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题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乃至塑造个人的精神风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儒家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儒家始终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孔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论语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二、道家文化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施为,重视修身养性、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和解脱。
2. 老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其代表作。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德经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有81章。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等。
三、佛家文化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生死轮回,超脱尘世,追求涅槃。
2.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何特点?《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哪些本土文化元素?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以上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三讲 古代中国思想文化高考复习教案

第三章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纲要求:1.理解和掌握本专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如“无为而治”、四书五经、百家争鸣、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宋明理学、经世致用等。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史实。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5.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
◆课标要求: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专题学习进度:2课时◆考点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何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派涌现及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意为数量多,有儒、墨、道、法、阴阳、杂、纵横、兵家、等。
所谓“争鸣”指各家各派从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出发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宇宙和社会的看法。
(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3.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三)主要学派及其主张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意义儒家孔子仁、礼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君舟民水”法家韩非子发展观、集权观、法治观道家老子世界的本原是“道”,朴素的辩证法、“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齐物”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约难点解析:1.关于孔子(结合选修4)(1)仁、礼: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中国思想史复习简要

中国思想史复习简要一、名词解释(5个)1、巫史文化:殷商文化特色,体现祭祀与巫术为主,巫政合一;巫史作为中国第一批思想者,取得一系列的文化成果,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最终形成巫史文化。
2、礼乐文化:中华民族独特创造,是以“礼教”与“乐教”为主的教化体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征。
3、经学:是中国文化的骨干和价值本原,是关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传承、演变的学问,包括学术与信仰两个层面。
4、意义的信仰:是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求和体悟,这种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
5、经学政治:借助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圣人和经典的恒久权威性来维护王权政治架构的权威。
6、义疏之学:对经典著书进行全面的疏解、串讲。
7、自然:自然而然、本来如此的意思。
8、四心:恻隐、羞恶、是非、恭敬之心;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9、四德:仁、义、礼、智。
体现“尽心、知性、知天”10、素王:是指具有帝王之德但未居帝位的人。
11、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命于天,故凡是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
10、顺向诠释:在原文本基础上引申发挥,与原文本思想方向大体一致的文义引申诠释。
11、逆向诠释:在基本方向违背原作精神或基本上否定原作精神的自我表现式诠释。
12、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成为主流,汉传佛教的最主要象征之一。
13、内圣外王:指在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在外施行王道,实现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14、新儒学:宋、明心性之学,主张天仁合一,天心性合一,因地之心性说。
15、明体达用:儒家哲学范畴,主张经义和治事有机结合,直接领悟儒家经义。
16、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儒家重要经典。
17、《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8、《法言》:汉代杨雄对王莽从希望到失望的自我反省。
19、尊德性:尊重重视德行从而实现道德的境界;尊重人在“学习”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本能与天性。
20:人文生态:一个族群生产发展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是该族群信奉的经典及价值观和生存样法。
初中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专题
一.思想和宗教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政治主张
孔子
教育思想
1.思想
儒家 “百家 道家 争鸣” 墨家 法家 兵家
孟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专题
一.思想和宗教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佛教的传入
2.宗教
道教的兴起
专题
二.文字、史学和文学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商朝
甲骨文
1.文字
秦朝 小篆、隶书
北京紫禁城 明长城
专题
四.艺术
初 中 历 史
1.青铜艺术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复 专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习题
专题
四.艺术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秦始皇陵兵马俑
云冈石窟
2.雕塑艺术
石窟 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专题
四.艺术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王羲之《兰亭序》
3.书法
颜真卿
柳公权
专题
四.艺术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顾恺之
4.绘画
阎立本 吴道子 《清明上河图》
知识点拨
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事件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秦朝 西汉
秦始皇 汉武帝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清朝
明太祖
八股取士
康熙、雍正、乾隆 大兴文字狱
知识点拨
儒家思想的发展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秦始皇 汉武帝 明朝
一.中华文化的勃兴
初 中 历 史
复专 习题
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二轮习题

二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第一课时)1.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
”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
该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2.“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不需要外在神灵的膜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
”下列思想与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A.天与人不相B.修身齐家平天下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D.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魏晋名士”是一个“尚通脱”的惊世骇俗群体,他们独立特行而随情任性、无拘无束而逍遥自在、恣肆癫狂而独得其乐。
下列哪句话会得到他们的推崇()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为天子C.“道私者乱,道法者治”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背景包括()①井田制瓦解②“士”阶层崛起③天子开始授“土”、授“民”④私学出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战国时期思想家苟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
父者,家之隆也。
隆一而治,二而乱。
”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7.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步步高】(通史版)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专题总结讲义专题线索传统社会主流思想社会地位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冷落孟子主X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在回应佛道挑战的同时,儒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遭批判,传统儒学遭挑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而政府的传统政策是重农抑商;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另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的政策来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在思想领域开始出现对传统儒学的反思和批判,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在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清,是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中外关联1.诸子百家与智者学派思想的比较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某某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某某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某某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一、百家争鸣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初中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思想及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考链接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
解除这些困扰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五大
2、“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海边写下诗篇。”人们用歌曲形式永远记忆的是1992 年发生的哪一历史性的事件?( )
温故知新
(五)邓小平的南方讲话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和改革开放受到了姓“资”姓“社”问
题的困扰。 主要思想: 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判断姓“资” 姓“社” 的三条标准。 意义: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人物
称谓
主要成就
1、编成的《_____》系统介绍了
__________时 _____________。
思 魏源 期的思想家 2、他编写此书的目的是“______”
想
3、最早实践其主张的事件是______
家
1、影响最大的译著是《_____》
严复
___________ 2、书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
为《中外纪闻》)
在思想解放方面起到的作用: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 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中考链接
1、百日维新”犹如流星划过黑暗的天际,虽然短 暂却光芒耀眼。它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的影响体现 在( )
A.完成了社会制度的更迭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D. 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时期的启蒙思 “_______,_______”进步观点。
专题复习之中国古代文化

二)战国时期的代表
1、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2、儒家:
1)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民贵、君轻”)
2)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3、道家: 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3)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白 唐诗 杜甫
盛唐诗人,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 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 婉之情。他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 被誉为“诗圣”。
(《道德经》)
法家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认为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 《韩非子》 中央集权国家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宗教
1、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 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佛教的传入, 丰富了中国文化。
宋朝
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汴河沿岸的 繁华景象。
雕塑
1、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 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 2、南北朝时期: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唐朝甘肃敦煌莫高窟——世界艺术宝库。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 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 艺术: 1· 书法:____时期,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的_____是集书 法之大成者,代表作品《_________》是书法艺术的典范。
2· 绘画:东晋___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古画中 的珍品;北宋画家张择端的《_______》,描绘了北宋东京卞 和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 • • •
B· 甲骨文—隶书—楷书 C· 甲骨文——小篆——隶书 D· 甲骨文——金文——小篆 3·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 国际化,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一曲 明快的《中国话》,表达出人们对祖国的美好 祝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歌词中提到的“孔夫子”生活在什么时期? • 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3· 雕塑:秦汉时期雕塑代表作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石窟艺 术—随着____的传播而发展起来,其中著名的有___的云冈 石窟、洛阳的____、甘肃敦煌的______。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
洛阳龙门石窟
六· 思想成就:
1· 百家争鸣:
背景:_________时期,社会剧烈变化,许多 问题急需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 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孔子:“仁政”、“爱民” 孟子:反对滥捕乱伐, “不违 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 入洿 鱼鳖不可胜食也; 池,鱼 儒家: 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诸子百家: 时入山林”则反 映了注重保护 自然资源的可贵思想。
甲骨 文与 汉字 的对 照
3· 小篆:秦统一后作为标准字体。
4· 隶书:秦时出现。
5· 楷书和行书
王羲之的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6.
商朝
商周
秦朝 小篆 行书
魏晋
楷书 行书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二· 宗教:
• 1.佛教:起源于印度,___末年传入我国。位于洛阳的____ 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 2.道教: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 产生于____时期. • 三· 文学: • 1· 唐诗:___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 • 黄金时代,其中影响最大、成就 • 最高的诗人是李白、杜甫。李白被称为“___”;杜甫被称 为“___”。
法家:韩非子,“法治”。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兵家:孙子,《孙子兵法》。
• 2.孔子
政治思想:提出“________”的学说,主张 “仁者爱人”。希望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 民力,主张“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
兴办私学,主张“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专题复习导学
河南潢川第三中学 王瑞华
导学提纲:
• 一· 汉字的演变: • 1· 甲骨文:___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的文字,是今天汉字的来源。出土于河南 ___.(联系世纪历史人类最古老的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字母文字)。
2· 金文(铭文):商周时期青铜上的文字。
刻写在 龟甲上 的文字
教学要有针对性,主张“___________”
学以致用,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 合,主张“__________”。 学习思想: 学习知识要注意巩固 ,主张 “________”。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主张 “___________”。 评价:____时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 学说创始人。死后,弟子们把他及其弟子的 言论整理成《____》一书。
孔子。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
(2)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著作中?
《论语》
(3)根据以学知识,用一句话评价“孔夫子”。
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因此他是一位伟 大的思想家。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而且身体力行,因此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2· 宋词:宋代杰出的词人有___、____、辛弃疾等。
3· 明清小说:罗贯中的《_____》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 耐庵的《_____》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的《______》是一部长篇神话小说。_____的《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史学: 1· 《史记》:西汉时期_____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录时间从传说中的_____到_____时期的历史。 2.《资治通鉴》:北宋时期____主持编写,是我国第一部 编年体通史著作,记录的是从____到___1300多年的历史。
(4)请列举他的教育名言三句。
巩固练习:
• 1· 追求与建立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墨子思想 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C ) • 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B·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C· “兼爱”、“非攻” • D·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 2.2011年举办的“都市风采”京津渝声乐组合大赛中, 由松江区文化馆陆春彪作词、刘勇作曲的歌曲《方块 字》或本次大赛银奖,“篆隶楷行映日月,田字格里 唱摇篮曲”。唱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下列对“方块 字”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D ) • A.金文——甲骨文——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