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_收入不平等和内生经济增长
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商场现代化》年月(中旬刊)总第55期一、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中间传导因素的选择依据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可以通过各种机制来传递,收入分配平等与否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内在的影响,但是把所有的机制都考虑进来,问题会变得非常复杂,不可能清楚地分析出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究竟是有利于还是不利于经济增长,所以本文在对各种作用机制的比较过程中,结合经济增长理论,选取了两个相对重要的传导变量来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消费和投资都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就是收入水平的限制,收入分配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人的消费需求充分满足的基本条件,直接为人力资本创造提供物质保障,并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消费水平、质量和消费方式等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所以消费和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构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传导因素。
1.最直接的因素从传统经济增长的模型来看,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模型中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对商品的消费。
劳动力必须首先满足自身衣、食、住、行方面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基本的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便不能够在生产中正常发挥作用,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的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
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认为,社会再生产有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经济学者将其拓展为五个“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应该在生产环节的前面”即消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从这一点来看,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力。
2.最关键的因素新经济增长理论给出了重要的启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存量,它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
劳动者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高低,取决于他们所接受的正规教育和在职培训,还取决于知识和技能老化的程度。
因此,就可以用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在职培训时间、知识老化率等指标,来反映人力资本的变动。
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理论与经验研究

的关 系不 明显 , 倒 U 曲线 ” “ 不存 在 ” ; 2 收入 分 配 的不 平 等 对 经济 增 长 有 负 面影 响 0 。 ( ) 不平 等有 利 于经济 增长 。
理, 在一 个具 有 内生财 政政 策 的政治 经济模 型 下 , 到 了收 入分配 的不 平等 不 利于经 济增 长 的结 论 ] 得 。
在 实证 研 究方 面 , 部 分 文献 是 围绕 “ U曲线 ” 大 倒 的存 在 性 展 开 的 。 同样 , 存 在 两 种截 然 不 同 的观 也
增 长 。0 2 世纪8 年 代后 , 0 随着 新 经济增 长理 论 的兴起 , 们认 识 到决 定 经 济 增 长 的 因素 不仅 仅 在 于储 蓄 水 人 平 的高 低 。 rh 、hef & Vsn Mup y S l e ir i y指 出 , h 一个 足 够大 的 国内市场 可 以通 过规模 收益 充 分发挥 技 术 的外 溢 效 应 , 是 收入 分配 的不 平 等 以及 财 富 的 过 于 集 中可 能 限制 市 场 规 模 的 进 一 步 扩 大 , 而 妨 碍 经 济 增 但 从 长 。 l ia&P rt( 9 6 以及 B nb u 19 ) Ae n s eo i19 ) t e a o ( 9 6 的研究 认 为收入 分 配 的不 平 等可 能诱 发与经 济增 长相关 的社会 政治 秩序 的不 稳定 , 如社会 冲突可导 致产 权 保护 受 到 削弱 , 而 最终 导 致 经 济增 长 的 失败 儿 例 从 。 A eia R di( 9 4 、 cmol l n & o r 19 ) A e gu& R bno ( 0 0 以及 P r o T b ln ( 9 4 通过 引入 中 间人投 票定 s k oisn 2 0 ) es n& ael i1 9 ) s i
劳动经济学 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大多数人认为当前中国富人的财富来路 不明, 不是靠公平竞争和辛勤劳动获得的
按照刘易斯的观点,劳动力转移所增加的收 人主要是由资本所有者和企业家作为剩余占有, 劳动者因为有无限的劳动供给,仅仅只得到一个 不变的维持生存状态的工资水平。由此可知在一 个二元经济鲜明、剩余劳动丰富的国家里,收入 分配是向资本家阶级倾斜的,这样就必然会导致 劳动者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收人分配不平等的 加剧
以上海为例:
上海1999年人均GNP相对于1985年下降了,1985年的人均GNP 与全国人均GNP平均值之比是5.02,到1999年这个比例下降到 4.7
说明上海的相对增长较慢
上海的人均消费水平并没有因此而下降,1985年,上海的人 均消费水平与全国人均消费水平平均值之比是2.46,到1999 年这个比例上升到3.29
每个地区都处于静止的落后状态,各地区的收入水平和 利润率都相差无几 优越的自然条件或历史偶发 事件或国家的倾斜政策
发达地区
二、经济结构的转变导致的快速 经济增长扩大收入不平衡
1 二元经济中农村劳动力转移
2 3
部门和行业发展的不平衡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间的收入差别 明显扩大
1、二元经济中农村劳动力转移
全球经济竞 争使智力性 创造分配的 财富越来越 多
六、其他原因
1
机会不平等
2
不公平的垄断交易机制
3
没有建立真正民主法制的政治体制
1、机会不平等
机会平等:个人的努力、偏好和主动性,而不是家 庭背景、种姓、种族或社会性别,成为人与人之间 经济成就不同的主要原因
(1)对公平性理解不多 (2)教育不平等、身份差别性、制度安排 初始程序与内容不公平都导致个人机会不 平等
税收的目标

税收的目标税收的目标是作为一种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是实现国家公共财政目标的重要手段。
税收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维持国家财政稳定:税收是维持国家财政稳定的基础。
通过征收税收,国家可以获得资金用于满足国内各项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国防建设等公共安全领域的需求。
税收的稳定性可以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从而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
2. 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税收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重要工具。
通过征收不同类型和不同税率的税收,可以实现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财富再分配,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
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 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税收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税收政策的灵活调整,可以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动,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通过减免税收、降低税率等措施,可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招聘,从而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4. 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税收也可以用来调节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
通过对污染物排放征收环境税或对资源开采征收资源税等措施,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鼓励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
5.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税收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之一。
通过征收税收,国家可以筹集资金用于国防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总之,税收的目标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维持国家财政稳定,也包括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
税收的目标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社会利益,并适时调整税收政策,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的重
要指标。
税收收入规模是指国家从各类税收中获得的收入总量,包
括直接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间接税(如消费税、增
值税、关税等)。
税收收入结构是指不同税种在税收收入中的占比。
税收收入规模和结构因国家经济状况、财政管理政策、税收制
度等因素而不同。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税收收入
规模越大,税收结构也越多样化,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税种种类
也较多。
而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的变化也会对经济形势产生重要的
影响。
就国际上来说,税收收入规模最大的国家是美国、中国、日本
和德国等国家。
其中,美国和德国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个人所得
税和公司利润税,而中国和日本的税收收入则来自于增值税、消费
税等间接税。
总之,税收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可以反映一个国家财政状况和
税制改革方向,对于制定税收政策和推动税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指导
意义。
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从功能性收入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龚 刚 杨 光摘 要: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小,而现阶段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下的无限劳动力供给则是其主要原因。
在一个具有凯恩斯主义特征的非均衡动态模型框架下,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不仅使工资无法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反应,而且使劳动生产率和物价变化对工资的影响也不敏感。
这意味着,当存在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或由经济增长所带动的物价上涨时,工资的提高不够显著,从而由经济增长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利益大部分转化为利润而非工资。
基于此,要彻底扭转中国收入分配恶化趋势,根本途径仍然是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尽快被吸收。
关键词:功能性收入 二元经济 劳动力供给作者龚刚,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天津 300071);杨光,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生(天津 300071)。
一、引 言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9年到2006年,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 69%, 同一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则在2%#3%左右。
∀然而,伴随高增长,中国经济也同样面临许多问题,其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针对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问题,经济理论界已从各种角度进行研究。
但是总结已有研究,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研究都是从国民收入在不同阶层的分布出发,利用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如基尼系数等,来研究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选择从功能性收入分配的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
所谓功能性收入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其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
按照这样一种定义,功能性收入可以分为劳动所得的工资、土地所得的地租以及资本所得的利润等。
以个人收入为视角研究的是个人的收入差距,与此不同,功能性收入分配研究的是国民收入在工资、利润和地租等之间的分配。
财政税收制度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论文

财政税收制度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论文财政税收制度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同时,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政府也开始加大环保投入。
然而,在财政税收制度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财政税收制度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问题。
一、财政税收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财政税收制度是财政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制的设计和实施可以影响经济增长。
税收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国内经济运行,而且也通过税收政策来间接影响进出口和国际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税收收入可以提供资金支持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贸易。
财政税收制度也可以通过纳税人激励和税收优惠等方式来刺激经济活动和投资。
同时,税收制度还可以通过增加人们的投资行为,鼓励企业和个人创新和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财政税收政策设计的灵活性也可以使经济更具灵活性。
税收政策可以根据经济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引导经济发展。
此外,税收政策还可以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二、环境保护受到财政税收制度的影响在财政税收制度下,环境保护也可以通过税制来实现。
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环境税收通过对环境污染行为征收更高的税费,可以促使企业或个人减少污染。
这种税收被称为环境税收,可以为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环境保护。
2、财政奖励政府可以通过财政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做出积极贡献。
这些奖励可以包括税务优惠、补贴等。
3、行业扶持政府可以选择对环保行业进行优惠政策支持,以鼓励企业更加关注环境保护。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并进行投资,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三、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虽然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尚不明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在财政税收制度下,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政府和学者们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与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与资源配置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政策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税收作为一种强制性收入,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税收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以及税收优化的角度进行论述。
一、税收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影响1. 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税收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税收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经济主体的行为来影响资源配置。
比如,对于消费品征收较高的消费税,可以减少人们对特定消费品的需求,从而调动资源向其他领域转移。
此外,对于环境污染等有害经济活动征税,也可以引导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资源向清洁产业转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 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税收政策还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征收方式,实现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在现代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广受关注,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向高收入群体征收较高的进步税,减少贫富差距,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
此外,通过对不同行业和产业征税,可以实现资源在不同领域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二、税收优化对资源配置的意义税收优化是指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提高税收效率和公平性,促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税收优化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促进企业创新与发展税收优化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加大投入研发等创新活动,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例如,对于高科技领域或新兴产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在该领域投资,并推动资源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2. 推动资源配置结构升级税收优化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结构,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倾斜,推动资源配置结构升级。
例如,通过降低研发机构的税负,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3. 提高资源配置的透明度与效率税收优化还可以简化税收制度,减少税收征管的成本,提高税收征收的透明度与效率。
通过推行电子税务等现代化征税方式,可以减少纳税人的行政负担,降低税收征收的成本,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