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人民币储蓄存款影响的实证分析_徐霞
城乡居民存款和GDP的关联分析(1)

城乡居民存款和GDP的关联分析(聂海春 0811029126 会计2班)摘要:本文从计量经济学角度,利用中国各省份城乡居民08年的储蓄数据以及相应GDP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和GDP总额的关系。
以试图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特征和GDP之间的相互影响。
并对其模型进行了异方差性检验,得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乡居民存款 GDP 关联性最小二乘法一·引言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些初始人均资本存量较低的经济欠发达国家,通过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将具有比人均资本存量较高的发达国家更为快速的经济增长,从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经济落后的国家将逐渐缩小同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
这样的经济命题被称为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性假说,它是 Solow 经济增长模型的重要结论。
虽然后来一些研究者相继提出了条件收敛性假说和集团收敛性假说(club convergence hypothesis),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储蓄率和投资率在经济增长当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储蓄率的高低仍然被视为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
由于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潜在的促进作用,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制定和实行一些旨在提高本国居民储蓄率的经济政策,借此来努力提高实际 GDP 的增长率。
但是在开放经济和国际资本流动性较强的情形下,如果一个国家只注重提高国内居民储蓄率,而忽视提高实际产出增长率的有关政策的话,则有可能导致国内资本外溢,外部资本撤出,这时一些国内的储蓄者将逐渐将资本转移到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以寻求更高的资本收益。
另外,如果只追求提高储蓄在实际GDP 当中的份额,长期实行这样的经济政策将会导致经济当中的总消费不足,出现供给过剩的买方市场,进一步失去资本收益超过资本成本的投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储蓄增长迅速,据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国内总值(GDP)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国各省GDP增长与地区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关系研究

全国各省GDP增长与地区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关系研究作者:贡小妹黄帅来源:《经济师》2016年第05期摘要:文章主要考虑各省的GDP变化对于各省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变化影响。
文章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年的数据。
文章采用计量的方法对我国31个省近10年的GDP变化数据和当地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变化数据进行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主要采用Eviews8.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包括单位根的检验、协整检验和F检验。
研究发现,地区GDP 的增长会明显带动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增长,两者是呈正相关的关系。
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不发达省份的GDP增长对于当地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增加影响尤为明显。
经济发展中省份的GDP增长对于当地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影响较小。
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文章提出居民投资理财的建议。
关键词:各省GDP 地区居民人民币存储量面板数据投资理财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010-04一、引言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的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关注点。
我国各省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人的理财观念发生了变化,居民正在逐渐接受基金、股票等投资理财方式,但是储蓄一直是我国居民理财的根本。
各省GDP的增加对于各地区居民的人民币存储量的变化是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本文从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的角度,对全国各省GDP增长与地区居民人民币存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全国GDP的增长与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的变化。
二、理论基础(一)计量经济学理论基础及基本模型本文研究31个省2004-2013年间的GDP情况和各省居民的人民币存储量,属于在时间序列上选取多个截面所得的样本数据,故采用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研究。
要判断所选模型的具体形式(变截距模型、变系数模型以及动态模型),在进行模型估计前必须进行F检验。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供给与产出关系的实证分析摘要: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已逐渐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研究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M2对GDP产生影响相对更大也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
最终得出结论,M2作为货币政策的观测目标更具指南作用。
关键词:货币供给;M2;产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波动加剧,除了市场的自我调节外,各国政府央行也纷纷采取更积极主动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对经济进行干预,以保持经济的稳定。
用什么样,何种程度的政策来减少产出及通胀的波动,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之一。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政策的发挥效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所以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和效用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很多的成果。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基本分为两派,有不同的出发点和观点,产生了极大的争论。
支持凯恩斯主义的学者采取结构模型的实证分析,多年来发现了多种清晰的结构模型,如(1)传统利率传导途径:(2)托宾q理论:(3)财富效应:等等。
结构模型实证分析有其优势,我们可以独立的分析各个机制来看它是否合理,对政策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更准确的把握;可以使我们更准确的预测货币对产出的影响;可以预测如何改变制度还影响货币政策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但是,这些优势都必须以这些模型是正确的为前提。
支持货币主义的学者更倾向用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不考虑中间的过程,只是看M与Y之间的实证关系,这样就没有了途径的限制,考虑的更为全面。
但同时也带来了因果关系颠倒和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也已经成为了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
我国金融市场处于发展阶段,且金融结构和制度与国外有不同,所以对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和效用的实证分析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看货币供应和产出之间关系,即货币政策对产出效用大小问题,所以选择了简化形式的实证分析。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摘要】通过分析我国M0、M1、M2近三年的变化与我国的GDP变化,结合当年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给出相关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GDP变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一、引言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焦点。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工具之一。
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在形式上的唯一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货币供应量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对象,其变化情况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并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如何在维护币值稳定、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M0近三年变化情况M0是指除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即流通中现金,近三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同比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1。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M0三年来同比稳定增长,趋势基本吻合,平均增长率约为9.365%,而我国近三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264% ,二者相差不大2。
M0的稳定增长是因为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降低银行利率,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同时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
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图1:我国近三年M0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单位:亿元人民币图2:我国近三年M0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网页/publish/diaochatongjisi/4034/index.html2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变缓。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摘要】通过分析我国M0、M1、M2近三年的变化与我国的GDP变化,结合当年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给出相关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GDP变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一、引言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货币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焦点。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工具之一。
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在形式上的唯一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货币供应量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对象,其变化情况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并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如何在维护币值稳定、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二、M0近三年变化情况M0是指除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的手持现金之和,即流通中现金,近三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同比增长情况如图2所示1。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M0三年来同比稳定增长,趋势基本吻合,平均增长率约为9.365%,而我国近三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264% ,二者相差不大2。
M0的稳定增长是因为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实行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降低银行利率,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鼓励和扩大消费,同时实行低存款准备金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金,快捷、顺畅地支持经济发展。
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十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首次使用“宽松”的说法。
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水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图1:我国近三年M0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单位:亿元人民币图2:我国近三年M0同比增长情况单位:亿元人民币1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网页/publish/diaochatongjisi/4034/index.html2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变缓。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张鹏来源:《中国市场》2015年第21期[摘要]本文通过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与我国货币供给量的关系做出经济模型,从而在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时间序列单整性判断的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根据本文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到,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之间具有一定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二者只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即货币供给量是汇率的格兰杰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误差修正回归分析提出相应可行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单整性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DOI]1013939/jcnkizgsc201521.050在国家经济回升和增长方面,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广义和狭义的货币增量逐年增加,银行在经济的增长方面给予了极大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供给与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同步的趋势。
在当下国外以及国内经济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于国内的各行各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去考量,可以发现,人民币的升值可以带动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加快我国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其益处是远远大于弊端的[1]。
此外,人民币到底有没有被低估,究竟该不该升值?而我国现行的汇率水平是否符合均衡汇率水平以及是否被操控?这些问题都建立在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是否符合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因素等问题的基础上。
在分析诸因素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汇率水平的历史演变过程,才能得出科学的判断。
1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实证分析1..1货币供应量与人民币汇率的ADF检验首先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Y)和我国货币供应量M0(X)时间序列数据是否为平稳序列进行检验,即考察其单整阶数[2],如表1所示。
从表1检验结果可以看到,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M0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一阶单整时间数列即:Y~I(1),X~I(1)。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储蓄水平较低,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原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居民储蓄水平较低。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居民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的文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程度,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研究储蓄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增加储蓄意识,提高储蓄率,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借助实证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科学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务目标和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启示。
1.3 研究意义储蓄是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倾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务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合理储蓄。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指导。
了解不同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更合适的储蓄产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货币供给与GDP、CPI关系的实证分析

CONTEMPORARY ECONOMICS No.6,2020我国货币供给与GDP、CPI关系的实证分析章钰(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0)一、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1980—1989年,GDP由7.8%增长到11.3%,其中1990—1999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约10%。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下行阶段,2010—2014年,GDP平均增长率下降到7.4%。
为促进经济增长,近年来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不断扩大货币供给量。
当前,由于我国近几年货币的发行量远远超过实际经济中的所需量,市场中一直维持着一个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并且对外国的储汇也很高。
外界指责我国对外汇的储备率过高是引发我国货币发行量持续超发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一直呈现指数的增长形式。
截止到2016年年底,我国的货币发行量M2已经高达140万亿人民币,相比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万亿,M2是GDP的2倍,而到2013年3月末,我国M2已经首次突破百万亿大关,达到103.61万亿人民币。
2016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1.3%;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比年初增加12.65万亿元,同比多增9257亿元。
以上数据都说明在实际情况中,我国市场经济增长货币量所需要的实际需求量远远低于国家货币的实际发行量。
二、研究意义自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改革以来,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为中介的宏观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分析和研究一直备受学者的关注。
从理论上来说,增加货币供给量可以降低基准利率,从而通过推动企业投资水平的增长,带动经济增长。
但是过多的货币供给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最为可能的是引起通货膨胀,导致市场投机行为,引起资产价格泡沫,从而又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否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又有哪些负面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检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Y Y lnX X2 1. 000000 0. 903834 0. 998459 相关系数矩阵 lnX 0. 903834 1. 000000 0. 884321 X2 0. 998459 0. 884321 1. 000000
2
数据的收集 ( 见表 1 )
表1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人民币储蓄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统计 储蓄 ( Y) 7119. 6 9244. 9 11757. 3 15203. 5 21518. 8 GDP ( X1 ) 18667. 8 21781. 5 26923. 5 35333. 9 48197. 9 货币供应量 ( X2 ) 15293. 4 19349. 9 25402. 2 34879. 8 46923. 5
2 一元回归 方 程 为: Y = f( X2 ) ,得 出 回 归 结 果 是 R = 0. 996921 < 0. 998920 所以模型修正为:
F = 9712. 986 n = 24 LnX1 ( GDP) 系 数 表 示,在 样 本 期 间 即 1990 —2013 年,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平均而言, GDP 每 增加 10 元,人民币储蓄存款量增加 124225. 0 元。 X2 ( 货 币供应量 M2 ) 的 系 数 表 示,在 样 本 期 间 即 1990 —2013 年,在保持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平均而言,货币供应 R2 值 量每增加 100 元,人民币储蓄存款增加 37. 0174 元。 0. 998920 表示,该模型的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 货币 供应量 M2 基本解释了 1990 年到 2013 年中国人民币储蓄 存款变异的 99. 8920% 。
使用偏相关系数检验,滞后期为 10 ,( 下转 P56 )
2015. 5
49
前沿理论
neering and Science,2002 ( 12 ) : 105 - 108. [ 9] 武光明 . 设计模式在全球化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J] . 计算 机应用与软件,2014 ( 1 ) : 9 - 17. [ 10] Sanderson S. . Pro ASP. NET MVC Framework [M]. Berkeley: Apress,2009. [ 11] Connery R, Hansel man S, Hack P, et al. Professional ASP. NET MVC 1. 0 [ M] . Hoboken: Wiley Publishing,2009. [ 12] Steven Sanderson, Adam Freeman. Pro ASP. NET MVC 3
5.3.3 自相关检验
根据我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在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 计,还需要判断参数的计量模型和估计,以确定是否在理 论和统计有显著的有可靠性,该模型能够揭示多因素的对 象的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不是可以付诸实践。 5.1 经济意义检验 通过模型可以知道,人民币储蓄存款与国内生产总值 ( GDP) 呈正相关,与货币供应量也呈正相关,与前面分 析相符,即符合经济学的一般意义。经济意义检验通过。
前沿理论
计量经济模型的统计推断检验,一般包含拟合优度检 验、用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对模型作方程显著性检验 ( F 检验) 、变量显著性检验 ( t 检验) 等。
2 首先,因为可决系数 R = 0. 998920 ,模型拟合优度 较好,回归系数高度显著。其次,需要进行方程显著性检
验, 给 定 显 著 性 水 平 0. 05 , F 统 计 量 的 伴 随 概 率 为 0. 000000 < 0. 05. 表 明 我 们 建 立 的 回 归 方 程 是 高 度 显 著 的,也说明变量 ln ( X1 ) 、X2 整体上对 Y 有高度显著性影 响,所以该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最后,变量的显著性 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 α = 0. 05 。 则 ln ( X1 ) 的 t 统计 量的伴随概率为 0. 0004 < 0. 05 ; X2 的 t 统计量的伴随概 率为 0. 0000 < 0. 05 ; 截距项的 t 统 计 量 的 伴 随 概 率 为 0. 0006 < 0. 05 。综上所述,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通过。 5.3
前沿理论
中国市场 2015 年第 21 期 ( 总第 836 期)
GDP 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人民币 储蓄存款影响的实证分析
徐 霞,何旻玖,刘 琪
(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
[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实经济理解,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根据中国 1990 —2013 年的人民币储蓄存款、国内 生产总值、货币供应量 ( M2 ) 数据,分析 GDP 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人民币储蓄存款的影响。 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 础上,基于实证分析的成果,提出有关对策建议,相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GDP; 货币供应量 M2 ; 人民币储蓄; 计量经济学模型 [ DOI] 10. 13939 / j. cnki. zgsc. 2015. 21. 048
国内生产总值 ( GDP ) 指在一定时期一国经济整体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产品和服务) 的市场价值。 它是 国民经济核算的中心指标,不但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 国家的经济表现状况,也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 指标。众所周知,一国储蓄的增加会增大投资,从而促进 GDP 的增长,这是储蓄对 GDP 的影响。 但同时我们应该 认识到除了储蓄,影响 GDP 的因素还有很多,而且经济 变量之间往往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所以,从这个层面 上说 GDP 对居民储蓄会存在一定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这 一经济变量属于经济政策中货币政策的范围,货币政策是 维持一国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当货币供应量增 加时,利率下降,居民储蓄存款就会获得较少的利息,从 而居民储蓄意愿降低,储蓄减少; 同时,货币供应量的增 加会使流动性增加,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抬高物价。物价 的增长会使居民消费增加,所以储蓄减少。另一方面,当 货币供应量减少的时候,利率就会随之上升,即同样多的 存款会收获更多的利息,这时人们就会有增加储蓄的意 愿,因此人民币储蓄增加; 同时较少货币供应量会减少流 通中的货币量,从而促使物价降低,所以居民用于消费货 币量减少,从而储蓄增加。
5
模型的检验
White 检验。由前面的回归分析可以知道 nR2 = 24 × 0. 640865 = 15. 38076 由 White 检验知,在给定 α = 0. 05 2 下,查分布表可知,临界值为 11. 0705 ,小于 nR ,而且 P < 0. 05 ,是以存在异方差性。 下面用加权最小二乘法 ( WLS) 来修正异方差。 最终得出该模型做 WLS 操作后 nR2 所对应的 P 值的结果是 P = 0. 373062 > 0. 05 ,说明已 修正异方差。
5.3. 1
4
回归的结果及其含义
根据以上的时间序列数据,在经典回归分析的 5 个基 本假设 ( 零均值,方差,自相关,解释变量和干扰是不 相关的,没有多重共线性) 的条件下得到满足,我们为 求出 0 、 1 、 2 的估计量就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 ( OLS) 。使用 Eviews3. 0 软件得到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 = 29. 42960 + 0. 329441 X1 + 0. 234944 X2 ( 2863. 875 ) ( 0. 084059 ) ( 0. 043419 ) t = ( 0. 010276 ) ( 3. 919176 ) ( 5. 411051 ) 2 珔 R2 = 0. 998222 R = 0. 998052 F = 5893. 800 n = 24 通过检验,很明显可以看出截距项 t 检验不通过,不 符合经济意义的统计检验。所以变换模型形式,重新建立 模型。我们对解释变量 X1 稍作变化: 使用对数模型: Y = 0 + 1 lnX1 + 2 X2 + μ , 得到结果如下: Y = - 125610. 3 + 12422. 50lnX1 + 0. 370174 X2 ( 21664. 19 ) ( 1992. 276 ) t = - 5. 798060 R = 0. 998920
续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储蓄 ( Y) 29662. 3 38520. 8 46279. 8 53407. 5 59621. 8 64332. 4 73762. 4 86910. 7 103617. 7 119555. 4 141051. 0 161587. 3 172534. 2 217885. 4 260771. 7 303302. 2 343635. 9 399551. 0 447601. 6 GDP ( X1 ) 60793. 7 71176. 6 78973. 0 84402. 3 89677. 1 99214. 6 109655. 2 120332. 7 135822. 8 159878. 3 184937. 4 216314. 4 265810. 3 314045. 4 340902. 8 401202. 0 473104. 0 519470. 1 568845. 2 表
48
2015. 5
徐霞,等: GDP 和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人民币储蓄存款影响的实证分析
应量 ( X2 亿元) 。由上文经济分析可知,本模型宜采用广 义最小二乘法 ( GLS ) ,在广义最小二乘法 ( GLS ) 的估 计过程中可以对可能出现的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和异方差性 进行修正。 我们用 Eviews3. 0 做关于人民币储蓄存款分别与国内 生产总值和货币供应量 M2 关系的趋势图,易知人民币储 蓄存款分别与二者呈线性相关关系。由此我们可以先估计 模型为: Y = 0 + 1 X1 + 2 X2 + μ ,其中 0 、 1 、 2 为待 估计参数, μ 为随机误差项。 5.2 统计意义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