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诗词梅花

古诗词梅花梅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意象,以其凌寒独自开的品格,象征着高洁、坚韧和不屈。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梅花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了诗人情感和哲理的寄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诗中以墙角的梅花为引,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冬日中独自绽放的景象。
诗人通过梅花的清香,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用“疏影”和“暗香”形容梅花的形态和香气,展现了梅花在月光下静谧而幽雅的美态。
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梅花的自然美,也透露出诗人对梅花精神的赞赏。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其一》中,通过对比雪与梅花,表达了梅花不仅在颜色上不逊色于雪,更在香气上胜过雪。
这里的梅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诗中“暄妍”形容梅花在百花凋零后依然盛开,独自美丽。
诗人通过梅花的独立和坚韧,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命不屈的赞美。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宋代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以“争春”形容梅花与雪的较量,梅花不肯轻易屈服于寒冷,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不屈不挠精神的推崇。
在这些古诗词中,梅花的形象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无论是在寒冷的冬日,还是在文人的笔下,梅花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激发着人们的思考。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植物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植物典故导言:古代的诗词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与植物相关的典故,这些典故给作品增添了诗意和哲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古诗词中的植物典故。
1. 梅花: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常被用来表达坚韧不拔和傲然不屈的品质。
诗人陆游的《示儿》一诗中写道:“山市初破雪,江楼欲曙霞。
卷帘人不见,惟有早梅花。
”这里的梅花象征着坚强的生命力和永不气馁的精神。
2. 杨柳:杨柳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
它柔软的枝条和婀娜的身姿常常被用来描绘女性的柔美和温柔。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杨柳堤边愁杀人。
”这里的杨柳代表着女性的柔情和思念之情。
3. 菊花:菊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寓意着高洁和坚贞。
元代文学家陆游的《秋夕》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里的菊花象征着女子高洁自守的品质。
4. 桃花:桃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着春天和爱情。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桃花代表着春光明媚和生机盎然。
5. 荷花:荷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常被用来表达清雅和宁静。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一诗中写道:“泻露凝荷珠,幽姿冷照渠。
微风过千遍,香气入四隅。
”这里的荷花象征着优美和宁静。
结语:古诗词中的植物典故给作品增添了诗意和意蕴。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典故,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味古诗词的深层含义。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元素,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并寄予了丰富的意象。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
首先,梅花常常被用来表达坚贞的爱情。
梅花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纯洁和忠贞的象征,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之一。
在古诗词中,梅花常常与爱情和离别相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和思念之情。
其次,梅花还被用来表达忍耐和坚强的意志。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独自承受严寒,给人以顽强不屈的感觉。
这种坚韧的生命力使梅花成为坚忍不拔的象征,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坚持。
此外,梅花还被用来表达清雅和高洁的品质。
梅花在花期中没有任何香气,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同时,梅花的花瓣洁白纯粹,宛如素女,被赋予了高洁和纯净的象征。
在古诗词中,梅花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品质和境界,以表达其优雅高尚之情。
总体而言,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丰富多样,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忍耐和坚强的意志,以及清雅高洁的品质。
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
人们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好
生活和纯粹境界的向往。
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相关古诗词名句

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相关古诗词名句
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花卉之一,它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梅花的象征意义和相关古诗词名句:
1. 豁达不羁
梅花在冬季开放,风雪不凋,因此被认为象征坚强、豁达、不屈不挠。
古诗名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陆游《示儿》
-“瘦梅如杏眼,偏趁酒旗风。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山后人》
2. 哲理深邃
梅花的含苞待放时期,给人以“卧薪尝胆”的感觉,给人启迪,使人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古诗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深情厚爱
梅花的清香和高洁,让人感受到深情和爱。
古诗名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王安石《泊船瓜洲》
-“虽无聊赖客,谁不爱红梅?”——周邦彦《题西林壁》
总之,梅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
它一直被视为“冬天里的一抹绿”、“丑陋中的美丽”等等,是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世界而春,不但以清雅飘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扬,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喷鼻被喻为平易近族的精髓而为世人所敬佩.梅以它的高洁.倔强.谦逊的品德,给人以立志发奋的鼓励.从古到今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度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谊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谊.托出身之外,消失了虽以模仿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宋今后,借梅传友谊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前者代表是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幽喷鼻浮动月傍晚.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林逋是北宋诗人,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爱好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以“梅妻鹤子”的情感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咏梅诗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幽喷鼻浮动月傍晚”(《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成功地传写出梅花清幽喷鼻逸的独特风度,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后者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热闹开无主.已是傍晚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寥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喷鼻如故.”陆游平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扬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俨然是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至于辛弃疾“更无花立场,满是雪精力”(《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新闻,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梅花不畏酷暑,独步初春.它冒着凛凛的北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春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新闻,被誉为“春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平不挠的精力和倔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德和高洁气质的象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世界春.”提到梅花不畏酷暑,独步初春的特色,不克不及不想起唐朝诗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喷鼻出,禽窥素艳来.来岁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这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说话,含蕴的笔触,描述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度,并以此依靠本身的意志.“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平庸无奇,却耐人品味.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布景,描摹出独特气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合平常.据《唐佳人传》记录,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信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虽属传奇,仍可解释“一枝”两字是极为出色的一笔.此联描述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气象能给人以丰硕的美的感触感染.“昨夜”二字,又泄漏出诗人因忽然发明这秀丽气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确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怀,给读者以强烈沾染力.齐己早年曾热情于功名仕进,颇有大志幻想.然而科举掉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恰是这种心情的写照.本身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自命不凡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喷鼻”.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热闹开无主”的际遇,而是满怀愿望:来岁(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有鳌头.辞意充满着自负.这首诗说话清润平庸,毫无秾艳之气,砥砺之痕.诗人凸起了早梅不畏酷暑.傲然自力的共性,创造了一种高远境界,含蕴丰硕.梅花甘于热闹,娇媚脱俗.它不因没有彩蝶围绕纠缠而掉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跟随而兴奋,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忘我.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于酷暑之中,给人们的生涯带来欢快和美的享受,受到文人诗人的钟爱.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尘凡飞不到,砭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高傲自比;辛弃疾喟叹“更无花立场,满是雪精力”(《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夸;李清照在《玉楼春•红梅》中以“不知酝藉若干好多时,但见包藏无穷意”写出了梅花特有的高格:其喷鼻若干好多,虽难测定,其意无穷,却易感知.暗示梅花不以浮动于外的飘喷鼻来媚俗,来博得庸人的喝采,而是以包藏于内的深意来警世,来觅取亲信的赏识.元代诗人王冕在《墨梅》中写到“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色彩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现实上是赞美本身的立品之德,表达本身对人生的立场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崇高情操.开首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述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滴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固然外表其实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庄重.幽独超逸的内涵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惹人,讨大好人,求得人们的赞扬,只愿披发一股幽喷鼻,让它留在寰宇之间.这两句恰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日放牛,晚上到梵宇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并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肯凑趣显贵,于是绝意富贵荣华,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色彩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示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自命不凡的品德.梅花品德崇高,铁骨铮铮.它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平不挠,俯首怒放,独具风度.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倔强.坚毅刚烈和高洁气质的陶冶和鼓励.“穷冬万木产枯逝世,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梅花的孤高绝俗成为正人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德风骨的自我写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幽喷鼻来.”(王安石《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酷暑独自凋谢.为什么远看就知道雪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约传来阵阵的喷鼻气.此诗奇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雪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披发着幽喷鼻.诗人经由过程对梅花不畏酷暑的高洁品性的赞美,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幽喷鼻”点出梅胜于雪,解释倔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巨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庞杂和艰苦的局面下,积极改造,而得不到支撑,其孤单心态和艰苦处境,与梅花天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实天然,没有涓滴砥砺的陈迹.“不受尘埃半点浸,篱笆茅屋自情愿,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这是明代诗人王淇的一首诗.这首诗开首两句以拟人手段赞扬梅花一乾二净的赋性和甘于贫寒的品德.后二句就林和靖“梅妻鹤子”的传奇发出群情,诗人用幽默的说话既点清楚明了梅的纯贞,也说出了后人对梅花的偏心.几千年来,国人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目之多,足以令任何一莳花草都瞠乎其后.国人赏花,不但赏花的外表,更观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寄意和精力力气.。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学和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纯洁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以下是梅花在诗词中的一些寓意:
1.高洁纯净:
梅花常常在冰雪中盛开,被认为是冰雪中的“幽香”,因此象征高洁、纯净的品质。
在诗歌中,梅花常常被描绘为清雅、素洁的花朵,反映了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2.坚韧不拔: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坚韧地开放,顽强生存,因此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梅花的坚贞不屈形象,使其成为象征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象征。
3.君子之风:
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梅花常常与君子之风相联系。
梅花在寒冷的冬日中开放,不为寒冷所惧,被认为是君子应有的坚贞和高尚品德的象征。
4.孤芳自赏:
梅花一般开放在寂静的冬季,与其他花朵不同。
这使得梅花成为一种孤芳自赏的象征,表达了一种独立、自足、自信的精神。
5.岁寒三友:
梅花、竹子、松树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都在寒冷的冬天中生长,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梅花在这个组合中代表了纯洁和高洁的品德。
总的来说,梅花在中国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意象,通常与高尚的品德、坚贞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在逆
境中坚韧不拔的品质相联系。
有关“梅花”这一意象的古诗词

含有“梅花”这一意象的古诗词原诗1.《梅花》o宋·王安石o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o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雪梅·其一》o宋·卢梅坡o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o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梅花绝句·其一》o宋·陆游o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o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4.《上堂开示颂》o唐·黄蘗禅师o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o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5.《山园小梅·其一》o宋·林逋o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o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o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o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6.《早梅》o唐·张谓o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o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7.《早梅》o唐·齐己o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o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o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o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8.《墨梅》o元·王冕o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o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9.《白梅》o元·王冕o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o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0.《卜算子·咏梅》o近代·毛泽东o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o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o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o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

梅花意象的寓意_古代诗歌鉴赏介绍梅花意象解释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例1: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例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2)凌寒不屈的顽强例1: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例2: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例3: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例4:杨亿《少年游》的上片“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在雪里寻梅,从梅花处得到春的讯息。
诗人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把梅的傲雪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开放在雪中的梅花,不仅色白如雪,清峻高雅,还是春的使者,传递温情的驿使!(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鲁迅先生曾精辟地用梅花作比:“中国真同梅树一样,看它衰老腐朽到不成一个样子,一忽儿挺生一两条新梢,又回复到繁花密缀,绿叶葱茏的景象了。
”他还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高洁更是与众不同。
例1: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不仅以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古往今来咏梅的诗词歌赋,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吟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
南朝宋人陆凯在《赠范晔》诗中,以梅花作为传达友情的信物,别具一格:“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唐人的咏梅诗,除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之外,出现了虽以模拟物象为主,但却含有美的意蕴的佳作。
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标格之贞的吟咏日盛。
前者代表是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林逋是北宋诗人,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喜欢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以“梅妻鹤子”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
咏梅诗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成功地传写出梅花清幽香逸的独特风姿,是广为传诵的名句。
后者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
他称赞梅“花中气节最高坚”,俨然是梅的知音,梅的化身。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真正进入元人景元启所叹“梅花是我,我是梅花”的境界。
至于辛弃疾“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陈亮“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藏”的诗句,更是遗貌取神的感概之吟。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
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象征。
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
提到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特点,不能不想起唐朝诗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平淡无奇,却耐人咀嚼。
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奇特景象。
“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
”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
虽属传说,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
此联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
“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感染力。
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颇有雄心抱负。
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
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
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
性,创造了一种高远境界,含蕴丰富。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
它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于严寒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受到文人墨客的钟爱。
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李清照在《玉楼春•红梅》中以“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写出了梅花特有的高格:其香几多,虽难测定,其意无限,却易感知。
暗示梅花不以浮动于外的飘香来媚俗,来博得庸人的喝彩,而是以包藏于内的深意来警世,来觅取知己的赏识。
元代诗人王冕在《墨梅》中写到“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虽然外表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
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
它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
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穷冬万木产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
”(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苏轼)梅花的孤高绝俗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德风骨的自我写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此诗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
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
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
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是明代诗人王淇的一首诗。
这首诗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赞颂梅花一尘不染的本性和甘于清贫的品质。
后二句就林和靖“梅妻鹤子”的传说发出议论,诗人用风趣的语言既点明了梅的纯贞,也说出了后人对梅花的偏爱。
几千年来,国人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