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未改完)
第一章 绪论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形 成 期 ( 1956-1970年)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知识应用期 ( 1970-1988年) 集成发展期 ( 1986年至今)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孕 育 期 ( 1956年前)
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创立了演绎法。他提出的三段论至今仍然是演绎推理的 最基本出发点。
AI的严格定义依赖于对智能的定义,即要定义人工智能,首先应该定义智能;但 智能本身也还无严格定义。
一般解释:人工智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或称机 器智能、计算机智能。
1.1.1 人工智能的定义
知识与智能 知识 人们通过体验、学习或联想而知晓的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包括事实、
能理论框架,使人工智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的AI研究
1981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在长沙艰难成立,其后长期得不到国内科技界的认同,只能 挂靠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直到2004年,才得以“返祖归宗”,挂靠到中国科 学技术协会。
1985年前,人工智能在西方国家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苏联却受到批判;我国人工智 能也与“特异功能”一起受到质疑,人工智能学科群专著不能公开出版。
(表处理语言)。 1961年,明斯基发表了“走向人工智能的步骤”的论文,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1965年,鲁宾逊提出了归结(消解)原理。费根鲍姆开发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RAL,
用于质谱仪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1.1.2 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
暗 淡 期 ( 1966-1974年)
由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盲目乐观,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和成果做出了过高的预言,而这些语言的失败,给人工智能的声誉造成重大伤害。 当时的人工智能主要存在下列三个局限性: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绪论(第一章)

3) 有机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
1828年,德国的伍勒合成尿素,“生命力”学说破产
——有机化学的里程碑 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马车上做梦,伦敦) 提出:有机化合物中碳为四价 ——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有机化合物结构学说 1874年,荷兰范特霍夫 法国勒比尔 提出:饱和碳原子的四个价指向以碳为 中心的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开创了从立体观点来研究有机化合物 的立体化学 2011-6-4
B H
因为人们在分类有机物与无机物时注重的 主要是化合物的性质而不是组成 2011-6-4 12
2.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1) 组成上
① 组成有机化合物的元素不多,但数量非常庞大。 ② 组成分子的原子数多——组成复杂。
2) 结构上
① 碳以共价键与其它原子相连 ② 自身成键能力强如:C-C,C=C,C≡C及成 环,所以组成分子的原子数多。 ③ 同分异构体普遍存在,目前尚无公式可计算出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现象。 如:CH3CH2OH和CH3OCH3
2011-6-4 4
最早发现的四种酸
从动植物体内分离出的物质 从矿物质中分离出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正如“以太”、“外 星人”,人类一旦遇到不 可知的事件时,常一概归 为一类无所不能的事物 1806年,享有盛名的化学家柏则里首先 引用“有机化学”,认为有机物只能在生物 的细胞中受一种特殊的力量——“生命力” 的作用才可产生出。
2) 有机化学中的化学键 离子键 常见化学键 共价键 (有机物中最常见) 配价键 C、H、O、N等原子结合成有机分子时, 原子与原子之间需形成一定的化学键将几个 原子结合在一起,描述原子形成分子的过程及 化学键的理论有两个: 价键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第1章 普通心理学(全文阅读)-第1节 绪论

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离开客观
现实来考察人的心理,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人来说,客观现实既包括自
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让狼叼走养大的孩子,他们有健全的人的大
维,有了意识,人的心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因为人的大脑是最复杂的物质,是神经
系统发展的最高产物。所以,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说明了心理是神经系统,
特别是大脑活动的结果。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人们获得这一正确的认识经历了几千年。现在,这一论断得到
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在人的发
展过程中,先有心理过程,而后逐渐形成了人格。人格形成以后,又会对心理过程具有制
约的作用。
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的心理,或者说没有脑的思维是不存
心理物理学的新领域;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但是,影响最大的
要数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创建了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这些人后
来到了世界各地,他还创办了《心理》杂志,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人皆有之它是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从古至今为人们所关注,一代又
第1章 绪论

《森林防火条例 》
1988年1月16日国务院公布,自1988年3月15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森林防火组织
森林火灾的预防 森林火灾的扑救 森林火灾的调查和统计 奖励与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火 火 火!
什么是火?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可燃物与氧等 助燃物质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并伴有放 热发光的燃烧现象。
我国森林火灾的特点
损失严重
1987年 中国大兴安岭 133万公顷
大面积森林火灾多发生在偏远山区和林区 森林火灾波动性大 目前森林火灾大幅下降
我国林火管理目标
从生态观点出发,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和现代技 术的理论水平,进行综合森林防火规划,采用人 为和天然的多种防火措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灾, 使森林火灾的发生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并将森 林火灾的损失限制在一定经济水平,充分发挥火 的有益生态效益,以维护生态平衡,繁荣林区经 济。
——最大限度地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发展,充分 发挥林火的生态效益。
四、我国森林火灾划分标准
分类
五、我国森林防火管理法律 制度及依据
中国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森林防火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六、森林防火主要内容
林火基础理论 林火与环境 林火与生态系统 森林火灾预防 林火扑救 火的应用 林火评价
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虽然防火灭 火手段先进,但由于地广林多,加之受气侯的影响,森 林火灾仍然很严重。
中国森林防火吉祥物“威威” 中国森林防火吉祥物诞生于2007年4月4日,名字叫“威 威”,其名字与保卫的“卫”字谐音。 防火虎“威威”身穿森林消防制服,背负风力灭火机,帽徽 为中国森林防火徽标,胸前的“CFFM”是“CHINA FOREST FIRE MANAGEMENT”(中国森林防火)的英文 缩写。
第一章 绪论

测绘 测设
5
1.2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自然形体 不规则的曲面。 不规则的曲面。 最高点: 8844.43米 最高点:珠峰 8844.43米, 最低点: 11022米 最低点:马氏海沟 -11022米。 相差约20km 20km。 相差约20km。 在不规则的曲面上无法进行 计算和绘图。 计算和绘图。 人们找寻一个理想几何体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来代表地球形状和大小, 需满足二个条件: 需满足二个条件: 1、与地球自然形体十分接近 2、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
6 0
24
°
°
°
6、高斯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 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X‘轴,赤道投影为Y’轴, 赤道投影为Y 原点为O 原点为O‘轴,X’,Y‘称为坐标自然值。 称为坐标自然值。
25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 西移500千米, 500千米 为了使横坐标不出现负值,将X‘西移500千米,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并且在横坐标前冠以带号形成高斯通用坐标系。 X,Y称为坐标通用值。 称为坐标通用值。 X=X‘ X=X‘ 带号N 500000米 带号N Y'+500000米 Y=
18
2、高斯投影的原理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采用分带投影。将椭球面按 采用分带投影 高斯投影平面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一定经差分带,分别进行投影。
N 中 央 子 午 线
c
赤道
S
பைடு நூலகம்
19
3、高斯投影特点 投影后角度保持不变 中央子午线长度不变 经线和纬线长度有所变形
中 央 子 午 线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在小范围内可以用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水平面来代替水准面进行计算。 一、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的影响 地面上AB两点 地面上AB两点 AB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平面上的长度为D,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投影在水准面上的弧长为S,
会计学原理.第1章--绪论完整版本

B 会计 主体
A 会计 主体
C 会计 主体
D 会计 主体
编辑版pppt
46
第三节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与信息质量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 的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前提和全部会计 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就是预算资金运动。 2.预算资金的一收一支,资金不能实现周转。
编辑版pppt
36
资
金 投
供应过程
入
现金等 货币资金
原材料 储备资金
生产过程
在产品 生产资金
资
销售过程
金
退
出
产成品 成品资金
现金等 货币资金
应付款项 结算资金
工资和其他成本费用
应收款项 结算资金
机器设备 固定资金
计算器
编辑版pppt
34
第一节 会计概述
三、会计学及其学科体系 ✓ 基础会计学 • 财务会计学 • 成本会计学 • 管理会计学 • 税务会计学 • 财务管理学 • 审计学
编辑版pppt
35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与职能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指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所要核算(反映)和监督(控制) 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具体地说,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客观存在的资金的运动。 (一)工业企业会计的对象 (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的对象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
三、会计目标(P12)
(一)决策有用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决策者提供有用的 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合理的决策。
(二)受托责任观:会计的目标是为了通过会计信息向委托 人(所有者)报告受托人(经营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 情况。
第1章 绪论

硬PCB板
柔性PCB板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例:PCB板检测
图1.7 PCB板检测工艺图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人与机器的机能对应关系
外 界 对 象 感官 人脑 肢体
定性
传感器 微机 执行器
定量
图1.8 人与机器的机能对应关系图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2 传感器概述
物理量 化学量 生物量
通信总线 巡 检 仪 中 央 监 控
粮仓
温湿度探头N
分层风机 图1.4 粮仓温湿度监控系统组成框图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2)能够实现数据通信。
信息的汇总,组成网络化检测系统 例:火灾报警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感温、 感烟火灾报警系统
探头11 探头12 探头1N 串行总线 通信总线
集 控 器 1
中 央 监 控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1.1
1.2
检测技术概述
检测技术概念 发展历程 检测装置举例
传感器概述
传感器定义、组成、分类、发展方向
1.3
现代检测系统
组成,应用类型 ,发展方向
检测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1 检测技术概论
1.1.1 检测技术一些概念
X
输入单元 传感器
Y1
转换单元 调理电路
Y2
处理单元 微机
X
Y=F(X)
传感器
Y
电量
1.2.1 *传感器的定义 (Sensor)
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 的器件或装置。 能够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装置。(狭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科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 成、结构和性能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化学为新材料的 开发储备了足够的化合物;材料科学的诞生和成长,为 化学增添了新的学科伙伴。
法、无机材料的陶瓷法、高分子材料的聚合法等等。 采用高新技术——例如高温、高压、低温、高真空、 失重、辐射以及其他极端技术条件; 采用新的合成方法和制备工艺——例如Sol-Gel法( 溶胶-凝胶法)、水热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CVD法(化学 气相沉积法)及复合技术等。
制备各种单晶、多晶及非晶态材料,制备高分子材
四、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化学在材料发展中的地位
化学是认识、控制物体组成、性质、结构的中心科 学,化学在寻求新材料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人们日常生活用的聚酯衬衫、聚乙烯奶瓶、 聚苯乙烯家俱、聚异丁烯车胎、聚乙酸酯软盘等材料; 工业和科学用途的特种陶瓷、磁性材料、金属和合金材
料、光学材料等无不与化学相关,因此化学使新材料开
料以及液晶和纳米材料等——都是现代材料制备化学研
究的主要内容。
新型材料的研究特点
化学与物理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研究相结合、理论 与技术相结合。
现代材料性能学研究,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 学性能,都是现代材料具有良好使用性能(即效能)和多 种用途以及材料寿命和材料保护的根本依据。 现代材料化学重点研究各类材料的化学性能,特别是 各类材料在环境介质中的腐蚀破坏与防护的研究,仍是材 料科学及相关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关系到保护资源 和环境、节约材料和发展新技术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2、按用途分
3、按性能分
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
单晶硅
4、按应用与发展分
二、功能材料性质 是功能特性和效用的描述,是材料对电、磁、光、
热、机械载荷的反应。
材料的力学性质
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物理性质的交互性----材料应用的关键点 功能材料不仅仅表现出单一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
是具备了特殊的物理交互性。
现代材料化学还只初具规模,需要材料学家和化学 家共同努力探索和研究,尽快完善和进一步发展。随着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材料研究将沿着知识技术密 集化、研究开发综合化、学科交叉前沿化以及彼此竞争 激烈化的方向发展,这给现代材料化学的研究展示了无 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新材料的获得进取离不开化学,以超导材料为例,
第1章
绪 论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机器、构件和产品的物质,是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材料科学是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多数先进国家均把 材料科学作为重点学科予以高度重视。
材料研究和发展是一个古老而又新兴的领域。一种新 材料的发展可以引起人类文化和生活发生新的变化。
材料无处不在
功能材料 磁性材料
信号接受 对话功能 介电材料
金属材料
移动通讯
传感器件
金属外壳 数码拍照
电子线路
半导体技术
光学材料
拍照功能
照片存储 显示功能 晶材料
半导体芯片
新材料,主要是指那些正在发展,且具有优异性能和应 用前景的一类材料。新材料一般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
1、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的材料。
例如
2、高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将在第2章中讨论)
新材料的获得进取离不开化学,以超导材料为例,物 理学家关注超导理论,材料科学家测试超导体性能,而 化学家的任务是合成这些新材料,进而研究材料的组成
、结构和超导性之间的关系。
材料化学研究内容
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等基本原理研究固
体,特别是研究实际材料的化学反应性——材料化学的理
3、采用新技术提高了性能,或者出现了新功能的材料。
例如:超级钢、纳米材料等。
碳纳米管,抗拉强度为钢40倍
材料种类繁多
无机非金属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生物材料 结构材料 功能材料 能源材料 建筑材料 航空航天材料
光电材料
智能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单晶
液晶 多晶
信息材料
准晶 非晶
一、功能材料分类 1、按组成分
发充满前景。
材料化学与新型材料
高性能陶瓷 高纯金属 生物工程
半导体
薄膜
聚合物 纳米材料
超导体
通过化学,掌握物质结构及成键的复杂性,掌握化
学反应实验技术,在探索和开发具有新组成、新结构和 新功能材料方面,在材料复合、集成、加工等方面大有 作为。因此,化学与材料科学密切相关。
“材料化学”概念的产生
论基础。 材料的成键本质与其结构和性质密切相关。材料组成 元素的电子结构、材料的晶体结构、缺陷结构,从能量和 过程的观点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从热力学与动力学的观 点研究实际材料的化学反应——均是材料化学的重要研究 内容。
现代材料化学的核心内容——现代材料制备原理和合 成方法的研究。
现代材料制备的重要方法——传统的金属材料的熔炼
材料化学的发展方向
材料化学是近十年来才创立的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
分支,又是应用化学的一部分,具有交叉、边缘学科的
性质。 现代材料化学研究的是与新材料有关的问题,更具 有前沿学科的特点,在整个材料科学发展中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特别现代材料的成建理论以及制备原理和合 成方法的研究,仍是材料科学和新技术领域中最活跃的 部分,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为什么要研究材料化学?
材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新材料的发展
就不可能有新科学技术的进步。材料是先进技术的先导。
而各种材料主要来源于化学制造和化学开发。
例如:电子技术的核心——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记录技
术等,要求新的半导体材料和磁性材料。
(我们将在第3章中讨论)
高压钠灯——关键材料是透明氧化铝陶瓷。
例如:
三、材料结构的分类
价键四面体
材料有共通性
——制备、使用过程中现象、概念、转变相似。
准晶
非晶
多晶
单晶
结构、缺陷行为
平衡热力学
材料相变机理
扩散、界面结构与行为
电子迁移及电性能
常常从微观的角度来阐述材料中的种种规律
定义:组成材料的不同物质表示出的某种形态特征。 相图特征:匀晶型组织;共晶型组织;包晶型组织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Anthony R. West编写了“ 固体化学及其应用”一书,论述了无机固体、有机固体 及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制备方法、固相转变及相图和 固体的测试鉴定等,但未明确提出“材料化学”概念。
什么叫“材料化学” ? 是一门以现代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材料的化学
组成、结构(电子结构、晶体结构和显微结构)与材料性 能和效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合成(制备)的方法、检测表征 、材料与环境协调等问题的科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思考题: 1、选一种日常用的电器、通讯设备等,指出它包括 那几种材料以及这些电器今后的前景。 2、联系以前学习和遇到过的材料,讨论一下它可能 遇到的化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