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导学
《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6篇】

《巨人的花园》教案【精选6篇】《巨人的花园》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内容,巩固识字。
3、让学生懂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别人共享。
【教学重难点】1、认识12个字。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能够懂得美好的东西应该与别人共享。
【教学方法】游戏法、竞赛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童话故事名字叫《巨人的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巨人的花园》,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随文识字1、出示读文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把生字宝宝圈出来,并在新词下画上横线。
⑵数数本文有几段,在每段前依次标上序号,了解课文内容。
⑶注意读书姿势。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听录音范读课文,再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宝宝1、在小组内自由学习生字。
2、汇报学习情况。
(小组长带读生字、一字开花游戏、猜字游戏)3、识字比赛。
四、将生字宝宝带到课文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全班朗读课文。
2、游戏巩固认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1、老师出示问题,学生找出相应段落,老师指导朗读:⑴巨人不让小孩来花园玩,他做了什么?⑵小孩子不来花园后,花园什么样了?⑶孩子们来了以后,花园又是什么样呢?2、比较朗读:(学生试读、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请学生抓住花园里有孩子玩和没有孩子玩时景色不同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花园里有孩子时的美丽与没有孩子时的荒凉。
个人挑战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3、积累词语库,除了课后的,你还从课文中积累了哪些词语?选择你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三、齐读课文第三课时一、朗读课文二、认读生字宝宝三、学习田字格中的生字并指导学生书写1、让学生对要写的字进行一字开花,并且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偏旁、音序。
2、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特点,并说说自己将怎样写好这个字。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9.巨人的花园》课前导学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9.巨人的花园》课前导学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
3.明白快乐应该和大家共同分享的道理,交流阅读感受。
二、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巨人”是指身材高大异于常人的人。
从题目可知,巨人拥有一座花园,而本文要讲的就是在巨人的花园里发生的故事: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
从此,花园里只有冬天。
一天,孩子们从围墙破损处钻进来玩耍,花园立刻变得春意盎然。
当巨人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他拆除了围墙,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幸福。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文中有许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的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2.词语的解释。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常年:终年;长期。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允许:许可。
滚:走,离开。
逃散:逃亡失散。
禁止:不许可。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孤独:独自一人;孤单。
瑟瑟发抖:瑟瑟:形容颤抖。
比喻人因为冷、恐惧身体不停地哆嗦、颤抖。
荒凉:人烟少;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破损:残破损坏。
增添:增加;加多。
胡闹:行动没有道理;无理取闹。
《巨人的花园》的优秀教案设计

《巨人的花园》的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巨人的花园》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巨人的花园》的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巨人的花园》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文7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勾画重点语句,情感朗读,抓住文中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巨人砌墙和拆墙后态度和感觉进行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以更好的体会课文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体会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2.由课文故事引发开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快乐,更要懂得与他人分担忧愁。
二、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吗?你最喜欢哪篇童话?为什么?生:喜欢!并说出喜欢的童话集读后的收获。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
二、范读课文师:你们想知道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我们赶快来看吧!(出示范读课件)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师:刚才我们听了示范朗读,下面就请大家自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默读、自己读、小组合作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生字的读音,读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四、检查朗读师:同学们读可真认真。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课文,每人一段)五、理清线索,复述课文师:通过读课文,大家对这篇童话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在这篇童话故事中,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生:发生了3次重大的变化。
师:为什么发生变化呢?生:复述课文内容。
师:做相应的指导。
(指名说)六、生字教学1.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育才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

冬天来了,雪花飞舞。
(1)我能从雪花的形态着手,把这个句子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从雪下得大的角度,把这个句子改写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育才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修改版)
主备教师:张晓芳课 题:巨人的花园
课时:3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凝视、冷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根据课文,给学生相应的拓展,开阔学生的眼界。(班班通)
自主学习(预习):
(一)、读课文,自主扫除字词障碍并积累词语。
字词超市(双色笔)
4、会读生字—正确朗读、组词
5、会写生字——正确书写、组词
6、多音字——确定字音,会运用
( )( )
() ( )
( )( )
4、 积累词语
本课中的四字词语或叠词:
二、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准确、流畅、好听、有感情。
yánɡ yì( )wéi qiánɡ( )zēnɡ tiān()
xùn chì( )nínɡ shì( )lěnɡ kù(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成阴 ( )大作
( )的阳光 ( )的严冬
( )地玩耍 ( )地游戏
3、根据课文内容写四字词语。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3)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6)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巨人的花园》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寓意与情感。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将领会故事传达的关于分享、友谊与宽容的重要性,明白自私与封闭只会带来孤独与冷漠,而开放与包容则能带来欢乐与温暖。
此外,学生还将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与人物表现,培养同理心与善良品质,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最终,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是对故事深层寓意的理解。
文中通过描绘巨人花园的变化,展现了从自私封闭到开放包容的转变过程,旨在传达分享、友谊与宽容的重要性。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寓意,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与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难点在于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把握。
巨人从冷漠自私到热情友善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其间的心理变化微妙而复杂。
学生需要细心体会文中的描写,通过想象与推理,深入理解巨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主题与情感。
在学习《巨人的花园》时,学生应注重理解故事的深层寓意,把握人物心理变化,从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与情感体验。
三、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 请简述《巨人的花园》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
2. 故事中巨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体现的?二、阅读理解检测:1. 巨人为什么要把孩子们赶出花园?他这样做后,花园发生了什么变化?2. 巨人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改正错误后,花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三、思考探究:1. 你认为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巨人,你会如何对待那些想要进入花园的孩子们?四、中心思想《巨人的花园》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分享与友谊的重要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巨人的花园(导学案)

9、《巨人的花园》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8生字,会写12字。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课前准备1.多媒体(制作动画片)2.生字卡3.搜集神秘花园的音乐带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情境:播放多媒体2.过度:出示: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3.学生围绕中心句质疑4.教师揭题:古人云:学贵生疑,疑则进也。
解疑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9 巨人的花园二、自主预习1、练习读课文3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2、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读通句子。
3、了解课文课了一件什么事?三、合作探究(1)题目是巨人的花园,花园是巨人的私有财产,你们觉得巨人的花园怎么样?课文是怎么描述的?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回答。
(2)巨人的花园是漂亮的,迷人的,但是,这巨人的花园的景色会发生变化,读课文思考:巨人的花园有孩子时什么样?没有孩子时什么样?从哪儿看出来的?画出有关句子。
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四、展示交流:1、合作完以后,想想自己能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哪些问题2、认读新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各自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词语: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指名回答补充。
五、达标测评:1、写一写,读一读鲜花(盛开)狂风()绿树()冰雪()洋溢()增添()2、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教案(1)

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语文上册《巨人的花园》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巨人砌起围墙,拒绝与孩子们分享花园的美好,导致花园失去了春天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巨人砌围墙、孩子们被拒之门外、花园失去春天、小孩的再次出现、巨人的醒悟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砌、墙、拒绝、分享等。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中心思想的认识。
难点:对文章寓意和道理的理解,以及对生字词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课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道理。
4.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生字词,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用法。
5.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课文内容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巨人的花园》2. 内容:(1)巨人砌围墙(2)孩子们被拒之门外(3)花园失去春天(4)小孩的再次出现(5)巨人的醒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巨人的花园。
(2)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造句:砌、拒绝、分享2. 答案:(1)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巨人的花园。
(3)示例:砌:工人正在砌墙。
拒绝:小明拒绝了小红的邀请。
分享:他们一起分享了美味的蛋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将文章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巨人的花园》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巨人的花园》教案【三篇】巨人的花园一【学习目标】1、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
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
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
(播放本课录音至第;自然段。
)激趣:这是英国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
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这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要注意梳理,最后把问题归纳一下,点出“巨人拆除围墙前后,巨人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
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1、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二、小组朗读,交流感受1、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
学校班级姓名
【导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溢允喧添训酷颊拆,会写12个生字:溢允墙牌添训覆凝辣酷愉拆。
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想主要讲巨人的什么事?
【自学诊断】
1.看拼音写词语。
yánɡyìzēnɡtiān nínɡshìlěnɡkù chāi chú()()()()()
2.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允许(yǒnɡyǔn)脸颊(jiáxiá)喧闹(xiān xuān)愉快(yú yǘ)
3.比一比,再组词。
拆()复()愉()川()
折()覆()偷()训()
【合作探究】
1.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情景?巨人回来后,花园又是什么情景?
2.当巨人醒悟以后,花园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展示交流】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那里,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这真是一座的花园啊!
②赶走孩子以后,巨人在花园周围砌起,而且竖起一块“禁止入内”的。
从他的这些举动中我能体会到。
③“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我从课文中找到了“叱责”的近义词。
读到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
【归纳总结】
1.“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语中发生变调,应读作huǒ lā lā。
2.易错的字:“添”的右下角不是“小”,别漏写了一点;“牌”的第十笔是“撇”。
(第二课时)
【导学目标】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了解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
3.阅读资料袋,了解的童话的分类。
【自学诊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漂亮──()孤独──()仍然──()
允许──()凝视──()喧闹──()2.《巨人的花园》是国作家写的,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3.童话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的,例如丹麦的,另一类是在群众中口头流传,后经人搜集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
【合作探究】
1.联系上下文思考:巨人在训斥孩子们时会想些什么?砌起围墙的时候呢?与小男孩对视时他又会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篇童话写了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的不同情景,还写了巨人前后态度的变化,使故事情节起伏变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法呢?
【展示交流】
1.小男孩没有,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是指。
我知道,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看到了。
2.联系上下文,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
①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巨人心里可能想:
②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巨人可能在想:
3.这篇童话的特点是运用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填序号)
A 反复B对比C排比
【归纳总结】
读文章时,我们要善于根据作者的描写想象人物模样、某个环境或场面,在头脑里画画,这样能帮助我们很快地把文章读懂,而且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