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大禹传说研究
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

大禹治水传说的新证据2021年新发现的西周中期铜器遂公盨内底的98个字的铭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震动,铭文开头讲“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仅这十来个字,就说到了中国古代地理的一桩大事,即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一个历史传说。
大禹治水的意义不只是战胜水灾,不只是把洪水疏导光就完事了,这个传说包含着一系列的整理疆土的伟业。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追溯到的中国大地上大范围的、一体化的人文地理格局形成的起点,就是以大禹治水这件事为标志的。
大禹治水后,他所行经的地方,被称作“禹迹”。
经过大禹治理的地方,就变得文明,没得到大禹治理的地方依然是野蛮世界,所以“禹迹”就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
“茫茫禹迹,画为九州。
”(《左传》)在“禹迹”的范围内又划分为九个州,于是“九州”又成为文明之邦的代名词。
从历史地理的角度看,“九州”比“禹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演进,因为“九州”说出了一套地理分区体系、一个大范围的地理格局。
从洪荒世界到“九州”的演进,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一个侧面,一场重要的宏观地理变革,这场变革是在大禹治水的传说中表述出来的。
关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文献中多有记载。
在王朝历史时期,人们笃信大禹治水、分划九州是事实。
到20世纪初,中国王朝体系崩溃,旧学沦落,新思潮涌现。
在这个背景下,一批历史学家对中国早期的历史传说进行了认真的清理,指出传世文献记录的东西不都是那么可靠,于是纠正了不少对早期历史的误传。
关于大禹治水这件事,传世文献的记载也受到怀疑,而确凿的证据只有东周时期的铜器铭文。
所以大禹治水的传说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谨慎的人只追溯到春秋战国,不敢讲得再早。
现在,遂公盨的发现及其铭文的释读,将大禹治水传说的确凿证据提前到了西周时期。
大禹治水是历史“传说”,但传说背后的时代特征与传说表述的观念应当是真实的。
在大禹治水、分划九州的传说中,我们最关心的是对大范围疆域得以整治的积极颂扬和对其作一体分区的认知方式。
大禹文化研究概论

大禹文化研究概论导言: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的天子,也是中国最早的治水英雄。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的精神,成功地治理了洪水,拯救了人民,被后人尊称为“治水圣王”,并且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大禹文化进行概论,从大禹的生平事迹、文化内涵、影响等角度展开阐述。
一、大禹的生平事迹:大禹,名曰益,是夏朝的第一位君主,他出生于夏朝前期的约公元前22世纪。
大禹是鲧的儿子,鲧是神农氏的后人,他所在的时代正值洪水泛滥,各地百姓生活困苦,于是大禹决心治理洪水。
大禹经过多年的努力,历经九年才成功补洪山,开凿渠道,最终制服了洪水,并拯救了人民。
二、大禹文化的内涵:1.志存高远的精神:大禹的治水几经艰苦,但他从未放弃,始终怀抱着一颗改变民众命运的信念,这体现了志存高远的精神。
2.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广泛调动了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协调和组织,充分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3.公平正义的原则:大禹在治水过程中,不偏袒亲友,不纳贿赂,坚持公正和正义的原则,这些都使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后世官员学习的榜样。
4.诚信立身的道德观:大禹对待人民始终以诚信为重,言出必行,做人做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奠定了他在人民心中的威信。
三、大禹文化的影响:1.治水文化的传承:大禹治水的经验和方法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治水的典范,也影响了后世治水的思路和方法。
2.领导艺术的借鉴:大禹的治水过程中展现了出色的领导艺术,他善于团结众人的力量,协调各方利益,这对于现代领导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忍耐与坚持的品质: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磨难,但他从未放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了一切困难。
这种忍耐和坚持的品质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4.公正正义的精神:大禹在治理洪水过程中坚持公正和正义,不偏袒亲友,坚决打击腐败行为。
这种精神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值得学习的。
结论:大禹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伟大的治水精神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关于禹历史传说记载

关于禹历史传说记载禹其父名鲧,其母为有莘氏之女脩己,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因治理滔天洪水而广受世人传颂。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禹的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
一、禹基本介绍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以阳城为都城(另有说都城是平阳或安邑或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又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
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上(今浙江绍兴),现仍存禹庙、禹陵、禹祠。
二、禹概述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但也有说法认为禹应为颛顼六世孙)。
出生地有争议(一说在汶山石纽地区;一说在石坳。
母亲是有辛氏(今山东曹县)之女,名叫女志,也叫脩己。
禹幼年随父亲鲧东迁,来到中原。
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
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
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
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 正是他劳心劳力治水的最好证明。
禹立即与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来协助,他视察河道,并检讨鲧治水失败的原因。
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通了九河。
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
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
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过家门而不入,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
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
因为治洪水有功,人们为表达对禹的感激之情,尊称他为“大禹”,即“伟大的禹”。
在治水的过程中,禹走遍天下,对各地的地形、习俗、物产等皆了如指掌。
禹重新将天下规划为九个州,并制定了各州的贡物品种。
帝夏禹王还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禹文化研究若干问题与展望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禹文化研究若干问题与展望张磊【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举行了多次有较大影响的纪念大禹、研究大禹的活动,在研究大禹的活动中,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诸多不同的观点。
作者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大禹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名称】《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10)005【总页数】3页(P95-96,94)【关键词】大禹文化;学术研究;发展方向【作者】张磊【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思政部,安徽蚌埠233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3一、国内外近几年的大禹研究活动1989年11月11日,蚌埠市政协社会文教委员会组织召开了“碑林建设和大禹史迹座谈会”,1994年11月14日,中共绍兴市常委会议作出决定,于1995年4月20日左右举行公祭大禹陵活动。
台湾历来重视历史文化研究,对大禹及夏文化的研究也始终没有间断过。
近几年一批专家、学者撰写大量关于大禹及夏文化的论文。
台湾夏氏宗亲会多次赴大陆考察,1995年起,每年组团到浙江绍兴参加公祭大禹陵活动,参加大禹研讨会,交流学术论文,促进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
同年,韩国、日本多次组团参加浙江绍兴的公祭大禹陵活动及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
二、关于大禹生处的争议关于禹生石纽的具体位置,现在是有争议的,主要是在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之间。
其原因有二:一是汉代的汶山郡包括了今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而这几县都有石纽山和禹迹传说;二是这几县都有禹生石纽的史料依据。
关于禹生北川之说。
今北川县,西汉初属汶山郡广柔县,西晋属广阳县。
北川县始置于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治地在今北川县禹里乡青木冈堡)。
唐贞观八年(634年)置石泉县,取当地古迹题刻“石纽”、“甘泉”首尾两字为县名,治地在今北川县禹里乡镇(老县城)。
《新唐书·地理志》:“石泉,中下。
贞观八年置,永徽二年省北川县入焉。
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演进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人物。
其生平和治水联系在一起;他和他的儿子启开创了夏朝,从而为中国几千年的世袭制政权奠定了基础。
有关他的记载,零星见于西周以来的各种史料,其中尤以《史记·五帝本纪》和《夏本纪》所记最为系统,可以说是当时各种资料的一个综合。
因此,下文中,我们首先根据《史记》提供的脉络,对禹的整个生平作一概览;然后对其中涉及问题,加以简要分析。
一按照《史记》的说法,禹和尧、舜一样,都出自黄帝世系,只是所属支系有所不同:尧为青阳一支,而舜、禹则为昌意一支。
当尧之时,天下遭遇洪水之害。
尧接受四岳的建议,任命鲧来治理洪水。
然而9年过去,鲧并没有治水成功。
这时,尧的年纪大了,决定找个有贤德的人,把帝位禅让给他。
于是众人向尧推荐了舜。
这时的舜还是一介平民,但尧仍然决定让舜摄行天子之政。
而舜果然不负众望,他发现鲧治水无功,便在羽山将其殛灭。
这一举措十分果断,令天下为之叹服。
因此,尧死后,舜便继承了尧的帝位。
他启用鲧的儿子,也就是禹,命其继续治水;又命皋陶、伯益为其辅佐,以成治水之功。
大禹治水传说的历史演进 文/向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禹得到舜的任用,有感于其父无功而受诛,于是劳身焦思,治水13年,路过家门也不入,终于把洪水平抑下去。
《国语·周语下》说,禹之所以能够治水成功,是因为他所用方法和鲧不同。
鲧采用的方法是防堵,而禹采用的方法则是疏导:随顺水的自然趋势,将水引入江、河之中,最后注入大海。
所以孟子评论禹说:“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a 又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b 而禹在治水同时,还下工夫考察沿途各地形势,从而把天下划分为九州,并详细记录各州的山川和物产情况。
禹的功绩如此之大,所以舜年老以后,便把帝位禅让给禹,禹也因此作了“天子”。
到了晚年,禹原本也想仿效尧、舜成例,把帝位禅让给益。
但是益的功绩没有舜、禹那样伟大,而禹的儿子启又是个有才能的人,所以天下人不拥戴益而拥戴启,于是启便乘势建立夏王朝,从而开启世袭制时代。
大禹传说历史变迁的动态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2), 1916-1919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8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8.712285A Dynamic Study of Historical Changesin the Legend of Great YuKeqin WangWuhan Great Yu Culture Museum, Wuhan HubeiReceived: Nov. 29th, 2018; accepted: Dec. 13th, 2018; published: Dec. 20th, 2018AbstractThe legend of Great Yu Taming the Floods is widely known in China and has a long history. Al-though there are still many mysteries about Great Yu, studies about him possessed a lofty place in archaeology, history, anthropology and mythology. Great Yu represents the spirits of arduous struggle, hard work and braveness. As a folktale, the story of Great Yu has been repeatedly tol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 story has been rearranged all the time. Through a dynamic study of the story of Great Yu,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Great Yu culture and highlights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in studying Great Yu.KeywordsThe Legend of Great Yu, Historical Changes, Dynamic Study大禹传说历史变迁的动态研究王克勤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湖北武汉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9日;录用日期:2018年12月13日;发布日期:2018年12月20日摘要大禹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
大禹治水的故事神话传说是怎样的

⼤禹治⽔的故事神话传说是怎样的 ⼤禹三过家门⽽不⼊,是讲在⼤禹治理洪⽔的时候⾮常的认真,甚⾄经过家门⼝都顾不上回家,可见⼤禹治⽔的功绩很⼤,这也成为了后来他继承部落⾸领的原因。
下⾯⼩编精⼼整理了⼤禹治⽔的神话故事,供⼤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禹治⽔的故事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了很⼤的⽔灾,庄稼被淹了,房⼦被毁了,⽼百姓只好往⾼处搬。
不少地⽅还有毒蛇猛兽,伤害⼈和牲⼝,叫⼈们过不了⽇⼦。
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的问题。
他征求四⽅部落⾸领的意见:派谁去治理洪⽔呢?⾸领们都推荐鲧(⾳gǔn)。
尧对鲧不⼤信任。
⾸领们说:“现在没有⽐鲧更强的⼈才啦,你试⼀下吧!”尧才勉强同意。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没有把洪⽔制服。
因为他只懂得⽔来⼟掩,造堤筑坝,结果洪⽔冲塌了堤坝,⽔灾反⽽闹得更凶了。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领以后,亲⾃到治⽔的地⽅去考察。
他发现鲧办事不⼒,就把鲧杀了,⼜让鲧的⼉⼦禹去治⽔。
禹改变了他⽗亲的做法,⽤开渠排⽔、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引到⼤海中去。
他和⽼百姓⼀起劳动,戴着箬帽,拿着锹⼦,带头挖⼟、挑⼟,累得磨光了⼩腿上的⽑。
经过⼗三年的努⼒,终于把洪⽔引到⼤海⾥去,地⾯上⼜可以供⼈种庄稼了。
禹新婚不久,为了治⽔,到处奔波,多次经过⾃⼰的家门,都没有进去。
有⼀次,他妻⼦涂⼭⽒⽣下了⼉⼦启,婴⼉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没进去探望。
当时,黄河中游有⼀座⼤⼭,叫龙门⼭(在今⼭西河津县西北)。
它堵塞了河⽔的去路,把河⽔挤得⼗分狭窄。
奔腾东下的河⽔受到龙门⼭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灾来。
禹到了那⾥,观察好地形,带领⼈们开凿龙门,把这座⼤⼭凿开了⼀个⼤⼝⼦。
这样,河⽔就畅通⽆阻了。
后代的⼈都称颂禹治⽔的功绩,尊称他是⼤禹。
舜年⽼以后,也像尧⼀样,物⾊继承⼈。
因为禹治⽔有功,⼤家都推选禹。
到舜⼀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领。
这时候,已到了⽒族公社后期。
⽣产⼒发展了,⼀个⼈⽣产的东西,除了维持⾃⼰的⽣活,还有了剩余。
大禹研究总结

大禹研究总结1. 引言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传说中的伟大水利工程师,也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君主。
他以治水的能力和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为“大禹”。
在中国的水利史上,大禹的治水事迹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历史背景、治水方法、影响和意义等方面对大禹的研究进行总结。
2. 历史背景大禹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时期,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水患问题。
洪水频繁泛滥,导致百姓生活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因此,当时的夏朝君主委任大禹为总理,希望他能够解决水患问题。
3. 治水方法大禹采取了一系列的治水方法,成功地解决了水患问题。
首先,他深入分析水患的原因,发现主要是由于河道淤积和水流不畅导致的。
因此,他提出了开辟河道、挖掘堤坝等方法,以增加水道容量,加快水流速度,防止水患的发生。
其次,大禹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灌溉工程,以利用洪水带来的水资源。
他开辟了一些水利渠道,将洪水引入农田来滋润农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此外,大禹还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水利管理制度,包括河道清理、堤坝维护等,以保持水道的畅通和水利设施的完好。
4. 影响和意义大禹的治水方法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禹的治水方法为后来的水利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他的开辟河道、挖掘堤坝等方法成为了后世治水工程的基本手段,为解决水患问题奠定了基础。
其次,大禹的治水事迹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水利工程的高度重视。
这种重视水利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中国水利事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再次,大禹的治水成就对中国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他的灌溉工程,农田得到了充分的灌溉,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大禹的治水成就也塑造了他的崇高形象。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了世世代代困扰中国百姓的水患问题,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和楷模。
5. 结论总而言之,大禹的治水成就在中国水利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治水方法和思想为后世的水利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萌 发期 : 晚清 至 民国初
清 晚期 , 文 经 学 兴 起 , 古 辨 伪 之 风 再 度 复 今 疑
兴。如刘逢禄疑《 左传》 魏源疑《 , 毛诗》 和汉《 古文 尚书》, 邵懿 辰 怀 疑 《 礼 》 。季 廖 平 、 有 为 、 逸 等 康 崔 适等更是大举攻击古文经 , 而且 对古史传说也开始
涉 夏 文化研 究 , 而且 关 涉 中华 民族 的早 期 文 明研 究 。 同时 , 禹传说 中的神话 观念 与神 圣叙 事 , 中 国传 大 对
统 文化 的 “ 神话 ” 性结 构 具 有示 范 意 义 , 后世 文学 对 的叙事 情 节更具 有 原型 意义 。
一
向日本史学界 介绍崔述 《 考信 录》 并校 点 出版 了 , 《 东壁 遗书 》 崔 。他 的学 生 白鸟库 吉 于 10 9 9年 发 表
第2 6卷
第 2期
开 封 大学 学报
J RNAL OF KA F OU I ENG UNI RS T VE I Y
Vol2 No 2 |6 .
21 0 2年 6月
J n 2 1 u .02
二 十 世 纪 大 传 说 研 究
杨 栋
( 江 师 范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 东 湛 江 54 4 ) 湛 广 2 0 8
有关 大 禹 的神话 传说 内涵丰 富 , 及上 古历 史 、 涉 文学 、 民族 、 考古 等 诸 多 领域 的 内容 , 一 个 经 久 不 是 衰 的话题 。2 O世 纪 的学 者 对 它 也 给 予 了充 分 的重 视并 取得 了可喜 的成 果 : 疑 古思潮 对 禹 的神格 化 , 有
受崔述 《 考信 录》 的影 响 , 日本史学 界那珂 通
世、 白鸟库 吉等人 亦 掀 起 了疑 古思 潮 。那 珂 通 世 曾
沫若 、 国维、 王 丁山、 徐旭生、 刘起舒 、 李民等都探讨 过大禹传说 , 中不乏针锋相对的论战 , 其 但亦在相关 问题上 取 得 了不少 一致 意见 。大 禹传 说研 究不 仅关
表示 怀疑 , 为古 史传 说 出 自诸 子 的改 造 , 种改 造 认 这 是为 了达 到他 们 “ 托古 改 制 ” 目的 。此 时 , 述 开 的 崔
始受到人们 的关注 , 霾照的《 崔东壁 学术 发微》 刘 、
收 稿 日期 :0 2—0 21 2—1 7
氏观点 的有 内藤湖南 、 田左右吉等人 。因为 日本 津
摘
要 :大 禹作 为古代 的圣王 , 中 国古 史 中拥 有至 高无上 的地 位 , 在 这不仅 是 因为他是 一位人
神 叠合 的传 说人 物 , 重要 的是 , 更 由他 而形 成 的大 禹精 神 、 大禹文化 对 中华 文明 的形成 , 对封 建 国 家 的政 治意识 、 通 民众 的生 活、 学 艺术 的审 美等都 有不 可估 量 的影响 。 因此大 禹传说 成为 上个世 普 文 纪诸 多学科 所 关注 的对 象 , 取得 了丰硕 的研 究成 果 。百年 大 禹传说研 究大体 经历 了四个阶段 , 即萌 发期 ( 清 至 民国初 ) 争 鸣期 (0世 纪 2 晚 、 2 0至 4 0年 代 ) 萧条 期 (0至 7 、 5 0年代 )繁 盛 期 (0年代 以 、 8 来 ) 未来 , 禹传 说研 究如 能从 历 史考 证 、 话 解读 、 化 阐释 三 个 方 面入 手 , 。 大 神 文 进行 全方 位 的 立体 解构 , 会取得 更 大的成就 。 则 关 键 词 : 古神话 ; 禹传 说 ; 十世 纪 ; 究 回顾 ; 颉 刚 上 大 二 研 顾 中 图分类 号 :26 5 17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08—33 2 1 )2一O — 6 10 4X(0 2 0 1 0 师 培 的《 述传 》 先宣 扬 崔 氏之 学 。 民 国成立 后 , 崔 率 西方 的治学 方 法 以及 新史 观 的传 人 , 给 中国 的古 也 史 研究 带来 了巨大 的冲击 。胡适 “ 把古 史 缩短 二 三 千年” 的言论 就是 在这 样 的背 景 下产 生 的 。“ 四” 五 新 文化 运 动 爆 发 后 , 传 统 的 思 潮 更 是 不 可 抵 挡 。 反 顾 颉 刚的 “ 史 辨 ” 运 而生 , 曾佑 《 国历 史 教 古 应 夏 中 科 书》 把春 秋 以前称 为 “ 疑 时代 ” 则 传 。
作者简介 : 杨栋 (9 2一) 男 , 18 , 山东 郓城人 , 讲师 , 文学 博士。研 究方向 : 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 , 上古神话传说 。
亦有传统学者对禹是 人这一观点 的固守 , 再加上马
克思 主 义 史 学 、 史 学 、 化 人 类 学 、 话 学 、 俗 新 文 神 民 学、 民族 学 、 古 学 等 学科 理 论 的相 继 介 入 , 禹 传 考 大 说 研 究可 谓异 彩 纷 呈 。一 些 学 术 大 师 如顾 颉 刚 、 郭
了《 中国古 传 说 之 研 究 》 提 出 了著 名 的 “ , 尧舜 禹抹
杀论 ”认为“ , 尧舜禹乃儒教传说 , 三皇五帝乃 《 易》 及 老庄派 之传说 , 后者 以阴 阳五行 之说 为其 根据 。 而 故尧 、 禹乃表现统领中国上层社会思想之儒教思 舜、 想, 三皇五 帝则 主要表现统 领 民间思 想之道 教崇 拜”1 _ 。之后 , j 白鸟氏相继发表了《 关于中国( 支那) 革命 史 的说 明》 《 尚书 > 高等 批 判》、 儒 教 的源 、( 的 《 流》 《 、 儒教 在 日本 的顺 应 性 》 文 , 申其 说 , 持 等 续 坚 尧舜禹“ 绝不是 真实 的人物” 的观点。支持 白鸟 氏 观点 的有桥 本增 吉 、 山公 亮 等 人 。桥本 增 吉 曾著 青 《 书经的研究》 专 门反驳林泰辅 ; , 青山公亮有《 白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