66.5°S) 90°S
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极圈(66.5°N)
90°N 北寒带
获得的热量最少
北回归线
(23.5°N)
赤
南回归线
道
(23.5°S)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极圈(66.5°S)
南寒带
90°S
获得的热量最少
90°N 既无阳光直射,又 无极昼极夜现象
北极圈(66.5°N)
• 多项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地球
ABCE
)
知识脉络
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
正午太 阳高度 变化
同一地 点不同 时间获 得热量 不同 同一时 间不同 纬度获 得热量 不同
昼夜长 短变化
五 的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2、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3、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4、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6、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 日· 法拉兹 7、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9、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3、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5、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6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7、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 8.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 9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2 0.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21.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2.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23.昨天是失效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今天才是现金. 24.一直割舍不下一件事,永远成不了! 25.扫地,要连心地一起扫! 26.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27.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28.心灵激情不在,就可能被打败. 29.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30.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1.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32.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33.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34.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35.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6.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37.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38.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39.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40.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0、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堂 1.2地球的运动(课时2)(同步课件)

夏至日 6月22日前后
冬至日 12月22日
回归线
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在 23.5°N,这是太阳能够直射的 最北位置,之后太阳直射位置 南移。
每年冬至日,太阳直射 23.5°S,这是太阳能够直射的 最南位置,之后太阳直射位置 北移。
太阳直射位置在23.5°N和 23.5°S之间来回移动,因此我 们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上
3.没有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是?
南、北回归线以外
秋分
北回归线
第二年 春分 赤道
冬至
南回归线
活动一: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中什么季节中午太阳升得高一些?什么季节比较低?
就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而言,夏季中午太阳升起的高,冬季比较低。
2.以正午太阳高度为例,太阳高度的不同,物体影子长短就会有 变化。请你思考:一年当中,北半球什么时候物体的影子达到最 短,什么时候达到最长?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成为宇航员的你,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你!
地心说 亚里士多德
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是静止不动的。
日心说 哥白尼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 时又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公转中心: 太阳 下图是地球公转时的示意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地球公转中心 下图是地球公转时的示意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呢?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且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S
T
A
R
S
T
Y
L
E
B
U
S
I
N
E
S
S
P
L
A
N
YOU CAN ENTER ANYTHING HERE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展示图片:提出问题:你能描述上图中的景色吗?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季节?你知道四季产生的原因吗?1.观看地球公转图明确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引导学生参照自转的基本特征进行探讨交流。
追问:地球在公转时,你发现了地轴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演示观察:正确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实验材料:手电筒/蜡烛、地球仪等(2)实验环境:暗室(3)实验要求:a让地轴的北端指向我们假设的北极星;b公转过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c地球公转轨道始终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1.观察发现:(1)旋转中心:太阳(2)方向:自西向东(3)周期:1年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2.小组合作,演示观察:读清要求,做好分工记录季节是什么季节?此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2.展示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线的差异:阐释原理: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3.拓展提升:太阳高度角: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
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
4.动态图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的轨迹,并引导学生观察,并画出其移动轨迹。
5.展示阅读材料: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
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2.用类比的方法用站在光源下和感受斜射的光,理解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不同地区因为直射和斜射得到的热量不同。
结论:太阳直射的地区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3.图文结合,认识太阳高度角。
七年级地理上册1_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一、明白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和产生五带;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刻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二、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说明四季形成和五带产生等自然现象。
3、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讨心理,培育学生学习数量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讨精神。
【教学重点】1.二分二至点的时刻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二、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产生。
【教学难点】1.二分二至点的时刻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特点。
【教学用具】地球仪、手电筒,几幅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这节课咱们重点来研究那个问题。
新课教学:板书:二、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活动一:地球公转演示教师把手电筒(拎下灯罩,看成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
请学生注意观看,并试探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仍是直着身子?(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无发生转变?(4)太阳直射点最北能够抵达哪里?最南能够抵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回通过赤道?生:答略师:请同窗们看教材13页“地球公转示用意”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因此,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维持不变。
如此,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形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板书:(1)形成四季活动二:分组讨论填表说明:二分二至是我国24骨气中的4个骨气。
生:答略师: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还会有四季吗?同窗们课后讨论完成。
活动三:用两个手电筒,一个垂直照射黑板,一个斜射黑板。
让学生观看有什么现象?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月份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生:垂直照射黑板的光圈小,亮度大;斜射黑板的光圈大,亮度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课时)
万州区外国语学校谭地平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形成四季和产生五带;记住公转中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记住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的度数、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2、通过师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四季形成和五带产生等自然现象。
3、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培养学生学习数量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产生。
教学难点
1、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特征。
教学用具
地球仪、手电筒,几副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
板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一:地球公转演示
教师把手电筒(拎下灯罩,当作太阳)立在讲台中间,手拿地球仪绕其转动。
请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
(3)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
(4)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可以到达哪里?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11页“地球公转示意图”
地球在公转时,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有个夹角,所以,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板书:(1)形成四季
活动二:分组讨论填表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月份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说明:二分二至是我国24节气中的4个节气。
生:答略
师:假设地球是直立着自转和公转,太阳直射点在哪里?还会有四季吗?同学们课后讨论完成。
活动三:用两个手电筒,一个垂直照射黑板,一个斜射黑板。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
生:垂直照射黑板的光圈小,亮度大;斜射黑板的光圈大,亮度小。
师:如果手电筒是太阳呢?会有什么现象?
生:答略
师:直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太阳热量少,温度低。
活动四:教材12页活动2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小结:夏季正午太阳高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正午太阳高度低,白昼时间短。
这种正午太阳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该地得到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进而反映出了四季的变化。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在同一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么,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光照的情况相同吗?
师:由于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的照射情况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因此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随纬度而不同,从而产生五带。
板书:(2)产生五带
活动五:读教材12页“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2)哪个带获得太阳热量最多,哪个带最少?
(3)热、温、寒带各有什么气候特点?(教师展示几副热、温、寒带的景观图片给学生观察)
(4)有无阳光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哪些带?
(5)中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生:答略
师:可见,由于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上不但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还形成了五带。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
1、太阳直射的最北界限是_____________ ,直射的最南界限是______________。
2、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 之间来回移动。
3、春秋二分日,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全球各地平分,各为
小时。
4、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节气),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南半球为季。
5、画出地球上的五带图。
板书设计
二、地球的公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形成四季
(2)产生五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