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黄酮及分离纯化

合集下载

银杏叶中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银杏叶中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银杏叶中黄酮提取技术研究进展蒋迪尧1,2,吴肖肖1,2,梅秀明1,2(1.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江苏南京 210019;2.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分析与评价),江苏南京 210019)摘 要:黄酮是银杏中重要的一类功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银杏叶中,具有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管、降低血糖以及增加血流量等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保健食品等健康领域。

因此,研究并开发银杏叶中黄酮类功效成分的高效提取方法尤为重要。

本文梳理了当前银杏叶中黄酮成分常见的提取技术,并对各类方法进行了对比评估,旨在找到绿色高效、便捷可靠的前处理方法,为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技术改良和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黄酮;银杏叶;提取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Flavonoids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JIANG Diyao1,2, WU Xiaoxiao1,2, MEI Xiuming1,2(1.Nanjing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dvancedTechnology Application), Nanjing 210019, China;2.Key Laboratory of Biotoxin Analysis & Assessment for State Market Regulation, Nanjing 210019, China)Abstract: Flavonoids are an important class of functional components in Ginkgo biloba. They mainly exist in Ginkgo biloba leaves. They have the effects of anti-oxidatio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regulating blood vessels, reducing blood sugar and increasing blood flow. They are widely used in health food and other health fields.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techniques for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common techniques for extracting flavonoids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 compares and evaluates different methods, aiming to find green, efficient,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pretreatment methods, to provide ideas for improving and innovating extraction techniques of flavonoids from Ginkgo biloba leaves.Keywords: flavonoids; Ginkgo biloba leaves; extraction银杏叶中的化合物组成多样且复杂,目前已知其中主要的生物活性功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银杏萜类内酯类化合物。

银杏叶提取方法

银杏叶提取方法

银杏叶提取方法加入时间: 2007-3-1 9:35:35 浏览次数:301有机溶剂提取法这是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

由于银杏叶中含黄酮类化合物和内酯较少(分别为1.7%及0.6%左右),因此最终所得浸膏中此两类成分含量往往不高,所含杂质较多,离目前通行的“24+6”标准较远。

为得到能用于制药原料的GBE,则必须将此浸膏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液-液萃取法、沉淀法和吸附洗脱法。

比较了两种方法,结果表明,树脂吸附精制法优于溶剂萃取精制法。

树脂吸附纯化法近年来有较大的发展。

将银杏叶以65%乙醇回流提取,减压浓缩, ZTC 澄清剂沉降。

其黄酮苷和内酯含量分别达到26%和6%以上。

对吸附银杏叶中银杏总内酯的树脂法进行研究,用50%乙醇沸提银杏叶干粗粉,滤液上724吸附树脂柱,最后得淡黄色粉末状提取物,含黄酮苷和银杏总内酯分别为27.4%,10.6%。

该法操作简单,能耗低,投资少,安全可靠。

树脂吸附生产工艺应用于银杏叶,其主要特点是成本低、回收率高、有机溶剂残留少。

研究者对银杏内酯A,B,C,J与白果内酯的制备分离进行了研究。

作者使用质量分数为6.5% NaOAc浸泡的硅胶柱,以中压液相色谱分离GA,GB,GC,GJ和BB的方法,先精制再分离,仅含1种内酯的色谱部位经重结晶3~4次可得纯品单体。

超临界CO2提取法近年来,随着国际上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的迅速发展,用该技术提取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也越来越广泛。

与有机溶剂法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无溶剂残留,活性成分和热不稳定成分不易被分解破坏等优点,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以及调节改性剂的种类和用量,还可以实现选择性萃取和分离纯化,欧洲已有专利报道采用SFE技术除去银杏叶粗提物中的杂质。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探索和研究用该技术提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得黄绿色精提物,收率为4.1%,其中黄酮苷含量在35%以上。

专家以银杏叶有效成分分离为对象,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小试、中试装置和实验方法,所得的提取物中银杏黄酮含量为 28%,银杏内酯含量为7.2%,均高于国际现行公认的质量标准。

正交试验优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优选银杏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样品的制备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银杏叶提取250mg, 以20 mI 甲醇溶解,并定 容到 50 mI 容量瓶中,滤 过,备用。
精密吸取上述银杏叶提取 物样品5 mI,置25 mI 容 量瓶中,用甲醇并定容, 按标准曲线制备的方法测 定吸光度,计算含量
实施方法 ----正交试验设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根据初步试验结果,参考有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选 用正交试验表安排试验,以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溶剂 用量(料液比)、提取时间(h)和提取次数为影响提取 物总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每个因素取3 个水平,确立 因素水平表(见表l),取粉碎的银杏叶l00 g,以不同 浓度乙醇为溶剂,平行操作条件下,回流提取,合并提 取液,滤过,并测定计算总黄酮含量。
仪器与试药
• 仪器 UV -6010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惠普上海分
析仪器厂)。
• 试药 银杏叶由广州市医药公司提供,经鉴定本品为银
杏科植物银杏 Ginkgo biIoba L. 的干燥全草;芦丁对 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施方法 ——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在 120 C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 对照品 10. 0 mg ,加乙醇溶解,转入 50 mL 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 0. 2 mg/ mL),精密吸取该液 1. 0、2. 0、3. 0、4. 0、5. 0、 6. 0 mL ,分别置于 25 mL 容量瓶中,加水至 6 mL ,加 5%NaNO2 试液1. 0 mL,放置6 min,加10% Al( NO3)3 试液 1. 0 mL,放置 6 min,加 10%NaOH试液10 mL,加 水至刻度,摇匀,放置 15 min 以相应试剂作空白,于 500 nm 处测定吸光度。以浓度(C)与吸光度(A)进行 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为 A =0. 0043C +0. 0128 , r = 0. 9998,(n = 6)。可见,在 1~6ug/ mI 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_黄可婧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_黄可婧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研究黄可婧收稿日期:2014-10-08(天津市药品检验所,天津300070)摘要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以及酶提取法等。

本文就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中图分类号:R2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687(2015)02-0064-03银杏树为我国古老的树种,其种子、根、叶均可入药。

地球生命历经千亿年的变动,只有银杏依然保持其原有的面貌,因此具有“活化石”的美称。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味甘、苦、涩,性平,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等功效,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和高脂血症[1]。

黄酮类化合物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各个部位的一类化合物,其中植物的叶、茎、根、花、果、以及皮中广泛存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理及药理活性,不仅具有消炎、抗菌、抗突变、清热解毒、镇静、降压、利尿等作用,还具有抗氧化、抑制脂肪酶、防癌、抗癌等功效[2]。

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的不断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技术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以及酶提取法等[3]。

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可以达到5.19%。

迄今已从银杏叶提取物中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按照其分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三羟基黄酮醇及其苷类、双黄酮类和儿茶素类化合物[4]。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抗过敏、抗病毒、抗癌、抗衰老及降低胆固醇等作用,而且银杏叶提取物毒副作用很小,食用安全。

银杏叶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防治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1有机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是近年来国内外用于提取银杏叶中黄酮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银杏叶提取黄酮类物质工艺

银杏叶提取黄酮类物质工艺

银杏叶提取黄酮类物质工艺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物质是主要有效成分之一,银杏黄酮有强烈的清除细胞内自由基的作用,能降低细胞的氧化代谢,对脑和四肢动脉血流失调引起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有明显和独特的疗效。

银杏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含量占干叶的0.8%~3.5%,随品种、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而异。

传统的提取工艺比较成熟,工艺路线如下:
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抽滤—浓缩—沉降离心—色谱分离—浓缩—干燥—银杏叶提取物成品
改进后的提取工艺过程如下:
原料—预处理—浸提—过滤—膜过滤—色谱分离—膜浓缩—减压浓缩—干燥—银杏叶提取物成品
改进后的提取工艺过程描述:
原料:以采摘的银杏叶为原料。

预处理:将原料放入烘箱于60~65℃温度下烘干,然后用高速组织捣拌机粉碎。

浸提、过滤:以1:5(W/V)加入纯净水,煮沸4小时,经纱布过滤,滤渣再同法提取二次,三次浸提液直接经陶瓷膜过滤后合并。

膜过滤:在高温下用直接陶瓷膜系统逐遍过滤处理,并用纯净水采用水赶料法洗滤浓缩液,收集澄清透明滤液,弃去浓缩液。

色谱分离:按树脂体积的4倍量取离心液过聚酰胺柱,然后用蒸馏水过柱洗涤,至流出液清亮为止,再加入与树脂等体积的25%乙醇洗涤,流干后用80%乙醇洗脱,收集颜色较深部分,因洗脱液浓度较低,可进一步用卷式膜系统浓缩。

膜浓缩、减压浓缩、干燥:洗脱液先经膜浓缩,浓缩3-4倍后再进行减压浓缩,真空低温干燥,即得到淡黄色的银杏叶提取物成品。

采用膜分离技术和膜浓缩技术与传统分离浓缩技术相结合,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率和品质。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精品整理
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的天然产物,属于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与糖分子结合成苷元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本文重点就银杏黄酮的提取及纯化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筛选银杏黄酮的提取纯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超滤技术是一种利用具有微米级孔径的分离膜,在压力的作用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透过,大分子溶质被截留,使原液中大分子溶质与小分子溶质和溶剂分离,从而达到分离纯化目的的新型分离技术。

该技术具有操作方便、能耗低和产品品质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纯化中。

银杏黄酮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引起许多学者做其相关研究,尽管提取、纯化银杏叶中黄酮等药用成分的研究较多,且每种纯化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不足,因此后期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提取或纯化,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等目的。

银杏黄酮制备实验

银杏黄酮制备实验

实验四、银杏黄酮的提取与检测一、实验目的:1、了解黄酮类物质的分离提取和检测方法。

2、了解大孔吸附树脂的特性和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溶剂加到原料中进行提取的过程中,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细胞中,溶剂进入细胞后溶解可溶性物质,造成了细胞内外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植物细胞中,可溶性成分不断被提取出来,如此多次反复,直到细胞内外浓度相等,达到动态平衡为止。

2、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多孔立体结构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吸附剂,是在离子交换剂和其它吸附剂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树脂,为用于固体萃取而设计。

是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引力,通过它巨大的比表面进行物理吸附而工作的。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能力高,易解吸,内部微孔即多又大,表面积也大,具有较多的活性中心,使离子、分子扩散速率增大,交换速度加快,在使用上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而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进行再生重复使用,因此使生产成本大为降低,适于工业化生产。

3、银杏黄酮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使用较广泛的是络合—分光光度法,该法的基本原理是,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凡在C 3或C 5位上有羟基,都会与铝盐形成有颜色的配位化合物,见图:O O OAl 2+O OOAl2黄酮和铝盐的络合物芦丁因此,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单黄酮、双黄酮和黄酮苷都能与铝盐形成络合物,比色测定结果是总黄酮含量。

硝酸铝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生成螯和物,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显红橙色,在500波长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比尔定律,一般与芦丁标准系列比较定量.如果细说,硝酸铝显色法是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再加硝酸铝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耳酮而显色.它的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成分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邻二酚羟基的黄酮醇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三、仪器:电子天平(0.1mg )、紫外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摇床、电热恒温水浴锅、索氏提取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微波炉、超声波破碎仪、超声波清洗机、旋转蒸发器、循环水式真空泵、布式漏斗、真空抽率瓶、真空泵。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

银杏中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一、综述银杏树具有观赏、经济、食用、药用等价值,银杏叶含多种活性成分,包括黄酮、萜类、内酯、聚戍烯醇、生物碱、术酯体等,在药用方面,银杏叶提取物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酮苷类和萜类物质,有通过降低血液黏弹性改善微循环系统的功能,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较高,主要有黄酮及其苷、双黄酮、儿茶素这三类物质。

其中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大多数是由槲皮素、山萘醇及其苷组成。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类化合物,现在则泛指具有C6-C3-C6基本结构骨架的一大类天然化合物。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一些助色团,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又因为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来源广泛而且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具有对免疫系统作用、防癌抗癌作用、抗肿瘤作用、抗心血管疾病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消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活性。

二、实验依据1、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①分光光度法该法是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最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

;黄酮类化合物可与氯化铝、硝酸铝、氢氧化钾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并产生特征吸收光谱,通常采用硝酸铝比色法,黄酮类化合物与Al(NO3)3进行络合显色,测定其含量[33]。

②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有硅胶柱和氨基柱,C18在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过程中应用广泛,在检测器的选择中,紫外检测仍是最普遍的检测方法,此外还有电化学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2、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①有机溶剂提取法最常用的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溶剂为乙醇和甲醇,高浓度的醇(如90%~95%)有利于于提取苷元,浓度为60%的乙醇或甲醇水溶液适则有利于于提取苷类物质;乙酸乙酯和丙酮也常用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②水浸提法随着黄酮类提取物在市场上销售价格的降低,对于提取剂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其成本问题,显然水浸提法对于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就环保的角度出发,水浸提法更加环保、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杏叶提取黄酮及分离纯化
组员:李佳辉、黄埔、赵超武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并对银杏中的黄酮进行提取
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以及相关溶液的配置
3.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
⑴关于黄酮:银杏中最具药用价值的成分,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且抗衰老、调节内分泌,还具有抗炎、抗真菌的作用;
⑵实验需设置空白参比液,由文献资料可知芦丁标准液的最大波长大概为510nm;
⑶本实验采用硝酸铝(氯化铝)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因
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与铝盐发生络合显色反应。

其主要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发生螯合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橙红色,在510nm(左右)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朗伯—比尔定律(即A=kbc)一般与芦丁标准溶液比较定量。

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类化
合物,再加铝盐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尔酮而显色。

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

(如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就不发生该显色反应)
目前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提取法(HSCCC)微波提取法、超色波提取法、酶提取法、分子烙印技术。

因溶剂提取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廉价易得,故通常使用此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其工艺流程如下:
银杏叶—→粉碎—→NaOH-60%乙醇回流提取—→离心—→过滤—→滤液收集—→二次醇提—→合并两次滤液—→树脂吸附—→脱吸—→浓缩—→干燥—→提取物
由于银杏叶黄酮中的类黄酮主要为芦丁,故用芦丁为对照物绘制标准曲线,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
1.材料
酸银杏叶、芦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95%乙醇、磷酸氢二钠、磷二氢钠、D101大孔吸附树脂、盐酸
2.相关溶液的配制和树脂预处理
0.20mg/mL芦丁标准溶液(500mL)、5%NaNO2(500mL)、10%AI(NO3)3(500mL)、1mol/LNaOH 、0.4mol/LNaOH(500mL)、0.4mol /L HCl(500mL)、30%乙醇(500mL)30%乙醇
(1)D101树脂预处理(500g):商品树脂均残留惰性溶剂,故使用前根据应用需要,必须进行不同深度的预处理,在提取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20厘米的乙醇浸泡3—4小时,然后放净洗涤液,为一次提取过程。

用同样方法反复洗至出口洗涤液在试管中加3倍量水不显浑浊为止,后用清水充分淋洗至无明显乙醇气味,即可进行一般使用。

(2)芦丁标准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常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20m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30%乙醇约30mL,置水浴微热使之溶解,放冷,加3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得芦丁标准溶液(0.20mg/mL)
(3)、5% NaNO2的配制:准确称取5g NaNO2加入到95g蒸馏水中溶解。

(4)、10% AI(NO3)3的配制:准确称取10g AI(NO3)3加入到90g蒸馏水中溶解。

(5)、1mol/L NaOH的配制:称取5g NaOH 于一定量蒸馏水中溶解,再定容至100mL。

(6)、0.4mol/L NaOH 的配制:称取1.6gNaOH 于一定量蒸馏水中溶解,再定容至100mL。

(7)、0.4mol/L HCl的配制:取4ml的36.5%的HCl溶于100ml 蒸馏水中
3.仪器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干燥箱、旋转蒸发仪、离心机、回流装置、恒温水浴锅、中药粉碎机、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
1.原料准备:称取200g银杏叶洗净,于80℃下干燥,干燥后于中药粉碎机中粉碎,备用。

2.黄酮的提取(银杏叶每组10g)
(1)一次醇提:准确称取银杏叶粉末10g,放入索是氏提取器中,用浓度为60%乙醇溶液按1:8(g/ml)混合均匀,在80℃下回流1.5h,
(2)离心:在3500r/min下离心10min;
(3)过滤:真空抽率,滤液收集;
(4)二次醇提:滤渣用浓度为60%乙醇溶液按1:8(g/ml)混合均匀,进行二次醇提,方法同上
(5)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
3.黄酮的纯化
层析柱制备:
(1) 准备:D101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并充分吸涨
(2) 湿法装柱:将吸涨后的树脂与溶剂的混合物倒入色谱柱中,让其自行沉积。

(50ml)
(3) 上样:将样品溶液从柱的上端以较快速度加入
(4) 洗脱:待样品完全上柱后,用30%乙醇进行洗脱,并在下端收集洗脱液。

(5) 浓缩:将洗脱下来的样品进行浓缩
(6) 干燥
(7)得到产品
(8)样品浓度测定
操作方法:
3.1装柱
将D101大孔吸附树脂用丙酮浸泡过夜(大约15-18h),用水浴回流8h,过滤(或抽滤),用水洗至溶液:水(1:2)不产生混浊为止,浸泡在水中,再进行装柱,并在柱顶加少量氧化铝,制成预处理柱,
备用。

3.2样品预处理
精密吸取样品5ml(固体样品制成相当浓度的溶液),加入已处理好的D101大孔树脂层析柱中,用100ml水洗脱(含蔗糖样品用300ml 水),洗液弃去(流速1.5ml/min)。

再以原流速用30ml无水乙醇分次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无水乙醇溶解,定量转移至5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作为供试品溶液。

4.黄酮含量的测定
(1)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量取0.2mg/ml芦丁标准溶液0.0、0.5、1.0、1.5、2.0、2.5、3.0 mL,分别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各加30%乙醇至5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3 mL,摇匀;放置6min,加10%硝酸铝溶液0.3mL,摇匀;再放置6 min,加4%氢氧化钠溶液2mL,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以第1管作空白对照,在波长510nm处测各试管中溶液的吸光度(1号做空白),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并得到回归方程。

葡聚糖标准曲线的测定结果
编号 1 2 3 4 5 6
芦丁浓度(mg/ml)
吸光值(A510nm)
(2)样品含量的测定
取1.0ml样品液于10.0容量瓶中,,加30%乙醇至5mL,加5%亚硝酸钠溶液0.3 mL,摇匀;放置6min,加10%硝酸铝溶液0.3mL,摇匀;再放置6 min,加4%氢氧化钠溶液2mL,加30%乙醇至刻度,摇匀,放置15 min,在波长510nm处测吸光度。

代入线性回归方程,算出黄酮提取液中黄酮的质量浓度。

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提取物所含黄铜质量(g)/银杏叶质量(g)]×100%
5.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