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七卷(唐纪)(4)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卷(唐纪)(4)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六十卷(唐纪)(4)原文[30]李克用大举蕃、汉兵南下,上表称王行瑜、李茂贞、韩建称兵犯阙,贼害大臣,请讨之,又移檄三镇,行瑜等大惧。
克用军至绛州,刺史王瑶闭城据之;克用进攻,旬日,拔之,斩瑶于军门,杀城中违拒者千余人。
秋,七月,丙辰朔,克用至河中,王珂迎谒于路。
[30]李克用大规模地发动蕃族和汉人的军队向南开进,他向唐昭宗上表声称王行瑜、李茂贞、韩建派兵进犯京师,残害朝中大臣,请求讨伐他们。
李克用又向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三位节度使发去征讨檄文,王行瑜等大为恐惧。
李克用的军队到达绛州,绛州刺史王瑶关闭城门抵抗;李克用发动进攻,十天,就将绛州攻克,在军营的大门将王瑶斩杀,并杀掉城内进行抵抗的一千余人。
秋季,七月,丙辰朔(初一),李克用到达河中,王珂在路上迎接拜见他。
匡国节度使王行约败于朝邑,戊午,行约弃同州走,己未,至京师。
行约弟行实时为左军指挥使,帅众与行约大掠西市。
行实奏称同华已没,沙陀将至,请车驾幸州。
庚申,枢密使骆全奏请车驾幸凤翔。
上曰:朕得克用表,尚驻军河中。
就使沙陀至此,朕自有以枝梧,卿等但各抚本军,勿令摇动。
匡国节度使王行约在朝邑打了败仗,戊午(初三),王行约放弃同州逃路,己未(初四),到达京师长安。
王行约的弟弟王行实当时充任京师左军指挥使,他率领手下人马与王行约一起在长安西市大肆抢掠。
王行实向唐昭宗上表奏称,同州、华州已经沦陷,李克用的沙陀人马就要到了,请皇帝的车驾到州去避难。
庚申(初五),枢密使骆全上表奏请皇帝出巡凤翔。
唐昭宗说:朕收到了李克用的表章,他尚且率军在河中驻扎。
即使是李克用的沙陀人马到达这里,朕自然有办法应付他,你们只要各自安抚好自己的军队。
不要让他们动摇骚动。
右军指挥使李继鹏,茂贞假子也,本姓名阎,与骆全谋劫上幸凤翔;中尉刘景宣与王行实知之,欲劫上幸州;孔纬面折景宣,以为不可轻离宫阙。
向晚,继鹏连奏请车驾出幸,于是王行约引左军攻右军,鼓噪震地。
上闻乱,登承天楼,欲谕止之,捧日都头李筠将本军,于楼前侍卫。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七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七卷(唐纪)(2)原文[5]蔡将卢瑭屯于万胜,夹汴水而军,以绝汴州运路,朱全忠乘雾袭之,掩杀殆尽。
于是蔡兵皆徙就张,屯于赤冈;全忠复就击之,杀二万余人。
蔡人大惧,或军中自相惊,全忠乃还大梁,养兵休土。
[5]蔡州军队将领卢瑭驻扎中牟县万胜镇,他在汴水两侧安置军营,以便断绝汴州城的运输途径,朱全忠乘着大雾去攻打,将卢瑭的人马几乎消灭光了。
于是,蔡州的军队都转移到张那里,汴州城北的赤冈驻扎;朱全忠再次率众前去攻打,斩杀二万余人。
蔡州人十分恐惧,有时在军营内就自相惊慌起来,朱全忠于是回到大梁,休养整顿军队。
[6]辛未,高骈密以金遗守者,毕师铎闻之,壬午,复迎骈入道院,收高氏子弟甥侄十余人同幽之。
[6]辛未(二十八日),高骈暗中向看守他的士兵赠送金钱,毕师铎察觉到这事,壬午(疑误),又把高骈接入道院,把高骈的儿子兄弟外甥侄子十几个都一同集中幽禁起来。
[7]前苏州刺史张雄帅其众自海溯江,屯于东塘,遣其将赵晖入据上元。
[7]以前的苏州刺史张雄率领他的人马从海上沿着逆流而上,在东塘驻扎,他还派遣属下将领赵晖开进并占据了上元。
[8]毕师铎之攻广陵也,吕用之诈为高骈牒,署庐州刺史杨行密行军司马,追兵入援。
庐江人袁袭说行密曰:高公昏惑,用之奸邪,师铎悖逆,凶德参会,而求兵于我,此天以淮南授明公也,趣赴之。
行密乃悉发庐州兵,复借兵于和州刺史孙端,合数千人赴之,五月,至天长。
郑汉章之从师铎也,留其妻守淮口,用之帅众攻之,旬日不克,汉章引兵救之。
用之闻行密至天长,引兵归之。
[8]毕师铎攻打广陵时,吕用之假借高骈的名义颁布公文,暂任庐州刺史杨行密为行军司马,命他派军队来广陵救援。
庐江人袁袭劝告杨行密说:高骈昏庸糊涂,吕用之奸诈邪恶,毕师铎叛逆作乱,这三个人合在一起可以说是恶劣德行的大汇聚,现在来请求我们出兵救援,这是天意把淮南授给你,你应当马上前赴广陵。
杨行密于是把庐州军队全部发动起来,又向和州刺史孙端求借军队,集合几千人马开赴广陵。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七卷(唐纪)(7)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七卷(唐纪)(7)原文[4]张廷范到达广陵,杨行密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等到听说李要来做淮南留后,便很不满,显同不接受的脸色。
张廷范秘密派人告诉朱全忠,应当亲自率领大军赶赴广陵,朱全忠听从了他的意见;朱全忠到达宋州时,张廷范从广陵逃来,说:杨行密不便谋取。
甲子(二十六日),李赶到,说时溥的徐州军队拦住了前方的道路,朱全忠于是停止进军。
[5]丙寅,钱斩薛朗,剖其心以祭周宝,以阮结为润州制置使。
[5]丙寅(二十八日),钱斩杀薛朗,剖开他的心脏以癸奠周宝,委任阮结为润州制置使。
[6]二月,朱全忠奏以杨行密为淮南留后。
[6]二月,朱全忠奏请任命杨行密为淮南留后。
[7]乙亥,上不豫;壬午,发凤翔,己丑,至长安。
庚寅,赦天下,改元。
以韦昭度兼中书令。
[7]乙亥(初七),唐僖宗患病。
壬午(十四日),唐僖宗从凤翔出发,己丑(二十一日),到达长安。
庚寅(二十二日),天下大赦,改年号为文德。
朝廷任命韦昭度兼任中书令。
[8]魏博节度使乐彦祯,骄泰不法,发六州民筑罗城,方八十里,人苦其役;其子从训,尤凶险;既杀王铎,魏人皆恶之。
从训聚亡命五百余人为亲兵,谓之子将,牙兵疑之,籍籍不安;从训惧,易服逃出,止于近县,彦祯因以为相州刺史。
从训遣入至魏运甲兵、金帛,交错于路,牙兵益疑。
颜祯惧,请避位,居龙兴寺为僧,众推都将赵文知留后事。
[8]魏博节度使乐彦祯,骄横不法,征发六州的人民,在魏州城墙外修筑外城方圆八十里,人们苦于沉重的劳役。
乐彦祯的儿子乐从训尤其凶狠险恶,他杀害了王铎以后,魏州的老百姓都憎恨他。
乐从训召集亡命徒五百多人组成亲军,称为子将,魏州牙兵对此有了疑心,吵闹不安。
乐从训十分恐惧,更换衣服逃出魏州城,停留在附近州县,乐彦祯于是委任乐从训做相州刺史。
乐从训派人到魏州拉运甲胄武器、金银布帛,来往于道路,牙兵更加疑虑。
乐彦祯害怕出事,请求离开魏博节度使的官位,隐居到龙兴寺做僧人,大家公推都将赵文主持魏博留后事宜。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五卷(唐纪)(4)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五卷(唐纪)(4)原文阡能听说高仁厚将到,派遣罗浑擎在双流的西面设立五个营寨,在野桥箐一带高伏兵一千余人,以拦击官军。
高厚刺探到这一军情,带兵把罗浑擎的军营包围起来,下令不要剿杀,而是派人脱掉军人装束潜入贼寇营中传话,象昨天对那个间谍说的一样。
贼寇听后很是欢喜,呼喊叫嚷着,争先后地抛弃盔甲扔掉兵器请求投降,下拜的人多得高山倾倒一样。
高仁厚对这些来降的人均加抚恤劝导,在他们的背上书写归顺二字,然后让他们加到贼寇营寨之中,告诉那些还未投降的人,于是营寨内剩余的人都争着跑出去投降。
罗浑擎只好越过堑壕狼狈逃跑,结果被他的部属抓住送到高仁厚那里,高仁厚说:这个蠢货,不值得和他说什么。
便给罗浑擎带上刑具送往官府。
高仁厚下令把贼寇的五个营寨和盔甲武全部烧掉,只留下收缴的旗帜,先后投降的人总共有四千名。
明旦,仁厚谓降者曰:始欲即遣汝归,而前涂诸寨百姓未知吾心,或有忧疑,藉汝曹为我前行,过穿口、新津寨下,示以背字告谕之,比至延贡,可归矣!乃取浑擎旗倒击之,每五十人为队,扬旗疾呼曰:罗浑擎已生擒,送使府,大军行至。
汝曹居寨中者,速如我出降,立得为良人,无事矣!至穿口,句胡僧置十一寨,寨中人争出降;胡僧大惊,拔剑遏之,众投瓦石击之,共擒以献仁厚,其众五千余人皆降。
第三天早晨,高厚对投降的人说:开始时本想立即放你们回家,可是前面道上各个寨子的百姓还不知道我的心思,有的人会有忧虑和疑问,现在借助你们在前面行走,经过穿口、新津寨一带时,向那里的百姓展示你们北上的归顺二字,把投降情告诉他们,等到了延贡,就放你们回去。
于是取来了罗浑擎的旗帜倒着挂起来,第五十个人结为一队,扛着旗子大声呼喊:罗浑擎已经被活捉,送到官府去了,大唐王朝的军队来到这里。
你们住在寨子中的人,快快象我们一样出来投降,马上就可以成为朝廷的良民,没有事了!官军到达穿口,句胡僧设有十一个营寨,寨子中的人都争着跑出来投降,句胡僧大为惊慌,拔出剑来阻止,大家用瓦片石头打他,一起把他抓住献给高仁厚,句胡僧的部属五千余人都投降了。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五卷(唐纪)(4)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三十五卷(唐纪)(4)原文[12]闰八月,戊辰(初四),元谊让州诈称归降,王虔休派遣副将带领两千人进入城内,元谊将他们全部杀掉了。
[13]九月,丁巳,加韦皋云南安抚使。
[13]九月,丁巳(二十三日),德宗加封韦皋为云南安抚使。
[14]横海节度使程怀直,不恤士卒,猎于野,数日不归。
怀直从父兄怀信为兵马使,因众心之怨,闭门拒之;怀直奔归京师。
冬,十月,丁丑,以怀信为横海留后。
[14]横海节度使程怀直,不肯体恤士兵,在野外打猎,好几天都不回来。
程怀直的堂兄程怀信担任兵马使,趁着大家心怀不满,便关闭城门,不让程怀直进城,程怀直只好逃回京城。
冬季,十月,丁丑(十四日),德宗任命程怀信为横海留后。
[15]南诏攻吐蕃昆明城,取之;又虏施、顺二蛮王。
[15]南诏进攻吐蕃的昆明城,并占领了该城。
南诏还俘虏了施、顺二蛮的国王。
十二年(丙子、796)十二年(丙子,公元796年)[1]春,正月,庚子,元谊、石定蕃等帅州兵五千人及其家人万馀口奔魏州;上释不问,命田绪安抚之。
[1]春季,正月,庚子(初七),元谊、石定蕃等人率领州士兵五千人以及他们的家属一万余口逃奔魏州,德宗将他们的事情搁置下来,不予追问,还命令田绪安抚他们。
[2]乙丑,以浑、王武俊并兼中书令。
己巳,加严震、田绪、刘济、韦皋并同平章事;天下节度、观察使,悉加检校官以悦其意。
[2]乙丑(疑误),德宗使浑、王武俊一并兼任中书令。
己巳(疑误),德宗加封严震、田绪、刘济、韦皋一并同平章事,对全国的节度使、观察使,全部加封检校官职,以便取悦众人。
[3]三月,甲午,韦皋奏降西南蛮高万唐等二万馀口。
[3]三月,甲午(初二),韦皋奏报降服了西南蛮高万唐等共两万余口。
[4]乙巳,以闲厩、宫苑使李齐运为礼部,户部侍郎裴延龄为户部尚书,使职如故。
齐运无才能学术,专以柔佞得幸于上,每宰相对罢,则齐运次进决其议;或病卧家,上欲有所除授,往往遣中使就问之。
[4]乙巳(十三日),德宗任命闲厩、宫苑使李齐运为礼部尚书,任命户部侍郎裴延龄为户部尚书,所兼任的使职一如既往。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及翻译原文:神功元年冬,闰十月,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
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
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
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
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
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
”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
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
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
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
”乃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
”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
其人虽老,宰相才也。
”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
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太后曰:“已迁矣。
”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
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
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译文: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

资治通鉴唐纪原文与解析唐纪是《资治通鉴》的一部分,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研究唐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唐纪》的原文以及对其进行的解析。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涵盖了从周朝到五代的历史。
唐纪是其中包含的一个部分,主要记录了唐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唐纪》的原文和解析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唐纪》的原文:“武德四年,初置天策府,以开元故事,修补官舍。
是时,又以他日迁邑赐与之地,有司参议尚书令李渊职,以为天策东北郊也。
渊性剽勇,及有天下,衣冠视事,张揽群英,天下咸服。
阐教塾授,讲明儒术,修行自养,熏陶士众。
凡天策府所领,凡三百人,俗号曰‘李渊家奴’。
时人谓渊为‘李家驸马’,服色夷狄也。
”接下来,我们对上述原文进行解析:在武德四年,唐太宗李渊首创了天策府,按照开元时期的盛况修建官舍。
当时,通过迁邑等方式给予了天策府一块土地。
由官员参议尚书令李渊负责管理,作为天策的东北郊。
李渊性格勇敢,天下大乱之后,他以显赫的仪表和行为,亲近文臣武将,天下人都尊服他。
他还设立教育机构,传授儒家学问,培养士人,修养自身,影响了许多人。
天策府下辖300人,人们俗称这些人为“李渊家奴”。
当时的人们认为李渊就像“李家的婿马”,服饰和外表都有些异域风格。
通过上述解析,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了该段《唐纪》的内容,以及其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对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
在整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这种格式,介绍不同段落的《唐纪》原文,并进行相应的解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历史。
通过《唐纪》的原文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历史发展和人物传记,深入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为我们深入研究唐朝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二卷(唐纪)(4)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二卷(唐纪)(4)原文[2]朝廷正式任命魏博留后韩君雄为节度使。
[3]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路岩与韦保衡素相表里,势倾天下。
既而争权,浸有隙,保衡遂短岩于上。
夏,四月,癸卯,以岩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
岩出城,路人以瓦砾掷之。
权京兆尹薛能,岩所擢也,岩谓能曰:临行,烦以瓦砾相饯!能徐举笏对曰:来宰相出,府司无例发人防卫。
岩甚惭。
能,汾州人也。
[3]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路岩与韦保衡相互勾结,互为表里,权势倾于天下。
但不久两人互相争权,渐渐有了隔阂。
韦保衡于是在唐懿宗面前揭路岩的短,并进行诋毁。
夏季,四月癸卯(初七),唐懿宗命路岩挂同平章事衔,充任西川节度使,贬出京城。
路岩出长安城时,街道上的百姓用瓦砾向他掷去。
当时暂任京兆尹的薛能是路岩所提拔,路岩于是向薛能打招呼,说;我临行时,恐怕要受到瓦砾的饯行!薛能慢吞吞地举起笏回答说:向来宰相出城,京兆府司没有派兵防卫的惯例。
路岩听后惭愧极了。
薛能是汾州人。
[4]五月,上幸安国寺,赐僧重谦、僧澈沈檀讲座二,各高二丈。
设万人斋。
[4]五月,唐懿宗来安国寺,赐予佛僧重谦、僧澈两个用沉香、檀香木制作的讲座椅子,每个都有二丈高。
又设万人斋戒。
[5]秋,七月,以兵部尚书卢耽同平章事,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5]秋季,七月,唐懿宗任命兵部尚书卢耽挂同平章事衔,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6]冬,十月,以兵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刘邺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6]冬季,十月,唐懿宗任命兵部侍郎、盐铁转运使刘邺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十三年(壬辰、872)十三年(壬辰、公元872年)[1]春,正月,幽州节度使张允伸得风疾,请委军政就医;许之,以其子简会知留后。
疾甚,遣使上表纳旌节;丙申,薨。
允伸镇幽州二十三年,勤俭恭谨,边鄙无警,上下安之。
[1]春季,正月,唐幽州节度使张允伸患中风病,向朝廷请求将幽州镇军政事务委交他人,自己就医治疗,得到朝廷的准许,于是以张允伸之子张简会为幽州留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七卷(唐纪)(4)原文
丁卯(二十六日),秦彦将广陵城内的军队一万二千人全部调出,派毕师铎、郑汉章统率,布置在广陵城的西部,绵延几里地,军队气势很盛。
杨行密却安安稳稳地躺在军帐里面说:贼寇靠近时再告诉我。
牙将李宗礼说:敌我人数相差太大,我们应当加固壁垒自我坚守,再慢慢图谋把军队迁回。
李涛愤怒地说:我们顺应天道讨伐逆贼,哪管人多人少,军队已经来到这里,回去能到哪里去!我愿意带领所部人马做前锋,保证为杨公你打败贼寇!李涛是赵州人。
杨行密于是把金钱布帛小麦稻米都堆积到一个营寨,派瘦弱的士卒看守,在这旁边埋伏下许多精壮强兵,自己带领一千多人冲击广陵军队的阵营。
双方军队开始交战后,杨行密假装不能取胜而逃跑,广陵军队追击他,进入没有强兵防守的那个营寨,争先恐后地抢夺金钱布帛、小麦稻米,这时,埋伏的杨行密军队从四面发起进攻,广陵军队大乱,杨行密指挥军队勇猛攻打,俘虏斩杀,几乎将广陵军队消灭光,地上的死尸有十里,沟渠里都填满了,毕师铎、郑汉章仅以单身骑马逃走。
从这以后秦彦再也不提出动军队了。
[27]九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张浚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27]九月,朝廷任命户部侍郎、判度支张浚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28]高骈在道院,秦彦供给甚薄,左右无食,至然木像、煮革
带食之,有相啖者。
彦与毕师铎出师屡败,疑骈为厌胜,外围益急,恐骈党有为内应者。
有妖尼王奉仙言于彦曰:扬州分野极灾,必有一大人死,自此喜矣。
甲戌,命其将刘匡时杀骈,并其子弟甥侄无少长皆死,同坎瘗之。
乙亥,杨行密闻之,帅士卒缟素向城大哭三日。
[28]高骈被囚禁在广陵城内的道院,秦彦供给他的吃用东西极其缺少,身边的人没有吃的,以致燃烧道院内的木像煮皮带吃,有的竟相互吃人肉。
秦彦与毕师铎出动军队一再失败,怀疑是高骈通过巫术诅咒他们,广陵城外的围攻又越来越紧迫,秦彦担心高骈的党羽中有作内应的人。
有一个行妖术的尼姑王奉仙对秦彦说:扬州上空的天象预兆这里要有大灾大难,一定要有一个大人物死去,而后才会顺心如意。
甲戌(初四),秦彦命令属下将领刘匡时将高骈斩杀,连同高骈的儿子兄弟外甥侄子不论年龄大小全都处死,把他们一同埋葬在一个大坑内。
乙亥(初五),杨行密得知高骈被害,率领军中士卒身穿丧服向着广陵城大声痛哭三天。
[29]朱珍攻濮州,朱遣弟罕将步骑万人救之;辛卯,朱全忠逆击罕于范,擒斩之。
[29]朱珍攻打濮州,朱派遣弟弟朱罕带领步兵、骑兵一万人前往救援;辛卯(二十一日),朱全忠在濮州的范县迎战朱罕,将朱罕擒获斩杀。
[30]冬,十月,秦彦遣郑汉章将步骑五千出击张神剑、高霸寨,破之,神剑奔高邮、霸奔海陵。
[30]冬季,十月,秦彦派遣郑汉章带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前去攻
打张神剑、高霸的营寨,取得胜利,张神剑逃奔高邮,高霸逃奔海陵。
[31]丁未,朱珍拔濮州,刺史朱裕奔郓;珍进兵攻郓。
使裕诈遗珍书,约为内应,珍夜引兵赴之,开门纳汴军,闭而杀之,死者数千人,汴军乃退。
乘胜复取曹州,以其属郭词为刺史。
[31]丁未(初七),朱珍攻克濮州,濮州刺史朱裕逃奔郓州;朱珍进兵攻打郓州。
朱让朱裕假装给朱珍写信,相约为朱珍做内应,朱珍夜间带领人马前赴郓州,朱打开城门接纳汴州军队,然后关门斩杀,杀死了几千人,汴州军队于是退走。
朱乘胜又攻占曹州,委任属下郭词为曹州刺史。
[32]甲寅,立皇子升为益王。
[32]甲寅(十四日),唐僖宗立皇子李升为益王。
[33]杜棱等拔常州,丁从实奔海陵。
钱奉周宝归杭州,属橐,具部将礼,郊迎之。
[33]杜棱等人攻克常州,丁从实奔往海陵。
钱迎奉周宝返回杭州,佩戴衣甲弓箭,向周宝行部将礼节,亲自到杭州郊外迎接他。
[34]杨行密围广陵且半年,秦彦、毕师铎大小数十战,多不利;城中无食,米斗直钱五十缗,草根木实皆尽,以堇泥为饼食,饿死者太半。
宣军掠人诣肆卖之,驱缚屠割如羊豕,讫无一声,积骸流血,满于坊市。
彦、师铎无如之何,蹙而已。
外围益急,彦、师铎忧懑,殆无生意,相对抱膝,终日悄然。
行密亦以城久不下,欲引还。
已巳夜,大,吕用之部将张审威帅麾下士三百,晨,伏于西壕,俟守者易代,潜登城,启关纳其众,守者皆不斗而溃。
先是,彦、师铎信重尼
奉仙,虽战陈日时,赏罚轻重,皆取决焉。
至是复咨于奉仙曰:何以取济?奉仙曰:走为上策!乃自开化门出奔东塘。
行密帅诸军合万五千人入城,以梁缵不尽节于高氏,为秦、毕用,斩于戟门之外;韩问闻之,赴井死。
以高骈从孙愈摄副使,使改殡骈及其族。
城中遗民才数百家,饥羸非复人状,行密辇西寨米以赈之。
行密自称淮南留后。
[34]杨行密围攻广陵将近半年,秦彦、毕师铎与他交战大大小小几十次,大多失利。
城内没有粮食,一斗米竟值五十缗钱,草根和木的果实都吃完了,便用黏土做饼充饥,饿死的人超过一半。
宣州军队抢掠百姓到店铺出卖,驱赶捆绑屠杀宰割就象对待猪羊一样,一直到街上没有一点声音,堆积的尸骨和流淌的鲜血,布满了店铺。
秦彦、毕师铎对这种状况也没办法,只是皱眉头罢了。
广陵城外的围攻更加紧迫,秦彦和毕师铎忧心重重抑郁不快,笼罩着死气沉沉的气氛,两个人面对面抱着膝盖,一天到晚都是一副忧愁的样子。
而杨行密也因为好长时间不能攻下广陵城,想要带领军队返回庐州。
已巳(二十九日)夜晚,狂风暴雨大作,吕用之的属下将领张审威率领手下士卒三百人,在早晨埋伏在城西堑壕,等到城内的护守士卒换班,偷偷地登上城墙,打开关卡把他的人马都放进去,城内的守卫士卒未经一战就溃散了。
在这之前,秦彦、毕师铎信赖器重尼姑王奉仙,连兴兵作战的阵容日期时辰,奖赏惩罚的多少,都由尼姑王奉仙来决定。
到这时,秦彦、毕师铎又询问王奉仙说:怎样才能挽救局面?王奉仙回答说:离城出走是最好的对策!于是,秦彦、毕师铎从开化门出城奔往东
塘。
杨行密带领各路人马合计一万五千人进入广陵城,因为梁缵未能对高骈效忠至死,后来为秦彦、毕师铎效力,杨行密便在戟门外的外面将他斩杀;韩问听说与他一样的梁缵已被杨行密处死,便跳井自杀。
杨行密委任高骈胞弟的孙子高愈暂为副使,命令重新安葬高骈和被害的族人。
广陵城内剩下的百姓仅有几百家,饥饿瘦弱得都没有人样子,杨行密便从广陵城西的营寨载运粮米来赈济他们。
杨行密自称淮南留后。
[35]秦宗权遣其弟宗衡将兵万人渡淮,与杨行密争扬州,以孙儒为副,张佶、刘建锋、马殷及宗权族弟彦晖皆从。
十一月,辛未,抵广陵城西,据行密故寨,行密辎重之未入城者,为蔡人所得。
秦彦、毕师铎至塘,张雄不纳,将渡江趣宣州;宗衡召之,乃引兵还,与宗衡合。
[35]秦宗权派遣胞弟秦宗衡带领军队一万人渡过淮河,与杨行密争夺扬州。
委任孙儒为副将,将张佶、刘建锋、马殷以及秦宗权的族弟秦彦晖都跟随前往。
十一月,辛未(初二),秦宗衡率领人马抵达广陵城西部,占据杨行密原有的营寨,杨行密军队没有运入城内的器械、粮草等物,都被蔡州军队缴获。
秦彦、毕师铎到达东塘,张雄拒不接纳,便想渡过长江奔赴宣州。
这时秦宗衡召请他们,于是秦彦、毕师铎带领人马返回,秦宗衡联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