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
2【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2节《内能》教案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收获了不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两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类比法”和“转换法”.我们通过把内能与机械能进行类比,大家知道了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而且还知道了影响内能的因素.我们通过转换法,知道了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内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它.大家深深体会到,物理是一门有趣有用的科学.只要大家平时多关注生活、留心观察身边的现象,勤于思考,就会轻松地学好物理.好,谢谢大家!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
(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
(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教师可先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分析.
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
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
师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的内能增大,那反之,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内能有何变化?好,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实验.(师演示:教材P9页《演示》中的实验2.)
提示:用饮料瓶代替大口玻璃瓶进行实验(更安全,现象更明显).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观察到的现象有哪些?瓶盖跳起说明了什么?出现水雾是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水雾起了什么作用?
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

第2节内能学习目标:①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②加强对内能、温度、热量概念的理解。
③知道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法。
④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学习重点: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对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理解。
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内能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运动的分子具有___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___,它们的动能越___。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____能。
3、物质内部____分子热运动的____能与分子____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____能。
内能的单位是____。
4、铁水具有____,冰块也具有____,一切物体,不论____都具有内能。
5、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和分子间的____有关,内能与机械能是不同一种形式的能。
自学指导二:内能的改变1、冬天在室外用双手互相摩擦或者用嘴对着手呵气均可使手发热,前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通过____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使____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____物体温度升高,____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作热传递。
物体间存在____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热传递一直进行到物体的温度____为止。
3、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即是____的转移。
4、空气被压缩时,内能____,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____,因此,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____,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____。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入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可使棉花____,这是因为________,使______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_______,使棉花燃烧。
若将活塞缓慢压下去,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课件优质课件

100℃的水蒸气,比较内能。
我们很容易遭遇逆境,也很容易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垮。但是人生不容许我们停留在失败的瞬间,如果不前进,不会自我激励的话,就注定只能被这个世界抛弃。自我激 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于在压力或者困境中,个体自我安慰、自我积极暗示、自我调节的能力,在个体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勇对挑战等情况下,都发挥着关键性的 有弹性,经常表现出反败为胜、后来居上、东山再起的倾向,而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在逆境中的表现就大打折扣,表现为过分依赖外界的鼓励和支持。一个小男孩在自 ,对自己大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然后扔出棒球,挥动……但是没有击中。接着,他又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扔出棒球,挥动依旧没 棒和球,然后用更大的力气对自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棒球手!”可是接下来的结果,并未如愿。男孩子似乎有些气馁,可是转念一想:我抛球这么刁,一定是个 己喊:“我是世界上最棒的挥球手!”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做不到这看似荒谬的自我鼓励,可是,这故事却深深反映了这个男孩子自我鼓励下的执著,而这执
温度
体积和 状态 质量
分子无规则运 动的剧烈程度
分子动能
分子间 的距离
分子间的 作用力
分子势能
分子个数
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 体积、状态等有关;当物体温度升 高时,内能会增大。
课堂讨论题
下列各个实例中,比较物体的内能大小, 并说明理由。 ①一块铁由15℃升高到55℃,比较内能。 ②质量是1kg 50℃的铁块与质量是0.1kg
奇迹往往是执著者造成的。许多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太小、而且太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如果你的主 的实现就会遥遥无期。因此,真正能激励你奋发向上的是确立一个既宏伟又具体的远大目标。实现目标的道路绝不是坦途。它总是呈现出一条波浪线,有起也有落,但 看你的时间表,框出你放松、调整、恢复元气的时间。即使你现在感觉不错,也要做好调整计划。这才是明智之举。在自己的事业波峰时,要给自己安排休整点。安排 使是离开自己挚爱的工作也要如此。只有这样,在你重新投入工作时才能更富激情。困难对于脑力运动者来说,不过是一场场艰辛的比赛。真正的运动者总是盼望比赛 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到动力,如果学会了把握困难带来的机遇,你自然会动力陡生。所以,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回避困难。大多数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和看法来看 错,尤其正面反馈。但是,仅凭别人的一面之辞,把自己的个人形象建立在别人身上,就会面临严重束缚自己的。因此,只把这些溢美之词当作自己生活中的点缀。人 人身上找寻自己,应该经常自省。有时候我们不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做好。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 果有些事你知道需要做却又提不起劲,尽管去做,不要怕犯错。给自己一点自嘲式幽默。抱一种打趣的心情来对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来了尽管乐在其中。所 战后,要尽量放松。在脑电波开始平和你的中枢神经系统时,你可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动力在不断增加。你很快会知道自己有何收获。自己能做的事,放松可以产生迎接 ,面对社会,面对工作,一切的未来都需要自己去把握。人一定要靠自己。命运如何眷顾,都不会去怜惜一个不努力的人,更不会去同情一个懒惰的人,一切都需要自 帮你,一时的享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成功需要自己去努力。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疲软,再加上每年几百万毕业生涌向社会,社会生存压力太大,以至 努力提高自己。看着身边一个个同龄人那么优秀,看着朋友圈的老同学个个事业有成、买房买车,我们心急如梵,害怕被这个社会抛弃。所以努力、焦躁、急迫这些名 太想改变自己,太想早一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自己。收藏各种技能学习资料,塞满了电脑各大硬盘;报名流行的各种付费社群,忙的人仰马翻;于是科比看四点钟 纷开始早起打卡行动。其实……其实我们不觉得太心急了吗?这是有一次自己疲于奔命,病倒了,在医院打点滴时想到的。我时常恐慌,害怕自己浪费时间,就连在医 的一种浪费。想快点结束,所以乘着护士不在,自己偷偷的拨快了点滴速度。刚开始自己还能勉强受得了,过了差不多十分钟,真心忍不住了,只好叫护士帮我调到合 上,我就在想,平时做事和打点滴何尝不是一样,都是有一个度,你太急躁了、太想赶超,身体是受不了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够我们 是1000前面的那个若是1都不存在了,后面再多的0又有什么用?我是一个急性子,做事风风火火的,所以对于想改变自己,是比任何人都要心急。这次病倒了,个人感 一通乱忙乎才导致的,病倒换来的努力根本是一钱不值。生病的那几天,我跟自己的大学老师打了一个电话,想让老师帮我解惑一下,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别人也很努 过我了,为啥他们反到身体倍棒而一无所获的自己却病倒了?老师开着电脑,给我分享了两个小故事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保龄球效应”,保龄球投掷对象是10个瓶子, 分是90分,而你如果每次能砸倒10个瓶子,最终得分是240分。故事讲完,老师问我明白啥意思没?我说大概猜到一点,你让我再努力点,对吗?不对!你已经够努力 诉你,你现在就是那个每次砸倒9个瓶子的人。你累倒的原因是因为你同时在几个场馆玩,每一个场馆得分都是90分,而有些人,则是只在一个场馆玩,玩多了,他就 十倍,得分却还是远远超过你。老师讲的第二故事是“挖水井”,一个人选择好一处地基,就在那里一直坚持不懈的挖下去,而另一个人则是到处选地基,这边挖几米 挖出水来了,而另一个人则是直到累死也没有挖出一滴水。首先,你必须承认努力是必须的,只要你比别人努力了那么一点,你确实能超过一些人。只是人的精力也是 最终得到的结果只会是永远装不满水桶的半桶水。和老师通完电话后,我调整了几天,也对自己手头上的事物做一些大改变。将目前摆在面前的计划一一列出来,挑出 ,再以此类推,排完手中所有的计划。对于那些不是很急的,对目前生活和工作不是特别重要的,先果断放弃。我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是七月份的转行新媒 是第一位。而新媒体所需学习的技能又有很多,那怎么办呢?先挑自己有点底子的,有点基础的,把巩固持续加强。个人感觉自己写还是有点小基础的,所以就给自己 篇文字,加强文案方面的训练。而另外PS也是做运营的必备条件之一,所以在训练文案的同时,还得练习PS,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练习PS半小时。还有别的吗?不敢 差不多了。一直很喜欢作家刘瑜的一段话:每当我一天什么也没干的时候,我就�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第2节 内能 第2课时 精品课件

第2节 内能 第2课时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3.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的事例。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回顾旧知
的转化,能量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
内能
热量
概念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
冷热程度。 微观上:反映物体中
子,其热运动的动
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 能与分子势能的总
的剧烈程度。
和。
在热传递过程中, 物体间内能转移 的多少称为热量。
实验现象及分析1
硝化棉
实验现象: 压缩空气 实验分析: 向下压活塞
硝化棉燃烧 筒壁发热
压缩气体 做功
气体内能增大、 温度升高
气体温度达到硝化棉的 燃点,点燃硝化棉
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物体内能的改变
2.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新课引入 知识讲解 实验探究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题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将一壶水由20℃加热到50℃,水的内能增加了 B.热传递的过程中,热量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2)发生条件: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 存在温度差。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改变:内能的改变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来实现。
做功主要有摩擦生热和压缩气体做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机械能与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能正确解释内能的含义。
2.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难点:内能的微观解释,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改变。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微观角度解释内能的定义。
(2)介绍内能的改变方式,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内能改变现象,如烧水、摩擦生热等。
4.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内能的概念和改变方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做功、热传递。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
机械能:与位置和速度有关,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内能的概念,举例说明内能的改变方式。
(2)区分内能与机械能,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转化。
2. 答案:(1)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的改变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例如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烧水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二节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内能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内能的转化过程。
3. 内能的传递: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
4. 内能的利用:探讨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运用内能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内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理解内能的传递方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认识内能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内能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内能的转化原理和内能的传递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取暖等,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内能的基本知识。
3. 讲解内能的转化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内能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4. 介绍内能的传递方式,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内能的实际应用,如热机、散热器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焦耳(J)3. 测量方法:通过热量传递的方法测量。
内能的转化1. 原理:内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 实例:烧水时,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的内能增加。
内能的传递1. 方式:热传递2. 原理: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
3. 规律:热量传递的方向与温度差有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2节内能课件

知识点 1 内能 典例 1: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小 C.内能是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D.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
思路点拨: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都有关.同一物体,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1.(2022 年黑龙江省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B.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 C.发生热传递的两个物体一定存在温度差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C
2.(2021 年大连市) 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是 ()
A.太阳照射沙子,沙子变热 B.反复弯折铁丝,铁丝变热 C.两手相互摩擦,手掌变热 D.钢锯锯断木头,钢锯变热 答案:A
任何情况
联系和 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做 区别 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发生了能量的转化.它们在 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2.热传递是热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低温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 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传递的能量叫__热__量_____,单位为 __焦__耳____.
3.影响内能的相关因素
关系
关系变化
内能与 对于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__剧__烈___,所 温度 以内能__越__大____;而物体温度降低时,其内能会___减__小___
内能与 质量
同种物质,温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内能越___大_____
内能与 晶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变大.如 0 ℃的冰熔化为 0 ℃ 状态 的水后,质量不变,温度不变,但吸收了热量,内能__变__大___
人教九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十三章 第二节 内能

D.瓶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
10
二、填空题(8×2分=16分)
13.(2形0变 17·河南)烩热传递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
如图无所规则运示动 ,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
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在锅里煮
面时,通过____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
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 温度
__内_能 _ 产生的。
热传递
等效
说明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
能“取暖”,说明____ 可以改变物体的
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做功
____的。
增加
7
8
一、选择题(5×6分=30分) D
8.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B.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C.物体没有吸热,内能一B定不变 D.在温度、状态和物质种类均相同的情 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大
第十三章 内能
第二节 内能
1
2
1.构成物体的所有动能 分子势能 ,其热运动的
____与分子____的总和,叫做机物械运动体的内
热运动 越大
能。 相互作用
传递能量的多少
焦耳
2.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
能量,机械能与整增个加 物体的__减_少 _
情况有 转移
关,而内能与物体增内加 部分子的__减_少_和分
热量
11
三、实验探究题(14分) 16.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 中,容器中的水的初温约为20 ℃,热奶 的温度约为90 ℃,同时,他还利用温度 计和钟表测出温热传度递 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 水和热奶的Ⅰ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温度随曲着时间线的增加,先快后慢的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内能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玩具回力汽车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原来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能量来源于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
那么,什么是内能?从而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内能
活动1:出示挂图:展示运动员头顶足球图片和分子运动图片(如图所示)。
活动2:两乒乓球与弹簧模拟两分子作用力。
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两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类比机械能定义,得出内能的定义及单位。
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活动3: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法理解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一个确定的物体,分子总数是固定的,其内能大小由温度和体积决定;如果物体不确定,那么其内能大小由质量、温度、体积、种类来决定。
探究点二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让学生相互搓手,说一下感觉。
活动2:如图所示,让一生来回弯折铁丝,感觉一下弯折处的温度变化。
总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活动3:演示,大口玻璃瓶内有一些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
活动4:让一学生吹气球,吹大了的气球没握住,它叫啸着飞跑了!捡起时气球会发现它的嘴部温度
变低。
总结: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变小。
活动5:学生交流、讨论,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探究点三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
活动1:出示课件,分析下列内能改变的方式是否是做功?它们使物体温度升高时的特点怎样?
归纳总结:
(1)当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接触,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温度不同时,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
(2)条件:存在温度差
(3)最终结果:直到温度相同。
(4)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其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探究点四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的区分
活动1: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课件中改变内能的方式。
学生交流得出答案:甲、乙、丙三图中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丁图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归纳总结:区分做功和热传递时主要是在改变内能上的条件来进行区分。
做功来改变内能的主要方式是压缩体积、摩擦、敲打、弯折等;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方式主要是温度引起的内能的转移。
活动2:出示课件,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两位同学的取暖方式(如图)有何不同.
归纳总结:哈气取暖是通过热传递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搓手是通过摩擦做功的方式使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活动3:出示课件,让学生交流、分析。
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前夕,主办方通过古老的钻木取火方式,在几分钟内取得火种,并点燃火炬.请你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钻木取火的过程.
归纳总结:钻木取火的过程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燃料的燃点而被点燃,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探究点五内能概念和做功和改变物体内能的等效性
活动1:一根滚烫的铁棒拿来,一定是在火中刚刚燃烧过。
让学生交流、讨论这个判断正确吗?
通过学生的交流得出答案:不正确,还有可能做功改变的。
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活动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你是怎样理解等效的呢?请你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答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即做的功与传递的热量相等时,物体内能的改变量是相等的;如:对物体做100J 的功,物体内能增加100J,对物体传递100J的热量,物体内能的增加量也是100J.
活动3:内能的概念是同学们理解上的难点内能,根据你的理解,回答下列的问题: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
(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
(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变小,气体内能中分子势能变化;
(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发生变化,所以气体内能中分子动能变大;(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运动加剧,金属块内能中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都变化.
探究点六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2.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含有""有"或"没有"。
板书设计
第2节内能
一、内能
二、热量
三、改变内能的方式
1.热传递
2.做功
教学反思
内能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类比的方法,希望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能教好的理解内能概念;这种教学方法是我们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会学生掌握这方法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降低了他们学习本课知识的难度。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探究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验探究不但帮助师生攻克教学中的难点而且实验探究方法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就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师生取得良好的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