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研究
丹参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

丹参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1. 药理作用丹参是一种传统中药材,经过科学研究发现,丹参具有以下药理作用:•抗炎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抗氧化作用: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减轻氧化应激。
•抗凝血作用: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从而起到抗凝血的作用。
•扩血管作用:丹参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脑血管有保护作用。
2. 功能主治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常用于以下方面:•心脑血管疾病:丹参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缓解心绞痛症状,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脑血栓:丹参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对脑梗死、脑血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高血压:丹参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降压效果。
•糖尿病:丹参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尿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肝脏保护: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肝脏氧化应激,保护肝细胞,对肝脏疾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抗衰老:丹参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细胞的损害,延缓衰老过程。
•止血散瘀: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常用于崩漏、痛经、瘀血等症状的治疗。
总之,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凝血、扩血管、保护心脑血管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丹参常被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脏保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然而,使用丹参前仍应咨询专业医生,避免不适当的用药。
丹参制剂的研究现

丹参的化学、药理及制剂的研究现状摘 要:总结丹参脂溶性和水溶性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相应的心脑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归纳分析丹参制剂品种和制剂工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丹参及复方制剂的新思路。
关键词:丹参 脂溶性成分 水溶性成分 心脑血管药理 临床疗效 新药开发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来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iza Bge.根及根茎[1]。
性味苦、微寒,归心、肝经。
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现代药理、药化的研究,使人们对丹参药效物质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为开发研制丹参药物新剂型、新制剂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1.丹参化学成分的研究[2,3,4]丹参主要含有脂溶性的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甾醇等其它成分。
1.1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征的橙黄色和橙红色。
主要有以下物质:丹参酮Ⅰ(Tanshinone Ⅰ)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ⅡB 、丹参酮Ⅴ、丹参酮Ⅵ、隐丹参酮(Cryptotanshione )、羟基丹参酮(Hydroxytanshinone )、丹参酸甲酯(Methyltanshinonate )、次甲基丹参醌(Methylinitanshingwinone )、紫丹参甲素(Przewalanshinguinone A )、紫丹参乙素、戊素、丹参新酮、1,2二氢丹参醌(1,2-dihydroanhsinguinone )、丹参醇Ⅰ(Tanshinol Ⅰ)、丹参醇Ⅱ、丹参醇Ⅲ、3α羟基丹参酮ⅡA 、降丹参酮(Moranshinone )、1,2,15,16四氢丹参醌(1,2,15,16-Tetrahydrotanshiguinone )、异丹参酮Ⅰ、异丹参酮Ⅱ、异隐丹参酮、丹参醌A(TanshipuinoneA)、丹参醌B 、丹参醌C 、丹参醌D 、二氢次丹参醌(Dihydromiltirone)、二萜萘嵌苯酮(Saloilenone)、丹参螺旋缩酮内酯(Isocryptotanshinone)。
丹参中国药典标准

丹参中国药典标准丹参是一种中草药,也被称为红参、血栓通。
在中国药典中,丹参有着详细的标准和规定,下面将对丹参的药典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丹参的药材是丹参的根茎,成熟的根茎连同主根一起采收,除去根冠和须根,晒干备用。
药材应具有鲜红色或紫红色,表面有皱纹和纵裂的根茎。
根茎应具有较大的长度和直径,有的根茎还带有分枝。
根茎应无虫蛀、腐朽、生霉及糟粕者。
二、【性状特征】丹参的根茎一般呈圆柱形或近圆柱形,多弯曲,长10-20厘米,直径0.3-2厘米。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有皱纹和纵裂。
质坚韧,断面呈淡红色或鲜红色,有凹陷的纵隔和弦纹。
气香,味微苦。
三、【理化性质】丹参含有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ⅢA等活性成分。
研究发现,丹参具有舒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抗炎、抗氧化、抗凝血等药理作用。
四、【有效成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酮ⅢA等。
这些成分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抗炎、抗氧化、抗凝血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疗效。
五、【药理作用】丹参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血小板凝聚、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丹参还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少黏滞度,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小板粘附,增加纤溶活性,防止和抑制血栓形成。
六、【临床应用】丹参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等。
丹参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丹参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成为许多中药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具有显著的疗效,而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
丹参的药典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得丹参的质量得到保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药理作用,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中草药丹参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

中草药丹参的研究现状及市场前景作者:齐淑艳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23期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
在种植一年之后的12月中旬左右,地上部分枯萎或春季地上部分还未萌芽时,采挖其根及根茎,待干燥可入药。
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酚酸类和丹参酮类物质,因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而需求量日益增加。
丹参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如丹参片、丹参滴丸、丹参胶囊,甚至还可作药膳。
但随着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种植区域的无序扩展,以及过于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药材的品质及药性,近年来丹参的药材品质大不如前,药性减弱的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医学界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称红根大红袍,血参根,因其根外皮朱红色而得名,入药部位是其干燥根及根茎,阳生,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
在《神农本草经》中,丹参被列为上品。
作为君药,丹参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心肌血流量,保护心脑血管及肝脏,加快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的功效在《千金方》被记录为:“妇人经脉不调,或前或后,或多或少,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兼治冷热落胎下血。
”自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中尾万三等第一次从丹参中提取分离出丹参酮的3种脂溶性成分,距今已有80多年。
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和中医中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让丹参在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丹参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等。
笔者在研究资源利用现状时发现,药用植物的非入药部位多被作为废料丢弃,但其实中药的非药用部位也具备一定的药理活性。
秉承着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高效利用的宗旨,一些研究团体对丹参的非入药部位——茎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丹参茎叶与丹参一样,均可改善糖尿病症状,且能有效预防继发性肾损伤。
此外,丹参花价廉易得,药效明确,温和无毒,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等功效。
丹参花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少,目前主要用在日用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等。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怡,陈途,陈明(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咸宁987700)摘要:民族药丹参(OOu rnilOorrhiza Buago)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常以根及根茎入药,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⑴。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其他类型化合物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此外还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改善肾功能,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
临床多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缺血性中风、抗肿瘤〔6〕。
本文对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丹参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二萜醌类;酚酸类;药理作用;抗氧化;抗炎;抗癌中图分类号:R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765(2601)-25-2645-24Research Pregress of Chemicai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octa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XU Yi,CHEN Tu,CHEN MCg(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vnNing,XivnNing987700,China) ABSTRACT: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has a long histou of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China,/was first be recorUed in Shynong's classic of MateUo MePica,the mot ant rUizoma have the functions of invigoraUng the circclation of bloop ant res/Ung mexstmal flow,removing bloop stasis ant pain,cmaUny away the OeaU-fire.The main cCemical compocyts of Salvia miltiorrUizo are PposomUla ditemexoid quinones,water-soluUla phenolic acids and other types of componnts.AccorUing to the ppamlpcomxe researcC,Salvia miltiovUizo has the significant ebects of increase coronau flow,Utehtata myocarUial excitaki/ty ant conCuctivita, protect myocarUial iscCemic injuu,in akdition to antioxidant, carUiovescclar protection,improve renal function,anti-bacteUal anti-inflamma/m,anti-tumor ant other fecctiocs.It is mainly used in coronau heaU disease,myocarUial infarction,peptic ulcer,iscCemic stroPa ant anti-tumor.Ic this pyt par i we reviewed the cCemical composition;phamiacomx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lvia1000x720to provid reference for further rational dyCopmyt ant utilization of Salvia mbtiooUiza.KEYWORDS:Salvia milPorrhiza;Chemical coxstituexts;Citeme/oik qui/oxes;Phe/oOc aciks;Pharmacolooicyi act/x;Antioxida-tiox;人!1/0018]11]118/^p Anb-ca/cer丹参(aalviu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Labiatao)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湖北也有丹参分布;多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
丹参的研究进展

丹参的研究进展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摘要:丹参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和丹参的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Key words: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Effective components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Pharmacological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has man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on and sepa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 前言丹参(Sla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主要为其干燥的根茎,是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草药之一。
主要产于安徽、山西、河北、四川和江苏等地,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吴普本草》载:“茎华小,方如茬,有毛,根赤,三月五月采根,阴干。
”《本草图经》称:“二月生苗,高一尺许,茎干方棱,青色。
丹参研究和应用进展

丹参研究和应用进展摘要:本文从丹参的剂型、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合理应用方面做一综述,为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相互作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一般可归为两大类,即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
脂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目前均以丹参酮作为脂溶性有效成分的参考指标。
水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甲酯及丹酚酸 A、B、C 等。
虽对水溶性成分研究较晚但进展迅速,其中丹参素是丹参中最有效的活性成分之一,是丹参注射液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丹参多酚酸盐也是丹参中重要的有效活性物质,2005版国家药典首次将丹酚酸B作为丹参片的质控标准。
丹参复杂的药理活性使其在临床应用广泛,本文就丹参的剂型、药理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合理用药等方面做一综述,为丹参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1.丹参剂型目前出现了很多含有丹参的制剂,临床常用的剂型有片剂、胶囊剂、合剂、冲剂、膏剂、注射液、气雾剂等,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剂型如贴剂、滴丸、微胶囊等。
中药透皮给药防治冠心病的研究不断受到关注,临床报道有效率达80%以上。
经临床和动物实验观察,丹芪益心贴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且无不良反应。
但丹参的有效成分经皮透过率较低,改善其透皮效果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复方丹参滴丸是传统片剂的改进剂型,由丹参、三七、冰片3味药组成。
综合了片剂和液体制剂的优点,并避免了其缺点,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现已圆满完成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证明复方丹参滴丸安全有效,其开启中药国际化的新篇章。
丹参的纳米脂质体目前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研究非常广泛。
如冷冻干燥法制备隐丹参酮纳米脂质体,薄膜超声法制备丹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A纳米粒等,这种新剂型能增强丹参制剂的抗氧化性,有助于提高丹参类药物的稳定性,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疗效,为丹参临床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治疗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丹参治疗作用机制一、概括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作为中国传统中草药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的研究不断深入,丹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方面的潜在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领域,为揭示丹参治疗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作用靶点及其相关通路,以期为丹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丹参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传统药材,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证实对多种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然而目前关于丹参治疗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完善,尤其是在分子水平上的探讨较为有限。
因此深入研究丹参的治疗作用机制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网络药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发现方法,通过整合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建立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网络关系,从而揭示药物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揭示丹参等中药的治疗作用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手段。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旨在深入探讨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丹参治疗作用的机制。
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丹参的临床文献、实验研究和网络资源,以便对丹参的药理活性进行全面了解。
然后我们利用网络药理学软件(如Web of Science、PubMed等)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整理和分析,以确定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途径。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统计方法,如关联规则挖掘、网络聚类、路径分析等,以揭示丹参治疗作用的关键环节。
同时我们还结合了实验数据和临床资料,对丹参的有效成分进行了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生长环境 光照:丹参喜光照充足,
气候温暖,空气湿润。
热量:适宜的生长条件为年
均气温不低于17.1℃。
水分:平均相对湿度为7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
好。
土壤:适宜在土质肥沃的沙质壤土上生长,土壤酸
碱度适应性较广,中性、微酸、微碱均可生长。土壤的pH值 等于7或稍大稍小于7均可。 丹参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说明:向阳山坡草丛、沟边、 路旁或林边向阳山坡草丛、沟边、路旁或林边需要在温暖湿 润、阳光比较多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带,土地肥沃干燥透 水性好——农业的地域性、因地制宜。丹参耐旱,怕涝。地 下根耐寒,可露地越冬。野生丹参多见于路旁、坡地、河边。
6.移栽定植
6.1丹参种植 春季可于清明节前定植大田,夏季育出的苗可在 9~10月定植大田。丹参一般每亩 定植7000~8800株, 定植方法分为沟植和穴植。做畦整地的多采用开沟定 植,行距36~40cm,沟深应根据苗根的深浅确定,一 般在10cm左右。开沟后,沟内均匀施入掺拌了高效固 氮抗病组合菌、硅酸盐菌 ( 生物钾 ) 的牛粪末。施入量 为每亩 固氮菌5 kg、生物钾3 kg、干牛粪末50 kg,然 后栽苗。
(二)种植方式 1 、分根繁殖 立春后(2月中旬)将根茎挖出, 选用粗壮、无病害的侧根做种根。制种时将直 径0.5cm的侧根剪成6cm长的节段,上口剪平, 下口剪斜,并将剪口在草木灰中蘸一下。插根 时,应将根的头、尾、中间节段分开归类摆放。 按行距3cm开沟,沟深8cm,然后按株距3cm将 种根摆在沟内。根条大头向上。不能倒臵并略 低于畦面2cm。接着挖第二行沟并将挖出的土 填入第一行沟内,填土至半沟时充分浇水,使 土湿透,再填平沟。亦可不开沟按行、株距 2cm×3cm 的密度直接将种根植入床畦内。浇 足水,覆盖2cm厚的细肥土后,搭盖塑料薄膜 注意 并在薄膜四周用土或泥压实。棚内气温白天应 啦! 保持在 20 ~ 25℃,夜间不低于 8℃,插后 15 ~ 20天即可生根出苗。
栽培丹参一般选择 2 年以上没有施用过化学肥料、农 药和没有残留有害物质的地块进行栽种。整地前每亩用土 壤活化素150g和腐殖酸100g进行喷洒后,深耕25~30cm , 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化肥、 农药和有害物质。同时于犁地前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 4000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00kg,然后耕耙平整做畦。 平畦适用于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畦150cm , 栽种丹参4行。高畦适用于中厚土层地块,畦面宽140cm, 栽种丹参 4行,沟宽20cm,垂直高度 25cm左右。起垄适用 于土层较浅的山岗薄地和水渍地,垄面宽60cm,种植丹参 2行,垂直高度20cm以上。
3.2选用优种 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的 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选用良种是 效益高、见效快农业措施。丹参612-22四倍体新品系不仅田间农艺性 好,生长势旺,而且根部药材的丹 参酮含量也大大高于原植物和其他 的四倍体株系,产量高的同时,化 学成分含量也高,达到了理想的要 求,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3.3繁殖方法 (一)种子育苗: 1.种子处理 用 30 ~ 35℃温水浸泡种子 10 ~ 12h 。然后捞出稍晾 一下。放入极少量食用碱进行揉搓。再用清水冲洗 干净装入催芽布袋或其他容器中 ,放在温度 25 ~ 30℃和湿度 95% 以上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翻动 2 ~ 3 次.经过5~6天有40%~60%的种子显露胚根后即可 播种。春3月用种子按行距 30~40厘米开沟条播育苗, 种子细小,盖土宜浅,以见不到种子为宜,播后浇 水盖地膜保温,半月后在地膜上打孔出苗可植大田, 籽播生长期16个月。3月份播种,采取条播或穴播,行 距 30 ~ 45 厘米,株距 25 ~ 30 厘米挖穴,穴内播种量 5~10粒,覆土2~3厘米。条播沟3~4厘米,覆土2~ 3 厘米( 7 . 5 千克 / 公顷)。如果遇干旱,播前浇透 水再播种,半月即出苗,苗2厘米高间苗。
③ 抗血栓形成 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 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 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 间缩短)。 ④ 改善微循环。 二:促进组织的修复 ① 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丹参制剂治疗:坏死心肌清 除快;纤维母细胞分化、胶原纤维形成较明显;肉芽 形成比较成熟。局部淤血减轻、血液循环改善,愈合 时间缩短。 ② 抑制过度增生 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 三:保肝 改善肝微循环。 四:抗菌丹参制剂中含有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对 体外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有抑制作用。
3丹参人工栽培
仔细学习哦!
3.1选地整地 根据丹参的生活习性,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 好、浇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 深厚,质地疏松, pH值6 ~8 的沙质壤土。土质粘重、 低洼积水、有物遮光的地块不宜种植。丹参为深根多 年生植物,种前需施足以磷肥为主的迟效长效厩肥、 饼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 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深翻30~40厘米, 一定要打破犁底层,以利根系生长发育。耙细整平, 北方作宽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厘米的高畦。 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涝能排。ຫໍສະໝຸດ 1.丹参的生长情况
1.1植物形态 丹参根细长,圆柱形,外皮土红色。 茎四棱形,上部分枝。叶对生,单数羽 状复叶,小叶片卵圆形至宽卵圆形,两 面密被白色柔毛。夏季开花,顶生和腋 生的轮伞花序,每轮有花3 ~10朵,多 轮排成疏离的总状花序;花萼略成钟状, 紫色;花冠 2 唇形,蓝紫色,发育雄蕊 2 个,伸出花冠管外而盖于上唇之下, 退化雄蕊 2 个,着生于上唇喉部的两侧; 子房上位, 4 深裂,花柱较雄蕊长,柱 头 2 裂片不相等。小坚果长圆形,熟时 暗棕色或黑色,包于宿萼中。
1.2分布
我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北部高寒地区以外, 几乎各省、区、市均有分布,野生、家种都有。野生 的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山西、山东、湖北、湖南、 辽宁、江苏、江西、云南、贵州、甘肃、陕西;家种 丹参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江苏、上海、浙江、安 徽、河南、山东、四川等地。 主产于河北安国、抚宁等7县,天津蓟县,辽宁大 连、新金等县市,上海崇明,江苏射阳、兴化等县。 浙江嵊县、三门、宁海,安徽亳县、太和。山东莒县、 平邑等县河南蒿县、卢氏等县湖北英山、罗田等县陕 西洛南、商州甘肃康县、和政。四川中江、成都。云 南丽江、永胜等县。
4.4及时追肥 于第二年和第三年春季发芽后(4月下旬)追施一 次饼肥或优质腐熟农家肥。另外于每年的 3 月上 旬及 7 月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洒叶面营养液和 腐殖酸。每亩施用量 150g。根外追肥叶面喷施应 选在上午 10 时以前、下午 4 时以后进行,叶面喷 洒要均匀,叶子正面、背面都要喷洒。
5.整地施肥
中草药——丹参的研究与应用
麟游县丹参种植
(麟游县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丹参
生长情况 植物形态
分布情况 生态环境 人工栽培技 术 防治方法 经济效益
什 么 是 丹 参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中药 名,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全国 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 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之功效。多 年生草本,高30~ 100厘米,全株密布淡黄 色柔毛及腺毛。
2.播种
播种前灌足底墒水。播量按苗距3cm×3cm, 8m 床畦可育成 8800 株丹参种苗,供 667m 土地移栽使用。播种前按每8m 苗床备高效固 氮抗病组合菌0.5 kg,腐熟干牛粪或营养细土 5 kg 配制成生物菌肥,均匀撒施畦面,然后 把种子均匀播撒在生物菌肥上面,最后在种 子上面覆盖1cm的过筛细土或细沙。
4.苗期管理
抓好中耕除草、及时追肥、剪修花序,给丹参生长发育创造 良好的条件。
4.1松土除草
丹参 前期生长较慢,要及时松土除草,一般在封垄前, 结合追肥进行2-3次,封垄后要及时清除杂草。
4.2剪修花序
不留种的丹参,将抽出的花序摘掉,以保证养分集中在根部。
4.3排灌水
天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
丹参的根茎短粗,根细长,略呈长圆柱形,微 弯曲,长约10到 25 厘米,直径0.5到 1.5厘米。表面 棕红色或砖红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外 皮呈鳞状片剥落。质坚且脆。断面疏松;皮部暗 棕红色,木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维管束黄白色, 放射状排列。以条粗、色紫红色为佳。花期 5–7 月,果期8月。
7.3防治方法
根腐病:病重地区忌连作;选地势干燥、排水良好地 块种植;雨季注意排水;发病期用70%多菌1000倍液 浇灌。
叶斑病:用1:1:150倍波尔多液喷雾叶面,7天1次 ,连喷2~3次。
银纹夜蛾:在幼龄期喷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或 50%磷胺乳油1500倍液,7天1次。 蚜虫:冬季清园,将枯株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病期喷 50%杀瞑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 液,每7-10天1次。 棉铃虫:现蕾期开始喷洒50%磷胺乳油1 500倍或25%杀 虫脒水剂500倍液防治。
6.3补苗
补苗宁早勿晚,使其尽快赶上 已成活的苗。达到生长一致。中耕 除草每年需要进行3~4次。除草方 法可用人工锄草或拔草,或机械除 草,但不能用化学方法除草。丹参 的花期为5~6月份。在不收取种子 的情况下应及早摘掉花絮。丹参是 一种喜钾、喜有机肥的植物,栽培 时除施足底肥外。
7.病虫害防治 7.1病害 根腐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受害植 株根部发黑,地上部枯萎。 叶斑病,是丹参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 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 生较重,主要危害叶补。 7.2虫害 蚜虫,以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者造 成茎叶发黄。 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季发生。 棉铃虫,幼虫危害蕾、花、果,影响种 子产量。
6.2丹参移栽 幼苗生长一年后,在次年的10月中旬11月上旬 移栽,愈早愈好。移栽时,要把壮苗、弱苗分级, 淘汰病苗和劣苗,保证田间整齐度。栽苗时要使 秧苗直立。根垂直向下,栽苗深度以培土接近子 叶为宜,并压实苗周围土壤。防止浇水时倒苗。 移栽定植丹参要做到随栽随浇。栽一畦浇一畦, 3~4天后再浇1次缓苗水,以保证迅速缓苗。起垄 的要进行穴栽。穴深视根长而定,种植深度以微 露新芽为宜,不要使根头外露。栽时切勿窝根, 栽后覆土压实适量浇水。每亩约11000株。