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

合集下载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六卷(唐纪)(2)原文[4]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杨钊善窥上意所爱恶而迎之,以聚敛骤迁,岁中领十五余使。

甲辰,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恩幸日隆。

[4]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杨钊善于窥伺玄宗的好恶而奉迎他的心意,因为能聚财敛钱而得到破格提拔,一年之中,就一身兼领十五多个使职。

甲辰(初五),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门掌管度支事,恩宠日盛。

苏冕论曰:设官分职,各有司存。

政有恒而易守,事归本而难失,经远之理,舍此奚据!洎奸臣广言利以邀恩,多立使以示宠,刻下民以厚敛,张虚数以献状;上心荡而益奢,人望怨而成祸;使天子有司守其位而无其事,受厚禄而虚其用。

宇文融首唱其端,杨慎矜、王继遵其轨,杨国忠终成其乱。

仲尼云:宁有盗臣而无聚敛之臣。

诚哉是言!前车既覆,后辙未改,求达化本,不亦难乎!苏冕论曰:设立官吏,分别职责,各有自己的责任。

行政制度有常规就容易管理,事情归于根本就难有过失,从经邦治国的长远利益考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以依据的呢!自从奸臣虚夸财利以求恩宠,皇帝也多立使职以示宠爱,刻剥平民百姓厚敛聚财,广张虚数以奉献于上。

从此皇帝心意放荡而生活更加奢侈,人民心怀怨恨而成祸患。

以至皇帝和各级官吏尸位素餐,享受厚禄而不负其责。

宇文融首开此端,杨慎矜与王紧随其后,至杨国忠而终成祸乱。

孔子曾经说过:宁可有盗臣而不可有聚敛之臣。

此话真是至理名言!前车已覆,后人不鉴,要想达到教化流行这一根本,不是太难了吗![5]冬,十月,庚戌,上幸华清宫。

[5]冬季,十月庚戌(十三日),玄宗前往华清宫。

[6]十一月,癸未,以贵妃姊适崔氏者为韩国夫人,适裴氏者为虢国夫人,适柳氏者为秦国夫人。

三人皆有才色,上呼之为姨,出入宫掖,并承恩泽,势倾天下。

每命妇入见,玉真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

三姊与、五家,凡有请托,府县承迎,峻于制敕;四方赂遗,辐凑其门,惟恐居后,朝夕如市。

十宅诸王及百孙院婚嫁,皆以钱千缗赂韩、虢使请,无不如志。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唐纪十八
秋,八月,壬午,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卒。太常博士袁思古议:“敬宗弃长子于荒徼,嫁少女于夷貊。按《谥法》,‘名与实爽曰缪,’请谥为缪。”敬宗孙太子舍人彦伯讼思古与许氏有怨,请改谥。太常博士王福畤议,以为:“谥者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若嫌隙有实,当据法推绳;如其不然,义不可夺。”户部尚书戴至德谓福畤曰:“高阳公任遇如是,保以谥之为缪?”对曰:“昔晋司空何曾既忠且孝,徒以日食万钱,秦秀谥之曰‘缪’。许敬宗忠孝不逮于曾,而饮食男女之累过之,谥之曰‘缪’,无负许氏矣。”诏集五品已上更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议:“按《谥法》,既过能改曰恭。请谥曰恭。”诏从之。敬宗尝奏流其子昂于岭南,又以女嫁蛮酋冯盎之子,多纳其货,故思古议及之。福畤,勃之父也。
九月,壬申,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二人除名,流岭南。后数日,擢仁杰为侍御史。
九月,癸卯,徙沛王贤为雍王。
冬,十月,己未,诏太子监国。
壬戌,车驾发东都。
十一月,戊子朔,日有食之。
甲辰,车驾至京师。
十二月,高侃与高丽馀众战于白水山,破之。新罗遣兵救高丽,侃击破之。
癸卯,以左庶子刘仁轨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罕接宫臣,典膳丞全椒邢文伟辄减所供膳,并上书谏太子。太子复书,谢以多疾及入侍少暇,嘉纳其意。顷之,右史缺,上曰:“邢文伟事吾子,能撤膳进谏,此直士也。”擢为右史。太子因宴集,命宫臣掷倒,次至左奉裕率王及善,及善曰:“掷倒自有伶官,臣若奉令,恐非所以羽翼殿下也。”太子谢之。上闻之,赐及善缣百匹,寻迁左千牛卫将军。

资治通鉴213 卷第二百一十二 唐纪二十八.pdf

资治通鉴213 卷第二百一十二 唐纪二十八.pdf

卷第二百一十二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六年(戊午,718)1 春,正月辛丑,突厥毗伽可汗来请和,许之。

2 广州吏民为宋璟立遗爱碑。

璟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

欲革此风,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

”上从之。

于是他州皆不敢立。

3 辛酉,敕禁恶钱,重二铢四分以上乃得行。

敛人间恶钱熔之,更铸如式钱。

于是京城纷然,卖买殆绝。

宋璟、苏颋请出太府钱二万缗置南北市,以平价买百姓不售之物可充官用者,及听两京百官豫假俸钱,庶使良钱流布人间,从之。

4 二月戊子,移蔚州横野军于山北,屯兵三万,为九姓之援。

以拔曳固都督颉质略、同罗都督毗伽末啜、霫都督比言、回纥都督夷健颉利发、仆固都督曳勒歌等各出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皆受天兵军节度。

有所讨捕,量宜追集,无事各归部落营生,仍常加存抚。

5 三月乙巳,征嵩山处士卢鸿入见,拜谏议大夫。

鸿固辞。

6 天兵军使张嘉贞入朝,有告其在军奢僭及赃贿者,按验无状。

上欲反坐告者,嘉贞奏曰:“今若罪之,恐塞言路,使天下之事无由上达,愿特赦之。

”其人遂得减死。

上由是以嘉贞为忠,有大用之意。

7 有荐山人范知璿文学者,并献其所为文,宋璟判之曰:“观其《良宰论》,颇涉佞谀。

山人当极言谠议,岂宜偷合苟容!文章若高,自宜从选举求试,不可别奏。

”8 夏,四月戊子,河南参军郑铣、朱阳丞郭仙舟投匦献诗,敕曰:“观其文理,乃崇道法,至于时用,不切事情。

宜各从所好。

”并罢官,度为道士。

9 五月辛亥,以突骑施都督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顺国公,充金方道经略大使。

10 契丹王李失活卒,癸巳,以其弟娑固代之。

11 秋,八月,颁乡饮酒礼于州县,令每岁十二月行之。

12 唐初,州县官俸,皆令富户掌钱,出息以给之,息至倍称,多破产者。

秘书少监崔沔上言,请计州县官所得俸,于百姓常赋之外,微有所加以给之。

从之。

13 冬,十一月辛卯,车驾至西京。

14 戊辰,吐蕃奉表请和,乞舅甥亲署誓文,又令彼此宰相皆著名于其上。

资治通鉴唐纪一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一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一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

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

”上从之。

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

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

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

’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

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

’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

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

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

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又,臣观隋末乱离,其欲争天下者不过十余人而已,其余皆保乡党、全妻子,以待有道而归之耳。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2)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2)原文会有告崔乾在陕,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上遣使趣哥舒翰进兵复陕、洛。

翰奏曰:禄山久习用兵,今始为逆,岂肯无备!是必赢师以诱我,若往,正堕其计中。

且贼远来,利在速战;官军据险以扼之,利以坚守。

况贼残虐失众,兵势日蹙,将有内变;因而乘之,可不战擒也。

要在成功,何必务速!今诸道征兵尚多未集,请且待之。

郭子仪、李光弼亦上言: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

潼关大军,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

国忠疑翰谋已,言于上,以贼方无备,而翰逗留,将失机会。

上以为然,续遣中使趣之,项背相望。

翰不得已,抚膺恸哭;丙戌,引兵出关。

这时有人告诉玄宗说崔乾在陕郡的兵力不到四千,都是老弱兵,而且没有准备,玄宗就派人催促哥舒翰出兵收复陕郡和洛阳。

哥舒翰上奏说:安禄山善于用兵,现在刚举兵反叛,怎么能够不设防呢!这一定是故意示弱来引诱我们,如果出兵攻打,正中了他的计谋。

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速决,我们据险扼守,利在长期坚持。

何况叛军残暴,失去人心,兵势正在变为不利,将会有内乱,到那时再乘机进攻,就可不战而获胜。

我们最主要是要取胜,何必要立刻出兵呢!现在各地所征的兵大多都还没有到达,请暂且等待一段时间。

郭子仪与李光弼也上言说:请让我们率兵向北攻取范阳,直捣叛军巢穴,抓住他们的妻子、儿子作为人质用来招降,这样叛军内部必定大乱。

坚守潼关的大军应该固守以挫敌锐气,不可轻易出战。

杨国忠怀疑哥舒翰想要谋害他,就告诉玄宗说叛军没有准备,而哥舒翰却逗留拖延,将要失去战机。

玄宗信以为然,于是又派宦官去催促出兵,连续不断。

哥舒翰没有办法,抚胸痛哭。

丙戌(初四),亲自率兵出关。

已丑,遇崔乾之军于灵宝西原。

乾据险以待之,南薄山,北阻河,隘道七十里。

庚寅,官军与乾会战。

乾伏兵于险,翰与田良丘浮舟中流以观军势,见乾兵少,趣诸军使进。

王思礼等将精兵五万居前,庞忠等将余兵十万继之,翰以兵三万登河北阜望之,鸣鼓以助其势。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唐纪)(8)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八卷(唐纪)(8)原文

资治通鉴第⼆百⼆⼗⼋卷(唐纪)(8)原⽂资治通鉴第⼆百⼆⼗⼋卷(唐纪)(8)原⽂齐映、齐抗皆诣奉天,以映为御史中丞,抗为侍御史。

楚琳⾃为节度使,降于朱;陇州刺史郝通奔于楚琳。

齐映、齐抗都到达奉天,德宗任命齐映为御史中丞,齐抗为侍御史。

李楚琳⾃称节度使,投降朱;陇州刺史郝通投奔了李楚琳。

[26]商州团练兵杀其刺史谢良辅。

[26]商州练团练的⼠兵杀死了他们的刺史谢良辅。

[27]朱⾃⽩华殿⼊宣政殿,⾃称⼤秦皇帝,改元应天。

癸丑,以姚令⾔为侍中、关内元帅,李忠⾂为司空兼侍中,源休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度⽀,蒋镇为吏部侍郎,樊系为礼部侍郎,彭偃为中书舍⼈,⾃余张光晟等各拜官有差。

⽴弟滔为皇太弟。

姚令⾔与源休共掌朝政,凡之谋划、迁除、军旅、资粮,皆禀于休。

休劝诛翦宗室在京城者以绝⼈望,杀郡王、王⼦、王孙凡七⼗七⼈。

寻⼜以蒋镇为门下侍郎,李⼦平为谏议⼤夫,并同平章事。

镇忧惧,每怀⼑欲⾃杀,⼜欲亡窜,然性怯,竟不果。

源休劝诛朝⼠之窜匿者以胁其余,镇⼒救之,赖以全者甚众。

樊系为撰册⽂,既成,仰药⽽死。

⼤理卿胶⽔蒋诣⾏在,为贼所得,绝⾷称病,潜窜得免。

[27]朱从⽩华殿进⼊宣政殿,⾃称⼤秦皇帝,更改年号为应天。

癸丑(初九),朱任命姚令⾔为侍中、关内元帅,李忠⾂为司空兼侍中,源休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判度⽀,蒋镇为吏部侍郎,樊系为礼部侍郎,彭偃为中书舍⼈,其余张光晟等⼈也都分别封拜官职,⼤⼩不等。

⼜⽴弟弟朱滔为皇太弟。

姚令⾔与源休共同执掌朝政,凡是朱的谋划、任官、军事和物资粮草等事,都要向源休禀报。

源休劝说朱消灭留在京城的宗室,以便根绝⼈们的期望,杀郡王、王⼦、王孙共七⼗七⼈。

不久,朱⼜任命蒋镇为门下侍郎,李⼦平为谏议⼤夫,⼆⼈并同平章事。

蒋镇⼜愁⼜怕,每每怀揣⼑⼦,准备⾃杀,⼜打算逃亡,然⽽⽣性怯懦,终究未能实施。

源休劝说朱诛杀逃亡隐匿的朝⾂,以便胁迫其余的朝⾂,蒋镇尽⼒营救他们,赖蒋镇得以全⾝的⼈甚多。

樊系为朱撰写册⽂,写完以后,便服毒⾃杀。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10)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10)原文自上离马嵬北行,民间相传太子北收兵来取长安,长安民日夜望之,或时相惊曰:太子大军至矣!则皆走,市里为空。

贼望见北方尘起,辄惊欲走。

京畿豪杰往往杀贼官吏,遥应官军;诛而复起,相继不绝,贼不能制。

其始自京畿、、坊至于岐、陇皆附之,至是西门之外率为敌垒,贼兵力所及者,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过武功。

江、淮奏请贡献之蜀、之灵武者,皆自襄阳取上津路抵扶风,道路无壅,皆薛景仙之功也。

自从肃宗离开了马嵬驿北上以后,民间都传言说太子已北上集兵要来收复长安,长安市民翘首盼望,有时人们在一起惊呼:太子大军来了!然后就全都跑散,市里为之一空。

叛军如果看见北方扬起的沙尘,就会惊恐地想要逃走。

京畿地区的豪杰常常杀掉叛军所任命的官吏,与官军遥相呼应。

豪杰被镇压后又起,层出不穷,叛军无法制止。

从京畿、州、坊州开始,一直到岐州、陇州都起来响应。

这时长安城的西门以外都变成了战场,叛军兵力所能控制的地区,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越武功。

江、淮地区的奏疏以及贡献的物资往蜀中和灵武,都从襄阳取道上津抵达扶风,道路畅通无阻,这都是薛景仙的功绩。

[38]九月,壬子,史思明围赵郡,丙辰,拔之;又围常山,旬日,城陷,杀数千人。

[38]九月壬子(初一),史思明率兵包围赵郡。

丙辰(初五),攻陷赵郡。

然后又包围了常山,十天后常山城陷,被杀数千人。

[39]建宁王,性英果,有才略,从上自马嵬北行,兵众寡弱,屡逢寇盗;自选骁勇,居上前后,血战以卫上。

上或过时未食,悲泣不自胜,军中皆属目向之。

上欲以为天下兵马元帅,使统诸将东征,李泌曰:建宁诚元帅才;然广平,兄也。

若建宁功成,岂可使广平为吴太伯乎!上曰:广平,冢嗣也,何必以元帅为重!泌曰:广平未正位东宫。

今天下艰难,众心所属,在于元帅。

若建宁大功既成,陛下虽欲不以为储副,同立功者其肯已乎!太宗、上皇,即其事也。

上乃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诸将皆以属焉。

闻之,谢泌曰:此固之心也![39]建宁王李性格英豪果断,有雄才大略,跟随肃宗从马嵬驿北上时,兵力寡少,屡逢强盗,李就亲自挑选了一批骁勇善战之士,走在肃宗的前后,浴血奋战保卫肃宗。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唐纪)原文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二卷(唐纪)原文唐纪二十八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上之下开元六年(戊午,718)唐纪二十八唐玄宗开元六年(戊午,公元718年)[1]春,正月,辛丑,突阙毗伽可汗来请和;许之。

[1]春季,正月,辛丑(初六),突阙毗伽可汗前来请求与唐和解;玄宗表示同意。

[2]广州吏民为宋立遗爱碑。

上言:臣在州无他异迹,今以臣光宠,成彼谄谀;欲革此,望自臣始,请敕下禁止。

上从之。

于是他州皆不敢立。

[2]广州的官吏百姓为宋修建遗爱碑。

宋向玄宗进言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无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地位显耀,才造成那些人的阿谀奉承;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臣这儿开始,请陛下降敕禁止为臣立碑。

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其他各州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

[3]辛酉,敕禁恶钱,重二铢四分以上乃得行。

敛人间恶钱熔之,更铸如式钱。

于是京城纷然,卖买殆绝。

宋、苏请出太府钱二万缗置南北市,以平价买百姓不售之物可充官用者,及听两京百官豫假俸钱,庶使良钱流布人间,从之。

[3]辛酉(二十六日),玄宗颁布敕命禁止质料低劣的私钱流通,规定只有重量在二铢四分以上的官钱才可以流通使用。

又下令收缴民间的私钱,经熔炼之后铸成符合规格的钱。

于是京师人心浮动,各项交易几乎停止。

宋、苏请求让太府拿出二万缗钱来设立南北两市,用于以平价收购百姓手中的那些可供官府使用的滞销物品,同时允许东西两京文武百官预支官俸,以便使质量优良的官钱能够流通到民间去。

唐玄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4]二月,戊子,移蔚州横野军于北,屯兵三万,为九姓之援;以拔曳固都督颉质略、同罗都督毗伽末啜、都督比言、回纥都督夷健颉利发、仆固都督曳勒歌等各出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皆受天兵军节度。

有所讨捕,量宜追集;无事各归部落营生,仍常加存抚。

[4]二月,戊子(二十三日),玄宗下令将蔚州横野军移往山北,在此屯兵三万作为铁勒九姓的后援;任命拔曳固都督颉质略、同罗都督毗伽末啜、都督比言、回纥都督夷健颉利发、仆固都督曳勒歌等各率本部骑兵为前、后、左、右军讨击大使,均受天兵军调度指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八卷(唐纪)原文
唐纪三十四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下至德元载(丙申、756)
唐纪三十四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
[1]五月,丁巳,炅众溃,走保南阳,贼就围之。

太常卿张荐夷陵太守虢王巨有勇略,上征吴王祗为太仆卿,以巨为陈留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兼统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南阳节度使鲁炅。

国珍,本柯夷也。

戊辰,巨引兵自蓝田出,趣南阳。

贼闻之,解围走。

[1]五月丁巳(初四),鲁炅兵败,退守南阳,被叛军包围。

太常卿张推荐说夷陵太守虢王李巨有勇有谋,玄宗就征召吴王李祗为太仆卿,任命虢王李巨为陈留及谯郡太守、河南节度使,并统领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和南阳节度使鲁炅。

赵国珍本是柯地方的夷人。

戊辰(十五日),李巨率兵从蓝田出发,向南阳进军。

叛军得知后,解围而去。

[2]令狐潮复引兵攻雍丘。

潮与张巡有旧,于城下相劳苦如平生,潮因说巡曰: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巡曰: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潮惭而退。

[2]令狐潮又率兵来攻打雍丘。

令狐潮与张巡有交情,二人就在城下像平时见面那样互相问候,令狐潮借机对张巡说:现在唐朝的
大势已去,您还在为谁苦守危城呢?张巡说:你平常总是说自己如何忠义,而现在这种叛逆行为那有一点忠义的味道!令狐潮听后惭愧而退。

[3]郭子仪、李光弼还常,史思明收散卒数万踵其后。

子仪选骁骑更挑战,三日,至行唐,贼疲,乃退。

子仪乘之,又败之于沙河。

蔡希德至洛阳,安禄山复使将步骑二万人北就思明,又使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万余人助思明,合五万余人,而同罗、曳落河居五分之一。

子仪至恒阳,思明随至,子仪深沟高垒以待之;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贼不得休息。

数日,子仪、光弼议曰:贼倦矣,可以出战。

壬午,战于嘉山,大破之,斩首四万级,捕虏千余人。

思明坠马,露髻跣足步走,至暮,杖折枪归营,奔于博陵;光弼就围之,军声大振。

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

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

[3]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兵退回常山,史思明又收罗散兵数万随后追击,郭子仪挑选骁勇善战的骑兵轮番挑战,三天以后,到了行唐县,叛军因疲劳无力再战,才退兵。

郭子仪乘机出击,又败叛军于沙河县。

蔡希德到了洛阳,安禄山又让他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向北靠近史思明,并派牛廷发范阳等郡兵一万多人增援史思明,合兵共五万多人,其中同罗、曳落河精兵占五分之一。

郭子仪抵达恒阳,史思明也率兵追到,郭子仪依靠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叛军来攻就固守,撤兵就追击,白天以大兵向叛军炫耀武力,夜里则派部队袭击敌营,使叛军不得安宁。

这样持续了数天,郭子仪与李光弼商议说:叛军已经疲劳,可以出
战。

壬午(二十九日),两军战于嘉山,叛军大败,被杀四万多人,被俘一千多人。

史思明从马上坠落下来,发髻散乱,赤脚步行而逃,到了晚上,拄着折断的长枪回到军营,然后又逃奔博陵。

李光弼率兵紧紧地围住了博陵,军势大振。

于是河北地区原先被叛军占据的十多个州郡都杀了叛军的守将而归降朝廷。

范阳的归路再次被切断,叛军往来都是轻骑偷偷摸摸地通过,就是这样还大多被官军俘获,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都心中动摇。

禄山大惧,召高尚、严庄诟之曰:汝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

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汝自今勿来见我!尚、庄惧,数日不敢见。

田乾真自关下来,为尚、庄说禄山曰:自古帝王经营大业,皆有胜败,岂能一举而成!今四方军垒虽多,皆新募乌合之众,未更行陈,岂能敌我蓟北劲锐之兵,何足深忧!尚、庄皆佐命元勋,陛下一旦绝之,使诸将闻之,谁不内惧!若上下离心,臣窃为陛下危之!禄山喜曰:阿浩,汝能豁我心事。

即召尚、庄,置酒酣宴,自为之歌以侑酒,待之如初。

阿浩,乾真小字也。

禄山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

安禄山十分恐惧,把高尚与严庄召来骂道:数年来你们都劝我反叛,认为一定能够成功。

而现在大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攻破,北归的路也被断绝,官军大集,我们所占据的只有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如何能够取胜呢?从现在开始你们再也不要来见我!高尚与严庄听后极为害怕,好多天都不敢去见安禄山。

这时田乾真从潼关回来,为高尚、严庄说话,劝安禄山说:自古以来,凡是要成就大事
业的帝王,都有胜有败,怎么能够指望一举成功呢!现在四面八方的官军虽然多,但都是新召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战阵,怎么能够敌得过我们蓟北的这些精兵强将呢!您根本不用担忧。

高尚、严庄都是跟随您多年的功臣元勋,陛下就这样一下子把他们抛弃,如果让诸位将领知道了,那一个能不心中恐惧呢!如果内部分裂,上下离心,我觉得陛下的处境就危险了!安禄山听后高兴地说:阿浩,你真能够体谅我的心事。

于是就把高尚与严庄召来,摆投宴席招待,安禄山还为他们唱歌以劝酒,仍像以前那样对待他们。

阿浩是田乾真的小名。

安禄山计划放弃洛阳,率军回保范阳,但还没有下定决心。

是时,天下以杨国忠骄纵召乱,莫不切齿。

又,禄山起兵以诛国忠为名,王思礼密说哥舒翰,使抗表请诛国忠,翰不应。

思礼又请以三十骑劫取以来,至潼关杀之,翰曰:如此,乃翰反,非禄山也。

或说国忠:今朝廷重兵尽在翰手,翰若援旗西指,于公岂不危哉!国忠大惧,乃奏:潼关大军虽盛,而后无继,万一失利,京师可忧,请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

上许之,使剑南军将李福德等领之。

又募万人屯灞上,令所亲杜乾运将之,名为御贼,实备翰也。

翰闻之,亦恐为国忠所图,乃表请灞上军隶潼关;六月,癸未,召杜乾运诣关,因事斩之;国忠益惧。

这时,人们都人为安禄山叛乱是因为杨国忠骄横放纵所致,无不对杨国忠切齿痛恨。

而且安禄山起兵是以讨杨国忠为名,所以王思礼就悄悄地劝哥舒翰,让他上表请求玄宗杀掉杨国忠,哥舒翰没有答应。

王思礼又请求率领三十个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出京师,到潼关把他
杀掉,哥舒翰说:如果这样做就是我谋反,而不是安禄山谋反。

有人劝杨国忠说:现在朝廷的重兵都在哥舒翰掌握之中,他如果挥兵西向京城,您不就危险了吗!杨国忠大为恐惧,于是就上奏玄宗说:现在潼关虽然有大军把守,但后无援兵,一旦潼关失守,京师就难保,请求挑选牧马的士卒三千人于禁宛中训练,以应付不测。

玄宗同意,于是就派剑南军将李福德等人统领这支队伍。

杨国忠又招募了一万人屯兵于灞上,命令他的亲信杜乾运率领,名义上是抵御叛军,实际上却是为了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得知后,也怕被杨国忠谋算,于是就上表玄宗请求把驻扎在灞上的军队归于潼关军队统一指挥。

六月癸未(初一),哥舒翰把杜乾运召到潼关,借机杀了他,杨国忠更加害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