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海燕 伴性遗传
2012高一生物教案2.3《伴性遗传》(2)(新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使用遗传图解说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方式。
情感目标: (1)认同科学家对科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认真的科学态度。
(2)关注优生优育。
二、教学重点: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四、教学过程1问题探讨——激发兴趣——课题导入展示问题探讨中资料,提出问题:(1)为什么上述两种疾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对第一个问题的探讨与回答,顺利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伴性遗传。
【实现知识目标(1)的达成】(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学生无法说出具体原因,带着对第二问题的思考进入了新课的研究。
2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并设疑:为什么道尔顿能够发现红绿色盲?学生的回答内容多种多样,从中学生体会到了科学家认真的科学态度、尊重科学的精神等重要的品质与素养【实现情感目标(1)的达成】。
引导学生对材料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道尔顿对家族成员使用了遗传调查的方法。
若将家族成员的检查结果及血缘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我们就得到了家族系谱图,从而引出遗传家系图的重要作用。
3资料分析——设疑讨论——作出解释然后给出红绿色盲家系图,并介绍其中符号的含义。
通过问题串设置,引导学生思考:(1)由家系图分析,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2)该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上?(此处将教材中的讨论问题的顺序置换,我认为这样更符合我们在解遗传试题时一般的分析思路。
)(3)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Y染色体上?由于该家系图中患者都为男性,会有部分同学认为是伴Y染色体的遗传。
此时给出学生在初中所学的人类染色体组图,回忆性别决定等知识。
2023年《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文标题:2023年《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心得体会——开启基因时代,走向科技未来一、导言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人类迎来了基因时代,基因科学的突破引领着医学、生物学、农业等领域的革新。
为了加强公众对基因科学的了解,提高公众的基因素质,我市于2023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名为《伴性遗传》的公开课,旨在向公众普及伴性遗传知识。
本次公开课让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将结合课堂的内容和我的感受,就此次公开课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学习内容1. 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伴性遗传是指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方式。
通过了解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性别间遗传特征的差异。
2. 伴性遗传的传递模式:公开课详细介绍了伴性遗传的传递模式,包括X连锁和Y连锁遗传两种模式。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遗传模式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伴性遗传在人类遗传中的重要性。
3. 伴性遗传的临床应用:课堂上,专家还介绍了伴性遗传在临床上的应用,如血友病、色盲、肌营养不良等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们了解到伴性遗传不仅与性别相关,还与某些遗传疾病相关,这对我们认识到伴性遗传的重要性具有重大意义。
4. 伴性遗传的未来展望:在公开课的最后,专家还展望了伴性遗传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遗传疾病的早期筛查等。
这些展望让我们充满期待,也引发了我们对基因科学的思考。
三、学习感悟1. 全面了解伴性遗传的意义:通过本次公开课,我对伴性遗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伴性遗传不仅与性别相关,还与某些遗传疾病相关,这对我们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伴性遗传的研究也为我们认识人类遗传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推动基因科学的发展。
2. 科技进步的推动力:伴性遗传作为基因科学的重要分支,在临床、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伴性遗传的研究成果也为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七周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实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伴性遗传的抽象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学生反馈这种教学方式很有趣,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通过设计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伴性遗传知识,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
-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性别和探究
-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查找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学术文章和视频,拓宽知识面。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课题研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伴性遗传病,深入探究其遗传规律、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组织课后研讨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
-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遗传规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讲授新课(20分钟)
-详细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特点,结合教材图解和动画演示,阐述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分析伴性遗传在生物进化及人类遗传病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及发病机理。
-通过提问、解答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深对伴性遗传知识的理解。
-学生难点:对伴性遗传中性别差异影响遗传结果的理解,以及对伴性遗传病发病机理的掌握。
举例:解释为什么伴性遗传病如色盲在男性中比女性更常见,帮助学生理解性别决定基因表达差异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家系图分析伴性遗传病的传递规律。
教学资源
-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生物学教学课件,遗传学相关动画和图解。
-硬件资源:投影仪,计算机,白板,实物模型(染色体和基因模型)。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下学期第七周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三新”背景下基于大概念的大单元复习课《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
学
方法
教学方法:
1.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详细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让学生了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通过讲解人类的色盲遗传,让学生了解ZW型性别决定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
各阶段设计意图
各阶段设计意图:
1. 情景导入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任务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讲解与演示设计意图:通过讲解与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鼓励学生提问,并通过提问与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和问题。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关于伴性遗传的问题,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
5.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深入研究和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和分子机制,以及伴性遗传在医学和遗传病研究中的师提问学生关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和性别决定方式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复习课对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伴性遗传》复习课将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份关于《伴性遗传》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伴性遗传】是生物学遗传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染色体上的一对非同源基因,以及它们所编码的性状在遗传过程中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现象。
在复习课中,我们将通过回顾遗传的基本概念、遗传的规律、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复习遗传学基本概念、遗传规律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遗传学基本概念、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交叉与连锁的区别,伴性遗传的计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 预习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伴性遗传相关的小问题或者是趣味性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为后续课堂的学习做一些铺垫工作。
2. 复习基本概念(10分钟)通过快速回顾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例如:基因、等位基因、染色体等,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举例,回顾孟德尔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等遗传规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规律。
4. 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2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展示,让学生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家族遗传病的阐述,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通过讲解伴性遗传的计算方法和步骤,结合实例讲解,并给予学生反复训练的机会,以帮助他们更加熟练地解决伴性遗传的计算问题。
6. 性状的连锁和交叉(15分钟)巩固学生对性状的连锁和交叉的认识,通过实例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课例点评

10/2018高中生物《伴性遗传》课例点评◆马丽霞(山东省泗水县第二中学)【摘要】案情:凶手杀死了驼背,却嫁祸给了哑巴。
为什么哑巴会认罪呢?带着疑惑,深入案件,最后在包拯明察秋毫下发现了哑巴及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
【关键词】红绿色盲伴性遗传导入引人入胜有幸聆听了梁山一中孙海英老师的一节市优质课,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现将课堂精彩瞬间逐一还原并做点评。
导入: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中有这么一个案情:一个县衙验尸官谋财害命又嫁祸于与死者驼背有矛盾的哑巴。
公堂之上,识字的哑巴居然当众在写有“我交代,驼背不是别人所杀,是我哑巴谋杀的”的判决书上掌印画押而被砍头。
后来,少年包拯路过此县,哑巴的父亲为儿子鸣冤叫屈,包拯明察秋毫,让疑案真相大白。
原来,验尸官早知哑巴患红绿色盲,预先在准备好的上绿下白的判决书用朱砂笔写字,把“是别人所杀,写在绿色部分”,而患红绿色盲的哑巴对红绿分不清,只看到白纸上写的“我交代,驼背不是我哑巴谋杀的”而自愿画押。
电视剧中的包拯是这样推断的:哑巴的父亲是红绿色盲,所以,他的色盲遗传给了他儿子。
包拯的推断科学吗?由一个精彩的导入引出了红绿色盲症,那么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什么?从而引入第一个内容。
点评:孙老师这堂课以谋杀案为切入点,一下子就提起了学生的兴趣,为什么哑巴会认罪呢?带着疑惑,深入案件,最后在包拯明察秋毫下发现了哑巴及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中心内容——红绿色盲症。
此导入引人入胜,是一大亮点。
一、探究红绿色盲症遗传的方式资料一: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这部分内容孙老师处理的特别好,问题设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每个问题都由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首先让学生思考:本家系中的色盲患者有什么共同点?紧接着抛出下一个问题:说明了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进而引导学生推测色盲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点评:这三个问题让学生逐步推断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此处把问题精细化、具体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接着提出问题到底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进而引出资料二。
2024年《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心得体会范本2024年,《伴性遗传》全市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堂生动的课堂教育中,我对伴性遗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也明白了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本次公开课中的心得体会。
伴性遗传是指随父系或母系的性别指标而来的特征遗传,不同于常规的性染色体遗传。
在我们的生活中,伴性遗传造成的疾病如血友病、色盲等是比较常见的。
这些疾病虽然少见,但却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伴性遗传,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并且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生。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实例,引导我们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
我对课堂展示的实例印象深刻,比如血友病的患者通常是男性,而女性是携带者。
这是因为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突变基因引起的,男性只有一个X染色体,所以一旦携带了突变基因,就会患上血友病。
而女性有两个X染色体,如果其中一个携带了突变基因,另一个正常的基因可以抵消突变基因的作用,因此女性通常是携带者,只有极少数女性会患上血友病。
这一点让我对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此外,通过学习伴性遗传,我也明白了基因治疗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基因治疗的案例,例如血友病的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治疗,可以将正常的基因导入到患者的细胞中,从而纠正突变基因的影响,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让我意识到,基因治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为众多患者带来康复和健康。
此外,课堂上还探讨了伴性遗传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例如,在胚胎的筛查中,如果发现胚胎携带了伴性遗传疾病的突变基因,是否选择终止妊娠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引发了我对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思考,并使我对伴性遗传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我对伴性遗传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了解伴性遗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遗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方式,从而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而基因治疗的发展,也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冉海燕 伴性遗传解读

教案
课程名称:伴性遗传
**:***
时间:2014.5.5
教案
我选择的课题是伴性遗传
八、板书设计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
——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两方面的内容:
伴性遗传的定义及分类。其知识
点框架如下:
伴 x 隐性遗传:红绿色盲
伴 x 遗传
伴性遗传
伴 x 显性遗传: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伴 Y 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其中伴性遗传的概念是 本节课的重难点,因为此大
量的事例以及解释来帮助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
伴 Y 遗传
(板书)
这就是这节课的内容
七、布置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知识讲解,思考一下伴性遗传与常染色
体有什么区别?
八、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一
伴性遗传
定义: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染色体分类
1
常染色体
染色体
ZW 型
性染色体
2
XY 型
2
伴性遗传基因型的写法
X — Y — ; X — X — 例如:X b X b
二 、分类
伴 Y 遗传
伴性遗传
伴 x 遗传
行简单的分类:
常染色体
染色体
XY 型
性染色体
遗传方式
ZW 型
(板书)
师:究竟与常染色体区别在那?
雌雄个体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
XX
雌性
XY
雄性
XY 型
我们把基因位于 XY 上即理解基因位于性染色师:继续
理解第二句,在这之前补两个课外知识
A. 伴性遗传符合我们以前学过的孟德尔定律,但 Y
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单个基因都可表现其形
状。
B. 伴性遗传有其特殊的基因型写法,不仅写基因还
要写性染色体,一般基因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
例如:基因为 B 的伴 X 隐性型的女性患者:
然后用一个例子通过假设推理说明遗传总是与性别相
关联。
伴性遗传的简单分类:(板书:分类)
伴 x 遗传
伴性遗传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
五、教学时间
10 分钟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
师:上课了,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基因在染色体
上》这一节内容,那关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如
何找到的呢?
生: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研究发现果蝇白眼性
师:很好,那控制颜色的基因是位于性染色体还是常
染色体呢?
生:性染色体
师:很棒,那请大家继续思考;生活中除果蝇的颜色
遗传与性别相关外,还有没有其他呢?
生:……
师:大家可能想不到我们听过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等这些性状的遗传都是与性别相关联。而且红
绿色盲患者男性远远多于女性。
生 :男生不服气......女生暗喜......
师 : 想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这节可要学习的
伴性遗传。
(板书课题:伴性遗传)
新课学习阶段
二、
学习者的分析
1. 同学们经高一上伴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生物学
的基本知识。
2. 在本书的前两个章节中,同学们已经对遗传学中的
基因、染色体减数分裂等重要知识有了一定的了
解。
3. 伴性遗传中涉及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同学们都
有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掌握并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 了解伴性遗传的分类。
教案
课程名称: 伴性遗传
姓名 : 冉海燕
时间 :
2014.5.5
教案
我选择的课题是伴性遗传
一、 教学任务分析
这节课伴性遗传取自高中生物必修二第 2 章
第 3 节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承接了上一节课中的内容,
是上节课所学内容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同
时定律在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也为后面学习《人类遗
传病》等章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节
师:那什么是伴性遗传呢?(板书:一、伴性遗传)
学生朗读:书上明确定义: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
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板书)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师: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出现‟性染色体″一词,那
什么是性染色体呢?顾名思义,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生:是不是还有不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呢?
师:有,我们把它称为常染色体,接下来为染色体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