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
什么是循环系统?它在生物体中有哪些功能?

封闭式循环系统
定义:血液在封闭的管道内循环, 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功能:维持体温恒定,调节水分和 电解质平衡,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清除代谢废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血液经过心脏、血管和淋巴 管等器官和组织,形成一个封闭的 循环系统
应用:在生物工程、医学研究和航 天领域中,封闭式循环系统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
注意饮食和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 进行适当的有氧 运动,如慢跑、 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熬夜、 吸烟、酗酒等不 良习惯
定期体检:定期 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 循环系统疾病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循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01 循 环 系 统 的 定 义 02 循 环 系 统 在 生 物 体 中 的 功 能 03 循 环 系 统 的 分 类 04 循 环 系 统 对 人 体 的 重 要 性 05 循 环 系 统 的 维 护 和 保 养
1
循环系统的定义
循环系统的基本概念
4
循环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循环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 要系统之一
循环系统参与体温调节、免疫反应 和内分泌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运输氧气、营养 物质和废物,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循环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调节体温
信息交流的异常 可能导致疾病的 发生,如癌症、 免疫性疾病等
3
循环系统的分类
循环系统的概念

循环系统的概念
循环系统是指一种由组件、部件或子系统组成的、能够循环运行的系统。
循环系统可以将某种物质或信息循环往复地传递、转化或处理,确保系统能够持续运行。
循环系统的概念可适用于不同领域,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信息科学等。
在生态学中,循环系统指的是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循环流动的过程。
例如,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最终通过分解作用回归到环境中。
在工程领域,循环系统是指由各种组件和设备组成的能够实现物质或能量循环利用的系统。
例如,回收利用废水、废气和废热的系统,通过循环处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信息科学中,循环系统是指将信息经过一系列处理和传递后再返回原点的系统。
例如,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将数据循环传递,确保数据能够顺利传递到目的地。
总之,循环系统是一种能够实现物质或信息的循环传递和转化的系统,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并在各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循环系统

右淋巴导管
右上身的淋巴
二、淋巴循环的功能
1.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 2.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 菌、异物
1、毛细淋巴管
以粗大的盲端起于 组织间隙。比cap略粗2、
淋巴管
毛细淋巴管在回流
过程中逐渐汇合形成淋
巴管.管径细、壁薄、
瓣膜多、外形呈串珠状。
3、淋巴干
全身的淋巴管道最后汇集成9条淋巴干:
左、右颈干(收集头颈部淋巴)
第四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动力和管道系统。
循环系统的功能:物质运输,把消化器官吸收的营
养物质和肺吸进的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器官、组织和
细胞,同时又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保证新陈代谢
的运行。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静脉、毛细 血管
淋巴系统:淋巴管和淋巴器官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终支为上颌动脉和颞浅动脉。 在颈部的分支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 颞浅动脉 上颌动脉
(2)颈内动脉
营养脑和视器
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 头臂干,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
第1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主要分
支有:
椎动脉:分布于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分布于胸前壁
心包、膈和腹直肌
甲状颈干
肱 动 脉
桡 动 脉、 尺 动 脉
掌浅弓=尺动脉末端+桡动脉掌浅支 掌深弓=尺动脉掌深支+桡动脉末端
5、胸部的动脉
主干为胸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壁 (2)脏支:分布于胸腔内 的脏器
6、腹部的动脉
主干是腹主动脉 (1)壁支:分布于腹后 壁和膈等处 (2)脏支:分布于腹腔 内的脏器
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为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图解]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内流动的是血液;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其管道内流动着淋巴,最后注入静脉。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消化管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入的氧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它们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的径路◆血管的吻合和侧支循环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1. 心是心血管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节律性的收缩,象水泵一样把从静脉吸入的血液不断地推送到动脉。
2.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的管道,在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
动脉因承受的压力较大,故管壁较厚。
3. 静脉是引导血液返回心的管道,起于毛细血管,在回心途中逐渐汇合变粗,最后注入心房。
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管腔内可有静脉瓣,防止静脉倒流。
4.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与静脉间的微血管,分布广泛,几乎遍及全身(软骨、角膜、晶状体、毛发、指甲和牙釉质除外)。
毛细血管的壁极薄,是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循环的径路血液由心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再返回心,周而复始,形成血液循环。
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这两个循环是同步进行的。
1. 体循环(大循环)◆体循环(大循环)的途径:左心室收缩时,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注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把动脉血带来的营养物质、激素和氧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带走其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此时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再经小静脉、中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返回右心房,这个循环途径称体循环。
◆体循环的特点:是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营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
第六章 循环系统

(四)心电图:
定义:用置于体表一定部位的引导电极测记 带心电变化的波形即心电图。 组成:一般有一个P波、一个QRS波群和T波、 有时在T波之后还出现一个小的U波。
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兴奋 过程即心房去极化过程的 电位变化,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 先后兴奋时的去极化过程, 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的 电位变化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兴 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时
生理变异:
①年龄 ②性别 血压随年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增加而升高 男性高于女性
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
*前提条件:封闭的血管系统中有足够的血液充盈。
*基本条件: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重要条件: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心室收缩 心室舒张 ↓ 射血入主A + 外周阻力 大A回弹 (势能释放) ↓ 推血(1/3)流动 + 大A扩张(2/3) (动能消耗) (势能贮存+缓冲力) 推血继续流动 ↓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血液对动脉壁的侧压 上升到最大值=收缩压 降低到最小值=舒张压
2.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主导整 个心脏兴奋的部位,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 或正常起步点。正常情况下其它部位的自 律细胞都受窦房结的控制,并不表现出它 们的自动节律性,它们只是起着兴奋传导 作用,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是通过二种方式实现的。
①抢先占领:所谓抢先占领是指由于窦房结的自律性高于 潜在起搏点,所以潜在起搏点的4期自动去极化尚未达到 阈电位水平之前,它们已经受到窦房结发出并依次传布而 来的兴奋激动作用而产生了动作电位,因之其自身的兴奋 就不可能出现。
(2)复极化1期(快速复极化期)
膜电位迅速由30mV下降到0mV左右,占时约2ms,
循环系统

管动脉。
6、腹部的动脉 腹盆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也分为壁支和脏支。
(1)壁支:4对腰动脉,分布于腹后壁和膈等处
腹腔干 不成对脏支 (2)脏支 肠系膜上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成对脏支
甲状腺上动脉(由起始部发出) 分布于甲状腺和喉 颈 外 舌动脉(平舌骨大角处发出) 面动脉(舌动脉上方发出) 分布于舌 终支为内眦A
动
脉
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肌及皮肤
颞浅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分布于腮腺、额、顶颞部 上颌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主要分支为脑膜中A
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第1肋外缘移行 为腋动脉,主要分支有: 椎动脉:在前斜角肌内侧发出,穿
第六章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密闭的连续管道系统,
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运输的功 能。此外还有免疫等功能。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二、心 三、肺循环血管 四、体循环动脉 五、体循环静脉
一、总论
(一)心血管系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1、大静脉
特点: 管径大于10mm;
内膜薄;
中膜不发达; 外膜很厚,结缔组织 内有较多的平滑肌。 主要包括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颈 静脉等。
2、中静脉
特点: 管径在2—9mm左右 内 膜较薄,内弹性膜不发达或 缺如; 中膜环行平滑肌分布稀 疏; 外膜一般较中膜厚, 有 外弹性膜,由结缔组织构成 。
第5章循环系统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位于右
心房壁内,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内, 含有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
正常人为窦性心率。机体内受交感神 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心底部、第二肋
部位 中线第五肋间隙
间隙锁骨左右缘
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病理情况下,血液通 过瓣膜时都会产生涡流而出现杂音。
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脏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去极化,在兴 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生 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 导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 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变化,将联接心电图仪的 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的心 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
心电图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 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但并不反映心脏的机械 收缩活动。
心电图的导联
1.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Ⅰ导联 右臂 左臂 Ⅱ导联 右臂 左足 Ⅲ导联 左臂 左足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右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左手和左足 aVL 左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足 aVF 左足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细胞和组织 绪论 运动系统 内脏学 循环系统 特殊感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血液 心脏 血管 淋巴系统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三、血液循环的途径
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是一套密闭的管道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将营养物质、氧气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运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并将它们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往肺、肾和皮肤排出体外,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1、心血管系统(1)心脏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2)血管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动脉是血液由心脏射出后流向全身器官的血管;静脉是负责把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导回心脏的血管;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2、淋巴系统(1)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分布于全身组织细胞间隙。
(2)淋巴结在淋巴管道上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称为淋巴结。
人体容易摸到的淋巴结部位有耳后、枕部、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3)脾脏脾脏在胚胎时期是造血器官。
脾脏又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能够产生抗体,能识别、扣留、吞噬和清除异物及已破坏的血细胞。
(4)扁桃体扁桃体位于咽后壁两侧,与机体免疫机能有密切关系。
图示:淋巴系模式图二、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1、心脏的特点•学前儿童心脏的发育不如成人,机能较弱,年龄越小越不宜做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儿童的心率较成人快,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学前儿童血管的内径相对较成人宽,毛细血管网密集,尤其是肺、肾、皮肤等处,因此血流量大,供给机体的血液丰富,身体得到的氧气和营养比较充足;•血液在体内循环一周的时间比成人短,有利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疲劳的消除;•血压低于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也逐渐升高。
3、淋巴系统的特点•学前时期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的保护和防御机能显著;•学前期淋巴结的屏障功能较差,感染易于扩散;•扁桃体在4-10岁时发育达到高峰,此年龄段儿童易患扁桃体炎。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卫生1、适度锻炼•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发达,收缩力增强,每次心跳射出的血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如果运动量过大,心跳过快,心腔内血液还未充满就要搏出,每次搏出的血量就会减少,满足不了机体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皮
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蒲肯野氏纤 维。 2、心肌层:主要由心肌纤 维构成。心肌纤维间有结缔 组织。
3、心外膜:间皮+结缔组织
4、心瓣膜
五、微循环
(一)概念: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细血管内的血液循环。是 血液和组织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 )组成 :组成微循环血管有6种:微动脉、中间微动脉、真 毛细血管、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重
点
1、了解三种毛细血管组织结构特 点及其分布(举一例)。 2、掌握心壁的组织结构特征。 3、在光镜下区别小动脉和小静脉。
各论
器官组织
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毛细血管 动 脉 静 心 脉 脏
毛细血管
1、分
布
示毛细血管 H.E
猴胰腺毛细血管网 (SEM)
2、结构
内皮
基膜
周细胞
毛细血管 (TEM)
3、分类
(1)、连续性毛细血 管: 内皮连续; 内皮细胞胞质中含 许多吞饮小泡。 基膜完整; 通透性最小。
(2)、有 孔毛细血管 内皮连续, 有孔;
基膜完整;
通透性较大。
毛细血管 (TEM)
(3)、窦状隙: 亦称血窦
管腔大而不规则。 内皮不连续,细胞 间有较大腔隙,细 胞有小孔。 基膜不完整甚至没 有。 巨噬细胞多。
肝血窦
动脉
(一)中动脉
1、典型特点 三层膜分界明显;中膜 富含平滑肌,故又称肌性 动脉。
2、管壁构造
(1)内膜:内皮 (2)中膜:主要 由数十层环形平滑 肌构成。 (3)外膜: 疏松 结缔组织构成。
中动脉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大动脉结构特点:中膜厚,富含弹性 膜,故又称弹性动脉。
(三)小动脉和微动脉结构特点 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 微动脉:三层膜均较薄。
三、静脉结构特点
管壁薄;管腔大 而不规则;管壁常 塌陷;较大的静脉 内有静脉瓣,能阻 止血液倒流。
四、心
脏
(一)心壁组织结构
1、心内膜(分为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