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 第3部分 专题12 第5讲 着眼文体特点,冲击语言类题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2 现代文阅读 热考文体1 小说 第5课时 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__形象题

第5课时小说在高考中的必考点——形象题王安忆说:小说是心灵的历史。
毫无疑问,小说是写人的文学,小说要反映社会生活,要表现生活世界,必须写人,写人的心灵,写人的本性,写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性格、人的命运、人性的弱点、人性的美丽,无疑都是小说要表现的内容。
就这个意义来讲,阅读小说就是读人,读人则主要是读人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点往往只是内心世界的一种表征,没有内心体验的小说阅读,没有走进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小说阅读,只能是隔空互望,所谓性格特点的概括也只能是贴个标签而已。
——特级教师黄厚江《由虚构故事走向生活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8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三个:形象手法赏析、形象概括分析、形象作用分析。
题型一形象手法赏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多方位的,它凭借各种艺术手段既对人物形象进行直接描写(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又对人物形象进行间接描写(如侧面衬托)。
人物描写的艺术手法往往是综合运用,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全面分析。
(一)小说常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形象手法阐释作用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
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
小说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如鲁迅在《祝福》里对祥林嫂眼神的三次描写。
①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②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
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二)四种易忽略的表现手法1.场面描写2.点面结合3.抑扬结合4.虚实结合紧张迎敌的表现。
作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
2020版【5年高考3年模拟】新课标高考语文;专题三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专题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点从内容上讲主要考查考生简明、连贯、得体,准确传递信息的能力。
这六个考查点从知识结构上讲,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一般很少单独设题。
所选材料多是现实生活或新闻媒体的热门话题。
此类题是高考创新的阵地,考点是考纲中的表达应用层级。
命题组往往将最新颖的资讯、最前瞻的理念、最独特的形式在这里展现,充分表现语文包罗万象的学科特点,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018年,将表达连贯放在语段中与成语、病句进行了综合考查;表达得体一改客观题的考查形式,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了语言得体。
考生备考时要注意这些变化。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语言表达准确1.(2017课标全国Ⅱ,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
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
③。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2.(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
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禁绝并无可能。
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
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2020年真题——语文(全国卷Ⅲ)含答案

2020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Ⅲ)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第3部分 专题12 第3讲 内容理解题

7.武断绝对
设 命题 者故意忽略程度、情态 、条件、范围 、分寸的细
误 方
微差别 ,排除个例和特殊现 象,用同样 的说 法表述两
式 种或多种事物,一概而论 。
判 找到选项 所对应 的内容,逐句比对 ,关注表程度、情 定 技 态 、条件、范围 、分寸的词 句,注意选项 中“全”“
说 成是有因果关系。
要判断“因果混乱”干扰项 ,在阅读 涉及因果关系的 选项 句时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比较 一 判定 下:注意选项 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 技巧 位置,注意一些改换 因果关系的关键词 ,如“从而 ”“因此”“之所以”“就只要”等,注意选项 的因果 关系在原文中是否存在。
3.张冠李戴
命题 者设 置选项时 ,在表述对 象上设 置干扰 ,将此人
设误 表述成彼人,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 方式 面表述成彼方面,比如把某一时间 、地点,说 成是另
一时间 、地点。
要判断“张 冠李戴”干扰项 ,阅读 文章时 ,需要圈出
陈 述对 象,要特别 注意选项 句的主语 与宾语 ,因为
“冠”往往出现 在选项 句的主语 或宾语 的位置上;当
判定 技巧
选项 中出现类 似“××的观 点是×××”这样 的句子时 ,
应 注意是否有此类 情况。另外,还 要留心文中代词 的
指代。要联 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 指代的具体内容
[比对分析] 选项张冠李戴。将原文“时间是 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 数”,说成“指时杆、日晷、漏壶等,作为 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过程的参数”。这 里属于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
[比对分析] 选项偷换概念。原文说“构成‘ 仁学’政治伦理思想的依据”是“由亲情 ……一切道德情感”,而选项中却换成了“ 亲情”。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精准突破四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对、表成达得分体 “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删去多余的,对自相矛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精准准突 突破破四四盾修修改改的病病句句逻、、表表辑达达得得病体体 句,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精准突破四
修修改改病病句句、、我表表达达是得得体体贵校国学社的一把手李明,打算于本周五
19: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精准突破四 精准突破四
修修0改改0病病句句组、、表表织达达得得一体体次国学讲座,现在向总务处提出借用礼堂和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解题策略 即学即练
答案:①“百岁生日”改为“百年华诞”。②“好好” 改为“隆重”。③“看一看”改为“进行评选”。④“挑 出好的”改为“择优”。⑤“真的很”改为“真诚”。
精准突破四 修改病句、表达得体
解题策略 即学即练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33 着眼理解鉴赏冲击语言题 含解析

专项对点练(33)着眼理解鉴赏,冲击语言题一、(2018·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会飞的福字李丰狗娃想起那架纸飞机时,纸飞机正朝着墙头飞去。
狗娃迅速跑到墙根伸手去拦,可还是晚了一步,他眼巴巴地看着纸飞机擦着他的指尖,飘过了半人高的墙头,巧妙地越过一垄柿子架,又快速躲过一只母鸡的飞扑,最终钻进牛棚。
当它一路抵达目的地的当儿,隔壁串秧子家的奶牛毫不客气地上去,用大牛蹄子踩了一脚,之后又转身在上面浇了一泡尿,还把屁股撅得老高,尾巴一甩一甩地向狗娃示威。
随着这泡尿,狗娃的脸色由好看的粉柿子变成了白角瓜,又由白角瓜变成了紫皮茄子,鬓角渗出的豆大汗珠被正午的阳光晃得闪着金星星。
旁边的狗娃媳妇也霎时间明白是咋回事了,她嗷唠一嗓子扑向七岁的儿子豌豆。
“你个养不熟的败家子,看我怎么打你!”豌豆见娘疯了似的扑过来,忙躲到爹的后面:“爹……爹……咋了?咋了?是你让的啊!”豌豆不知道自己咋把娘气成了这样,自己不就用一张福字叠了个小飞机吗?可这又咋了,年早都过完了,这福字留着还有啥用啊?再说,叠飞机是爹同意的,怎么飞机飞到隔壁,娘就疯成了这样了?狗娃一把把媳妇推开,回头瞪了一眼豌豆,又转身抓住媳妇的胳膊把她拽进屋。
豌豆被爹瞪得心里发毛,他想跟进去,可门被爹在里面插上了。
“你咋呼啥,怕隔壁不知道啊?”狗娃连忙捂住媳妇的嘴巴。
“你个葫芦脑袋,你脑子咋不拿事呢?那不是串秧子家给咱打的欠条吗?五千块呀,都让牛尿泡花了,串秧子还能认账吗?”狗娃媳妇急得眼里汪起两团蒙蒙的雾。
“我哪儿知道是那张福字啊,咋这么巧呢?”狗娃背着手在屋里踅着弯弯,他来回走得急,碰倒了椅子,碰翻了米篓,踅了不知多少圈也没能想出个好招儿来。
最后他一跺脚:“唉!该着,没就没了吧,串秧子家也不容易,他得了重病下不了炕,媳妇又是个哑巴。
这两年要不是他媳妇脑筋活,四处借钱买了这奶牛,卖牛奶给串秧子买药维持着,串秧子早就没了,咱就当做善事扶贫了吧!”“放屁!”狗娃媳妇上去给了男人一杵子。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刷题精选模块三基础强化卷12语基语用文学类作文例证法(含解析)

基础强化卷12 语基+语用+文学类+作文例证法分值:44分建议用时:45分钟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②记得少年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位家族先辈的译著时,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吞吐着书中的文字,含英咀华....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④多少人溜之大吉....,只为见到爸妈、吃一口家乡菜;多少人为了一张车票过关斩将,只为了一个字——家。
⑤中国的人口发展轨迹与韩国、日本相似,只不过滞后10~20年,我们应当研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投身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⑤⑥答案 D解析①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不合语境。
这里可用“喜闻乐见”(形容适合人们兴趣;很受欢迎)。
②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使用正确。
③当务之急:指当前应做的事情中最急需要办的。
与“目前”重复。
④溜之大吉:偷偷地走开,一走了事。
感情色彩误用,这里可用“归心似箭”(形容返回心切)。
⑤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使用正确。
⑥驾轻就熟:比喻对事情很熟悉,做起来很容易。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那只小鸟儿自从在我的视线中消失之后,我觉得心里一下子空了,那远处的山,不再高大巍峨,那天上的云,也不再美丽曼妙。
B.强大起来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守卫和平、更渴望和平,也比任何时候都更有决心和能力做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
C.中非在和平安全、科教文卫、减贫惠民、民间交往等方面的合作深入推进,给中非人民带来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巨大的创造力、凝聚力、行动力。
2020届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节情景语用题__依据题型各个击破练习

第一节情景语用题——依据题型各个击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一些学科在统招录取时,考生报考意愿较弱,招到的学生往往是 ________ 录取,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么选择换专业,要么只求毕业拿到文凭。
而设置为自主招生专业,真正的爱好者被选拔,不仅缓解了招生难题,录取的学生也更有意愿在该领域继续深造。
推而广之,那些或具有学科特长,或具有创新潜能,或符合学校特色办学需要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自主招生的渠道脱颖而出。
自主招生有助于 ________ 高考的单一局限,承载的是“打破一考定终身”“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美好愿景。
高考是人才培养的 ________ ,作为高考重要形式的自主招生,同样是风向标。
近年来,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的考试题目,总是让人们 ________ 。
近几年来,( ),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
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乱象也悄然滋生。
翻看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可以发现,多种“变化”都紧扣着人们的质疑,回应着人们的期待。
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既体现出对以往问题的矫正,也能看到对未来教育方向的引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报名人数连年增加的自主招生,让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B.自主招生报名人数连年增加,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C.人们日益关注和重视自主招生,使报名人数连年增加D.自主招生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报名人数连年增加解析:D [结合“去年更是高达83.7万人次”分析可知,后面主要讲“报名人数”连年增长,排除A项、B项。
结合“自主招生灵活多样的选拔方式……近几年来”分析,主语应该是“自主招生”,排除C项。
故选D。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调节打碎助推器侃侃而谈B.调剂打碎指挥棒侃侃而谈C.调剂打破指挥棒津津乐道D.调节打破助推器津津乐道解析:C [①调节:着重指节制。
在一定的数量或程度范围内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第三步:依模板,规范答 此类题最宜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作答,即“判断 艺术手法→分析表达内容→ 点明效果(作用)”。
栏目导航
10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1] (2017· 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 ,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 ,当他把一条巴掌大 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 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 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第二步:找角度,细分析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小说中善于运用排比、夸张、反语和双关的手法,造成 语言运 用手法 意想不到的幽默风格,如作者写大家在电影院里面的让 座, “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反话 正说,幽默而富有情趣。 作者故意将书面语和口语并用、 对比、 寓庄于谐等手法, 语言风格 强化小说的幽默特点。如文中写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 找钮子,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栏目导航
18
可是羊要进圈 ,牛要喂草 ,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 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 ,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 , 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 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 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本文有删改)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小说阅读 第5讲 着眼文体特点,冲击语言类题
2
高考对小说语言的鉴赏有两个角度: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 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叙述语言(用 语特点和语言风格)。体现在高考中往往有两大题型:理解重要语句 含意、品味语言艺术。
栏目导航
3
题型 1
理解重要语句含意
栏目导航
24
阅读《一种美味》(阅读文本见“[典例 1]”),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语句的含意。 (1)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 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栏目导航
25
(2)父亲坐在灶前……父亲埋怨时, 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 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
栏目导航
15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 ,豆腐一下锅 ,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 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 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 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 ,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 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 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 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栏目导航
8
理解语句含意“3 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根据题干关键字眼,分清是考查作者叙述语言含意,还是考查 小说中人物语言含意。前者,要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后者,一要 品味语言本身特点,二要体会语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分析除阐明语句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深层含意。挖掘时要 特别注意从抓关键词语、句子位置、句子手法 3 角度着手。
栏目导航
17
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 忸怩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 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 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 可是鱼汤每个人起 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 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 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 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 直出神。
栏目导航
6
2.抓句子的位置 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需要考虑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 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 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寻找相关信息, 确定答案要点。
栏目导航
7
3.抓句子的手法 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 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 深层意义。
栏目导航
12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 ,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 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 , 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 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 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 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栏目导航
11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 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 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 ,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 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 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 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 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 ,表达的 往往是言外之意。
栏目导航
4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1)(2017· 浙江卷 ) 赏析文中画线的 句子。(《一种美味》) 题干中往往有“解释”“赏析” 审题定向
栏目导航
26
答案:(1)受宠若惊之后反而嫌弃那条鱼太小,矛盾的内心,反 映了渴望自己的存在,能够得到家人认可的迫切心情。 (2)为了渲染这个家庭到底有多么贫苦,作者对父亲填柴烧火、 母亲做汤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由此可以看出一家人得鱼之后 的惊喜,充分表达了人们在穷困的生活中渴望能够得到人间美味的 意愿。
关键 词语
哥哥忽然就饱了”,母亲也因此“卸去了笑容”,这就写 出了母亲不安而沉重的心理变化。 ②“出神”这个关键词重复出现,具有强调的作用,结合 母亲“出神”的原因, 就知道强调了母亲不知怎样面对那 两个孩子的茫然、忧心和无奈的心理状态。
栏目导航
22
句子 手法
“示意”“卸去了笑容”是神态细节描写, “黑糊糊的夜 空”是景物描写,画线语句主要是写母亲的,景物描写对 人物起到了衬托作用,所以运用了衬托手法。
讲[典例]”),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 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6 分) [尝试解答]
栏目导航
32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干给出了“语言幽默”的风格,要求从文中找句子,来论证 小说的语言特色,这是简化了的语言风格赏析题。
栏目导航
33
栏目导航
30
2.从语言运用手法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 作用;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锤炼、句式(长短句的交 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特点及效果。 3.从语言风格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 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
栏目导航
31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2] (2018· 全国卷Ⅱ)阅读《有声电影》(阅读文本见“第 1
栏目导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 ,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 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 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最后, 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 父亲说, 三子该上学了。 他就叫三子。 如今回想起来, 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 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 ,父亲说他该上 学了。 该, 就是要, 快要的意思。 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 , 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栏目导航
34
第三步:依要求,组答案 结合题干要求,抓住“语言幽默”的特点,根据第二步“思考 角度”分点组织答案。书写答案要点时,既要点出句子所用的艺术 手法,又要分析其所达到的幽默效果。
栏目导航
答案: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
28
题干中往往有“分 析”“赏析”等作答 动 词 和 “ 语 言 特 色 ”“ 语 言 风 格”“手法”等表答 题方向的名词。
栏目导航
29
☞熟知类题通法 品味语言艺术“3 角度” 1.从描写技巧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 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出独特个性特征 这一方面的魅力。
栏目导航
他则坐在桌前, 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 反正所 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 那天 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 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14
在豆腐到来时, 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 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 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 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 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 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栏目导航
19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尝试解答]
栏目导航
20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干中的“赏析”“句子”已经明确了本题属于“理解语句重 要含意”类题目。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 根据句子的特点,理解其含意宜从关键词语和句子手法两个角 度入手分析。
栏目导航
21
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