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 过 《 命 科 学 导 论 》 程 多媒 体 教 学 的研 究 和 实践 , 现 多媒 体 教 学课 件 的优 势 和 存 在 的 问 题 , 通 生 课 发
指 出 了多媒 体 教 学 容 易 出现 的 问 题 , 结 了教 师在 教 学过 程 中提 高 多媒 体 教 学效 果 的 有 效 手 段 。 总
生 命 科 学 导 论 作 为 一 门 综 合 性 课 程 . 靠 传 统 的 依 教 学 方 法 不 能 有 效 、 动 的 进 行 讲 解 . 须 借 助 多 媒 生 必
体 , 将 大 量 图 像 、视 频 用 P OWE P NT 制 作 成 集 R OI
“ 、 、 ” 一 体 的 幻 灯 片 , 课 堂 教 学 中 利 用 多 媒 文 图 声 于 在
多 媒 体 课 件 有 利 于 提 高 教 学 效 率 传 统 的教 学 教 案 只能将文字 和少量 图形写 画在黑 板上进 行讲解 . 一
节 课 写 字 和 画 图 的 时 间 就 占 了 很 大 一 部 分 . 样 讲 解 这
学 与 技 术 的 内涵 、 展 及 其 推 动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的认 进
关 键 词 : 生命 科 学 导 论 》 多媒 体 教 学 ; 《 ; 实践 ; 考 思
生 命 科 学 导 论 是 一 门 融 基 础 知 识 与 前 沿 进 展 相 结 合 的 综 合 性 课 程 。 课 程 的 学 习 有 利 于 丰 富 本 科 生 该
的 生 物 科 学 知 识 . 进 大 学 生 不 断 提 高 对 现 代 生 命 科 促
三 峡 高教 研 究 学 效 率 , 引 学 生 的注 意 力 。 发 学 生 的学 习 热 情 。 吸 激
12 多 媒 体 课 件 存 在 的 问 题 . 在 多 媒 体 课 件 制 作 中 . 易 出 现 片 面 追 求 课 件 漂 容
研究生助教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研究生助教在“生命科学导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何磊(),吴敏,唐建军,陈欣,王国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310058摘 要:浙江大学的“生命科学导论”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是面向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
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该课程采取研究生助教参与指导实验课程和组织小班讨论的形式。
多年的实践结果表明:研究生担任助教指导“生命科学导论”实验和讨论,不仅提高了本科生的教学质量,增加了研究生的教学经验;而且提升了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推行研究生助教制度(选拔、培训、考核等)过程中还发现一些不足与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关键词:研究生助教,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教学,课程讨论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 in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HE Lei (),WU Min,TANG Jian -jun,CHEN Xin,WANG Guo -qiang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China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年8月,8(4):12-15ISSN 2095-1574 CN 11-9307/R DOI 10.3868/j.issn 2095-1574.2018.04.003教改纵横收稿日期:2018-02-05;修回日期:2018-04-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411);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6KFJJ02)通讯作者:何磊,E -mail:helei8705@1 引言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面向非生物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通识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配套的实验课程[1],集“基础性、系统性、趣味性和学科交叉性”于一体[2,3]。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关统伟车振明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07期摘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非生物专业本科生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
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开设公选课的必要性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目的是为了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生命科学导论非生物类本科生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a)-0053-02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截至2012年,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诺贝尔文学奖创设117年来,中国籍作家首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和医学奖领域至今中国无人问津。
美国科学家在近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中获得了17次。
事实说明中国的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里仅想和各位同行一起探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在非生物专业开设的意义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针对非生物学类专业本科生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明确指出[1]: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的全貌和新动态,以及现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必然趋势;理解并初步能用生物学原理、观点、思维方式去认识一些生命现象和过程。
争取对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起到一定的科学启迪作用。
针对非生物类不同学科专业本科生的知识基础和需求,西华大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精心设置以满足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
该课程在西华大学开设相对较晚,于2004年在全校开设为公选课,目的是提高交叉学科学生的现代生命科学意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富创造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非生物专业“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Jun l fIn rMo g l iest fT c n lg o r a o n e n oi Unvri o eh oo y a y
第2 1卷
第 1期
( oi c ne ) S c l i c s aSe
V 1 1 N . 2 1 6. o 1 0 2 2
开 设 了“ 生命科 学导论 ” 至今 已六 年 。但 是 在 教 学 , 过 程 中 , 在课 程 内容 多 、 存 知识 综 合 性 强 、 时 少且 课 无 实验课 时 , 教材 更 新 滞后 , 教学 方 法 和 评 价单 一 ,
业本 科生 介绍 生命 科 学 最 新 的 发展 , 及 为理 解 这 以 些最 新进 展所 必需 的基 础 知 识背 景 。2 世 纪 , 命 1 生
探 索性 、 用性 和 前 沿 性生 命 科 学 知 识 讲 解 为 教 学 应
主线 , 以优 化课 程 教 学 内容 , 建 课 程 知识 体 系 , 构 培 养 学生 学 习 、 解 、 决 问 题 的 能力 为 目的 同 时 理 解 。;
家 对 于酱油 等调 料 中的 氨基 酸含 量 有 严 格 的 标 准 ,
学 为非 生物 专业 本科 生 开设 了“ 代 生 物学 导 论 ” 现 ; 在 19 9 7年 , 江大 学 开设 了 “ 命 科 学 导 论 ” 浙 生 0 。
各 专业 中的生命科 学 知识 , 研讨社 会热 点 问题 , 用 采
现代 教学方 法 , 取不 同的考核 方式 , 选 在教 学实践 中
合起 来 , 发掘 一些 新 思路 , 开拓 一 些 新 的研 究 领 域 。
体就 是做 酱 油 的原料 。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校非生物学类专业 学生应该具有一 定的现代生 命科学 知识 已在 高教界形成共识 ,国内各 类高校 已先
后 为非生物学类 专业学生开设 了众 多生 物学类基础课
特征 、 分类 的诊 断与治疗 的基础上 , 熟悉人类 基因组计 划 ( G )在 免疫 系统部分 , 点介 绍免疫学 的实际应 H P; 重 用; 可将 多利羊 实验 引入到哲学层面 , 讨论 这个克隆技 术 给人类带来 的挑 战与 困惑 ; 另外 , 对环 境 、 态和生 生 物多样性结合 现阶段 的政策发展趋势也要 进行重点学
习和 反 思 。
程, 以适应 高等教育全面素质培养 目标 的需要『 1 生 _ 。在 命科学蓬勃 发展 的今天 ,生命科学知识 的普及 已成 为
高等 教育一 项重要 的使命 。面对 只有 高中生物学基础 的非 生物类 专业的本科生 ,如何让他们 掌握和理解现 代生命科学知识和技术是课程教学的难 点。 课程教学 内容的创新 1 . 正确认识兴趣培养与知识学习的辩 证关 系。 为了
培养 学生应 用数学 建模 能力解决 实际 问题 的重要 性 , 意识到数学计算 能力 、数据处理能 力对于专业课 的重 要性 。 通过数学实验来解决数学计算和符号处理 , 把数 学 知识在 实际 中的应用 切入到数 学 的理 论教学 之 中 , 可 以有 效促 进学 生对 数 学规 律 的直 观 理解 和深 刻认
统 的知识理解 , 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2 . 合理协调 基础知识 和热点前沿 的知识体系。 在授 课 过程 中力求将生命科学基本 知识 、基本理论 和学科 发展前沿结合起来 , 深广适度 ; 将生 物学知识和生 物学 原理 结合起 来 , 冠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 理论 阐述深人浅 出 , 要介 绍研究方法及成果应用 ; 概 反映生命科学 与其 他学科问的交融 , 并提 出尚待解决 的理论 和技术 问题 。
非生物类本科生《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探索与实践

非 生 物 类 本 科 生 生 命 科 学 导 论 公 选 课 的探 索 与 实践 ①
关 统 伟 车 振 明 ( 西华大 学生物 工程 学院 四 川 I 成 都 6 1 0 0 3 9)
摘 要 : 在教 学实践 的基 础上 , 针 对 非生 物专 业本科 生的《 生命 科 。 课程 从教 学内容 , 教 学方
法 和 手 段 以 及 开 设 公 选 课 的 必 要 性 方 面进 行 了 积极 的 实 践 和 探 索 ,目的是 为 了适 应 2 1 世 纪 高 素 质人 才培 养 的 需要 。
关键 词 : 生命科 学导论 非生物类本科 生 教 学改革 中 图分类 号 : G 6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
t o a d j u s t t o d e ma nd s o f c u l t i va t i ng h i g h- -qu a l i t y t a l e nt s f o r t h e 2 1 s t c e nt u r y.
Ke y W o r d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Li f e S c i e n c e ; C o l l e g e s t u de nt s w i t h o u t b i o l o g y b a c kg r o u nd;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对 非 生 物 类 不 同 学 科 专 业 本 科 生 的 知 识 基
1 现代生命科学导 论 课程开设的 必修 课 程 _ 3 】 ; 随后, 北 京 航 空 大学 、 华 东理 工
大学、 西 华 大 学 等也 相 继 开 设 生 命科 学 导 论》 课程 , 并作为全校 的公选课 。 另外 , 生 命科学导 论》 作 为一 门 融 合 基 础 知 识 与 前 沿 进 展 相 结 合 的综 合 性 课 程 , 是 当今 高 校 进 行 素 质 教 育 的重 要 方 面 , 对 该 课 程 的 学 习有利于 丰富学生生 命科学知 识、 发 展 学 生兴趣 , 完 善知识结构 , 促进学 科交叉 , 促 生 的生 物 科 学 素 养 , 帮助他 们树立 科学 的 进 知识 迁 移 , 培养学 生能 力 , 提 高 综 合 素 现 代生 命 观 。 2 0 世 纪 是 自然 科 学 发 展 史 上 质 。 如人 口膨 胀 、 粮 食 短 缺 等 知 识加 深 了学 最 为辉 煌 的 时 代 , 生 物 科 学 是 自然 科 学 中 生 对 社 会 现 实 情 况 的 认 识 , 了 解 科 学 技 术 发展最迅速的学科 , 其 成果 显 著 , 影 响广 泛 发展 在 农 业 方 面的 重 要 作 用 ; 环境 、 生 态 污 而 深远 。 生物科学 与人类生存 、 人民健康 、 染、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保 护 内 容 极 具 有 人 文 精 社 会 发 展 密 切相 关 。 例如, 体 细 胞 克 隆哺 乳 神 , 可 以 培 养 学 生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的 科 学 素 动物技 术的突破 、 袁 隆 平 课 题 组 创 造 的 杂 质 ; 免疫 、 病 毒 和 健 康 的 问题 可 以 让学 生 科 交水稻、 人类 基 因组 计 划的 实 施 、 器 官移 植 学 的 认 识 和 了 解 一 些 疾 病 ( 霍乱 、 AI DS、 技 术 的 成 功 以 及 干 细 胞 研 究 的进 展 等 。 生 S AS、 H1 Nl 等) 的 发生 、 传播 和 预 防措 施 , 让 物科学 和技术不仅 正在改变 人类 的生活 , 学 生 感 受 到 自己所 学 的 知 识 在 实 际生 活 中 还 深 刻 影 响 着 人 们 的 思 想 观 念 和 思 维 方 是 非 常 有 用 的 , 以 及 在 面 对 疾 病 的 发 生 时 式。 随 着 数 理 化 科 学 广 泛 而 深 刻 地 深 入 生 应 该 如 何 面 对 。 通过学习 , 使 非生 物 类 学 生 物 科 学 和 一 些 先 进 仪 器 设 备 及 研 究 技 术 的 理 解 并 初 步 能 用 生 物 学 原 理 、 观点、 思 维 方 出现 , 2 l 世 纪 生 命 科 学 必将 成 为 主导 科 学 。 式去 认识 一些生命现 象和过程 , 争 取 对 学 非 生物 学 专 业 的学 生 也 应 该 拓 宽 知 识 面 , 生 跨 学 科 创新 思维 起 到 一 定 的科 学 启 迪 作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为人文、管理、工科、理科等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标是向各门类非生物专业学生传授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应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生命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本课程教学理念反映生命科学近年来发展的主脉,涵盖生命学科的若干主要领域,并使教学内容兼具基础性、前沿性和趣味性。
教学内容依据教师对生命科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的把握,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再加上对宏观自然环境的重视,把握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
教学大纲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生命科学前沿热点,课程设置和内容抓住生物技术、生态环境、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命伦理几大方向,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紧密联系生命科学和生命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内容具时代感。
2.包含必要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利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向生命科学作跨学科发展。
3.配合课堂教学,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注意与中学生物课程衔接,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尽量利用课件中大量生动图片,提高学习兴趣。
5.注意课堂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通过课堂与课外的师生互动与讨论,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能,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注:“√”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视频)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外作业、小论文。
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自身的专业思考能力,不要把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当成是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课程。
所以,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阅读除课本以外的相关书籍、杂志。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学习完成之后,最终成绩将根据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按比例给出。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LifeSciences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第、第二学期
学分/周学时
1学分/2学时每周
课程类型
全校性非生物类本科生通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选修)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主要参考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理、工科非生物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
2■教学方式、目的和任务: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既学生班级(教室)以及配备的研究生助教固定不动,而主讲教师在各个班级轮流转的方式。课后布置1~2个思考题让学生完成。
本课程在注重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概况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了解该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及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已解决了哪些制约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生命科学观,坚强学识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由
2学时
第5讲
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
社会生物学和动物仃为学的基本概念;繁殖仃为的社会生物学理论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简介一些动物的社会行为,重点了解动物社会的繁殖行为。
2学时
第6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特征
2学时
遗传病与优生学
及常见遗传病的主要症状;遗传病的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优生的原理和主要措施。
基因的概念,基因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基因工程的原理;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基因技术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时
第3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学改革 的总体思路
生命科 学导论 课程教 学改革 总 体思 路是 :以坚 持 知识 、能力 、素 质协调 发展为 原则 ,以促 进学 生 素 质全面发 展为 出发 点 ,以基 础 性 、实 践 性 、探 索性 、 应 用性 和 前沿 性 为 主线 ,优 化课 程 教 学 内容 ,构 建 课 程知识 体系 ,简 化或淡 化生命 学科 知 识 的系统 性 和理论 性 ,以教学 方 法 和手 段 改革 为 抓手 ,培养 学 生学习知识 、理 解 知 识 、发现 问题 、提 出问 题 、应 用 知识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同时注 重 实践 性 教学 环 节 ,
第 2期
周亚平等 :《生命科学导论 》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识点有所 不 同 。如 核 能 源类 专业 了解 生 物 大 分 子 生转变 角色 ,启 迪 思维 。如在 讲 述 到 每 一 章 节 时 ,
和生 物能 源 ,将有 利 于打 开生 物 能 源 的大 f-j;材 料 不 是一开 始就直接 讲述 内容 ,而是 先 设计 出每 章 节
类专业 了解 生物 大分子 和生 物材 料 ,将 有 利于 打 开 的主要 问题 ,布置 给学生 ,让 学生 思考 回答 ,然 后 老
生物材 料 的领 地 ;通 讯 信 息类 专业 了解 核 酸 、蛋 白 师根据教 学 内容 和学生 给 出的答 案进 行讲 解 ,这样
显微镜的使用与细胞观察植物的形态解剖与组织观察动物的形态解剖与组织观察蛙卵的采集与胚胎发育观察胡萝卜愈伤组织的诱导校园及本地生物多样性观察等但由于实验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为了在有限的实验课时中不影响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强调学生实验前预习的同时对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动手操作实验示范实验录像和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完成等不同的方法这样既可有效地解决实验课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又能兼顾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4j2
第 30卷 第 2期 2011年 6月
东 华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学 版 )
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Vol 30 No.2 Jun.2011
《生命 科 学导 论》课程 教 学 改革 与 实践
周亚平 , 金卫根 , 陈传红 , 王 斌
加强 教学 内容与实践 相结合 ,提 高学 生 的学 习积极 性 和创新意 识 。通 过生命科 学 导论 的学 习 ,学生 除 了具 备 基本 的生 命科 学 知识 、基 本 的研 究 方 法 ,还 必须具 备 良好 的实验 素养 ,对 于生命 科学 在现 代 社 会 中应 用 的新 成 果 、新成 就 、新 动 态 和前 沿知 识 应 当有 相应 的了解 。
中 ,如在讲 到 细胞分类 这个 知识 点 时 ,把 近 20年来 研 究成 果介绍 给学生 ,即生物 学 家通 过对 原核 生物 大量分 子进化 与细胞 进化 的研究 ,古 核生 物在 极早 的时候 就从 原 核 生 物 中演 化 出来 ,形 成 一 类 生物 , 从而把 细胞分 为原核 细胞 、古核 细胞 和真 核 细胞三 大类 ,而教科 书上把 细胞分 为原 核细 胞和 真核 细胞 两大 类 ;讲 到 克隆 技术 时 ,及 时 地把 美 国和我 国研 究克 隆人进 展 的 最 新成 果 补 充进 来 。与此 同时针 对 当今 社会暴 发 的流 行性 疾 病 如 RAS、禽 流感 、甲 型 H1 Nl型 流感等 ,及时补充 相应 的教学 内容 J。
2.1 理论教 学 内容的探 索 2.1.1 步,特别是近 20年来 ,进化分 子生 物学 、进化 细胞 生物学 的兴起 , 生物技术 的迅 猛发展 ,大量 的新理 论 、新 知识 、新 成 果 涌现 ,应 及 时 把 它 们 充 实 到 生 命 科 学 导 论 教 学
收稿 日期:2010一ll—l7 基金项 目:江西省教学改革项 目资助(JⅪG一08—24)。 作者简介 :周亚平(1963一 ),男 。江西南丰人 ,教授 ,主要从事生物学教学
研 究 。
2.1.2 教学 内容 的多样化 我校开设 《生命 科学 导论》课 程的专业 有 20余
个 ,根 据 课 程 教学 的基本 要 求 ,我们 构 建 了统 一 的 知识 体系 。但 由于不 同类 型 的专业 ,其所 要 求 的知
生命 科学 素 养 是 大学 生 综合 素 质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是 一个科 学工作 者和工 程技 术人 员应 具备 的 基本素 质 。随着 生 命科 学 迅 猛 发展 及 教 育教 学 改 革 的不 断深入 ,加强高 校生命 科学 素质 普及 教育 是 国内外 许多高 校 的一个 发展 趋势 ,并 在有 的高 校 已 取得 了一定 的效 果 。东 华 理 工 大 学作 为 一所 一 般 性理 工科 院校 ,推进非 生物学 类 专业 的生命 科学 素 质教 育起步较 晚 ,直 到 2003年 《生 命 科 学导 论 》作
2 教学改革的主要途径
为公共 选修课 在学校 开设 ,2006年 才列入学 校非生 物类 理工科专 业学 生普通 教育 必修 课程 。为 此 ,笔 者根 据我 国高 校课程 的教学改 革思 路 ,本 着 “知识 、 能力 、素质 ”协 调发展 的原则 ,在 多 年教学 实践 的基 础上 ,针对 《生命 科学 导论 》的 教学 内容 、教学 方法 等方 面进行 了一些 改革尝试 。
(东华理工大学 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 ,江西 抚州 344OOO)
摘 要 :在科 学技术迅猛发展及教 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的形 势下,如何进行 教学 改革 ,以适应 21世 纪 高素 质的人 才培养的需要 ,是摆在教 师面前的一个重要 问题。为此,在长期教 学 实践的基础上 ,并学 习借鉴 了国 内兄弟院校的改革经验 ,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从课程教学 内容 、教 学方法和 手段 、实验 内容及评价 方式等 环节进行 了积极的探 索,并就今后该课程教学改革 的深入提 出了努 力方向。 关键词 :生命科 学导论 ;课程 ;教 学;改革与实践 中 图分 类 号 :G642.0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674-3512(2011)02-01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