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知识讲解
古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解读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元素,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并寄予了丰富的意象。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
首先,梅花常常被用来表达坚贞的爱情。
梅花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纯洁和忠贞的象征,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之一。
在古诗词中,梅花常常与爱情和离别相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和思念之情。
其次,梅花还被用来表达忍耐和坚强的意志。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独自承受严寒,给人以顽强不屈的感觉。
这种坚韧的生命力使梅花成为坚忍不拔的象征,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坚持。
此外,梅花还被用来表达清雅和高洁的品质。
梅花在花期中没有任何香气,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同时,梅花的花瓣洁白纯粹,宛如素女,被赋予了高洁和纯净的象征。
在古诗词中,梅花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品质和境界,以表达其优雅高尚之情。
总体而言,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丰富多样,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忍耐和坚强的意志,以及清雅高洁的品质。
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
人们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好
生活和纯粹境界的向往。
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相关古诗词名句

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相关古诗词名句
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花卉之一,它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相关古诗词名句:
1. 豁达不羁
梅花在冬季开放,风雪不凋,因此被认为象征坚强、豁达、不屈不挠。
古诗名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陆游《示儿》
-“瘦梅如杏眼,偏趁酒旗风。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山后人》
2. 哲理深邃
梅花的含苞待放时期,给人以“卧薪尝胆”的感觉,给人启迪,使人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古诗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深情厚爱
梅花的清香和高洁,让人感受到深情和爱。
古诗名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王安石《泊船瓜洲》
-“虽无聊赖客,谁不爱红梅?”——周邦彦《题西林壁》
总之,梅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
它一直被视为“冬天里的一抹绿”、“丑陋中的美丽”等等,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相关诗句

梅花的象征意义有坚强、忠贞、高雅,它还寓意着晚辈对长辈的祝福,希望长辈健康长寿。
梅花的花语是坚强、忠诚、高雅,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寓意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以下是关于梅花的诗句: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唐·罗邺《梅花》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近现代·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宋·陆游《卜算子·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梅》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唐·韩偓《梅花》。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学和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纯洁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以下是梅花在诗词中的一些寓意:
1.高洁纯净:
梅花常常在冰雪中盛开,被认为是冰雪中的“幽香”,因此象征高洁、纯净的品质。
在诗歌中,梅花常常被描绘为清雅、素洁的花朵,反映了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2.坚韧不拔: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坚韧地开放,顽强生存,因此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梅花的坚贞不屈形象,使其成为象征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象征。
3.君子之风:
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梅花常常与君子之风相联系。
梅花在寒冷的冬日中开放,不为寒冷所惧,被认为是君子应有的坚贞和高尚品德的象征。
4.孤芳自赏:
梅花一般开放在寂静的冬季,与其他花朵不同。
这使得梅花成为一种孤芳自赏的象征,表达了一种独立、自足、自信的精神。
5.岁寒三友:
梅花、竹子、松树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都在寒冷的冬天中生长,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梅花在这个组合中代表了纯洁和高洁的品德。
总的来说,梅花在中国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意象,通常与高尚的品德、坚贞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在逆
境中坚韧不拔的品质相联系。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梅花意象解释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梅花正在华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解之阳早格格创做周敦颐道:“予谓菊,花之隐劳者也,牡丹,花之繁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培动物皆被人格化,成为某种性格的象征.那种文化特性由去已暂.本去闭于华夏文化中给予动物人格特性的保守,初于伸本的楚辞.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不妨综合为香草好人,正是由于楚辞正在华夏诗歌史上的要害职位,使后世诗人自愿没有自愿天继启并收扬了动物人格化的保守.于是便有了梅花下净,绿竹没有仄,等等深进人心的动物意象.本文分离那种诗歌创做保守,沉面分解梅花正在华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梅花,指梅树的花,热冬先叶启搁,花瓣五片,有粉黑﹑黑﹑黑等颜色.是有名的瞅赏动物.享有“花之魁”之毁,具备形神兼顾,色香俱好,独收天下秋的风姿.古往今去,梅花诗词汇没有堪枚数.据没有真足统计,从先秦到浑终,有闭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汇做品,有闭梅的达3500多尾,仅次于竹的4100多尾,而下于菊(3400尾)战兰(3000尾).我国最早的梅花诗约莫是《诗经》,《召北》中有尾《摽有梅》,“摽有梅,本去七兮”,《终北》中也有“终北何有?有条有梅”.但是彼时的诗歌创做中虽有比兴,却还已达到人格化的下度,梅花的表示意思较为简单.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启初出现.陆凯赋诗云:“合梅遇驿使,寄取陇头人;江北无所有,聊赠一枝秋.”那是他正在早秋梅启之时,自荆州戴下梅花,托邮驿赠收近正在少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北北往时,梅花诗文渐衰,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疑《梅花》及萧目《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心.唐诗中的梅花意象徐徐走出自然限制.梅花的直合多姿、傲雪斗热、暗香素净,激励了诗人更多的激情取灵感,由感官背心灵启拓,梅花启初被给予性格操守的内涵.接下去的宋往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下峰,欧阳建、苏轼、王安石、李浑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住了稠密咏梅绝唱.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果“降梅诗案”坐兴十年、留梅诗130余尾的刘克庄,另有堪称“咏梅博业户”的弛讲洽,一死写梅诗300多尾.纵瞅那些古诗词汇中梅花所代表的意象,没有易创造,同有以下几面:(一)脱雅下净的局面:北往鲍照的《梅花降》:“庭中有杂树,偏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做花,露中能做真.摇降秋风媚秋日,念我整降逐热风,徒有霜华无霜量’.”那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下尚的旷达贤士.宋代女词汇人李浑照《谦庭芳》的结句:“易行处,良宵浓月,疏影尚风流.”赞好了一种鼓经灾易合磨之后,仍下慢自傲,岁人存正在留自疑心的下尚的粗神性格.元代贯云石的《单调.浑江引咏梅(其一)》:“北枝夜去先破蕊,揭收秋消息.偏偏宜雪月接,没有惹蜂蝶戏.偶我节暗香去梦里.”他笔下的梅花没有招蜂惹蝶,下慢杂净.(二)凌热没有仄的局面: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睹梅花》:“匝路亭亭素,非时袅袅香.素娥惟取月,青女没有饶霜.赠近真盈脚,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没有待做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去摧合梅花,但是过早启搁的梅花依旧是亭亭玉坐,花容浑丽,脚睹其傲骨.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收香去,香去而热亦至;雪帮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可睹,雪取梅时常是没有身分启的,弛谓《早梅》诗云:“一树热梅黑玉条,迥临秋路傍溪桥.没有知近火花先收,疑是经冬雪已销.”许浑《早梅》亦云:“素素雪凝树.”热梅花收,似玉如雪,“遥知没有是雪,为有暗香去.”等皆表示出梅之傲骨没有惧热冷.(三)隐士局面: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二面秋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忧斜日冻蜂知.”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圆岳《梦觅梅》:“家经深躲隐者家,岸沙分路戴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诗一启初便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直径通阳者之家,那是诗人理念的死计.所谓“觅梅”,亦莫没有是觅隐劳.(四)梅花传情:北往陆凯《赠范晔》:“合花遇驿使,寄取陇头人.江北无所有,聊寄一枝秋.”合梅花寄赠朋友,正是借以表黑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付于朋友具备梅花一般性格的赞扬;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热留待使君去.”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收,凭君寄一枝.”合梅寄友后又徐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瞅到梅花便禁没有住念起近圆的伙伴.以上四面是笔者归纳的梅花正在华夏保守文化战诗歌创做中的主要意象,其余梅花正在比圆好人,传达祝祸等便当也有较多象征意思,正在此没有做赘述.纵瞅华夏古代诗歌,梅花动做诗人正在诗歌中自我感情拜托战抒收的要害载体,装载了中华文化中洪量的部分情感,以至于成为一种一致的人格探供.梅花已没有再只是是诗人的意象,更是中华民族战华夏群寡自强没有息,没有畏艰险的民族粗神的要害标记.。
梅花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梅花在古诗文中的寓意
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喜爱的意象之一,自古以来就在诗词歌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梅花的寓意丰富多样,既有坚韧不拔、傲骨铮铮的品质,也有高洁脱俗、清新自然的气息。
在古诗文中,梅花的寓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梅花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
梅花生长在严寒的冬季,不畏严寒,独自绽放,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正如古人所说:“雪压枝头低,香透冻云飞。
”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正是古人所推崇的,因此在古诗文中,梅花常常被用来比喻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坚持信念、勇往直前的人。
其次,梅花寓意着高洁脱俗的气质。
梅花的花朵清雅脱俗,花香幽远,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古人常以梅花来比喻那些品行高洁、超然物外的人。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梅傲雪独开时,更无花鸟共争春。
”这里的梅花就是高洁脱俗的象征。
再次,梅花代表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梅花常常被用来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
如宋代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写道:“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里的梅花就是忠贞爱情的象
征。
最后,梅花还寓意着吉祥如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与“福”字谐音,因此梅花也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写道:“梅开百花之先,故有‘梅开五福’之说。
”这里的梅花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
象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
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
前者代表是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林逋是北宋诗人,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喜欢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咏梅诗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成功地传写出梅花清幽香逸的独特风姿,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后者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
他称赞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俨然是梅的知音,梅的化身。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
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
提到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特点,不能不想起唐朝诗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平淡无奇,却耐人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奇特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虽属传说,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感染力。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颇有雄心抱负。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自己处
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
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境界,含蕴丰富。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
它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于严寒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
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李清照在《玉楼春•红梅》中以“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写出了梅花特有的高格:其香几多,虽难测定,其意无限,却易感知。
暗示梅花不以浮动于外的飘香来媚俗,来博得庸人的喝彩,而是以包藏于内的深意来警世,来觅取知己的赏识。
元代诗人王冕在《墨梅》中写到“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虽然外表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
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
它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
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
”(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苏轼)梅花的孤高绝俗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德风骨的自我写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此诗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是明代诗人王淇的一首诗。
这首诗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赞颂梅花一尘
不染的本性和甘于清贫的品质。
后二句就林和靖“梅妻鹤子”的传说发出议论,诗人用风趣的语言既点明了梅的纯贞,也说出了后人对梅花的偏爱。
几千年来,国人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