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的特征
如何赏析安徒生童话(可编辑

如何赏析安徒生童话(可编辑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被誉为“童话之父”。
他的童话作品独具特色,描绘了一个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深受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
下面我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为您介绍如何赏析安徒生童话。
首先,在赏析安徒生童话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安徒生的创作背景和写作风格。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并非只是简单的儿童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
安徒生自己的童年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小时候的贫穷和孤独感让他能够察觉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渴望,从而创作出了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其次,赏析安徒生童话的一种常见方法是研究故事的寓意和主题。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常常包含一些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它们既可以被视为儿童读物,同时也可以赋予成年人更多的思考。
比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人以震撼,故事中小女孩在艰苦的环境中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最终死于寒冷。
这个故事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痛苦和失落。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探讨关于人类生活的意义、贫穷的社会问题以及对幸福的追求等主题。
另外,赏析安徒生童话的方法之一是研究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安徒生的童话中常常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的可爱,有的善良,有的邪恶。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
例如,安徒生的《丑小鸭》讲述了一个丑小鸭最终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心灵美的重要性,还探讨了个体差异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主人公的成长和转变,我们可以思考关于羞耻和自尊、接受与被接受的问题。
此外,赏析安徒生童话的方法之一是研究故事的文学风格和语言技巧。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中使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经常使用拟人化手法,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情感。
此外,安徒生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物象的象征意义的运用,使得故事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
分析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的艺术特点有何不同

分析安徒生童话与格林童话的艺术特点有何不同《格林童话》以《白雪公主》为例,《安徒生童话》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1、语言方式《格林童话》在开头总是会以“从前········”这样的方式开头,《白雪公主》开头就是“从前,有一个王后坐在王宫里的一扇窗子边,正在为她的女儿做针线活儿。
”但是《安徒生童话》就没有这样的固定模式,而是叙述现在发生的事件,《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头是“天冷极了,下着雪,天又快黑了。
”直接进入故事。
《格林童话》的结尾总会是大团圆的结局,“从此以后,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白雪公主》的结尾是:白雪公主和王子结婚后,美满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幸福,他们一辈子都快快乐乐地在一起。
”《安徒生童话》则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局是小女孩最终在平安夜死了。
2、形象角度《格林童话》中的形象善恶泾渭分明,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存在中和,而且是以对立的方式描绘出了一个个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
在故事中,坏人总是以失败告终,采用这种极端和对立的方式来呈现善与恶的斗争,最终传达抑恶扬善的主题。
《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是美丽与善良的化身,而她的继母,那个经常对着魔镜问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的那位皇后,虽然不丑陋,但是她的心地不好,在得知白雪公主比她美丽之后居然想到要把她杀死。
总之,《格林童话》以这种善恶,美丑,真伪截然对立的方式,来凸显出主题,描绘出一个又一个爱憎分明,清晰而又纯净的世界。
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品质的歌颂。
但是在《安徒生童话》中,主题并不总是以对比的方式凸显出来。
美并不全用丑来烘托,善并不全用恶来反衬,真并不全是有伪与之对立。
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了一种更加独特的前人很少用到的方式来表现主题,那就是故事的悲剧性。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仅靠一只小火柴来取得温暖,最终冻死在平安夜,读到这里,相信每一个孩子柔嫩的内心,都会受到巨大的震撼与感动。
安徒生童话等名著常识

安徒生童话安徒生是一个世界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童话是安徒生的主要创作。
安徒生的童话立足于现实的生活,而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又充满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想像和愿望。
他的童话赞美了人类的勤劳、勇敢、坚强的毅力、牺牲精神,克服困难的决心,如《野天鹅》中的艾丽莎、《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海的女儿》中的小人鱼。
他也揭露了人间的贪婪、愚蠢、虚荣、骄傲,如《皇帝的新装》、《夜莺》等。
安徒生的童话想像丰富、故事生动、语言活泼,诗意浓厚,是童话创作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作者风采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第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也是世界上最负有盛名的童话作家之一。
他一生用浪漫主义手法写过168篇童话,被译成80多种文字,受到世界各国儿童和成年读者的衷心喜爱,他也所以被誉为童话大师列于世界文学家之林。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城的一个穷鞋匠家庭,因为家境清贫,没受过正规教育,从少年时代就独自谋生。
他热爱艺术,曾幻想当演员,剧作家,在舞台上表现人生。
在一些热心的艺术家的资助下,他于1829年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1831年去西欧旅行。
他一生都从事于童话创作,终身未婚。
银屏再现影片《皇帝的新装》根据安徒生的同名童话小说改编而成。
因为国王对新衣服的狂热爱好和公爵夫人的横征暴敛,全国政局混乱,臣民怨声载道。
裁缝罗伦佐原是国王的宠臣,但一场爱情火花使他终于认清了国王的荒谬。
为挽救心上人和扭转国家的命运,他和少年托尔斯决定教训一下昏聩的国王和他周围的谗佞小人。
于是他们假称能够制作一件天底下最美的衣服,不过傻瓜和不称职的人却看不见它,并由此取得了国王的信任。
衣服缝制好后,在所有人的一片虚假的赞扬声中,国王一丝不挂地站在街上让人瞻仰。
终于一个孩子一语道破了天机。
于是,国王幡然醒悟,他开始整顿税收,并驱逐了狡诈的公爵夫人。
两个青年用他们的智慧换来了国泰民安。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论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

论安徒生童话的艺术特色【摘要】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作品在世界各地广受欢迎。
本文将从安徒生童话的历史背景、传播与影响以及艺术地位等方面进行探讨。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充满了想象力,通过对奇幻世界的描绘,展现出了他丰富的创作才华。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也充满了情感表达,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温暖。
在人物塑造方面,安徒生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
安徒生的童话还体现了严密的故事结构,引人入胜,寓意深刻。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对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传达出深刻的社会思想。
安徒生的童话具有独特的魅力,对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永恒的价值。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艺术特色、想象力、情感表达、人物塑造、故事结构、社会意义、独特魅力、世界文学贡献、永恒价值。
1. 引言1.1 安徒生童话的历史背景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是丹麦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童话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
安徒生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他对文学和艺术有着天生的热爱和天赋。
安徒生在青年时期开始写作,并在182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童话故事集《印度偶像》。
这部作品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但安徒生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写作。
直到1835年,安徒生出版了《安徒生童话集》,其中包括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经典作品。
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成为安徒生的代表作。
安徒生童话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欧洲文学风潮,当时浪漫主义运动盛行,对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他深受民间传说和神话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性的观察和思考。
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不仅包含了奇幻和想象的元素,还融入了对现实生活的批判和反思,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安徒生童话》创作的语言特点

《安徒生童话》创作的语言特点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作家,他所创作的童话文学在写作艺术上达到了世界的高峰,开启了童话文学的全新时代。
他与此前童话作家的最大不同,就是让童话走出对民间故事的简单整理和复述,直接从现实生活的宝藏中选材,并通过其充满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及诗意的语言,造就出只属于安徒生童话特有的语言风格,打造出一篇篇真正能触及读者“灵魂”的童话力作,为后世矗立起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
一百多年来,安徒生童话以它那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安徒生有着与众不同的幽默风格,这是他的童话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以一种温柔而又蕴含深刻意味的独特的幽默笔调,热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假恶丑。
对生活中的优点及正面现象,他以温厚的幽默为表,热情地赞扬为里;对那些缺点和反面现象,则以平静的幽默为表,尖刻的讽刺为里,尤其在揭露统治阶级、上流社会的假恶丑,以及一切人类的缺陷时,他的这种否定性幽默笔调,为他的童话增添了一种奇异的光彩。
一、含蓄的幽默安徒生童话特有的幽默风格往往若隐若现在字里行间,渗透在对话和场景之中。
这些对话一点也不尖锐刻薄,而是闪烁着温和与机智,你没办法说出具体的幽默在哪里,却令读到它的人嘴边浮现一个会心的微笑。
正是这种温和含蓄的幽默,形成了安徒生童话所特有的温馨快活的魅力。
如《丑小鸭》中,正在孵蛋的鸭妈妈说:“他们真是一些最逗人爱的小鸭儿!都像他们的爸爸――这个坏东西从来没有来看过我一次!”在这里作者明显是在批评那个不负责任的鸭爸爸,但是经鸭妈妈这么一说,反而变得轻松快活了,并不像主旨内容那么严肃。
二、含蓄幽默中的强烈讽刺安徒生是个热爱美好生活、相信美好未来的人,他憎恨人世间的黑暗和种种不平等的现象。
他将自己所有情感都倾注于他的童话作品中,当他对一切假恶丑极其憎恶的感情与丹麦人那宁静而又机智、温柔而又幽默的气质凝为一体时,就产生了像《皇帝的新装》、《豌豆上的公主》这样具有代表性的讽刺艺术作品,那幽默中透出的讽刺力量,足以揭下丑恶社会所披的华丽衣裳,使那种种的丑恶在阳光下暴露无遗。
安徒生童话的浪漫主义特色

安徒生童话的浪漫主义特色安徒生童话是20世纪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影响了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安徒生童话的作者安徒生是一个少年时代经历了贫困和艰辛的人,他笔下的人物也经常遭遇命运的压迫和逆境,但这些逆境和负面情感,并没有成为安徒生和他笔下人物的绊脚石,相反,他们都坚信爱与美是世上最珍贵的财富。
正如《拇指姑娘》所描绘的那样,虽然只有拇指那么大,面对困难时,她始终坚信自己会幸福快乐,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浪漫主义追求爱与美的情感。
《人鱼公主》是安徒生最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作品之一,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充满魔力的海底世界和人鱼公主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人鱼公主在爱情、人性等方面同样有着浓厚的情感表达,她不愿被束缚,渴望自由,她的内心追求自由与幸福始终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中。
二、浪漫主义的人物刻画安徒生创作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独特的人物,他们总是有各自的特点和情感,格外注重人物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比如在《丑小鸭》中,丑小鸭因自己的不同而被排挤,但是,通过种种惊险历程后发现,自己一直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是作者对人物的刻画,即使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情感排斥和包容,并在故事中表达了平等和尊重的思想。
《长得丑的小鸭》和《丑小鸭》的区别不仅在于名字,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
安徒生笔下的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往往是比外貌更重要的因素,这些特征包括勇敢、聪明、坚定、善良等等,这种以个性取胜的思想,表现了浪漫主义的人性关怀和尊重。
三、浪漫主义的文学意义安徒生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一,他的童话不仅为儿童文学注入了浪漫主义的活力,而且开创了儿童文学的新时期。
安徒生在文学中传达了人通向美的理想和追求,呼唤人们对爱和美的追求和珍惜,表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不仅有艺术性,更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以青春的时代可爱的语言揭示了人的爱、美的矛盾,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残酷和复杂,这都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体现。
关于童话文体的介绍

童话文体的介绍关于童话文体的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话文体的介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话文体的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射。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展开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形成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亦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童话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童话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
拟人体童话中的人物,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们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
超人体童话主要是描写超自然的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奇怪荒诞的情节,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有时也互相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童话与寓言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但寓言和童话又各有不同特点。
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而童话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言。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性与善良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性与善良安徒生童话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人性与善良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主题。
通过描绘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以及故事背后的寓意,安徒生童话向读者呈现了对人性和善良的深刻思考与探讨。
首先,安徒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多样的人性特征。
在《丑小鸭》中,丑小鸭被其他动物排斥和嘲笑,但最终通过坚韧和善良,它成长为一只美丽的天鹅,展示了人性中的努力和坚持。
同样,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虽然生活艰辛,但她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最终在死亡中得到解脱。
这些角色形象展示了在逆境中保持善良和坚韧的重要性。
其次,安徒生童话中的情节安排也体现了人性与善良的关系。
在《皇帝的新装》中,主人公通过善良和直接表达真实感受的勇气,揭露了皇帝的荒谬行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坚持真实是对抗虚伪和欺骗的重要力量。
而在《小人鱼》中,小人鱼愿意放弃自己的美丽与声音,为了救赎王子而付出自己的生命。
这个故事表达了牺牲和无私奉献的可贵之处,引发了对善良行为的深思。
安徒生童话背后蕴藏的更深层次寓意也反映了人性与善良的关系。
在《美丽的瓶子》中,瓶子中的精灵为了拯救世界上的所有人,选择牺牲自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性中善良的力量是无私的,可以为了他人的福祉而放弃自己的利益。
而在《丑小鸭》故事中,丑小鸭成长为天鹅的经历传递出了人性的内在美和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
安徒生童话中的人性与善良题材,并未仅仅停留在简单的道德教化层面上,它呈现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通过安徒生童话,读者可以明白人性中的善良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内在品质,一种对他人关怀和爱的力量。
安徒生用他独特的笔触,展示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并通过故事中的冲突与挣扎,引导读者思考和探索人性中的光明与黑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善良和恶劣的一面,但安徒生童话中向我们传递的启示是:善良与人性是相辅相成的,善良可以温暖人心,化解隔阂,让我们相互关爱,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徒生童话的特征汉斯·克里斯先·安徒生(1805-1875)是十九世纪丹麦的作家。
安徒生给他的祖国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
他的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遗产。
安徒生一生活了七十岁,写过许多剧本、小说、游记以及上百首的诗。
而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却是“安徒生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中有他个人生平的因素,他把他个人的遭遇溶进了他的作品。
如安徒生的父亲是个鞋匠、母亲是个洗衣妇,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中,写过这些劳动者的生活;安徒生是贫困中长大的,他曾经过困苦,学歌唱、当演员,最后走上“光荣的荆棘路”。
他在《丑小鸭》(1844)、《看门人的儿子》(1866)、《幸运的贝儿》(1870)中写过地位低微者而最后显赫的故事。
然而不管安徒生的童话有多少个人的因素,有多少奇妙的幻想,但它毕意是它时代的产物,是丹麦现实生活的反映。
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包括《打火匣》、《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意达的花儿》共四篇),发表在1835年。
他生前发表最迟的是1872年的《园丁和主人》。
大致说来,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在欧洲1830年革命之后到巴黎公社失败之间的四十年。
这四十年是西欧资本主义恶性膨胀的年代。
而丹麦自1815年后,沦为英国的附庸,它领土丧失、经济凋弊,农奴制度依然存在,人民承受丹麦统治阶级和英国资本家的双重压迫。
四十年代,丹麦缓慢的发展了软弱的民族资本。
1861年丹麦政府宣布废除农奴制度。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的苦难有增无已。
尽管欧洲革命影响着丹麦的思想界,但丹麦资产阶级天性软弱妥协,只求改良中偷生。
社会矛盾重重,人民灾难深重,自然反映在文学中,也反映在作家思想上,安徒生的童话就是这样时代的产物。
安徒生童话反映了丹麦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了丹麦人民的某些精神,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民族性。
它以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独特反映给世界文学提供了新鲜的东西,使各国读者通过这些童话去认识十九世界中叶以至遥远的古代的丹麦的社会和丹麦人民的生活。
安徒生说:“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美丽的童话”,“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
在安徒生看来,童话反映的就是实际生活。
他就是以这样的现实主义观点来认识与反映生活、创作童话的。
安徒生作为出身贫苦人民中的作家,他通过童话揭露和批判了现实生活中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横暴、愚蠢、贪婪、残酷、欺榨的丑恶本质。
这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寄生腐化、欺凌弱小的反动势力,遭到了作者有力的鞭挞。
《皇帝的新装》(1837)里的皇帝,挥霍人民创造的财富,“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安徒生剥掉了这个自欺欺人的愚蠢反动的头子的美丽的外衣,把他赤裸裸地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加以展览,揭露得痛快淋漓。
《夜莺》中的皇帝和他的侍臣们连夜莺是什么也不知道,把牛哞蛙鸣当作夜莺歌唱;不欣赏自然界的真夜莺而把人工的假夜莺当珍宝,真是愚蠢到了极点。
安徒生假托了“从前某个皇帝”、“中国皇帝”,实际上讽喻的是现实生活里丹麦的反动统治阶级。
在《她是一个废物》中,安徒生不用任何童话的外衣,直接揭露现实的市长和他一类的达官贵人。
市长的母亲用甜言蜜语哄骗门第不配而与儿子谈恋爱的女佣人断绝爱情关系。
市长则骂这女佣人是“废物”。
有钱有势的市长“当天举行一个盛大的宴会;在这个宴会上,大家将要整瓶地喝酒——强烈的好酒。
”而女佣人喝几口劣酒取暖御寒,就被市长斥为“废物”、“酒鬼”,甚至骂整个“这个阶级的人说来也真糟糕”。
《各得其所》(1853)中那拿农民作赌注并恶作剧地把牧鹅女推下泥沼以求开心的老爷,《恶毒的王子》(1840)中让士兵践踏麦田、烧农民房子、凌辱妇孺,到处搜刮财富、妄想征服世界、征服上帝的野心勃勃的王子,以及其他一些有魔法因素的童话里的恶魔妖怪、害人的巫婆、凶恶的皇后……这种种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寄生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安徒生的童话中都以其丑恶的本质、狠毒的行为,激起人们的憎恨。
安徒生的童话教育儿童识别善良与邪恶、正义与歹毒时,没有陷入抽象的说教。
尽管作者不具备阶级观点,但他总是把讽刺和抨击的矛头,指向现实社会的占上层地位的反动剥削者与统治者。
公主这个角色,也是上层人物中的一类,但一般童话中的公主总是美丽、善良、聪明、纯洁的化身。
安徒生童话中,也写过这样的经历苦难达到幸福的公主,但多是在超人的童话中,如海王的公主(《海的女儿》,1837),沼泽王的公主(《沼泽王的女儿》,1858)和《野天鹅》(1838)的艾丽莎等等。
但在常人的童话中,现实的公主,在安徒生笔下,却是寄生阶级的一员。
《豌豆上的公主》(1835)里的公主,娇嫩到压在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的一粒豌豆,居然也能感觉到,其日常奢华和享乐可想见一斑了。
《牧猪人》(1842)中的公主,老老实实的王子她不要,夜莺和玫瑰她不欣赏,为了一个小玩具,居然同她瞧不起的牧猪人接一百个吻。
安徒生就这样从童话题材写公主这个侧面,批判了剥削寄生阶级的灵魂空虚、精神腐败。
僧侣阶级是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的一部分,教会是反动统治势力的精神支柱。
丹麦在十九世纪上半叶,作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民主的运动斗争的锋芒,总是指向教会和僧侣的。
安徒生并不否定基督教,但他看到反动教会压迫和欺骗人民的一面,所以他在童话中批判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时,总是批判那些主教、牧师之类的神职人员,揭露教会的欺骗性。
《野天鹅》中的大主教以造谣破坏为能事,随便用火刑处罚他所怀疑的人。
《波尔格龙的主教和他的亲族》(1861)中的主教奥拉夫仰仗教皇的庇护,霸占亲族的土地和财产。
就是在被复仇者刺死以后,也还以他手拿十字杖、“惨白和骄傲的前额上的一块赤红的伤,象火似地射出光出来——光上面燃着一颗世俗的心和罪恶的欲望”这样可怕的幻影,使夜里赶车子的庄稼汉惊恐。
教会上层荼毒人民,下层也同样作恶多端。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1835)中的牧师趁农妇的丈夫不在家,偷偷跑去向这个女人道“日安”,干男盗女娼的勾当。
大克劳斯本人把别人塞进口袋,欲抛入河中淹死,路过教堂“先进去听一首圣诗,然后再向前走也不晚”。
教会的仁义道德的欺骗性,“虔诚的”恶人借宗教掩饰罪责的虚伪性,被揭露得入木三分。
正是因为反动统治阶级和教会的为非作歹,致使整个社会黑白颠倒,一片混乱。
丹麦的私有制社会中尔虞我诈、卑鄙污浊、趋炎附势的风气象毒雾一样弥漫世间。
安徒生怀着憎恶的心情揭露世风的败坏。
《大克劳斯与小克劳斯》中的小克劳斯,按其经济地位来说是个只有一匹马的农民,他借别人马耕种,却打肿脸充胖子夸耀有五匹马。
当自己仅有的一匹马被打死后,他不敢直接找仇家算帐,反而一再弄虚作假,骗得金钱。
在祖母死后,他不敢找砍他祖母的坏蛋。
却去讹店老板的钱。
当别人把他装进口袋,要抛进河里淹死时,他不向害他的凶手斗争,反而骗赶牲口的人去进天国,赶回受害者的牲口,再去骗人。
以欺骗去反对压迫者,是尔虞我诈的社会培养下层人的自私性格的表现。
在《甲虫》(1861)中,安徒生讽刺那种自以为了不起,到处找粪堆作安乐窝,不负责任的结婚这类卑劣的社会风气。
在《影子》(1847)中,安徒生讽刺世事颠倒到了影子成了主人,主人反而成了影子的程度。
影子之所以飞黄腾达,其起家在于知道人们的阴私,而那些教授、裁缝、造币厂长、女人们……之所以恭维他,就因为害怕他“把这些事传写出来在报纸上发表”。
安徒生用《风暴把招牌换了》(1865)的滑稽故事,揭露世事颠倒达到何等可笑的地步。
在《一滴水》中,用显微镜下一滴臭水沟里细菌互相吞噬的水,来明指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这样的城市就是人吃人的一滴水。
他通过《聪明人的宝石》(1859)道出了:“应该属于美的花束,常常被丑所夺去了,善没有被人理会;而应该被嘘下台的劣等东西,却被人拍掌称赞。
人们只是看到名义,而没有看到实质;只是看到衣服,而没有看到穿衣服的人,只是看到职位,而没有看到才能。
处处都是这种现象。
”尽管安徒生并没有科学的社会学理论,但他的童话客观上指出:一切邪恶、不义、欺诈、淫乱、狂妄、虚伪……全产生自存在着压迫削削的罪恶的社会制度。
《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里有两篇篇幅稍长的爱情悲剧故事:《柳树下的梦》和《依卜和小克丽斯玎》它们都写幼时青梅竹马相爱的一对男女,及长后,男的依然是穷手艺人,女的却成了名演员,再也不认儿时恋人。
悲剧的产生,不仅在一方的背信弃义,而在于社会制度决定门第、财富、声望相差悬殊的男女是不可能再产生爱情的,更不必提婚姻。
甚至连儿时的友情也弃之不顾。
正是罪恶的社会与财富、名望使一方不顾信义、背弃友爱的。
这种悲剧是剥削阶级占传统地位的社会里很自然的、普遍的现象。
安徒生从批判社会的罪恶进而批判罪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罪恶社会里,劳动人民的苦难与不幸,是出身下层的安徒生特别关注的。
毛泽东同志说过:“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进步意义”。
用这个标准看,安徒生是站在同情劳动人民者的一边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1846),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作。
小女孩在新年冻死街头,其罪恶不在自然界的寒冷,而是因为家里饥寒与贫困,再加上有钱有势人的马车横冲直闯弄丢她的拖鞋。
这个火柴零售者赚不到一个铜板,不敢回家,其归宿只有一条死路,这是丹麦社会给穷孩子摆好了的一条路。
作家按捺不住满腔悲怆来描绘了贫苦劳动儿童的命运。
《她是一个废物》里的洗衣妇,年轻美貌时,被主人哄骗、弃绝。
现在不到四十,却衰老不堪。
她饥寒交迫,却仍然要负担沉重的劳动,她发着高烧,寒秋里,在急流冷水中还得一站六个小时洗一大堆被单和衣物。
最后病累而死,市长还骂她是一个废物。
作者不是在写童话,是在替劳动人民宣泄悲忿,在控诉。
安徒生以其真挚深厚的同情心,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的命运。
如《柳树下的梦》中的木鞋匠克努得,《老单身汉的睡帽》(1858)中的小店伙老安东,《没有画的画册》(1840)“第三夜”中小姑娘,以及他笔下的渔民、猎人、手艺人……都是幸福幻想破灭、物质生活潦倒、感情遭受打击、遭遇不幸、前途渺茫、命运悲惨的人。
通过人民不幸生活的描绘,安徒生深刻批判了旧制度。
安徒生笔下的下层人民,是逆来顺受的,很少有那个人物对剥削制度发出抗议,进行斗争。
这是作者思想局限的表现。
但他所写的下层人民却是善良的,聪明的,有才干的,有的甚至是有决心,有信念,在追求理想境地和美好愿望时有毅力、有耐性、不怕牺牲的。
歌颂人民的优秀品质,是安徒生童话的一大贡献。
在《园丁和主人》(1872)中,他对比着,在写出主人的寄生、保守、谄媚、傲视劳动者、有眼无珠、趋炎附势的同时,却写出园丁的善创造、有才能、有革新精神、爱国等等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