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课堂小结:
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年 旗帜(口号)“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阵地
新 代表人物 文 化 前期 运 动 内容
《新青年》杂志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 后期 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每周评论》
西方民主思想,科学文化传入中国;袁世凯为实现独 背景: 裁和专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导入框) 《新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青年》1 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的创 阵地: 《新青年》 口号(主张、旗帜): 民主 科学 办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前期内容: 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 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后期: 背景: 马克思主义 新世纪 宣传思想: 的曙光 主要代表人物及成就: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 维克的胜利》,创办《每周评论》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性质: 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 进步性: 评价 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知识点记忆:
要求:全体起立,同桌互查,记住坐下,时间5分钟。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兴 阵地: 《新青年》 起 口号(主张、旗帜): 民主 科学 新 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文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 化 运 内 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动容

第九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第九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首先,我带大家走进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19世纪末时,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20世纪初,资产阶级辛亥革命,敲响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丧钟,但是,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于是,有一群激情洋溢的人们,他们认识到国家贫困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要振兴中华,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

于是,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以重铸国魂为理念,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思想壮歌——新文化运动。

好,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说民主政治与中国擦肩而过?生:(略)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制度,但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后来还一度恢复帝制,国内军阀割据混乱,思想界尊孔复古。

(以图片展示)在当时,整个社会仍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慢慢长夜,如何才能迎来光明呐?陈独秀说了那么一句话:“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个先生……”师:两个先生指谁?生:(略)师:民主和科学跟两位先生有什么关系?何以会给民主和科学带上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帽子呐?生:(略)师:根据英文民主和科学单词中的第一个字母音译而来,好,我再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两位先生是来自于哪里呐?生:(略)师:来自西方。

所以这边的民主要求每个人自主自由,科学是对于一些事物,一些思想我们应该持一种怀疑的态度而不能够去盲从,要用科学来说明真理,要用事实来说明真理,所以陈独秀就是告诉我们大家要引进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西方的自然科学。

那么,就是在这种背景和指导思想的之下,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展开了。

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几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运动中心,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生:(略)师:好,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是……运动中心是北京,主要阵地是《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吴虞。

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则材料。

材料一:“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第九课:饶志鹏《新文化运动 》

第九课:饶志鹏《新文化运动 》
兴起
背景
新治
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经 济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思想文化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直接原因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5年陈独 秀在上海创 办《青年杂 志》,从第 二卷开始, 《青年杂志》 改名为《新 青年》。 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 新鲜活泼之青年。
四、评价:
2、局限性:
1)脱离广大群众; 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3)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本节知识框架: 一 . 背 景 新 第 文 一 化 节 运 动 ( 19 15 19 19 年 )
政治: 经济: 标志: 主要代表: 指导思想: 兴 起 : 主要阵地: 活动基地: (前期) 提倡民主 ① 科学,反 内 容 ② ③
青年知识分子受到民主、科学洗礼,为马克思主义传 播创造条件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化学实验室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 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 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 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2、局限性:
1)脱离广大群众; 2)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3)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东西方文化;
对专制愚 昧 提倡新道 德,反对 旧道德 提倡新文 学,反对 旧文学
思想文化: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发展: 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后期)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三四千个流氓,手持大 棒把会场围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都没有达 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 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 凯才勉强当选。 达到目的以后,他立即解散国会、废《临时约法》。 1915年12月,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 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年,准备元旦登极。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集主题 合作探究
❖ 【激情朗诵】
❖ 陈独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胡适: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 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鲁迅: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 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总结梳理 整合提高
❖ 歌诀小结:
❖ 新旧思潮起冲突,《青年杂志》运动搞。民 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做代表。
❖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新文 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 随堂达标案 ❖ ●当堂检测 反馈矫正 ❖ 请完成学生用书“当堂练习”部分。 ❖ 课后评价案 ❖ ●课后作业测评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 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 主阵地、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
❖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解 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 3.树立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学生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 教学重点: ❖ 新文化运动。 ❖ 教学难点: ❖ 新文化运动斗争的矛头。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辛亥革命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西方自由、平 等、博爱的观念影 响强烈;
一战期间民族
工业的发展渴望民 主政治,以求资本 主义的继续发展;
新旧思潮 激烈冲突
袁世凯窃取 革命成果,妄图 尊孔复古、复辟 帝制;
帝国主义企 图进一步侵略和 控制中国。
❖ ●学案引导 自主学习
❖ 1.自读课本。 ❖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填空题,在书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依然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开启了北洋军阀的专制独裁,中国知识份子必须不 断地探索更为适合中国的救国道路。
1912年,无锡荣宗敬、荣德生 兄弟创办了上海福新面粉厂
经济方面: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资金逐渐积累成熟,
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营管理进入近现代 化。北洋军阀为发展经济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促进了近代经济制度的建设,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请仔细右图,你能 从中看出陈独秀创办 《青年杂志》的用意 吗?
注:La jeunesse在法语中 解释为“青年”。
新旧冲突: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
师夷长技 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 自强;中体 西用
君主立宪
预备立宪
民主共和
1913年10月10日后, 正式出任中华民国大 总统。
的主将之一。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 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
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
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 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 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吃人”!
《狂人日记》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 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 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 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原名《宽容》 现名《北大钟声》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本激情洋溢的刊物(阵地) 一群激情飞扬的人物(代表)
一所激情澎湃的大学(中心)
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提倡科学与民主;
反对愚昧和专制。
二、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牛刀小试:
一、 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①② C、①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 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 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这儿人杰地灵。
一路东南行,伴我到珠城。 珠城何其美,快乐在九中!
人教版历史教材 八年级上册
活动探究 一:
兴起标志
旗帜(口号)
主要阵地
新 文 代表人物 化 前期 运 动 内容 后期 意义
.《新青年》的创探究 二:

故事:唐氏自杀殉夫成就烈女称号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 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 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 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 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 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 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 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牛刀小试:
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牛刀小试:
4、活动探究 (请阅读P42页)
的心情
遗憾
难过
同情
不解
.“新世纪的曙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活动探究 三:
• “新世纪的曙光”中“新”又该怎样理 解?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小结:
百年中国如梦魇,
屈辱拼搏梦难圆;
“民主” “科学”两面旗,
时代呼唤新青年;
“提倡”“反对”各有四, 尊孔复古逆流转; 十月革命现曙光, 思想解放达空前。

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概况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杂志》,后 改称《新青年》,陈独秀 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 发表《敬告青年》。他还 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西方传入的 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 的 的
新文化运动 思 想
旧 激 烈 冲 突


为实现专 制与独裁, 规定国民 为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中《 华 民 国 约 法 》
一、《新青年》的创办 新青年》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C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毛泽东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 A、《新青年》 B、《中外纪闻》 C、《民报》 D、《申报》

5、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 (B ) 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列宁主义 D、民主和科学 6、在中国近代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 义的是 (C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胡适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 ) A、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 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C、 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 D、 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
Night Thoughts In front of my bed the moonlight is very bright. I wonder if that can be frost on the floor? I lift up my head and look at the full moon, the dazzling moon. I drop my head, and think of the home of old days.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九课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三单元第九课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成为马克思
主义者,并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开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阶级
的刊物《劳动者》《劳动界》《劳动音》。
3.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工人阶 级的觉醒,为_____________的诞生提供了 中国共产党 思想基础。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图文探究 陈独秀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写到:“西 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 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现在我们认定,只有 这两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 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这两位先生,
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民主共和 (1)辛亥革命后,___________思想得到进一步 传播。
(2)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
民主制度 实行___________。 (3)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一股 尊孔复古 ___________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 为图“根本之救亡”的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属于资产阶级,尚未
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他们强调的 平等人权和追求的“民主”“科学”局限于 个人的解放,不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指明正 确的道路。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
(1)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
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一战 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 限性
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
拓展研究
我们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 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新旧思潮起冲突,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大旗摇, 陈李胡鲁做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 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 人们思想大解放。
派别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作用
阶级 属性
学习层面
洋务派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前期: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学思之窗: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 意义:
评 价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 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 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局限: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 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 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 捣乱。”
无产 阶级
思想 文化
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运动
为中国 近代化开辟 了道路
地主 阶级
器物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革命派 孙中山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为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思想的传播 奠定了基础 推翻封建帝 辛亥革命 制,使民主共 和深入人心
为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 条件
资产 阶级
制度
陈独秀 提倡民主、科学、 新文化 进步知 李大钊 新道德、新文学 识分子 鲁迅 宣传马克思主义 运动 胡适
这三位分别与中国近代哪三件大事有关?
三个阶段
学器物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学制度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制
学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背 景
兴 起
内 评 容 价
新文化: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又叫“新学”或“西 学” 旧文化:主要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直面历史:阅读40页第一段正文,辛亥革命 后中国大地上存在哪些思想潮流?
新道德
前 期
提倡
提倡
,反对
,反对
.

提倡
提倡 后 期 宣传
,反对
,反对 。


“新世纪的曙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 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先驱
阅读教材41页第三段正
文,总结李大钊为传播马克 思主义做了哪些贡献?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什么作 用?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
小 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十月革命以后)
兴起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后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宣传马克思 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阅读41页四段阅读文字,先认识下列伟人,然后 找出下列四位代表人物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 的文章及表达的主要思想。陈独秀Biblioteka 李大钊胡适鲁迅
前 期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 期
对号入座
民 主
迷信盲从
科 学
新文学 独裁专制 旧文学 旧道德
陈独秀
1879.10.9~1942.5.27 原名庆同 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民主
科学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 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 暗。” ——陈独秀《新青年》
民国初年的中华大地:
民主、自由、平等、博 爱等观念备受欢迎
背 景
新旧思潮冲突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 逆流
阅读40页导入框和第二段正文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代表人物 陈李胡鲁等进步的知识分子
兴起标志 旗 帜
主要阵地 斗争矛头
1915年《青年杂志》的诞生
民主、科学 《新青年》
尊孔复古逆流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