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与物流设备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流管理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其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技术,培养学生的物流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物流系统、物流网络和物流成本的管理。

3. 熟悉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概念和策略。

4. 运用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流管理概述1.1 物流管理定义与发展历程1.2 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1.3 物流管理的相关领域和概念2. 供应链管理2.1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2 供应链网络设计与优化2.3 供应链协调与风险管理3. 物流系统与网络3.1 物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3.2 物流网络的建模与优化3.3 物流中心的规划与设计4. 运输与配送管理4.1 运输方式选择与评价4.2 物流配送中心管理4.3 运输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管理5. 仓储管理5.1 仓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2 仓库布局与操作规范5.3 仓储设备与信息管理技术6. 物流信息系统与技术6.1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分类6.2 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实践6.3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趋势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授课介绍物流管理理论、方法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2. 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物流管理问题,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与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促进思维碰撞和团队合作。

4. 实地考察与调研:组织学生参观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等,了解行业实践和最新发展动态。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个人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与物流管理相关的个人项目并撰写报告。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物流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物流行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物流行业的核心驱动力之一,为物流管理和运作提供了更高效和精确的解决方案。

为了培养具备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制定一份全面且有深度的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程目标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应能深入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案例,并能够熟练运用物流信息系统进行物流过程的规划、控制和优化。

二、课程内容1. 物流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同时,还将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和运行原理,以及与物流信息技术相关的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基础知识。

2. 物流信息系统建模与设计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进行物流信息系统建模与设计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方法和技术,以便能够根据实际物流需求,设计出高效可靠的物流信息系统。

3.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典型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案例的分析,学生将能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在实际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案例分析将涉及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物流信息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特点和效果。

4. 物流信息技术安全与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的安全与管理是物流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物流信息技术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防范措施,以及物流信息系统的运维和管理方法。

同时,还将介绍物流信息技术与法律法规的关系,以帮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遵守相关规定。

三、教学方法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除了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外,学生还应参与实际案例分析、系统建模和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物流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对象本课程大纲适用于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制高职学生二、学分与学时本课程学时68课时三、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课程模块:专业课课程属性:必修课四、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性质:《物流信息技术》是报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

任务: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

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目的: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五、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主要先修:计算机机基础、管理学、现代物流管理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六、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第一章物流信息技术概述【目的要求】1.掌握信息、物流信息的概念、特点2.熟悉物流信息系统基本结构3. 了解物流系统功能、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信息与物流信息2.物流信息技术3.物流现代化第二章数据库管理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概念设计E-R图步骤、逻辑结构设计步骤2.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挖掘的概念3. 了解网络数据库组织【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数据库基础知识2.数据库管理技术3.计算机局域网技术4.数据仓库5.网络信息安全•自学内容1.网络数据库组织2.企业内部网络第三章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内容2.掌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3.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4.熟悉综合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特点、网络组成、操作界面结构【主要内容】• 讲授内容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述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生命周期法、原型法)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 自学内容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结构第四章物流条码技术【目的要求】2.掌握条码的概念、构成3.掌握通用商品条码、存储单元条码、贸易单元128码三种主要的物流条码标准体系结构、编码规则4.掌握二维条码分类、特点、应用5.熟悉常用条码编码方法、射频识别技术6. 了解物流条码识别原理、常用扫描机、选择扫描机的参数、物流条码技术的应用【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条码技术概述2.物流条码的标准体系3.二维条码4.物流条码识别技术5.射频识别技术•自学内容1.其他一维条码及二维条码的编码原理第五章物流EDI技术【目的要求】1.掌握EDI、物流EDI概念,物流DEI的优点2.掌握EDI分类、EDIFACT标准内容、EDI软件模块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物流EDI系统的构成3.熟悉EDI与Intranet结合方式4.熟悉物流公司、制造商、批发商的EDI应用【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物流EDI概述2.EDI系统结构3.EDI 与 Internet4.EDI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自学内容1.物流EDI与MIS的集成第六章GPS与GIS技术【目的要求】2.掌握GPS特点、系统组成,GIS概念、类型、组成、功能3.掌握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方式,网络GPS在物流业中的应用4.熟悉GPS在货物运输系统中的应用,GIS系统的技术在物流分析中的应用5. 了解应用型GIS的设计的内容与过程,GIS空间数据输入方式【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GPS概述2.GPS的工作原理3.GPS在货物运输系统中的应用4.网络GPS在物流业中的应用6. GIS技术概述7. GIS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自学内容1.应用型GIS的设计的内容与过程2. GIS空间数据输入方式第七章智能运输系统概述【目的要求】1.熟悉交通信息查询系统的组成、功能及与物流运输系统之间的关系;2. 了解智能运输系统的特点。

《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18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2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物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现代物流管理概论、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针对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实践提出的问题,以现代物流和物流管理思想及原理为主要理论构架,系统地阐述物流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现代物流组织及管理、现代物流服务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销售物流管理和国际物流。

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能胜任与物流管理有关的实际工作。

为未来从事物流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为后续的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以讲清概念、物流系统、强化应用为重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实践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历史与物流系统,为日后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按照以培养掌握物流学发展脉络、物流学体系、主要理论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思路,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更新,使学生能学到最适合时代发展的物流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开发思路针对这门课的特点,本课程将采取课堂讲授、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整体面貌与学习方法,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上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物流概论教学大纲

物流概论教学大纲

物流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流是指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通过合理组织和协调各种物流要素,从而实现物流活动的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和高满足度。

本课程通过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物流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背景;2. 掌握物流的各个环节及其相关技术;3. 熟悉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流概论导论- 物流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物流的重要性及作用-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2. 物流要素- 运输- 仓储- 包装- 信息3.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的组成- 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 物流设施布局与规划4. 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 物流成本控制与降低策略 - 物流成本的计算和评估方法5. 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 物流组织与协调- 物流执行与监控- 物流信息系统6. 物流与环境保护- 可持续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物流环境风险与应对措施- 绿色物流的原理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介绍物流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的物流案例,了解物流的实践运作,并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物流作业模拟、仓储布局规划等,加深对物流实际操作的理解。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和实验报告:包括理论作业、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占总成绩的40%。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物流概论知识的掌握进行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30%。

六、参考教材1. 《物流学导论》王志国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2. 《物流学概论》张华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为选修课,共设45学时,按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教学:第1-2周:物流概论导论第3-4周:物流要素第5-6周:物流系统第7-8周:物流成本分析第9-10周: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第11-12周:物流与环境保护第13-15周:复习与总结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大纲

《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大纲

《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大纲一、《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330890(二)开课对象:现代物流管理(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依据物流活动的基本环节中各自不同的作业流程,介绍各流程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重点介绍各种设施与设备的基本功能、结构特点、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等。

通过对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功能、技术参数、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的介绍,使学生对物流装备的合理选择、正确配置、合理使用及规范化管理有较深切的认识,正确了解物流技术装备在现代物流系统的作用,通过切实选好、用好、管好物流设备,充分发挥其效能。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项目一认知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物流系统的基本要素;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分类与构成,现代物流技术的特点;掌握现代物流与设施设备的关系;了解现代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趋势。

重点:物流设备与设施的种类,现代物流设备的特点。

难点:对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理解。

任务一概述任务二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构成任务三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发展趋势项目二运输设施与设备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工具及车站、码头、机场等运输基础设施与设备的分类、特点,了解这些设施设备基本结构和性能,初步掌握物流设施设备的选用、使用、故障排除技能,以及简单操作技术。

重点: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船舶的主要类型及选用,船舶的装载能力。

难点:港口设施与设备,各种运载工具的技术参数。

任务一公路运输设施与设备任务二铁路运输设施与设备任务三水路运输设施与设备任务四航空运输设施与设备任务五道路货运汽车项目三连续输送机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连续输送机械的工作特点、种类,掌握典型连续输送机械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适用场合,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输送机械。

任务一概述任务二带式输送机任务三刮板式和埋刮板输送机任务四斗式提升机任务五螺旋输送机任务六气力输送机任务七空间输送机械项目四装卸搬运机械与设备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装卸搬运的特点、分类,装卸搬运的作业方式;了解起重设备的特点、类别和选用方法,了解叉车的特点、类别及适用场所;掌握装卸搬运设备的合理配置方法。

物流教学大纲

物流教学大纲

物流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理论,以及物流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物流管理在实际生产和运输中。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各个环节的关系;3. 熟悉物流运输和仓储的管理流程;4. 掌握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5. 培养物流规划和协调能力。

三、课程大纲和安排1. 物流管理概述1.1 物流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3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2. 物流系统与环节2.1 物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2.2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环节的协调2.3 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3. 物流运输管理3.1 运输方式及其选择3.2 运输网络设计与优化3.3 运输合同管理与运费结算4. 物流仓储管理4.1 仓储设备与布局规划4.2 库存管理与控制4.3 订单管理和配送5. 物流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5.1 物流成本结构与控制方法5.2 物流效率评价和改进5.3 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应用6. 物流规划与协调6.1 物流网络设计与规划6.2 物流需求调查和预测6.3 各环节协调与决策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

3. 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4.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教材、论文和案例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对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物流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并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现代物流管理》(第三版),作者:李晓红,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年份:2018。

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大纲

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大纲

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大纲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一门涉及物流行业各种设施与设备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物流运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施和设备,并掌握其操作、维护和管理的方法。

本课程结合理论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熟悉其功能和应用领域。

2、掌握物流运作中常见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和维护规范,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能够分析物流设施与设备的优化方案。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物流设施与设备概述:介绍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应用领域。

2、仓储设施与设备:介绍仓储设施的类型、仓储设备的选用和管理方法,包括货架、堆垛机、输送带等。

3、运输设备:介绍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等,以及相应的运输设备。

4、包装设备:介绍包装设备的种类、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封口机、打包机等。

5、配送中心设备:介绍配送中心设备的选用和管理方法,包括分拣设备、输送设备等。

6、其他设备:介绍其他物流设备,如叉车、牵引车、升降机等。

7、物流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介绍物流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方法,包括日常保养、定期检修、故障排除等。

8、物流设施与设备的优化:分析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介绍物流设施与设备的优化方案。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掌握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功能和应用领域。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或现场实践,让学生了解各种物流设施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和维护规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物流设施与设备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如何进行物流设施与设备的优化。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意见和思路,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技术与物流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流技术与物流设备(Logistics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equipment)课程编码:Z214027
总学时/总学分:32 /2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32/2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开课单位:商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
2、课程目的:
物流技术与物流设备课程主要介绍现代物流业广泛采用的一些主要物流技术与装备的特点、技术性能、工作原理以及应用情况,如自动化仓储系统、数码化拣货系统、输送系统和货架系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装备的基本概念、物流装备的分类、物流技术的基本概念、物流技术的分类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对物流装备的合理选择、正确配置、合理使用及规范化管理有一定的认识,正确了解物流技术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作用,并使学生掌握常见的几种物流装备的特征、结构、应用,进而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理念,提高学生在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实务方面的知识水平与理论素养,为后继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物流技术概论 1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技术的现状和意义、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现代物流信息处理技术主要有哪些、物流科学的概念,物流科学与物流技术的区别;重点掌握物流技术的性质和分类。

结合物流装备概述内容,将物流装备和技术联系起来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物流技术,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组织小组讨论,在日常工作中所接触到的物流技术哪些。

第二章运输技术实务 4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运输的经济技术指标、运输实务、运输的主要技术设施;掌握集装箱运输技术的特点、集装箱交接方式、我国公路铁路的等级;重点掌握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多式联运的概念、特点和形式,如何合理选择运输方式。

结合运输装备的内容,将运输装备和技术联系起来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运输技术实务,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组织小组讨论,在物流活动中如何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

第三章仓储技术实务 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仓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仓储的作业流程、货物验收的
作用和意义、货物编号的方法;重点掌握:仓库的功能和分类、货物进行分区分类的方法和考虑因素。

结合仓储装备的内容,将仓储装备和技术实务联系起来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仓储技术实务,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着重介绍仓储的入库、保管、出库作业流程。

第四章装卸搬运技术实务 3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卸搬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装卸搬运装备的技术参数;掌握物料搬运线路的类型和选择原则、装卸搬运设备的选择方法;重点掌握装卸搬运作业的分类和劳动组织形式、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的要求和措施。

结合装卸搬运装备的内容,将装卸搬运装备和技术实务联系起来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装卸搬运技术实务,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对装卸搬运作业合理化有深入的理解。

第五章包装技术实务 3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包装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热成型包装、热收缩与热拉伸包装、防震、防湿、防锈蚀、防腐蚀、防霉腐、防虫害、防氧化包装技术;掌握包装容器的基本形式及应用场合、包装常见的标示、常用包装技术的特点;重点掌握:包装的作用和分类、常用包装材料及特点。

结合包装装备的内容,将包装装备和技术实务联系起来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包装技术实务,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组织小组讨论,列举我国运输包装常见的指示性标示和警告性标示。

第六章配送技术实务 3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拣货作业系统的布置方式及特点;掌握配送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配送中心的分类和功能、拣货单位、拣货信息的传递;重点掌握:配送的概念及特点、配送作业的类型、车辆调度和配送路线优化。

结合案例,说明配送现代化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配送技术实务,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结合物流操作实务,介绍配送的基本环节。

第七章物流信息技术 3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信息技术的意义和发展;掌握物流信息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及在物流中的应用;重点掌握EDI、GIS、GPS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在物流中的应用。

结合案例,说明物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组织小组讨论,物流信息技术给现代物流实务操作带来的变革。

第八章物流装备概述 1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现状、现代物流装备的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物流装备的现状;重点掌握:物流装备的分类、物流装备对物流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照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常见物流装备,使学生对物流装备有初步的认识,结合案例说明物流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九章运输装备 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定义、专用汽车、铁路运输装备简介、水路运输装备简介、
航空运输装备简介和管道运输装备简介;掌握汽车的性能特点管道运输装备的特点;重点掌握汽车的分类、铁路机车、铁路车辆、货船、客船、航空运输机和管道运输装备。

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各种运输装备,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对五种运输方式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五种运输装备各自的特点。

第十章仓储装备 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用货架、自动化立体仓库、仓储在物流领域中的地位;掌握储存设备的功能和类别、常用的计量设备、常用的仓库养护和安全设备;重点掌握货架的作用和功能、货架的分类及常用货架的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常用的仓储装备,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对各种类型货架进行对比,突出各类货架的特点和使用范围。

第十一章装卸搬运装备 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装卸搬运设备的基本参数;掌握输送机械的分类及特点、常用搬运车辆各自的特点是使用场所;重点掌握常用叉车类型及特点、起重设备的分类及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常用的装卸搬运装备,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弄清几种常用的装卸搬运机械设备
第十二章包装装备 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包装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包装的概念及地位、常用包装设备的特点;重点掌握:包装设备的分类、包装设备的特点、包装设备的作用、常用包装设备类型。

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常用的包装装备,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组织小组讨论,在日常工作中所接触到包装装备有哪些?
第十三章流通加工装备 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流通加工装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流通加工设备在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常用流通加工设备的特点;重点掌握流通加工设备的特点和分类。

组织小组讨论,流通加工装备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常用的流通加工装备,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

第十四章集装单元化装备 2学时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集装单元化装备的发展过程和意义、其他集装方式的使用;掌握集装箱标准化的意义和现状,托盘货物的堆码方式,集装箱和托盘的优缺点比较,集装袋的分类、特点和用途;重点掌握集装单元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原则、优越性,集装箱的分类、作用和特点,托盘的种类、特点和标准。

通过图片、视频等内容,向学生展示常用的集装单元化装备,使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着重讲解集装箱和托盘,强调集装单元化装备对物流标准化的作用;组织小组讨论,集装单元化装备的优越性。

三、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李玉民《物流技术与装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3月第一版。

参考资料:
李胜宾《物流信息技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钱芝网《仓储管理实务情景实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

钱芝网《配送管理实务情景实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6月。

四、学习要求
学生在课前应查询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相关内容,对相关技术和装备进行深入了解,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自己获取的知识进行分享。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笔试,闭卷。

成绩构成如下: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 +作业(课程论文、社会调查报告)20%+笔试50%。

平时成绩构成及要求:平时成绩由考勤20%和课堂讨论10%构成。

大纲制定者:
大纲审定者:
制定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