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新】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测试卷一.选择题(共8题, 共16分)1.种植凤仙花, 让凤仙花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
A.阳光、土壤、水分B.养料、阳光、适宜的温度C.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2.以下凤仙花生长发育过程的排列顺序, 正确的是()。
A.播种→芽长成苗→开花→发芽→结果B.播种→发芽→芽长成苗→开花→结果C.播种→开花→芽长成苗→发芽→结果3.对凤仙花的花和果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果实只有在所有花都凋谢后才长出来B.果实在开花的位置长出来C.成熟的果实轻轻一碰, 里面的种子就会弹出来4.植物的叶子交叉生长, 伸向四面八方, 原因就是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接受()。
A.空气B.水分C.阳光5.一株完整的凤仙花由()。
A.花果实种子B.根茎叶C.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观察种子时, 不恰当的是()。
A.用嘴尝B.用手摸C.用鼻子闻7.以下播种方法正确的是()。
A.用手指在土壤中按2-3个洞, 每个洞放很多粒种子B.种子埋到土壤中后, 要浇一些水, 直到土壤湿润C.把播好种的花盆放在阴冷的地方8.植物的茎运输叶片制造的养料的方向是()。
A.从下往上B.从上往下C.没有固定方向二.填空题(共8题, 共46分)1.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和(), 适宜的温度。
2.不同植物的果实都由()和()两部分组成。
3.一朵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瓣, (), ();而和植物生殖有关的结构是哪个部分?()。
花的哪个部分将来有可能发育成果实?()。
4.在种植凤仙花时, 要挑选()、()的种子, 放置种子时, 要先用手指在土中按几个小洞, 深度约()。
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 并用土盖住, 种植好后, 要往花盆里(), 最后把花盆放在()的地方。
5.种子的萌发和生长需要适宜的()、()和空气。
6.小强挑选了饱满的凤仙花种子进行种植, 为了让凤仙花种子健康发育成新植株, 小强提供了适宜的()、充足的()和适量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本文介绍了植物种子的生长变化。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可以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
种皮是坚韧的,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胚乳储藏着营养物质。
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实验探究可以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最后提到了一些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胚芽会发育成为叶和茎。
为了保证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我们需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进行种植。
在准备花盆和土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放一块小石头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接着,我们可以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浇适量的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如果凤仙花种子不够饱满,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把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挑出去,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播种通常在春天进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而光照不足并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可以使用种植杯,先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然后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我们可以根据凤仙花的生长时间,记录植株高度、叶的数量、整体的样子、每日的变化及我们为植物做的事情,以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除了凤仙花种子,选带芽眼的土豆、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也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长变化,这说明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根迅速向下生长,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根、茎、叶是植物的三个重要部分。
在这三者之中,根的生长速度最快,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部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复习要点一、《植物新生命的开始》1.植物在它们的新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长成一棵植物。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二、《种植我们的植物》4.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选种要挑选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5.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除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每天记录一次根的长度之外,从芽出土开始,每周还应测量一次凤仙花植株的高度,观察叶的形状和数量,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6.怎么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答: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三、《我们先看到了根》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根的生长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9.我们给凤仙花浇水时,一般可以往凤仙花周围的土壤上浇水。
10.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为什么不容易将萌发的植物幼苗移到花盆中?答:植物的根因其根毛插入土壤中,所以往外移植时不是很容易。
12.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实验材料:有水的试管、带根的植物、植物油实验步骤: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2.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3.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4.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试管中的水位下降了,水变少了。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单元《植物的⽣长变化》知识点总结四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单元《植物的⽣长变化》1.1种⼦⾥孕育着新⽣命1.植物是⽣命的主要形态之⼀。
2.绿⾊开花植物⼏乎都是从种⼦开始新⽣命的。
3.各种种⼦的外形特点植物的种⼦名称外形特点番茄的种⼦⽔滴形,黄⾊,表⾯粗糙。
黄⽠的种⼦橄榄形,乳⽩⾊,表⾯平整。
蚕⾖的种⼦类似⼈脚的扁平状,表⾯平整,前端有眉状⿊⾊种脐。
苹果的种⼦扁⽔滴形,前端尖细,⿊褐⾊,表⾯平整。
红松的种⼦⼀头⼤⼀头⼩,种⽪坚硬。
冬⽠的种⼦卵形,⽩⾊或淡黄⾊,扁平。
枣⼦的种⼦两头尖,中间⼤,黄⾊,种⽪坚硬,凹凸起伏⼤。
4.浸泡过的种⼦与没有浸泡过的种⼦之间的区别:浸泡后的种⼦变⼤、变软,种⽪颜⾊变浅……5.观察种⼦的外部特征时需要综合运⽤多种感官,并⽤⽐较的⽅法才能观察到种⼦更多的特征。
①看:⽤⾁眼观察种⼦的颜⾊、形状和⼤⼩及其他显著特征,然后⽤显微镜观察颗粒较⼩的种⼦的特征。
②摸:⽤⼿摸摸种⼦的软硬、光滑程度。
③闻:⽤⿐⼦闻⼀闻种⼦的⽓味。
④测量:了解种⼦的重量、体积等。
⑤观察记录: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可以发现它们的形状、⼤⼩、颜⾊等特征各不相同。
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6.作为⼀粒种⼦,基本上都包括种⽪、胚、胚芽、胚根、⼦叶等⼏个部分。
7.种⼦是由种⽪和胚构成,胚是构成种⼦最重要的部分,是新植物的幼体,它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叶四部分所组成。
种⼦萌发后,胚根形成植物的根,胚芽形成植物的茎和叶。
8.不同植物的种⼦形状、⼤⼩、颜⾊、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9.虽然不同植物的种⼦,外部形态存在很⼤的差异,不过种⼦的内部结构⼜有相同之处,⼀般来讲植物的种⼦都包括种⽪、胚、胚根、胚芽、⼦叶⼏个部分。
10.种⼦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种⽪具有保护作⽤,胚是种⼦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叶具有储存或转运营养物质的作⽤。
由此看出种⼦中的胚将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所以胚是植物幼⼩的⽣命体。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2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课堂参与度较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2.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种子、泥土、水等实验材料。
3.准备学习任务单、讨论稿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过程,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成果,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加深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种子萌发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花生和豆芽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具体变化和原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生和豆芽植物,让学生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长过程等。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花生和豆芽的生长过程,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花生和豆芽的生长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和原因。
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从(种子)开始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种子由(种皮、胚)等组成,其中胚又分为(胚芽、胚根、子叶)等部分。
4.种子的(胚)有可能发育成植物。
5.(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能观察到种子更多的特征。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2.凤仙花的最佳播种时间是每年(4月份)。
3.凤仙花种子在泥土里的种植深度约(1厘米)比较合适。
4.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有(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等。
5.观察植物的记录方法有(填写记录表、写观察日记、拍照、画图、尺子测量)等。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蒸发)。
2.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看到试管中(水位下降),说明水被(根)吸收了。
3.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
4.不同植物的根的形态特征不同。
5.植物的根系可以分为(直根系、须根系)两大类,直根系有很明显的主根,比如(凤仙花、萝卜、油菜),须根系只有一系列粗细均匀的根系,比如(葱、蒜、水稻)等。
6.植物的根主要作用是(固定植物体),并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7.植物的根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称为(变态根),比如(萝卜、番薯、玉米、榕树)都有变态根。
第四课《茎和叶》1.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植物的叶有(吸收阳光、蒸腾水分)等作用。
3.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交叉)生长,能更好地接收(阳光)。
4将凤仙花的茎浸在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横切)时会看到横切面上许多(小红点),(纵切)时会看到纵切面上许多条(红线)。
5植物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生活在沙漠的(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香蕉树)生活在水分充足的热带地区,叶子(宽大),有利于(蒸发体内的水分) (松树)生活区域比较广泛,(针形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总结与实验

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科学概念1.种子都有种皮、胚。
其中胚将来发育成植物,包括胚根、胚芽、子叶、胚轴;种皮具有保护作用。
2.选种时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3.种子的萌芽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4.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的作用。
根有直根系、须根系、变态根三类。
5.植物叶的作用:吸收阳光、蒸腾水分;植物茎的作用:支撑植物、运输水份和养料。
6.花主要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
有这四部分组成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雌蕊和雄蕊可以授粉繁殖。
5.植物的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果皮的作用是保护种子,使种子正常发育,种子的作用是繁殖后代。
7.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有:①弹力传播:如凤仙花、蚕豆等;②动物传播:如苍耳、葡萄等;③风力传播:如蒲公英、柳树等;④水力传播:如莲蓬等。
7.运动相同的(时间):距离(长),运动(快);距离(短),运动(慢)。
8.绿色开花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9.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芽、幼苗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衰老死亡的过程。
其中幼苗期和营养生长旺盛期生长较快,进入开花结果期,生长缓慢、接下来不再生长。
二、实验实验一: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外部特征实验器材:花生、玉米、绿豆、红豆、小麦、香豆、凤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种子的外部结构的不同点。
实验步骤:①用肉眼观察种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及其他显著特征;②用手摸一摸种子的软硬、光滑程度;③用鼻子闻一闻种子的气味;④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种子的特征;⑤记录观察的数据。
实验结论:不同种子在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各不相同实验二:观察种子在土壤中发生的变化实验材料:种植杯、种子,卫生纸、土槐、水实验目的: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实验步骤: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②把种子放在杯璧和卫生纸之间,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③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根据植物生长的时间,做好观察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2.1 油菜花开了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解剖的方法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2、通过油菜花的观察活动中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的花的浓厚兴趣。
3、说出花的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在对一颗油菜的花进行观察后能推测花的变化过程,并用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教学重点:观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构造。
教学难点: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组成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个人和小组观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镊子、放大镜若干,油菜花变化过程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春天到了,油菜花开了,桃花开了,蒲公英花开了……花草树木以白花盛开的形式宣告:创造新生命的工作开始了!同学们,平时有认真地观察过花吗?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花的世界好吗?二、探究过程1、观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颗油菜,说说油菜长得怎么样?(2)区分油菜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3)从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观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镜观察一朵油菜花。
在小组里描述所观察到的这朵油菜花。
自己解决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称的词汇问题。
(2)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关于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关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类摆放?关于“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
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4、观察并推测花蕾的变化。
(1)观察一个花蕾;把这个花蕾画下来。
(2)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说说推测依据。
(3)画除花蕾未来变化连续图(或排列花蕾的变化连续图照片)。
(4)课后寻找一个花蕾进行实证性观察。
5、交流与小结。
(1) 关于油菜花,我们知道些什么了?(2) 对于各种各样的花,我们想了解些什么呢?三、小结板书设计:2.1 油菜花开了1、观察一棵油菜2、观察一朵油菜花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教学后记:2.2 各种各样的花教学目标:1、能自己设计有关花的小专题研究方案,完成小专题研究活动,并能将研究结果以表格、图示、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
能以报告会的形式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2、在进行花的专题观察活动中能形成自觉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体验,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浓厚兴趣。
3、知道什么是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雄花和雌花、单性花和两性花。
教学重点:设计有关花的专题研究方案。
教学难点:分辨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的能涵盖“完全花和不完全花、雌花和雄花、单性花和两性花”等概念的花若干。
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校园里有许多花开了,我们能作哪些研究呢?二、探究过程1、花的专题观察。
(1)小组讨论,确定研究专题,制定研究方案。
(2)交流:准备研究的内容;怎样研究;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
(3)供参考的研究专题:校园里花的种类;各种花的花瓣数量;各种花的萼片研究;花的大小;雄蕊和雌蕊;统计花的颜色;花的香臭等。
(4)研究的方法:数一数、统计、测量等。
(5)成果展现:表格、图示、文字小结等。
(6)讨论观察研究的注意事项:不采摘,不损伤花朵。
2、“花的观察”报告会。
(1)分组汇报。
(2)将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由学生自己制定标准。
(3)讨论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认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1)观察比较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说说他们在构造上由哪些不同?不完全花有的少萼片,有的少花瓣(如马蹄莲),有的少雄蕊或雌蕊。
(2)阅读课文,了解不完全花与完全花、雌花与雄花、单性花与两性花。
(3)判断:观察南瓜的两种花有什么不同,分别属于哪一类?观察其他的花,判断属于哪一类?(4)推测:南瓜的雄花和雌花会怎样变化呢?4、交流与小结(1)通过学习,知道了花的哪些秘密?(2)在生活中寻找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观察花的变化过程。
三、课后拓展还有哪些关于花的问题?板书设计:2.2 各种各样的花1、花的专题观察。
2、“花的观察”报告会。
3、完全花与不完全花教学后记:2.3 花、果实和种子教学目标:1、能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说出大致的探究思路。
能在前两课用多种方法观察花的基础上,进一步经历按一定顺序观察,对雄蕊和雌蕊这样更细小的物体进行专题观察的过程。
2、有探究花的奥秘的欲望。
乐于尝试着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花的授粉条件。
3、知道植物的花承担着生产种子、繁殖生命的任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表达雄蕊和雌蕊的特征。
能用图片或其他形式表述植物的花——果实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教学难点:了解花的果实和种子。
教学准备:1、放大镜、镊子、白纸、油菜果实、油菜花和其他植物的花等供分组探究用(无油菜花的也可用白菜花、萝卜花等)。
2、显微镜2台。
3、有关植物传粉、受精的课件或挂图。
4、初春有条件的学校在校园里种上几株南瓜(或丝瓜等),让科技小组或有兴趣的同学做做人工授粉的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观察了油菜花,还认识了大自然各种各样的花,知道许多植物会开花、结果。
可是学校科技组的同学在南瓜棚里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是南瓜的雌花,有的结了瓜,有的却结不成瓜。
苹果、桃子、玉米、油菜等植物也有开了花不结果或少结果的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根据原有经验提出自己的解释。
这许多解释哪些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仔细地观察一下油菜花的雄蕊和雌蕊吧!二、探究过程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
(1)油菜花很小,雄蕊和雌蕊更难观察,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看清楚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通过观察雄蕊和雌蕊作出正确的解释呢?(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师生共同归纳研究方法。
?用放大镜观察雄蕊的各部分——花丝和花药。
?把花药上的花粉抖落在白纸上进行观察。
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的小组可以自行到讲台左侧的实验台观察。
?再用放大镜观察雌蕊的各部分——子房、花柱和柱头。
?用手轻触柱头,观察柱头是否有粘性。
再将白纸上的花粉抖落在柱头上,看看柱头是否很容易将花粉粘住。
?其他还有什么要研究的吗??思考:雄蕊和雌蕊的这些构造特点与它繁殖后代的功能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的花会结果,有的花不会结果?(3)学生分组观察、轻声讨论。
(4)全班研讨。
(5)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适时展示蜜蜂传播花粉图和花的受精示意图或有关课件。
(6)浏览课文:雄蕊产生的花粉传播到雌蕊柱头上,会使雌蕊子房里的胚珠受精。
胚珠受精以后,果实和种子开始成长,油菜的花朵开始凋谢。
提问:你还看到过其他昆虫传播花粉的现象吗?植物还依靠哪些力量传播花粉?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1)观察油菜的果实。
做一个游戏:分组按成长的顺序把实物排列在纸上,并指出哪一部分是刚刚受精后的果实雏型。
(2)小心剥开油菜的果实,观察油菜种子是怎样排列的?数数角果荚里有多少粒种子,再数数一株油菜可能长多少个角果荚,算一算一株油菜的种子有多少?(3)说说为什么豌豆荚里有的豌豆很饱满,有的却只有很小的一粒?3、思考:(1)果农为了防止果树不结果,往往采用什么措施?为什么?(2)科技组的同学课外要做一个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怎样才能成功?(选未开花的雌南瓜花两朵,分别用纸袋包扎好,不给于授粉的机会。
待花开时,给其中一朵进行人工授粉,另一朵不进行人工授粉,两朵花继续分别用纸袋包扎好,看哪一朵花能结果?)三、作业:我来做一朵“油菜花”,玩玩“蜜蜂授粉”的游戏。
板书设计:2.3 花、果实和种子1、观察花的雄蕊和雌蕊2、观察油菜的果实和种子教学后记:2.4 豌豆荚里的豌豆教学目标:1、用解剖等方法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经历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2、在对各种果实和种子的观察研究、统计活动中能产生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课后有继续探究的兴趣。
3、能用多种感官对多种果实进行观察、比较,知道果实里都有种子,不同的果实果皮的软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实种子的数量也不同。
4、能自己设计“豌豆荚里的种子数”图表,并通过数学统计的方法知道豌豆种子数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异同。
教学难点:了解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实及种子若干,苹果、板栗、圆椒、花生等果实若干。
2、小组和个人使用的“()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表。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认识它们吗?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处?二、探究过程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提出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先比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观察豌豆花的内部构造,与课文中的油菜花构造图进行比较,描述它们的异同。
?按照顺序比较两种植物的果实,再轻轻打开荚壳比较内部的种子,寻找构造上的相似之处。
?能全面描述比较后的发现。
得出结论:不同的花结出不同的果实;油菜与豌豆的果实虽然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多不同,但它们都有荚,荚里的种子有顺序地排列。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其他的果实和种子是不是也和它们一样呢??苹果的果实不能掰开,怎么观察呢?确定观察的方法:咬、解剖。
?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比较活动。
?描述所观察到的果实与种子的特点:(1)果实的共同点是什么?(2)种子外面包着的东西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同?(3)种子的数量相同吗??种子外面的壳的软硬厚薄与种子的数量有关系吗?为什么?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不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实种子数量相同吗??猜想:豌豆荚里有几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确定用统计豌豆荚内种子数量的方法。
提供统计记录表,讨论该如何填写。
?个人、小组统计记录。
?说说个人的统计图表与小组的统计图表有什么变化??全班设计合作完成“全班()个豌豆荚里的种子数”统计图表(可以让学生蘸红色印泥表示种子数,会非常有趣)。
?根据统计图表,说说应该怎样来描述豌豆荚里的种子数量??人的身高、树叶的长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吗??为什么豌豆荚里的种子数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与自然界有关系吗?三、小结板书设计:2.4 豌豆荚里的豌豆1、比较油菜与豌豆的花、果实、种子。
2、观察比较更多的果实与种子。
3、豌豆荚里的种子数。
教学后记:2.5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目标:1、经历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的过程;经历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2、认识几种常见的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外部形态上是不同的,都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认识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
3、在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测量栗子跳动与滚动的距离。
教学准备:1、选择一些常见的植物果实和种子:油菜、栗子、蒲公英、苍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