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字经有感作文3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完三字经的心得体会作文5篇

读完三字经的心得体会作文5篇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下面是关于读完三字经的心得体会作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完三字经的心得体会作文(1)《三字经》是一部流传甚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它教育我们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礼貌待人、勤奋好学,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非常认真的读了这本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被这种简介精湛的哲言隽语所吸引;“孟母择邻”、“黄香温习”、“孔融让梨”……我被一个个寓意深远的故事所感动。
我特别喜欢读“孟母择邻”的故事。
“昔孟母,择邻处”讲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他就经常模仿那些办丧事人的哭泣;孟母就把家迁到了集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着做买卖;孟母又把家迁到学堂附近,孟子终于学到了礼仪和文化知识。
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很重要,正所谓“近朱则赤,近墨者黑”嘛。
有了良好的环境,自身努力也很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不经雕琢,怎能成大器?我们应立鸿鹄之志,刻苦学习,勇登峰顶,长大要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有“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讲的是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朝的残暴统治,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周朝使我国历代王朝中最久的朝代。
读了“三字经”后,我对这段历史印象更深刻了。
《三字经》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我建议你去读一读,他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获。
读完三字经的心得体会作文(2)听说三字经上有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好,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意思大概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善良的,天赋也相近,只是后来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和智能才会慢慢形成很大的差别。
如果对小孩子不严加管教,孩子善良的禀性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这几句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打动了我,让我感到人是善良的,如果不严加管教,就会变坏。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通用12篇)

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通用12篇)读《》有感精选作文篇1中华民族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千百年来积累的精华在之中蕴含。
古时垂髫小儿皆从《三字经》、《》、《》、《》开始入门,故而,携子共读《三字经》成为小儿学习国学的开端。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一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所以教育要趁早,家长在一言一行之中,教他明事理、辨是非、知善恶,教他作一个勇敢的人、积极向上的人、充满爱心的人。
《三字经》中还有这样的诗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意思很清楚,一块玉石不经雕琢是不能成为一件玉器只是一块玉石。
人不学习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适什么是不合适。
而“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意思是说:孩子小时应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亲近良师、亲近益友,要学习礼貌懂规矩。
这些诗句,给我们讲了教育子女的准则,让小儿在健康成长过程中养成优良的品质,它包括:善良淳朴、百折不挠、知书达理、尊师重道、孝敬父母。
如果为人父母者都能以次为准则教育子女,那么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充满爱和和谐的,而少了许多欺骗和不信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未来我们孩子的未来!读《三字经》有感精选作文篇2《三字经》,诵读朗朗上口,历史典故也多,既能多识字,又明白道理,对我的启蒙教育影响很大。
上幼儿园时,我就开始背诵《三字经》了。
爸爸说,意思不懂没关系,只要有兴趣背诵,上学后就会慢慢的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爸爸妈妈的鼓励下,我就把《三字经》当成儿歌经常背诵,到了上学前班时,差不多能全部背诵了下来。
上小学之后,我仍然不断诵读《三字经》,从中学到了许多历史、地理知识和人生道理。
如“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从小就要尊敬师长,学习各种礼节,孝敬、体谅父母。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要懂得尊敬兄长和友爱谦让。
“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
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必备5篇)

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必备5篇)1.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第1篇今天我看了《三字经》,里面有很多有趣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妈妈我恨你》的故事最打动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强盗的母亲从小就让她的儿子出去偷东西,烧别人家的房子,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长大后成为一名强盗,悔恨后而埋怨自己的母亲没有好好教育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一个道理,就是从小要培养好的道德品质,否则长大后将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并且告诉我们生养子女要进行良好的教育,这是父母的责任,否则是父母的过错。
如果对学生教育的不严格,就是老师的过错。
从中也知道父母和老师对我们严格要求是为了让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三字经的读后感作文第2篇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是《三字经》。
大家对这本书一定不陌生吧!这是一本圣贤书,它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中一个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历史名家、伟人如何从小尊师重道,知错能改,严格自律,勤俭节约的。
还有朝代更替,帝王兴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内容广,意义深。
我记得其中是这样写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意思是:黄香九岁的时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体温暖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凉席和被褥扇凉,再请父亲去睡。
我们现在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惯着,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温暖床上的被褥,再让我们去睡。
想想我们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
就拿我来说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说:自己的衣服会洗,却不洗,自己的房间不收拾,却让妈妈收拾……妈妈给我讲道理时,我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做错事还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或者辩解一两句,往别人身上推得一干二净。
现在想想也太不像话了,与黄香对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能做到的,我们新时代的少年难道就做不到吗?我们小学生本身就需要学习,学习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我要向黄香学习,为父母多承担点家务活,比如:帮妈妈扫地、洗碗等,减轻他们的负担,做个好孩子。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导语】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300字(共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篇1:《三字经》读后感300字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啄,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
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
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
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篇2:《三字经》读后感300字《三字经》是我们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
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是中国8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丛书》,那都说明了《三字经》的文化地位何其重要,同时为了让刚入学的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又一个熏陶,为了自己补上《三字经》这一课,我认认真真抽空读了这本书,虽然没有读完,但发现《三字经》里面确实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现代儿童,甚至成年人都来读一读。
《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结构严谨,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琅琅上口,非常适合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常识的增多能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有回味丰富的功能,能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300字范文10篇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300字范文10篇《三字经》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小百科全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读三字经心得体会300字10篇,方便大家学习。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300字1《三字经》里面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孔融有七个兄弟,他排行第六位。
四岁时,他就已经懂得谦让之礼了。
有一天,邻居给他家送来一筐梨,孔融从容地选了一个小梨,把大梨让给了哥哥们吃。
大人问孔融为什么挑小梨呢?他回答说:“诸兄年长,正宜用大的。
我乃小弟之辈,年尚幼小,自应取小,‘犯上’不妥。
”这个故事被广为传颂。
这个故事对应的三字经是: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让我在愉悦的阅读氛围内汲取知识养料;精彩的内容配以精美的插图,给我带来美的视觉享受。
我相信这本书不仅可以激发我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我的内心世界,提高我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和净化心灵的作用,愿这本书成为父母教育我的得力助手,成为我成长中的好朋友!我真诚地希望我能与经典同行,收获知识,获取快乐。
读三字经心得体会300字2今天,我们听了复旦大学钱文忠的“讲解《三字经》”第一、二集。
虽然只有原文六句,但是这六句却在钱文忠教授独树一帜的讲法中变得趣味盎然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字经》是宋朝时的儿童启蒙课本,内容通俗易懂。
钱文忠教授之所以能让这有点枯燥乏味的简单文字,让人理解起来如此传神,还是因为他那独特的教学方法。
他在每一段话的背后加上一个轻松、诙谐的小故事。
通过第1、2课(集)的学习,我们已初步领悟到了学习对于人的重要性,知道了“五子登科”、“才高八斗”等成语的由来。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曹操四子的故事。
传说曹操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曹植、曹丕、曹彰、曹冲。
这四个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性格各异,又不像亲兄弟。
曹植才高八斗、憨厚老实,喜欢吟诗作画,才华横溢。
曹丕__诈、贪婪,占有欲很强。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5篇

《三字经》读后感作文5篇自从学习了经典名著《三字经》之后,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怎么写?你知道吗?下面是由带来的有关《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5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谁都会背上那么三两句,可其中做人的道理却要用一生去体验。
人出生时,原本纯洁善良,只是后天的修养不同,才出现了百态人生。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我才悟出了“心之变,德之变,德之变,行不同,行不同,果相异”的道理。
纵使世态炎凉,但要心存感动;纵使淡漠无助,但要有信仰支撑。
因为这个世上不仅仅只有坚冰和烈火,也不仅仅只有冷漠和笑颜,更重要的是它有无数颗热情跳动的心。
大地因为有了万物才生机昂然,大海因为有了波涛才汹湧澎湃。
如果每个人都怀揣感恩之心,这世间就多了温暖少了冷漠,如果每颗心都有信仰,希望才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幼不学,老何为。
”感恩的心、信仰的心要从小培养,记得我们小学时,虽没读过《三字经》,但是老师和父母用点点滴滴的平凡举动让我们明白了要关爱他人。
我生活在航空城,在朴实的环境中逐渐懂得了“孝于亲,所当执”。
那时,只要突然下雨,我和小伙伴们都会带上雨伞,结伴去工厂的大门口等待父母们下班,马路两旁,黄黄的油布伞像一颗颗磨菇绽放在雨地里,给父母们带来感动。
如今,独生子女很少会想到关心父母,把长辈们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这是不是人性教育的一种缺失呢?!《三字经》说得好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小鸟因为有了天空才会展翅飞翔,小草因为有了雨露才会欣欣向荣。
人的学习不光是数理化,最根本的是学做人的道理。
伴着爱成长固然重要,但懂得爱、付出爱是人性的光辉所在,正所谓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从小学会爱,长大了才会爱祖国、爱工作、爱事业、爱社会,才会用一颗真切的心、一份饱满的爱去装扮一个姹紫嫣红的世界。
《三字经》读书心得体会2以前有“三、百、千必读”的说法,这的意思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三本书必须读!三字经的特点是三字一句,简介明了。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精选10篇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精选10篇《三字经》像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它将永远鞭策着我,使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读后感300字精选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三字经》读后感300字范文一《三字经》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诸子百家,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历史、社会、人生的小百科全书。
这不,我最近读了这本叫《三字经》的书。
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种类如:名人类(孟母)、人生类季节类等等多种类型。
一篇三字经都有翻译文,原文,故事等。
在这中,我也学会不少,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对,习惯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习惯好了,人生也就好了。
这四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新的都一样,到后来习惯差了,人生也不好了,相反,习惯好了,人生也就好了。
再比如:“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话这六句话说得就是无人不知的孟母,她有一个故事,叫《孟母三迁》这句话说明了我们读书要认真,要有优良的环境,如与旁边的小朋友玩来玩去的话,那么学习肯定不好。
这让我想起诸葛亮说过的“非淡泊以无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
三字经真让人受益匪浅。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范文二《三字经》仅仅只用几千字,就概括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的文化,很值得我们骄傲。
《三字经》中的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它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较好的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有关于为人的句子“首孝悌,次见闻;父子亲,夫妇顺……”有关于教子的句子“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有关于历史的句子“无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读了《三字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最后一句“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他亲眼看到一位老妇人,把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读《三字经》有感300字(精选8篇)

读《三字经》有感300字(精选8篇)读三字经有感200字篇一《三字经》,人人都看过这本书,可谁又能完全摸得透它真正的含义呢?这本书的第一段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
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而影响的。
善良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人天生就具备的本性,能给别人温暖和希望。
但是,这种善良如果不好好维护的话,就会渐渐消失。
我们要学习这些做人的道理。
《三字经》中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让我很感动,它告诉我们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及品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孟母的严格家教也培育出了孟子杰出的品德和才能,这和孟母的教育方法是离不开的。
有空你也可以再读读《三字经》,相信你也可以收获很多知识哦!字经读后感300字通用篇二读《三字经》有感妈妈在庐山买了一套书给我。
这套书的总称是《中国古典文库》,里面有《三字经》、《增广贤文》和《百家姓》。
其中我最喜欢《三字经》。
《三字经》里我最喜欢这一句三字经:勤有功,戏无益,节旨在,宜勉力。
它的意思是:勤奋好学的人一定会事业有成;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人是没有作为的。
年轻人应该经常用这两句话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
一读这句话,我就想起一个故事: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
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
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做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李白问:“这么粗的铁杵能磨成针吗?”老奶奶说:“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铁杵一定会磨成针。
”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
字经读后感300字作文篇三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人人都读书,如果方法不对,就会读不懂,越读越糊涂。
要有方式方法的读书,才能理解快书中的意思,从中有所收获。
欧阳修发明了“计字日诵”读书法。
每天定量计字,积少成多,学到了大量的知识。
在我的学习中,就有一些好的方法,让我事半功倍。
比如吕老师教我们在写作文之前,先做思维导图,捋清思路再写作文就很容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字经有感作文300字_读后感_模板读三字经有感作文300字篇一:读三字经有感朱奕祺今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许多课外书,我最喜欢一本书名为《三字经故事》的课外书。
爸爸对我讲《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学教材,流传近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现在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仅一千一百多字,内容却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社会家庭、历代兴衰、文化变迁,应有尽有;其中更包含了传统伦理道德的精华,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
全文三字一句,两句一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
这本《三字经故事》将原文分段作注释、翻译,还配合文句精心选编了七十一则相关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讲述典故渊源,有的阐述人生哲理,有的表现传统美德,大都意蕴深远。
书中的经典原文大字注音,以便于诵读;注释、译文简洁明了,可帮助理解;故事则情节生动、图文并茂。
我一接触这本书,就使我有一种走进神圣的经典殿堂,不但积累了知识、丰富了语言、增长了智慧,而且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迪。
同时,吸引我两天内一口气把它看完,至今我对它还爱不释手,经常翻出来看其一、二则故事。
篇二:读三字经有感王语晗前段时间,妈妈给我买了好多书,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其中有一本带释义的《三字经》,这是一部国家启蒙读物,内容丰富,含义无穷,读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
我认真地读了一遍,真的不大懂。
我去请教妈妈,妈妈说那是文言文,你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一边看释义,一边读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几遍,慢慢就理解了。
我又重新读起来。
其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是说人生下来都是一样的,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步,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是说东汉的黄香,九岁的时候能替父亲暖被窝。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懂得把大的梨给哥哥吃,而自己拿最小的那一个。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培养自己的爱心,友善他人。
想想自己经常对父母发脾气,和弟妹争宠,都觉得脸红。
从现在开始,我也要做一个好孩子,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和弟妹分享家庭中的天伦之乐。
篇三:读《三字经》有感《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古代只要有受过启蒙教育的人都熟知此书。
但是,对于现代的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它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三字经》这部经典,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说它陌生是因为人们对”人之初,性本善”之后的内容”性相近,习相远”已不多,”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更是少数,何况是全书通读,全面了解呢。
有幸的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了解《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及同名图书。
借此得以全面了解〈三字经〉这部经典著作。
以下是我读此书的一些摘录。
三字经的篇幅少,只有三千多字,但以最简单的语句,最凝练的方式,把中国漫长的传统社会所集聚下的最重要的哲学智慧、伦理道德、知识,汇聚在一起。
例如,”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就这十二个字,反映的是儒家学派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篇四:读《三字经》有感徐湖涵最近,我读了一本书《三字经》,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香九龄,能温习,孝于亲,所当执”.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有孝顺之心,要学会报恩。
故事讲的是黄香九岁的时候,她的妈妈因病去世了,家里全靠爸爸打理。
黄香心里想,妈妈去世了,我一定要照顾好爸爸。
那年,天气十分寒冷,黄香的手也冻得冰冰冷,但是她坚持每天用自己的身体去给爸爸暖被窝。
黄香的行为真让我感到佩服!在平常的生活中,黄香虽然比我小,但比我孝顺。
同样在冬天,我的被窝也非常冷,我经常躲到爸爸的被窝里取暖,害得爸爸全身发抖,有时”鸡皮疙瘩”都出来。
我爸爸是人民教师,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一有空,爸爸总是烧最好吃的菜给我吃,在饭桌上经常给我夹菜,非常的心疼我。
而我从来没有烧过饭菜,给爸爸夹过菜,心里非常内疚,今后我也要学会做家务活,从小事做起,从行动上孝顺他们。
《三字经》对我印象很深,每句话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指引我们向人生更高的目标迈进。
篇五:读三字经有感我记得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孟母三迁》。
这个故事讲了孟子小时候十分调皮,他们家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学着大人哭嚎,跪拜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到集市里去住,可他有学着商人作生意的样子。
孟子妈妈又到搬到学校旁边去住。
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于是就定居在那里。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
人们都以为这是孟母逐渐教化的结果。
这个故事验证了《三字经》中的一句话”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意思是:从前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曾三次搬家。
孟子不努力学习,孟母生气的割断正在织布的纱线,教戒老办法子只有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的学习,方能进益。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一个道理:环境改变人生!篇六:读《三字经》有感徐烨妈妈给我买了本《三字经》,书中每三个字都会讲一个道理或是一个历史、寓言故事。
我读了之后,里面的许多小故事都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深受启发的一句是”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这么小就懂得自己吃小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
使得我逐渐养成了互相谦让、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还有”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是说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
这句话让我懂得了我们每一个小学生,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我们应当从小就要刻苦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有一个哥哥,上小学的时候就不好好学习,很贪玩。
父母怎么说他也不听。
现在,他非常后悔上小学时没有好好学习,没有打好基础。
现在后悔已经晚了,又有什么用呢?《三字经》中还有许多像这些包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它使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它是我的好朋友,能伴我成长,促我进步;它也可以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更完美。
篇七:读《三字经》有感孙婧然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三字经》。
我想大家对这本书都不陌生吧!这本书是我两岁的时候,妈妈给我买的。
那时候的我也只能说会背,还不能理解每个故事的意义。
现在重新认真的读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浅。
这本书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书中的故事让我知道古人是如何尊师重道,知错能改,勤俭节约的。
我最喜欢李白的故事。
李白从小聪明,但不喜欢学习。
一天,他逃学去玩时,见到一个老奶奶在磨一根铁棒。
李白问”老奶奶,你磨铁杵干什么呀”?老奶奶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听了,后悔自己贪玩而浪费了读书的时间。
从此,李白立志努力读书。
后来成为了大诗人。
故事虽短意义却很深刻,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学习,我会比古人做的更出色。
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一)《水浒传》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讲的是:武松在景阳冈酒店里喝了十八碗酒之后,不听别人的劝告,还是上了景阳冈,在景阳冈上遇到了一只凶猛的打老虎,大老虎想吃了武松,武松就用自己的铁拳头打死了老虎,为民除害。
在《水浒传》中描写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中,我最喜欢武松,武松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
他敢不听别人的劝告,一个人独自上景阳冈是因为他有勇敢的性格和过人的本领,所谓艺高人胆大。
在景阳冈上,他独自一人用自己的拳头打死一只老虎,这也能说明,他是一个力大无比,武艺高强的人,这更说明艺高人胆大。
要是换了别人,别说打老虎了,老虎没吃他,他自己可能先被老虎吓死了。
艺高人胆大。
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做出一番大事,首先要用高超的本领。
比如说,高空王子阿迪力,可以在几十米高的高空中走钢绳,还能在钢绳上做出倒立、劈叉、倒行等高难度的动作,他有那样的胆识,也是因为他从小就连就了高空行走的本事。
《武松打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艺高人胆大。
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二)《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塑造了108 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当我读完《武松醉打蒋门神》时,我被武松为民为除害的品质打动了:蒋门神抢施恩的地盘,施恩热情招待武松,并告诉了武松,武松听说蒋门神抢别人的地盘,一气之下,一路上喝了十几碗酒,几下便把蒋门神打得跪地求饶,蒋门神终于不干坏事了。
记得那一天,我正放学回来,到了马路边,我看到一位年迈的老奶奶呆呆地站在那儿,并焦急地跺着脚开始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走过去仔细一看,这老奶奶满头白发,双手挂着拐棍,还戴了一副墨镜,嘿!原来这老奶是个盲人!现在我终于知道了她不过马路的原因了。
我想:这老奶奶不能过马路,又是个残疾人,怪可怜的,我还是去帮一帮她,扶她过马路吧!我走近几步,又退了回来,想:她既不是我外婆,又不是我奶奶,我凭什么要扶她过马路?我正准备走,可转念一想:老师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热心帮助残疾人吗?我还是去帮帮她吧!我又走了几步,停了下来,想:我为什么要帮一个陌生的奶奶过马路呀?反正会有人扶她的。
哎呀!我心里的两边又战斗起来了,我该听谁的呢?我焦急得不知怎么办。
这时,我想到了醉打蒋门神的开松,他乐于助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当时下定决心,也要像武松一样成为大英雄,我笔直地走向老奶奶,扶老奶奶过了马路。
我们也要像《水浒传》里的武松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三)《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绿林好汉,其中的一位武松棒打猛虎的故事我从小就听说过了,武松这响亮的名字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终天,我自己看《水浒传》了,就特别留意“武松打虎”这一节故事,怀着对这位勇士无限敬佩的心情,认真地读了好几遍。
读完后,我终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合上书来,凝望着远方,仿佛武松打虎的镜头就在我的眼前,我的拳头也不由自主的紧紧攥起来,热血沸腾,恨不得和武松在一起,力斗那只吊睛白额虎。
谁都知道百兽之王——老虎的凶猛,武松也不例外,但是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是因为他怀着一颗正直、侠义之心,他才甘冒生命危险,决心剪除祸害一方乡邻的“大虫”,为民造福。
并且,也体现了武松技高人胆大的一面,没有过硬的本领、超人的胆魄、坚强的自信,就是十碗酒下肚,也是无济于事。
武松,一个神勇无比的人,他的勇敢、正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也要从小做起,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练好基本功,学到更多的本领,让知识武装自我,在以后的人生征途中,即使遇到最大的“拦路虎”也不惧怕、不气馁、不退缩。
细米读后感今天读了《细米》这本书,算来算去,这已经是我读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的第六本书了。
当我读到知青梅纹下乡插干活时,令我记忆深刻,不能忘怀。
梅纹与其他几个女孩一样,都是从城里下乡插队的知青。
到了农村,都要学干农活。
而正值麦子成熟的季节,所以知青们都要下地割麦子。
而那些女知青生长在城市,下地干农活要从头学起,而对于年龄最小的梅纹,干农活更是一种折磨,割麦子也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