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转辙机的道岔病害分析及解决办法

合集下载

铁道铁路职业考试电动转辙机的道岔病害分析及解决办法论文

铁道铁路职业考试电动转辙机的道岔病害分析及解决办法论文

电动转辙机的道岔病害分析及解决办法道岔转辙机部分是由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各种连接部件及转辙机械组成。

道岔转辙部分与电务设备直接相连,其养护质量、状态标准对电务设备的运用质量、安全可靠度起着关键作用。

但是电务设备本身和工务病害造成的电务故障占较大比重,因此对道岔病害的解决特别重要。

一、道岔“4MM锁闭"的病害产生道岔“4mm锁闭”病害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1、第一连接杆前后三根枕木腐朽及基本轨三道缝造成基本轨横向锁定不良,基本轨横向位移量大于1~2mm形成病害。

插入4mm铁板时,相当于减少了4mm铁板的厚度,造成4mm锁闭。

配合工务更换腐朽枕木,加强基本轨锁定,重点是第一连接杆前后1~4根枕木,也可以用加木楔办法解决道钉孔局部腐朽问题。

2、尖轨变形也是影响“4mm不锁闭”的原因,尖轨变形可分为尖轨弯曲(内弯曲、外弯曲)、尖轨顶面倾斜(内倾斜、外倾斜)二种,其中尖轨外弯曲和外倾斜对道岔4mm影响最大。

配合工务整治或更换变形尖轨以解决尖轨反弹、不密贴病害,更换尖轨时,注意旧有道岔基本轨磨耗程度,若基本轨磨耗量小可以更换新尖轨,如果基本轨磨耗较大,更换新尖轨,造成尖轨与基本轨配合不良,且尖轨超高较大,强迫尖轨下压内移,将使挤切销受力折断。

3、基本轨爬行超限。

道岔基本轨单股爬行,位移超限,至使安装装置及密贴调整杆与直股基本股不垂直、偏差较大、搬动道岔时产生斜向作用力,相当于减少了道岔密贴力,增加了“4mm锁闭”的因素。

对爬行超限的道岔配合工务匀轨做到尖轨方正,偏差小于20mm。

4、电务设备各部拉杆、轴销旷量超限,各部螺栓松动,调整不当都会造成“4mm锁闭”病害。

更换轴销旷量超限的各种销子螺栓,定期轴销注油,使之灵活不旷。

5、由于尖轨反弹或调整力过大,使电动转辙机齿条块的削尖齿与动作齿轮的锁闭圆弧磨耗大,造成“4mm锁闭”的病害。

解决尖轨不反弹,调整道岔密贴力,必要时更换转辙机,保证“4mm不锁闭”。

道岔故障处理步骤

道岔故障处理步骤

转辙机故障处理程序:道岔出现故障后,应首先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在哪些地方出现故障才能出现此种现象。

其次,应首先在室外分线盘处测量电源是否送电出去(启动电路必须在操动道岔的同时测量,只有在操动道岔时才向外送直流220v电)如果分线盘处能量到电压,则电源送已送出,否则,是室内故障。

⑴、了解故障情况首先询问楼上信号员故障现象,观察在控制台上道岔操纵时试验。

⑵、登记停用设备,进行要点;⑶、判断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原因①、如果是单动道岔,在操动时控制台的电流表有指示,说明动作道岔的电已送至到道岔。

如果这时道岔不能操到规定位置,是室外原因。

在操动道岔时,如果控制台的电流表没有指示,首先到机械室的室外分线盘测量该道岔有没有电压,如果有电压说明动作道岔的电已送出,是室外故障。

②、如果是双动道岔,在操动时控制台的电流表动一下就不动了,说明动作道岔的电已送到了一动道岔,故障出在一动道岔以后,是室外故障。

③、如果道岔定、反位都能操动,就是没有表示。

用万用表交流250v档,在分线盘测量X1(或X2)与X3间有无交流110V左右电压,如果有电压,则是室外故障,否则是室内故障。

三、电路常见故障及查找方法(以排骨节点2、4闭合为例)处理方法:首先判定是室内、外故障,如果是室外故障,则应马上到出现故障的道岔处。

打开转辙机盖,将万用表至于欧姆档位,调试万用表指针至零位,将红表笔固定在端子4上,黑表笔至于端子3上,电阻为零时,说明电动机碳刷良好,4号端子上的表笔不动,将端子3上表笔移至端子1上,将万用表调整到欧姆档X1档,用另一根表笔量自动开闭器42-41--插接件1。

如果量到哪处万用表指针趋向∞大时,则说明该点与上一次量的点处断线。

如果在插接件1上量不到电压,打开电缆盒,用万用表红表笔接在1上黑表笔接在5上(仍用DC250v档)让室内操纵道岔,如果量到电压,则说明是电缆盒与插接件之间断线。

用欧姆档分别量电缆盒的1到插接件的1,电缆盒的5到插接件的5。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的产生原因和整治措施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较多,总的看来,一方面是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列车的动力作用及养护维修不当。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是列车侧向通过道岔,从基本轨向尖轨过渡,以及通过有害空间时,运行不平顺;导曲线无超高,造成车辆推挤外轨,从尖轨到辙叉的轨距变化多,列车横向摇晃;直尖轨转辙角大,车轮冲击力大等等。

1、道岔打向不良,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及整冶1)、道岔方向不良的原因(l)、由于道岔铺设位置不正.造成前后方向不良;(2)、辙叉位置不正,造成前后铺轨连接方向不顺;(3)、尖轨本身方向不良,道岔前后钢轨爬行,造成道岔前后移动,改变方向;(4)、捣同不均,排水不良,道岔不均匀沉陷等。

2)、轨距水平超限的原因。

道岔方向不良,会造成列车摇晃厉害,致使道岔各部分间隔尺寸、轨距、水平不易保持,因而使轨距水平越限;不良的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也促进了道岔方向不良,两者互为因果。

因此必须同时整治方向不良及轨距、水平,主要方法是:(1)、直股以直基本轨为准,曲股以曲基本轨为准,拨正道岔方向,与此同时,必须拨正道岔前后30m范围内的铁道及曲线;(2)、整修各部分不合格的零件和间隔尺寸及轨距、水平,确保合乎质量标准;(3)、加强捣固,保持道床的清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铁道下沉,保持路基稳固早2、转辙器部分的病害及整治转辙器部分主要病害有:尖轨跳动、尖轨不密贴、尖轨磨耗、尖轨爬行和尖轨尖端轧伤等。

1)、尖轨跳动由于尖轨跟部各连接零件磨损、套管失效、捣固不坚实、转辙器拉杆弯曲等造成列车通过时,尖轨跳动。

针对尖轨跳动的原因,根据情况可采取下列整治措施:(1)、更换和焊补连接零件,加强跟部联结;(2)、加强接头及转辙器部分的捣固;(3)、调直转辙器拉杆;(4)、尖轨跟部按标准设鱼尾板和套管。

2)、尖轨不密贴尖轨的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的主要原因有:尖轨连接杆尺寸、扳道器位置与尖轨尖端距离不配合,造成尖轨左右摆动后,扳不严而离缝;尖轨压歪造成尖轨头部与基本轨离缝;尖轨爬行和基本轨横移出现离缝;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飞边,曲股基本轨弯折不合适;长尖轨横向刚度不足等。

道岔故障分析情况汇报

道岔故障分析情况汇报

道岔故障分析情况汇报
近期,我单位对道岔故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调查,现将情况
汇报如下:
一、故障现象。

1. 道岔转辙不灵敏,偶尔出现卡滞现象;
2. 道岔转辙时发出异常噪音,影响线路运行安全;
3. 道岔锁闭不严,导致列车无法正常通过。

二、故障原因分析。

经过对道岔进行现场检查和测试,结合历史维护记录,初步分
析故障原因如下:
1. 道岔机械部件长期磨损,导致转辙不灵敏;
2. 道岔轨道部分存在异物或杂物堆积,引起转辙时的异常噪音;
3. 道岔锁闭装置存在松动或损坏,无法有效保证锁闭质量。

三、故障处理措施。

针对以上故障原因,我单位已经采取了以下处理措施:
1. 对道岔机械部件进行全面检修和更换,保证机械部件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 对道岔轨道进行清理和维护,清除异物和杂物,保证转辙时的平稳运行;
3. 对道岔锁闭装置进行调整和维修,保证锁闭质量和安全性。

四、故障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类似故障再次发生,我单位将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 加强道岔的日常巡检和保养,及时发现并处理机械部件的磨损和老化现象;
2. 对道岔轨道进行定期清理和检查,保持轨道的清洁和平整;
3. 加强对道岔锁闭装置的维护和保养,确保锁闭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总结。

通过对道岔故障的分析和处理,我单位已经有效解决了道岔转辙不灵敏、异常噪音和锁闭不严等问题,同时也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道岔的正常运行和线路的安全通行。

以上为道岔故障分析情况的汇报,请相关部门做好记录和跟进处理工作,确保线路运行的安全和畅通。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

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道岔是引导机车车辆由一条线路转往另一条线路的过渡设备。

道岔构造复杂,养护比较困难,是线路设备中的薄弱环节。

它是由路基、道床、岔枕,转辙部分,辙岔及护轨部分和连接部分及联结零件所组成,它是一个整体,共同发挥各自的功用,其任何组成部件的变形或损坏,都将影响道岔的整体功能。

在列车快速运行的巨大荷载冲击下,道岔的几何尺寸不断变化,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道岔钢轨、尖轨、基本轨、辙叉表面磨损严重,岔枕与垫板连接T型螺栓折断及龙套破损滑扣,弹条折断,III型弹条弹性减退失去扣压能力等。

为更好的减少道岔病害产生,解决道岔病害易反复难题,减少道岔维修用工,改善列车通过道岔区段平顺性和舒适度。

现对道岔常见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一、道岔常见病害产生的原因1、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产生原因?。

①基本轨框架尺寸,尖轨动程不符合规定;②尖轨顶铁过长;③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恰当或弯折量不当,基本轨或尖轨有硬弯;④尖轨断面宽50mm处内侧刨切长度不够;⑤道岔爬行,四股钢轨错位,各设计对应点不对应。

2、转辙部分轨距扩大产生原因①基本轨外侧轨距块与基本轨轨底边缘有缝隙,经过列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②滑床台底大胶垫、基本轨小胶垫因压溃失效,经过列车长时间的碾压,造成框架尺寸扩大;③螺栓直径与垫板孔直径配合公差及螺栓、垫板锈蚀造成的螺栓直径变细,垫板圆孔扩大,加之制造误差导致轨距扩大;④尖轨、基本轨侧磨严重;⑤轨距块安装号码不正确。

3、尖轨、可动心轨爬行窜动产生原因①尖轨处于半自由伸缩状态,容易产生爬行;②制造、运输、存放装卸等环节易造成尖轨侧弯,上道后与基本轨不密贴,列车通过时易造成晃车;③长心轨仅依靠6根岔枕上的扣件阻力和3块间隔铁间螺栓摩阻力来阻止心轨窜动,因阻力不足易造成心轨爬行。

4、钢轨接头病害产生原因①接头焊缝不平顺,因焊接工艺造成上下、左右错牙;②普通接头上下、左右错牙。

造成钢轨接头上下错牙的主要原因:一是更换新钢轨,新旧钢轨存在高差;二是接头夹板一端有磨耗,使两钢轨轨端产生“台阶”;造成钢轨接头左右错牙的主要原因,一是接头螺栓松动,二是钢轨存在硬弯。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道岔病害分析与整治

(1)整治方案(5条)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 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 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 道岔方向变化。 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 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 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 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 确定回弹量。
(7)“卡阻”问题—整治措施
①更换滑床板(或前后调换滑床板),上紧基本轨水平 螺栓(为防止松动而造成尖轨不密贴,螺栓均采用穿销 螺杆)。(风动道岔如发生前三块滑床板水平螺栓松动, 可导致“四开”现象)。 ②适量进行起道捣固作业,达到每块滑床板受力均匀。 ③对钢轨肥边进行打磨。 ④处理尖轨拱腰的临时措施是打磨尖轨上部卡阻部位, 必要时更换尖轨。
而造成反弹现象也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尖轨尖端先于第一 根拉杆连接杆与基本轨密贴,而这种密贴在现场通常叫做“假密 贴”。另一种是指第二第三连接杆处先于基本轨密贴。 ①尖轨有硬弯或被挤过。 ②连接两根尖轨的三根连接杆长度不符合标准,则在尖轨框架间将 产生内部作用力。 ③尖轨跟端过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头螺栓过紧,另外一种是 跟端轨缝过死);台螺栓损坏或不标准;间隔铁孔眼大,造成台螺 栓不起作用。 ④尖轨中后部滑床板过硬,造成尖轨在波动时,尖轨后部带不过来。 ⑤道岔岔头不方(转辙部),直基本轨不直,曲基本轨不标准。
(2)预防整治病害
①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维修,经常保持轨面平、方 向顺; ②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 ③弯好曲基本轨弯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 ④检查确认基本轨既有弯折量,按照标准做好弯折长度 和矢度; ⑤加强捣固作业,除按规定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 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 ⑥补充夯实道床,道岔转辙部分设置有转辙杆、连接杆, 各轨枕孔道碴应比岔枕顶面底20~30mm,并夯实道床; ⑦加强各部分联结零件的养护维修,充分发挥各种扣件 固定钢轨位置的作用。

道岔故障判断与处理

道岔故障判断与处理

5、特殊故障的判断技巧
若测得直流150V左右,交流160V左右的电 压,则说明表示继电器或有关连线断(系电 容器被充电后的峰值电压)。
若测得交流10V左右,直流8V左右的电压, 则说明电容器断线。
若测得交流55V左右电压,直流45V左右电 压,则说明电容器短路。
5、特殊故障的判断技巧
若启动电路发生故障,不能操纵道岔,在分 线盘即可以直接区分室内外故障,具体方法 如下:
⑤若启动后电流表的电流一直保持在安左右,说明道岔 机械没有解锁。有可能是道岔调整得过紧,或者是道岔 夹着异物锁闭的。
一、道岔故障的分析判断与处理
⑥若在正常转换过程中电流突然增大,说明道岔在转换 还没到位时遇阻,此时应检查尖轨与基本轨间有无异物, 滑床板有无异常,同时也不要忽视转辙机内有问题。
⑦若经过2-3秒后电流上升至故障电流,说明道岔因故 下不去,可能道岔调整过紧,尖轨基本轨间夹着异物, 尖轨不入槽,尖轨反弹过大,密贴调整杆架游间内有异 物等。
⑨表示的故障除发生在转辙机外,在处理此类故障时也 不能忽略了电缆和室内设备的问题。
4、混线故障分析
四线制道岔发生电缆混线的故障较为常见,下面对可能发生的混线故 障进行分析。
、X1与X2相混 道岔原在定位,向反位操纵时,道岔启动后熔断反位熔断器 RD2,
不能转换到底,无位置表示。
4.1.2 当道岔向反位启动后,接通了自动开闭器第1、4排接点, 由于X1 与X2相混,使反位启动的DZ电源从室内经X2送出后又串 到X1,经自动开闭器41~42接点送到定子线圈的1端子上,使道 岔又有往回转的趋势。这样,两定子线圈的自感电势相互抵消, 导致回路电流过大,熔断反位的熔断器,使道岔停止转换。
5、特殊故障的判断技巧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摘要:道岔和是线路的薄弱环节,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列车通过道岔和曲线时的晃车现象比较普遍,对道岔、曲线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关键词:道岔;曲线;病害;整治随着列车提速和重载列车的开行,线路周期性与随机性变化叠加引起的线路晃车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在道岔、曲线处更为明显,控制线路晃车发生已成为日常养护维修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们通过日常检查、保养、维修,对道岔、曲线病害的产生和整治,提出了针对性的养护维修办法。

1 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1.1 共性问题病害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位移,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二是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三是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道岔少,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四是大机作业前未提前测量岔后线路拨量,大机自动拨道,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五是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

(2)整治方案:①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

②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

③道岔区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m将直拨道量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

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

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转辙机的道岔病害分析及解决办法
作者:宋涛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03期
道岔转辙机部分是由两根基本轨、两根尖轨、各种连接部件及转辙机械组成。

道岔转辙部分与电务设备直接相连,其养护质量、状态标准对电务设备的运用质量、安全可靠度起着关键作用。

但是电务设备本身和工务病害造成的电务故障占较大比重,因此对道岔病害的解决特别重要。

一、道岔“四毫米锁闭”的病害
产生道岔“四毫米锁闭”病害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1)第一连接杆前后三根枕木腐朽及基本轨三道缝造成基本轨横向锁定不良,基本轨横向位移量大于1—2毫米形成病害。

插入四毫米铁板时,相当于减少了四毫米铁板的厚度,造成四毫米锁闭。

配合公务更换腐朽枕木,加强基本轨锁定,重点是第一连接杆前后1—4根枕木,也可以用加木楔办法解决道钉孔局部腐朽问题。

(2)尖轨变形也是影响“四毫米不锁闭”的原因,尖轨变形可分为尖轨弯曲(内弯曲、外弯曲)、尖轨顶面倾斜(内倾斜、外倾斜)二种,其中尖轨外弯曲和外倾斜对道岔四毫米影响最大。

配合工务整治或更换变形尖轨以解决尖轨反弹、不密帖病害,更换尖轨时,注意旧有道岔基本轨磨耗程度,若基本轨磨耗量小可以更换新尖轨,如果基本轨磨耗较大,更换新尖轨,造成尖轨与基本轨配合不良,且尖轨超高较大,强迫尖轨下压内移,将使挤切肖受力折断。

(3)基本轨爬行超限。

道岔基本轨单股爬行,位移超限,至使安装装置及密帖调整杆与直股基本股不垂直、偏差较大、搬动道岔时产生斜向作用力,相当于减少了道岔密帖力,增加了“四毫米锁闭”的因素。

对爬行超限的道岔配合工务匀轨做到尖轨方正,偏差小于20毫米。

(4)电务设备各部拉杆、轴销旷量超限,各部螺栓松动,调整不当都会造成“四毫米锁闭”病害。

更换轴销旷量超限的各种销子、螺栓,定期轴销注油,使之灵活不旷。

(5)由于尖轨反弹或调整力过大,使电动转辙机齿调块的削尖齿与动作齿轮的锁闭圆弧磨耗大,造成“四毫米锁闭”的病害。

解决尖轨不反弹,调整道岔密帖力,必要时更换转辙机,保证“四毫米不锁闭”。

二、起动摩擦既不解锁原因及解决方法
(1)基本轨有肥边,列车冲压后将尖轨尖端抱住;(2)尖轨反弹力大,使锁闭圆弧与削尖齿抱紧,不解锁。

(3)第一曲折点曲折量小,致使顺向不良,为保证道岔密帖,加大密帖调整力,过大时不易解锁。

(4)尖轨拱腰,到一定程度基本轨轨头下部,轨底上侧面,将尖轨补铁部分含住。

(5)尖轨第一、二连接杆处捣固不良,岔头、岔心、岔心高,使基本轨在尖轨前半部形成下凹弯,将尖轨含住。

(6)滑床板有下陷槽,将尖轨别住。

(7)尖轨二、三连接杆伸出部分与基本轨底。

枕木磨抗。

起动摩擦即不解锁的解决方法:(1)配合工务基本轨、尖轨上的“肥边”,消除“不解锁”、“假密帖”病害,增加道岔密帖强度,减少列车冲压磨耗。

(2)配合工务整治或更换变形尖轨以解决尖轨反弹不密帖病害。

(3)更换不标准部件,加强捣固,克服磨卡。

三、到位磨擦即不锁闭(除上述七条外,病害原因还有以下几点)
(1)列车通过后将基本轨“肥边”压延。

(2)尖轨反弹力过大或跟端夹死。

(3)表示杆或动作杆护套内有异物,顶住表示杆或动作杆。

(4)丁字铁表示杆连接螺丝或销子过旷,使表示杆行程不到位。

(5)基本轨横向锁定不良,造成横向移动加上调整不当造成。

(6)辙机内有异物卡阻。

解决方法;配合工务清除肥边,解决尖轨反弹和跟端夹死,更换过旷销子和螺栓,清除机内杂物。

四、挤切销非挤岔切断
此故障是ZD6转辙机应用中较普遍的问题,主要由工务病害所致,要加强检修来防止。

(1)尖轨拱腰,尖轨跳动、反弹。

在列车冲压下,迫使尖轨下移伸延,且尖轨前部轨底在密帖是不与滑床板接触,将沿基本轨斜面下移,给挤切销一个与密帖力相反的挤切力,日之长九挤切销损伤或切断。

(2)岔头基本轨内侧有肥边,顺向方向形成凸弯,列车运行时,肥边迫使车轮横向冲击加大,加之尖轨腰部顺向密帖不良,前部顺向密帖好,车列横向冲击尖轨腰部迫使尖轨弯曲,尖轨前部张嘴给挤切销一剪切力。

(3)道岔开通弯股,列车进入曲股,横向冲击力大,在位尖轨腰部或头部不密帖,当列车冲压时,尖轨造成较大横移,使挤切销受力。

(4)基本轨肥边大,尖轨头部造成假密帖,车列冲击使尖轨下移复位,给挤切销一个与密帖力同向的挤切力。

(5)调整不良使尖轨与基本轨间隙过大。

(6)尖轨各部拉杆配合不良,使尖轨扭倾,车列挤压时,给挤切销一与密帖力同向的挤切力。

(7)尖轨损伤更换新尖轨,由于基本轨已磨耗,造成尖轨纵坡与基本轨匹配超限,列车过时尖轨尖端承受力过大。

对挤切销非挤岔切断处理方法:(1)配合工务解决道岔尖轨、基本轨肥边,更换不标准零部件,适当调整密帖力量。

(2)定期更换挤切销,并检查旧销有无剪切痕迹,根据伤痕情况分析道岔病害程度,查明原因及时解决。

对电动转辙机道岔的“四毫米锁闭”、启动摩擦、到位摩擦、挤切销非挤岔折断故障,要综合分析,及时将道岔病害提出来,要求工务给予解决,使工务病害不致发展到影响电务设备正常工作,以提高设备运用质量,保证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