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合集下载

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

关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

学校 、 教师、 学生 、 家 长 等 的 足 够 重 视 。不 同学 校 间 , 特
别 是 山 区 农 村 中 学 与 城 市 中 学 的 计 算 机 教 学 的 硬 实
力 与软 实力 可 谓 天壤 之 别 . 有 的 学 生 入 校 前 接 触 计 算 机 的机会 较 少 .而有 的 学生 则具 备 了一定 的基 础 . 这
才 ” 事过 半年 。 罗 森 塔 尔又 来 到 该
校 .发现 这 1 8名 学 生 的 确 超 过 一 般 学 生 , 进 步 很 大 。 再 后 来 . 这 1 8 人 全 都 在 不 同 的 岗 位 上 做 出 了 非
凡 的 成 绩
延 伸 到 课 外 .可 以 由 单 一 内 容 的活
2 O 1 3 4
高职 专论
关于高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整合与教学改革

湖北 武汉 4 3 4 0 0 0 1 f 武 汉 职 业技 术 学 院
摘要 : 基于笔者对 高等职业 院校《 计 算机应用基础 》 课 程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题 的 研 究和 思 考 , 依 据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特 点 与 变 化 发 展 规 律 , 提 出 且 实 施 了对 高职 院 校 《 计 算 机 应 用基 础 》 课 程 进 行 整 合 和
学 情 分 析 一 方 面 . 由 于 高 职 院 校 面 向 全 国 招
必造 成 一 部 分 学 生 “ 吃 不饱 ” . 而 另 一部 分 学 生 “ 吃 不
了” 。另 一 方 面 . 由 于 目前 学 生 在 高 职 阶 段 的 学 习 中 .
该 课 程 开设 的 时 间短 ( 一 个 学 期 共 计 5 6课 时 ) , 课 程 内容 多 . 学 生 学 到 的只 能是 较 为浅 显 的东 西 . 如 打 字 、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识。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更是受到全体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 , 本文结 合高职 院校 实际, 围绕计算机应 用基础在 实际教 学中所面 临的机遇 和 挑 战, 探索 高等 职 业学 校计 算机 教育 中 《 算机 应用 基础 》 的教 学改 革 。 计 2 当酋膏职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曩 《 算机 应 用基 础 》是高 职 院校 大学 生 的一 门必修 的公共 课 , 目的旨 计 其
3 当酋膏职院校 《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初探 《 算 机 应 用 基础 》课 程 存 在 的诸 多 问题 ,促 使 《 算 机 应 用基 础 》 计 计
的教 学务 必需要 改革 。 在 《 计算 机应 用基础 》课 程教 学改 革实 践中, 根据 其特 点和 形势 发展 应 需要, 不断探 索并 提出 改革思 路 正确把 握并 定位计算 机应 用基 础教学 的 目标 是计算 机课程 教学 改革首先 要解 决的 问题 。 计 算机 应用基 础》课程教 学 的 目 《 标和 要求应该 随着整个 高职教 学改革 的要求 同步发展, 还必 须结合 计算机技 术 发 展的瓶 特 点, 于计算 机基 本知识 和基 本能 力的培养 , 着力 培养学 生利用 计算 机 分析 问题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j 。 1 、部 分 高职 院校 和教 师要 改变 教 学理念 。教师 在教 学过 程 中, 树立 应 引 导者的角 色 。教 师要 引导学 生把主 要精力 放到 教会 学生掌 握获取 最先 进的 计算机 知识 上来, 点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解 决问题 的能力 , 重培养 学 生的 重 着 自行 学习计 算机 新技术 的能力 。 2 、实行 差异 化教 学 。根据 学 生客观 存在 计 算机 水平 的差 异, 在教 学 目 标的制 定、 学 内容的讲 解 、 教 实践教 学等方 面体现 差异 性, 以满 足不 同层次 学 生 学 习的需要 。使每 个学 生都 获得最 佳教 育, 到最好 的 发展 。 得 3 引入 最新 的计 算机 前 沿发 展 作 为教 学 内容 。 要根 据 教学 大 纲 的要 、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 4 合 理 设 置 考 核 体 系 是 基础 , 实 践是手段 , 应 用 是 目的 。 当 前 《 计 算 机应 用 基础 》 2 全 国信 息 技 术 应 用 培 训 教 育 工 程 ( 简称 I TAT 教 育 工 课 程 的教学存 在学 生仅 仅 停 留在 课 堂教 学 内容 能 听懂 , 上
运 用 的能力 , 课堂授 课效果 与动手 实践 能 力不 能统 一 , 没 有 过 在《 计算 机应用 基础 》 课 程 中融入 I T AT 办 公 自动 化 工 程
起 到激 发学生 用计 算 机解 决 现实 问题 能力 的作 用 , 课 堂 教 师认 证 内容 , 推行“ 课证 融合” , 将 课 程 教 学 与 职 业 认 证 与 相 学 不 能 有 效 对 接 职 业 岗位 技 能 需 求 , 课 堂 教学 效果 不 佳 , 教 结 合 , 学 生在完成课 程学 习后 , 可 直 接 参 加 职 业 证 书 认 证 考 学 效率 低下 。
1 高职 计 算机 应用 基础 》 课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 教学现 状
课 时理论与实 践分家 的缺陷 , 从 而使 学生 更直观 、 容 易 地 学
( 1 ) 课 堂 教 学 不 能 有 效 对 接 职 业 岗 位 技 能 需 求 。《 计 算 习授 课 教 师 的 教 学 内 容 。 同 时 使 得 教 师 教 学 能 更 加 系 列 规 范化 、 规 模化 , 真 正 服 务 于 高 职 院校 师 生 。 机 应用 基础 》 课 程 是 一 门理 论 与 实 践 紧 密 结 合 的 课 程 , 理 论 化 、
, 是 教 育 部 教 育 管 理 信 息 中心 于 2 0 0 0年 5月 2 6 日启 动 机 练 习能完成 , 但是 一旦学生 进入 企业 , 需 要 完 成 一 项 实 际 程 )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 :计算机 应用基础 ;教 学改革;高职教育
r图分类号 :F 2-3 } 1 24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16( 0 9 8( )一 10 0 0 9 9 6 20 )0 c 0 4— 1
高等职业教育的 目的是培养具 备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 的基小槿性操作时,冉把图像擒性 、表格 性操作的内容让学生 [己去学j体会 ,使学生征小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 ,并逐渐 i ] 质,直接茌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 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使之既要有专业知识 ,更要有实践技能。高职学生毕业后一般郜 养成求知探索的j惯。在平时也会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 , 。 任 第 一 从事具 体。 作 ,现 任 各行各 和计算 机的 联 系越 来越 紧 课堂 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 自己的练 ,所掌握的操作技 一 线 1 : 密 ,计算机的普及使每个人都必须会操作及简单计算卡 的维护。 r L 《 计算机应用基础》在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课 ,笔者现就 实际教学叶如何改革提 看法。 1
成老师在讲台上大讲 ,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效果非常差。采 成绩能更好的使学生高效完成任务, 这样课赏教学效率更高。
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有_同步的演示,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以 r
四 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可成两部分:笔试和实践能力考
前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_ ,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运用多媒体 核。笔试考核主要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 ;实践能力考核 : r 教室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的熟练程度,以实验作业作为考核 二、教学方式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学的关键 , 依据,戍绩为百分制,理论考试 占3 ̄,实验成绩考试 占7 ̄。 00 / 00 /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刨造的精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很高 的不 足 5 系统学 习过信 息基础课 、 %; 这种情况造 成学生 的 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如果仍然按照 目前所规定的教学 大纲对学生进行 日常教学 , 必定产生有 的学生“ 吃不饱 ”有 的学 , 生” 受不 了 ” 矛盾 现 象 。由于对 计算 机 知识 的掌握 程 度 不尽 相 的
生连 电脑什么样都没见过 。 并且 在今后一段时间 , 新生入学 的计 育者” 角色转到“ 引导者 ” 角色上来 , 引导学生入门。 其次 , 把主要 算机水平仍将 呈现 出较大的差异 。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 中 任务放到教会学生学习 的方法上 , 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 、 解决 问 发现 , 在人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 网络的初步应用 , 题的能力 和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上 ,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比如浏览网页和聊天 ,但基 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 转变为做学 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 中, 根据对象 的不同 , 专业和 的 目标 。 根据我们 的调查 , 我校新生中经常使用计算机并且水平 学历层次的不 同,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紧密结合 , 使学生通过
(i nn c ncl iesy F xn La ig o Teh i v rt aUn i u i
130 ) 00 2
Ab t c T i p p rb s d o e ta h n f o u e p l ain o r e ih r o ai n olg si ame t o s r t. h s a e a e n t c i go mp tra p i t s u s s n h g e c t a c l e i d a a h e c c o c i v ol e s t e p o e t ee tb ih n f o u e a e e c i gs s m, c a g a h n t o s i r v a h n f cie e s x l r h sa l me t mp t r s d ta h n y t s o c b e h n et c i g meh d , mp o e t c i g e e t n s , e e v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

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摘要:教育教学改革也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基于目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为了更好的培养时代与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实在必行,并从师资培养、教材改革、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01在我国,高职教育是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目标的。

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拥有在信息化社会中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求职者计算机的水平如何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用人依据之一。

但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与缺陷,必须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为更好的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为避免盲目跟进,调研是教学改革的必要前提,是改革的依据,必须了解其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可以通过学生进行摸底测试和填写调研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的基础情况,了解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期望和要求,以便对症下药。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课程师资力量薄弱,该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师资结构的分布存在着不合理性,从事该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导致教学内容无法深入。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理念偏离,一些高职院校将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量化教学质量的指标,使很多学校片面要求通过率,有些学校甚至将通过率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教师为了提高通过率教学中运用题海战术以提高通过率,不利于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学 生喜 欢 计 算 机课 程 , 由 于教 学 不 能满 足 他 们 的 个人 需 求 , 但 而无 法 吸 化 基 础( 级 的 理论 知 识 )这 个 模 块使 学 生 了解 计 算 机 文化 ; 算 机 技 初 , 计 引他 们 热 情持 久 地学 习。每 学 期 的第 一 堂课 总 是爆 满 . 随着 教 学 的逐 步 术基 础 ( 化 动手 能 力) 强 ,这 个 模块 以学 生 掌握 常 规 的计 算 机 操作 为 目 深入 , 课 的人 便 越 来越 少 了 。如 果本 学 期 有 等级 考 试 的 话 , 加 完 考 的 ; 算 机 应 用 基 础 ( 论 与 实践 结 合 )这 个 模 块要 求 学 生 能 较 深 人 的 到 参 计 理 , 试 的学 生 就几 乎 不来 上 课 了 。而那 些 要 等到 下 学期 才 考试 的学生 , 处 掌 握 计 算 机 理 论 与 操 作 知 识 。 教 学 内容 主 要 包 括 计 算 机 基 础 知 识 、 将 于课 程 结束 后 无 法获 得 老师 辅 导 的困 境 。 Wid w 基 本操 作 、fe no s Of e办公 自动 化 ( r 、xe、o eP it 汉 字 输 l WodE clP w ron 、 )
21 0 1年
第 1 期 1
高职院校《 计算机应用基础》 课程 教学改革思路的探讨
林 美 ( 东江 门艺华旅游职 业学 院 广 东 广
【 摘
江门
5 90 ) 2 0 0
要】 通过 了解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 发现和分析 了存在的问题 。提 出结合本课程特点, 重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 学方
式 和教 学 内容 , 充分 利 用 多媒 体教 室或 网络 化教 学平 台 , 用 先进 的教 学方 式 , 要 采 重视 强化 训 练学 生 的计 算机 操 作技 能及 其应 用 能 力 , 革 考试 方 改 式 和考 核 手段 , 学生 明 确 学 习计 算机 应 用基 础 的 目的 , 高教 学质 量 , 升 毕业 学 生 就业 的 竞争 力 。 让 提 提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癌嚣 藩
0 0
高 教 研 究

■●■
基础》


母 t

#卑


套t § 譬 } 薯 一肇
【 要 】 本 文主要针对不 同专业的教学对 象, 计 算机 摘 在《
应 用 基础 》 程教 学方 式 上 进 行 案例 情 景 教 学 的探 讨 课

办公软件的运用较为频繁 。所 以 , 者在 教学“ 笔 两步走” 的第二 步 ,也就 是计 算机应用基础方面花大量时间进 行 Ofc 办公 软 fe i
件的情景教学 。 例如 , 笔者在进 行基 本技巧 的讲解 之后 , 增加 了“ 如何通 过
在: 在计算机 文化基础教学 之后 , 并不直接 开始计 算机应 用基 础 的教学 , 而是进行计算机技 术基础方面 的教学 。考虑到计算 机本专 业的学生在其 后要开设大量 的本专 业课程 , 《 算机 而 计 应用基础》 是这 些后续课程 的前导 , 因此在 当前的第二步 ( 计算
Ofc 办公软件” “ le i f ,在学校学 的软件社会上都淘汰不用 , 现在 用 的软件 学校都 不教 ” ……从技术 平 台的层 面来看 , 学生的抱怨
不无道理 ,但是教学现状在 今后一 段时间 内不可能 有大的改
【 关键词 】 《 计算机应 用基础》 情景教学 教学方式


引言
为了适应信息 时代 的要求 , 促进高 职高专院 校《 算机应 计 用基 础》 教学跃上新 台阶 , 目前各高职高专院 校都将其 设为各 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因此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课程 的教学要求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 的最新科技成果 , 应通过对教 学内容 的研究实现教育与科研的有效结合 。同时 , 要调整学生 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 , 体现 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的新 形 势 , 一步提高学生对计 算机信息作 用的认识 , 进 培养 学生对 信息 的处理和利用能力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 , 应通过对计算 机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 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 计 算机应用基础 》 程的重要性 , 课 提升学生的学 习兴趣。 全 国普通高级 中学及城 市初 级中学均在 2 0 年开设信息 01 技术必修课程 , 课程 内容几 乎已经覆盖 了 目前大 学计算机 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摘要]: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表现出很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通过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行动导向教学法学习情境任务小组工作法自主学习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技术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应该能够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结合自身从事的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各高职院校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

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与演示,学生习惯通过记忆操作步骤来进行模仿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
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好。

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行动向教学法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

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哪些具体步骤呢?
1.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传统的教材大多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专业的联系不紧密。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应从改变课程的知识体系入手,依据专业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任务对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对
课程的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设计学习情境。

并且学习情境的设计还要针对不同专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具体
要求有所侧重。

学习情境以任务为载体,所设计的任务要尽量涵盖教学目标的所有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内容布局。

在每一学习情境结束后再安排一个综合训练项目,以达到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是主动性(实践性)知识,这样的知识会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解决问题时起到迁移作用。

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具体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取自于专业实际岗位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设计的任务要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3)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且要尽量包含相关的知识点;
(4)在教学安排上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教学咨询者和教学主持者”。

(5)设计的任务要有利于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2.采用小组工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学生搭配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

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每组成员的角色。

每组成员的角色有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成果汇报员。

并且小组成员的角色在每一次任务中进行轮换,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这种团队形式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等社会能力的提高。

3.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提前发放学材。

学材的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引导问题。

学生应根据教师要求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阅读学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是否按规定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将本组对学材中引导问题的答案填写在卡片上并在白板上张贴。

此时教师不做任何解答。

学生是否按学材要求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要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填写在测评表上。

然后教师布置任务,并对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支撑知识做讲解(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的越来越少,而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对各组组长及成员提出相关要求。

各工作小组按照小组角色分工,讨论如何完成任务,提出质量标准,制定实施计划。

在任务实施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方式。

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做学习的指导者和陪伴者,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学生有问题时给于必要的帮助。

教师还要督促各学习小组对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记录,并做好总结。

各小组在任务完成后由成果汇报员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

汇报内容主要是小组为了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

然后教师和其他小组根据其所展示的成果和汇报情况进行打分,并填写在测评表上,作为各小组完成任务状况的团体得分;最后由各小组组长对本组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出现
的问题以后怎样改进和避免提出看法,并对小组关于学材中引导问题的答案准确性作总结和更正。

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训练环节教师还会安排一个训练项目,在小组讨论后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教师进行评分,并将各项得分用成绩管理软件进行统计。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学生在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应建立在通过专业岗位工作任务选取学习情境的基础之上。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加强其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注意与不同专业内容的融合和衔接,强化它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从而满足各专业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深入研究,及时总结和反思。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陪伴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提供学习工具和方法;应根据学生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做出调节,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取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育理念变为现实,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