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奥数 直播课 第一期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1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第5讲找规律(一)第6讲找规律(二)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第9讲平均数第10讲植树问题第11讲巧数图形第12讲巧求周长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第15讲趣题巧解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数阵图(二)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第24讲和倍应用题第25讲差倍应用题第26讲和差应用题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第28讲一笔画(一)第29讲一笔画(二)第30讲包含与排除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在一个数学式子(横式或竖式)中擦去部分数字,或用字母、文字来代替部分数字的不完整的算式或竖式,叫做数字谜题目。

解数字谜题就是求出这些被擦去的数或用字母、文字代替的数的数值。

例如,求算式324+□=528中□所代表的数。

根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知,□=582-324=258。

又如,求右竖式中字母A,B所代表的数字。

显然个位数相减时必须借位,所以,由12-B=5知,B=12-5=7;由A-1=3知,A=3+1=4。

解数字谜问题既能增强数字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对运算的理解,还是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这一讲介绍简单的算式(横式)数字谜的解法。

解横式数字谜,首先要熟知下面的运算规则:(1)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2)被减数-减数=差;(3)被乘数×乘数=积;(4)被除数÷除数=商。

由它们推演还可以得到以下运算规则:由(1),得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其次,要熟悉数字运算和拆分。

例如,8可用加法拆分为8=0+8=1+7=2+6=3+5=4+4;24可用乘法拆分为24=1×24=2×12=3×8=4×6(两个数之积)=1×2×12=2×2×6=…(三个数之积)=1×2×2×6=2×2×2×3=…(四个数之积)例1下列算式中,□,○,△,☆,*各代表什么数?(1)□+5=13-6;(2)28-○=15+7;(3)3×△=54;(4)☆÷3=87;(5)56÷*=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第一讲:数的认识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认识,包括数的读法、数的编写方法和数的顺序等内容。

通过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讲:数的比较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比较,包括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排序等内容。

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和排序,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讲:数的加减法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加法和减法,包括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通过加减法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运算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讲:数的运算律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运算律,包括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借位等内容。

通过学习运算律,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运算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讲:数的乘法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乘法,包括数的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通过乘法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乘法运算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讲:数的除法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除法,包括数的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通过除法的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除法运算能力的理解和掌握。

第七讲:数的整除和余数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整除和余数,包括整除的概念、整除的规律和余数的计算等内容。

通过学习整除和余数,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整除和余数的理解和掌握。

第八讲:数的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包括倍数的概念、倍数的计算方法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理解和掌握。

第九讲: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包括约数的概念、约数的计算方法和最大公约数的求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帮助学生培养对数的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理解和掌握。

第十讲:数的分数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分数,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计算等内容。

通过学习分数,帮助学生培养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第十一讲:数的比例本讲主要介绍了数的比例,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计算和比例的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比例,帮助学生培养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1课速算与巧算1试题附答案-精品

小学三年级奥数第1课速算与巧算1试题附答案-精品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奥数知识点讲解第1课《速算与巧算1》试题附答案一、加法中的巧算1.什么叫“补数”?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f12345,46802—53198,87362—12638,…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①36+87+64②99+136+101③1361+972+639+28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①188+873②548+996③9898+203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6 8\ 2+12 3%91 622 9 8 3如:二、减法中的巧算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3①300-73-27②1000-90-80-20-10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①4723-(723+189)②2356-159-256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5①506-397②323-189③467+9970987-178-222-390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十”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a+(b+c+d)=a+b+c+da-(b+a+d)=a-b-c-da-(b-c)=a-b+c例6①100+(10+20+30)②100-(10+20+30)③1()0-(30-10)例7计算下面各题:①100+10+20+30②100-10-20-30③100-30+102.带符号“搬家”例8计算325+46-125+54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例9计算9+2-9+34.找“基准数”法几个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

三年级奥数集训第一讲

三年级奥数集训第一讲

三年级数学奥赛集训优化教案教学部主管:时间:年 3月 31 日学生姓名就读年级三年级教师姓名课题第 1 讲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计算技巧2.找规律3.巧填符号与算式4.移动火柴5.时间与日期教学内容考点一、加减法的巧算例1. 计算: 1654-(54+78)例2. 计算: 2937-493-207例3. 计算: 995+996+997+998+999例4. 计算: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变式训练1.计算:538-194+1622.计算:497+334-2973.计算:7523+(653-1523)4.计算: 9375-(2103+3375)(1)紧扣考点专题讲解考点二、配对求和例1. 计算:1+2+3+4+5+6+7+8+9+10例2. 计算:11+12+13+14+15+16+17+18+19例3. 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例4. 有一垛电线杆叠堆在一起,一共有20层。

第1层有12根,第2层有13根……下面每层比上层多一根(如下图)。

这一垛电线杆共有多少根?变式训练1. 计算:40+41+42+…+612. 计算:13+14+15+…+273. 有20个数,第1个数是9,以后每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3。

这20个数连加,和是多少?4.有一串数,第1个数是5,以后每个数比前一个数大5,最后一个数是90。

这串数连加,和是多少?考点三、找简单数列的规律例1. 找出下面数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出适当的数。

(1) 3,6,9,12,(),18,21 (2) 28,26,24,22,(),18,16(3) 60,63,68,75,(),() (4)180,155,131,108,(),()(5)196,148,108,76,52,() (6) 6,1,8,3,10,5,12,7,(),()(7)0,1,1,2,3,5,8,(),() (8) 10,98,15,94,20,90,(),()考点四、填符号,组算式例1.在下列4个4中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组成3个不同的算式,使得数都是2。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目录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一)第二讲加减法的巧算(二)第三讲乘法的巧算第四讲配对求和:第五讲找简单的数列规律第六讲图形的排列规律第七讲数图形第八讲分类枚举第九讲填符号组算式第十讲填数游戏第十一讲算式谜(一)第十二讲算式谜(二)^第十三讲火柴棒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棒游戏(二)第十五讲从数量的变化中找规律第十六讲数阵中的规律第十七讲时间与日期第十八讲推理第十九讲循环第二十讲最大和最小¥第二十一讲最短路线第二十二讲图形的分与合第二十三讲格点与面积第二十四讲一笔画第二十五讲移多补少与求平均数第二十六讲上楼梯与植树第二十七讲简单的倍数问题第二十八讲年龄问题)第二十九讲鸡兔同笼问题第三十讲盈亏问题第三十一讲还原问题第三十二讲周长的计算第三十三讲等量代换第三十四讲一题多解第三十五讲总复习(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

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

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

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

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

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

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

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

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之欧阳法创编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1-40讲完整版全之欧阳法创编

第1讲找规律一、知识要点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2)1,2,4,7,11,(),()(3)2,6,18,54,(),()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2)1,2,5,10,17,(),()(3)2,8,32,128,(),()(4)1,5,25,125,(),()(5)12,1,10,1,8,1,(),()【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2)21,4,18,5,15,6,(),()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2)3,2,9,2,27,2,( ),( )(3)18,3,15,4,12,5,( ),( )(4)1,15,3,13,5,11,( ),( )(5)1,2,5,14,( ),(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 ) (2)252,124,60,28,( )(3)1,2,5,13,34,( ) (4)1,4,9,16,25,36,(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 ),( ) (2)2,4,10,28,82,( ),( )(3)94,46,22,10,( ),( ) (4)2,3,7,18,47,( ),(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1)(3) 练习4数。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30讲全本教程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打好数学奥数的基础,通过30讲全面介绍奥数的各个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奥数考试。

第一讲:加法与减法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

通过丰富的例题训练,掌握快速计算的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讲:乘法与除法乘法与除法是数学中的重要运算方法,本讲我们将学习如何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计算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乘除法问题。

第三讲:倍数与约数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学习倍数与约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的分析与解答,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第四讲:分数的认识与比较分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本讲我们将学习分数的基本认识和比较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掌握分数的运算技巧。

第五讲: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几何图形是奥数中的常见考点,本讲我们将学习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和分类方法,通过练习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讲:面积与周长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和周长,通过实例的分析和计算,加深学生对面积和周长的理解。

第七讲:正方形与矩形正方形与矩形是几何图形中的常见形状,本讲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和周长,并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第八讲:圆的基本概念与计算圆是几何图形中的一种特殊形状,本讲我们将学习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的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

第九讲:长方体与立方体长方体与立方体是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本讲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体积,并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第十讲:时间与钟表在这一讲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读取时间和解答与时间相关的问题,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解题能力。

第十一讲:逻辑推理与判断逻辑推理与判断是奥数中的重要考点,本讲我们将学习不同类型的逻辑题目,并通过解题练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期奥数第1-12讲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上期奥数第1-12讲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

⼩学三年级上期奥数第1-12讲家庭作业试题及答案第⼀讲数阵找规律1.按⼀定的规律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1)1,2,3,4,5,(),7 解:等差数列,括号处填6。

(2)100,95,90,85,80,(),70解:等差数列,括号处填75。

(3)1,2,4,8,16,(),64 解:等⽐数列,括号处填32。

(4)2,1,3,4,7,(),18,29,47解:相邻两项的和等于下⼀项,括号处填11。

(5)1,2,5,10,17,(),37,50 解:后项-前项=前项的项数×2-1,括号处填 26。

(6)1,8,27,64,125,(),343 解:⽴⽅数列,括号处填216。

(7)1,9,2,8,3,(),4,6,5,5 解:双重数列,括号处填7. 2.观察下⾯已给出的数表,并按规律填空:解:第5⾏的括号中填25;第6⾏的括号中填37。

3. 先观察下⾯各算式,再按规律填数。

(1) 9×9+7=8898×9+6=888987×9+5=888898765×9+___=888888__________×9+1=_____________(2) 21×9=189321×9=288954321×9=___________7654321×9=_______________解:(1)3,9876543,88888888;(2)488889,68888889。

4.寻找规律填数:(1)考察上、下两数的差。

32-16=16,31-15=16,33-17=16,可知,上⾯那个“?”=35-16=19,下⾯那个“?”解:18+16=34。

(2)从左⾄右,⼀上⼀下地看,由1,3,5,?,9,…知,12下⾯的“?”=7;⼀下⼀上看,由6,8,10,12,?,…知,9下解:14。

提⾼:1.下⾯⼀张数表⾥数的排列存在着某种规律,请你找出规律之后,按照规律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BC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AC,则

ABAC

的最小值为( ) A.14

B.12

C.34

D.1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是向量与三角的典型综合题。解法较多,属于较难题,得分率较低。 【易错点】1.不能正确用OA,OB,OC表示其它向量。 2.找不出OB与OA的夹角和OB与OC的夹角的倍数关系。 【解题思路】1.把向量用OA,OB,OC表示出来。 2.把求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求解。

【解析】设单位圆的圆心为O,由ABAC得,22()()OBOAOCOA,因为

1OAOBOC,所以有,OBOAOCOA则

()()ABACOBOAOCOA 2OBOCOBOAOAOCOA

21OBOCOBOA 设OB与OA的夹角为,则OB与OC的夹角为2

所以,cos22cos1ABAC2

11

2(cos)22

即,ABAC的最小值为12,故选B。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5高考天津,理14】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2,1,60ABDCABBCABC ,动点E和F分别在线段BC和DC上,且,

1,,9BEBCDFDC则AEAF的最小值为 .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几何运算、向量的数量积与基本不等式.运用向量的几何运算求,AEAF,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再运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计算AEAF,体现了数学定义的运用,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小值,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是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的综合体现.

【答案】2918

【解析】因为1,9DFDC12DCAB,119199918CFDFDCDCDCDCAB,

AEABBEABBC,

19191818AFABBCCFABBCABABBC,

22

1919191181818AEAFABBCABBCABBCABBC





19199421cos12018182117211729

29218921818

当且仅当2192即23时AEAF的最小值为2918. 2.【试卷原题】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C的焦点1,0F,其准线与x轴的交点为K,过点K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

(Ⅱ)设89FAFB,求BDK内切圆M的方程.

【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韦达定理,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等知识,考查了解析几何设而不求和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属于较难题。 【易错点】1.设直线l的方程为(1)ymx,致使解法不严密。 2.不能正确运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使得运算繁琐,最后得不到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1.设出点的坐标,列出方程。 2.利用韦达定理,设而不求,简化运算过程。 3.根据圆的性质,巧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 【解析】(Ⅰ)由题可知1,0K,抛物线的方程为24yx

则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1xmy,112211,,,,,AxyBxyDxy,

故214xmyyx整理得2440ymy,故121244yymyy

则直线BD的方程为212221yyyyxxxx即2222144yyyxyy 令0y,得1214yyx

,所以1,0F在直线BD上.

(Ⅱ)由(Ⅰ)可知121244yymyy,所以2

12121142xxmymym

1211111xxmymy 又111,FAxy,221,FBxy

故2

1212121211584FAFBxxyyxxxxm

则2

8484,93mm,故直线l的方程为3430xy或3430xy 22

212112

47416163yyyyyym,

故直线BD的方程3730xy或3730xy,又KF为BKD的平分线, 故可设圆心,011Mtt,,0Mt到直线l及BD的距离分别为3131,54tt

-------------10分 由313154tt得19t或9t(舍去).故圆M的半径为31253tr

所以圆M的方程为221499xy 【举一反三】 【相似较难试题】【2014高考全国,22】 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直线

y=4与y轴的交点为P,与C的交点为Q,且|QF|=54|PQ|. (1)求C的方程; (2)过F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若AB的垂直平分线l′与C相交于M,N两点,且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求l的方程.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应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的应用,解法及所涉及的知识和上题基本相同. 【答案】(1)y2=4x. (2)x-y-1=0或x+y-1=0.

【解析】(1)设Q(x0,4),代入y2=2px,得x0=8p,

所以|PQ|=8p,|QF|=p2+x0=p2+8p. 由题设得p2+8p=54×8p,解得p=-2(舍去)或p=2, 所以C的方程为y2=4x. (2)依题意知l与坐标轴不垂直,故可设l的方程为x=my+1(m≠0). 代入y2=4x,得y2-4my-4=0. 设A(x1,y1),B(x2,y2), 则y1+y2=4m,y1y2=-4. 故线段的AB的中点为D(2m2+1,2m), |AB|=m2+1|y1-y2|=4(m2+1). 又直线l ′的斜率为-m,

所以l ′的方程为x=-1my+2m2+3. 将上式代入y2=4x, 并整理得y2+4my-4(2m2+3)=0. 设M(x3,y3),N(x4,y4), 则y3+y4=-4m,y3y4=-4(2m2+3).

故线段MN的中点为E2m2+2m2+3,-2m, |MN|=1+1m2|y3-y4|=4(m2+1)2m2+1m2. 由于线段MN垂直平分线段AB, 故A,M,B,N四点在同一圆上等价于|AE|=|BE|=12|MN|,

从而14|AB|2+|DE|2=14|MN|2,即 4(m2+1)2+2m+2m2+2m2+22= 4(m2+1)2(2m2+1)m4

化简得m2-1=0,解得m=1或m=-1,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x+y-1=0.

三、考卷比较

本试卷新课标全国卷Ⅰ相比较,基本相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对学生的考查要求上完全一致。 即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了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符合考试大纲所提倡的“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的原则. 2. 试题结构形式大体相同,即选择题12个,每题5分,填空题4 个,每题5分,解答题8个(必做题5个),其中第22,23,24题是三选一题。题型分值完全一样。选择题、填空题考查了复数、三角函数、简易逻辑、概率、解析几何、向量、框图、二项式定理、线性规划等知识点,大部分属于常规题型,是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常见的类型.解答题中仍涵盖了数列,三角函数,立体何,解析几何,导数等重点内容。 3. 在考查范围上略有不同,如本试卷第3题,是一个积分题,尽管简单,但全国卷已经不考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