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PPT课件(上课用)

•
3、大概是没有了当初那种毫无顾虑的勇气,才变成现在所谓成熟稳重的样子。
•
4、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将帅的坚强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汇集点上的方尖碑一样,在军事艺术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
5、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经长大,父母还未老;我有能力报答,父母仍然健康。
•
6、没什么可怕的,大家都一样,在试探中不断前行。
•
14、一个人的知识,通过学习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成长,就必须通过磨练。若是自己没有尽力,就没有资格批评别人不用心。开口抱怨很容易,但是闭嘴努力的人更加值得尊敬。
•
15、如果没有人为你遮风挡雨,那就学会自己披荆斩棘,面对一切,用倔强的骄傲,活出无人能及的精彩。
•
16、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标。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幸福不会遗漏任何人,迟早有一天它会找到你。
的你!
•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
下,改变模样。
•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
10、山有封顶,还有彼岸,慢慢长途,终有回转,余味苦涩,终有回甘。
•
11、人生就像是一个马尔可夫链,你的未来取决于你当下正在做的事,而无关于过去做完的事。
•
古诗荔枝图序翻译赏析

古诗荔枝图序翻译赏析文言文《荔枝图序》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篇序。
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荔枝芳容的。
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自为之作序。
【原文】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注释】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
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2团团;圆圆的。
3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5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
橘,常绿乔木。
华,通"花”6实:果实。
7春荣:春天开花。
荣,开花8丹:朱红色,像丹砂一样。
9朵:这里指果实聚成的串。
10膜:包在果肉表面的薄皮。
11红缯(zēn):红色的丝绸。
缯,丝织品的总称,相当于现在的绸。
12绡(xiā):生丝织成的绸。
13瓤肉:果肉·。
14莹白:晶莹洁白。
15醴:甜酒。
16酪:奶酪17去:消失18元和十五年:及820年。
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19南宾守:南宾郡太守。
南宾,又名忠州(今重庆忠县)20工吏:在官府当差的工匠,这里指画工。
21图而书之:画好画,题上字。
2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有见过荔枝和虽然见过荔枝但没有摘下一二三天的荔枝的人看的。
识,认识,见过。
荔枝图序

1.通假字:华如橘 2.一词多义: 实
“华”通花 ,花朵 实如丹 其实过之 (果实) (实际情况)
(表顺接) 而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表转折)
一日而色变
春荣 (名词作动词,开花) 3.词类活用 实如丹 (名词作动词,颜色像丹砂那么红) 图而书之(名词作动词,画图 )
色香味尽去矣 4.古今异义
古义 (消失,没有)
今义 (到) 古义 (果实聚成的串) 今义 (量词)
朵如葡萄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采用了 什么方法?
荔 枝 图 序
产地——巴峡间 形状—— 树形团团如帷盖 树叶—— 叶如桂,冬青 花—— 花如橘,春荣 果实 ——实如丹,夏熟
从整体到局部
果 实
朵—— 如葡萄 核—— 如枇杷 壳—— 如红缯 膜—— 如紫绡 瓤肉— 莹白如冰雪 浆液— 甘酸如醴酪 保鲜—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唐 杜牧)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宋 苏轼)
白居易
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 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 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 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荔枝图序》属于说 白居易 ,字 明文,作者______ 乐天 _____,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_______, 新乐府 运动 唐代著名诗人,_______ 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观点。代表作品有长篇叙 《长恨歌》《琵琶行》 事诗 ________, ________ 等。
华
帷盖 枇杷 壳
huā
wé i gà i pí pá ké
缯
绡 瓤
《荔枝图序》原文及译文

《荔枝图序》原文及译文赏析荔枝图序白居易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阅读练习一,解释加点的词1.荔枝生巴峡间()2.树形团团如帷盖()3.春荣;实如丹()4.壳如红缯()5.浆液甘酸如醴酪()6.大略如彼,其实过之()()二,翻译1.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这是一篇题画的文章,属说明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它写了荔枝的___,___,___,又写了摘下后短期内的___情况.在当时,的确是一般远离产区的人所不了解的.四,作者白居易,____大诗人,字____,号____,著有《白氏长庆集》.参考答案一、1.四川湖北一带2.车上的帷幕和篷盖3.丹砂一般地红4.泛指丝织品5.酒浆6.那样它的实际情况二、南宾太守白乐天让工吏作画并且亲自写下了这篇序,那是给不了解荔枝以及了解荔枝的样子、味道但不知道摘下后过了一天、两天、三天后的变化的人看的。
三、打比方列数字出处外形味道变化四、唐朝乐天香山居士注释:本文选自《白香山集》1.巴峡:指唐代的巴州和峡州,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
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
2.团团;圆圆的。
3.帷盖:周围带有帷帐的伞盖,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
4.桂:常绿小乔木,叶为椭圆形,与荔枝叶相似。
4.冬青:冬天是绿的。
5.华如橘:花朵像橘树的花朵。
橘,常绿乔木。
荔枝图序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 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 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 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 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 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 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 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 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 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 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 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 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 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 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壳 如红缯,膜如 紫绡,瓤肉莹 白如冰雪,浆 液甘酸如醴酪。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 冰雪,浆液 甘酸如醴酪。
1、帷盖:车的帷幔和篷,围在四周的 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 “盖”。 2.冬青:冬天还是绿的。 3.华:花 4.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 5.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 噜” 6.缯(zēng):泛指丝织品
Hale Waihona Puke 这是一篇说明文,短短不到一百三十个字, 不仅写出了荔枝的出处、外形、味道,而且还写 出了摘下后短期内的变化情况。读此文,可以进 一步理解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 枝来”的诗句,进一步理解杨贵妃何以令人每日 快马加鞭运来荔枝了。 写作背景: 《荔枝图序》是白居易为画工所绘的荔枝图写的一 篇序。据《新唐书· 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 必欲生致之,乃置转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 已至京师。”但在当时,一般北方人是很难一睹 荔枝芳容的。白居易于元和十四年(819年)任 忠州刺史,第二年命画工绘了一幅荔枝图,并亲 自为之作序。
《荔枝图序》PPT课件【优秀课件推荐】

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 及一二三日者云。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 样的?
荔枝图序
白居易
产地— 巴峡间
形状 —树形团团如帷盖 朵— 树叶 —叶如桂,冬青 核— 花 — 花如菊,春荣 壳— 果实 —实如丹,夏熟 膜—
朵如葡萄 核如枇杷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从整体到局部) 瓤肉—瓤肉莹白冰雪 浆液—浆液甘酸如醴酪
荔 团团如帷盖 树叶—— 叶如桂,冬青 花—— 华如橘,春荣 果实 ——实如丹,夏熟
朵—— 如葡萄 核—— 如枇杷
果 壳—— 如红缯 实 膜—— 如紫绡
瓤肉— 莹白如冰雪 浆液— 甘酸如醴酪 保鲜—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
香变,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
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表转折
之 其实过之
它们,代词,代上面的描述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代词,指这篇《荔枝图序》
3.古今异义词: 色香味尽去矣
古义 今义
消失,没有 到
4、词类活用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名词作动词 画图 写
译文
荔枝生长在巴州、峡州之间,
树的形状圆圆的,像周围带有围帐的伞盖。 叶子像桂花树的叶子, 冬天还是青青的;…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 作的序。
扫清文字障碍
峡 ( xiá ) 缯 ( zēng )
帷盖 ( wéi gài ) 绡 ( xiāo )
枇杷 ( pípa ) 瓤 ( ráng )
壳 ( Ké ) 紫绡 ( xiāo )
醴酪 ( lǐ lào ) 华 ( huā )
朗读课文
荔枝/生巴、峡间 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荔枝图序》|长春版 (共50张PPT)

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 及一二三日者云。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 样的?
荔 枝 图 序
产地——巴峡间 形状—— 树形团团如帷盖 树叶—— 叶如桂,冬青 花—— 花如橘,春荣 果实 ——实如丹,夏熟
从整体到局部
朵—— 如葡萄
核—— 如枇杷
从
果 壳—— 如红缯
外
序是一种文体。
一般写在 书的开头,用来说明作书 的缘由,以及其他有关事项。本文是 为说明荔枝特点而写的。
《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生字 峡 ( xiá )
缯 ( zēng)
帷盖 ( wéi gài ) 绡 ( xiāo )
枇杷 ( pípá ) 瓤 ( ráng )
壳 ( ké )
醴酪 ( lǐ lào )
华 ( huā )
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 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
• 核如枇杷,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 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
•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 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实 膜—— 如紫绡
到
瓤肉— 莹白如冰雪 内
浆液— 甘酸如醴酪
保鲜—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 香变,三日而味变,
时
四五日外,色香味尽 间
去矣。
层次 分析
第 一 层 : “ 荔 枝 生 巴 、 峡 间 …… 其 实 过 之。” 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产地,树的形状、叶 子、花、果、果实的颜色、果簇的形状、 果核、果壳、内膜、瓤肉、浆液。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请用自己的话 简单介绍荔枝
《荔枝图序》(用课件)

从外到内 时间
合作探究:吃的水果——桃子
桃子的形状是圆形的,上面还有一个小 尖尖,全身长着细细的绒毛。没有熟透的桃子 是青色的,你削开皮,就可以看见那白白的果 肉,轻轻地咬上一口,就会感到又苦又酸;快 熟了的桃子一半青,一半红,甜津津的;熟透 了的桃子就别提了,你咬一口,一股清香又甜 蜜的汁水一涌而出,那滋味我真是一辈子也忘 不了。盛夏时节,吃一口桃子,你的疲劳就会 一扫而光。
合作探究:
1.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2.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 荔枝?各有何特点?是按什 么顺序介绍荔枝特点的? 3.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 绍荔枝?
荔 枝 图 序
产地——巴峡间 形状—— 树形团团如帷盖 从整体到 树叶—— 叶如桂,冬青 花—— 华如橘,春荣 局部 果实 ——实如丹,夏熟 果实的具体情况: 朵—— 朵如葡萄 核—— 核如枇杷 壳—— 壳如红缯 膜——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瓤肉—— 浆液—— 浆液甘酸如醴酪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 保鲜—— 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 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圆圆身子紫红壳, 甜中带酸汁多多, 疙疙瘩瘩虽难看, 果中皇后不虚传 。
荔枝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惠州一绝》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白居易
高台三中
关彩虹
《荔枝图序》,属于说明 文,选自《白氏长庆集》。 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 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 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 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作”的观点。代表作品有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等。
拓展练笔:请同学们仿效课文,采用由整
体到局部或由外到内的顺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 法,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字数150字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荔枝图序》导练循环教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马青审核人:刘波范莲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时间:2010年3月13 编号:
教学目标:
1、领略荔枝的鲜美和自然景观的美妙。
2、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并能做到背诵全文。
3、学习精确、生动的语言,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荔枝图序》(预习导学)
1.通读课文,将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串译课文.
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介绍水果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荔枝画图)
关于荔枝,大家可能比较熟悉。
由于其色、香、味俱美,历来被公认为果中的珍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和赞美,荔枝的妙,在杨朔的《荔枝蜜》也曾有过,苏东坡的《惠州一绝》也有此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多媒体展示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
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
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二、出示目标【投影多媒体展示】
三、整体感知
1.解题
⑴本文是作者为荔枝图作序,其目的是什么?在原文中有答案吗?
“盖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者云”(最后一段)
⑵齐读最后一段,并请一名同学串译成现代汉语。
2. 检查预习
⑴通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
帷wéi枇杷pī pa缯zēng绡xiāo瓤ráng 醴lǐ酪lào ⑵四人一小组,试译课文,将不明白的字词句举手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老师巡视辅导。
华:huá花
叶如桂,冬青:叶子好象桂树的叶子,冬天也绿。
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3. 齐读课文。
四人小组讨论,本文围绕荔枝介绍了哪些知识?讨论出说明顺序。
(明确:介绍了荔枝的产地、形状、树叶、花、果实及果实的朵、核、壳、膜、瓤肉、浆液、荔枝的保鲜)
顺序:由外到内,介绍果实的具体情况。
由整体到句,从树的形状。
4. 本文说明重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明确:以果实为说明重点,具体介绍果实的内外形态及保鲜不易的特点,突出重点,且可以层次清楚的介绍荔枝)
5. 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语言生动形象,这是为什么呢?举例说说。
(明确: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四、拓展训练
1. 全班齐读课文打比方的句子,并展现其它常见水果,利用课文句式“叶如桂,冬青……浆液甘酸如醴酪”写一种水果,尽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学生散读课文,争取当堂背诵。
五、布置作业
背诵并翻译重点段落。
当堂检测
一、《荔枝图序》阅读测试题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1.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本段文字说明荔枝的特点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A.整体——部分 B.概括——具体 C.外——内
D.主要——次要 E.结果——原因 F.时间先后
3.文中□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A., B.。
C.: D.;
使用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使用比喻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树形团团如帷盖。
()②华如橘,春荣。
()
③命工吏图而书之。
()④膜如紫绡。
()
三、“大略如彼,其实过之”是什么意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大致像这样,其实要胜过于此。
总括上文介绍的内容。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