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合集下载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方田”
—— —— ——
: 面积的计算
“粟米”:粮食按比例交易算法 “衰分”:分配比例的算法 “少广”:开平方和立方算法 体积的计算 摊派税收的算法
——“商功”: ——“均输”:
——“盈不足”:盈亏问题的解法 ——
“方程”:一次方程解法 勾股定理
——“勾股”:
场景三:汉朝宫廷
张衡上奏,甘肃地区发地震了,请
2、蔡伦改进造纸术
造纸工艺流程
②用草木灰除去原料 ①漂洗、浸泡原料 ③把原料切碎、煮烂
中的油脂、色素;
⑤用模具捞取纸浆, ④把原料捣成细纤维,
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 并晒干使之成型
⑥砑光,制成纸张
(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
①优点:
原料来源广; 成本低;质量高。
②“蔡侯纸”: 纪念蔡伦的功绩 Nhomakorabea③意义:促进了文化传播。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12世纪
公元8世纪 公元13世纪 公元12世纪 公元4世纪 公元16世纪
公元7世纪
公元19世纪
美国
《时代》周刊
美国2007年11 月的《时代》周刊 公布了有史以来的 最佳发明家,中国 的蔡伦名列第四。
场景二:汉代地方官府
中央要求各地方官测量自己所 在地区的土地面积,统计今年 的收成状况。
虎形
鹿 形 猿 形
五禽戏
熊 形 飞鸟形
张仲景:(150年---215年)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小结: 1、书写材料——纸的发明和蔡伦改 进造纸术 2、统计计算——《九章算术》 3、地震方向测量——地动仪
4、治疗预防疾病——张仲景和华佗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场景一:汉朝宫廷

原创1: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原创1: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华佗墓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写了医学名著《伤寒 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 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医圣祠
《伤寒杂病论》
思维冲浪:
国外的一位著名物理学家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从纪元开始, 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 ①请列出秦汉时期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至少四项)。 ②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我国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原始符号
商朝的书写材料兽骨和龟甲
商周的书写材料青铜器
毛公鼎
大盂鼎铭文
石壁也是一种书写材料
竹木简
竹简、木牍十分笨重,所占 的空间又很大,写作和阅读都很 不便利。秦始皇统一天下,政事 不论大小,全他一人裁决,他规 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 斤,不看完不休息。
西汉马王堆出土的绢帛书
《九章算术》有一些内容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地位。
地动仪 张衡
地动仪的复原模型和震动示意图
学以致用:
分组讨论: ① 如果将地动仪放在北京博物馆,测量新疆南疆地区发生的地震, 内布铜柱导向哪个方位? ②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试分析地动仪的发明有何意义?
三、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
创造手术外科的专家,也 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 剂“麻沸散”及发明用针 灸医病的先驱者、创始人。
造纸术 九章算术 地动仪 “麻沸散”《伤寒杂病论》
中华文化犹如这海洋,外表平静而又博大精深,在这烟波 浩渺中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沧海一粟。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纸的普及 成为可能,为纪念蔡伦的功绩,人 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蔡伦在监督造纸
蔡伦改进后的造纸工序
洗切
蒸煮
捣碎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 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 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 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 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 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 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
《九章算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 点。在东汉以后的1000多年里,它一直被当作教材使 用, 隋唐时期传到朝鲜和日本,长期被当作数学教科书 使用,后又传到阿拉伯和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产生了巨大影响。Leabharlann 5·12汶川地震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等。 地面破坏, 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 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 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8, 202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2)贡献:《伤寒杂病论》
地位:全面阐述了中医 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没有。时间间隔太短,且在印刷 术发明之前书籍传播速度很慢。
朝代 项 目
类别
成就
造纸术
西汉 东汉
世界最早的麻纸
蔡伦“蔡侯纸”
数 学东汉 《九章算术》
天文学东汉 张衡 地动仪
医学
东汉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
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D)
A.阅读《九章算术》,学习数学知识 B.与张衡交流有关防地震的知识 C.请华佗做外科手术 D.在麻纸上写字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 昌 盛 的 秦 汉 文 化 ︵ 一 ︶
秦汉科技博览馆
造纸术馆 地震馆 数学和医学馆

造纸术馆
寻找敲门砖 时间:西汉早期 最早的纸: 地点: 甘肃天水 制作材料:麻 人物:蔡伦 纸的改进: 名称:“蔡侯纸” 优点:材料易得,便宜,质量高
意义: 造纸器
古人的书写材料
青 铜 器
陶器
古人的书写材料
龟 甲
古人的书写材料
竹木简
古人的书写材料
丝 帛
甘肃天水出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
蔡伦像
蔡伦雕像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

地震馆
寻找敲门砖
发明人: 张衡
地动仪: 作用: 测验地震的发生
意义: 这是世界上工人的最早的地 震仪器
张衡像
•各民族、各地区
之间经济文化交 往的加强
收、继承、发
扬前代成果
在此录入文字标题
课堂练习
1、下列任务重,对人类文化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华佗 D、张仲景 )
2、假如你生活在西汉时期,你在当时可能经历到的事情 是( ) A、阅读《九章算术》,学习数学知识 B、与张衡交流有关地震的知识 C、请华佗做外科手术 D、在麻纸上写字
地动仪(复原)
地动仪原理

数学医学馆
寻找敲门砖 数学: 《九章算术 》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 数学成就,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 有世界先进水平 华佗: 擅长 外科手术 ,制成麻醉剂 和医学体操“五禽戏”。 医学: 张仲景: 著作《 伤寒杂病论 》,后世 尊称他为“ 医圣 ”。
九章算术
华佗像
华佗五禽戏
张仲景像
伤寒杂病论
“观后感”
朝代
成就 世界最早的麻纸 蔡伦“蔡侯纸” 《九章算术》 张衡发明地动仪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汉朝时期纸的发明和改进的史实;把握该时期的数学、物理、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探究“纸的发明及其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注意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九章算术》、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教学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和一些科技名词的理解三、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同学们好!相逢是一首歌,很高兴和大家共同学习一节课。

今天我们走近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板书)解题:“昌盛”是什么含义?(兴旺、兴盛)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秦汉文化是“昌盛”的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然后列举。

教师过渡:刚才大家列举的这些文化现象,你对哪一个最感兴趣?二、部分探究㈠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细读“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这一部分,说一说:你为什么对研究这一部分感兴趣?学生交流,教师见机点拨: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是——中国。

最早,好早呢?西汉早期。

这样说有依据吗?汉墓(出示幻灯:出土的纸)教师补充: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掘了西汉文景时期的1座汉墓。

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因棺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

上面用细黑线条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这幅纸质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张实物。

据考证,它是用麻做成的。

此外,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也都有西汉麻纸的发现。

大量的考古发掘证明了纸的发明是在我国的西汉早期。

大家翻一翻历史年表,看看西汉的起止时间是——(前202—9年),书上说,欧洲用纸的时间是——12世纪。

12世纪是多少年?约1100多年。

也就是说中国比欧洲早1000多年。

书p90活动与探究的图中画的是孔子拿书在读,对吗?(不对。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那时根本没有书)“纸”这个字是如何写的?从丝,从氏。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结合造纸术发明前后的有关图片、图表等历史资料进行思考,阐明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课前收集有关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了解张仲景、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及事迹,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归纳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2、难点:地动仪的工作原理三、学情分析1、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导学提纲,对本课的内容已做了提前预习,并且做好了标记。

2、针对初一学生所处的年龄段特点,即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我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趣味性和学科严谨性相融合。

四、教学方法采用的是学案导学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实物:日记本、餐巾纸。

)师:同学们你看到这些纸,一定觉得没什么,所有的超市都能买到,那你可知道纸是怎样发明的?最早发明的纸和我们今天的纸一样吗?何时发明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穿越岁月之河,走进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二)讲授新课完成导学案(6分钟)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促进了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许多著名的人物都在这一时期出现,如蔡伦、华佗、张衡等。

(本课分为造纸术馆、数学馆、地震馆、医学馆。

)1、造纸术馆(视频)思考:纸发明之前人们是用什么工具?这些书写工具有哪些缺点?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在什么时候?纸是蔡伦发明的吗?“蔡侯纸”有哪些优点?造纸术传播到哪些国家和地区?它的传播有哪些意义?纸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随时与我们相伴。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通读第17课课文,勾画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 片:
1、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 2、《史记》的作者、内容、体例及地位。 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4、知道“司马迁采访史迹”“秦始皇陵 兵马俑”等重要图片。
(1)商朝兽骨和龟甲
(2)商周的青铜器 (3)石壁材料
(4)竹木简 (5)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帛书 (6)西汉灞桥纸
张衡(78-139),字 平子,汉族,南阳西鄂 (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 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 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发明家、地理学家、文 学家,在汉朝官至尚书, 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 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 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 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 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 “张衡星”。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历史七年级上册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李向阳
通读第16课课文,勾画以下知识点及重要图 片: • (1)我国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和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贡献。 • (2)《九章算术》的成书时间、内容和历 史地位。 • (3)地动仪的发明者、功能、地位。 • (4)华佗和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 (5)知道“蔡伦”“地动仪复原图”“张 仲景”等重要图片。
天文 医 学
蔡伦
改进造纸术
《九章算术》
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
其中的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 水平 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张衡 张仲景 华佗
发明地动仪 麻沸散等
《伤寒杂病论》 后世尊称为“医圣”
秦汉文化特点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 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语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中华 文化统一持续发展。儒学独尊加强秦汉文化统一性。在此基 础上形成统一发达的农业文明,统一成熟的伦理制度、价值 观念,民族凝聚力加强,促进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 形成。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着中外交流 取得重大突破,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的第一 阶段。中外交流促进秦汉文化的传播发展。丝绸、冶铸技术 等的输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生 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⑵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⑴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⑵通过设疑讨论、表演小品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⑶通过查阅资料、准备小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课前导学阅读有关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张衡制造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查找有关华佗的故事,编排历史小品《刮骨疗伤》。

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发散思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等基本知识。

采用辩论会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本课是以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为线索来展开的,通过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课外资料,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列表、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使学生学会通过列表,总结、归纳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资源《新编中国史话(上)》自制本课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音像资料《上下五千年》。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导入新课:秦汉时期封建社会处在上升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同时也开始了中外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总第18课时)
设计人:李莹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并记住秦汉时期先进的科技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2、通过指导学生总结秦汉时期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地动仪
【学习过程】(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课前预习】
1、认知前提:回顾教材回答:我国秦汉时期的文化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是什么?
2、新知认知:
(一)整体感知:通过浏览课本87-90页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讲述了哪些内容?并写在下面。

(二)局部揣摩:
任务一:详细阅读课本87-88页“纸的发明和蔡伦改造造纸术”一目,完成相关的问题并努力记住。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什么?
2、什么叫“蔡侯纸”?这种纸出现在什么时期?
任务二:详细阅读教材88-89页“《九章算术》和地动仪”一目,请回答相关问题并努力记住。

1、东汉时期有一部数学著作叫什么?有什么历史地位?
2、地动仪是由谁创制的?出现在哪一时期?有什么历史地位?
任务三:详细阅读教材89-90页“华佗和张仲景”一目,请回答相关问题并努力记住。

1、华佗和张仲景分别生活在哪一时期?
2、华佗有哪些医学成就?
3、张仲景有哪些医学成就?
4、被称为“医圣”的是哪位医学家?
【反思拓展】(教师寄语: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张仲景在205年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他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

有的史书上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华佗是208年被曹操杀害的。

想一想,华佗说过这句话没有,为什么?
【系统总结】(教师寄语: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达标测评】(教师寄语: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第1~5题每题1分,第6题5分,总计10分。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
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
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
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
A、《离骚》
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黄帝内经》
6、简答题:秦汉时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