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

合集下载

大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大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大便常规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1、粪便潜血
正常参考值:阴性;
意义: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2、粪胆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3、粪便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4、粪便细胞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临床意义: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5、粪便细菌培养加药敏
正常参考值:阴性无致病菌;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细菌性痢疾、伤寒、肠结核、急慢性肠炎等;同时可根据药物敏感,选择有效的抗菌素;
6、粪便颜色
正常颜色:成人呈黄褐色,为黄色或金黄色;
临床意义: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红色,见于痢疾、结肠癌、痔出血等;陶土色,见了各种原因所致阻塞性黄疽等;绿色,见于婴儿消化不良等;黄绿色,见于伪膜性肠炎等;
7、粪便形态
正常形态:成形软便;
临床意义:粥样或水样稀便,见于急性胃肠炎、、伪膜性肠炎等;粘液性或脓血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炎、小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等;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粪便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

粪便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

粪便常规化验单各项解读1.引言粪便常规化验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可以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的各项指标,了解肠道健康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问题或感染性疾病。

本文将就粪便常规化验单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检验结果。

2.检验指标解读2.1颜色粪便颜色可以反映肠道内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情况。

常见的颜色有黄色、黄褐色、棕色等。

本项指标主要用于初步判断肠道消化功能是否正常。

2.2p H值粪便pH值反映了肠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正常情况下会呈弱酸性或中性。

异常的p H值可能与肠道感染、消化问题等有关。

2.3饱和度饱和度是指粪便中脂肪的含量,可以反映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情况。

异常的饱和度可能与胆道疾病或胰腺问题相关。

2.4食物残渣粪便中的食物残渣可以反映肠道内的排空情况和消化功能。

异常的食物残渣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或消化不良有关。

2.5隐血隐血检测可以帮助发现消化道出血或感染。

阳性结果可能与胃肠道溃疡、息肉、炎症等疾病相关。

2.6白细胞白细胞检测可以反映肠道炎症情况。

异常的白细胞计数可能与感染、炎症性肠病等有关。

2.7干化程度粪便的干化程度可以反映排便频率和水分摄入情况。

密度高的粪便可能与便秘有关,而稀烂的粪便可能与腹泻有关。

3.结论通过对粪便常规化验单中各项指标的解读,我们可以初步了解肠道健康情况,并对可能存在的消化道问题或感染性疾病进行初步判断。

但需要注意的是,单一的检验结果并不能完全确定具体疾病,仍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若有异常的检验结果,建议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的医生进行进一步诊疗。

以上就是粪便常规化验单各项指标的解读,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1]颜色对大便检查的影响通常反映了胃肠道的某些情况,严格而言,尤其是大便小便,不能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成型,因为它不如呕吐来得直接。

颜色对大便检查有什么意义?亦可参照XL S X文档可以读人真心讲解。

[2]饱和度检测。

引用的英文资料是最新的大便X光机的成果,通常需要我们大便通过这么一个过程来检查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表现。

大便常规检查报告单解读

大便常规检查报告单解读

大便常规检查报告单解读大便常规检查是指根据大便的外观、性状、成分和病原体检测等项目对大便进行的一系列检测分析。

通过大便常规检查可以了解肠道内部的状况,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读一份关于大便常规检查的报告单。

大便常规检查通常包括以下项目:1. 外观和性状:包括大便的颜色、形状、质地、气味等,通过观察大便的外观和性状可以初步了解肠道消化功能、水分吸收情况、胃肠道功能等。

2. 隐血检测:隐血是指不可见于肉眼的血液,通过隐血试验可以检测大便中是否存在隐血,有助于排除或确诊消化道出血、溃疡、息肉等疾病。

3. 粪便常规镜检:主要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脂肪球、原虫、寄生虫等的检测,可以了解大便中是否存在炎症、出血、寄生虫等情况。

4. 寄生虫检测:可从大便中检测寄生虫的卵囊或幼虫,帮助诊断肠道寄生虫病。

5. 菌落计数和细菌培养:通过培养技术检测大便中的细菌数量和种类,有助于诊断肠道感染性疾病。

下面为您详细解读一份大便常规检查报告单:报告单编号:XXXXX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岁检查时间:XXXX 年 X 月 XX 日项目解读及参考范围:1. 外观和性状:大便呈黄色/褐色,形状正常,质地软,无特殊气味。

结论:正常。

参考范围:大便颜色正常为黄褐色,形状软,无明显异味。

2. 隐血检测:隐血试验结果为阴性。

结论:阴性。

参考范围:阴性表示大便中无隐血,阳性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疾病。

3. 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 <5/HP,红细胞阴性,脂肪球阴性,未观察到寄生虫或原虫。

结论:未见异常。

参考范围:正常人群的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每个高倍视野5个。

4. 寄生虫检测:未检测到寄生虫卵囊或幼虫。

结论:未见寄生虫感染。

参考范围:正常。

5. 菌落计数和细菌培养:细菌计数为X * 10^6CFU/g,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

结论:菌落计数正常,未见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

参考范围:正常值范围为X * 10^6CFU/g。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大便常规检查是一种非常基础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消化道的健康状况。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掌握大便常规检查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介绍大便常规检查的意义以及具体操作过程。

意义大便常规检查是指通过收集病人的粪便,从特定角度来分析诊断疾病的检查方法,这种检查对于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和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消化道状况大便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对粪便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pH值等指标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消化道内的生理状态。

例如,如果大便呈现出过于稀薄的状态,可能是因为消化道内存在感染或炎症等问题,而如果大便过于赤红色,则有可能是肠道出血等问题,这些情况都会提示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治。

诊断某些疾病除了从大便的外观和气味等特征来判断消化道健康状况外,还可以通过检查里面的细胞或蛋白质等成分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

例如,通过在大便样本中检测出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以及病原菌等信息,可以更好地诊断出消化系统感染的疾病。

操作过程大便常规检查是一项简便、快速和物美价廉的检查手段,但是具体操作过程也是需要规范和注意的。

收集样本在进行大便常规检查之前,首先需要医护人员向病人详细地解释检查的意义和流程,并告知病人如何正确收集样本。

收集样本时,应准备好清洁的容器,避免污染和影响检测结果。

同时,需要注意不得使用某些药物或食品会影响检测结果。

分析样本收集好样本之后,就可以进行检测分析。

目前,大便常规检查的方法包括宏观观察法和镜检法两种。

宏观观察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大便的形态、颜色、气味、质地、pH值等指标进行分析,而镜检法则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大便细胞的形态等信息,从而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大便常规检查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对病人样本的分析,医护人员可以了解人体消化道的健康状况,进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掌握大便常规检查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保持健康,并尽可能地预防和治疗疾病。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

为什么要做粪便检验血常规、尿常规和粪便常规作为医院检验科公认三大常规检查,可以为临床医生判断病症和安排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数据。

因此无论是常规体检、就医治疗,包含粪便常规在内的粪便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粪便性状的临床意义1.粪便检验多分为三类,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反映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感染;粪便隐血试验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消化道出血;粪便细菌培养检查,可以反映被检者有无特殊的肠道感染,例如细菌性痢疾,霍乱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2.粪便性状、颜色、气味2.1粪便性状、颜色对疾病的诊断意义重大,成人粪便正常为黄色、棕黄色、棕色。

婴儿正常为黄色、金黄色。

便软,无粘液。

如发现黏液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粪便。

稀汁样便常见于各种感染性腹泻或非感染性腹泻,最多的是急性肠炎。

如粪便呈黑色柏油样,说明上消化道可能存在出血。

如粪便呈白色米泔样便,常见于霍乱、副霍乱患者。

粪便中有明显新鲜血迹,常见于直肠、结肠息肉和肿瘤、肛裂及痔疮等肛肠问题。

小儿常见的有绿色便和蛋花样变:幼儿患肠炎时肠蠕动会加快,导致粪便中的胆绿素快速通过肠道后,无法完全转变为粪胆素,引起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多见于小儿腹泻、腹痛等症状;蛋花样便多由于奶汁中富含的脂肪乳酪蛋白消化不全所致,常发生于婴儿消化不良。

2.2气味正常粪便中的臭味,主要是由细菌作用而产生的,包含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物质。

日常饮食重油重味的通常粪便臭味重,饮食清淡偏素臭味比较轻。

如粪便恶臭难闻并呈碱性反应,是由于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未消化的蛋白质引起的,常见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大出血。

如粪便呈腐败恶臭味,常见结肠或直肠癌溃烂。

粪便呈鱼腥臭味时多为阿米巴性肠炎。

粪便呈酸臭味时,说明日常饮食重油重糖,大量摄入脂肪及糖类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脂肪酸分解及糖分在肠道中过度发酵。

2.3粪便量正常成人应保持规律排便时间,每日排便一次,每次100-300克即为正常。

大便常规可以检查到什么_检验科医生告诉你

大便常规可以检查到什么_检验科医生告诉你

大便常规可以检查到什么 _检验科医生告诉你大便常规是医院常见的检验方法,临床上通常简写为“大便Rt”。

正常情况下,人体粪便中主要包括有完全消化与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水分、细菌以及无机盐等内容,通常水分含量最多。

粪便可有效反应机体中肝胆、胰以及消化道等部位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等;还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判断相关器官与组织的消化、吸收能力,筛选是否存在消化道肿瘤。

现目前,大便常规主要内容包括有粪便红细胞检查、粪便病毒检测、粪便隐血试验、粪便白细胞检查、粪寄生虫卵检查、粪便性状等。

(1)粪便一般性状检查粪便一般性状包括有大便量、颜色、气味等多个内容,主要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类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粪便为成形软便,异常情况较多,包括有球状硬块、米汤样、血色黑暗、大便下血、大便溏泄等。

不同情况所反映的机体肠道状态有所差异,需要医务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经验。

粪便一般性状检查多通过肉眼观察,在检查前不需要特殊限制患者饮食,但应避免应用泻药以及润肠排便类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重视粪便颜色检查,则要求患者检查前适当减少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的摄入量,同时避免应用铁质药物。

(2)粪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检查粪便白细胞以及红细胞检测中,粪便白细胞检测可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诊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机体粪便中不存在或者是存在较少的白细胞,其多在黏液标本中;腹部经常疼痛以及怀疑可能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进行粪便白细胞检测。

进行该项检查时,要求取新鲜粪便,避免过长时间离开体外而出现细胞腐败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

粪便红细胞检测同样可帮助医务人员判断机体消化、吸收功能,诊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

正常情况下,机体粪便中无红细胞存在,而当出现有肠道下段炎症或者出血等情况时,则可能检测出粪便中含有红细胞。

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为细菌性痢疾,则会发现红细胞少于白细胞,且可观察其呈现为分散、形态正常的现象;而患者为阿米巴痢疾时,则会发现红细胞多于白细胞,且可观察其呈现为堆形且形态残碎的现象。

大便常规检查的内容、意义及注意事项

大便常规检查的内容、意义及注意事项

大便常规检查的内容、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内容:
1.外观:检查大便颜色、形状、质地、气味等特征。

2.化学检测:检查大便中是否有隐血、糖、蛋白质等物质。

3.显微镜检查:观察大便中是否有寄生虫卵、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二、意义:
1.了解肠道健康的状况:大便检查可以了解肠道内部状况,是否存在炎症、感染、肿瘤等病态表现。

2.早期发现肠癌: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有隐血,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肠癌或其他潜在的消化系统疾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3.诊断某些疾病:比如检测大便中的脂肪酶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胰腺功能异常,检测大便中的钙、镁等含量,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吸收不良等问题。

三、注意事项:
1.避免大便与尿液混淆。

2.在取样时,尽量避免外来物质的污染,如水、粪便等。

3.如有需要,须提前咨询医生有无禁药禁食等注意事项。

三大常规-粪便检查

三大常规-粪便检查
采取三送三检,周期性排出现象。
7.隐血试验化学法 素食三天,禁服VitC及铁剂等干扰试验的 药品
第二节 粪便理学检验
一、量 二、性状 三、颜色 四、气味 五、寄生虫 六、结石
一、量
粪便量的多少与人体的进食量、食物的种 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进食粗粮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 较多;反之,则相对较少。
第四节 粪便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 二、食物残渣 三、结晶 四、病原生物 五、粪便分析工作站
最常用的方法:生理盐水涂片法
镜检方法:
低倍镜浏览全片:注意观察有无寄生虫卵、原 虫及其包囊等
高倍镜:寻找、观察和鉴定病理性成分的形态 结构。要观察10个以上的高倍视野
一、细胞
1、白细胞 2、红细胞 3、巨噬细胞 4、肠黏液上皮细胞 5、肿瘤细胞
第五节 临床应用
1、肠道感染性疾病: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 痢疾、霍乱、假膜性肠炎、肠伤寒等;
2、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 虫病、姜片虫病、绦虫病、血吸虫病等;
3、消化吸收功能过筛试验 4、消化道肿瘤过筛试验 5、黄疸的鉴别诊断
水分吸收过多
力者和儿童巨结肠症
黏液便
鲜血便
脓便及 脓血便
肠道受刺激、炎症或 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
过敏反应
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下消化道出血
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直肠癌及 结肠癌等
炎症,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 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肠结核、结 肠癌或直肠癌和急性血吸虫病
粪便检查
the examination of feces/stool
粪便组成
¾ 是水 ¼ 是固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白陶土色:见于胆道完全梗阻时或服钡餐造影 后。
• 3.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 • 4.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痔疮、肛裂、肠
息肉、结肠癌、放射性结肠炎等,或服用番茄、 红辣椒、扑蛲灵、酚酞、保泰松、利福平、阿司 匹林后。 • 5.绿色:因肠管蠕动过快,胆绿素在肠内尚未转 变为粪胆素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急性腹泻及空肠 弯曲菌肠炎。
4 性状
• 正常形状:正常人粪便为成形软便,婴儿为糊状 便。
• 异常的形状:太硬、太烂甚至黏液或水状。
性状
• 1.稀粥样便:见于服用缓泻剂后。 • 2.水样便:见于急性肠炎、食物中毒等。婴幼儿腹泻常见 • 蛋花汤样便;霍乱、副霍乱可见米泔水样便;出血性小肠
炎可见赤豆汤样便。 • 3.黏液便:见于结肠过敏症或慢性结肠炎。 • 4.黏液脓血便:见于急、慢性痢疾。 • 5.凝乳块:多见于婴儿粪便中,呈白色块样物,为脂肪或
1 检查目的
• 粪便是食物在体内经消化的最终产物。粪便检测 对于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 官有无病变, 消化道有无细菌及寄生虫感染,间 接的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有重 要价值。
• 潜血可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诊断筛查
粪便检查主要用于协助诊断消化道疾病
• 1、 肠道感染性疾病 • 2 、肠道寄生虫感染 • 3、消化道出血鉴别与肿瘤筛检 • 4、了解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 5、黄疸的鉴别诊断
3、假阴性:摄入大量维生素C,后带现象。化学法 检查上消化道出血(胃、十二指肠等)可靠,而免 疫法主要适用于下消化道(小肠、大肠)出血的检 查。
隐血试验(OBT)
• 小儿相关疾病:小儿波-杰综合征,小儿淋巴样息 肉,小儿肠套叠,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胃、十二 指肠溃疡出血,姜片虫病,小儿消化性溃疡,小 儿过敏性紫癜,小儿胆道蛔虫症,小儿色素沉着 息肉综合征
红细胞
• 消化道疾病时由于炎病损伤出血,白细胞、红细 胞同时存在。
• 细菌性痢疾时红细胞少于白细胞,多分散存在且 形态正常;
• 阿米巴痢疾者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粘连成堆存 在并有残碎现象。
粪便白细胞
• 白细胞(脓细胞)粪便中的白细胞常见中性粒细胞。病 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呈灰白色,胞体肿胀、坏死、破 碎、结构不完整,胞质不完整,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 核不清楚的中性粒细胞,常成堆出现,此时称为“脓细 胞”
隐血试验(OBT)
• 注意:做粪检前一天,饮食应该避免猪肝、鸭血、菠菜 等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1、阳性:在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时呈间断性 阳性,而消化道癌症时呈持续性阳性,因 此可作为良、恶性出血的一种鉴别。阳性 还见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 钩虫病、肾出血综合征等。
隐血试验(OBT)
• 2、假阳性:摄入引起胃肠出血的药物,如阿司匹 林、皮质类固醇、非类固醇抗炎药,可造成化学 法隐血试验。
2 检查内容
• 肉眼检查:大便的颜色、性状及是否有粘液等。 大便呈干球状说明便秘;大便带很多粘液,说明 肠道有炎症;大便带脓血往往是菌痢的症状。
• 显微镜检查: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及寄生虫卵、 异常细菌真菌等。大便有红细胞说明有肠道出血; 大便有白细胞,说明有肠道炎症,见于肠炎、菌 痢等;检查出虫卵,则可诊断该种寄生虫病,如 蛔虫、绦虫病、血吸虫病。
6 显微镜检查及临床意义
• 显微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寄生虫虫卵、原 虫、细胞、真菌、结晶、食物残渣等。
粪便中各有形成分的形态和意义
1、细胞 1>红细胞:正常粪便无红细胞。 上消化道出血时,红细胞被破坏,粪便中难以见到,
下消化道炎症或出血时可出现数量不等的红细胞, 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息肉、痔 疮、急性血吸虫病等。
4、肠粘膜上皮细胞:见于结肠炎症、伪膜性结肠炎。 5、肿瘤细胞:乙状结肠癌、直肠癌病人的血性粪便,
及时涂片染色(瑞氏或HE染色)可找到成堆体积 大、形态异常的肿瘤细胞。
粪寄生虫卵
• 有相应的寄生虫感染:蛔虫卵、鞭虫卵、蛲虫卵、 钩虫卵、日本血吸虫卵、绦虫卵、姜片虫卵、中 华分枝睾吸虫卵、肺吸虫卵等。
大便常规检查及意义
概述:
正常粪便由已消化和 未消
化的食物残渣、消化 道分
泌物、大量细菌和水 份所
组成。
粪便的成分主要有:
• 1、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 • 2、已被消化但未被吸收的食糜; • 3、消化道分泌物; 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
3 颜色
• 正常:成人黄褐色,婴儿金黄色
• 粪便颜色可能改变的原因: • 1.食物, 吃猪血大便会变成红黑色,绿色蔬菜吃得
多,大便呈绿色。 • 2.药物,胃病患者吃含铋的胃药,缺铁性贫血病
人经常补充铁剂,大便也会呈黑色。炭剂、一些 黑色的中成药吃了也会拉黑便。
颜色,外观:
• 1.黑色或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 出血、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消化道肿瘤等。
• 需要检查人群: • 饮食正常但身材消瘦患者,有腹水症状者。
原虫
• 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包囊 • 隐孢子虫:直接涂片染色,检出卵囊即可确诊,
抗酸染色。婴幼儿、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 剂治疗的病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感染。
结晶:
粪便中检出夏科-雷登结晶,主要见于阿米巴痢疾、钩虫病以 及过敏性肠炎,并同时见到嗜酸性粒细胞。
酪蛋白消化不良或饮食过多所致。 • 6米泔样便:常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 7细条样便:常见于直肠癌。 • 8羊粪样:痉挛性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 • 9鲜血便:肛门或直肠出血
5 隐血试验(OBT)
• 粪便隐血试验: 是指在消化道出血量很少时,肉眼 不能见到粪便中带血,并且粪便中有少量红细胞 被破坏。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 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白细胞
• 正常粪便,无或偶见白细胞。 • 结肠炎,白细胞分散存在,一般少于15个/HFP; •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时,可见大量的白细
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以及吞有异物的小吞噬细 胞; • 肠易激综合症、肠道寄生虫病时可见较多的嗜酸 性粒细胞,可伴有夏科-莱登结晶。
3、巨噬细胞:常随脓细胞出现于急性痢疾的 粪便中,溃疡性结肠炎时,亦可偶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