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论文——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合集下载

浅谈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浅谈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155丹麦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0余篇童话故事,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并传递正能量。

人们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感受到浓烈的悲剧意识,同时也能接收到来自安徒生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因此,在阅读安徒生文学作品时,应正视悲剧体现的目的与意义,避免盲目否定悲剧的价值。

一、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1.人生奋斗的悲剧色彩文学作品中的忧伤意味着对这个世界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悲剧色彩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感。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不乏悲剧色彩,例如,《丑小鸭》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安徒生的忧郁情结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丑小鸭》的创作来源于安徒生的真实经历,将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以童话的形式进行表达,这则故事表达了当时社会穷人家的孩子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

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备受欺凌和嘲弄,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喜欢它,这些嘲笑使得丑小鸭经历、感受着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但坚强的丑小鸭顽强地生活下去,并坚信自己的未来会变得美好。

丑小鸭的创作既是安徒生的亲身经历,由于生活的艰辛以及种种不如意,影响着安徒生创作出丑小鸭的形象以及这个带有极强悲剧色彩的童话故事[1]。

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正是当时社会黑暗的世态炎凉的真实写照,其他同伴对丑小鸭的嘲笑正是上层社会人士对于穷苦孩子的蔑视,但丑小鸭不放弃与不屈服的生活态度使童话故事多了几分悲哀色彩。

2.情感经历的悲剧色彩童话故事《丑小鸭》是安徒生一生奋斗与坚持的自我叙述,《海的女儿》则是安徒生童话中关于感情的一部悲剧作品,也是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刻体会。

在《海的女儿》这部童话作品中,将安徒生对于爱情生活的深刻体会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对感情的描写真挚细腻并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海的女儿》中克努得与美丽的女孩约翰尼是邻居,因此,两人从小就经常在一起玩耍并逐渐产生感情。

约翰尼长大后成为丹麦人民喜爱的歌唱家,当克努得鼓起勇气向约翰尼表白时却遭到拒绝,多年后的再次见面,约翰尼和一位绅士已订婚,伤心的克努得在回乡的路中冻死。

《童话世界里的悲剧》

《童话世界里的悲剧》

悲剧世界里的童话——分析安徒生童话与王尔德童话悲剧意识的异同汉语言072班洪渊200750515230摘要:我们通常认为童话应该是快乐明朗的,然而在安徒生与王尔德的童话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

本文通过对两者悲剧意识的比较,试图进一步了解发掘其内在意义。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悲剧意识、异同谈到童话,我们常常将其理解为一种儿童文学。

人们熟知的童话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豪夫童话、王尔德童话等等。

这些童话不但深为儿童所喜爱,对成人也有深刻的影响。

大体来说,童话在一定程度上是虚构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语言浅显易懂,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通常认为童话应该是快乐明朗的。

如众所周知的《睡美人》、《灰姑娘》、《丑小鸭》等,都有美好而幸福的结局,给人以希望。

然而,在安徒生与王尔德的童话中,我们常常能够发现一些充满悲剧色彩的作品。

安徒生157篇的童话故事中约有40篇左右的作品写到死亡,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尤其是在王尔德为数不多的9篇童话作品中,每一个故事都流露出深深的悲剧情感。

(一)安徒生的悲剧故事,围绕主人公对生活、希望、爱情、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尽显了人性的真善美。

这些故事并不是以悲剧为感情基调,洋溢在故事里的是主人公对生活的热爱,是作者对生命的赞美,是快乐和幸福的最高体现。

在这种悲剧意识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人道主义的温暖。

“悲剧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石就是:它真实地表现生活中最阴暗的东西,同时又不会在最后让人感到沮丧压抑。

悲剧迫使行动中的人抗击无情的命运,在失败与苦难中,展示他做人的意志和尊严。

因此,悲剧意识,只有当它通过悲剧冲突得以表现,并与渗透其中的悲剧精神相结合时,才能成为悲剧创作的前提;否则我们会背离悲剧的终极目的并抹杀悲剧的真正价值”。

①王尔德的童话正是这句话的最好体现。

他的童话是对死亡的贴近探讨,是对终极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

他的悲剧意识主要通过对美好意象的反义运用和主人公抗拒①谢劲秋:《论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形式》,《外国文学》2005年06月第24.期悲剧命运的描写来表现命运的不可抗拒与生命的渺小。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
安徒生世 界 中诸 多悲 剧 性叙 事昭 示 了 这样 一 个事 实: 作者以不同 题材 的悲 剧故事, 尽显人 的美 和善, 尽 显着 悲 剧人物对希 望、 对生 活, 对爱 情、 对 幸福 的 向 往 和追 求。 同时他更在发掘悲 剧人物 自身 审美价 值的 同时, 将 悲剧 人 物崇高的生 命内涵和人 格品 性置于 人类 精神 境界的 高层 次 上, 因此, 作者 的审美 倾向, 作 者对 其笔 下人 物所 倾注 的 赞美与同情所交织 而成的 那种 应和着 肯定 与歌 颂, 融注 着 温情和暧意的情愫, 便 藉着 故事的 陈述 而缓 行于不 同文 本 之中, 它们委实能给读者以悠长而厚重的回味。
[ 文章编号] 1008- 7958( 2005) 03- 0019- 03
Tragic Beauty of Anderson s Fairy Tales
XU Ping
( School of Humanities , Yunnan RTV University , Yunnan Kunming 650223, China)
安徒生 在其童 话世界中 还讲述 了一些 执着追 望爱情 的 悲剧。在这类作品中, 爱情的 悲剧 性结局 同样 被美 的情 愫 所充盈。在现实的人生中, 向往爱情且 苦苦追求而 不可得, 这无疑是一 种莫 大的 痛苦。这 种痛苦 于世 俗的人 生中, 完 全有可能演化 成种 种 恶 的 行径, 张 扬出 人性的 负面 行 为。然而在 安 徒生 的 世界 里, 它 们已 被 悄 悄悬 搁 或淡 化, 取而代之的 是人 物善 的行为、 爱的执 着、痴心 和无 私的 奉 献。不时吗 ? 克努得 ( 柳树 下的梦 ) 在失恋的 痛苦中 一 想到他的致爱约翰 妮便有 一种 虔诚的 感觉, 而在这 个苦 盼 爱情的失恋 者的 精 神世 界中, 始终 存活 着 他所 爱 恋的 人, 因而当他带 着少男少女 时产 生的美 好情 感面 对被恋 人遗 忘 的现实时, 他的梦中出 现的 仍是儿 时约 翰妮 的身影 和昔 日 的美好时光。而这个梦 境使 他感 到这 是他 生 命中 最甜 蜜 的一个时刻 。善良的依卜 ( 依卜和小克里斯玎 ) 为了给 自己所爱的 人以 幸福, 宁 可解 除与恋 人的 婚约, 甘 愿忍 受 情感上苦涩 的煎 熬。多年 以后, 这 个曾经 为了 爱而 牺牲 爱 的人又义不 容辞地收留 了他 病死于 破烂 小屋 的昔日 恋人 的 遗孤, 从此 担 负起 这 个孤 儿的 父 亲和 母 亲 的职 责。这 里, 作者无疑是站在超越悲哀与欢乐的角度 来观照人间 的悲剧, 尽显出作品 主人公那能 超然 于一般 情爱 的那 种伟大 人格 魅 力, 从而向读者献上 一份 被净 化了的 爱情, 尽 展出 真爱 的 迷人和伟大。作品无不 使读 者深深 感受 到在 被净化 的爱 情 之上, 主人 公那金子般 的心 在被金 钱污 染得 冷模无 比的 社 会中是那样可贵, 那样令人赞佩。

读书心得——浅谈《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读书心得——浅谈《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

读书心得——浅谈《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丹麦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160余篇童话故事,以其独特的文学视角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并传递正能量。

人们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感受到浓烈的悲剧意识,同时也能接收到来自安徒生积极向上、坚强不屈的意志力,因此,在阅读安徒生文学作品时,应正视悲剧体现的目的与意义,避免盲目否定悲剧的价值。

一、安徒生童话作品中的悲剧色彩1.人生奋斗的悲剧色彩文学作品中的忧伤意味着对这个世界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悲剧色彩也是一种独特的美感。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不乏悲剧色彩,例如,《丑小鸭》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安徒生的忧郁情结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丑小鸭》的创作来源于安徒生的真实经历,将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以童话的形式进行表达,这则故事表达了当时社会穷人家的孩子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

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备受欺凌和嘲弄,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不喜欢它,这些嘲笑使得丑小鸭经历、感受着生活中的种种艰辛,但坚强的丑小鸭顽强地生活下去,并坚信自己的未来会变得美好。

丑小鸭的创作既是安徒生的亲身经历,由于生活的艰辛以及种种不如意,影响着安徒生创作出丑小鸭的形象以及这个带有极强悲剧色彩的童话故事[1]。

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正是当时社会黑暗的世态炎凉的真实写照,其他同伴对丑小鸭的嘲笑正是上层社会人士对于穷苦孩子的蔑视,但丑小鸭不放弃与不屈服的生活态度使童话故事多了几分悲哀色彩。

2.情感经历的悲剧色彩童话故事《丑小鸭》是安徒生一生奋斗与坚持的自我叙述,《海的女儿》则是安徒生童话中关于感情的一部悲剧作品,也是作者对于爱情的深刻体会。

在《海的女儿》这部童话作品中,将安徒生对于爱情生活的深刻体会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对感情的描写真挚细腻并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海的女儿》中克努得与美丽的女孩约翰尼是邻居,因此,两人从小就经常在一起玩耍并逐渐产生感情。

约翰尼长大后成为丹麦人民喜爱的歌唱家,当克努得鼓起勇气向约翰尼表白时却遭到拒绝,多年后的再次见面,约翰尼和一位绅士已订婚,伤心的克努得在回乡的路中冻死。

美学论文——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美学论文——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摘要: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安徒生童话》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涵,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范式。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者们正是借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安徒生童话所蕴有的现代儿童文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形式——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

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

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安徒生是19世纪文坛上的一个奇迹,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他是全世界都爱戴的名字,是被公认的世界上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作品是世界儿童文学无比珍贵的财富。

” 他的灵魂飞翔二百多年,他的文字温暖数代人的心。

他曾深深地打动过无数纯洁欢乐的、善良美丽的乃至忧伤沉郁的心灵,因为他不仅让他们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还让他们共同经历和体验过了同在童话世界之中的现实和理想。

尽管生活会让我们流下眼泪,尽管生命中有无可奈何,可是,我们会一直爱他,含泪爱他,直到永远。

自1913年周作人首次将安徒生介绍到中国以来,安徒生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讶异。

有着五千年孔孟思想传统的我们,在安徒生的想象世界面前,我们除了不解便是惊叹——文学竟还能创造出这样古怪精灵而又动人心弦的世界。

面对这样一个优美变幻的文字世界,我们从心底里庆幸遇见它。

那讲究性灵的周作人是这样评价这位来自地球北边的童话作家的:“其所著童话,即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本文试通过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的某一审美视角——悲剧进行观察,分析《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一、何谓悲剧美?尽管儿童文学的总格调是倾向于欢快明朗的,但也并不排斥反映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因为生活中总是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方面,悲剧是难免的,即使儿童生活也不例外。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之美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之美
孤独、内心善良、多愁善感、自卑、虔诚的 基督教徒 • 世界文学童话的代表人物之一小女孩>> • <<海的女儿>>
悲剧之美
在现代文学创作中悲剧故事会侧重于描写激烈的矛 盾冲突或是英雄人物的形象,但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则更注重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从我们看到的《卖火 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等。在他的故事中 没有传统的英雄人物,所有的人物都平凡渺小甚至 是软弱可怜,试图挣脱命运的枷锁,试图改善自己 的生存环境。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生存现状,所以很多的读者能够从他的童话故事中 找到认同感,他们的悲剧也是读者的悲剧,他们的 喜剧也是读者的喜剧,在这样的认知之下,读者更 想知道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从而与作家引 起共鸣。
悲剧之美
• 在文学创作中对悲剧的描写一般是深沉的,但 在童话故事中的重心并非现实的惨烈与悲壮, 而是试图用它来警醒我们,力求描述直观现象 并揭开社会本质。虽然我们对于悲剧给我们带 来的刺痛感到痛苦,但是却能够丰富我们的审 美体验,增加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这个角度 来说我们也就获得了阅读的愉悦感。因为只有 悲剧没有崇高也不会产生悲剧的审美价值。因 此在欣赏童话往往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要弱化 悲剧的结局,另外一方面需要促使人奋斗,勇 敢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艰辛。
悲剧之美
• 每当读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时候,我 们还是会提醒自己学会感恩,学会帮助, 这个悲剧性命运的小女孩虽然没有获得重 生,但是她却燃起了千千万万读者心中的 关爱与怜悯。这也往往是悲剧之美,通过 个体的不幸唤醒我们内心精神的觉醒。同 时也让我们带着敬畏和感恩之心去认真的 体验生活。
结语
• 安徒生童话不仅仅是写给儿童的,越是简单的故 事越能够让我们摒除杂念,回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他的很多的想法源自于对幸福童年的渴望与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描写的不公往往是最能够触动读 者神经的部分,这也是悲剧所带来的警醒作用。 因为童话故事也是在用一种美好的方式告诉我们 一个人的悲剧往往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论是什 么人物都有责任保护这个社会的美好。这个也正 是儿童需要知道的责任感。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以《坚定的锡兵》为例

安徒生童话的悲剧美——以《坚定的锡兵》为例

28
从 乌 龟 的文 化 义 说 起
张 爱玲
乌龟在 殷商 时 代 曾与麒 麟 、 、 凰 一 起被 誉 为 龙 凤 “ 四灵” 有神秘高 贵的色彩 , 多视 为祥 瑞。 因此 , , 人 古 代 印章多 为龟形 。另据《 新唐 书车服 传》 载 , 记 天授 二 年官员改 佩鱼为佩龟。龟象征地 位高贵可见一斑 。叉 因为龟长 寿 , 古代很多人 的名 、 、 中有 “ 字 , 南 字 号 龟” 如 宋诗人陆游 晚号 “ 堂老人 ” 唐朝音 乐家 李龟 年及 文 龟 , 学家 陆龟蒙等等 。 日本 民族 也异 常 尚龟 , 姓龟 田者 不 计其数 。 可是今天 的“ 演变成 了一 个詈 词 , : 乌龟 ” 龟” 如 “ 、 “ 龟孙子” “ 、龟儿 子” 等。“ 乌龟” 褒 义用 法变 为贬义 从 用法 , 是有社会文化渊源 的。 这 “ 忘八 ” “ 与 乌龟 ” 中国 自古 以来就 是礼仪 之邦 , 传统 的儒 家 思想 占 统治地位 。早在两千多年前 , 就有古人提 出了“ 、 、 礼 义 廉 、 道德观 , 了宋代 , 耻” 到 又有 了以“ 、 、 信 、 、 孝 悌 忠、 礼 义 、 、 ” 内容的“ 廉 耻 为 八德 ”并成 为中华 的传统美德 主 , 要 内容 。古人 认 为凡 是做 到这 “ 八德 ” 的男 子就 是 君 子 , 子 就 是 淑 女 ; 是 忘 记 这 “ 德 ” 人 就 被 骂 为 女 凡 八 的
悲剧形象的塑造和悲剧 结局 的诗意传达中视其

斑。

赋 予 被 命 运 无 情 裹 挟 的 悲剧 形 象 以 内 在 的 力量 。 安徒 生 在 童话 世 界 里设 置 了大 量 的受 难 原 型 : 小 鸭 、 火 柴 的小 丑 卖 女孩 、 兵 … … , 些 带 锡 那 有悲剧 意 味的故 事 中, 主人公往往在现实 中不 堪 和 困 顿 , 周 围 的 世 与 界格格 不 入。在《 定 坚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性庶谈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性庶谈

沈筱峂内容摘要: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文学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以他的童话闻名于世。

我们用成人的方式阅读安徒生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流贯于作品中的强烈的悲剧色彩。

本文从孤独感,行走和飞翔所代表的死亡和复活,以及爱情的伤感这三个方面浅析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悲剧性色彩。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悲剧孤独忧郁行走飞翔爱情托尔斯泰说,他花了十年的时间解读安徒生,但是从他的童话中只读到“孤独”二字。

作为19世纪丹麦文学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安徒生以他的童话闻名于世。

他怀抱一颗悲悯的心,以一生的幸福为代价为世人建造了一个童话的王国。

当我们用成人的方式阅读安徒生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流贯于作品中的强烈的悲剧意识。

一.孤独和忧郁安徒生的一生历经曲折,14岁时便离开家乡,独自行走在苍茫的人世间,以他敏感的心遍尝世间冷暖,用他纯真的眼看透世事炎凉。

在70岁时死于肝癌。

此生最后一篇童话《夜莺》写给了他一生所挚爱但终究没有得到的女人。

安徒生的一生可以说始终与孤独相伴。

他早年视父亲为最为珍贵的朋友,然而父亲却过早的撒手人寰。

继之是祖父的发疯,这使他备受同龄人的嘲笑。

17岁进入文法学院,更是他最痛苦的经历之一。

即使成名之后也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

最终爱情上的受挫让他彻底的孤独。

安徒生自己在自传中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曲折的一生,美丽的一生,令人欣慰的一生。

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恶变为善,痛苦之中生出快乐。

这是一首内容极其深刻的诗。

于是安徒生将人生的这份孤独和寂寞孕育到他童话中人物当去。

孤独的花、鸟,美丽而伤感的女子等形象带着独特的孤独和忧郁之感。

小人鱼对高等生命的追求、对爱情独一无二的坚守以致最终放弃生命来成就所爱之人的幸福,然而这些从来不被同类所理解。

那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的夜里独自一人在黑暗的街角,在寒冷和孤寂中擦光了所有的火柴,安徒生在他的童话世界中带给了她最后的温暖,让她见到自己最渴望的场景和最爱的祖母,带着笑离开了这寒冷的人世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学院:--------------专业:----------------学号:----------------姓名:----------------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摘要: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安徒生童话》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美学内涵,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最初的理想范式。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者们正是借世界一流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尤其是安徒生童话所蕴有的现代儿童文学理念开启了中国文学的新形式——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

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

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

安徒生是19世纪文坛上的一个奇迹,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他是全世界都爱戴的名字,是被公认的世界上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童话大师,他的童话作品是世界儿童文学无比珍贵的财富。

” 他的灵魂飞翔二百多年,他的文字温暖数代人的心。

他曾深深地打动过无数纯洁欢乐的、善良美丽的乃至忧伤沉郁的心灵,因为他不仅让他们认识了童话世界的美好和纯真,还让他们共同经历和体验过了同在童话世界之中的现实和理想。

尽管生活会让我们流下眼泪,尽管生命中有无可奈何,可是,我们会一直爱他,含泪爱他,直到永远。

自1913年周作人首次将安徒生介绍到中国以来,安徒生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讶异。

有着五千年孔孟思想传统的我们,在安徒生的想象世界面前,我们除了不解便是惊叹——文学竟还能创造出这样古怪精灵而又动人心弦的世界。

面对这样一个优美变幻的文字世界,我们从心底里庆幸遇见它。

那讲究性灵的周作人是这样评价这位来自地球北边的童话作家的:“其所著童话,即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本文试通过选取《安徒生童话》中的某一审美视角——悲剧进行观察,分析《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美。

一、何谓悲剧美?尽管儿童文学的总格调是倾向于欢快明朗的,但也并不排斥反映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因为生活中总是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方面,悲剧是难免的,即使儿童生活也不例外。

关键是如何表现悲剧,和怎样表现悲剧。

对儿童文学和童话来说,或许更多的不是采取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主要是通过悲剧来展示一种崇高悲壮之美,体现一种精神的力量。

所以它更倾向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美的注解。

而且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展示,还尽量采取一种弱化或淡化悲剧结局、注重情感与精神境界的渲染,不像成人文学那样尽量来强化悲剧的激烈冲突。

悲剧美在儿童文学的范畴中代表着一种崇高的审美境界,在童话中再现悲剧,于童话的陌生世界中将悲的人生命运写出暖意、诗意和爱,使之充盈丰富的情感,这不仅是对童话作家极高的美学要求,也体现着创作主体文学表现的美学品格。

这种品格体现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则或以充满厚爱之心给贫苦之人以温暖,在不幸的人生画面中融入深切的同情,或以淡淡的愁绪给悲剧人生以同情,在悲忧的叙事中进行富于抒情意味的咏叹;或以浓浓的诗情为死亡罩上美的光环,在生命的终结处显出新的生命内涵。

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从安徒生童话的悲剧性叙事和对死亡的诗化传达中视其一斑。

二、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色彩自十九世纪安徒生童话诞生以来,人们无法拒绝它的美丽,这精灵一样的诱惑穿越千山万水,让几个世纪的人惊叹不已。

安徒生,这个诞生于穷苦家庭的丹麦人,一生创作了168篇童话作品,为世界范围内一代代少年儿童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诸多的成年人打开了一片思想的空间,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他,他的才情和天真让世人景仰。

为什么安徒生的童话令人痴迷能使人深入其中与童话中的主人公同歌同泣呢?读遍安徒生的童话,我们不难发现安徒生常以其独特的视角洞悉人生世相,把死亡作为超越的审美幻想,从中衍生灵魂不朽的思想,并在自觉不自觉中将它浸染到众多的童话创作中,在童话这一意蕴悠远的文化产品里使死亡意识艺术化,使他的童话散发出诱人的悲剧美,独具魅力。

死亡与悲剧并不等同,但死亡却常常成为渲染悲剧气氛的一种方式。

在人们的固定思维中“死亡”就意味着不安、恐惧与悲哀,所以人们逃避它,不敢触摸它。

在儿童文学领域“死亡”曾一度被贴上封条被认为是禁语。

而我们伟大的安徒生却发现了死亡所具有的悲剧的美。

“至极的美就是属于悲剧的美!感觉到所有的事物终将飘逝的意识,使我们完全浸染于至极的悲痛之中,而这一份悲痛则又向我们展示启现那些不会飘散消逝的事物那就是永恒的,美的事物。

”(一)、独特诗化的死亡形式在安徒生的童话中,独特诗化的死亡形式成为其表现悲剧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死亡并不只是鲜血淋淋,充满恐惧与血腥,在安徒生笔下死变得很温柔,很诗意。

“梦境”成为安徒生笔下死亡形式的重要构成之一。

《柳树下的梦》中的主人公克努得在失恋的痛苦中在一棵树下睡着了,在这个苦盼爱情的失恋者的精神世界中,始终存活着他所爱恋的人,因而当他带着少男少女时产生的美好情感面对被恋人遗忘的现实时,他的梦中出现的仍是儿时约翰妮的身影和昔日的美好时光,为了能换留弃他而去的心上人约翰妮,看到他们的婚礼和他们的故乡,他宁可不醒,宁可就这样在冰天雪地里梦下去,终于冻死在老柳树下。

克努得虽然死了但那个梦境却使他感到这是他“生命中最甜蜜的一个时刻”,在梦中他实现了一生的夙愿。

同样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之夜光着脚在街上走着,又冷又饿,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哪怕一根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

于是,小女孩连续划了四次火柴。

在伴随着火焰的梦境中相继出现了一个暖烘烘的铜制火炉;一只冒着香气的背插刀叉的烤鹅;一颗美丽的圣诞树。

最后一次小女孩还在梦境中看到了祖母。

祖母搂着她,把她带到没有饥饿,没有忧愁的上帝的地方。

第二天,人们看见一具“小小的尸体”。

克努得和卖火柴的小女孩都是在梦境中死去,他们的脸上并没有应有的痛苦与恐惧而是以微笑与温馨将其取代,死亡的悲惨消解在虚幻而又美丽的梦境中,虽悲却美。

《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虽不是在梦境中死去,但她的死亡形式也是充满诗意,独特至极。

小人鱼的第一次死亡,当小人鱼决定献出自己的舌头,失去甜美的声音来获得两条人腿时意味着小人鱼的第一次死亡,是她作为人鱼公主的死亡。

虽然在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死亡时的痛苦但深层次我们体会到的是小人鱼变为人后追求爱情的幸福。

这种死的形式是特殊的,是为了追求爱情、梦想的重生,在死的刹那看到的是美好的希望,因此这种死虽然痛苦但却是绝美的。

小人鱼第二次的死更具诗意,带有梦幻色彩。

当王子与另一个公主结婚时,小人鱼跳到海里,躯体慢慢地溶入大海无尽浪花中,化成泡沫,与云彩和雾气交融一起于蓝色的天空。

多么诗意的情景,虽然我们知道这时的小人鱼已经死了可我们感到的却不是悲伤、恐惧反而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

安徒生用梦境中的死亡,为了重生的死亡,成为泡沫的死亡等种种充满诗意、独具风格的另类死亡形式颠覆了人们心中通常的死亡形态,悲剧中体现出唯美,成为其表现悲剧美的手段之一。

(二)、赋予死亡新义“死亡就是生命活动的终结”,中国人往往将死亡看得非常可怖,人们对死亡恐惧是因为人们把死亡与永恒的消失等同起来,认为死亡就意味着人的一切的蒸发、离去。

但是在安徒生童话里作者却给死亡赋予了新的含义,死亡是升入天国,与上帝同在,那就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升华。

死亡是扬弃旧我,获得新我。

由此安徒生在无意中把意味着永恒的消失的死亡变为了一种精神的永恒的存在,减少了死亡的恐惧感,并把它转换为美的一种形式,在悲剧中体现美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虽然设计小女孩在饥饿寒冷中死去,但在结尾处安排她的祖母带她飞到上帝那里去。

“她们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去了。

”“她们和上帝在一起。

”在《遥远的海极》中,年轻人在遥远、空旷的海极做起梦来。

“梦是上帝给的精神上的启示”。

在梦里,夏天的风、熟识的歌、欢笑的人们……那些遥远的熟悉的故乡的风情都来到了身边。

梦做完了,“他的心里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这海极的地方,上帝在身边,家也在身边。

有了上帝,即使在人迹稀少的海极也不寂寞、不孤单,依然能感受到家的气息、充满向上的力量。

《海的女儿》中当王子和公主订婚后,小人鱼得到了她的姐姐们用他们心爱的长发从巫婆那里换来的刀子。

而在此时,只要她杀死王子,获得王子心上的血她就能够避免死亡,重返海底“无忧无虑”地生活,再活三百年。

可是,她只是“在王子清秀的眉毛上一吻”,“向尖刀看了一眼”,她知道“他的思想中只有她(公主)存在”。

在她期望营造的完美的爱情面前,她宁可选择自己的灭亡,也不愿亲手去亵渎它。

于是“她再一次把她迷糊的视线投向这王子,然后就从船上跳到海里”。

事实上,这时的小人鱼已经获得了永恒的灵魂,即使她融化成泡沫,获得不了有行的灵魂,她也已经获得了无形的灵魂。

小人鱼以向我的毁灭来维护他人的幸福。

她的一切善行和忍让,已让爱情之光上升为一种更为博大而且赋予同情的闪光的精神之花。

失去了个人的爱情,但获得了人类更为伟大的情感——博爱。

这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体现出精神上的美伦美幻。

(三)、唯美、温柔的情感唯美、温柔的情感即使在悲剧中也能为其增添一层柔美。

安徒生常常以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希翼的破灭,人的精神追求的失败,美的心灵的被践踏,还有善良的劳动者的被迫害或被奴役作为其童话的结局,但我们却在这些作品中时常看到令人心颤但又荡漾暖意、糅合温情的情景,品味到作品抒发的那份温柔、唯美的情感。

这份情感在其作品中的表现是绵长,正是有了作者投注于作品中的这种特殊的情愫,所以当我们走进安徒生的悲剧童话时感到的却是悲剧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美的享受。

在《海的女儿》中小人鱼为了心爱的王子甘愿舍弃甜美的声音,忍受步履刀尖的锥心刺痛。

当人们为王子的新婚歌舞狂欢时,小人鱼怀着如此深刻、丰富而复杂的痛苦,放弃了三百年的生命。

小人鱼的爱情就好比刀尖上的舞蹈,惨痛而凄美。

尼采说:“这不仅是奉献,而是整个身心的奉献,毫无保留地,不顾一切地。

她的爱所具有的这种无条件性使爱变成信仰。

她唯一拥有的信仰。

”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无暇,反映出的是爱情的凄美。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又冷又饿的小女孩抽出火柴,擦燃取暖。

火柴擦亮之际深埋于心渴望也随即被点燃。

当小女孩透支了生命去擦亮梦想之时,“一颗星星落了下来,在天上划出了一道长长的火丝。

”当圣诞的歌谣伴着钟声在天空回荡,她蜷缩在残落的角落,冰冷手掌如花蕾般紧握着。

生命的陨落让人的心里生生地痛但其间却夹杂着一种因美好事物惨遭摧残而引起的心酸怜爱之感和那些善良的贫穷者被迫害的怜悯、关爱之情。

同时还有《母亲的故事》中母亲为了儿子无私奉献,不顾一切的那种可歌可泣的母爱也令我们赞叹。

不管是凄美的爱情、伟大的亲情还是对底层人民的那种同情所有的情愫都在唯美的意境中体现并将童话中的悲剧美推向顶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