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根——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之语文性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之“语文性”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之“语文性”延安实验小学孙郡霞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一项全新的教学内容,以其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让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教师,面对耗费时间长、指导面宽泛、教学内容复杂、组织活动弹性过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望而却步。
虽然从2001年新课程标准(实验版)就已提出,探究之人如雨后春笋,实践之人亦人潮涌动,但迄今,依然未曾出现科学而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性案例。
思之,但觉有必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特性做一概述,以抛砖引玉。
在系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建议内容之后,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总结提炼为以下几点:实现学科综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要体现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结合,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加强语文课程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促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进步;体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实现全面发展。
体现实践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提出“要留心周围事物,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等等内容,都充分说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注重实践。
培养探究精神。
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提倡以学生亲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因为问题意识既是一种质疑思维,也是一种探究精神,它是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驱使学生完成一系列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新的发现,新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同伴的认可,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关键,是启迪学生探究精神、开发创新意识的基础。
形成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新提出来的横向结构学习方法。
它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并非完全并列,综合性学习既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活动,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是跟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在于它是“综合性”的学习。
其“综合性”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由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
语文学科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自然、科学、生活、历史、社会等,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知识的应用,着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能力。
1、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回归生活,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就必然是综合的。
过去的练习从应试出发,所以大都是单向的,如“选词填空”、“造句”、“看拼音写字”、“改病句”等。
其实一到实际应用,就都是综合的。
比如,你到银行取款,要求数字大写: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
首先你就得认识这些字,并且会写这些字。
如果你有哪些项目不会填写,还要向营业员询问,这又要求你具备口语交际能力。
若是学生不能对过去所学的知识、所拥有的能力进行整合,就无法做好办理取款这样的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重视学习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能较好地整合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付诸生活实践。
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提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综合性学习突出“综合”,强调“自主”,那么,教师的课堂地位何在?教师应当如何做才能使“综合性学习”活动行之有效而不流于形式呢?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永远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也重视教师的作用,只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有相应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还学生自由天地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创造自由活动的天地。
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为学习内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选取研究主题;凭自己的见解提出假设并搜寻相关资料。
这里,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
也就是说,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是“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为了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凸显大语文观。
如在以“可爱的小动物”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留心观察与语文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
可见语文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大课堂,打破学科界限,发掘学生自由选题中的语文教学因素,是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一项新的专业要求。
2、平等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对话”的过程可视为一种“探索”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结论总是暂时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并意识到观点的交流能丰富我们自己的思维,促进认识的发展。
二、让教师融合其中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平等沟通与合作中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自身也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去实践、去学习,真正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
1、带学生上路。
当学生选定了学习课题,产生了学习、探究的需求时,合适的范本便是极好的“学习导言”,学生们可以在模仿操作中实现方法、策略的迁移。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的重要载体。
在小学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既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那么,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呢?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表达、语文运用和语文思维等方面的内容,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能够熟练运用,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面的学习方式,不仅包括语文知识的学习,还包括语文表达、思维能力、语文情感等方面的培养,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文知识,还要具备语文表达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和语文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方法。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如课件、音频、视频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如故事、图片、实物等,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感性地接受语文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课外实践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锻炼,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语文综合性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2011年六月浅谈《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和语文性》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和语文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
让我们在努力中进取,在学习中完善,亲力处理好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和语文性。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及文章,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承载了人类文化,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一门重熏陶感染的课程。
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综合性和语文性的关系呢?一、教学体验的综合性和语文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在教学中主导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驾驭着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对事物认识的同时获得个人独特的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功,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学生便有想说的,教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说出来,表达出来,让学生用书面语写出来,写出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只有这样综合性才能化为语文性,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学生表达时,教师要注意学生表达得是否透、深、新,及时给予点拨,达到不跑题,不偏离语文性。
另外综合性与语文性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注意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之间如何架设桥梁。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化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发现、探究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综合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善思乐学,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学生语文运用的空间,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得学生话语系统得到扩大。
三、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参与之间的关系关注学生主体是新课程的重要特征。
语文学习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成为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坚持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坚持语文性——与《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一文作者商榷梁龙开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几经探索,人们逐渐达成共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坚持‚语文性‛,摒弃‚非语文‛与‚泛语文‛倾向,否则极易步入迷途。
从我国课程综合化追求的三种类型可以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语文学科特质的学科内的综合,绝不能混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如何确立并体现语文性,是当前亟需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非语文泛语文《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期上发表的孙菊霞的《由‚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概念引起的思考》 (以下简称‚孙文‛) 一文,从宏观的视角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概念,思路开阔,给我们许多启示。
但孙文的一些观点彻底否定了郑国民、史绍典等一大批语文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有益探索,从根本上曲解了‚语文课程标准‛所设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所期望达到的目标,这必将给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和实践带来混乱和危害。
对此,笔者也想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谈谈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广大语文教学同仁共同探讨,兼与孙菊霞老师商榷。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既是热点,也是难点。
一开始老师们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以致不像语文课,所以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仅仅局限于对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
[1](p8)为此,专家们极力建议打破学科界限,鼓励跨学科、多学科的综合,强调‚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唯语文’倾向‛。
[1](P8)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行为‚矫枉过正‛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演化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箩筐‛,导致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
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非语文‛‚泛语文‛的倾向,许多专家和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了深刻反思。
守住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根

守住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根作者:陈良才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5年第02期近日,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先生炮轰语文教育:“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假”,中国“假语文”泛滥成灾。
他指出,现在语文课堂教学,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贴标签式的生硬拔高;二是语文的元素没有融化在语文教学中;三是语文课成为表演课;四是过度使用PPT课件、音乐和其他辅助手段。
我们不否认,确实有些老师在各种语文公开课上存在这些“假”的东西。
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在这几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之路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不断进步,但也走了不少歪路。
所以我们要学习王旭明先生,去打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假”,留住“真”。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说一说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上的一些歪路有的老师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上得很热闹、很有“面子”,表面上是让全部学生都“动”了起来;有的老师盲目地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内容,音乐、舞蹈等大量运用,地理、物理等知识大量贯穿,有些甚至是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变化“节目表演”等文艺活动。
这些歪路忽略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语文性。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案例:案例一: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旅游资源调查,某老师为此安排主要活动环节:按片区分组,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拍摄图片,展示图片及旅游资料(景点介绍等),提出开发方案。
案例二: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桥,某老师为此安排设计学习活动的目标:1.通过桥这种常见建筑物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获得桥的基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学会理解与沟通,提高交际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意识,掌握主题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探究能力(特别是根据主题搜索、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
以上两个案例表面看来没什么问题,可能有些老师还会觉得很好。
略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

略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作者:吴广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23期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难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课改实践表明,许多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认识不够到位,导致行动上的盲从,把语文综合实践上成品德课、常识课、音乐课等。
总之,不是语文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语文综合性学习,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习内容上的综合,二是在学习方式上的综合。
对此,许多教师认识较为充分。
在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综合性”的同时,却忽视了“语文性”。
其实,语文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离开了语文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就不是语文课程,只有认清这一点,语文综合实践才能正本清源,回归其最本质的目的,发挥其在语文课程的作用。
当前在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混淆了其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区别。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区别于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并列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是依附于语文课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是独立存在的。
但现在有种普遍的倾向,语文学科内的综合性学习忽略了学科边界,从而失去了“语文性”。
不少执教者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对主题的把握有所偏差,直接导致其内容上的非语文化。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的“黄河,母亲河”,侧重点应该是“母亲河”,应该是通过对黄河的了解,促使学生对黄河的珍视,通过听说读写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而不应该纠结于“为什么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说出黄河从哪儿发源、流到哪里、黄河有多长、流经哪几个省区”等这些科学常识的积累。
认清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到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全面认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特征是以语文性为基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闹 、好 看 ,可 深入 反思一 下 ,语文 的东西有 多少呢 ? “ 语 文素养 ”就是 这些 漂亮 的图片 ?就是 这些景 点介 绍?就是 这几条 不痛不 痒 的建议 ?笔者 想若是 学生能在 这些 调查 的 基 础上 ,形成 一份调 查报 告的 文字材料 ,或是 读 、写相关 的语 文文本 ,这样更切合语 文综合性 学习的 目的。 这 些语 文综 合 性 学 习教 学 上 的歪 路 ,无疑 在 扼 杀语 文 。若 把 “ 语文综 合性学 习”中的 “ 语文 ”去掉 了 ,就只 剩 “ 综 合性学 习”了 。那就不 能把这 种 “ 综 合性学 习 ”列 入 语文学科 ,因为 “ 语 文素养”没了 ,还能叫语文课吗? _ 二 、守住语文综合 性学 习之根 为 了更好 ,人难 免会走 些歪路 。教学 也如此 ,课改在 教学 实践 中更是如 此 。那怎 么走 回阳光大道 呢 ?那 就是 守 住语文 综合 性学 习之根— —语 文性 。 “ 语文 综合性 学 习” 这7 个 字 已经很 好 确立 其根 本 , “ 语文 ”第 一 , “ 综合” 第二 ,一 切 的学 习活 动 皆以语文 为核 心 ,其 它各种 “ 非语 文 ”的东 西都 只是媒 介 。如果把 语文综 合性学 习比 作一道 莱的话 , “ 语 文 ”就 是主 料 , “ 综合 ”只是 辅料 ,辅料是
、
地 理 、物 理 等 知 识 大 量 贯 穿 ,有 些 甚 至 是 把 语 文 综 合 性 学 习变 化 “ 节 目表 演 ”等文 艺活动 。这 些歪路 忽略 了语文 综
合 性 学 习 的根 本— — 语 文 性 。让 我 们 来 看看 下面 两 个 案
例:
案 例一 :语文版 八年 级上册 综合 性学 习——旅 游资 源 调查 ,某老 师为 此安排 主要 活动 环节 :按片 区分 组 ,实地 考察 ,收 集资料 ,拍 摄图 片 ,展 示图片 及旅 游资料 ( 景点 介绍等 ),提 出开 发方 案。 案 例 二 :语 文版 七 年 级 下 册 综合 性学 习—— 桥 ,某 老师 为此 安排 设 计学 习活动 的 目标 :1 . 通 过桥 这种 常见 建 筑物 引发 学生探 究的 兴趣 ,获得桥 的基 本知 识 ,开 阔学 生 视野 ;学会理 解 与沟通 ,提高 交际能 力。 2 . 培养 学生 多角 度探 究 问题的意 识 ,掌握 主题探 究的 一般方 法 ,提 高探 究 能力 ( 特 别是根 据主 题搜 索 、整理 、筛选资 料的 能力 )。 3 . 培养 学生的合作意识 ,引导学 生学会分工协作 。 以上 两 个 案例 表 面 看 来 没什 么 问题 ,可 能有 些 老 师 还会 党得很 好 。可你 只要深 入思考 就可 以看 出它 们的致命 缺 陷—— 把 语文 性丢 了 。案 例一 的设 计方案 ,着 力点 没有 放在 语文 的学 习与运 用上 ,反而 把综 合放在 第一 位 。案例 二所 设定 的学 习 目标 大多 偏离语 文 。语文学 科的 综合性 学 习, 目标 不应该 聚集 在 “ 认识桥 ,研 究桥 ”上 , “ 桥 ”只 是学 习语 文的一 个载 体 ,而不能从 建筑 、物理 等 角度去 学 习 “ 桥 ” 。语文 新课程 指 出 , “ 语文综 合性 学 习”的 目的 是 着眼 于 “ 全面 提高学 生 的语文 素养 ,并培养 学生 自主探 究 、团结合 作 、勇于创 新 的精 神 ”。 “ 语文 素养 ”的形成 才是综 合性 学 习的终极 目标 。而案 例二 中活动 目标 大多 没 有 “ 语 文 素 养 ” 。认 识 “ 桥 ”不 是 为 了学 习桥 的 相关 知 识 ,而应该 为 了在一 些有关 “ 桥 ”的重 点文本 阅读 ,或 词 语 、诗词等的学 习和积 累上 。 在 此 类教 学 实 践 中 ,有不 少 老 师 把 语文 综 合 性 学 习 教学 的主 与次倒 置 ,往 往 以 “ 非语 文 ”作为学 习的主要 目 标 与 内容 。如听 某学校 一位 老师 上的一 堂公 开课—— 《 综 合 性学 习—— 旅游 资源调 查 》。作 为展 示课 ,这位老 师先
。教 苑 “ 新 ”风 。
守住语 文综合性学 习之根
浅谈语文综合 性学 习之语文性
福建省德化县鹏祥 中学 陈 良才
近 日,语 文 出版 社 社 长 王旭 明先 生 炮 轰 语文 教 育 : “ 语 文教 育最大 的 问题就是 假 ” ,中国 “ 假 语文 ”泛滥 成 灾 。他指 出 ,现 在语 文课 堂教学 ,假 的因 素主要 有 以下几 种 :一是 贴标签 式 的生硬 拔高 ;二是 语文 的元素 没有 融化 在语文教学 中 ;三是语文课成 为表演 课 ;四是过度使 用P P T 课件 、音 乐和其 他辅 助手 段 。我 们不 否认 ,确实 有些老 师 在各 种语 文公开 课上 存在 这些 “ 假 ”的东 西 。作 为语 文课 程的重要部分—— 语文综合性学 习也存在 类似的问题。 在 这几 年的 语文综 合性 学 习教 学之路 上 ,语 文综 合性 学 习在不 断进 步 ,但 也走 了不 少歪路 。所 以我们 要学 习王 旭明先生 ,去打语 文综 合性学 习中的 “ 假 ”,留住 “ 真 ”。 当然 ,我 们也不 能一 棍子 打死 。下面笔 者结 合平 时的教 学 实践 ,说一说对语 文综合性学 习的一些粗浅看法 。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上的一些歪路 有 的老 师 把 语 文综 合 性 学 习 上得 很 热 闹 、很 有 “ 面 子 ” ,表 面上是 让全 部学 生都 “ 动 ”了起来 ;有 的老师 盲 目地 引入 不少其 他学 科的 内容 ,音乐 、舞蹈 等大 量运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