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的发生和综合防治

稻水象甲的发生和综合防治一、稻水象甲的生活习性稻水象甲成虫的习性复杂,除具有鞘翅目昆虫共有的假死性和趋光性等特性外,还与水有密切关系。
一是越冬成虫有集居习性。
主要越冬场所成虫密度为200头/m,而且越冬死亡率极低。
二是越冬成虫有集团迁飞习性。
5月下旬、6月上旬晴微风的黄昏,可见大量成虫向稻田方向迁飞。
三是成虫活动性。
9:00-11:00和16:00-19:00最为活跃,稻田成虫以爬行、游水为主,很少飞行。
四是趋光习性。
稻水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趋光性。
通常新生成虫较越冬后成虫趋光性强,成虫对晨昏时分的散射光具有明显趋性。
五是产卵习性。
稻水象甲营孤雌生殖,其成虫怀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时间多为中午,在无水条件下,一般不能产卵。
六是越冬成虫及幼虫取食习性。
越冬成虫向田间转移时,先在周边杂草上取食,也有时为害播种出土的玉米、高梁等作物,待本田或秧田出现后,即转移到稻田为害,多为早播田块为害取食较重,而晚插秧的田块则危害较轻。
二、稻水象甲发生的时期与危害稻水象甲属鞘翅目、象甲科。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
该害虫主要危害水稻,成虫啮食稻叶,幼虫取食稻根,轻则40%以上的根系被毁,一般减产20%左右,重则可毁灭80%以上根系,减产达50%左右,甚至造成绝收。
稻水象甲具有耐饥饿、抗逆性、繁殖能力强,寄主范围广和传播途径多的特点,成虫在稻草、水稻根茬、水田周围禾本科杂草、田埂土中进行越冬。
当春季土壤温度达到10℃左右时,越冬代成虫开始复苏活动,水稻插秧前先在早春禾本科杂草如芦苇、野燕麦、香蒲等寄主上为害,玉米出苗后一部分转移到玉米上为害,5月下旬,稻水象甲大量侵入水稻本田,成虫啃食叶片,9点前和下午4点后冷凉的气候下成虫就开始危害叶片,使叶片失绿,形成长条白斑,严重影响了叶绿素的形成和营养成分的运输,苗期长势差,生长缓慢。
6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幼虫期为30~45d,低龄幼虫蛀食稻根,大龄幼虫咬食稻根,危害严重地块,可造成倒伏、漂秧、根系腐烂、植株矮小,成熟期推迟、产量降低等后果。
水稻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102023.7病虫害防治期间,应尽可能优先选用物理防治手段和生物防治手段,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化学药物和试剂的使用,若无法避免对化学试剂的应用,也要尽可能选择毒害作用更小的化学药剂,并严格进行化学药剂喷洒量的管控。
在此期间,要确保小麦收获前一个月内不能采用任何化学药剂,避免作物中出现化学残留,对小麦作物产生的负面影响。
3.2 田间施肥管理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合理应用施肥手段,不仅能实现小麦长势提升,还能提高小麦整体抗倒伏能力,是实现绿色小麦产量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
虽然种植人员在小麦播种期间已经增加了基肥的使用,目的在于对土壤整体养分予以改善,但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对土壤的养分需求也会出现明显变化。
所以,在小麦中后期生长阶段,种植人员也应按照不同养分需求,及时调整施肥方案和工作计划。
在种植过程中,土壤条件差异,可选择不同的施肥措施,从而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改善。
因此,在种植期间也要积极进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的配合使用,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升。
在有机肥使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还应根据小麦生长需求,适当添加磷肥,确保小麦作物的抗病能力和抗旱能力得到稳定提升。
在对小麦进行种植期间,如果麦苗本身出现叶片发黄或生长缓慢问题,要及时进行越冬返青肥的施加,在此期间以尿素肥为主,并科学调整尿素肥用量,确保返青阶段的绿色小麦能获取充足的营养物质,实现长势整体的稳定性。
此外,绿色小麦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对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在此期间也可以适当添加生物微肥,确保小麦穗数和粒重的提升。
3.3 除草管理在小麦种植期间,大部分杂草的生命力更强,如果不积极进行处理,很可能会对小麦生长空间进行占用,甚至造成小麦生长过程中营养不良问题,不利于小麦生长和产量的提升。
当前,绿色小麦种植技术中主要采取轮作手段进行杂草控制。
为保证绿色技术全面推广,不建议在除草期间大量使用除草剂,但传统的人工除草存在明显弊端,不仅效率低下,且小麦植株的正常生长也会受到一定干扰。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

稻水象甲综合防控措施一、防控策略:以秧田防控为重点转向以本田防控为主,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
二、防控范围:稻水象甲发生区周边目力所及的稻田及周边杂草。
三、防控指标:灯测或目测发现单个成虫或幼虫立即开展防治。
四、防控措施1、物理防治推广应用杀虫灯诱杀成虫,每60亩安装1台。
2、生物防治(1)养鸭控虫。
在本田中,利用“稻鸭共育”种养模式,控制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
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投放15日龄鸭苗15-20只,以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田边需留有一个约20平方米左右搭棚空间,以便于添喂饲料之用,于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时,须把鸭群从稻田迁出饲养。
(2)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稻水象甲防控的重要措施,具有见效快、效率高的优点。
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最佳防控组织形式。
防治成虫的施药时间以上午9:00—10:00点或下午16:00—18:00点为最佳,使用药剂见附件。
(1)秧田防治秧田是越冬代成虫集中的场所。
狠抓秧田防治,可最大限度的减少秧苗传带成虫、卵和幼虫。
最佳防治时间为4月下旬-5月上旬。
(2)本田越冬代成虫防治本田越冬代成虫主要来自秧苗直接传带和从越冬场所直接侵入稻田。
因该阶段是越冬代成虫产卵始盛期,所以重点抓好此次防治,可大大减少下一代虫源。
防治时间是插秧后7-10天(5月上旬-5月下旬),用药种类和用药量同秧田。
(3)本田新一代幼虫防治幼虫为害是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
虽然经过秧田和越冬代前两次防治,虫源已经大大减少,一般地块幼虫较轻,但仍有少数田块虫量较高,因此要对重发生田块进行挑治。
(4)本田新一代成虫防治越冬代后的新一代成虫出现在6月上中旬,出现盛期在6月中旬,此时为新一代成虫防治时间。
响水镇农业服务中心2016年5月7日附件:稻水象甲防治药剂推荐一览表1、药剂名称用量处理方式稀释方法注意事项备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 7.5克/亩药液浸秧对水50公斤移栽前将秧捆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然后移栽。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发生 。2 0 0 1年 5月 我 市在 进 行 有 害生 物普 查 时 , 在大 关 镇部 分村 首次 发 现 , 当年发 生 面积 1hn ,0 0年 发生 面 0 r 21 积 已达 2 0 h 。近 年来 在 上 级 业 务 部 门指 导 下 开 展 了 0 0 m。
各项 调查工作 和 当地 的发生 规律研 究 , 现将有 关情 况 总结
稻根, 秧根被食断, 用手轻轻一拨秧苗浮起 , 使秧 苗枯黄 ,
根 里可剥 出大量 白色 的幼 虫 , 一般 以 田边 为 害 较 重 , 者 轻
1 、12 62 、 6行稻丛上的稻水象 甲成虫的数量 , 每行查 2 丛 , 0
了解 该虫 从 田边 向稻 田迁移 动 态 。历 年 5月早 稻 成虫 盛
稻 水象 甲 ( iOhprsoyohl uce) 一 种 重 Ls rot rz i sK sh1 是 s u p u 大的水 稻检疫性 害虫 , 活动性 大 , 飞性 强 , 其 迁 具有 对 恶劣 环境适应 能力强 、 寄主 范围广 、 息环境 复杂 、 栖 繁殖 力 强且 具 孤雌 生殖等 特点 , 旦 传人 便 能迅 速 定 居并 扩 散 , 易 一 不 防治 。
导致水稻减 产 2 % , 0 重者达 5% , 至绝产 。 0 甚
国内 18 9 8年首 次在河 北省 唐 山市 的唐 湾 县发 现稻 水
发 期 田间虫量如 表 2 。
表 2 桐 城 市 大 关镇 早 稻 成 虫 盛 发 期 历 年 田 问 虫量
象 甲, 随后 在 天津 、 山东 、 辽宁 、 吉林 、 浙江 、 福建 等 省相 继
上旬大量转株为 害, 6月 中旬后期陆续化 蛹。防治药剂 以阿维菌素、 有机磷 的复配剂 、 死蜱和 辛硫磷颗粒剂为主。 毒
稻水象甲无公害药剂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无公害药剂防治技术摘要介绍稻水象甲的危害症状,总结稻水象甲无公害防治技术,包括防治时期、无公害防治药剂和药剂防治注意事项,以指导广大农民进行无公害药剂防治。
关键词稻水象甲;无公害防治;防治药剂稻水象甲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对水稻生产危害极大,具有毁灭性。
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在稻水象甲发生地区一般发生年份减产20%,重发生年份减产高达50%,甚至绝产。
稻水象甲具有危害时间长、繁殖传播速度快、抗药性和抗逆性强等特点[1-2]。
近几年,由于稻水象甲对常规药剂抗药性逐渐增强,许多农民采用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增加用药量的方法来防治稻水象甲,结果施药人员容易中毒,也对水田造成严重的农药污染和农药残留,不仅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破坏,也对消费者造成健康损害。
目前,广大消费者迫切需要无公害农产品,广大农民也迫切需要稻水象甲高效无公害药剂防治技术。
1 稻水象甲危害症状稻水象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
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以幼虫危害为主。
成虫啃食水稻幼嫩叶片上表皮和叶肉,仅剩下表皮,于叶尖、叶缘及沿叶脉方向形成宽约0.9 mm的白色长条状斑痕。
啃食叶片时间一般是在9:00之前、16:00之后,其他时间主要是避开高温和长波强光,在稻株阴凉处隐匿不动或在水中活动。
叶片受害,影响光合作用。
成虫进行孤雌生殖,怀卵后几乎天天产卵,产卵于水下或近水层的稻株组织,产卵期1个月左右,每头成虫产卵量一般为50~200粒,初孵幼虫先取食叶肉或叶鞘,1~3 d后落入水中,蛀入根系危害,幼虫期30~40 d。
幼虫密集在根部危害,蛀食根部,造成根系孔洞和断根。
根系受害后变黑或腐烂,被害植株吸收水肥能力弱,生长缓慢,分蘖数明显减少,矮小易倒伏,抽穗期和成熟期显著推迟,空秕粒增加,最终导致严重减产[3]。
叶片危害较重的田块,幼虫蛀根危害较重。
一般药剂对幼虫直接防治效果不理想,以防治成虫为主。
2 稻水象甲无公害药剂防治技术稻水象甲防治策略是适期防治,狠治越冬代成虫,把成虫消灭在大量产卵之前,控制幼虫基数和幼虫危害。
福戈防治稻水象甲使用技术

福戈防治稻水象甲使用技术
福戈已取得登记用于防治稻水象甲,其有效成份是20%噻虫嗪+20%氯虫苯甲酰胺,2个成份均对稻水象甲有效,并具有良好的根吸收性能,可用于根部淋施和叶面喷雾。
1、水稻苗床淋施
使用普通洒水壶,用福戈每亩8-10克,兑水400升(每平方米0.6升药液),于秧苗揭膜后、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迁入高峰期施药,均匀洒水于厢面上,让水稻根系充分吸收药液,并传导至上部叶片,对稻水象甲成虫及幼虫均有效,且持效期长。
水育秧田淋施前应排干田水。
此方法可同时兼治稻蓟马。
2、叶面喷雾
稻水象甲成虫发生高峰期施药,每亩喷施福戈8-10克。
移栽前喷施送嫁药,可有效压低稻水象甲基数。
大田期根据成虫发生情况酌情喷施福戈,同时可兼治水稻螟虫。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稻水象甲是一种危害水稻茎秆、穗部和叶片的害虫,其取食会使水稻植株受损,导致稻谷产量降低。
因此,在稻田中防治稻水象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我们来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一、物理防治:
1.清除杂草:在稻田中,可以清除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藏身之处和营养来源,从而防止稻水象甲在杂草中生存繁殖。
2.挖淤土:如果稻田过淤,可以挖淤土,增加水深和流速,从而减少水稻植株中稻水象甲的滋生及繁殖机会。
3.机械捕捉:可以在田间进行机械捕捉,如用小型带网捕捉,减少稻水象甲的数量。
二、化学防治:
在化学防治中,主要是使用杀虫剂,例如氯氰菊酯、吡虫啉等,以达到控制稻水象甲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杀虫剂时,也要考虑农药的安全性问题,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方法,尽可能减少农药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在生物防治中,可以使用一些天敌及其卵、幼虫、成虫等进行控制稻水象甲,例如:寄生蜂、蜘蛛等。
通过增加天敌数量,控制稻水象甲数量。
综上所述,对于稻水象甲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防治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各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而在防治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水稻品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

浅析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稻水象甲是稻田中的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以水稻幼苗和根茎为食,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科学有效地防治稻水象甲对于稻田的管理和水稻的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方法进行浅析,以期对农田生产有所帮助。
一、生物防治1. 天敌调查稻水象甲的天敌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蚜茧蜂、蝇蜂、膜茧蜂和瓢虫等。
这些天敌对稻水象甲有天然天敌作用,可以帮助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在稻田中进行天敌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来判断稻田中稻水象甲的危害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2. 天敌增殖为了增加稻水象甲的天敌,在稻田和周围地区可以适当增加种植一些对稻水象甲有天敌作用的植物,比如一些花卉和杂草。
这些植物可以提供天敌的食物和栖息地,帮助天敌在稻田中增殖。
也可以人工引入一些天敌,进行天敌增殖,增加天敌在稻田中的数量,帮助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
3. 生物防治药剂在生物防治中,也可以使用一些生物防治药剂,比如一些对稻水象甲有天敌作用的微生物制剂。
这些微生物制剂可以喷洒在稻田中,通过天敌摄食感染稻水象甲,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二、物理防治1. 拔草深耕稻水象甲在簇苗期主要以水稻幼苗为食,在深水期主要以水稻根茎为食。
在簇苗期可以在稻田中拔掉一些杂草,减少稻水象甲的食物来源。
在深水期可以适当进行深耕,打断稻水象甲的活动和趋光性,减少它们对水稻的危害。
2. 排水灭虫稻水象甲是水稻田中的水栖害虫,它们对水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通过排水来控制稻水象甲的数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
在稻田中适当降低水位,可以减少稻水象甲的栖息地,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3. 覆盖稻田在幼苗期可以使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水稻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幼苗生长,还可以减少稻水象甲的危害。
因为稻水象甲是趋光性害虫,覆盖了塑料薄膜后可以减少害虫的活动和危害。
三、化学防治1. 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防治方法,可以选择对稻水象甲有特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水象甲综合防治技术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
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水稻害虫之一,是一种国际性的植物检疫害虫,在我国为二类检疫性害虫。
原发生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等国,1987年在朝鲜半岛迅速蔓延。
1988年首次在中国发现。
稻水象甲为害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作物,成虫食叶,幼虫食根,以幼虫为害为主。
成虫在细嫩水稻叶片上取食上表皮,留下下表皮,随着叶表面的生长留下一纵形条斑痕;幼虫在水稻根内和根上取食,1-3龄幼虫蛀食根部,4龄后爬出稻根直接咬食根系。
幼虫密集根部,根系被取食,刮风时植株倾倒,甚至被拔起浮在水面上,根系受害后还常变黑并腐烂,由于水稻根系造成损坏,使植株生长受阻,变得矮小,分蘖率降低,成穗株率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抽穗和成熟期显着推迟,最终导致严重减产,一般地块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70%。
各水稻生产区为有效地防治稻水象甲,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检疫检验
加强对水稻产品检疫,禁止从疫区调运稻谷、秧苗、稻草及其制品,凡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的,应彻底销毁。
加强对从疫区进来的车辆、货物及包装物、填充物检疫,对通往疫区外道路两侧及周围水田、草丛定期进行检疫调查,建立常年监测网点,进行疫情监测。
对划定疫区范围内进行封锁、防治,加强哨卡管理,严格执行调运检疫操作规程,防止随寄主植物及交通工具等传出疫区。
二、做好监测及预测预报
做好春季稻水象甲越冬代基数调查,5月下旬到6月初对越冬代成虫进行调查监测,及时发出预测预报,进行有效防治。
三、农业防治
1、合理施肥。
施肥多的稻田幼虫量大,呈直线增长,所以选好施肥时期,合理施肥,可降低虫口密度。
2、清除杂草。
春季越冬成虫未向稻田转移前及秋冬季节,清除和烧毁四周杂草,使其失去越冬场所,直接消灭害虫。
3、稻水象甲疫情临界区重点隔离,实施水改早,或改种其它非寄主作物,建立安全缓冲隔离带。
4、通过秋翻地、春翻等农事操作来消灭越冬代成虫。
四、物理防治
利用稻水象甲具有趋光性的特征,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也可设置诱杀田,夜间点灯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消灭。
五、生物防治
现已发现稻水象甲的寄主真菌有三种,白僵菌,绿僵菌及Hirsutella jonesii。
古巴和巴西应用于田间防治成虫,有良好效果。
六、化学防治
目前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有稻乐丰乳油、维稻乳油、象虫净、杀虫单、杀虫双以及菊酯类药剂。
1、成虫防治:就我市情况看,防治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旬盛发期进行;药剂可选用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680毫升,
兑水750公斤喷施;%维稻乳油每公顷750~900毫升,兑水450公斤喷施,或每公顷1800毫升拌土撒施。
还可用象虫净、杀虫单、杀虫双以及菊酯类药剂。
施药最佳时间是傍晚。
2、幼虫防治:我市防治幼虫在7月中、下旬幼虫盛发期进行,可用%维稻乳油每公顷1800~2250毫升拌土或拌肥撒施,用药后保持2~3厘米水层。
或用28%高渗稻乐丰乳油每公顷750毫升、20%克象乳油每公顷525毫升或%维稻乳油每公顷750-900毫升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