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及补充策略研究
农村教师流失与补充策略

2 O世 纪 8 0年 代 以前 ,师 范类 专 科 、本科 毕 业 生 的分 配均 是 回原籍 ,并 由当地 人事 部 门进行 统一 分 配 ,因此 那 时农 村 教师 缺乏 问题不 严重 。现 在师
范 类 学 校 毕 业 的 学 生 是 自主 择 业 ,9 以 上 的 学 生 O
《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见 意 稿) 》中专 门对农 村 教 师 队伍 建 设 提 出要 求 ,要 进
( 苏 盐 城 师 范学 院 ,江 苏 盐 城 江 240) 2 30
[ 摘 要] 农 村 教 师 的 流 失 加 重 了 农 村 学 校 教 师 短 缺 、学 科 结 构 不 合 理 等 问 题 ,其 根 源 在 于 区 域 、城 乡 、学 校 间 教 育
发 展 的 不 均 衡 。农 村 教 师 补 充 机 制 的 建 立 应 将 教 师 流 失 问 题 考 虑 在 内 ,采 取 短 期 性 和 制 度 性 补 充 相 结 合 的 方 式 ,可 从
一
、
教 育 系 统 外 流 失 ——
农 村 新 教 师 补 充 难 ,退 出机 制 不 完 善
农 村 新 教 师 补 充 难 是 困扰 众 多 中 小 学 校 长 的 难
转 入另 一所 学校 任职 。教 师 的合理 流动 本是 教育 系 统 血液 的正 常 “ 陈 代 谢 ” 新 ,然 而 流 动过 程 中存 在 的制度 、政 策 和人 为 操 作 使 得 正 常 的流 动 变 成 了 “ 流失 ” ,损 害 一 方 利 益 而 助 长 另 一 方 的 发 展 。 当
失 问 题 如 何 开 展 有 针 对 性 的 补 充 机 制 , 这 些 问 题 的
西部农村完中教师流失现象研究

西部农村完中教师流失现象研究作者:吴金航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3年第06期【摘要】通过对西部农村X完中近几年教师流失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其流失现象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其特点在于优质骨干教师为流失主体,从经济、环境、教师个体等因素分析其成因,提出提高教师待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教师树立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等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农村完中教师流失原因对策及建议【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2ZC163;毕节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编号:20101005。
Abstract:Through the survey found phenomenon on lost teachers of best school in western rural areas becoming larger, which features lie in high quality teachers as the major part of loss. The thesis analyze causes from economy, environment, teacher and so on, and make suggestion and stratagems of improving teacher welfare, creating good environment, and establishing firm belief of service on education. in rural areal.Key words: good school in rural areal; the lost teacher; causes; suggestion and stratagem【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9-02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

100799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一、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这是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中优秀从教人员的流失俨然成为一个日益不容忽视的问题。
具体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专业结构来看,体、音、美等教师流失较少,流失教师以语、数、外三科教师为主。
第二,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年教师流失人数较多,25―3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流失教师所占比高达约70%。
第三,从性别结构来看,女教师流失人数少于男教师,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男教师在进入农村小学后更倾向于走出去。
第四,从受教育水平来看,流失教师以高学历为主。
综合诸多调查数据,大专以下学历农村教师队伍较为稳定,而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农村教师流失比竟然高达百分之八十。
二、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1、经济收入低,福利短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相比,农村教师的收入明显较低,很多发达城市的工资是农村地区的三四倍甚至还要更多。
在工资收入较低的同时,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也是少之又少,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几乎从没有发放过教师福利,拖欠教师工资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经济状况直接决定了生活质量,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很多农村教师积极寻求进入城市工作的机会,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
2、生活环境差,各种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地区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不够完善,各种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较差。
很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不能适应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不愿意长久的在农村工作和生活,他们在农村从教的同时不断寻找进入城市工作的机会,以寻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有些农村教师在子女到达学龄之后希望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享受到更好医疗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便在农村工作几年之后又离开农村,以期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也是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缺少教师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平台和机遇在农村学校,教师每年外出进修与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名额非常有限,往往只是一些年龄较长比较有资历的教师,例如教研组长、年级长等才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而很多年轻教师对于外出培训机会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非常严重,这样给农村的教育又带来了困境,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注意,因此对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据对云南安乐乡的调查并结合亲身体验,剖析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既有教育体制的问题,又有教师个人的原因,并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系统内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着骨干教师的流失,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当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就是教育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
根据我的调查村里学校人才被乡里学校挖走,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调到本地市重点学校,这种不合理的单向人才流动,困扰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据调查,由于种种的原因让很多教师选择“大逃亡”,乡里教师每年以约10%的比例外流,“却没有人愿意流进来”。
而今,乡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到总量的20%,50岁以上的教师将近40%,老化问题严重,“优秀师资的流失,让好的生源也流走了,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越发缺乏成就感,也不安心”。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一)合村并校带来骨干教师分布严重失衡。
随着行政村合并和小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学校的资源和资产遭遇闲置。
为了有效加于利用,有计划地对一定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合并,师资重组成了必然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撤掉单人单点,原先的完小变成了高小,高小变成了初小,初小的功能渐趋于过渡性状态。
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合村并校的过程中经组织调动到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顺理成章,于是小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出来。
(二)不同地区间教师待遇存在的差异较大。
追求更高的物质待遇是骨干教师频繁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样的工作性质,每个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没有理由不相同。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

探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是指在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遍离职或转岗的现象。
近年来,这一现象日益严重,给农村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将就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进行探究,并提出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的产生与农村特殊的教育环境有关。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和器材不足,教育条件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
农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水平较低,社会地位不高,缺乏职业发展空间,这也加剧了教师流失现象的发生。
经济因素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教师面临着更好的就业机会,可以选择到城市中的学校工作,以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
与此许多农村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高,家庭能力不足的农村教师可能会选择放弃现有的工作机会,去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教育体制和政策的问题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存在着一些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强等问题。
部分学校重视升学率而忽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培训与激励,这也导致了教师对工作的失去激情和动力。
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以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水平,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加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
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监管,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确保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建立健全支持农村教师的政策和机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以留住更多的优秀教师。
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全面解决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才能促进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质量。
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调查及对策

针对调查结果,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包括提高农村教 师待遇、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等 。经过实践验证,这些对策在改善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状况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不足之处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调查样本相对较小,可 能无法完全代表所有农村学校的师资流动状况;对策实施时间较短,效果评估不够全面
城市学校和优质学校聚集大量 优秀教师,加剧了教育资源的 不均衡分配。
教师队伍稳定性差
教师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大。 教师待遇不高,职业发展受限,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教师流动过于频繁,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
04
对策与建议
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教师
增加农村教师的收入
设立优秀教师奖励机制
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 其与城市教师相当,以吸引更多的优 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等。
未来研究展望
针对研究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首先,扩大调查范围 ,增加样本量,提高研究的代表性和可靠性;其次,加强长期跟踪研究,评估对策实施 效果的可持续性;最后,关注农村学校师资流动的新趋势和问题,不断完善对策体系,
为改善农村学校师资状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鼓励教师自我发展
鼓励农村教师自我发展, 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支 持他们参加学术交流、课 题研究等活动。
建立教师互助机制
建立农村教师互助机制, 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学习、 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教育 教学水平。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确保每个学校都 有足够的教师。
我国西部农村师资短缺原因及管理对策探析

藏 和甘 肃 五 省 区农 村 小 学 教 师 均 为 减 少 ;贵 州 省 目前 农 村 小 学 的 缺 口是 2 4 0人 ,聘 请 的小 学 代课 教 师 人 90 数 是 2 7 3,加 上 代课 教 师 还 有 近 2 0 61 70人 的 缺 口 。根 据 20 0 3年农 村 在 校 生 人 数 与 农 村 小 学 师 生 比为 2 : , 3 l 专 任 教 师与 职 工 比例 1 : 算 ,西 部六 省 农 村 小 学 专 3 l计
的扩大 。
( ) 西 部 地 区稳 住 教 师 队伍 的 相 应 制 度 缺 失 . 四
教 师 引 进 缺 乏 保 障
一
师 资 的短 缺 已经 是 困 扰 西 部农 村 学 校 的普 遍 性 问 题 ,相 关 的报 道也 经 常见 诸 于各 类 报 刊 和 网站 。 据 统 计 ,西 南 的广 西 、四川 、重 庆 、贵 州 、西 藏 和 西 北 甘 肃 省 区 农 村 小 学 教 师 严 重 短 缺 。 从 20 0 1年 到 20 0 3年 ,
维普资讯
・哆 场 ・ ‘ 血
● 0 年第4 28 0 期●
我国西部农村师资 短缺原因 及管理对策探析
韦 荣 锋
( 西 民族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广
一
、Leabharlann 我 国 西 部 农 村 地 区 师 资 短 缺 的 现 状
教 育 行 政 部 门在 发 展 教 育 上存 在 着 重 数 量 、轻 质 量 , 重 硬 件 、轻 软 件 ,重 形 象 、轻 实 效 等 思 想 ,没 有 把 有 限 的资 金 用 于 补 充 教 师 工 资 以及 人 才 的引 进 ,使 得 该 地 教 师工 资 过低 ,引 不进 优 秀 教 师 ,留不住 教育 人 才 。 其 二 ,地 方 经 费 监 管 不 严 ,部 分 地 区的 转 移 支 付 资 金 常 被 截 留 、挤 占 、挪 用 ,进 一 步 导 致 了教 育 经 费 缺 口
农村学校教师资源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学校教师资源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王芦萍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年第06期[摘要] 当今,乡村教师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尤其是一些边远农村,集中表现为:一是从农村到城镇;其次,流失数量逐年增加,还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
这势必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九年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致使优秀生源流向城镇,使得城镇中小学班级人数超标。
因此,对农村教师流失现象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本文剖析了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原因,其中不仅存在教师的个人原因,还由于分配不平衡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缓解农村教师流失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对策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现象及影响据了解,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很多优秀教师选择向农村外流动。
刚毕业分配过来的新教师一旦有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羽翼丰满”就会考虑外调,“却没有人愿意进来”。
而今,乡村学校大多都是40岁以上的教师,教师年龄结构偏大;老教师教学方式偏传统,再加上骨干教师的流失,而刚任教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就间接导致了优秀生源的流失,留守农村的教师越来越缺乏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一)教师子女多在城区学校就读“我家孩子不能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是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更何况是从事教育行业的教师。
大部分教师都清楚,城区学校的教学设施更完善,教育理念也比农村学校先进。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及文化馆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机构,而这些对于农村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为此,大部分教师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城区重点学校就读。
据调查,我乡教师子女在城镇就读的比例为90%,其中大多是在县内重点中小学。
但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们需要支付昂贵的学费和一部分择校费,这无疑给工资微薄的教师带来了巨大负担。
有的学校就出台了一些政策,教师子女就读可以有优惠,为了方便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少教师都选择在城镇买房。
因此,农村教师就会尽最大努力转移到城镇学校去工作,以便有一个更好的空间让他们的孩子成长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及补充策略的研究
摘要:现阶段我国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加剧,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尚不完善,导致西部农村教师不足,教育水平落后。
农村教师流失表现为教师聘用难和在职教师流失严重。
改善农村教师补充策略对于解决西部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西部农村教师的补充应从教师个人、教育政策、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师流失;教师补充机制
一、西部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分析
1、西部农村教师补充困难重重
第一,毕业生不愿意在西部农村地区就业,”孔雀东南飞”现象严重。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东部地区毕业生不愿意到西部地区任教,二是西部地区毕业生流向东部地区,也即所说的”孔雀东南飞”。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造成了一定的”地域歧视”,东部地区学生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工作,何况是西部农村地区。
同时西部地区教育设施落后,这给东部地区那些愿意到西部从教的教师带来了很大压力,习惯了先进教育设备的教师无法适应落后的教育设施,这也是东部毕业生不愿意到西部任教的原因之一。
毕业于西部地区的毕业生,包括出生于西部地区的学生,不愿意扎根在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极大的物质刺激促使他们向东部地区流失,造成西部农村教师聘用困难。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学生不愿意在十几年的求学之后再返回农村,其父母也多数不同意子女走入农村任教,农村教师录用难上加难。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无视农村学校需求,致使教师编制和录用出现困难。
几千年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家国一体的体制,最终导致我国出现了”裙带关系”现象,学校教师录用深受这一现象的影响,托关系进入城市里好的学校,农村教师得不到补充。
再一个教师只在农村挂职,并不参与教学工作,而是进入高薪职业,导致教师岗位出现饱和而教学工作教师却不足。
2、西部农村在职教师流失严重
一方面,在职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东部地区或者是一些二线城市任教,教育条件落后的农村教师内部流失非常严重。
农村地区教师在区域间的流动很小,教师长期在一个地区任教或者教授一门课程,很容易引起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下降进而出现流失。
另一方面,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受到限制,学校无培训机构,教师只能选择别处深造,而在深造后,由于学历的提高,教师不愿意再返回教育环境差的农村任教,出现教师流失现象。
二、西部农村教师补充策略分析
1、制定定向西部教育服务培训计划
在高校招生中可以招生定向地区教育服务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到指定地区工作一定的年限。
这就需要师范院校招生办与各地区教育部门、各农村地区学校签署协议,师范类院校与学校签署该校所需科目教师培训协议,中央与地方政府给予法律、政策和资金保证。
对报考定向就业的学生给予物质帮助和学历深造方面的帮助,如在职读研读博(但需要有在农村继续工作的限制)。
这一政策相当于
将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就业方向上更加具体和细化。
政策制定后还要做好对政策的宣传工作,鼓励更多的考生报考该类学校。
让城市和农村的居民都深入的了解这一政策,鼓励他们改变思想观念,改变回农村是”没面子”的想法,让他们认识到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农村任教,解决农村教师外部流失问题。
2、建立完善的教师录用制度和教师退出机制
我国教师录用与退出存在很大的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制定新的教师聘用与退出制度,防止因”裙带关系”而产生的教育问题。
教师录用出现问题这与招聘人员有着很大的关系,公正选拔专职招聘人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
各市区可以选拨机动招聘人员,这些招聘员应该流动于各个学校,不可长期留在一个学校。
同时要实行跨省间的流动招聘,各省、各地区的招聘员每隔一段时间相互调动,不可长期居于一地,以此防止行贿与受贿行为。
每年招聘期间,招聘员经教育部门批准后与各学校达成协议,为农村学校招聘等质、等量的教师。
招聘录用成功后,招聘员要定期检查所录用教师的任职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公布。
对于不合格的教师给与一定的处罚或者是让其退出教育行业。
建立和完善教师退出机制,也是解决西部农村教师问题的重要措施。
根据现行法令教师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必须退出教师行业,并享受退休金,对于到年龄而没退出的不享受退休金。
教育行政部门严格考核学校教师在校情况,对于到达退休年龄的教师提前对其提
出退休要求,并严格监督退休程序。
对于只挂职而无任课情况的教师一并开除。
3、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校,大力发展和完善远程教育,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该学校由各地区政府投资建立,教育部门派送相关专业的老师到该校定期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
培训老师可在全国范围内聘用,培训时间一般放在每年的寒暑假,参加培训的老师学费由自己和所任教学校共同承担,以此来鼓励更多的教师促进自己专业发展。
该类学校的建立在数量和地区上应该有一定的限制,可以几个地区合建,并与这些地区的学校联合,将学校培训质量提升。
除了建立教师专业培训学校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学能力,并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更新教育方法,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更新知识,必须有时间保证,因而各学校在给老师安排课程时应将这一点考虑在内,防止教师带课过多。
4、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防止教师流失
教育部门曾一度要求不许学校在周末和节假日给学生补课,但现在补课现象到处可见。
补课固然可以给学生传递很多知识,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效率。
据调查,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上课的效率远远低于周内,教师在周末的上课质量也有一定的下降,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声称不愿意在假期上课。
长期以往,教师的工作热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会导致教师身心疲惫,职业幸福感下降。
禁止学校私自补课,给予教师一定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防止教师流失。
同时教师工作是一项具有极强循环性的工作,送走一批学生再接来一批,教授的内容在大体上也没什么改变,这会导致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下降。
因而教师自身除了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应该再学一门课程,学校也应该允许老师带不同的课程,同一门课程有不同的老师来带。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枯燥感和疲乏感,提升职业幸福感。
总之,西部农村教师流失与补充问题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解决西部教师流失与补充问题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柴江.农村教师流失与补充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
化,2010,(3).
[2]谢亚斌.解决农村教师补充与稳定问题的有效途径[j].教师,2011,(7).
[3]孙晓春.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补充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33).
[4]杨小敏,杜育红.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改善的成就、问题和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3).
作者简介:张维业(1990.2-),男,甘肃张掖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