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鄂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定学生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生词有没有读准,课文有没有读通。
2.“开火车”领读生词。
3.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聋哑青年、“我”)4.小结预习情况,提示阅读目标。
(三)讲读课文。
1.默读课文的开头部分,想想:“我”是在哪里认识那位青年的,“我”为什么喜欢去那里?指名回答,联系课文理解“赏心悦目”。
2.默读思考:一开始,那位青年给“我”留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①指定学生用书上的四个字概括。
(板书:举止特别)理解“举止”。
②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在哪里?用“”划出书上的有关句子。
③怎样才能读出那位青年“举止特别”?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后评读,再练读。
④这位青年看鱼如此专注入迷,书上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的?说说“忘我的境界”的意思。
3.轻声读课文,想想:小女孩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①指定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出示小黑板:课文第7自然段),讨论交流: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1)那位青年用了哪些方法画金鱼的,结合图示和简笔画,简要介绍“工笔”和“速写”。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那位青年画得怎么样呢?理解“一丝不苟”。
(3)朗读前后两个分句,速度应有什么变化?先自由练习,再指名朗读,后齐读。
(4)理解和想象“融为一体”。
③小结。
(板书:了解)4.过渡。
默读9—14节,思考:“我”是怎么发现那位青年是位聋哑人的?①指名用读书的方式回答。
②“我”的心为什么会咯噔一跳?指名回答。
2021 2021学年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期末复习教案)

2021 2021学年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期末复习教案) 2021-2021学年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含期末复习教案)第1单元教案,湖北第7卷,教育版第一单元要点:在正确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意理解具有特殊意义的语言。
2通过学习,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如何让我们自己说话和写文章更有魅力。
收集精彩的格言,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开阔我们的视野。
1、诗人知识链接:本文是一篇特殊的说明文。
它说明的对象是让人感到神秘与仰慕的诗人,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神奇和诗篇的美丽。
学习目标:1.掌握12个单词,知道9个单词。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诗人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和文学家。
4.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和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魔力和文字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和坚韧不拔、不断尝试和创新的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尝试、创新精神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学习时间:2课时。
学习准备:收集资料教学过程:引导学习过程:(师生互动)第1课:将诗歌融入课文,激发兴趣。
(黑板写作主题——诗人)。
当你读到“诗人”这个词时,你认为你学过哪些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诗人的课文。
2、首先是阅读理解和介绍情况。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正确发音,记住字体。
2.分组阅读课文,让老师知道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在自学中交流关键词和句子。
4.回答:作者描述的诗人是什么?(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作家)3.仔细阅读并体验诗歌。
1.给我看第一组诗。
(1)自由地读这首诗,想一想,说出你所看到的?你怎么认为?(2)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3)朗读指南:当你看到这样一幅五颜六色的图画时,你会怎么读这句话?(4)老师:诗人用什么画出这么美的画?(板书:用文字)这位诗人真是太棒了!他能用文字画出五颜六色的图画。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语文教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水平,拓展文化视野。
下面小编带来的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讲读课文。
《盘古开天地》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
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学情分析四年级语文教学要注意字词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激发想象力。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
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想象力丰富、喜欢读故事,但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字形式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生动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给他们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神话与现实毕竟差异太大。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指导发现法”等。
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学语文,通过学会达到会学。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在老师的主导下以“朗读感悟、角色体验、自主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本课目标如下: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宇宙、黑暗”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4、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诗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伶牙俐齿、呈现、真谛”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细细品读体味诗句,情感熏陶,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精学课文1-5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品读体味诗句。
教具安排: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个神奇的人,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诗人,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样子的。
- 1 - 二.初读: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3、通读课文,正音。
4、回答: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师过渡:真奇怪一个诗人在作者眼中竟然能融画家,音乐家等五家为一体,太不可思议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呢?三、精读1、学习第1自然段:师:出示诗句:“一池碧绿,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色彩美。
师: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板书:用文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诗句“哗啦哗啦的雨声,吱吱喳喳的虫鸣,大自然的组曲想起来了。
”“公鸡的歌真了不起,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阳吊起!”自朗读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特点与差别,有的是雄壮之声,有的则是细碎活泼之声,它们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大自然中得天独厚的音乐家。
同时读出公鸡那了不起的感觉。
(语文教案)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牧场之国是一篇略读课文。
荷兰一向以“花之国〞、“风车之国〞、“运河之国〞、“牧场之国〞闻名于世。
本文正是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来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的。
一起看看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送查阅!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欣赏图片,了解荷兰。
读课文想画面,体味“牧场之国〞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
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联系前文,激趣导入。
1、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乡下人家的生活,感受到了乡下生活的美好,这节课我们就将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请齐读课题——牧场之国2、课题质疑师:读了课题,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简单描述牧场之国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助,认读生词。
3、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你知课文中所指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从哪儿知道的(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取关键词语,板书:荷兰碧绿草原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成群)三、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1、学生自由默读,品味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适当地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相机指导朗读精彩语段。
教学预设预设一: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从而爱上那些鲜活的、妙趣横生、充满着生命力的语言文字,感受
体验到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纯净心灵的美。
培养他们阅读与写作的兴趣,培养热爱文学的真正兴趣。
教学难点:
1.使学生体验到语言的魅力。
2.“习作”是写《我喜欢的歌》。重在激发写作兴趣。
课时安排:
1.《诗人》
2 课时
2.《语言的魅力》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首诗句:(小黑板出示诗句) “哗啦哗啦的雨声,吱吱喳喳的虫鸣,大自然的组曲想起来了。” “公鸡的歌真了不起,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 阳吊起!” 师:读了诗句,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生谈感受。 (仿佛听见了哗啦哗啦的雨声,拍打着树叶哗哗作响,吱吱喳喳 的虫鸣,有蛐蛐的叫声,金蝉的叫声,金龟子的振翅声,给树林 带来了生命力,这是大自然演奏的交响乐。
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交际欲望,注重情景创设,不断提高 学生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如实表达,不瞎编,不 说假话,表达真情实感。
第一单元计划 教学目的:
语言的魅力有时妙趣横生,有时又非常神奇,充满着强大的生 命力。
孩子们满怀喜悦,进人了本学期的学习。当他们打开课本的时 候,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就是这引领他们去体验与感悟语言奇幻魅 力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孩子们读着那些美妙的文字,一 幅幅绚丽的图画在他们面前展开,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在他们耳畔回 响,跟着作者进入那变换无穷的世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感 叹于语言文字的无穷神奇与绝妙之处,从而爱上那些鲜活的、妙趣 横生、充满着生命力的语言文字,培养热爱文学的真正兴趣,感受 体验到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的美。 教材分析:
他是谁呢?想知道吗?他就是——诗人(板书课题),有人 说呀,诗人不光是诗人,他还是:大画家、音乐家、魔术
最新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品版

2020年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
案精品版
一、导入:
二、师:今天我们要去认识一位新朋友,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她吧。
三、(请快快翻开书本第36页读读这个故事吧!)
四、☆新授环节,愿学入思
二、初读:
1、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2、检查生字。
3、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
1、师: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2、自由读1—3自然段,想想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1)学生自由读,在相应的地方作上记号(教师巡视0 (2)小组交流
(3)全班反馈,
(4)小结:这是一个弱小、内向、爱思考的女孩。
3、现在,你们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你对那个新来的修鞋老伯伯有怎样的想法?
(1)学生找到描写老伯伯的句子读一读
(2)引导读句子,体会小姑娘对老伯伯的好奇,也通过观察、思考感觉到老伯伯生活的艰难。
师过渡:是啊,这样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小姑娘,她会和修鞋的老伯伯之间发生怎样的事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语文教案)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可爱的形象,一起看看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送查阅!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农村生活充满情趣、童趣。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第四小节的表达特色,能模仿文中的排比句说话,初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见过麦哨吗(课件)它就是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划一条缝,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3、找出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师:你们是从哪儿知道麦哨的声音的那我们一起翻开课文,看看哪儿告诉了我们(第1段和第7段)师:那老师呼你们应好吗师:呜卟,呜卟……生:呜卟,呜卟……体会首尾照应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师:听着琅琅的读书声,老师知道了这就是认真!相信这些词难不倒你们。
绣花兜肚麦芒麦穗儿茅茅针竖蜻蜓密密的嫩荚(1)和着鼻音一声呼一声应剥开叶片结出嫩荚(2)嚼嚼吮吮(3)擎起了饱满的穗儿湖畔师:擎起,“擎〞是后鼻音,看这个字下面是个什么字(手!)上面呢(敬!),那好大家就把手恭恭敬敬地擎起,再恭恭敬敬地读这个词。
生边表演,边读“擎起〞一词师:谁能在图中指出“湖畔〞在哪儿(一生上黑板指认湖畔位置)三、聚焦重点,体会快乐。
1、默读课文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师:我们就跟着这群孩子来到湖畔,走进课文的第3和第5段,这里一定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出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并在旁边写上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诗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
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理解“伶牙俐齿、呈现、真谛”的意思。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情境创设,细细品读体味诗句,情感熏陶,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了解全文大致内容的基础上,使孩子们感叹文字的强大生命力与变换无穷、净化心灵的魅力。
教学重点:精学课文1-5自然段,品读体味诗句,理解课文内容,能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品读体味诗句。
教具安排: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个神奇的人,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诗人,当读到诗人两个字时,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诗人的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样子的。
- 1 - 二.初读: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3、通读课文,正音。
4、回答:作者眼中的诗人是什么?师过渡:真奇怪一个诗人在作者眼中竟然能融画家,音乐家等五家为一体,太不可思议了。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呢?三、精读1、学习第1自然段:师:出示诗句:“一池碧绿,映衬着白里透红的荷花。
”“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你又想到了什么指名生谈感受。
指导朗读:读出画面的色彩美。
师:这么美丽的画,诗人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呢?板书:用文字2、学习第二自然段:出示诗句“哗啦哗啦的雨声,吱吱喳喳的虫鸣,大自然的组曲想起来了。
”“公鸡的歌真了不起,喔喔喔——把黑夜拖走,喔喔喔——把太阳吊起!”自朗读说说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特点与差别,有的是雄壮之声,有的则是细碎活泼之声,它们都富有强大的生命力,都是大自然中得天独厚的音乐家。
同时读出公鸡那了不起的感觉。
指名读、齐读。
师过渡:多动听的声音呀!诗人本领真大,能让沉默无声的文字奏出悦耳的乐章,你们觉得诗人了不起吗?诗人神奇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 四.学习生字。
学习“绘、衬”等上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衬”是衣字旁,多一小撇;“斜、醉”俩字注意左右边的间架结构,都属于左紧右松型的,“哲”注意上大下小,而不是上下相当,上半部分左右不要离得太开;“齿”,注意下半部分的比例,人不要写得太小或太大,下面竖折竖的大小也要适中。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二.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真是了不起,可以成为画家和音乐家,还记得诗人是怎样使文字绘出色彩斑斓的图画与奏出悦耳的美妙音乐的吗?想知道诗人还有其他了不起的地方吗?三.精学3-7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两首诗句:“斜阳醉倒了,摔了个跟头,跌在西山后。
”“我张开心灵的翅膀,飞进云端逐彩霞。
”师:读了诗句,你又有什么感受呢?生自发言2、学习第四自然段: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首诗句:“什么东西最具破坏力?是自满!”“自满破坏的是什么?是前途。
”师:读了诗句,你又有什么感受呢?生自发言3、学习第五自然段:- 3 -师:诗人除了是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以外,你们知道诗人还是什么家吗?从哪里知道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吧!指名或齐读第五自然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看法。
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钦佩的语气。
师:是啊,这就是诗人,当你读这那些美妙的诗句??理解“真谛”一词。
师:诗人是如此的伟大,了不起,你们喜欢诗人吗?你们钦佩诗人吗?你们想成为诗人吗?不要以为老师又在吹牛,其实呀,诗,并不是难学的东西。
只要你们按照下面这样做了,你们一定能成为了不起的诗人!齐读第7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
学习“具、幅”等下排6个字。
让学生多识记字形:“具”字里面三横;“肯”字注意上窄下宽,中间一横最长,“察”注意上中下结构,注意中间部分的写法与比例。
还要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师可适当作书写示范。
板书设计:画家音乐家1.诗人魔术师神奇哲学家文学家 2 语言的魅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练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 4 -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感受语魅力。
教学难点: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谈话:故事“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师: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二、自读全文:读后用简短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摘出重点句:通过读书,你认为没有魅力的语言是哪一句?有魅力的语言又是哪一句?四、默读课文:1、从哪看出这句话没有魅力?自读、画批,读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体会:抓住“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等词语体会。
从老人的神态、语言去体会。
从老人收入的情况去体会。
2、从哪看出添上几个字以后就变成了有魅力的语言?引导学生从老人神态的变化、收入的变化去体会。
师过渡:还是这条繁华的巴黎大街,还是这个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前后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里我们会产生怎样的问题去探究呢?- 5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1.自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 11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6.放声自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五、总结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语文乐园教学目标1、看图读词,了解书记的发展历程。
2、读8个思考与写作的成语,初步感知它们的意思。
3、书写并积累有关读书与思考的格言警句。
4、阅读趣味故事,理解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5、认识反问句,探究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效果不同。
- 12 -6、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书籍的发展历程,积累词语。
2、读成语,感受读书与写作的妙趣。
3、认识反问句,探究不同语言形式所表达的不同的效果。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人类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大家想去看看吗?今天,让我们打开文化宝库的大门,一起去游览一番,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吧!二、发展历程厅——观“语”1、看图读词,读准字音。
师:这里为我们展示了五种形式的书籍,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甲骨文、简书、帛书、纸制图书、电子图书学生自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2、观“词”思考,交流发展。
全班交流,各自说说知道了什么?师简要介绍这五种形式的图书。
全班读词。
3、走进生活,拓展延伸。
三、成语空间站——赏“语” - 13 -1、认读成语,读准字音。
2、讨论交流,初步感知。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
3、顺水推舟,迁移运用。
4、再次赏读,细细品味。
四、名言展示廊——储“语”出示三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无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自读感悟,感受内容。
2、联系实际,交流感受。
3、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配乐比赛读。
同桌互背互查。
全班背诵。
4、抄写名言,展示交流。
发书签,抄写自己喜爱的名言,把字写正确美观,注意行款整齐。
学生制作书签,作品展示,下位互赠。
5、交流名言,丰富积累。
还有哪些与多读书、多思考有关的名言呢?交流,展示在“名言展示廊”上。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师:上节课,咱们到文化宝库里去游览了一番,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现在让我们到“图- 14 - 书阅览室”去参观一下吧。
二、图书阅览室——品“语”1、自读故事,了解内容。
学生自读故事,注意读准字音,正确地朗读句子,了解故事内容。
2、再读故事,边读边思。
默读,思考:同学们为什么笑话小勇?3、交流发现,全班互动。
你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学生互动游戏:拿一本字典,说含有某一字或词语的句子,请学生说说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三、读者互动堂——悟“语” 师:现在请同学们到“读者互动堂”去开动脑筋,活动一下。
1、读一读,想一想。
出示句子,学生自读句子,说说这两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2、比一比,说一说。
出示句子:★春天来了,谁不高兴呢?谁不是充满活力呢?★春天来了,人们都高兴,人们都充满活力。
小组探究,全班交流。
出示句子:★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引导学生将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3、找一找,读一读。
你还能从书本上找到这样的句子吗?学生交流,朗读。
- 15 -四、总结回顾,课后延伸1、同学们,咱们大家到文化宝库里去游览了一番,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2、师:是呀,语言文字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承载着人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