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9章循环过程改.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学 第9章 病害循环 图文

植物病理学 第9章 病害循环 图文

第九章 病害循环(侵染循环)
概念:
➢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从上一生长季 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 过程。
➢不同于病害的生活史; ➢不同于侵染过程(病程); ➢了解病害循环的目的:选择最薄弱的环节
进行治理,切断病害的循环
第一节 初侵染和再侵染
• 概念 初侵染 (一次) 再侵染(多次)
➢多循环病害(polycylic disease): 病害在 生长季节中有多次侵染,如马铃薯晚疫病 、稻瘟病、禾谷类锈病;
➢单循环病害 (monocyclic disease): 有些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 再侵染。如小麦散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 等
第二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田间病株 ➢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 ➢土壤(土壤寄居菌和土壤习居菌) ➢病株残体 ➢肥料
第三节 病原物的传播
➢气流传播(许多真菌病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传播(细菌和一些真菌病害) ➢生物介体(昆虫、线虫、真菌等传病毒) ➢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 ➢人为因素传播
几类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 西瓜和棉花的枯萎病:土传病害 • 小麦的腥黑穗病:种传病害(局部侵入,
系统侵染的病害) • 植物的白粉病:气流和雨水传病害 • 蔬菜根结线虫病:土传病害

9.1 热力学第一定律

9.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功与热量的物理本质(能量转换)不同 . 功 宏观运动能量 分子热运动能量 分子热运动能量 热量 分子热运动能量
(3) E、 Q 的计算 温度 T1 T2, (mol)理想气体内能增量:
i i E R(T2 T1 ) RT 2 2
热量的算法:
1、用热容来计算
2、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算
Q E A
热容:系统在某一过程中温度每升高 1K 所 吸收的热量 dQ C dT 绝热过程:C=0;等温过程:C 无意义。 这说明 热容与过程有关 系统在某一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T2
Q Cd T
T1
因 C 与过程有关,则热量 Q 也是一个过程量。
dW Fdl pSdl
dW pdV
W
V
V2
1
pdV
注意:作功与过程有关 .
(2) 热 量(过程量) 通过传热方式传递能量的量度,系统和外界之间 存在温差而发生的能量传递 . 功与热量的异同
T1 T2
1)过程量:与效性:改变系统热运动状态作用相同; 1卡 = 4.18 J , 1 J = 0.24 卡
第一定律的符号规定
Q
E2 E1
内能增加
内能减少
W
系统对外界做功
外界对系统做功
+
系统吸热
系统放热
物理意义 1)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 .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 2)实验经验总结,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
9.1.2 准静态过程(理想化的过程) 准静态过程: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所经 过的每一中间状态均可近似当作平衡态的过程 .
9.1 热力学第一定律 9.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 9.1.2 准静态过程 9.1.3 E、A 和 Q 的计算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四川农业大学大学物理)

p
b
a 净负正正 功dd功功 c
O V1
V2
V
特征: Q净 A净 0
热机的循环:
从外界吸热—对外做功
T1
A
T2
实例:蒸汽机的循环
A净 A1 A2
Q净 Q1 Q2
效率: A净
Q吸
Q Q
1
2
Q 1
A2
Q 1 2
Q 1
Q1 A1
Q2
热机的能量转换:
从高温热源吸热 Q 1
p p2

p1
o

V1
V2
V V3
解:1-2:
E1

M

CV
(T2
T1)
5
5
2 R(2T1 T1) 2 RT1
A1

1 2
(
p2V2

p1V1 )

1 2
R(T2
T1)

1 2
RT1
p p2
p1
o

V1
V2
V V3
Q1 A E 3RT 1
2-3: 绝热膨胀 Q2 0
致冷机的循环: 外界对系统做功 —— 系统向外界放热
T1 Q1
A=Q1-Q2 Q2 T2
实例:电冰箱
Q1 A
Q2
能量转换:
致冷系数: w Q2 A
从低温热源吸热
Q 2
(效果)
向高温热源放热
外界对系统做功 A (代价) Q1 Q2 A 注意:这里的Q2 仅是循环过程中系统从冷库吸收的热 量 —— 衡量致冷的效力
T2 V
32 1 4

第9章---第2节

第9章---第2节

【解析】 用二分法原理求x2-2=0的解应用含有循环结构的程
典 例 探 究 · 提 知 能
序流程图.
【答案】 B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新课标 ·数学(文)(广东专用)
3.下列结构图中要素之间表示从属关系的是(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
高 考 体 验 · 明 考 情
典 例 探 究 · 提 知 能
易错辨析之十八 工序流程图出现循环回路致误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某工厂加工某种零件有三道工序:粗加工、返修加工和精加 工.每道工序完成时,都要对产品进行检验.粗加工的合格品进入精 加工,不合格品进入返修加工,返修加工的合格品进入精加工,不合 格品为废品,用流程图表示该零件的加工过程.
高 考 体 验 · 明 考 情
新课标 ·数学(文)(广东专用)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第二节 流程图与结构图
高 考 体 验 · 明 考 情
典 例 探 究 · 提 知 能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新课标 ·数学(文)(广东专用)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高 考 体 验 · 明 考 情
典 例 探 究 · 提 知 能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错解】 工序流程图为:
典 例 探 究 · 提 知 能 课 时 知 能 训 练


新课标 ·数学(文)(广东专用)
自 主 落 实 · 固 基 础
错因分析:本题的解答过程中出现了循环回路现象,使工序 流程进入了“死循环”,不能正常运行.
高 考 体 验 · 明 考 情
防范措施:在绘制工序流程图时,一定不能出现几道工序首

审计学第9章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审计学第9章存货与仓储循环审计
审计人员监盘时不仅应当关注存货的数量,而且应当关注存 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区分所有毁损、陈 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
存货的截止:①所有在截止日以前入库的存货项目以及在截 止日期以后入库的存货项目是否处理恰当。②所有在截止日 以前装运出库的存货项目以及在截止日期以后入库的存货项 目是否处理恰当。③所有已确认为销售但尚未装运出库的商 品是否均为包括在盘点范围内且未反映在账簿之中。④所有 已记录为购货、但尚未入库的存货均已包括在盘点范围内并 已反映在账簿之中。⑤在途存货和被审计单位直接向其顾客 发运的存货均已得到了适当的会计处理。
存货审计概述
存货定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是 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 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 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
存货的审计比较复杂:
1. 存货通常是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通常也是构 成营运成本的最大项目 ;
2.由于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无法在预定日期实施存 货监盘或接受委托时被审计单位存货盘点已经完成
审计人员应当评估存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存货 进行适当抽查或提请被审计单位另择日期重新盘点, 同时测试该期间发生的存货交易,以获得有关期末 存货数量和状况的充分与适当的审计证据。
3.委托其他单位保管或已作质押的存货 对委托其他单位保管或以作出质押的存货,审计人
存货的截止测试
存货的截止测试就是检查截至12月31日,购 入并已经包括在12月31日存货盘点范围内的 存货。关键在于确定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 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 帐时间是否处于同一会计期间。
按照存货正确截止的基本要求,若未将年终 在途货物列入当年存货盘点范围内,只要相 应的负债亦同时记入次年账内,对会计报表 的影响就并不重要。

第9章 转移指令的原理

第9章 转移指令的原理

段内间接转移
• 格式:
–jmp 16位寄存器 –jmp 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 功能:用16位寄存器或者16位 的内存单元内容修改IP的值 • 例如:
–mov ax,0123H –mov ds:[0],ax –jmp word ptr ds:[0]
段间间接转移
• 格式:jmp dword ptr 内存单元地址 • 功能:从内存单元地址处开始存放两个 字,高地址处的字是转移的目的段地址, 低地址处是转移的目的偏移地址
–(CS)=(内存单元地址+2) –(IP)=(内存单元地址)
• 例如:
– mov – mov – mov – jmp ax,0123H ds:[0],ax word ptr ds:[2],0 dword ptr ds:[0]
条件转移指令——jcxz指令
• 格式:jcxz 标号 • 功能:若(cx)=0,转到标号处执行, 否则执行下一条指令 • 操作:当(cx)=0,(IP)=(IP)+8位 位移
loop指令
• 也是一种条件转移指令,所有的 循环指令都是短转移 • 格式:loop 标号 • 操作:(cx)=(cx)-1 • 若(cx) ≠0,(IP)=(IP)+8位位移
–8位位移=“标号”处地址-loop指令 后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 –8位位移的范围是-128~127,补码表 示 –8位位移由编译程序在编译时算出
–assume cs:codesg –codesg segment – start:mov ax,offset start – s:mov ax,offset s –codesg ends –end start
mov ax,3
问题9.1
填写指令,使该程序在运行中将s处的一条指 令复制到s0处 assume cs:codesg codesg segment s: mov ax,bx mov si,offset s mov di,offset s0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s0:nop nop codesg ends end start

锅炉原理 第9章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锅炉原理  第9章  自然循环原理及计算

热能与动力工程
停滞
倒流 连续水膜被破坏 水的冷却 汽的冷却 超温
膜态沸腾
传热恶化
爆管
热能与动力工程
二 蒸发管内的停滞、倒流和膜态沸腾
1. 循环停滞
• 水冷壁分成几至以至几十个独立的水循环回路。 • 炉膛中温度场分布不均; • 上升系统的结构偏差和流量分配偏差; • 虽然管屏进出口联箱的压差是相同的,但每根管子的流动速度 可能不同。受热弱的管子中,工质密度大,当这根管子的重位压 头接近于管屏的压差时,管屏的压差只能托住液柱,而不能推动 液柱的运动。这时,管内就出现了流体的停滞现象。
热能与动力工程
第二节
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的安全运行
一 影响水冷壁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 水质不良导致的水冷壁管内结垢与腐蚀,水冷壁受热偏差或管
内流动阻力的影响,导致个别或部分管子出现循环流动的停滞或 倒流;
• 水冷壁热负荷过大导致的管子内壁面附近出现膜态沸腾;
• 锅筒水位过低引起水冷壁中循环流量不足,甚至发生更为严重 的“干锅”; • 燃烧产生的腐蚀性气体对金属管子外壁面的高温腐蚀; • 结渣和积灰导致的对金属管壁的侵蚀; • 煤粉气流或含灰气流对金属管壁的磨损。
第一节
一 自然循环原理
自然循环原理与基本概念
定义: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由于工质自身的密度差造成的重位 压差,推动工质流动的现象。
自然循环锅炉的循环回路是由锅筒、下降管、分配水管、水
冷壁下联箱、水冷壁管、水冷壁上联箱、汽水混合物引出管、汽 水分离器组成的,如图12-1所示; 重位压差是由下降管和上升管(水冷壁管)内工质密度不同造 成的;而密度差是由下降管引入水冷壁的水吸收炉膛内火焰的辐 射热量后,进行蒸发,形成汽水混合物,使工质密度降低形成的。

热力学习题答案

热力学习题答案

第9章热力学基础一.基本要求1.理解平衡态、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2.掌握内能、功和热量的概念。

3.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能熟练地分析、计算理想气体在各等值过程中及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的改变量。

4.掌握循环及卡诺循环的概念,能熟练地计算循环及卡诺循环的效率。

5.了解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的概念。

6.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了解两种表述的等价性。

7.理解熵的概念,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及无序性。

二.内容提要1.内能功热量内能从热力学观点来看,内能是系统的态函数,它由系统的态参量单值决定。

对于理想气体,其内能E仅为温度T的函数,即当温度变化ΔT时,内能的变化功热学中的功与力学中的功在概念上没有差别,但热学中的作功过程必有系统边界的移动。

在热学中,功是过程量,在过程初、末状态相同的情况下,过程不同,系统作的功A也不相同。

系统膨胀作功的一般算式为在p—V图上,系统对外作的功与过程曲线下方的面积等值。

热量热量是系统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量度。

热量也是过程量,其大小不仅与过程、的初、末状态有关,而且也与系统所经历的过程有关。

2.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内能,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式为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几种过程的A 、Q 、ΔE 的计算公式(1)等体过程体积不变的过程,其特征是体积V =常量;其过程方程为 在等体过程中,系统不对外作功,即0=V A 。

等体过程中系统吸收的热量与系统内能的增量相等,即(2)等压过程压强不变的过程,其特点是压强p =常量;过程方程为 在等压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功 系统吸收的热量)(12T T C M M Q P mol P -=式中R C C V P +=为等压摩尔热容。

(3)等温过程温度不变的过程,其特点是温度T =常量;其过程方程为pV =常量在等温过程中,系统内能无变化,即(4)绝热过程不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过程,其特点是dQ=0,其过程方程pV γ=常量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减少,即7.循环过程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又回到了初始状态的整个变化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温线 T A 1300 K
20775 24874
45649 J
C
B
Q放 QBC 29085 J o
Tc 300 K
0.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V (m3 )
1
|
Q放 |
1 |
29085 |
0.36 36%
Q吸
45649
10
2. 逆循环 致冷系数
将待冷却物体作为低温热源,反向进行循环,可实
现致冷循环。外界对系统做功 A(净功<0,这里已取
1 8.31 (300 1300 ) 8310 J
等温线 T A 1300 K
QBC CP (TC TB )
1 7 8.31 (300 1300 ) 2
o
29085 J 放热
或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Q E A
C
Tc 300 K
0.5
B 5 V (m3 )
QBC 20775 8310 29085J 放热
3
例:1mol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作如图 V
循环,已知V2=2V1,求:循环效率。 V2
a
c
解:先画出对应的 p-V 图
V1
b
由 pbV1 pcV2 pb 2 pa
o
T
0 Qab
CV
(Tb
Ta )
3 2
( pb
pa )V1
3 2
paV1
p
b
Qbc Abc RT ln 2 2 paV1 ln 2 0
绝对值); 工质从低温热源(即待冷却物体)吸热 Q2, 向高温热源放热Q1 ( Q1已取绝对值) 。冰箱外
致冷系数定义:
取绝对值 高温热库
w Q2 A
Q2 Q1 Q2
Q1
Q2—追求的效果 取绝对值 A—付出的“成本”
A
工质
Q2
致冷系数:对工质做一份功可 低温热库
从低温热源提取多少份热量
冷冻室 11
E 0
对外做的净功为
A Q1 Q2
2
例. 火力发电厂
A
目的
Q1
代价
锅炉(高温热库)
T1 Q1
1 Q2 Q1
说明:
取绝对值
1. 式中的A: 循环
A2 泵
气 缸
A1
T2 Q2
冷凝器(低温热库)
过程中各吸、放热分过程系统做功的代数和;
2. 式中的Q1 : 各个吸热分过程吸热的总和,与放 热分过程无关; 3.式中的Q2 : 各个放热分过程放热的绝对值的总和, 与吸热分过程无关;
0 AAB
RTA
ln
VB VA
C
o 0.5
1 8.31 1300 ln 5 24874 J 吸热
BC为等压压缩过程 0.5
B
5 V (m3 )
EBC
CV
(TC
TB )
1 5 8.31 2
(300
1300 )
20775 J
8
EBC CV (TC TB ) 20775 J P A ABC P(VC VB ) R(TC TB )
a
5
5
0 Qca CP (Ta Tc ) 2 ( paV1 paV2 ) 2 paV1
O
V1
5
c
V2
V
1 Q2 1
2
1 2.5 13.4%
Q1
2 ln 2 3
2.89
2
4
例题:某理想气体经历图示的循环过程,AB为等
压过程,吸收热量500J,BC为绝热过程,CA为等
温过程,且已知该循环效率η=20%,求:
V2
T2
1
a 吸气 排气
o V1
1 V2 V
V1 1T3
V
2
1T
4
1
V1 V2
T4 T3
T1 T2
V1
T4
V2
T3
T4 T1 T3 T2
V2 称为压缩比 V1
一般为8,如采用双原 子分子气体为工作物质,
在理想情况下,其热机
1
1 T4 T1 1 V1
T3 T2
V2
9.3.2 卡诺循环
1.卡诺循环:工质只和两个恒温热库交 换热量的准静态循环。
按卡诺循环工作的热机—卡诺热机
p
高温热库T1 Q1
工质
A
Q2 低温热库T2
1 T1 Q1
A
4 T2 Q2
9-3 循环过程: p
9.3.1准静态的循环过程
A
循环过程在p-V 图上
Q
有什么特点? E 0
O
V
所以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等于净功的大小。
正循环系统吸热,对外做功 --热机循环
逆循环(逆时针)外界做功 --致冷循环
1.正循环 热机的效率
什么是热机?---系统(工质)吸热、 对外做功的机器。(例:蒸汽机,内燃机等)
效率
1 |
Q放| Q吸
1 CV (T1 T4 ) CV (T3 T2 )
1 T4 T3
T1 T2
6
1 CV (T1 T4 ) 1 T4 T1 P 3
绝热线
CV (T3 T2 )
T3 T2
12为绝热压缩过程 V 1T C
2
4
1
V
2
1T1
V1 1T2
34为绝热膨胀过程
V1 T1
CA为等容升压过程 ACA 0
QCA
E
CA CV
20775
(TA TC J 吸热
)
1
5 2
8
.31
(1300
300 )
9
一个循环中的内能增量为:
E E AB E BC ECA 0 20775 20775 0
②.热机效率 1 | Q放 |
Q吸 P A
Q吸 QAB QCA
AABC 500J
5
例:奥托机是德国物理学家奥托发明的一种热机,以 其原理制造的发动机现仍在使用。奥托机的循环曲线 是由两条绝热线和两条等容线构成。
证明:热机效率为
1
1 V1
V2
解:23为等容吸热过程
绝热线
Q吸 CV (T3 T2 )
41为等容放热过程
Q放 CV (T1 T4 )
1
热机的循环过程
热机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一般特征是: 高温热库
一定量的工质在一次循环过程中要 从高温热源吸热,对外做净功(指 正功、负功的代数和),同时向低 温热源放出热量
热机的效率
Q1


A
Q2
低温热库
系统在一正循环中, 从高温热源吸热Q1 向
低温热源放热 Q2 (放热Q2 0,这里取了绝对值 ) 系统内能增量
(1)CA过程气体所吸收的热量Q2 (2)ABC过程气体对外做功A
p
A
B
解:(1)CA为等温放热过程
1 Q放 1 Q放 20%
Q吸
500
C
O
V
QCA Q放 400J
(2) A 20%
Q吸
A =100J 为净功
CA为等温过程E 0 ACA QCA 400J
A=ACA AABC
效率为:
1
1 8
1.4
1
56%
7
例:一热机以1mol双原子分子气体为工作物质,循 环曲线如图所示,其中AB为等温过程,TA=1300K, T②C=.热30机0K效。率求。①.各过程的内能增量P 、A功、等和温 热量线; 解:① AB为等温膨胀过程
T A T B 1300 K
E AB Q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