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向孩子学习》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篇1《向孩子学习》,一本看似平淡的小书,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
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孩子常常有我们想象不到的智慧,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能静下心来,放下架子,听孩子说话,是种境界。
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父亲是位成功人士,因此对孩子期望较高,但孩子却不满父亲的管教,经常早出晚归,我行我素,终于导致了父与子之间的战争。
在经过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儿子对父亲提出了一个意见——在我说话时您不要出声,我说完一句您重复一遍,在您说话时我也会这样,就这样父亲理解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同样体会到了父亲的苦心。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1有幸拜读了《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每个小故事其实它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不过我们没有去关注。
这里面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惊叹他们的另一面是那么得精彩,而这精彩的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一本看似平淡的小书,却以大量的事实,向我们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惊心动魄”的变化:人高马大的父母在小孩子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或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新闻记者被自己上小学的不起眼的孩子问得“一愣一愣”的……《向孩子学习》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看完这本书,我感慨颇多。
我们应当承认,在今天的社会中,两代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遇红灯时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乘电梯时是否爱堵在门口,还是在升旗仪式上是否唱国歌、吃完快餐后是否收餐盘,还是便后是否冲厕所、在网上是否说脏话,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用来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细节,都可以同时用来教育成年人自己。
假如以这些道德细节为标准,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当中开展一场行为规范竞赛,我们将十分尴尬地发现,获胜者未必一定就是成年人。
虽然成年人是教育者,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成年人教育孩子讲文明、讲道德的过程,同时也是成年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成年人向孩子学习文明和道德的过程。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6篇_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6篇_向孩子学习读后感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
《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
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本文是《向孩子学习》的读书心得,仅供参考。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篇一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
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
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
“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
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
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
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
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6篇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6篇《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ƪһ孙云晓老师的《向孩子学习》里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相信孩子、赏识孩子、解放孩子时时萦绕在脑际。
近段时间在用心听一首歌:黎明的《向孩子学习》。
是香港联合国儿童基金委员会主题曲?歌里唱道:学会不加装饰的制造句子,学会不必兜圈的表达意思,学会不修篇幅的蕴酿构思,学会简简单单将快乐透支,学会欢欢喜喜的积善布施。
在书中,在歌里,孩子就是天使,就是老师,就是纯洁无暇的玉。
掩卷细思,才猛然发现回首古今中外似乎很多大家都和孙云晓老师的想法一样。
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
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
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冰心、泰戈尔把一生的重要时光都献给孩子,孩子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无穷的诗意激情。
大家们如是,我们呢?我呢?作为一线上的教师,我一直都觉得孩子总是懵懂无知的、孩子总是调皮任性的,孩子总是要我们大人来调教、来指导、来教育的。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
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
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
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
?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
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
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
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精选3篇)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精选3篇)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向孩子学习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1孙云晓,男,1955年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少年儿童研究》杂志总编辑。
1999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1993年发表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全国,引发热烈持久的教育大讨论,推动了教育改革。
他的一系列教育观点影响重大,如“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等。
《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
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
”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
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
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
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
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向孩子学习读后感(一)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
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所编辑的《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
凡是读书,每每我都是怀着热切的愿望,来增强自己的教育素养,提升品位。
然而事实是:自己过高的期望加之操之过急的心情,导致的只有一个结果:读书的功利和一种浮躁的阅读方法!开列的书目一本又一本,制定的计划或多或少都变的有些功利,对”该怎么样读书”这个重中之重的问题,没有细细思量,常常是事倍功半。
也常常怀疑,是老师就应该首选教育经典吗?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无可厚非,对我常常是”首选”变成了”只选”,最后变的索然寡味,对读书毫无兴趣可言。
读孙晓云的《向孩子学习》渐渐明白读书就是一种”等价代换”,追求高尚就意味着唾弃低俗,向往经典就必须抵制平庸。
要想读懂就得像作者一样的去思考,跟他们有一样的关注,体会他们那颗美丽的心灵,真切的去感受他们的困惑、痛苦和焦虑。
只有人才能影响人,也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我将多一些从容,多一些关心,用平和感悟的心,用大师的作品,开始自己幸福的阅读生活,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
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
”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向孩子学习》一书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感谢阅读,更多有关内容请访问心得体会栏目。
《向孩子学习》读书心得体会(一)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
“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进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
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确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和教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
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范文

《向孩⼦学习》读后感范⽂ 《向孩⼦学习》是孙云晓主编书籍,云南少年⼉童出版社1998年12⽉出版发⾏。
以下是⼩编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家有帮助! 《向孩⼦学习》读后感1 《向孩⼦学习》⼀书由孙云晓主编,书中主要记载了他在对孩⼦的教育中的⼼得和感悟。
这⼏年的教育教学⼯作使我学到了很多,更重要的是使我意识到向孩⼦学习的重要性。
为了对我业务素质的提⾼,在⼯作之余我读了《向孩⼦学习》⼀书,感触颇多。
向孩⼦学习,学习那份单纯的快乐。
单纯的笑,如天籁之⾳。
向孩⼦学习,学习那份得失之间的坦然。
向孩⼦学习,寻找那份⼀笑泯恩仇之后的快乐。
向孩⼦学习,学习那份真。
当我们有⼀天真诚地坐在孩⼦⾯前,放弃虚伪的⾃尊,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时,你会发现孩⼦的确长⼤了,不再是你想像中的样⼦。
对有些问题的看法,孩⼦的认识丝毫不亚于成⼈。
这不仅会令你感到惊奇,甚⾄感到有些⾃愧不如。
我记得教育家陶⾏知先⽣曾说过,你要当好⼀个先⽣吗?那要先当好⼀个学⽣,只有当好了学⽣,才能当好先⽣。
在接受新事物⽅⾯,孩⼦的反应常常⽐成⼈迅速得多。
由于他们在思想上没有束缚和禁锢,因⽽对于新事物往往持⾃信和乐观态度。
接纳并吸收了新事物的年轻⼈,从不满⾜于现状,他们善于在实践中不断地再创造、再学习,从⽽使⼈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成年⼈怎能不向孩⼦学习? 从客观上讲,由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今天的孩⼦所⽣活的环境正发⽣着根本性的变化。
就我国⽽⾔,与我们当年封闭的⽣活环境相⽐,今天的孩⼦⾯对的是⼀个全新的世界:国家对外开放、社会⽇新⽉异、知识变化更新、信息⼤量流通、⽣活丰富多彩……从主观上讲,今天的孩⼦由于极少保守思想和陈旧观念,同时喜欢追求新事物,勇于开拓未知领域,具有较强的⾃我⽣存意识和判断能⼒。
显⽽易见,他们不可否认地成为了当今社会与时代脉搏合拍的重要群体。
这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充满着旺盛的⽣机,充满着新鲜的空⽓,令⼈振奋,令⼈惊奇。
记得⼩时候,我常听⼤⼈们说:“⼩孩⼦懂什么?⼤⼈的事⼉少插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孩子学习》读后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跟上潮流,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好地工作,在工作上做得更出色。
寒假我有幸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读后让我耳目一新,感触很多。
我现在身为教师,也是孩子的母亲,有时也为教育问题生感到困惑,为女儿的不听话而烦恼,读了这本书,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
这一本看似平淡的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
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故事很平凡,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这些故事却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
我们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就像那世上的树叶一样独一无二!他们个性十足,卓尔不群,思维活跃,举止大方,确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我们惊讶之时,家里的各种电器却在不知不觉地被孩子操纵自如;在我们茫然之际,时尚的色彩和风姿也早已于孩子间流行几度,孩子们悄然成长,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惊讶、茫然和感慨,而是更多的赞叹、羡慕和开怀!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得不自愧弗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的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和教
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
这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
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子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 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
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你,雪融化后就变成了春天,今年最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游戏你应该怎么玩等等。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
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
《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
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
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
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
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夫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
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
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杀它们。
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
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
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
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