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病变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脑课件

口鼻腔粘膜的感觉纤维
位置
叉中桥脊 叉中桥鸡
--内脏感觉核腹外侧 组成与功能 ①三叉神经中脑核 •自中脑上丘→脑桥中部 •与咀嚼肌等本体觉有关 ②三叉神经脑桥核 •居脑桥中部网状结构内 •与头面部触压觉有关 ③三叉神经脊束核 •自脑桥中下部→C1-2节段 •与头面部痛温觉有关
回顾:
• •
脊髓小脑前束
(二)、梨状细胞层(Purkinje细胞层)
• 由单层梨状细胞即 Purkinje细胞胞体构成。 该细胞发出树突在分子 层内展开,方向与平行 纤维垂直,并与之形成 突触。 • 来自下橄榄核等处的攀 缘纤维沿梨状细胞的树 突攀援而上,也与之构 成突触。对梨状细胞形 成强兴奋作用。
(二)、梨状细胞层(Purkinje细胞层)
原裂 水平裂 后外侧裂
原裂
后外侧裂
水平裂
• 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 行的沟,两沟之间的隆 起部分称为小脑叶片, 若干个叶片可以组成一 个小脑小叶。 • 由于脑沟和叶片在半球 和蚓部是相互移行的, 所以蚓部的每一个小叶 是与半球相对应的小叶 连续的。 • 在小脑半球有些沟比较 深,如水平裂,始自小 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 小脑的外侧缘和后缘, 把小脑分为上面与下面。
三、小脑的分叶
前叶
分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目前多结合小脑 的进化、功能和 纤维联系,把小 脑分为三个叶。
原裂
前
叶
后
叶
后
叶
绒球小结叶
后外侧裂
绒球 绒球脚
蚓小结
后叶
四、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旧小脑(脊髓小脑):蚓垂+蚓椎体+前叶 新小脑(大脑小脑):后叶
旧小脑
小脑-ppt课件.ppt

一、小脑皮质
• 小脑皮质自深部向表面可分为颗粒层、梨状细胞层(浦肯野细 胞)和分子层。
• 内含六类C:颗粒C、GolgiC、单树突细胞(颗粒层)、梨状 C (梨状C层) 、星状C、蓝C(分子层)。
(一)颗粒层
• 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颗粒 细胞,另有少量的Golgi 细胞及苔藓纤维终末。
• 苔藓纤维终末形成花结样 膨大,称玫瑰结,与颗粒 细胞树突及Golgi细胞的 轴突终末等,共同构成小 脑小球。
语言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小脑
小脑
Cerebellum
掌握的主要内容:
• 小脑的位置和外形 • 小脑的分叶和功能分区 • 小脑内部结构(小脑皮质、中央核、小脑髓质) • 小脑的纤维联系 • 小脑的功能和临床应用(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脑(Encephalon, Brain)
端脑 telencephalon 间脑 diencephalon 中脑 mesencephalon 后脑 metencephalon
• 在小脑半球有些沟比较 深,如水平裂,始自小 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 小脑的外侧缘和后缘, 把小脑分为上面与下面。
三、小脑的分叶
前叶 分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目前多结合小脑 的进化、功能和 纤维联系,把小 脑分为三个叶。
原裂
前
叶
后叶
后叶
后外侧裂
绒球小结叶
绒球
绒球脚 蚓小结
后叶
四、小脑的机能分区
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 旧小脑(脊髓小脑):蚓垂+蚓椎体+前叶 新小脑(大脑小脑):后叶
旧小脑
原小脑
新小脑
• 原小脑(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最 早,称为原小脑或古小脑。它主要通过小脑下脚 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并接受少量前庭神经一 级感觉,又称前庭小脑。
小脑.PPT课件

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共济运动)。
肿瘤:多见于儿童,星形细胞瘤多见,髓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小脑蚓部,血管母细胞瘤常发生于小脑半球或蚓部。可伴有附近颅神经及脑干受压症状。 炎症:大多继发于中耳炎,症状为颅压增高加小脑损害症状。 血管病:小脑梗塞及出血。 变性:多有遗传史,小脑萎缩。 外伤:大多为穿通性外伤,硬膜外血肿不常见。 先天性发育异常:较多见。可合并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下降,脑瘫。
小脑.
位置
小脑上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中脚起自脑桥基底部外侧,弯向背侧连于小脑;小脑下脚主要起自脊髓和延髓下橄榄核,在小脑中脚的内侧进入小脑;小脑上脚大部分由小脑的传出纤维构成,经中脚前内侧潜入脑桥上部的背面。
外形
小脑蚓 小脑半球 中间部 外侧部
小脑扁桃体
形态学分叶 前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小脑扁桃体,当颅脑外伤、颅内血肿等病变,引起颅内压过高时,该部会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意义:使延髓受压,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机生命。
原裂
后外侧裂
小脑体
小脑分叶平面模式图
小脑的机能分区:结合小脑的进化、功能和纤维联系
再经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控制躯干肌及眼外肌运动神经元,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旧小脑(脊髓小脑)
接受脊髓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中继后,再到前庭神经核、脑干网状结构、红核。
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
新小脑(大脑小脑)
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经小脑中脚进入
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皮质运动区(第4区和第6区),经小脑上脚传出
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力量、方向、范围等)
小脑的纤维联系构成3个环路
肿瘤:多见于儿童,星形细胞瘤多见,髓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小脑蚓部,血管母细胞瘤常发生于小脑半球或蚓部。可伴有附近颅神经及脑干受压症状。 炎症:大多继发于中耳炎,症状为颅压增高加小脑损害症状。 血管病:小脑梗塞及出血。 变性:多有遗传史,小脑萎缩。 外伤:大多为穿通性外伤,硬膜外血肿不常见。 先天性发育异常:较多见。可合并大脑发育不全,智力下降,脑瘫。
小脑.
位置
小脑上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小脑中脚
小脑中脚起自脑桥基底部外侧,弯向背侧连于小脑;小脑下脚主要起自脊髓和延髓下橄榄核,在小脑中脚的内侧进入小脑;小脑上脚大部分由小脑的传出纤维构成,经中脚前内侧潜入脑桥上部的背面。
外形
小脑蚓 小脑半球 中间部 外侧部
小脑扁桃体
形态学分叶 前叶 后叶 绒球小结叶 小脑扁桃体,当颅脑外伤、颅内血肿等病变,引起颅内压过高时,该部会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意义:使延髓受压,导致呼吸、循环障碍,危机生命。
原裂
后外侧裂
小脑体
小脑分叶平面模式图
小脑的机能分区:结合小脑的进化、功能和纤维联系
再经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控制躯干肌及眼外肌运动神经元,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旧小脑(脊髓小脑)
接受脊髓小脑束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
发出纤维经顶核、中间核中继后,再到前庭神经核、脑干网状结构、红核。
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
新小脑(大脑小脑)
接受对侧脑桥核的纤维,经小脑中脚进入
发出纤维经齿状核至大脑皮质运动区(第4区和第6区),经小脑上脚传出
参与协调、配合随意运动(力量、方向、范围等)
小脑的纤维联系构成3个环路
医学课件小脑损伤康复

PNF 用来提高协调性和稳定性。 Frenkel 体操 治疗弹性带、充气夹板、软围颈、水池、生物反馈
2023/12/26
治疗原则
在任务中,改善功能性活动的表现和发展技能
设立一个可变的环境,来帮助患者在训练中改善 控制
Support conditions 支持情况 Timing constraints 定时装置 Environmental context情景 Assistance 帮助
2023/12/26
回弹现象
缺乏主动肌-拮抗肌间的抑制能力,尤其是 停止运动;
在拮抗肌反应延迟
2023/12/26
无力和低张力
低张力
被动运动中肌肉抵抗力的减低, 肌紧张下降
机制:
仍不明确
小脑损伤
位相性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
力性背景活动
脊髓中间神经元的张
小脑对肌梭运动纤维系统的易化传出影响缺失
延髓中枢
2023/12/26
• Gray matter
•Cerebellar cortex
•Cerebellar nuclei
•Dentate nucleus 齿状核 •Fastigial nucleus 顶核 •Interposed nucleus 中间核
•Emboliform nucleus 栓状核 •Globose nucleus球状核
特征:
断续言语 缓慢的,急促不清的,犹豫的并带有冗长的音节及不
合适的暂停 语法或词的选择没有改变,但音律改变
2023/12/26
损伤和功能障碍
三种最常见损害类型: 后侧(绒球小结叶、古小脑),这主要影响到姿势、步态 以及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震颤nystagmus,眼前庭反 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disruption).
2023/12/26
治疗原则
在任务中,改善功能性活动的表现和发展技能
设立一个可变的环境,来帮助患者在训练中改善 控制
Support conditions 支持情况 Timing constraints 定时装置 Environmental context情景 Assistance 帮助
2023/12/26
回弹现象
缺乏主动肌-拮抗肌间的抑制能力,尤其是 停止运动;
在拮抗肌反应延迟
2023/12/26
无力和低张力
低张力
被动运动中肌肉抵抗力的减低, 肌紧张下降
机制:
仍不明确
小脑损伤
位相性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
力性背景活动
脊髓中间神经元的张
小脑对肌梭运动纤维系统的易化传出影响缺失
延髓中枢
2023/12/26
• Gray matter
•Cerebellar cortex
•Cerebellar nuclei
•Dentate nucleus 齿状核 •Fastigial nucleus 顶核 •Interposed nucleus 中间核
•Emboliform nucleus 栓状核 •Globose nucleus球状核
特征:
断续言语 缓慢的,急促不清的,犹豫的并带有冗长的音节及不
合适的暂停 语法或词的选择没有改变,但音律改变
2023/12/26
损伤和功能障碍
三种最常见损害类型: 后侧(绒球小结叶、古小脑),这主要影响到姿势、步态 以及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震颤nystagmus,眼前庭反 射vestibulo-ocular reflex disruption).
小脑梗死演示ppt课件

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支持的措施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
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缓解负面情绪 。
家属参与心理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心理支持工作,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
开展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恢复生 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
通过物理因子刺激肌肉和关节,促进运动 功能恢复。常用方法包括电刺激、磁疗、 超声波等。
通过设计特定的作业活动,提高患者的日 常生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如穿衣、进 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
语言治疗
心理治疗
针对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包括 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构音障 碍、言语不清等语言障
碍表现。
诊断方法及标准
01
02
03
04
神经影像学检查
通过CT或MRI等神经影像学 检查,可发现小脑部位的梗死
病灶。
临床表现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 等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排除其他疾病
在诊断小脑梗死时,需要排除 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如脑出血、脑炎等。
脑保护治疗
应用脑保护剂,如依达拉奉、 胞磷胆碱等,减轻脑损伤,促
进神经功能恢复。
手术治疗
机械取栓术
通过导管将取栓装置送入 血管内,将血栓取出,恢 复脑血流。适用于大血管 闭塞的患者。
支架植入术
在狭窄的血管内植入支架 ,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流 。适用于血管狭窄的患者 。
脑室引流术
通过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 ,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 肿。适用于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
医学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学表现专题课件

80%~90%的脑膜瘤属良性(WHO I级) 5%~10%的脑膜瘤属非典型型(WHO II级) 1%~3%的脑膜瘤属恶性(WHO III级)
病理诊断(右岩斜)脑膜皮细胞型脑膜 瘤(WHOI级)
右桥小脑角区脑膜 瘤(沙砾体型)
左侧CPA脑膜瘤(纤维型)
硬脑膜尾征意义:
①肿瘤细胞浸润; ②反应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③丰富的血管以及血管扩张。 所以出现硬脑膜尾征并不肯定代表肿瘤细 胞浸润;实际上存在硬脑膜被肿瘤浸润而 不出现脑膜尾征的病例。
桥小脑角 区病变影 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 area )
CPA: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小脑相交地 带。
这一区域实际上是一锥形立体三角,它在 后颅窝的前外侧。由前内侧的桥脑外缘、 外后方的岩骨内缘及后下方的小脑半球外 侧构成一个锥形窄小的空间。此区的重要 性在于集中了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 及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等。
MR0084543
CT0228626
MR0097594
CT0262881
神经纤维瘤病II型
脑膜瘤
1、起源:来源于蛛网膜颗粒内帽状上皮细 胞;
2、分型、血供特点、硬膜尾征意义 3、CPA脑膜瘤特点 4、CPA脑膜瘤会累及邻近颅神经吗?
WHO(2007)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膜瘤分类
神经鞘瘤病理分型
肿瘤有完整包膜,镜检发现包膜内肿瘤组 织表现明显各异,主要分为Antoni A型及 Antoni B型。
Antoni A型:致密型,肿瘤细胞呈梭形,排 列呈致密的纤维条索状或束带状;
Antoni B型:疏松型,肿瘤细胞形态不一, 排列疏松,间质由网状纤维组织,胶原纤 维少。
小脑ceerebellumppt课件共18页

interposed nuclei
小脑核
顶核 球状核 齿状核
栓状核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1.前庭小脑(原小脑) 主要接受同
侧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节发出的 纤维, 通过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调 控躯干肌和眼外肌的运动神经元,以 应答前庭刺激后的肌紧张变化,维持 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旧小脑) 主要接受脊髓小 脑束,经小脑上、下脚到达旧小脑皮质。 通过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调控躯 干肌和肢体近端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协 调。通过红核脊髓束和皮质脊髓束调 控肢体远端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协调。
一、小脑的外形和分区
(一)小脑的外形 小脑两侧的隆起为小脑半球 cerebellar
hemisphere,中间的狭窄部为小脑蚓 vermis 。小脑蚓下面由前向后依次为小结、 蚓垂和蚓锥体。在蚓垂两旁靠近延髓的小脑 半球突出部分,称小脑扁桃体。小结向两侧借 极薄的绒球脚 与绒球相连。绒球位于小脑 中脚的后外方,形若绒球。
3. 小脑体的外侧部在进化中出现最晚,构成新小脑, 因其与大脑皮质同步发展又称大脑小脑
cerebrocerebellum。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erebellum 大量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小脑的表层,形成
小脑皮质 cerebellar cortex。位于深部的小脑 白质称髓体 medullary center,髓体内埋有灰质 的核团,称小脑核 cerebel1ar nuclei (又称中央 核 central nuclei)。 小脑核共4对,从外向内依次为齿状核 dentate nucleus、栓状核 emboliform nucleus、球状 核 globose nucleus 和顶核 fastigial nucleus。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为中间核
小脑核
顶核 球状核 齿状核
栓状核
三、小脑的纤维联系 1.前庭小脑(原小脑) 主要接受同
侧前庭神经核和前庭神经节发出的 纤维, 通过前庭脊髓束和内侧纵束,调 控躯干肌和眼外肌的运动神经元,以 应答前庭刺激后的肌紧张变化,维持 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旧小脑) 主要接受脊髓小 脑束,经小脑上、下脚到达旧小脑皮质。 通过前庭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调控躯 干肌和肢体近端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协 调。通过红核脊髓束和皮质脊髓束调 控肢体远端肌肉的肌张力和肌协调。
一、小脑的外形和分区
(一)小脑的外形 小脑两侧的隆起为小脑半球 cerebellar
hemisphere,中间的狭窄部为小脑蚓 vermis 。小脑蚓下面由前向后依次为小结、 蚓垂和蚓锥体。在蚓垂两旁靠近延髓的小脑 半球突出部分,称小脑扁桃体。小结向两侧借 极薄的绒球脚 与绒球相连。绒球位于小脑 中脚的后外方,形若绒球。
3. 小脑体的外侧部在进化中出现最晚,构成新小脑, 因其与大脑皮质同步发展又称大脑小脑
cerebrocerebellum。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erebellum 大量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小脑的表层,形成
小脑皮质 cerebellar cortex。位于深部的小脑 白质称髓体 medullary center,髓体内埋有灰质 的核团,称小脑核 cerebel1ar nuclei (又称中央 核 central nuclei)。 小脑核共4对,从外向内依次为齿状核 dentate nucleus、栓状核 emboliform nucleus、球状 核 globose nucleus 和顶核 fastigial nucleus。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为中间核
小脑6间脑11大脑23蒋波课件

大脑的分叶
额叶:外侧沟上方和中
央每沟侧以半前球的以部分3条恒 颞定叶的:沟外分侧为沟以5叶下:部分
枕 顶 顶面 上叶枕枕外,外:沟沟侧行侧,至前沟向面上枕界起后外前在于上侧切内半方面迹侧球,是(面下至自在为 枕叶中后央端沟前起方于约半4球cm上处) 的缘连中线点稍后方,斜向 顶 央前 沟 伸叶沟下隔至:后方一半方外,脑球、侧下回内枕沟端,侧叶上与上面以方外端前,侧延中 岛 位 顶侧叶于、顶面:外颞枕后侧叶呈沟部沟所三位,深掩角于自面盖形半下,岛球向被状内上额,、
舞蹈症
大脑髓质
联络纤维
上纵束
纤维种类
连合纤维
扣带
下纵束
投射纤维
()
内囊前肢
内 囊 膝 部
内囊后肢
内囊分部
连合纤维
【胼胝体】
点对点联系 左右大脑新 皮质的连合 纤维。
前连合,穹隆连合
投射纤维
【内囊 】
是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丘脑
之间的呈开口向外的“V”字形
的白质纤维板, 属投射纤维。
内囊 纤维定位
基底神经核 组成
尾状核
体
壳
屏 状
核
头
豆状核
杏仁核
尾 苍白球
神经纤维在核团 内穿行而致切面 呈纹理状。
多 巴 胺
黑质
豆状核 + 尾状核
苍白球
壳
旧纹状体
新纹状体
功能
调节、控制 随意运动的 皮层下高级 中枢。
损伤 表现
肌张力
随意运动减少 表情呆板(面具脸)
震颤性麻痹 (Parkinson氏病)
不停地重复某种类似 舞蹈动作
大脑半球背外侧面的重要沟回
大脑半球内侧面的重要沟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临床症状迅 速消失
不典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炎症、感染 肿瘤 静脉系统病变
下一步诊疗计划
• 继续按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 完善头颅MR增强+SWI+MRV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小脑SWI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小脑增强
信号,斜坡骨质异常信号,鼻咽部软组织增厚,脑动脉硬化。 • 颈部动脉超声():左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可能。 • CSF(2017-08-24):蛋白0.73 g/l,糖、氯正常,WBC 0,RBC 0。 • 血沉:40 mm/h • 多肿瘤标志物、梅毒、艾滋、肝炎分型、凝血、糖化、甲状腺功能、贫血系列、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基底节病变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双侧脑桥
核磁新发现
• 细看SWI发现静脉血管
疑问
• DWI为何低信号 • 乙状窦、横窦为何增强 • 延髓新鲜病种为何增强 • 脑桥、双侧基底节病种是什么性质 • 双侧丘脑是什么性质 • DWI/ADCA谁是原始 • 外伤与椎动脉
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CT
疑问
• 头CT显示新近出血的大面积小脑梗死,但未发现明显的共济失调症状体征。 • 下一步,完善头颅MR
头颅MR
头颅MR---新的发现
第一次讨论
• 持续头晕、视物旋转——前庭神经核 •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疑核 • 头颅MR显示小脑皮层病变 • 头颅MRA提示左侧椎动脉未显影 DWI显示小脑为低信号,ADC为高信号
查体
•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含糊,软腭上提稍弱,咽反射减弱,右侧肢体肌力 4-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余(-)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 头颅CT(2017-8-15 左权县人民医院):双侧侧脑室旁多发低密度影。 • 头颅MR():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双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脑桥异常
小脑病变
车锋
病史
• 陈志萍 女 53 759960 • 头晕2天,吞咽困难1天于2017-08-16入院 • 2017年8月14日晨起时自觉头晕,伴视物旋转、大汗、恶心呕吐,休息数小时
无缓解,就诊于左权县医院,头颅CT是双侧侧脑室旁多发低密度影,输液治 疗效果不佳,次日凌晨0时许进食时发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颈部憋胀感, 无言语含糊、头痛、四肢感觉运动异常,不伴耳鸣、听力下降,继续治疗效果 不佳。遂入院。 • 既往:4年前因双手指麻木,当地医院诊断脑梗死,无后遗症,规律服用丹参 滴丸、银杏叶片、阿司匹林。2012年因锁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愈合良好。 • 个人史:(-)
不典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炎症、感染 肿瘤 静脉系统病变
下一步诊疗计划
• 继续按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 • 完善头颅MR增强+SWI+MRV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小脑SWI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小脑增强
信号,斜坡骨质异常信号,鼻咽部软组织增厚,脑动脉硬化。 • 颈部动脉超声():左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可能。 • CSF(2017-08-24):蛋白0.73 g/l,糖、氯正常,WBC 0,RBC 0。 • 血沉:40 mm/h • 多肿瘤标志物、梅毒、艾滋、肝炎分型、凝血、糖化、甲状腺功能、贫血系列、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基底节病变
核磁------又有新发现===添加双侧脑桥
核磁新发现
• 细看SWI发现静脉血管
疑问
• DWI为何低信号 • 乙状窦、横窦为何增强 • 延髓新鲜病种为何增强 • 脑桥、双侧基底节病种是什么性质 • 双侧丘脑是什么性质 • DWI/ADCA谁是原始 • 外伤与椎动脉
血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CT
疑问
• 头CT显示新近出血的大面积小脑梗死,但未发现明显的共济失调症状体征。 • 下一步,完善头颅MR
头颅MR
头颅MR---新的发现
第一次讨论
• 持续头晕、视物旋转——前庭神经核 • 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疑核 • 头颅MR显示小脑皮层病变 • 头颅MRA提示左侧椎动脉未显影 DWI显示小脑为低信号,ADC为高信号
查体
•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言语含糊,软腭上提稍弱,咽反射减弱,右侧肢体肌力 4-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余(-)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 头颅CT(2017-8-15 左权县人民医院):双侧侧脑室旁多发低密度影。 • 头颅MR():左侧小脑半球异常信号,双侧侧脑室旁、基底节区、脑桥异常
小脑病变
车锋
病史
• 陈志萍 女 53 759960 • 头晕2天,吞咽困难1天于2017-08-16入院 • 2017年8月14日晨起时自觉头晕,伴视物旋转、大汗、恶心呕吐,休息数小时
无缓解,就诊于左权县医院,头颅CT是双侧侧脑室旁多发低密度影,输液治 疗效果不佳,次日凌晨0时许进食时发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颈部憋胀感, 无言语含糊、头痛、四肢感觉运动异常,不伴耳鸣、听力下降,继续治疗效果 不佳。遂入院。 • 既往:4年前因双手指麻木,当地医院诊断脑梗死,无后遗症,规律服用丹参 滴丸、银杏叶片、阿司匹林。2012年因锁骨骨折行手术治疗,愈合良好。 • 个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