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成效分析

合集下载

三季度医院感染总结汇报

三季度医院感染总结汇报

三季度医院感染总结汇报在三季度期间,我们医院积极开展感染控制工作,不断加强感染管理措施,提升防控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以下是对三季度医院感染情况的总结汇报。

一、感染疫情概述在三季度期间,医院感染疫情整体趋势平稳,感染病例数相对较少。

具体数据如下:三季度感染病例总数为XXX例,环比下降X%;其中院内感染XX例,环比下降X%;院外感染X 例,环比上升X%。

总体来看,感染疫情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二、感染原因分析1.聚集性感染: 在三季度期间,我院监测到了一些聚集性感染事件,主要原因是病区感染控制不严,防护意识不强,相关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

此外,医护人员可能的交叉感染也是聚集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2.手卫生不合规: 三季度,我们发现医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后,不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洗手,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增加。

此外,一些患者也存在手卫生不合规的问题,需要加强宣教和监督。

3.设备和环境清洁问题: 某些科室存在设备清洁不彻底、环境消毒不全面等问题,增加了感染的传播风险。

此外,一些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不规范也是导致感染的原因之一。

三、感染管理措施1.强化培训教育: 通过定期举办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强操作规范的培训和实践。

2.加强监测和报告: 建立感染监测与报告机制,对感染病例进行及时、准确的登记和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强化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要求医务人员在各个环节都要按照规范的手卫生要求进行操作,并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和配备,确保每位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4.加强环境清洁和设备消毒: 加强对病区环境和设备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无菌操作、无菌供应。

5.定期开展质量评估: 对各个科室开展定期的感染控制质量评估,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改进意见,确保感染控制工作的规范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感染控制意识仍待加强: 存在一些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够强烈。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季度工作总结5篇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季度工作总结5篇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季度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2021年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季度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自2021年以来,我们医院感染管理科室在全院领导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感染管理工作。

在上一季度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加强了科室内部的管理,加大了对感染控制方面的投入,不断提升了医院的感染管理水平。

在本季度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强科室内部管理本季度,我们重点加强了科室内部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对感染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情况的检查,以及加强了对感染管理相关设备和药品的管理。

我们着力打造了一个严谨规范的管理体系,力求保障患者的安全。

2.加大感染控制力度为了进一步提升感染控制水平,我们在本季度对感染管理的重点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包括手术室感染、呼吸道感染、血液感染等多个方面。

我们通过加强培训和监测,有效地降低了这些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水平。

3.开展科研和宣教活动为增强科室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知识水平,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科研和宣教活动。

我们邀请了感染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我们进行讲座,开展了感染管理知识竞赛和培训班,有效地提高了科室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4.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在本季度,我们加大了与其他科室的合作力度,与手术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科室共同探讨了感染管理相关问题,加强了信息交流和共享,达到了优质的医疗协同效果。

二、工作成果经过本季度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果:1.感染率明显下降通过加强培训、宣教、监测等多种手段,我们有效地降低了手术室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血液感染率等多个方面的感染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体系化管理初步形成在本季度,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化管理机制,包括了感染管理流程、培训机制、信息交流机制等多个方面。

这为医院的感染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本季度组织的科研和宣教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知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科室医院感染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

科室医院感染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

科室医院感染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一、前言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医院感染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

二、整改措施1. 完善组织架构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副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政策、制度、规范和标准,监督、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加强培训和教育制定医院感染培训计划,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技能和法规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

3.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流程和标准,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事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5. 加强消毒隔离和医疗废弃物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确保医疗环境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6.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加强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效果评价1. 评价指标(1)医院感染发生率:通过监测和统计,计算医院感染发生率,评价医院感染管理效果。

(2)医务人员培训覆盖率:通过调查和统计,计算医务人员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的比例,评价培训效果。

(3)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率:通过检查和评估,计算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的比例,评价制度执行效果。

2. 评价方法(1)采用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各项评价指标的数据,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2)采用定性评价方法,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医务人员、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院内感染工作总结一、院内感染现状分析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据相关数据统计,近年来医院感染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诊疗费用,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而且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医疗质量。

因此,对院内感染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二、感染防控措施实施情况针对院内感染的现状,医院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手卫生管理:医院在每个病区都配备了手卫生设备和宣传资料,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规范无菌操作:医院对手术室、产房等重点区域进行了严格的消毒管理,确保无菌操作规范执行。

减少侵入性操作:对于非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医院尽量减少使用,以降低感染风险。

隔离与防护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医院采取了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

监测与报告制度:医院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病例。

三、医疗废物管理情况医疗废物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非常重视,采取了以下措施:分类收集:医院对医疗废物进行了分类收集,如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等。

专人负责:医院安排专人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和处理工作。

封闭运输:医疗废物采用封闭式运输方式,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泄漏。

集中处理:医院与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合作,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技能对减少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因此,医院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工作:定期培训:医院定期组织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重要性的认识。

宣传教育:医院通过宣传资料、海报等形式宣传感染防控知识,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考核与激励:医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感染防控工作。

交流与分享:医院鼓励员工之间进行交流与分享,共同提高感染防控技能。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一、感染病例统计在本季度中,我院共发生感染病例XX例,其中手术室XX例,呼吸科XX例,消化科XX例,均已及时上报并处理。

针对感染病例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感染病例主要集中在手术室和内科病房,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科室的防控措施。

感染病例的类型主要包括手术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说明我们需要加强手术室、内科病房和消化科的环境卫生和操作规范。

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制度、环境卫生制度、隔离制度等。

经过本季度的执行情况检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手卫生执行情况不理想,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

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医护人员对隔离措施不够重视。

三、医护人员培训为了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操作技能,我院开展了多场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防控措施和操作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培训覆盖面不够广,部分科室医护人员未参加培训。

培训效果有待提高,部分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规范行为。

四、环境卫生监测为了了解医院环境卫生状况,我院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我院环境卫生状况良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部分科室的物体表面清洁度不够,需要加强清洁工作。

空气质量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对空气净化设备的维护和更新。

五、感染控制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我院采取了一系列评估指标和方法。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感染率偏高,需要加强防控措施。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需要加强管理和培训。

隔离制度执行不到位,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

六、医疗废物处理医疗废物处理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环节。

我院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和设备。

经过本季度的处理情况检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医疗废物分类不规范,部分科室存在混放现象。

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及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及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及总结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
1.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培训,提高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定期对医疗设施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环境卫生。

3.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例。

4.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的规定,预防交叉感染。

5. 加强医院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感染传播风险。

6. 积极开展感染控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患者和家属的防护意识。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通过我们的努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有所提高,医疗设施和器械的消毒清洁工作更加规范,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的建立使我们能够更及时地处理感染病例。

此外,我们也加强了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他们的防护意识。

然而,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一些医护人员仍存在个别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公共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完善感染管理工作,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_医院感染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是医疗服务也带来了医院感染问题。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中发生的新发或加重的感染,其中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

医院感染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医疗机构要重视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本文根据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总结医院感染工作,为下半年工作做好准备。

一、医院感染现状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院感染总发病率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0%。

其中,手术感染发病率下降了3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HAP)的发病率下降了25%。

尿路感染(UTI)和血液感染(BSI)的发病率略有上升。

另外,上半年病房感染多发,主要原因是病区保洁不到位,环境卫生管理不够严格。

二、医院感染控制思路1.加强培训。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包括感染病原体的传播途径、手卫生、器械消毒、防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规范操作行为,减少医源性感染发生。

2.落实监测。

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每周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医源性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措施遏制感染扩散。

3.强化环境卫生管理。

医院应该加强对病区、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做到有人巡视、定期检验、监督落实。

加强环境消毒力度,制定清洁和消毒标准,让病人和医护人员只处于洁净卫生的环境中。

4.严格实施手卫生规范。

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实施手卫生规范,让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做到权威标准、规范操作。

同时,更要对医院感染患者进行严谨的隔离和消毒措施。

三、总结和展望上半年医院感染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病区保洁不到位、环境卫生管理不严格等方面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与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的培训计划和指南,及时总结并公布医院感染发病率的相关数据,及时汇总和研究医源性感染的发病特点和病原生态,及时分析感染病例,并自觉反思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好经验、做法和不足,努力开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新局面。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季度工作总结5篇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季度工作总结5篇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季度工作总结5篇第1篇示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涉及到病人的健康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我科室在过去一个季度里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在进行一下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一、加强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是医护人员必备的技能,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

在这个季度中,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岗位的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穿脱隔离衣服、消毒灭菌等内容。

通过这些培训,员工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有效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二、规范操作流程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规范的操作流程非常重要。

我们对科室内的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规范化,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做到位。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成功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

三、强化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关系到医院的整洁与安全,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季度中,我们加强了对医疗废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和处置。

这不仅有利于环境卫生,也能有效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医疗设备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我们在这个季度中加强了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清洁工作。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消毒,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也对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提高了他们对医疗设备清洁的重视度。

五、建立健全感染监测体系为了及时掌握感染状况,我们建立了健全的感染监测体系,对每一例感染病例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感染病例的监测与追踪,我们及时发现了感染的风险因素,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感染的传播。

六、加强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感染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需要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这个季度中,我们加强了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分享感染防控经验,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好地预防医院感染。

过去一个季度里,我们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管理成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促进医院感染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方法。

方法自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我院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对医院感染工作实施建立三级监控网络、环境卫生学监测、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和现患率调查、全员培训等举措控制医院感染。

结果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明显提高,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下降,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下降、医务人员针刺伤明显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论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能确保医院感染质量持续改进。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医院感染;持续改进
随着医院感染(HI)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如何加快基层医疗单位HI管理的基础建设,提高监控质量,减少HI的发生,已日益被医院重视。

为了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我院自2003年6月从组织建设、标准制定、严格管理、准确监测、全员培训等关键环节入手,积极探索医院感染管理方法,使医院感染工作得到了持续改进。

1 资料与方法
1.1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HI管理目标,医院感染委员会为一级网络,有业务院长任主任委员,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护理部、总务科、社区服务部及相关临床科主任任委员,每月召开会议总结工作,研究决定全院感染工作计划、实施步骤等重大问题。

二级网络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负责全院医院感染业务指导。

督查和重点部门的监测、汇总上报反馈等工作。

三级网络为各科室医院管理小组,由各临床、医技、门诊等科室的主任、护士长监控医务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等工作。

我院根据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控制标准,制定了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自上而下每月进行常规逐级检查、督导,切实形成监、控、管为一体的管理体系。

1.2 医院感染监测
1.2.1 门诊及临床科室的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监测检测方法和结果计算法严格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有关标准进行。

1.2.1.1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在接触患者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每月对手术室、供应室、产房、新生儿科、口腔科、ICU、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手采样检测。

1.2.1.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选择消毒处理后、操作前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母婴病房、口腔科的床和操作台、全院治疗室及全院外科换药室的操作台采样检测。

1.2.1.3 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对手术室、产房、供应室、口腔科、内镜室、新生儿科、母婴病房、全院治疗室、外科换药室、普通病房、化验室、急诊科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随机抽样空气采样,采样方法为平板暴露法。

1.2.1.4 紫外线灯消毒效果监测对全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每半年利用测定波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测定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度,该辐照计符合卫生部标准并每年效验一次,确保标准无误。

对新购进的紫外线灯管每批随机抽测率50%,合格后入库,使用科室每2月对所有使用的紫外线灯管采用化学指示卡监测法判断紫外线灯管是否合格。

1.2.1.5 消毒液的消毒效果监测
1.2.1.5.1 使用中消毒液浓度监测采用试纸法,科室每周监测,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随机抽样监测全院使用中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二溴海因、戊二醛的浓度检测。

1.2.1.5.2 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含量监测每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全院更换前使用中的消毒剂与灭菌器械保存液随机抽样检测。

1.2.1.6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全院的高危险物品如针头、手术刀片、手术钳、镊子等,中危险物品如吸痰器的储液瓶、吸痰管、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体温计等,低危险物品如被服、便盆、病号服等。

在消毒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检测。

1.2.2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1.2.2.1 调查对象对2003年6月至2005年5月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监测。

1.2.2.2 发病率的调查方法每个病房设置一个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文件袋,内置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便于病房医生发现感染病例能及时报告,感染专职人员每周查全院住院患者一次,根据报告线索查阅病历,询问医生、护士、床旁询问患者、体格检查,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对疑难病例进行追踪,复杂病例进行讨论会诊。

1.2.2.3 现患率调查方法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实施工作,每年开展一次,每30张床配一个调查员。

抽调临床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参加调查工作,调查前1 d集中培训,被调查对象为调查日0时-24 h所有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但不包括新入院患者,每个患者具体调查步骤同发病率调查。

1.3 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感染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把抗感染药物分为一、二、三线对号入座,下线医生若要使用上线药物,要经上线医生同意,开展围手术期用药管理,每季度开展一次抗生素查房,由感染管理科组织实践,选择抗生素使用较好或较差的科室,采用实地查看病例,边提问、边讨论的方式,结合病例对患者的抗生素使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由业务主管及感控办主任
进行指导,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4 全员培训医院感染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中,进行消毒隔离与灭菌操作和隔离技术的教育,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知识培训,编写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院感染有关知识手册,下发到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制定诊疗护理操作流程,贯彻消毒隔离技术于每项操作规程之中,建立质量标准,实现人人过关;同时将医院感染知识列为新毕业生、实习生及进修生的岗前培训内容;对主管院领导、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省内外参观学习培训;对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护士进行省内及院内培训;对全院后勤及保洁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基本知识的重点培训。

2 结果
2.1 环境卫生监测结果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空气培养、使用中消毒剂、紫外线灯、医疗器械监测,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分别监测数及合格率240人次为84.58%、108件为68.85%、272次为72.80%、587次为66.78%、208根为89.90%、246件为82.93%,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分别监测数及合格率271人次为98.52%、138件为87.68%、328次为87.5%、835次为95.57%、239根为96.23%、281件为96.80%,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0.01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2 感染病例监测结果对发病率和现患率的调查数及感染率,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分别为5098例次为9.87%、207例次为10.63%,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7840例次为
3.15%、248例次为
4.44%,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3 抗生素使用监测结果实查人数及使用率分别为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5098人次为49.98%,7840人次为38.36%,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4 医务人员针刺伤结果实查人数及刺伤率分别为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189人次为91.01%,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208人次为49.04%,前后经统计学处理χ.2>6.63,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实行三级监控网络管理是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保证[1、2],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工作,全面综合性监测能够了解全院医院感染整体情况,是目标性监测的基础资料,专职人员长期的监测是发现科室中感染集聚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感染暴发流行,对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母婴病房、新生儿病房、治疗室等部门重点监测,加强消毒隔离管理,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全院培训,树立医院感染意识,树立普遍预防的理念,有关研究表明,实施普遍预防可防止>30%针刺伤的发生,而经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更明显下降[3];分层次,多形式教育确保教育效果,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危险性和预防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开展抗生
素查房,预防滥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内涵,鼓励相关科室在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相互配合,严格用药指针,改变抗生素使用中疗程长、剂量大、朝令夕改、更换频繁的错误观点,使抗生素使用率不断下降。

参考文献
[1] 徐廷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37-138.
[2] 曹力,梁慧,王鲜平等.全方位做好医院质量监测控制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78-379.
[3] 张小荣,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