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梅花意蕴

合集下载

古诗词中的梅花解读

古诗词中的梅花解读

古诗词中的梅花解读梅从南朝开始,或在万丈冰雪铺天盖地的时候昂首怒放,清香袅袅,冰清玉洁,或在诗人墨客的笔下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梅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们心中的美神。

一、梅花表离愁相思,怀才不遇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当年流放夜郎,路过武昌黄鹤楼,听见哀婉悠扬的笛声,感到非常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梅花本是寒冬开放,景象虽美,不免给人凛然生寒的感觉。

羁情借笛声吹来,梅花这一视觉形象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苍凉,又展现丁清新俊逸豪迈奔放的诗风,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诗中“幸不折来伤岁暮”化用了“折梅相赠”的典故,怕面对折梅乡愁缭乱感慨万千,居住的草堂前浣花溪畔的梅花逐渐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

诗人借“梅”抒情,抒发老去之悲、失意之愁、思乡忆友之情,伤时感怀,千愁万恨,交集一起,此头安能不白?还有李商隐的“匝路亭亭艳,非时依依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盈虚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诗人借亭亭玉立的梅树花香依依生长在荒郊路旁婉转表达自己怀才不遇。

二、梅花的美人意象梅花自古就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早在柳宗元《龙城录》里已记载了一个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就是梅花所化。

此后诗人就爱将梅花比“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

这是由于梅花本身具有美人姿态,有清冷淡雅的美。

使人不由得将其看作是“客来惊起晓妆匀”的女子,是忽然发现的惊心动魄的“空谷佳人”。

宋初诗人梅尧臣笔下的梅花是玲珑的小家碧玉:“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红梅》)。

在吴颐《次韵宪宣德红枨诗韵》里梅花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处子:“玉骨冰肌冷照人,匀红轻绛素罗巾……寄声闭户英夫子,体取居尘不杂尘”。

赏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赏析李清照词中花的意象

从文学角度来看,李清照运用花意象的技巧非常高超。她将花与自己的情感和 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花成为她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媒介。同时,李 清照在运用花意象时,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花的形象更加生动、 具体。例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句话中,李清照以花喻人,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寂寞中的坚强与执着。
三、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 体的原因
李清照选择花目作为意象载体并非偶然,而是与她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 相关。
1、少女时期的轻松氛围
李清照的少女时期在一个充满欢笑和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度过。这个轻松的氛围 对她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用荷花来描绘那段时光,表达了对纯真无 暇、充满活力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醉花阴,词牌名,曲调为《瑞鹧鸪》,上下片同。定格为:双调五十二字,前 后片各三仄韵。此词以一个女子的愁绪书写人生苦短的伤感。作者通过描述自 己前往丈夫所任县令之地后长时间寄居的处境和无法消遣的愁闷心情,表达了 作者对丈夫的思念和寂寞空虚的伤感。
上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室内外天气阴沉,更增加了阴郁的气 氛。“薄雾浓云”是天气阴霾的写照,“愁永昼”则是心绪的直接抒发。词中 所写“愁”字,是全词的词眼,下面的描写都是围绕愁字展开的。“瑞脑销金 兽”一句,交代了愁的原因:原来丈夫不在身边,她独自在室内百无聊赖,看 着香炉里瑞脑香的烟雾袅袅而起,心中充满了思念与忧愁。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李清照,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她的词作中,花意象的运用尤为引人注目。 本次演示将从唐宋文人审美和女性情感两个角度,深入探讨李清照词中的花意 象。
一、李清照词中“花”的特点

诗词中梅花的寓意

诗词中梅花的寓意

诗词中梅花的寓意梅花象征品行高洁的隐士,代表着一种高雅的气质,因为梅花的姿态浓而不艳、冷而不淡,有着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如果用梅花比喻一个人,就表明他的言谈、举止等显得高雅,高尚,不粗俗,是内在气质的一种外在表现。

梅花花瓣分别代表“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梅花象征着五种福气,人们用梅花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希望未来的生活福气满满。

梅花也象征着一种美,古人以梅花比喻美人的非常多,梅花欺霜傲雪正象征着美人的美丽和傲骨。

写梅花的诗句:1、《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梅花绝句》宋·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3、《卜算子·咏梅》现代·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忆梅》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6、《墨梅》宋·居简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7、《早梅》唐·齐已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8、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的意向的诗句

梅的意向的诗句

梅的意向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梅的意向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诗歌中梅的意象是什么诗歌中的梅二一一三意象及其意蕴梅:傲雪顽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寒冷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五二六一1样,受到了诗人的仰慕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1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四一0二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一六五三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洁雪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闻名词作《咏梅》:“专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方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属而意深。

2.带有梅的诗句意象象征意义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孤独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1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酷爱梅花,由于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合飘落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寒冷,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

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行。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1对梅花1放翁”(《梅花绝句》),盼望终身与梅花为伴。

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行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

“驿外”2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2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受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

从中不难发现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陆游早年因爱国谈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开除。

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1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决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

浅谈梅花意象的思乡寄情意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化符号。

以草木入诗而成为艺术的意象中,梅花内涵最丰富,而且文化影响也是最深的。

古代诗人们借助对梅花特点和形象的传神描绘,生动细致地展现了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感情,传达出自己的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梅花落》宋·鲍照),梅开之时的苦寒,反衬出寒士的清高、孤寂、独立不群、倔强忍耐的峻洁人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王安石),梅生之地的偏远,象征名士失意后,尽管冷落、潦倒,但仍独立自由、超凡脱俗、骨气高拔的精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梅花枝干的疏淡,正与隐士避世淡泊、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的人生追求相一致;“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梅花气息的馨香、清幽,展露的是文士甘于寂寞的雅致和脱俗,是对自己芳名远播的自信。

除了上述这些源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意象内涵外,古代诗人还常常借助梅花意象来相思寄情、思乡怀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故乡的眷恋,这种内涵似乎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探析、解读。

笔者认为,诗歌意象内涵的起源与形成,必定缘于对意象的物态描摹和生物习性(或物理特性)的分析,并与历史背景相适应,逐步融注了文化积累和义理引伸,最终达到内涵意义的成熟与稳定。

寄情相思、思乡怀远,应该是梅花意象最早的内涵,它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中的“风”部“召南”《摽有梅》一章,虽有对梅的描写,但很难说有什么艺术意象上的引申;“《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

整个汉朝,除了汉赋中有几篇写到梅花之外,几乎是梅诗的空格,到了魏晋时期,梅花才逐步进入诗人的视野。

真正让梅花走入诗歌并赋于它寄情思乡意蕴的,应当是南朝刘宋时期陆凯的《赠范晔诗》。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梅花被誉为“花之魁”,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和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

符合比德式思维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国人有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用梅的习惯,踏雪寻梅的故事源远流长。

民间还将梅花称为“五福花”,象征着幸福、快乐、顺利、长寿与和平。

梅花原产中国珠江和长江流域,栽培历史悠久,为小乔木科。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一、梅花与脱俗高洁的贞士情操。

诗人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鲍照《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

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

”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城南王氏庄寻梅》“涸池积槁叶,茆屋围疏篱。

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

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

雪点满绿苔,零落尚尔奇。

我来不须晴,微雨正相宜。

临风两愁绝,日暮倚筇枝。

”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

二、梅花与凌寒不屈的形象梅花在冰中育蕾,雪里开化,具有一种不畏严寒,独步春早的精神。

李渔《梅》: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

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犹瓜之最先者曰王瓜,于义理未尝不合,奈何别置品,使后来居上。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作者:陈龙艳来源:《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年第01期梅,岁暮冰雪而不枯,众芳摇落而独放,清香幽雅,风韵超脱,其幽贞之姿,凌寒之质,一向是我国诗人、画家所乐于歌咏、描绘的题材,在我国古代诗词当中,写梅花的作品不计其数。

早在魏晋时代,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梁简文帝萧纲就有《雪里觅梅花》诗:“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后来,梅花渐渐上升为独立的审美表现对象,它以其曲折多姿的形态,经霜耐寒的特性,受到古代文人的反复咏唱,赋予梅花各种美好的品质,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独特的审美意象。

一、独俏寒枝香飘雪绕梅之异于百花,唯在其傲干奇枝、迎霜斗雪的姿态。

唐人张谓有《早梅》诗:“一树寒枝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

而同是唐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不仅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而且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孤芳自赏的情怀。

王安石笔下的“凌寒独自开”(《梅花》),更是溢满赞美之意。

二、春信使者季节变迁就花时而言,梅花多开在百花之先,是报春使者,诗人常借梅花传达春的消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宋·李清照《渔家傲·梅花》),“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宋·欧阳修《蝶恋花》),宋人陈亮在他的《梅花》诗中更是盛赞梅占百花魁:“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里藏。

”梅花开在百花之先,不怕冰风摧折,不惧寒雪埋藏,傲雪凌霜,看到梅花,人们便有春已归来的感觉。

三、折枝寄赠离情惆怅梅花有折枝寄赠的美好意象,古人常以梅寄托对友人的挂怀与牵念,唐代柳宗元就有“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早梅》)的诗句。

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

梅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梅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梅在古诗词中的象征意义
梅在古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它通常具有以下几种象征
意义:
1. 高洁脱俗:梅花在寒冬中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高洁、
脱俗的品质。

古诗词中常用梅来赞美那些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人格
的人。

2. 坚韧不拔: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里依然能够开花,象征着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古诗词中常用梅来歌颂那些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人。

3. 孤独凄美:梅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没有其他花朵相伴,因此
也被视为孤独、凄美的象征。

古诗词中常用梅来表达离别、思乡、忧
伤等情感。

4. 友谊象征:梅花也可以作为友谊的象征,因为它在寒冬中开放,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古诗词中常用梅来表达朋友之间的真挚情感和相
互支持。

例如,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以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

梅在古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象征,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词中的梅花意蕴
【摘要】梅花以清秀雅洁、幽香浮动的不凡气宇,俏丽挺拔、凌霜傲雪的卓越英姿,深为人们所钟爱。

歌咏她的诗词佳作俯拾即是,玉成了她清高潇洒、生机活力、坚贞顽强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演绎了其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性,象征着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

梅花诗词成为中国文化绚丽的瑰宝,深植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沃土。

【关键词】诗词;梅花;意蕴
梅花,以清秀雅洁、幽香浮动的不凡气宇,俏丽挺拔、凌霜傲雪的卓越英姿,博得文人雅士的钟爱,“千红万紫,终让梅花为魁。

”梅花摘得“花魁”桂冠,成为咏物抒怀的理想对象。

流金岁月里,千姿百态的梅花,载不尽千古愫怨,惹不完百家争鸣,经久不衰地被传诵,凝结着沉淀厚重的情感寄托与无边遐思。

在歌咏她的诗词佳作中,诗人把百折不挠、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寓于其中,玉成了梅花清高潇洒、生机活力、坚贞顽强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一、梅花之清高潇洒
咏梅始于战国前,发展于唐五代,鼎盛于两宋。

人们赋予梅花超越世俗功利、追求自由高尚的品质,也借梅花清高潇洒的品行,表达自身清静淡泊、闲雅高远的心志。

被苏轼誉为“神清谷冷无尘俗”的林逋开创梅花高洁隐逸的新人格化主题,对后世影响颇巨。

如元朝咏梅诗人王冕的题画诗《墨
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描绘了砚池边用淡墨画成的梅花,不求人夸其颜色,看重的是满乾坤的清气,追求的是清高潇洒的风骨,境界深邃辽远,气魄恢弘壮阔。

这也是王冕心志的流露。

又如其《白梅》组诗中一首:“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将白梅置于冰雪中玉立斗雪绽放,凸显了其傲然清高的风骨与气度,有异于凡尘中桃李等花的俗艳。

最后两句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化用而来,白梅在雪夜清香幽发,香满乾坤,化为万里春色,虽然香满天下却持守谦逊的风气,恰合诗人正气长存的抱负。

王冕在《墨梅》与《白梅》中,借喻梅花高洁端庄、清香漫动、潇洒飘逸的品性,寄寓了清高奔放的志向,展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洒脱的胸怀。

寓志于物,梅花的清高潇洒,其实是文人自身品性的投放,以我之志,寓之于物,文人雅士把清高潇洒之品性赋予梅花,正演绎、彰显着自身的才德品质,意向抱负。

二、梅花之生机活力
梅花傲迎寒冬雪,凭借是其生机活力。

“一夜霜清不成梦,起来春意满人间”、“一气独先天下春,两三花占十分清。

冰霜不隔阳和力,半点机缄如化生。

”梅花寒冬傲雪,独先暖春,充满生机活力,非一般春色之咏能比。

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
风媚春日”颂扬梅树敢于迎风霜寒露独自盛开,结出累累果实,又“摇荡春风媚春日”的旺盛繁茂的生命力,表明自己不随俗流的坚韧意志。

卢梅坡的《雪梅二首》其一,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残冬未尽,春寒料峭,唯美的梅花绽放、雪花起舞恭迎新春,这引起诗人的兴趣,让梅雪发生“磨擦”来争春,再费心仔细推敲进行评比,却难判高下。

以其“色、香、逊、输”的嬉戏对抗中渗透出寒风肃瑟的冬日蕴藏着勃勃生机,积蓄了天地精华的梅花蓬苒跃出,抒发拥抱春天的喜悦情怀。

梅花具有春芳独先,传递春意春色新景,管领春风,化生万物的天意生机与活力;绽放时阳和开新勃发的阔大气象,生动活泼湝畅的坦荡气度。

富有理学思想的诗人们将着眼点放在梅的“天地初心”即气机上,认为梅花天理独赋地承载着道贯古今,德配天地人合一的情结,象征着崇高博大的德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时运。

三、梅花之坚贞顽强
在浩如烟海的梅诗词中,宋文人独树一帜,塑造了梅花完美无缺的全德形象,使她成为理想人格的最佳载体,热情讴歌坚贞顽强、敢为天下先的品格。

如“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等被烙刻意志情操、忠贞傲骨的人格印迹的诗句,为梅花审美文化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酷爱梅花,把真情实感及处世态度揉进
梅花意象中,以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贯穿始终,真挚而贴切。

颂梅香佳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写梅花的寂寞高洁与孤芳自赏,无心争得春艳名利,任由百花羡慕嫉妒恨,即使飘落遭受践踏,纵然粉身碎骨化为尘泥,依旧清香如往昔,无法泯灭其清高。

末句振起全篇,体现梅格,更突出梅魂。

以人格论梅格,以人格之高喻梅格之高。

人亦梅魂,梅亦人魂,梅花焕发出坚贞不屈、死而后已的精神之美,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豪情气魄展露“生亦高洁,死亦留芳”的道德追求,体现了勇于斗争、百折不挠的贞节意志。

句句写梅,笔笔自状,充满了抑郁感伤的悲愤之情,激越不平之气,刚毅果决之心,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操守和傲骨。

明朝诗人高启以诗文透逸俊明,兼备众体而闻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述:“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

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

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1]其诗作《梅花九首》其一“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以瑶台仙姿赞其超凡脱俗,以高士美人歌其孤傲高洁,以疏影残香怜其澹泊自爱,刻画梅花傲骨玉姿及高洁坚贞之精气神。

九首梅花诗独摄其魂,首首不见“梅”字,都有孤独高傲而无凄凉抑郁,怜梅惜梅却
不神伤心碎的特点。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阅高启诗《梅花九首》,得启发并鉴之;读陆游词《卜算子·咏梅》,反其意而用之”创作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咏梅词,满怀豪情地赋予了梅花崭新的风姿和战斗的风貌,焕发新的景观气象,使其有驾凌云之气势、旷阔达之气魄,形象愈加丰满高大,礼赞梅花是战士、英雄、革命家、胜利者,象征着积极进取、永不屈服的中华民族精神,激励着人们沿着前辈的足迹,以“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的情怀,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爱国主义战歌,唱响“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

”这可歌可泣的时代颂歌。

梅花这一亘古不变的物象所生发出来的千万种多变的意蕴,各领风骚,相得益彰,成为中国文化绚丽的瑰宝。

梅花先木而春含苞吐芳,清逸宜人傲然挺立;独领春芳,生机盎然;傲霜历雪,坚贞勇敢,百折不挠。

其“清、生、贞”三种核心品质,深植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沃土,凝成一个解不开也不愿解的尚梅情结,世代传诵,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九1472页)[m].中华书局,1983.
[2]冰迪.弘扬梅花精神的一部好书——读《中国咏梅诗词集萃》[j].东岳论丛,2002(1).
[3]黄群.中国古代诗词中梅花的意蕴[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程杰.宋代咏梅文学的盛况及其原因与意义[j].阴山学刊,200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