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初中道德与法治《财产属于谁留给谁(2)》优质教学设计、教案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第九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
(二)能力: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三)知识:理解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明确财产继承权及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受法律保护教学难点:私有财产权的含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活动引领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吗】小明的外公和外婆因煤气中毒双方身亡,小明的妈妈是独生女,她含泪料理两位老人的丧事后就病倒了。
一个月后,小明的妈妈想清理一下老人的遗物,来到大门口才发现那儿已成“村部仓库”。
小明的妈妈问村长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村委会认为小明的妈妈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户口又不在本村,没有继承遗产的权力,所以村委会将她父母的遗产当做集体财产。
教师:小明外公外婆的遗产到底属于谁,留给谁呢?相信同学们学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这一节的内容就会明白。
板书: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我做我思】在邹城市发票第二次开奖活动中,小明的爸爸获得一等奖,中得10 万元,税后8 万元带回家。
纳税后拿回家8 万元————占有(权)花6 万元买了一辆捷达车————使用(权)1 万元存入银行获得的利息————收益(权)捐给希望工程1 万元————处分(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思考】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是你的个人财产?学生:房屋、财产、电视、家具等。
教师:归纳出示:民法通则第75 条:公民个人财产是指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资料等。
【探究活动一:我当小法官】思考下列公民的财产是否受法律保护?1、通过抢劫得来的5000 元钱2、小丽撰写文章得的稿费3、张某赌博赢得的3000 元钱4、公民通过存钱获得的银行利息5、小孟买彩票中奖500 万,缴纳税收后的个人所得【感悟总结1】:说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宪法第13 条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第九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王利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的经济权利,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本节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
其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学好本节,对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爱惜国家财产和他人合法财产,并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有重要意义。
三、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
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
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
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
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财产所有权2.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难点:1.法律如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情境教学法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剧场1张某打车去火车站,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落在了车上。
司机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里面有5000元现金。
司机李某就把这笔意外之财捐给灾区。
张某下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
经回忆,认为是落在了出租车上。
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他返还钱包里的5000元现金。
思想品德:9.1《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简洁明了,有创新,环节之间步步相扣,层层递进,由感性到理性,用理性去实践,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此教学四环节的设计,目的明确、高效。
案例的选取能很好的为学生为教学服务。
问题设计简单明了,有层次。
最终能达成知行合一的教学目标。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学设计内容标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2、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公民财产权等方面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增强识别公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和非法侵害公民财产权益的行为能力,培养初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财产权益的能力。
3、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
教学重点:公民合法的所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公民的所有财产权是公民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其他权利如财产继承权则是这一权利的延伸和体现。
弄清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的所有财产非常重要。
教学难点:公民合法的所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对所有财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这四项权能的相互关系,学生较难理解,疑问可能较多,解决学生的有关疑难问题有一定难度。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导入:课件1:宽敞的房子、时尚的手提、高雅的字画、气派的公司、获利的储蓄、绿色的养殖场。
这些都是人们所拥有的财产,那么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获取和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财产又留给谁?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探讨的话题。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环节一:以案说法:生活中的老李也拥有自己的一份财产:课件2:(1)老李两年前买了一辆出租车(2)老李每天用车接送孩子上学(3)该车每月给他带来3000多元收入(4)今年,老李将出租车卖掉想一想:1、这辆出租车是老李所拥有的:(私有财产)2、老李对该出租车享有哪些权利?(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师:同学们,你拥有哪些私有财产?你对这些财产拥有哪些权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答。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教案

第九课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诸城市贾悦镇马庄初中鞠承良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的经济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继承权等合法权益。
知识: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不受侵犯。
教学重点、难点:1、“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既是本课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2、“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导言:我们在生活中都拥有一定的财产。
财产属于谁?公民应当如何依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财产?财产留给谁?我们有没有财产继承权?(板书: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板书)1、学生观察教材106页连环画,并结合“相关连接”的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拖拉机就是该农民所拥有的什么财产?该农民为什么能够这样做?学生讨论、总结:什么是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它包括哪些权利?(出示课件)2、学生自学107页第二段和“相关连接”,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出示课件)3、寻找维权途径:出示案例课件(1)、小英家和范某是邻居。
范某砌墙时将其房后已明确归小英家使用的宅基地圈在自己院子里,与小英家发生纠纷。
后来,范某把小英家栽在自家宅基地的树砍了41棵,还将其厕所拆毁。
小英爸当时就找到了范某,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与范某交涉,商议赔偿事宜,但遭到拒绝。
他一纸诉状将范某告到法院,要求范某予以赔偿。
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民法通则》当庭作出判决:范某停止侵占的小英家的宅基地,赔偿小英家经济损失20000元,将小英家的厕所恢复原状。
学生讨论:本案中审判机关依据何种法律、采用什么手段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这种手段有何法律地位?(2)、一天傍晚,小英放学以后回家发现家中被盗,确认丢失了现金、存折、债券等全部钱款。
小英家的正常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两个月后,公安机关将盗窃小英家财物的犯罪嫌疑人赵某抓获。
《财产属于谁》教案设计

《财产属于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财产的概念,明确财产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财产观念,懂得尊重和保护个人财产。
3. 引导学生理解财产属于谁的问题,认识到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二、教学内容:1. 财产的定义和种类2. 财产权的法律保护3. 财产的归属问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产的概念、种类和特点,以及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财产归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财产权的法律规定。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财产归属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引入财产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财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财产的种类和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财产,如动产、不动产、知识产权等,并分析其特点。
3. 讲解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介绍财产权的概念和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对财产权的保护。
4. 分析财产归属案例:选取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判断财产应属于谁。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财产归属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归纳:对讲解和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明确财产属于谁的原则和法律规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财产概念和财产权法律保护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和观点阐述。
六、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法域的财产权规定:介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产权法律规定,让学生了解财产权的差异和共性。
2. 财产权与社会发展:讲解财产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财产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 财产权的限制和义务:介绍财产权在法律上的限制和义务,如税收、公共利益等,让学生了解财产权的相对性。
七、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财产归属问题的争议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法律思维。
《财产属于谁》教案

《财产属于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财产的概念,理解财产的归属问题。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财产,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合法、合规地获取和处理财产,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财产的定义与分类:实物财产、无形财产、不动产等。
2. 财产的归属:个人财产、公共财产、共有财产等。
3. 财产的获取与处理:合法获取、合法继承、赠与、捐赠等。
4. 学生讨论:如何爱护公共财产,如何处理个人与公共财产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财产的概念、分类、归属以及获取和处理方式。
2. 教学难点:财产归属的判断,合法获取财产的方式,公共财产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产的概念、分类、归属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财产归属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判断。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公共财产,处理个人与公共财产的关系。
4. 实践操作法:设计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法获取和处理财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财产归属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财产归属问题的思考。
2. 讲解财产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财产的定义,讲解不同类型的财产。
3. 讲解财产的归属:分析财产归属的原则,讲解不同类型财产的归属方式。
4. 讲解财产的获取与处理:介绍合法获取财产的方式,讲解财产的处理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爱护公共财产,处理个人与公共财产的关系。
6.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财产归属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判断财产归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财产概念、分类和归属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公共财产保护的认识。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财产归属案例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财产知识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案例资料:提供各种财产归属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财产属于谁》教案

《财产属于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财产的概念,明确财产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财产观念,懂得尊重和保护个人财产。
3. 引导学生理解财产的归属问题,认识到财产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财产的概念与分类:实物财产、无形财产、不动产、动产等。
2. 财产权的概念与特点: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
3. 财产归属的问题:财产的继承、赠与、买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财产的概念、种类和特点,财产权的概念和特点。
2. 难点:财产归属问题的理解和处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产的概念、种类、特点和财产权的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财产归属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财产权的运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财产归属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财产属于谁》教案相关内容。
2. 课件:制作财产的概念、种类、特点和财产权的内容的课件。
3.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财产归属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家庭财产、学校设施等,引导学生思考财产的概念和归属问题。
2. 讲解财产的概念与分类:详细讲解财产的概念,以及不同类型的财产,如实物财产、无形财产等,让学生明确财产的种类和特点。
3. 讲解财产权的概念与特点:阐述财产权的含义,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并解释其特点。
4. 分析财产归属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讲解财产的继承、赠与、买卖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财产权的归属。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财产归属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财产的概念、种类、特点和财产权的运用,解答学生的疑问。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思考自己的家庭财产归属问题,写一篇短文。
2. 研究相关的法律条文,了解财产权的法律保护。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九课《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课题:《财产属于谁,留给谁》课型:新授课姓名:潘中泽单位:枣庄市第十七中学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第一项目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依法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提高依法维护他人和自己合法权利的自觉性。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的经济权利,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
2、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2、了解有关的法律规定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目是“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的第一目。
这一目从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和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增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教育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它和第二目“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第三目“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共同说明经济权利是公民的重要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体现了我国坚决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本目设置了两个层次: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教材通过图片、法律条文的规定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权,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同时尊重、维护别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现实生活实例和法律条文,引导学生认识国家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知道这是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了解遗产继承的方式,明确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当未成年人被侵权时,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既是本目教学重点,也是本目的教学难点。
之所以是重点,因为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
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权利,其他权利如财产继承权则是这一权利的延伸和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小柳莹应怎么做?
养子女在财产继承权上具有同等的法律意义,未成年人被侵权后应当通过自己的监护人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结论: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学生讨论、分析案例
同
步
练
习
当
堂
达
标
1、当我把电脑租给别人时,我就会获得相应的收益
2、当________________时,我______________
3、当________________时,我_______________
4、当________________时,我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
④某农民在开垦荒山时无意中挖出两件国家二级文物,卖给文物走私贩子,得款三万余元。上述财产哪些不受法律保护?为什么?
学生对于私有财产存在认识误区,本环节意在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得出结论:
结论: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利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生活中的很多纠纷需要通过法律来解决。
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分析
小组讨论后交流
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某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职工柳某突然病亡。当安葬完柳某后,柳某11岁的养女柳莹却进不了家门了。因为父亲生前购买的三套房子一套被姑姑强占了,一套住着租户,另一套则是铁锁把门。小柳莹幸被好心人收留才免遭流落街头之苦。小柳莹的姑姑说,小柳莹不是他哥哥的亲生孩子,不应该享有继承权
从学生生活入手,列举个人和家庭拥有的合法财产
教师列举自己的个人财产,通过教师对所买电脑的行为,引出私有财产权。
这样做,可以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私有财产权的理解。
结论: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校园情景剧
八年级二班的晓彤和三班的小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5、学生:讨论、分析:当合法的私有财产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
6、拓展平台
①小云在放学途中捡到一个装有820元人民币的钱包,据为己有。
②某市副市长索要和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3720000元,美元21000元,将其作为家产。
③海尔集团某部门经理因工作出色年终获奖金10万元。
重点
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难点
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创设情境
媒体播报――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
王兆国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对宪法修正案的说明,关于“私有财产权”和“财产继承权”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今天这堂课的主要内容。
生谈感受
活动中体验
1、列举事例
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私有财产权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如何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3、举案说法
视频播放
通过齐鲁电视台《啦呱》节目主持人小么哥带来的案例《砍树风波》,设计两个环节:
1)我来当律师
假如你是律师,史传银找你来帮忙,你会怎样帮他来解决这件事情?
2)我来做法官
假如你是法官,针对史传银的起诉请求,你会做出怎样的判决?
案例发生在日常生活,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类邻里纠纷。通过两个环节,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运用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以及如何解决邻里纠纷。
民事法律手段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最常见、最普遍的做法
4、师:当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严重侵犯时(抢劫、诈骗、盗窃等),应该怎么来保护?
出示图片,教师点拨导出:
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教学任务分析
主备人
庄磊
单位
龙家圈中学
使用人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依法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意识,初步学会运用法律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
能力
观察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培养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
知识
理解我国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明确财产继承权及怎样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继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