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礼四仪

合集下载

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整洁、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公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矩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7岁:入学仪式
10岁:成长仪式
14岁:青春仪式
18岁:成人仪式。

学校文化建设之《八礼四仪》

学校文化建设之《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
学校文化建设之八礼四仪,既是传统文化教育,也是素质教育。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起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

“八礼四仪”具体内容
四仪: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初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包容制情绪、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礼四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之答禄夫天创作
八礼: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护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四仪: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忙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涵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四仪应知应会

八礼四仪应知应会

八礼四仪知识应知应会
“八礼”主要指
1、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2、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3、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4、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5、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6、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7、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8、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时候的入学仪式、10岁时候的成长仪式、14岁时候的青春仪式、18岁时的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开学第一课
2014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父母教会我”,旨在引导父母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广大青少年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及解读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及解读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及解读(一)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一、仪表之礼目标: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1.勤洗头、洗澡,头发、身体无异味。

2.指甲里无污垢。

3.不当众挖鼻孔、掏耳朵。

4.勤换衣服、鞋袜,保持仪表整洁。

5.坐立姿态端正,在公共场合不东倒西歪。

6.公共场合不脱鞋。

二、餐饮之礼目标:安静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食相文雅1.吃饭时不咂嘴,不口含食物说话。

2.夹菜时不在盘中挑拣。

3.等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4.在公共场所就餐时不追逐嬉闹。

三、言谈之礼目标:用语文明、学会倾听、诚恳友善、礼貌谦恭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四、待人之礼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五、行走之礼目标: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1.上学放学时走规定路线。

2.乘车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插队。

3.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上跑、不下跳,不并排前行,不推挤他人。

4.乘自动扶梯靠右站立,空出通道。

5.不乱按电梯的按钮。

六、观赏之礼目标:遵守秩序、维护环境、学会欣赏、礼貌喝彩1.准时入场,对号入座。

2.观看电影、文艺演出时不随意走动,不高声讲话。

3. 瓜皮果壳放入垃圾袋,自觉带离场馆或送入垃圾箱中。

4.不站立和在通道观看。

5.观看结束有序离场,不拥堵通道、出口七、游览之礼目标: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1.便后及时冲水,不随地大小便。

八礼四仪 内容

八礼四仪 内容

八礼四仪内容
八礼四仪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礼仪制度,主要用于重要的官方仪式和仪容接待场合。

其具体内容如下:
八礼:
1. 拜地礼:行进至主位前,先躬身拜地。

2. 起立礼:主位表示座敬,宾位请起身接受。

3. 右拜礼:主位容让宾位,表示尊敬。

4. 左拜礼:宾位即主位表示容让,也表示尊敬。

5. 再拜礼:宾位表示再拜以示谢意。

6. 示敬礼:主位示意起身,双手合十向宾位拜鞠。

7. 退位礼:宾位即将或离席,主位示意起身。

8. 再拜礼:宾位离席前再次拜谢主位。

四仪:
1. 见礼:宾员到达,行进至主位前行三揖九叩礼。

2. 敬礼:主位坐定后,宾员行接受礼。

宾员行揖四回,九叩已后,主位答礼。

3. 起身礼:敬礼后,宾员起身。

主位示意入座,宾员回应后再次坐下。

4. 辞礼:宾员离席辞别时,主位礼送,示意起身,致辞,再次拜别。

这些礼仪的具体操作方式和要求,根据不同场合和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

它们代表了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尊崇、敬意和谦逊之风尚。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

“八礼四仪”主要内容“八礼”主要内容:“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主要内容:“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入学礼,古称“开笔礼”,俗称“破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

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是人生四大礼的首次大礼,具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

时间:9月初对象:小学一年级新生求学路上让人终身难忘的精彩第一课,不求与传统的开笔礼“形似”,以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和家长参与为主要形式,通过开展让儿童耳目一新的仪式活动,使孩子在浓厚的氛围中似懂非懂间感受热爱学习、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文化精髓,实现从懵懂幼童向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0岁,是儿童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迈进的一个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儿童成长的一大转折点,是人生的里程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表之礼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仪表之礼”的具体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讲究仪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仪表,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

二、教学过程:(一)同学们,你们知道“仪表之礼”的具体内容吗?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二)谁能具体说说?出示课件。

“仪表之礼”具体内容:1. 着装的礼仪着装,是指服装的穿着,但它并不简单指穿衣戴帽,着装也讲究礼仪。

校服是学生的标志,它代表了一个学生甚至是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

身着校服的学生,无论走在哪儿,都是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校服最能体现出我们的青春活力,展现我们朝气蓬勃的面貌。

校服要常洗、常换,无污损,保管得当,若有遗失,应及时向老师汇报。

穿着校服时,应注意不做个性化改制,衣领要平整,不卷袖,拉链拉好,裤脚不拖及地面,鞋带要系牢,鞋面要保持洁净无尘。

如遇天气寒冷搭配外套,应把外套纽扣扣好。

进行室外活动时,严禁将校服拿在手中挥舞,严禁将校服顶在头上或系在腰间。

如需将校服放置于教室,应挂在椅背,或折叠放在书包柜里,不可随意搁置在课桌上。

2. 佩戴红领巾红领巾是我们队员的标志。

红领巾代表着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怎样正确佩戴红领巾呢?第一步:将衣领翻起,红领巾折二至三折,披在肩上。

这里要注意的是:钝角对准脊椎骨。

第二步:将右角经过左角前面拉到右边,左角不动。

第三步:右角经过左右两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塞入圈出抽紧。

第四步:整理红领巾和衣领。

3. 仪表礼仪主要包括站姿礼仪、坐姿礼仪、走姿礼仪、着装礼仪和仪容礼仪。

(三)学习《小学生仪表礼仪三字经》: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我们继承了传统文化中《三字经》的写作方法,编写了小学生礼仪三字歌。

小学生仪表礼仪三字经新时代,讲文明,好少年,树新风。

懂礼仪,在言行,好习惯,贵养成。

坐立走,要规范,古有训,记心间。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喻意明。

要做到,有技巧,眼平视,面含笑。

身立正,精神好,挺起胸,要记牢。

重仪表,讲身份,穿和戴,有学问。

首整洁,次美观,要大方,要自然。

按校规,穿校服,不攀比,宜朴素。

仪容美,贵洁净,勤洗手,衣冠整。

背容直,头容正,胸容宽,肩容平。

爱清洁,保健康,讲卫生,促成长。

仪表之礼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组织一场辩论赛,辩论“小学生到底要不要重视仪表?”。

2.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讲究仪表要适度,要得体。

二、教学过程:正方:仪容仪表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用良好的仪容仪表展示给别人,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且能增强自信心,也体现了个人的修养。

反方:1.就算注重了仪表,老师也不会因此而看好你,多此一举。

2.为什么要注重仪表?是因为要吸引异性吗?这只会出现早恋现象。

3.仪表端庄,可以显示出你的才华吗?不,是要靠真本事的。

4.上学的时候,如果只注意仪表,在那里化妆,打扮,那会导致迟到。

5.学习只管仪表,会浪费时间。

到了考试,也不专心复习,只关心仪表,前途毁于一旦。

三、教师总结:仪容仪表是反映一个人精神风貌的首要因素。

打眼一看,穿着是否得体,举止是否有度,会给对方留下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

最基本的要看服装是否干净,举止是否得体,这会第一时间反映出个人面貌。

从表面看来,发型、妆容、服饰这些话题显得有些过于零碎,但正是这些一点一滴的细节,恰恰反映出学生的健康风貌。

作为学生,干净朴素的仪容仪表一直是被大力提倡的,不化妆、不穿奇装异服,并不是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是希望大家能健康顺畅地成长。

过早接触那些并不适合青春期发展的孩子们的所谓时尚,并不能让这些年轻人显得更为优秀和健康,反而会在某些程度上显得不伦不类。

健康的阳光少年带给人们的感觉是蓬勃和希望,到时展示给全世界的中国也应该是充满勃勃生机和希望的。

所以,从现在起,请注意,保持友善的微笑,挺拔自己的身姿,注意干净整齐的着装,从每一点一滴的细节上,告诉大家:我是当代阳光少年!饮食之礼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特点。

(2)了解吃饭礼仪,会唱一些饮食之礼的儿歌。

二、教学过程:1.同学们你们都会吃饭了,但知道我们民族关于吃饭的一些礼仪吗?2.学生讨论。

3.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讲讲我们民族的吃饭礼仪。

附录:吃饭的礼仪:餐桌坐次的暗示:在中国的饮食礼仪中,坐在哪里非常重要。

主座一定是买单的人,主座是指距离门口最远的正中央位置。

主座的对面坐的是邀请人的助理,主宾和副主宾分别坐在邀请人的右侧和左侧,位居第三位,第四位的客人分别坐在助理的右侧和左侧。

让邀请人和客人面对而坐,或让客人坐在主桌上都算失礼,中国的文化是不让客人感到紧张。

中国餐桌上的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席。

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

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着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

有的人吃饭喜欢用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

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凉”之内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

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

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

如果是前着,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便于交谈或疏通情感。

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

4.请学生回家对亲朋好友宣传。

5.学习饮食儿歌:附录:小学生饮食儿歌儿歌(一)《预防疾病要牢记》我拍一,你拍一,预防疾病要牢记;我拍二,你拍二,身体锻炼很重要;我拍三,你拍三,开窗通风把气散;我拍四,你拍四,蔬菜水果要常吃;我拍五,你拍五,喷嚏咳嗽手绢捂;我拍六,你拍六,勤换衣服勤洗手;我拍七,你拍七,路边食品不贪吃;我拍八,你拍八,公共场所不要去;我拍九,你拍九,病人家中不逗留;我拍十,你拍十,自我保护有意识。

儿歌(二)《洗手歌》小朋友,快快走,卷起袖子来洗手,拧开水龙头,把手冲一冲,拿起肥皂搓搓搓。

12345,手心搓搓搓,22345,手背搓搓搓,32345,指甲缝里搓一搓,42345,手腕记得也要搓。

最后流水冲干净,双手水滴洒水槽,我们大家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干净,最—干—净!儿歌(三)《健康歌》春天到,小鸟叫,它叫我们要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出要带手绢儿,喷嚏咳嗽要捂好;路边零食不要买,平时吃饭不要挑;勤换衣服勤洗澡,多喝水,休息好,远离疾病身体好。

知识附录:(一) 主食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主食是谷类,“谷”是禾本科粮作物总称,可细分为“五谷”、“六谷”、“九谷”等。

秦代以前,主食的加工主要有做成干粮、饭和粥三种。

汉代有了石磨,主食的加工除粒食外又有了粉食。

(二) 副食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副食为菜肴。

菜肴古称“肴羞”、“肴核”。

“菜”是蔬菜和可食野菜的总称;“肴”指鱼肉之类的荤菜;“羞”或作“馐”,指美味的食品;“核”指各类水果。

先秦时蔬菜栽培处于初始阶段,食菜多取自野生。

西汉起不仅野生蔬、果被大量人工栽培,而且培植和引进了许多新品种。

蔬菜、果类在古代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除家畜、家禽外,古人常食野生动物。

汉墓出土的《庖厨图》,画中绘有牲畜宰杀的场景,画面中不仅有牛羊等家畜,还有野兔、活鳖等野生动物。

(三) 烹饪先秦烹饪方法已丰富多样,《周礼·天官·膳夫》所记录的“八珍”堪称当时馔肴珍品。

周代“八珍”包括煎、烤、煨、煮、腌制、糟制、腊制等。

秦汉以后经历代烹饪家和美食家的探索与创新,各地名馔佳肴丰富多样,各类食谱纷纷问世,较著名的有《崔氏食经》、《梁太官食经》、《食珍录》《食经》、《食谱》等。

传承至今的中国四大菜系包括鲁菜、川菜、粤菜、苏扬菜。

中国饮食文化把烹饪和饮食视为艺术,烹饪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美食还要配以美名、美器等。

秦汉以后,饮食文化专家编撰有各类食谱,著名的有北魏的《崔氏食经》、梁朝的《梁太官食经》等,其中记录了不少烹饪方法。

中国四大菜系:鲁菜:选料考究,清、脆、嫩、鲜、醇;川菜:百菜百味,麻、辣、酸、鲜、香;粤菜:博采众长,清、爽、鲜、淡、香;苏杨菜:讲究刀工、配色和造型,以清淡鲜嫩,爽口味醇为特色。

饮食之礼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开展活动,了解食品卫生与饮食安全相关知识。

2.在学校注意一些食品方面的安全。

二.课前准备:1.让学生查阅食品卫生方面的资料,以备小组交流,做好参赛准备。

2.选定主持人和参赛队员,搞好舞台布置。

3.黑板上书写“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八个美术字。

三、活动过程:可以让学生主持活动:(一)班长宣布“食品安全主题班会“开始,宣读竞赛规则,请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暖和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

但是,生活中仍旧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重和小心对待,否则很轻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

请同学们在享受零食时记住要吃安全放心的食品。

1、预防食物中毒,首先要讲究个人卫生,做到勤洗澡、勤洗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床单和被盖(一月一次)。

2、保持教室、宿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

3、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4、要从食品标签上注意识别食品质量,选择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从口入”的第一关。

主持人:下面进行第一个环节(二) 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知识竞赛。

(必答题)大家按小组进行各轮比赛,第一、二组为苹果组,第三、四组为荔枝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