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教案讲课讲稿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
(白居易)(白居易(公元772—公元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渭南)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一首风景诗(板书《暮江吟》。
)2、看到这个诗题,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吟”又是什么意思呢?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
吟,古代一种诗体。
3、白居易在傍晚的江边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暮江吟》。
二、读诗,了解诗意。
1、自由朗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字的读音,停顿。
2、检测读。
字正腔圆、停顿正确。
谁愿意把你的体会读出来?3、(再抽生读)读完整首诗,你看到了什么?结合学生所描绘的景象,边板书:残阳铺水中、江瑟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
边讲解诗句,指导朗读。
三、品诗,体会意境。
1、默读诗文,体会诗意。
(1)齐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通过抓关键词“铺”、“瑟瑟”等,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体会古诗的意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
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告诉人们:孩子是未来,是春天,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要与人分享,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快乐、健康和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课告诉我们:劳动能创造幸福,为他人带来好处,就是幸福。
《去年的树》让我们了解到了朋友之间的真情和承诺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需求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留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
但生活是复杂的,只会笑是永远不够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习作”以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写作、讲述、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童话带来的乐趣;“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也围绕“童话”这一专题安排内容,通过交流、积累、合作探究,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1.会认2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
3.以四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4.积累词语、句子,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5.能撰写童话,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童话。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通过谈话激趣、故事导入、配乐朗读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摘抄优美的词语,加大词汇储备量。
4.以所学的课文和读过的童话故事为研究材料,分组讨论、归纳,掌握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提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话魅力,体会真、善、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懂得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1.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三单元主备人:投放日期2020年9月17日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暮江吟》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白居易、王维、李白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暮江吟》。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
板书题目:《暮江吟》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描写了深秋的时候,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题目的意思是:吟咏暮色降临的江上景色。
暮,傍晚。
吟,吟咏,作诗。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
(注意生字、新词。
)(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展开,铺展。
这里是斜照的意思。
句意:夕阳的余辉斜照在江面上。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瑟瑟:这里指碧绿色,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颜色。
句意:江水有一半是绿色的,有一半是红色的。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可爱的意思。
九月初三:指农历九月初三,这时已进入深秋季节。
句意:九月初三,这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④露似珍珠月似弓(似:好像。
"月似弓",农历初三晚上,是月牙开始出现的日子。
月牙好像一张弯弯的弓。
寒露降临,附着在树叶和草丛上的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就像闪闪发光的珍珠。
句意:露水像珍珠一样晶莹,月牙弯弯像弓一样。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铺"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江水的平静,夕阳的美丽。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包含《观潮》、《走月亮》、《繁星》三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热爱。
同时,本单元的课文难度适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语文基础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鉴赏力。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作者情感方面仍有困难。
此外,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以关注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词语、句子的积累和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富有感染力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视频等。
2.课文朗读录音:邀请学生或教师朗读课文,制作成录音文件。
3.学习资料: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本单元课文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色、家庭亲情和友情。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
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三首3《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雪梅》借雪梅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会认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3.背诵古诗,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
4. 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准确地表达出来。
爬山虎的脚2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让9古诗三首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5.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群文阅读 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群文阅读教案一、主题说明主题是“中外童话”,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安排了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
同步教材也安排了八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这样的整体安排,使整组教材的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
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二、教学目的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三、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最棒的还是我自己》。
四、教学重点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童话)真棒!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走进童话,一起感受童话。
2.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走进童话。
(出示课件)这是一棵知识树,这是一棵童话之树。
相信通过孩子们的阅读和交流,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二)、主题回顾孩子们,从第三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三)、阅读概览1.在《同步阅读篇》中,也选编了八篇以童话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出示课件)。
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
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课文:《古诗两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和《秋天的雨》。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秋天”,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秋风秋雨等,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
同时,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古诗的阅读和理解,以及通过想象和描述来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认字、理解简单的词语和句子。
但是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感悟和想象,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3.想象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生词卡片:制作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生词。
3.课文阅读材料:准备课文阅读材料,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秋天的印象。
通过音乐《秋天的雨》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古诗两首》,让学生自读并画出生词。
教师讲解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纠正发音和表达不当之处。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大自然的语言》、《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的奇妙,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并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新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一些专业词汇和复杂句型的理解与运用。
2. 主题感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生态观。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自然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 实物展示:如植物样本、昆虫模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 课文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教材,方便课堂学习和讨论。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风光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单元主题。
2. 新课学习:逐篇讲解课文,结合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小组活动:分组讨论,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课文的精髓,同时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包括新词汇的书写和造句,以及简短的主题作文。
- 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习效果以及对教学难点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期望学生不仅能够在知识上有所收获,更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提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设计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快速找出五篇童话的主要人物,全班交流。
(3)读一读,说一说,五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4)读一读,想一想,从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用——画出来。
4.小结:结合表格,学生讨论,你从表中发现了童话的哪些秘密?如果让你来讲一个童话,你要注意些什么?
5.教师小结:要想讲好童话,首先要确定两个以上主要人物,然后再思考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通过这件事,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2.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结合目录,说一说你们都看过格林童话中的哪些故事呢?
二、汇报: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以“格林童话”为主题来上一节读书汇报课。(板书课题-----《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
2.刚才同学们都说读了很多故事,下面我就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读得怎么样?大家敢接受挑战么?(出示规则:男一组,女一组,先轮流答必答题,再各派一名代表抢答必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不扣分。)
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群文阅读教案
课题
“中外童话”第五模块 “群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课型
群文阅读
人文性
主题
1.从童话中认识到一些道理。
2.试着学说童话,让学生爱上童话
工具性
主题
阅读主题: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表达主题:试着学说童话,让学生爱上童话,续编童话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童话故事的结构和特点。
这些童话使我们明辨了善与恶,分清了是与非,让我们知道做人就要做一个好人,相信同学们将来也能做好人,做一个大好人,是不是
三指导:
1.同学们看黑板:如果读完一篇文章后能找出好词、好句、感受这三大要素,再从前面加上书名、作者和阅读时间,就是我们三年级同学将要学习写的一篇完整的读书笔记。同学们愿意自己完成一篇读书笔记么?(发短文稿)
三、学说童话:
1、思维启发:
2、童话酝酿:
3、新童话故事交流
板书
设计
童话乐课时
教学内容
阅读《格林童话》
第四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教学内容
《格林童话》读书汇报课
一 、导入:
1.同学们都愿意看动画片么?老师这里有一部动画片片段,大家来一起看看呗!(电脑出示:白雪公主)你们知道这部片子的名字么?它出自哪一部书? 对,人们根据《格林童话》改编出了很多很多好看的动画片,你们喜欢格林童话么?把你们手中的的格林童话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展示!
5.这些人物的最终结果怎么样呢?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感受: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师小结:《格林童话》反映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其实他还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同学们读了那么多童话小故事,相信你们一定从中悟出了很多,谁愿意把你所知道的故事内容及感受简单地跟大家说一说呢?
2.大家可以认真的读一读,再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看谁找的好?(学生找后汇报,师用实物投影划线,订正)
3.把你读后的感受也来说一说吧!
4.同学们,你们人生中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将要诞生了,老师把它留作家庭作业,你们有信心完成它么?
四、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知道了什么?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最后让我们用一首诗歌来结束本节课吧!(生读诗)
二、阅读故事,初步认识童话的特点
1.阅读要求:(1)快速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也可以跳过。(2)边读文章边勾画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
2.学生快速浏览五个故事::《小狐狸买手套》、《灰姑娘》、《白雪公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木偶奇遇记》。
3.合作探究童话的特点,填写表格,从表格中发现秘密
(1)从课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教学反思
4.既然是“美丽”的白雪公主,那么故事中的哪句话表现了她的“美丽”呢 ?谁能找出来并给大家读一读?(板书:皮肤像雪一样白,头发像......嘴唇像......)像这样能够表现出白雪公主美丽特点的句子我们可以称之为 “好句”(板书------好句)。你还能找出其他表现王后“恶毒”、灰姑娘“可怜”和大灰狼“狡猾”的好句么?
2.从童话中认识到一些道理。
3.试着学说童话,让学生爱上童话。
1.了解童话故事的结构和特点。
2.学着编写童话。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教学内容
丛书文章:《小狐狸买手套》、《灰姑娘》、《白雪公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木偶奇遇记》。
一、谈话导入:
童话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多多阅读它。在童话王国的故事里,还能让我们学到不少道理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四个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