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测试题

木兰诗测试题
木兰诗测试题

《木兰诗》复习测试题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5分)

《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年代)时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二、解释加点词。(35分)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

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

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

..()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

..()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雄免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

..()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翻译句子。(20分)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9、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问答题。

1、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2):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第二部分(3):木兰准备出征和征途奔驰。

第三部分(4):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第四部分(5-6):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五部分(7):设喻赞美木兰。

2、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木兰为何忧愁。

3、思虑之后,毅然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什么性格品质?

果敢坚毅、深明大义。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一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兼用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准备,表现了她处事果断、精明干练的性格特点。

5、如何理解诗句中表示时间的“旦”和“暮”二字?

“旦”和“暮”是虚指,极言时间之短。这反映了当时战争紧迫,木兰早行夜宿,急速行军的情景。

6、“不闻……但闻……”的对照,表现了什么?

既描写了宿营地夜晚空寂荒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悲壮的氛围,又表现了木兰眷恋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怀。

7、诗中怎样写一家人迎接木兰凯旋的情景的?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姊弟的行为举止,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渲染家人的兴奋与喜悦。

8、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木兰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生活的喜悦心情。

9品味“开”、“坐”、“脱”、“着”、“理”、“帖”一连串的动词的表达作用。

以木兰的一连串动作,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一幅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

10、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的情态,还从侧面反衬了木兰的智慧和机敏。

11、篇末以比喻作结,怎么理解?

以双兔为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赞美了木兰的谨慎和机敏,妙趣横生而又回味无穷。

12、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13、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木兰既是一个平民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过起和平生活。本文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国爱家、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淳朴、智慧、勇敢、坚毅的优秀品质。

14、本文的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为什么如此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建功受赏、辞官还乡等情节;略写十年征战。

本诗重点表现的是木兰深明大义、爱国爱家的高贵品质,而不是表现其骁勇善战。也隐含了作者远离战争、向往和平的愿望。

15、列举历史上的巾帼英雄的事迹。

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挂帅出征,屡建战功。

秋瑾积极投身革命,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宋朝梁红玉多次随夫韩世忠出征,屡次击败金军。

16、写出诗中出现的各种修辞手法及例句。

复沓: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回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顶针: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排比: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七年级语文1-3单元基础知识检测题(70分)

一、选择题。(10分)

1、下列生字注音有误的两项是()(4分)

A. 人迹罕(hǎn)至确凿(záo)脑髓(suǐ)秕谷(bǐ)花圃(pǔ)军帖(tiě)

B. 铤(tǐng)而走险徘徊(huái)嫉妒(jí)冰雹(báo)木屐(jī)滑稽(jī)

C. 一拍即(jí)合瞬(shùn)息伫(chù)立泯(mǐn)然澎湃( pài)重荷(ha)

D.九曲(qū)连环祈祷(qí)惩罚(ch?nɡ)浊(zhuó )流义愤填膺(yīnɡ)

E.妇孺(rú)皆知炽痛(chì) 亘(ɡan)古默契(qì) 鞍鞯(jiān) 锲(qia)而不舍

F.鲜(xiǎn)为人知朔(shuò)气殷(yān)红赫(ha )然迭(di?)起潜(qiǎn)心贯注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人声鼎沸脑髓书塾叮嘱骊歌来势汹汹讪笑花草萋萋深邃

B.狂澜屏障祈祷崎岖嗥鸣斑斓谰语蚱蜢污秽怪诞筹划

C.锋芒毕露马革裹尸鞠躬尽瘁警报迭起沥尽心血慷慨淋漓一如既往

D.杂乱无章磐石博学多识寻欢做乐忘乎所以义愤填膺锲而不舍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鲁迅——《朝花夕拾》

B.《孙权劝学》——散文——(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C.《伤仲永》——散文——(北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D.《木兰诗》——诗歌——(南北朝)郭茂倩——《乐府民歌)

4、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是()

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D.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回忆。

二、填空。(46分)

(一)《木兰诗》。

1、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3.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4、赞颂木兰聪明谨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

,,?

5、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身跨战马,矫健雄姿,万里迢迢奔往战场的句子是:

,。

6、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句子是:,。(二)古诗文填空。

7、《山中杂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句子是:

,;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句子是:

,。

8、《竹里馆》中,写诗人的活动的句子是:,;写夜深人静、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

9、《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和、江水澄澈的句子是:,

;点名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句子是:,

10、《春夜洛城闻笛》中采用夸张手法,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洛阳城的句子是: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11、《逢入京使》中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句子是:,

;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1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急!:相信吧,

13、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而现在却常是忧郁:,

;而那些过去了的,。(三)名著阅读。

1、《童年》是俄国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2、《童年》讲述的是 (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

3、写出下列人物的性格及与人物想关的事件。(12分)

外祖父:

外祖母:

阿廖沙:

木兰诗测试题

《木兰诗》复习测试题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一、文学常识填空。(5分) 《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年代)时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 二、解释加点词。(35分)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 军帖 ..(),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 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 ..()鸣啾啾。 (4)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朔气 ..()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 ..()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 ..()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雄免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 ..()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三、翻译句子。(20分) 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9、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0、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问答题。 1、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2):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第二部分(3):木兰准备出征和征途奔驰。 第三部分(4):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 第四部分(5-6):叙述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 第五部分(7):设喻赞美木兰。 2、文章开头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木兰为何忧愁。

完整版《木兰诗》教案讲课教案

《木兰诗》教案 文学院1507班钟杨苹学号:1530400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节奏韵律,背诵全文。 2、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的魅力。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早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就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千古,流传海外。(播放视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

首乐府民歌,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能够正确流利阅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 2、欣赏范读,注意朗诵节奏,整体感知全文。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四)感情再诵读,走近人物心灵 1、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以读带译,在朗诵的感情中体会木兰的形象,体会木兰的心理感情。 ①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 ②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 ③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 ④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 ⑤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 ⑥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 ⑦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速渐慢,语带自豪。 3、个性朗读,结合点评。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且进行自我点评或者相互点评。从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

木兰诗复习题

木兰诗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讲述了木兰 的故事。 二、背诵全诗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是:。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 。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5.《木兰诗》中的“,。”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 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 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四)重点字词翻译 1、当户:。 2、机杼(zhù)声:。 3、惟:。 4、军帖(tiě):。 5、十二卷:十二,。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6、愿为市鞍(ān)马:为,。市,。 7、旦:。 8、辞:。9、但:10、溅溅(jiān jiān):。 11、胡骑(j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12、啾啾(jiūjiū):。13、戎机:。 14、度:。15、朔:。16、策勋:。17、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18、百千:形容。19、强,。20、郭:。21、红妆:。22、霍霍:。23、着(zhuó):通“”,。 24、帖(tiē)花黄:“帖”通“”。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25、扑朔: 。26、迷离:。27、火:通“”。28、傍地走: 三、重点语句翻译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2、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 。 3、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jiū)。 。 。 4、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 。 5、朔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 。 6、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7、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9、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四、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文中哪些诗句可以体现出来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向往和平宁静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五、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和家人团聚的内容都写得比较,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因为本诗的重点不在于在表现木兰驰骋沙场、克敌制胜的

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 班次:姓名: 二、二、字词句积累 三、(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五、(二)、重点字词解释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通译为: 2、出门看火伴:通译为:(四)、古今异义词

(五)、一词多义 (六)、词类活用 燕山胡骑:当窗理云鬓:愿为市鞍马: (七)、重点句子翻译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

《木兰诗》教学教案

《木兰诗》教学教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好”字,什么为“好”即女子也,请简要说说中国古代的好女子。(学生一定会提到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教师就顺之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北朝民歌《》。 2、看注解掌握知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朗读指导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2、听录音朗读。 3、教师朗读指导。 4、自读体会。 5、抽查朗读。 三、疏通大意 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小组讨论。 疑难字词提问,解决“互文”问题。 四、复述课文,评述人物 1、准备以四字括这首诗情节,复述课文。 如: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征途跋涉──征战沙场──辞官还乡──合家欢聚 2、抓住文中字词说说木兰是个怎样的女子? 五、思维拓展

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2000年4月,我国发行了《木兰从军》特种邮票,全套共四枚,若让你来设计,你会选择哪4幅画面?怎样设计场景?请说理由。 木兰的形象流传至广,我们来看看美国迪斯尼拍的“洋木兰”。 播放动漫,思考比较“洋木兰”和“土木兰”的形象异同。 六、疑难问答 学生自由提问,解决课后练习。 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会见亲人;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 ) 2、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4、齐读课文。

木兰诗复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复习题及答案 (一)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⑶惟闻女叹息。⑷问女何所忆⑸昨夜见军帖⑹军书十二卷⑺愿为市鞍马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⑽关山度若飞⑾朔气传金柝 二、一词多义: 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 三、划分朗读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0《木兰诗》)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阿zǐ()策勋.()雄 cí() 赏赐.()理云bìn() pèi头()扑shuò()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鞍鞯.(jiān)溅溅.(jiān)啾啾.(jiū) B.红妆.(zhuānɡ)霍霍.(huò)可汗.(hán) C.唧唧.(jī)朔.气(shuò)燕.山(yān) D.胡骑.(qí)金柝.(tuò)赏赐.(cì)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通义:②日扳仲永通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市:买东市.买骏马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郭:外城木兰不用 ..尚书郎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朔:北方策勋 ..十二转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朔气 ..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 ..(眯着眼)愿为市.鞍马(集市)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的抗议。 8、填空。 ①《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②诗中的“、”一句,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③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一句诗文。 ④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⑤可汗问所欲,________________;愿驰千里足,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53904

城南街道中学13年3月29日命题人:审核:审批: 七年级语文学科质量检测试 (一)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⑵不闻机杼声⑶惟闻女叹息。⑷问女何所忆⑸昨夜见军帖⑹军书十二卷⑺愿为市鞍马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⑽关山度若飞⑾朔气传金柝 二、一词多义: ⑴市①愿为市鞍马⑵机①万里赴戎机⑶买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②不闻机杼声②欲买舟而下 三、划分朗读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 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 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 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题目(答案):

1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测试姓名计分班级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 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 14、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1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 是(共10 字): 15、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16、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

2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三、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粗略? 详写: ①②③④; ②略写:① 2、说一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3、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4、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① ② 5、“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这句诗的作用是写出木兰停机叹息,表现()。 6、“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 7、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手法是(),表现了木兰(、和)的性格。 2

最新最全木兰诗测试题及答案

《木兰诗》测试题班次:姓名:

4.@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6.《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7.《木兰诗》中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 三、内容及写法理解 1.你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个怎么样的人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2例。 3.“旦辞爷娘去……黄河流水鸣溅溅。”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四、拓展阅读: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C.长而益.精(更加) D.易.男装(穿)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皆次当行.()数.()建奇功 , 3.一词多义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木兰诗教案设计

《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

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木兰诗》理解性默写 一、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木兰诗》中写爷娘、姐姐、弟弟迎接木兰归来的诗句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木兰诗》写征途遥远行军神速的语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中体现木兰战功卓著的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9、《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10、《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思念亲人的诗句是: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11、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2、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3、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1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而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共10字):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火”通“伙”,伙伴 三、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的详细?哪些地方写的粗略?详写:①从军的缘由②离别思亲③辞官④团聚的欢乐;略写:①军旅生活。 2、说一说木兰是个怎样的人?木兰是个勇敢、坚毅、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家乡的人。 3、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用隐喻描写出木兰的乔装巧妙,作战勇敢。 4、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略。 5、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①在国家危难之际,她冲破阻挠,代父从军,令人敬佩;②在战场上有英雄气概。 6、“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这句诗的作用是写出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7、“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壮士十年归,同行十二年。 8、“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手法是对偶,表现了木兰孝顺、勇敢、当机立断的性格。

木兰诗教学设计(优秀)

《木兰诗》公开课教学设计 杨玉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孝顺父母。 教学重点: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作用。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6’)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20’) 1、诗歌诵读: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12’)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习题含答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七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练习题 (10《木兰诗》) 一、阅读《木兰诗》,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机杼.( ) 阿z ǐ( ) 策勋. ( ) 雄 c í( ) 赏赐. ( ) 理云b ìn ( ) p èi 头( ) 扑shu ò(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鞍鞯.(ji ān ) 溅溅.(ji ān ) 啾啾. (ji ū) B.红妆.(zhu ān ɡ) 霍霍.(hu ò) 可汗 .(h án ) C.唧唧(j ī) 朔.气(shuò) 燕.山(y ān ) D.胡骑.(q í) 金柝.(tu ò) 赏赐. (c ì)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对镜帖花黄 通 义: ②日扳仲永 通 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 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 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 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5、下面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但.闻黄河流水(但是) 万里赴.戎机(奔赴) B.出郭.相扶将(外城) 朔气.. 传金柝(北方的寒气) C.关山度.若飞(度过) 愿驰.千里足(奔驰) 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愿为市. 鞍马(集市) 6、对诗句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万里”极言征程之远,“赴”表现动作之迅速、果敢。 B.“关山度若飞”:跨越飞和山,像飞一样,展现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C.“朔气传金柝”:朔,指北方。用打更的声音在寒气中传送,表现军旅生活的单调、无聊。 D.“寒光照铁衣”:用寒光和铁衣,展示边关将士的英武风采。 7、下面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完整版)《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17分) 可汗 ..()()辔.头()戎.机() ..()()鞍鞯 朔.气()金柝.()傍.地走()胡骑.()燕.山() 机杼.()军帖.()溅溅 ..() ..()百千强.()霍霍 ..()啾啾 2、《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时北方的()民歌。 全诗通过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能干)、(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此处或者写热爱祖国〕的女英雄形象。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3分) 唧唧()当()户()惟()思(忆()亦()军帖()可汗()军书( 爷()愿()为市()西市()旦( 暮()但()溅溅()至()胡骑(胡()骑()啾啾()戎机()度( 朔()若()策勋()转()强( 欲()不用()千里足()扶将() 郭()霍霍()著()帖()火伴( 皆()扑朔()迷离()傍()辨( 4、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4分) 1)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_______ 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_______ 5、文中产生的两个成语及意思:(4分) (1)、磨刀霍霍: (2)、扑朔迷离: 6、问答题:(52分) (1).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4分) (2).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2分) (3).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2分) (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 黄”几句属于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情感?(4分)

(5)、《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4分) (6)、诗中两次写“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请你说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表达木兰怎样的心情?(4分) (7)、“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8)、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几件事?(4分) (9)、一千多年来,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4分) (10)、“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一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表达作用?(4分) (12)、从木兰辞官回家这一情节看,你认为木兰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13)、木兰战功显赫,她为什么辞官不就?(2分) (1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是以谁的语气来写的?这样写的好处?(4分) (15)、本诗的主题。(2分) (16)、请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2分)

木兰诗 复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 一填空题 《木兰诗》选自(代)编的是朝时。它与并称为“乐府双璧”。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木兰当户织()() 2、不闻机杼声() 3、惟闻女叹息() 4、问女何所忆() 5、军书十二卷() 6、愿为市鞍马()()( ) 7、旦辞爷娘去()()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10万里赴戎机() 11关山度若飞() 12朔气传金柝()() 13寒光照铁衣() 14策勋十二转() 15赏赐百千强() 16出郭相扶将()() 17当户理红妆() 18著我旧时裳() 19对镜帖花黄() 20雄兔脚扑朔() 21雌兔眼迷离() 22双兔傍地走() 三原文填空 1 文中表现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原因的诗句是 2 表现木兰出征做周密准备的排比句是 3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4 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5 表现战争激烈紧张、旷日持久的句子是 6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7 表现家人对木兰归家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8 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 9 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爱美之情的诗句是 10 富有喜剧色彩,给人意想不到效果的两句诗是 11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12 任意写出木兰运用互文见义修辞方法的连续两句 13 描写出木兰同其他战士一样,戎马倥偬,由于军情紧急而矫健如飞的句子是 14 写出文中运用反问修辞手法的句子 15 任意写出文中运用顶针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16 写出诗中运用对偶修辞的手法的诗句

17 写出诗中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 18 表现木兰出征时矛盾心理的句子 19 表现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的句子是 20 “火伴”皆“惊忙”的原因是什么 21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22 写出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 四问答题 1、开篇写“惟闻女叹息”的作用是什么?从下文看,木兰叹息的是什么? 2、怎样理解文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句话?她真的是分别到四个集市去准备这些出征用品吗? 3 、文中的“不闻——但闻——”采用了什么方法?连续用两次有什么作用?文中连用“旦辞”、“暮至”表明了什么?4、文中结尾是吟唱者的赞词,有何作用? 5、文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句中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木兰什么心情? 6、谈谈你对《木兰诗》主题的认识。 7、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

《木兰诗》练习题(含答案)

《木兰诗》练习题及答案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jiū)。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填空。 1.《木兰诗》选自朝(人名)编的,这是时期北方的一首。全诗通过叙述木兰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的女英雄形象。 2.用一句话概括《木兰诗》的主要内容: 3.用课文原句概括《木兰诗》的具体内容:1 2 3 4 5 二、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3.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4.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5.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三、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四、理解性默写: 1.描写木兰勤劳孝顺的诗句是: 2.描写出征前的准备的诗句是: 3.描写北方战场寒冷,环境艰辛的诗句是: 4.描写战事频繁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5.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诗句是: 6.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的高尚品质,也反映北朝人民热爱和平,追求安定生活的诗句是: 7.表现木兰从军谨慎、机智的诗句是: 8.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诗,其原句是: 9.木兰诗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10.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11.用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