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单元 第6课时 美洲

合集下载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课件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课件

合作探究
(4)为什么说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 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 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所以是一次 民族解放战争;这场革命又为美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扫除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外部障碍, 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又是一 次资产阶级革命。
课堂检测
1.“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
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 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合作探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革命、美 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美国革命爆 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 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13个殖 民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合作探究
意义。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1.背景(原因): (1)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 13 个殖民地。 (2)英国为使北美永远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 销市场,强化了对北美的殖民统治,制定各种税 法,强行征税,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 的 发展,引起北美的强烈反抗。(根本原因)
首页
末页
课前预习
2.经过: (1)1775年4月,“列克星顿的枪声 ”,揭开了美 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2)列克星顿的枪声打响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 召开大陆会议,组建了大陆军,任命华盛顿 为 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颁布《 独立宣言 》,宣告北 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的国家, 这标志着 美国的诞生 。
萨拉托加大捷;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课堂检测
3.下列内容中,属于《独立宣言》的是( B ) ①规定国王不能随意废除法律 ②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 ③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 ④规定不经议会批准,国王不能征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全册目录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全册目录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目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28 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21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六课时 第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六课时  第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六课时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材内容:练习二7-14题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通过整理与练习,加深对四则运算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整理
1、预作:练习二7-17题
2、想: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出四道混合运算,说明运算顺序(题目自拟)
课前独立完成
二、自学反馈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
列出学生的不懂问题,引导交流讨论
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师引导归纳
学生举手回答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7题:可以用三步计算也可以用两步解决。

审题后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8题: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这一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的理解。

3、练习二第9题: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求,然后独立解答
4、练习二第10题:学生用生活经验理解题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各自想法。

5、练习二第11题:先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作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

6、练习二12、13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7、练习二第14题:引导学生明白不同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
五、总结全课:今天有什么收获?对于回答好的予以表扬
六、教学反思:。

《全球航路的开辟》PPT课件

《全球航路的开辟》PPT课件
(4)宗教因素: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 基督教 。 2.条件 (1)经验:西欧人相信大地是球形,有关季风和 洋流 等地 理知识日益丰富。 (2)技术: 造船 技术不断提高。
知识梳理(二) 新航路的开辟
时间 1487年 1497~ 1498年
1492年
1519~ 1522年
航海家
到达地区
葡萄牙航海家迪___亚__士__
我国学者对哥伦布的评价大致上有四种观点 第一:哥伦布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出 发充分肯定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者们认为,“其计划之严谨,考虑之周密,经验之丰富, 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能不令他的同行们拍案叫绝。”西航中, 哥伦布对地磁偏差的发现及对这一发现的成功利用,在利用天 文定位确定海上经度的尝试,以及他那出类拔萃的帆船操纵技 术是他对人类航海业的伟大贡献,充分展示了他作为一名优秀 的帆船航海家所应有的大胆而审慎的风格及高超而娴熟的技
——摘编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问题》 [探究]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地理大发现能 够成功的原因。 [提示] 原因:政府的支持;西欧各国合作的推动;大量 航海人才的出现;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
材料二 《马可·波罗行纪》是公元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马 可·波罗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 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 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 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 在《行纪》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 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 宫殿建筑。
2.1454 年,葡萄牙敦促教皇尼古拉五世发布训令,承认他们
对西非海岸的所有权。15 世纪末,在西、葡两国展开探险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9课知识提纲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9课知识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1.兴亡:发源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500年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神之子。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出现文明,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阴历、60 进制、楔形文字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BC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楔形文字书写)1.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评价: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兴起: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 23 世纪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梵文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海洋文明)1.兴起: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伯里克利改革),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具有公民权,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1_九年级历史上下基础填空2019(2)_106

1_九年级历史上下基础填空2019(2)_106
(2)目的:
(3)时间:年
(4)改革人物:
(5)主要内容:① 农奴获得人身,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但是必须,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6)影响:
① 积极: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②局限:但是,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美国南北战争)
(3)标志美国建国的是:《》的发表。
时间:,制定机构:,起草人(执笔者):,
意义:第一个以名义明确表达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
(4)1777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1781年,英军在投降。
(6)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5.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次,也是一场。
6.1787年美国宪法:
4.明治维新的影响:
(1)意义: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日本迅速走上发展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局限性:保留大量,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了的道路。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同紧密结合。
6.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影响):
(1)促进了欧洲的产生和发展
(2)世界开始连为一个。
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
1.最早进行殖民掠夺的国家是:和。
2.1588年,英国打败的“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
3.西方殖民者进行罪恶的贩卖黑奴的贸易,被称为“” 。
路线:
(1)从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酒等物品运往倾销,称为。
1862年,颁布了《》和《》,(作用:)。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五、六单元】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五、六单元】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资料世界历史的分期:①世界古代: 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15世纪末(公元1500年):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②世界近代: 16世纪初——19世纪末(公元1500年-公元1900年) : 资本主义社会③世界现代: 20世纪初——至今(公元1900年—至今)第五单元走向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农业: 租地农场的出现11世纪以后, 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农奴通过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等方式获得自由, 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14世纪, 一些富裕农民建立租地农场, 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手工业: 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13至14世纪, 手工业也不断发展, 手工工场由分散到逐渐集中(工场主、商人与工人之间形成雇佣关系, 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二. 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早期资产阶级的形成):1.农村: 富裕农民(13、14世纪, 富裕农民、骑士、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

商人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14-16世纪)1.背景: 14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 提倡发扬人的个性, 追求享受现实生活)3、实质: 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4.代表人物及其成就:①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 代表作《神曲》。

但丁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②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文艺复兴美术三杰”: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③莎士比亚: 英国,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5、文艺复兴的意义:促进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日本向中国 派遣唐使, 如吉备真备
清政府派留 学生赴美, 如詹天佑
出现留学 日本热潮, 如鲁迅
留法勤工 “以俄为 俭学运动, 师”,留苏 如邓小平 学习热潮
【合作探究】根据下列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留学教育对近代中国的作用。
• 詹天佑:1872年留学美国,后考入耶鲁大学 • 陈独秀:1901年留学日本 • 蔡元培:1902年赴日考察,1907年赴德访问,1912年留学德国 • 胡 适:1910年赴美留学 • 李大钊:1913年留学日本 • 鲁 迅:1902年留学日本 • 钱玄同:1905年留学日本 • 吴 虞:1905年留学日本 • 周恩来:1917—1919年留学日本;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 • 邓小平:1920年赴法留学,1926年离法赴苏留学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 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 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 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 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中央 地方
1 官学
2 私学
பைடு நூலகம்汉朝设立太学
学学 在 在 产生
春秋时期,儒家 孔子
西晋设立国子监 官 民
唐朝:私人学塾、村学、
汉朝设立郡国学 府 间 发展
蒙学基层教育形式 宋代:书院
中央官学:太学
“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孔子讲学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1.A
2.C
(2009· 黄冈模拟)读下图,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表示的是 A.印度 C.巴西 B.澳大利亚 D.阿根廷
(
)
4.图中字母M、S、N、W分别表示
(
)
A.谷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热带雨林、综合性工
业中心
B.谷物种植业、热带雨林、经济作物种植业、综合性工 业中心 C.谷物种植业、综合性工业中心、热带雨林、经济作物 种植业
[随堂巩固]
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大洲大陆的地形剖面图,读
图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落基山脉的序号是 A.① C.③ B.② D.④ (
(
)
2.流经山脉③西侧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 C.秘鲁寒流
)
B.北太平洋暖流 D.本格拉寒流
解析:根据剖面图的地势起伏,特别是纬度数值可以断 定甲图为北美洲,乙图为南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得 答案。
( B.地中海气候
)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解析:盐湖城海拔2 000米以上,属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亚山脉 B.④河流在该河段自南向北流
(
)
A.①②③地分别是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
C.③山脉东部是沿海平原,人口密集,分布着大城市带 D.①山脉东侧谷地形成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 解析: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④河流向南流,北美洲 最大的淡水湖位于美国东北部。 答案:C
(3)中部平原地区和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属于不同农业地 域类型,但有共同的发展条件 ①地广人稀 A.①② ②气候温和 ③工业发达 ( ) ④交通便利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共同的条件是地广人稀,气候温和,交通便利。 答案:C
1.北美三大地形区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地形区 地形 单元 地形特征 成 对天气和气候 因 的影响

水平高,是世界农 但许多国家粮食不能
业大国 自给
分区
比项
人 文 地 理 经 济
北 发达;

拉丁美洲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工 美国有 业 三大工 业地区
现代工业不发
达,以出口初
级产品为主
分区 比项 人 文 地 理 典型 代表 国家


拉丁美洲
美国、加拿大
巴西、阿根廷
分区
比项


拉丁美洲
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中下游地
形平坦,直接影响该地水文特征。
(3)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 形等方面考虑。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变化明
显,干季需要用水灌溉,中下游地势低平,雨季时需
要排涝,而山区适宜建设水库。(4)甲国为委内瑞拉, 其吸引中国工业投资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资源、市场、 交通、政策等方面考虑,注意本题要求“分析”。
分区
比项
人 文 地 理


拉丁美洲
移民大汇集,白
居民
人为主。当地居 种族复杂,混血种 民为印第安人和 人为主 因纽特人
分区
比项


拉丁美洲
加拿大渔业、林业 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 人 文 地 发达,纽芬兰渔场 集中产区:咖啡、甘 经 农 渔业资源丰富;美 蔗、香蕉、可可; 济 业 国现代化和专门化 主要粮食作物:玉米,
纽约、华盛顿、匹

文 地 理 主要 城市
兹堡、底特律、芝 加哥、休斯敦、圣 弗朗西斯科(旧金
巴西利亚、里约热
内卢、圣保罗、布 宜诺斯艾利斯、墨 西哥城、巴拿马城
山)、洛杉矶、西
雅图、渥太华、多 伦多、温哥华
1.读北美洲沿40°N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盐湖城的气候类型有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面均被高原和山地环绕,只有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来自 大西洋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都能长驱直入,遇到高原和 山地的阻挡而抬升降水,加大了流域内的降水量,形成世 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3)40°S以南安第斯山西侧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为温
带海洋性气候,东侧背风坡干燥少雨,形成温带沙漠气候。
2.读“北美1月等温线图”,完成(1)~(2)题。
【解析】
(1)据图示及题干信息知,图示气温曲线反
映的主要是沿36°N北美大陆东西各点某月的气温状况。
北美大陆西部为高山区,且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中部为 中央大平原,东部则为阿巴拉契亚山地。②地位于北美洲 的西部,有许多山间盆地,受海洋影响小,且日照与地面 辐射强。综上不难判定D项正确。(2)本题考查影响气温的
气温低,蒸发量小,气候较湿润,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
答案:(1)B
(2)C
分布
发展条件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
乳畜 五大湖及东 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宜于 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 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 品市,
发展条件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 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 轮作
水文 作用形成),密 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西西比河、圣
劳伦斯河
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
分区 比项


拉丁美洲 墨西哥和委内瑞拉近海盛产
自 然 地 理
石油;墨西哥高原、巴西高 煤、铁、 原、安第斯山区,金属矿产
资源 淡水资源 丰富;墨西哥的银、巴西的
丰富 铁、智利和秘鲁的铜;巴西 高原的河流水能丰富;生物 资源丰富
【考纲下载】 1.北美和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和
城市,主要区域特征。
2.美国、巴西的地理特征。
【考情上线】
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考查两区两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
地理特征。特别是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和工农 业。 2.从考核背景选材上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着重考查区 域内重点地区或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3.从能力要求上看,注重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和综合 比较分析能力。
(1)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4)分析甲国吸引中国投资工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1)A所在地形区中心部分等值线稀疏,
周围等值线密集,且中高周低,最可能是高原地形;B
地等值线密集,相对高差大,坡度陡,则该地为山地。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 期等方面考虑。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植被覆盖等 特点不难描述该地的水文特征。该地位于南美洲北部,
【答案】
(1)A:高原。B:山地。
(2)水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水流平缓。 (3)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干湿季明显;干季需要水源 灌溉;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雨季需要排涝;山区适宜 建水库。
(4)石油、煤、铁、水能等资源丰富;国家之间协作较
好,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潜力较大;水运便利(海运与河 运);政策支持。
(1)图中四地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
(
)
A.①地
C.③地
B.②地
D.④地 ( )
(2)有关③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较高 B.降水少,气候干旱
C.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D.地热资源丰富
解析:结合等温线分布和纬度高低,可确定②地1月 平均气温最高;③地地形以平原为主,降水虽少,但
(2)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3)对图示纬线经过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
的是 A.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 B.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 ( )
(2009· 四川高考)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
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 因是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 )
南北走向、 西部高 海岸山、 东西排列, 大的科 落基山 多山峰、山 迪勒拉 等平行 间分布有盆 山系 山脉 地和高原
阻挡来自太平 两大板 洋的湿润空气, 块相撞 降水由沿海向 挤压 内陆急剧减少
地形区
地形单元
拉布拉多
地形 特征


对天气和气候 的影响 对大西洋湿润气流 阻挡不明显,降水 由沿海向内陆递减
(
)
解析:通过正确认识a、b、c、d、e、f、g等农业
地带就不难判断各自的农业地域类型和生产特点以
及生产条件。
答案:(1)D
(2)C
(3)D
(2009· 福建高考)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中的主要国家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 员国。甲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中国有良好 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 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原区
西部为大
平原
2.南美洲的地形及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1)受地形影响热带平原地区气候都很湿热,高原地 区气候比较温和,高山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2)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其原因既有 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基本因素影响,
也有地形的加强作用。该流域地势低平,北、南、西三
分区
比项


拉丁美洲 湿热为主,热带雨林气 候、热带草原气候广布; 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