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节 鱼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节鱼笔记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节鱼笔记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节鱼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节“鱼”的笔记,供参考:
鱼是水生生物,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鱼的运动: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产生动力,从而推动鱼体向前移动。

鱼体表被鳞,具有保护作用;鳞片上有粘液,可以减小水的阻力。

鱼鳃丝里有大量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鱼可以通过鳃呼吸。

鱼类通过调节鳔的体积来改变自身的比重,实现浮沉。

鱼类侧线:感知水流和水温,有维持鱼体平衡的作用。

鱼体内有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

鱼类通过神经系统和体壁的感知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捕捞、养殖、放生等。

保护鱼类资源:禁止非法捕捞、放生等措施,同时也要保护好鱼类栖息地。

希望这份笔记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八年级上册生物第四节“鱼”的相关内容。

2022年人教版生物《第四节 鱼 》精品课件

2022年人教版生物《第四节  鱼 》精品课件
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动物的分类: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 脊柱,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无脊椎动物: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椎。例如:原 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状元成才路
自 动 调 节 能 力
状元成才路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 的。这些生态系统是 不是各自独立、彼此 互不相干呢?
【阅读p30资料分析并讨论】
状元成才路
灌溉 供水
形成
流入
状元成才路
蒲公英的果实随风飘散
鸟类迁徙
状元成才路
鱼类洄游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胸鳍之后,尾鳍之前的部分
D.腹鳍之后,臀鳍之前的部分
当堂检测
5.以下哪些“鱼” 是冒名者? 鲫鱼、鲑鱼、蝴蝶鱼、墨鱼、 海马、鲨鱼、射水鱼、娃娃鱼 鲸鱼、金鱼、小丑鱼 章鱼、鳄鱼、泥鳅、鳝鱼 鲍鱼、鱿鱼
状元成才路
想一想,议一议
从20世纪70年代,研究人员 发现,在南极海洋中的鱼、磷虾 和企鹅等动物体内发现了从未在 南极施用过的农药DDT。
状元成才路
草原可作畜牧业基 地,还可以保持水 土、防风固沙。
状元成才路
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 多水和过湿条件下 形成的,以沼泽植 物占优势,动植物 种类丰富。
状元成才路
湿地具有净化水质, 蓄洪抗旱的作用,被 誉为“地球之肾”
海洋生态系统
状元成才路
海水盐度高,植物 以微小的浮游植物 为主,动物种类很 多,大多数能在水 中游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4鱼知识归纳与训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514鱼知识归纳与训练

第四节鱼01学问管理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多种多样的鱼(1)鱼的种类淡水鱼:我国淡水鱼有1 000多种,闻名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海洋鱼:我国的海洋鱼约有2 000种,常见的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鲅鱼等。

注意:不是所出名字带鱼的都是属于鱼类。

如章鱼、墨鱼、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并非全部的鱼的名称中都有“鱼〞字,海马、泥鳅、中华鲟都属于鱼类。

(2)鲫鱼的外部形态和运动结构:鲫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体型:鲫鱼的外形呈流线型。

体表:有鳞片覆盖,其上有黏液。

运动:主要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摇摆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

(3)鱼的呼吸鱼鳃的构造:呼吸运动:鱼的口和鳃盖后缘运动是交替张合的。

水流流淌:由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地方流出。

气体改变:流入水和流出水,溶解的气体成分改变:流入的水,氧气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流出的水,二氧化碳含量多,氧气含量少。

(4)鱼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摇摆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及人类的关系:鱼作为水产业的主要产品,是人们获得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此外,鱼对人类还有许多用途,例如,鱼鳞胶用鱼鳞熬制而成,在食品、医药和扮装品产业上有广泛应用,鱼肝油有保健功能。

保护:国家对渔业消费实行以养殖为主;制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进展捕捞;制止运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展捕捞。

02例题解读【例1】(青岛中考)小明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鱼,发觉卖鱼的叔叔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这样做的目的是()A.削减水的阻力,促进鱼的运动B.增加水中的含氧量,使鱼获得足够的氧气C.使鱼向四周散开,充分利用水体D.进步水温,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解析】鱼在水中游泳,呼吸靠鳃,而鱼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室温下,水中能溶解的氧气的量比较少,所以卖鱼的叔叔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使鱼生活的时间长一些。

第四节 鱼 默写背诵

第四节 鱼 默写背诵

第四节鱼一、多种多样的鱼
1.
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统称为脊椎动物。

2.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鱼的身体结构(填好图)
➢鱼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1)头部:口、眼、鼻;(2)躯干部:背鳍、胸鳍、腹
鳍;(3)尾部:臀鳍、尾鳍
➢身体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
➢体表有鳞片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起保护身体和减少水中阻力的作用。

➢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密布毛细血管。

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
出。

(水中的氧气进入鱼体内的途径是:水→口→鳃→血液)
③背鳍:保持鱼体竖直方向平衡。

④尾鳍:与侧肌配合,推动鱼体前进和掌握方向。

⑤臀鳍:协调其它鳍一起保持平衡作用。

⑥腹鳍: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

⑧胸鳍:保持左右方向平衡及转换方向。

⑨侧线: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4.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注意:海马是鱼。

1。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

鱼的主要特征
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鳃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 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胸鳍
辅助胸鳍和 臀鳍保持身
体平衡
产生前
保进持的动身 体平力 衡
腹鳍
臀鳍
尾鳍
2.鱼类能在水中呼吸
鳃盖
鳃丝
鳃耙
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密布
毛细血管)
鳃弓
鱼 的 呼 吸
含氧多的水

鳃 含氧少、含二
氧化碳多的水
鳃盖

鲫鱼体内有鳔: 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的比重,在鳍
的协调作用下, 使鱼能够在不同的水层停留。

小结
第四节 鱼
鱼能生活在水中的两大特点:
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鱼的主要特征
在水头中部运动 时有利于减
小阻力
躯干部
身体呈流线型或
梭形,通常左右
侧扁 尾 部
体表常有鳞 片覆盖,鳞 片表面常有
黏液
对于身体起 保护作用
保护身体的作用
鳞片
保持身体平衡
背鳍
感知作 转换方向
鳃盖 用
侧线

第四节 鱼类

第四节 鱼类

(4)某同学想进一步探究进入鱼体和流出鱼体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提示:①BTB是溴麝
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②BTB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请根据
提示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①选取两条大小相似、身体健康的小鱼,放在盛有BTB的水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②由于BTB遇二氧化碳后,会出现颜色的改变,请你预测在鱼的鳃盖后缘,流出的水的颜色可能是
某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鱼的胸鳍和尾鳍在游泳时的作用,提出了两种探究方案。
方案一:在第一个水槽中有健康状况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两条鲫鱼,取其中一条鱼用细线同时捆住胸
鳍和尾鳍,另一条不做处理,同时放入水中观察。
方案二:在第二个水槽中有健康状况和大小基本相同的三条鲫鱼,取其中鲫鱼A用细线捆住胸鳍,取
鲫鱼B用细线捆住尾鳍,鲫鱼C不做处理,同时放入水中观察。
3.下列不能减少鱼在水中游泳时的阻力的一项是( B ) A.身体呈流线型 B.呼吸器官是鳃 C.身体外没有突出物 D.体表有黏液 4.(2021无锡)下列与鲫鱼的水中生活无关的是( D ) A.身体呈流线型 B.身体上长有鳍 C.用鳃呼吸 D.身体部分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
5.小亮陪妈妈到菜市场买鱼时,向妈妈讲述了在学校所学的与鱼有关的知识。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 C) A.可通过鳃丝的颜色鲜红判断鱼是新鲜的 B.鳃丝颜色呈红色是因为里面有大量毛细血管 C.鱼从口吞水,水再从鳃盖出来 D.鱼体表有黏液,起保护和减少游泳时阻力的作用
提示: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里面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很多细细的鳃丝构成。在 水中,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当鱼离开水时,鳃丝会黏连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 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上空气干燥,鱼会因为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而窒息死亡。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鱼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鱼



• 思考: • 1、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
进入鳃和流出的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 成分有什么变化?
•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 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 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 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 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1、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D )
A、鲸鱼 B、章鱼 C、甲鱼 D、海马
2、能使动物生活在水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是(
A、能游泳
B、具有鳃
C)
C、能在水中运动和呼吸
D、要有各种鳍和强大的肌
3、鱼能在停留在不同的水层,这是通过什么作用调节的( D )
A、尾鳍的调节作用
B、鱼鳔的调节作用
C、水对鱼的浮力作用
思考
• 1、许多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名称中都有 “鱼”,如甲鱼、鳄鱼、娃娃鱼、鱿鱼、 章鱼和鲨鱼,它们都属于鱼类吗?
• 鲨鱼拥有鱼类的特征,是鱼类大家庭中 的一员,甲鱼、鳄鱼用肺呼吸,属于爬 行动物,娃娃鱼是大鲵的俗名,属于两 栖动物,章鱼和鱿鱼身体柔软,是软体 动物。
海洋里有一种生 物叫海马,它体形奇 特,有鳍,用鳃呼吸。 海马属于鱼吗?
类,,状 、,
比目鱼:栖息于海底,成鱼的眼睛移到身 体的同一侧,没有眼睛的那侧身体朝向海 底。
思 考
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
•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 关重要: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 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一、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体色特征
什这有比 观
么种什较 察
关 系 ?
体 色 与 水 生 环 境 有
6.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对鲫鱼生活的作用是( B )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形态和生活习性;2.掌握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3.培养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和爱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2.鱼类的分类特征;3.鱼类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活体鱼类的形态特征,认识其基本特征;2.比较法:以不同的鱼类为例,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来认识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3.实验法: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四、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与学生讨论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并激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

2.认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形态(15分钟):通过观察活体鱼类,让学生认识鱼类身体的特殊形态和特征,并了解鱼类的呼吸、运动和繁殖方式等。

3.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20分钟):通过比较不同种类的鱼类,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和生活环境。

以淡水鱼和海水鱼为例,让学生了解它们在不同的水域中的适应性。

4.实验:观察鱼类的呼吸方式(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鱼类的呼吸方式。

可以使用鱼缸、水槽和观察工具等,让学生观察鱼类是通过鳃、鳃盖和肺等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5.总结和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和生活环境,并帮助学生理解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学生对鱼类的学习和了解。

五、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鱼类的形态特征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把握来初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鱼类的学习和了解。

同时,通过学生对鱼类的提问与讨论,可以评价学生对鱼类生态系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资源:1.鱼类标本和图书;2.活体鱼类和相关实验仪器;3.鱼类的分类表格和相关资料。

七、教学延伸:1.实地考察:安排一次到水族馆或附近的湖泊、河流进行鱼类观察活动,进一步了解鱼类的分类和生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鱼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概述鱼类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渔业资源,认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运动与呼吸等,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中鱼的呼吸的实验,说明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呼吸方式。

三、教学设计思路
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从鱼适于水生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鱼的主要特征,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从而建构鱼的主要特征及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重要概念。

考虑到学生刘鱼比较熟悉,而且鱼的实物比较容易获得,因此,教学中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及实物,丰富课堂资源。

关于“鱼的外形与运动”的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观察提纲有目的地观察,在构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关于“鱼的呼吸方式”这个教学难点,采用观察与实验探究的方法,指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立鱼鳃的特点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鱼的骨骼标本;制作课件、视频(用BTB溶液验证流经鱼鳃后水的成分的变化)。

学生小组的实验材料:水槽1个、活鲫鱼2条,每人一把放大镜、一支毛笔。

演示实验材料:水槽、鲫鱼、颜色明显的蔬菜汁(如菠菜汁、胡萝卜汁或紫甘蓝汁等)、小烧杯、吸管。

2.学生准备
分组收集我国鱼类资源及本地区常见鱼类资源的资料,我国渔业资源现状的资料。

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

五、教学过程
①鲫鱼的身体分成哪几部分,
②卿鱼的外形响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学,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有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鱼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